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河北省保定市第十九中学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20世纪50年代的某重要国际会议称:“尊重越南、老挝和柬埔寨三国的民族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并对其内政不予任何干涉。法国将从印度支那三国撤军。”这次会议()A.缓和了亚洲的紧张局势B.确立了国际外交的准则C.结束了西方的殖民历史D.贯彻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参考答案:A材料“尊重越南、老挝和柬埔寨三国的民族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法国将从印度支那三国撤军”反映了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内容,日内瓦会议的成功召开使印度支那的和平得以恢复,缓和了亚洲地区的紧张局势,故A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了国际外交的准则,它并不是日内瓦会议确立的,故B错误;日内瓦会议虽然使印度支那的和平得以恢复,但并未结束西方的殖民历史,故C错误;求同存异的方针是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故D错误。故选A。2.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认为: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在中国、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人类精神的大觉醒”产生的条件有①铁器的使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新发展
②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③分裂剖据,社会矛盾尖锐复杂
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面形成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参考答案:C3.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由当时的七七出版社印行,为其第一个版本,第二年10月,再版。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决定出版《毛泽东选集》,毛泽东对《讲话》第二个版本进行了第三次修改,共修改了670余处。其中修订的不适应时代的提法可能是A.“内战时期”改为“十年内战时期”B.“红军战争”改为“革命战争”C.“抗战以后”改为“抗日战争爆发以后”D.“虽然出不出好东西”改为“虽然拿不出好东西”参考答案:B把“红军战争”改为“革命战争”是为了体现出土地革命的正当性,更能体现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地位,这是为了修订不适应时代的提法。故答案为B项。A项把“内战时期”改为“十年内战时期”,C项把“抗战以后”改为“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是为了进一步消除口语色彩,使相关提法更加规范化;D项把“虽然出不出好东西”改为“虽然拿不出好东西”是为了把有地域色彩的、方言性的词换成通用的词,均排除。4.孙中山晚年曾说:“欧洲当时是为个人争自由,到了今天……万不可再用到个人身上去,要用到国家身上去。个人不可太自由,国家要得到完全自由。……如果拿自由平等去提倡民气,便是离事实太远,和人民没有切肤之痛。他们便没有感觉;没有感觉,一定不来附和。”其目的是A.真正实现国共合作
B.反对西方个人自由C.挽救国家民族救亡
D.实现普遍平等民权
参考答案:C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关键信息“要用到国家身上去”“国家要得到完全自由”的信息可知孙中山的主要目的在于挽救民族危机,故C项正确;ABD三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故BCD三项排除。5.在某地发现一张短训班结业证,其中称:“兹有本部盟军联络参谋训练班第二期学员×××修业期满,成绩合格,特给此证。……中华民国三十五年×月×日。”可见举办该期训练班最有可能是
A.培训接受日军投降仪式所需人才
B.国民党为苏美军队培训军事联络人员C.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培训人才
D.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为内战培训军事人员参考答案:D6.18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中美英苏等26国在华盛顿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1943年英美两国正式放弃在华领事裁判权等特权。对此的最准确理解应是,抗日战争()A.密切了世界各国联系 B.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地位C.提升了中国国际地位
D.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参考答案:材料紧说了几个国家,不能说世界各国,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后,结束了半殖民地的地位,故B项错误;据材料可知: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而中国和美苏等大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1943年美英放弃对华的一些侵略特权,从这些可以看出抗日战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故C项正确;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说法并没有对材料进行全面概括,故D项错误。C7.英国诗人雪莱被恩格斯称为“天才的预言家”,下图内容节选自雪莱1819年创作的《致英格兰人的歌》。上述作品反映了当时英国A.封建领主对农民的残酷剥削B.君主立宪制度并不完善C.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广泛传播D.生产关系变革引发新矛盾参考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致英格兰人的歌》”可知体现的是雪莱的反叛和斗争精神,表达的是雪莱的对社会不公平社会现象的痛恨,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是因为英国进行工业革命引起的生产关系的变革,导致社会矛盾尖锐化,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资本家对工人阶级的剥削,A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社会不公平现象,与君主立宪制无关,B选项排除。科学社会主义强调的是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8.“罗马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你认为对上述话理解正确的是:(
)A.罗马法对罗马持久的统治起到了积极作用B.罗马人不仅能武力打天下,更懂得以法律统治世界C.表明罗马法律体系的高度成熟D.罗马法直接促进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参考答案:A9.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不包括(
)A.多利羊
B.东方魔稻C.载人航天工程取得重大突破
D.原子弹爆炸参考答案:A10.《通考》载:“太祖受命,以宰相专主文事,参知政事佐之,枢密使专主武事,副使佐之。”文中的“太祖”是指
A.汉太祖刘邦
B.宋太祖赵匡胤
C.元太祖铁木真
D.明太祖朱元璋参考答案:B11.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参考答案::C: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功过五帝、德高三皇”,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因此,把三皇与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因此,C项正确。12.“这一事件向超级大国提出了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一个国家如何去使另一个国家相信,它在推行它的计划的时候不会走得太远;它的敌手如何才能确信,由于害怕爆发核战争,对方的这种威胁只不过是一种吓唬人的行为?”材料中“事件”A.造成德国分裂B.标志两极格局形成C.引发朝鲜战争D.反映两大阵营对峙参考答案:D根据“这一事件向超级大国提出了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它的敌手如何才能确信,由于害怕爆发核战争,对方的这种威胁只不过是一种吓唬人的行为?”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两极格局下两大阵营对峙,双方难以互信,D正确;AC不符合“由于害怕爆发核战争”,排除;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两极格局形成,排除B。13.2011年美国签署禁令“禁止美国宇航局与中国进行任何合作”;2013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中国籍科研人员参加学术研讨会,该材料说明A.中国航天技术已经崛起B.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性C.中国改革开放大势所趋D.科技封锁激发了创造力参考答案:B【详解】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说明中国航天技术已经崛起,故A排除;材料“禁止美国宇航局与中国进行任何合作”“禁止中国籍科研人员参加学术研讨会”反映出美国对中国的科技封锁,然而在美国科技封锁下,中国的科技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主要源于中国自主的科技创新,故B正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改革开放,说明中国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故C排除;材料没有反映科技封锁激发了创造力,排除D。14.史载:启破坏了禅让制,继禹而立。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有扈氏为维护民主传统而战应该肯定
B.启为争夺部落联盟首领而战应该肯定C.启代表历史前进方向应该肯定D.双方为争夺王位而战,都不应肯定参考答案:C15.1912年1月11日,《民立报》提出“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一字之差,表明中华民国
①提倡男女平等
②采纳了《新青年》的观点
③倡导女子关心国事
④强调社会责任感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参考答案:B16.1896年,俾斯麦接受了李鸿章的拜访。他在总结德国的成功经验时说:“反朝廷是不行的。如果最高层(指皇帝)完全站在您这一方,有许多事情您就可以放手去做。如果不是这样,那您就无能为力。任何臣子都很难反抗统治者的意愿。”这可以从侧面印证当时的德国①保留了君主政体②皇帝掌握国家大权 ③统治者对统一的渴望④宰相是对皇帝负责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参考答案:B17.“就在2l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能印证这一结论的是()A.《告台湾同胞书》
B.香港回归C.通过“九二共识”
D.澳门回归参考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时间可以判断选D。《告台湾同胞书》发表时间为1979年元旦,号召结束海峡两岸敌对状态;香港回归为1997年,“九二共识”为1992年;澳门回归为1999年。18.19世纪开始时,美国发明家惠特尼为政府大量制造滑膛枪,有访问者对惠特尼的这种革命性技术的基本特点作了恰当的描述:“他为滑膛枪的每个零件都制作了一个模子。据说,这些模子被加工的非常精确,以至于任何滑膛枪的每个零件都可以适用于其他任何滑膛枪。”惠特尼的“革命性技术”A.揭开美国工业革命的序幕 B.代表了美国工业水平C.诠释了科学理论的重要性 D.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参考答案: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根据题干材料“他为滑膛枪的每个零件都制作了一个模子。据说,这些模子被加工的非常精确,以至于任何滑膛枪的每个零件都可以适用于其他任何滑膛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惠特尼的“革命性技术”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故D项正确。其他选项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故排除。19.1965年法圈总统戴高乐曾说:“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她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材料反映了A.世界货币体系内部的欧美矛盾
B.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的困境C.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失去支配地位
D.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趋向崩溃参考答案:A考察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通过布雷顿森里体系,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材料体现了法国对美元特殊地位的不满,反映了世界货币体系内部的欧美矛盾。20.德意志社会史学派认为,第二帝国时期德国的工业化发展迅速,但德国的资产阶级不但十分软弱,缺乏革命精神,而且还因为畏惧工人运动,转而与传统的政治势力结盟,出现了一种资产阶级的封建化倾向,使得德国无法实现真正的议会民主制。该学派意在强调A.工人运动的发展令资产阶级心有余悸B.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相互制约C.德国经济、政治现代化未能同步进行D.容克贵族、官僚等掌握了统治权参考答案:C从材料反映的“第二帝国时期德国的工业化发展迅速”,但在政治上“无法实现真正的议会民主制”,说明该学派意在强调德国经济、政治现代化未能同步进行。故答案为C项。A、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点睛: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掌握国家大权,宰相和内阁对皇帝负责,议会是立法机关,但立法权的行使受行政权的干预。在德国二元制君主立宪政体下,君主是实,立宪是虚,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21.一篇发表于1941年题为《三十年来的中国农村》的文章,包括五个主要部分:(一)农产商品化的加速。(二)纯封建制汽车归消灭。(三)高利贷制变本厉。(四)地权集中、农民离散。(五)劳力锐减、熟荒骤增。可以看出该文的主线是A.生产关系的变革
B.商品经济的发展C.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D.金融资本的发展参考答案:A略22.五四运动前后,“改造中国”成为非常流行的政治口号。孙中山在上海发表了题为“改造中国的第一步”的演讲,梁启超等创办了名为《解放与改造》(后改称《改造》)的刊物,新民学会的宗旨是“改造中国与世界”。这种现象的出现根源于?(
)A.辛亥革命的推动B.新文化运动的影响C.社会变革的需要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参考答案:C五四运动前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材料中“改造中国”成为流行的政治口号,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是社会变革的需要,故选C;ABD三项从属于C,排除。23.“从19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冲突被另一个问题所取代,即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疑问。人们想‘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下列作品中能“‘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的是A.《唐璜》
B.《西风颂》
C.《人间喜剧》
D.《巴黎圣母院》参考答案:C24.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中,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是A.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
B.基督教平等思想C.《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
D.“中体西用”思想参考答案:D《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以平均地产为核心的平均主义思想,A不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吸取了基督教的思想,B不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吸收了儒家大同思想,C不符合题意。“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派的主张,D符合题意。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25.1759年,一位清朝官员说:
“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白银)七八十万两,或百余万两”,“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从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有①江南地区的丝织业十分发达②丝绸是当时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商品③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④国内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已经形成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参考答案:C26.某教授指出:中国人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鸦片战争时期“向西方学习”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观点
D.抗战时期的民族意识觉醒参考答案:B27.有人说:漫画是黑色幽默的历史。漫画把历史的内涵以嬉笑怒骂的方式演绎得淋漓尽致,历史的本质一目了然。对下面苏联漫画解读正确的是(漫画中美国人用美元和大捧的手段.摧残印有“西欧国家主权、关税壁垒”的“障碍物”》A.真实反映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动机B.客观全面地反映了马歇尔计划的影响C.出于自身宣传目的,不具有史料价值D.马歇尔计划有效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参考答案: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材料中“漫画中美国人用美元和大捧的手段.摧残印有“西欧国家主权、关税壁垒”的“障碍物””显示美国对西欧国家实行经济援助计划的主要目的,明显是反映出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故A项正确。考点: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冷战格局形成·马歇尔计划28.1892年,著名爱国华侨张弼士在烟台投资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1895年8月,李鸿章给张裕公司的准照中写道:“准予专利十五年,凡奉天、直隶、山东三省地方,无论华洋商民,不准在十五年限内另有他人仿造,以免篡夺。”并为该公司题词“酒国有长生”,下列对此表述不正确的是()A.李鸿章大力支持张裕公司的发展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李鸿章认为酿酒业是兴国利民之举D.“实业兴邦”成为清廷的一种共识参考答案:D选D。依据材料中的时间及李鸿章的批复可以判断A、B正确,由“酒国有长生”可以判断C正确。这一时期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主要原因是清政府的财政困难,故选D。29.晚清政府尽管在经济改革上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激进和开放,但是在政治改革上则犹豫摇摆和缺乏远见。下列议论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A.“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B.“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C.“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D.“廓清积弊,明定责成,必从官制入手,亟应先将官制分别议定,次第更张”参考答案:A考查对晚清变革的认识。材料“晚清政府尽管在经济改革上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激进和开放”表明晚请政府在西方列强侵略下经济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材料“在政治改革上则犹豫摇摆和缺乏远见”表明晚清政府在洋务运动、清末新政中的暧昧态度。洋务运动迈开了近代化的第一步,是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最终以失败告终;洋务运动时期的政治改革,只是针对旧有的行政体制进行了一些改革,是晚清政治改革的起步。分析选项,A项符合题意。B、C项未涉及政治改革内容,排除;D项强调政治改革的优先地位,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所以应选A。30.右图是国内某一财经杂志上的一幅漫画,对其主题解读最恰当的是:A.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竞争压力加大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机遇与挑战并存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应抛弃贸易保护主义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迅速发展参考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材料一从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控制自耕小农,据以征收赋税、调发力役,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在此之前,历代赋税征收,或据田亩,或按人口,或按户头,收取粮食、丝绢等实物,有时亦收取钱币,名目与内容时有变化,税额也各有不同,但无不以个体农户为基础。清查户口、人丁,尽可能抑制豪强兼并土地,防止自耕小农破产,均是历代一以贯之的政策。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这也是明代“一条鞭法”、清代“摊丁入亩”等制度的主要内容。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土地兼收并不再是政府关注的主要问题,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的清查与登记成为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活动。——据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等材料二表4
1950-1965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表(税额单位:细粮亿公斤)时间农业实产量实征农业税农业税占实产量%合计正税附加合计其中:正税经济恢复时期3806.50494.54433.8850.6613.0011.70“一五”时期8017.80933.21847.4585.7611.6010.60“二五”时期6983.20833.32745.6687.6611.9010.701963-1965年5004.50374.02333.4240.607.506.70——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材料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今年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标志着在我国实行了长达2600年的这个古老税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摘自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2006年3月5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实施前后中国古代赋税征收的特点及变化的原因。(1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0-1965年我国农业税占农业实产量比例的变化趋势及主要原因。(10分)(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取消农业税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的认识。(8分)参考答案: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材料处理的能力,特点主要从材料中归纳概括即可,原因主要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变化趋势注意根据表格中的数字归纳,归纳要全面,主要原因注意结合当时的主要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即可。(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参考答案:(1)特点:两税法实施之前,以自耕小农、人丁为主要征收对象,以征收实物为主;两税法实施以后,逐渐以土地为主要征收依据,以征收货币为主。原因:土地兼并趋势难以遏止,小农破产,租佃关系成为普遍现象;生产区域性特征日益显著,商品经济不断发展;政府适时调整税收政策,保证财政收入。(2)变化趋势:总体呈下降趋势,中间略有反复。主要原因:建国初期,百废俱兴,加上抗美援朝等需要,农业税比例较高。随后,国家采取重点发展工业的政策,需要农业的支持:“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受高指标和浮夸风等因素影响,农业税比例略有上升。
此后,国民经济进入调整阶段,农业生产以恢复和稳定为主,农业税比例明显降低。(3)取消农业税是党和政府长期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经济结构改善、综合国力增强的结果;长达2600年的农业税的取消,意味着中华文明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标志着国家政策的重大转变;由农业至此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有重视积累、优先发展到关注民生、共享改革成果,由重视城市建设到强调城乡统筹发展;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32.古今中国的外交与世界局势的发展密切相关。材料一“中国”如“夏”,位于宇宙模式的中心,享有号令天下的最高权威;而周围各国如“夷”,位于这个模式的边缘,必须向中国臣服——“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文化作为区隔“夷”和“夏”的标准……——摘编自(宋)石介《中国论》材料二19世纪初,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东来,清朝原有的由礼部和理藩院处理对外事务的机制,根本无法满足西方国家想要与中国进行经济、政治、外交等多方面关系的强烈要求,传统的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体制被打破。1861年,总理衙门正式成立。总理衙门的管辖范围,不但包括办理对外交涉、通商等事宜,凡与洋务有关者,比如修建铁路,开矿办厂,购买机器、船炮、枪械,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管理关税等,皆归其管理。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着清王朝的对外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次,总理衙门的设立,改变了中国过去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局面,使中国有可能步入国际外交轨道;再次,总理衙门的设立,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没有专门外交机构的政治体制格局;最后,总理衙门还结合当时世界各国的通例和自己的国情,确定了中国的国旗、国歌,使中国不再以王朝而是以国家的面目出现在国际舞台。——摘编自马彦丽《从晚清外交机构的演变看中国外交近代化》材料三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60年代末,中国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几乎不参加任何国际组织。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直到80年代,中国对国际社会只是谨慎和有限的参与。而到90年代中期,中国参加的国际组织达600多个。——颜声毅《当代中国外交》(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外交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分析古代外交产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近代中国外交的主要变化,并作简要评价。(3)依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对国际社会态度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国内外因素。参考答案:(1)内容:夷夏观念下的朝贡外交或理藩外交。原因:地处东亚大陆,自然环境相对封闭;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封闭性;科技和经济长期领先世界,统治者盲目自大。(2)变化:①观念上,逐步西化,接受国际外交准则;②制度上,建立起正式的外交机构,形成近代外交体制;③范围上,逐渐扩大了对外交往的范围,与世界接轨。评价:打破了“华夷观念”,逐渐树立平等的外交观;外交的转型增进了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外交近代化是中国的进步,使中国逐渐融入世界。(3)变化趋势:从游离于国际社会(或旁观者)到积极参与。国内: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人对世界认识的深入等。国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两极格局的瓦解);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外交。从古代外交、近代外交和新中国的外交等方面来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中国如夏,位于宇宙模式的中心,享有号令天下的最高权威;而周围各国如夷,位于这个模式的边缘,必须向中国臣服”可以概括出第一小问的答案。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世界地位以及地理环境等方面来分析出第二小问的答案。(2)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着清王朝的对外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和“总理衙门还结合当时世界各国的通例和自己的国情,确定了中国的国旗、国歌,使中国不再以王朝而是以国家的面目出现在国际舞台。”可以得出:观念上逐步西化,接受国际外交准则;根据“总理衙门的设立,改变了中国过去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局面,使中国有可能步入国际外交轨道”可以得出:范围上逐渐扩大了对外交往的范围,与世界接轨;根据“总理衙门的设立,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没有专门外交机构的政治体制格局”可以得出:制度上建立起正式的外交机构,形成近代外交体制。第二小问评价,由传统外交向近代外交的转变,可从整体史观和近代化史观的角度进行评价:从整体史观的角度来说增进了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使中国逐渐融入世界;从近代化的角度来说打破了“华夷观念”,逐渐树立平等的外交观,与世界接轨是中国的进步。(3)第一小问的趋势,依据材料三“中国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几乎不参加任何国际组织”、“中国对国际社会只是谨慎和有限的参与”可以得出从游离于国际社会(或国际社会的旁观者)转变为积极参与者。第二小问的原因,结合20世纪80、90年代的国际和国内形势可以得出答案。33.【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和实践】材料、1789年,法国的《人权与公民权宣言》就规定了大量包含自然正义内容的条款,其中第6条至第9条即是如此。这些条款的主要内容有: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除非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并按照法律所指示的手续,不得控告、逮捕和拘留任何人;法律只规定确实需要和显然不可少的刑罚,而且除非根据在犯法前已经制定和公布的且依法施行的法律以外,不得处罚任何人;任何人在其未被宣告为犯罪以前应推定为无罪,即使认为必须予以逮捕,但为扣留其人身所不需要的各种残酷行为都应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孙祥生《论自然正义原则在当代的发展趋势》(1)根据材料,概括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宣言》体现了哪些主要思想。(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权与公民权宣言》所体现思想产生的原因。参考答案:(1)天赋人权思想;法治思想;平等思想。(2)革命前法国因封建等级森严而缺乏社会平等;启蒙思想家所宣扬的人权平等思想的影响;法国革命是反封建专制、追求民主平等的革命。34.(25分)中国参与国际组织活动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49年以来中国参与国际组织活动概况
阶段
参与国际组织活动概况第一阶段:从1949年到60年代末
1955年,中国以观察员的身份参加了华约组织活动。1956年,中国、波兰、苏联等国组织了铁路合作组织。中国还参加了世界民主联盟(总部设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国际学生联合会(总部设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等组织的活动。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末
70年代以加入政治性国际组织为重点,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逐步加入联合国专门组织和附属组织,并与国际奥委会、欧共体等建立合作关系。
80年代,参加国际经贸和科技组织的活动剧增,先后加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亚洲开发银行等组织。中国还开始参加联合国裁军谈判会议,逐步签署了一系列裁军、军控文件和协议。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
以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为标志,中国已参加了所有重要的全球性国际组织,并于同年发起创立上海合作组织。截至2009年,中国累计已有1.4万多人次参与联合国多个维和行动。——据王逸舟《中国外交六十年》、王玲《世界各国参与国际组织的比较研究》等整理材料二
1951年5月22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指出:“自从联合国大会非法通过诬蔑我国的决议后,联合国已断然自绝于中国人民,此次联合国大会又非法通过美国这一提案,只是再一次证明联合国已日益不可挽救地变成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集团扩大侵略战争的工具。”——《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1951—1953)》第二集材料三
“中国是联合国财政体制的索取者而不是贡献者,因为它从联合国获得的多边财政和技术援助远远超过了向联合国缴纳的会费和承担的维和费用”。——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陕西工商职业学院《遥感原理与方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旬阳中学2025届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模拟试卷(一)含解析
- 陕西省周至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2025年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陕西省安康市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试卷含解析
- 教师工作法律风险防范
- 陕西省洛南县永丰中学2024-2025学年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省数学试题模拟试卷(一)含解析
- 我最敬佩的创业者
- 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大附中2025届高三数学试题第一周周末练习含解析
-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闻评论》课件 第三章 新闻评论的要素与结构
- 中信证券测评真题答案大全
- (高清版)DZT 0201-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钨、锡、汞、锑
- 颈椎病的中医康复治疗课件
- 1.5 西门子TIA博途软件的使用入门
-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件:《植物的生长》
- 智能桥梁基础健康监测系统
- 2024年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药学导论之药剂学课件
- 数字劳工与下一代互联网
- 电子产品作业指导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