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精品课件全套ppt_第1页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精品课件全套ppt_第2页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精品课件全套ppt_第3页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精品课件全套ppt_第4页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精品课件全套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精品课件高中地理的内容必修1属于自然地理学(掌握行星地球、大气、水、地表形态塑造、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知识)必修2属于人文地理学(掌握人口地理、城市地理、农业地域、工业地域、交通、人地协调发展的知识)必修3属于区域地理学(综合分析区域的自然人文环境,通过一个个案例,来学会区域地理的研究方法)必修3内容概要区域是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区域研究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和特色。从这一认识出发,在初中区域地理和高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学习的基础上,安排了以区域整治和区域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本模块教材。全书结构:总分式第一章:理解什么是区域,树立时空观,学会区域地理环境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分析方法,了解区域地理环境研究的现代技术。第二、三、四、五章分别就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资源开发利用、经济发展、联系与协调发展展开实例分析,进一步学习区域地理研究方法,提高自主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1.了解区域的含义,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空间上)2.以长江三角洲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时间上)3.结合实例,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4.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5.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知道上面两幅图片是哪里的建筑吗?北京四合院傣家竹楼你知道吗?建筑、饮食、服饰和性格都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直观看上去,你们能说出它们的差别吗?傣族竹楼

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

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下层空着或放杂物、养牲畜,上层住人,因为上层比较凉爽,还可以避免潮湿和蚊虫。云南的吊脚楼小背篓陕北土窑洞

由于黄土具有很强的直立性,且高原地区降水不多,所以窑洞成为陕北地区的特色民居,冬暖夏凉。陕北窑洞吐鲁番的晾房(荫房)葡萄干晾房是适应新疆干旱少雨的气候,为晾制葡萄干而专门盖的房屋.西北平顶房云南的丽江古城的斜顶屋我国江南水乡的民居我国南方降水量较多,所以大多数民居依水而建,地基较高,且多为石头砌成,防止过多的雨水浸泡。房顶较陡,以便迅速排水。

厚墙加小窗,防晒又凉快

在热带沙漠地区,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厚墙可以尽量减少白天通过墙壁传导进入的太阳热量,小窗可以减少白天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

西亚的房子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蒙古包广州骑楼(6)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是热带季雨林分布区,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佛塔、竹楼比比皆是。在这里你可以体验山寨人民的群居生活,山明水秀的风光和当地淳朴善良的民风绝对另你流连忘返。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①为肥沃的水稻土,多为水田且较为分散你知道吗?建筑、饮食、服饰和性格都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松嫩平原---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稻(主)、油菜、棉花等白种人多分布在较为寒冷的地区,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较长,可以使冷空气较缓地进入肺部;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东部地区,1.读下面两幅中国民居图片,回答(1)~(2)题。B.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第二、三产业比重江苏大于新疆。气候、植被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富有变化,尽显大自然的无穷魅力。直观看上去,你们能说出它们的差别吗?蒙古族最盛大的那达慕大会,是在每年七八月份牧草繁茂、牛羊肥壮之时。8.松嫩平原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其原因是梅州客家围龙屋福建客家人的圆形土楼福建客家人的圆形土楼防御功能江门五邑侨乡碉楼

2.气候与建筑

中国云南西双版纳的竹楼,不为美观,而为凉快、安全;中国北方房屋多平顶,南方多尖顶,不为个性,而为排水便利与否;黄土高原的窑洞不为安全,而为就地取材、冬暖夏凉;蒙古族的蒙古包不为便宜而为携带方便、生产需要;俄罗斯的房屋有三四层门窗,不为防盗,而为保暖;西亚的住房屋小窗多、墙壁厚,为的是通风散热……

阿拉伯白色长袍藏族“不对称”大袍

4.气候与服饰温带的居民,服装样式变化繁多,用料和缝制工艺很讲究,随四季而变化;寒带的居民,常年不能穿裙子、短裤;热带水乡的人,服装式样简单,多穿裙子、短裤等;沙漠地区的人们裹头巾,戴面纱,这是最好的防晒方法。

5.地理环境与节日庆典

在我国,彝族的火把节是为了烧死田间害虫,保护庄稼;汉人的春节是在地里庄稼全部收割贮存完毕之后;蒙古族最盛大的那达慕大会,是在每年七八月份牧草繁茂、牛羊肥壮之时。民间素有“湖南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之说。这是因为这些地区一年四季特别是冬季比较阴冷潮湿,吃辣椒又有祛风去湿、散寒健胃之效。南方地区的食品

因为大体在秦岭-淮河以南,春雨、梅雨雨量丰富,非常适合种植需水多的水稻,因而南方历史上一直以大米及其制品为主食,例如米饭、米糕、米团等。

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春天雨水稀少,素有“十年九春旱”之说,因此历史上一直种植耐旱的小麦,人们也主要以面粉制品如面条、馒头、饺子、大饼等为主食。北方地区的食品

在降水更少的内蒙古、西北地区和夏季很冷的青藏高原上,或因干旱,或因寒冷,那里很难生长庄稼、树木,但草场广布,当地人们主要以放牧牛羊为业,因而便以牛羊肉、奶为主食。西部地区的食品3.气候与饮食

在我国南方人口味甜,与那里温暖湿润的气候、四季丰富的水果有关;北方人口味咸,因为冬季气候寒冷,蔬菜品种单一,人们为了丰富菜肴,有腌制咸菜的习惯;山西人口味与黄土高原的土质有关,多食醋可减少结石病的发生,所以山西的老陈醋很有名;四川人的口味与潮湿的气候对身体的影响有关。所以说:“南方人喜欢吃甜的,北方人喜欢吃咸的,山西人喜欢吃酸的,四川人喜欢吃辣的。”

6.地理环境与人种

在人类发展早期,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受到环境的影响,身体逐渐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特征。黑色人种多分布在气温较高的热带地区,皮肤内黑色素较高,可以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保护皮肤;鼻子低而宽,体毛少,便于散热。白种人多分布在较为寒冷的地区,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较长,可以使冷空气较缓地进入肺部;体毛稠密,可以防寒。黄种人多分布在温带,肤色和身体具有上述两种人的过渡性特征。(2021年全国卷新课标Ⅲ)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21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1~3题。.图中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A.川剧B.豫剧C.粤剧D.越剧1.读下面两幅中国民居图片,回答(1)~(2)题。(1)甲图中的民居建筑特色反映的自然环境是 (

)。A.炎热干旱的沙漠 B.终年严寒的地区C.热而多雨的气候 D地势高峻的高原(2)乙图中的民居具有“春洼、夏岗、秋平、冬阳”的迁徙习惯,对其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春洼——地势低的地方可避开风沙,且牧场融雪早,往往水源充足,牧草返青早②夏岗——高山草原地区夏季凉爽,牧草生长旺盛,蚊蝇少③秋平——气候适宜,山腰、山麓、河流两岸的平地牧草很丰富④冬阳——暖和,有利于牲畜过冬A.①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解析第(1)题,该民居属于吊脚楼,架空的目的是防湿防潮防虫,适应湿热的地理环境。第(2)题,不同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很大,该民居的迁徙表现了对局部小环境的合理利用。答案

(1)C

(2)D3.(2021年广东韶关)2021年5月1日第41届世界博览会将在中国上海开幕举行。各个国家的展馆均反映了该国的特色。下列展馆最能反映其自然环境特征的是()[解析]沙特阿拉伯馆上面种植的绿化,不仅体现了现代城市建筑的追求自然的观念,更是对当地热带气候的一种适应。[答案]

D——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湿热而漫长。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北方墙体利于在冬季保温御寒,南方则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屋顶坡度增大(利于排水)

。对保温要求降低、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射的楼房间距自北向南逐渐减小。——建同样高度的多层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

因为北方建筑墙体厚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NS北方南方中国南北方气候要素差异对建筑的影响

10.从北到南我国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的主要原因是A、越向南温度越高B、越向南降水越多C、越向南地势越低 D、越向南人口越多BC11.下列关于南北方传统民居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方民居墙体厚B.南方民居屋顶坡度小

C.南方民居屋房檐宽D.南方民居楼房的间距较大12.下列关于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与对应形成原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受宗教思想的影响

B.从北到南,房屋进深,高度和坡度都逐渐增大——便于雨水的排泻和屋内通风纳凉

C.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北方地区地价和建筑材料价格高

D.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北方地区地广人稀B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1)南北方分界线,黄土高原的南界2)1月0℃等温线3)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4)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5)800mm年等降水量线6)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7)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分界线8)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秦岭是长江和黄河水系的分水岭9)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10)小麦生产与水稻生产分界线1

区域的概念我国三大自然区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体现了客观性(差异的存在)与主观性(人为划分)的统一。划分依据:气候和地貌划分依据: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2、区域的特征层次性区域是有等级的,区域的范围可大、可小整体性差异性区域与同等级的区域之间存在差异区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可变性区域界线具有模糊性明确的边界如不明确的边界如行政区干湿区开放性区域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400毫米等降水线3000米等高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域划分的指标和方法是固定的

B.区域之间有明确的边界

C.区域是最小的单位不可分割

D.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2.区域具备的特征有()①一定的面积和形状②明确的边界③明确的区域特征④一定的政治地位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区域内部特征具有

性,区域之间的特征具有明显的

性()A、相对一致性差异B、绝对一致性相对一致性C、差异整体D、地带非地带CAD巩固练习读右图,回答4~6题。4.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为(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5.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发展水平B.生活特点

C.发展方向D.发展条件BC6.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淮安市于2021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左图为标志园内分界线标志物模型。该标志物应位于右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C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差异人们生产、生活特点差异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差异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VS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对比为例:1、导致长三角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纬度差异。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降水量分布各呈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降水量是长三角由南向北减少,原因是受季风气候影响;松嫩平原则由东南向西北减少,原因是受季风气候和地形的影响。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河网密度差异,对农业会产生哪些影响?河网密度大的长江三角洲适宜发展水稻种植,而河网密度小的松嫩平原则适宜需水少的玉米、小麦、大豆种植。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比较同一划分标准的同级别的区域比较任务1:运用地图和教材,比较分析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的地理环境异同二、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降水由东南向西北减少长白山大兴安岭小兴安岭松嫩平原嫩江松花江辽河辽河平原黄海东海中国第三大岛杭州湾富春江钱塘江降水由南向北减少南北(长江流入东海)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地理位置差异--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长江三角洲--30°N附近,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松嫩平原---43°N—48°N,地处东北地区中部2.气候条件差异--气温和降水长江三角洲--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大陆性稍强3.土地条件差异水稻土黑土长江三角洲--水稻土,是生产力较高的土壤;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水平松嫩平原---黑土,也是生产力较高的土壤,为旱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水平4.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当地有较丰富的石油资源,距煤铁等资源近①都是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位于30°N附近,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位于43°N~48°N,地处东北地区的中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温带季风气候,虽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①为肥沃的水稻土,多为水田且较为分散②人均耕地少①为肥沃的黑土,多为旱地且集中连片②人均耕地多矿产资源贫乏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异同的比较水田耕作业旱地耕作业水稻(主)、油菜、棉花等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水产业较为发达西部发展畜牧业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①轻工业:依托当地发达农业基础发展②重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

重化工业基地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

位置优越,对内外联系方便,商贸发达沿河、沿海分布铁路线分布………………5.地理环境对生产活动的影响居内陆,对内外联系不便,商贸落后4.关于松嫩平原环境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A、松嫩平原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少,生长期短B、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土地集中连片C、松嫩平原有色金属资源丰富D、松嫩平原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松嫩平原主要农作物是A、水稻、油菜和棉花B、玉米、冬小麦和高梁C、水稻、冬小麦和谷子D、玉米、春小麦和大豆CD6.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它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B.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C.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D.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依托于优势的地理位置B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但是地理环境存在显著差异,完成7----9题7.对于两地区地理位置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地都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B.两地都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C.长江三角洲位于40°N附近D.松嫩平原地处我国东北地区中部8.松嫩平原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其原因是A.地势低平,有肥沃的水稻土B.夏季白昼时间长,日照时间长C.春季积雪和冻土融化,有充足水源D.地广人稀,耕地集中连片9.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叙述正确的是A.耕地多为水田,适宜大规模机械化作业,集约化程度高B.温带季风气候,优越的水热条件,使其农作物能够一年两熟或三熟C.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发达D.长江三角洲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甜菜、棉花DDC4.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若干平原组成

B.本区河流、湖泊较多,但无沼泽分布

C.是中国最大的平原

D.地势低平,土质疏松A5.下表是2021年我国a、b两个省区农作物播种面积(万公顷),a、b两省分别是()A.内蒙古、江苏B.广西、黑龙江C.湖北、甘肃D.河南、新疆B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同区域因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故其发展方向、水平、特点等也有所不同同一区域因其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也会有所不同,故其发展方向、水平、特点等也会有所差异。区域发展受当地、当时的地理环境影响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案例宜昌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湖口苏皖沿江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1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理环境①开发早期水系成了交通阻隔土壤黏重、开垦困难阻碍了农业的发展改造自然能力低下②科技进步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生产工具改进生产技术改良稠密的水系成了天然的水道多水而黏重的土壤适合种植水稻促进了农业的发展限制性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成为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农业社会:③工商业的发展城市稠密、人均耕地少水网稠密、耕地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生产规模小商品率低粮仓地位被取代区域的发展阶段人地关系协调初期阶段:成长阶段:人地关系显现不协调后期阶段:人地关系矛盾加剧阅读: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身心受害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实行永续发展阅读材料分析

区域早期发育阶段由个别的或几个组合的具有集聚力量的因素,吸引某产业或企业,形成个别经济增长点或个别城镇。资源对生产来说是充足的,环境也没有受到明显破坏。基本协调区域的中期发展和成熟阶段初始阶段的个别经济增长点或个别城镇向周边不断扩展,形成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区域内的资源不断消耗,环境也受到了明显的破坏。已显现出不协调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缩阶段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缩状态,区域最先存在的优势已几乎丧失殆尽本地区资源的耗竭矛盾加剧区域要进一步发展,必须克服不协调因素,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引进新的技术,改革经济结构,促进产生新的增长活力。2.读某国经济区发展变化模式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为该国核心经济区,经过a→b→c阶段的发展,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

)。

A.空间范围逐渐扩大 B.城市数量逐渐增大

C.核心区地位有所下降 D.始终为人口迁入区(2)依据图示信息推断,该国最可能是(

)。A.德国B.美国C.英国D.巴西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在a阶段,该国人口主要迁移至甲地区,b阶段出现了新的人口迁入地,c阶段人口的迁移方向发生了显著变化,甲地区由原来的人口迁入地成为了人口迁出地,说明甲地区的核心区地位有所下降。第(2)题,读图可知,该国最早的核心经济区位于该国的东北部,随着经济的发展,在该国的西部、南部和东南部出现了新的核心经济区,这与美国最接近。答案(1)C

(2)B思考:

分析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商品粮基地下降的原因?1.城市化、工业化以及交通的发展,大量耕地被占用,使耕地面积减少。2.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耕地转向蔬菜、花卉和乳牛等经济作物生产,使耕地面积减少。3.地价上涨,劳动力成本上涨,使粮食生产成本上升。4.耕地破碎、人均耕地少,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生产规模小。

生产力水平越高,地理环境的影响就越小,关键在于一定阶段人地关系的协调程度。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条件矿产资源地理环境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内涵和特征开发早期农业社会工商业社会农业生产商业工业生产本节知识结构(2021年广东湛江模拟)保持和挖掘现有土地资源的潜力是党中央、国务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下表是“我国两个不同地区的相关资料”,据表分析回答问题。(1)试对A、B两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进行比较,答案填在表格中:(2)A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什么?(从土壤方面考虑)(3)从保持和挖掘土地资源潜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方面看,B地区应采取哪些措施?[答案]

(1)(2)土壤盐碱化。(3)①改良红壤;②走立体农业的道路,多层次布局农、林、牧、渔业,发展多种经营,建立良性生态循环系统;③对山区优势资源进行加工,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打开销售渠道,占领商品市场,增加农业的附加值。(2021·江苏地理,29)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图1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图2为江苏省简图。材料二

图3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三次产业比例统计图。图1(1)试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①②③④(2)新疆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简述两省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比较两省区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简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对新疆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江苏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021年,新疆正式启动了霍尔果斯国家级特殊经济开发区的建设。试分析霍尔果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