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局部解剖-皮肤、脂肪课件_第1页
颌面局部解剖-皮肤、脂肪课件_第2页
颌面局部解剖-皮肤、脂肪课件_第3页
颌面局部解剖-皮肤、脂肪课件_第4页
颌面局部解剖-皮肤、脂肪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皮肤及脂肪第五届面部精细解剖研讨会面部,又称颜面部,指上起发际,

下达下颌骨下缘,两侧至下颌支后缘

之间的部位。以经过眉间点及鼻下点的两水平线为界,将颜面部分为上1/3、中1/3和下1/3三等分。

面部为人体经常外露的部位,是外形美的重要代表区之一和敏感部位,在功能、形态及外观上均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面部形态及解剖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各区:1.眶区:四周以眶缘为界,为视器所在。2.鼻区:上界鼻根点,下界鼻底,两侧界为内眦与鼻翼点的连线,为鼻所在。3.唇区:上界鼻底,两侧界为唇面沟,下以颏唇沟与颏区分界,为口所在。4.颏区:上界为颏唇沟,两侧界为口角的垂线,下以下颌下缘为界。一、面部分区(一)面部分区1.面部皮肤皱纹线按照皱纹产生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类。

(1)动力性皱纹线:系面部表情肌收缩牵拉皮肤的结果。表情肌收缩牵引皮肤形成与肌纤维长轴相垂直的皮肤皱纹线。该线一旦形成,即使此部表情肌不收缩,皱纹线亦不会完全消失。动力性皱纹线为老化的征象。(七)面部皮肤皱纹线和面部Langer皮肤裂线主要的动力性皱纹线如下:1)额纹:抬头纹,位于眉和眉间与前额发际之间,横向排列,与额肌纤维方向垂直,为额肌收缩所致。2)眉间纹:两眉之间,垂直走向,下部皱纹常向两侧略呈八字形展开,与眉间肌纤维方向垂直,为该肌收缩所致。3)鼻根纹:鼻根部,横向排列,为纵行降眉间肌收缩所致。

4)眼睑纹:上睑纹中部垂直,内、外侧部分别向内、外上方辐射;下睑纹垂直方向或稍斜向外下,为环形眼轮匝肌收缩所致。5)鱼尾纹:外眦附近,皱纹粗细不等,放射状排列,为环形眼轮匝肌收缩所致。6)鼻唇沟纹:构成鼻唇沟外侧缘,系上唇外上方呈放射状排列的表情肌收缩所致。7)颏纹:颏部,横向排列,是颏部肌收缩所致。

8)唇纹:位于上、下唇皮肤表面,唇中部者呈垂直状,两侧者上、下唇皱纹分别向外上或外下斜行,在口角附近呈放射状排列。9)颊纹:颊部,鼻唇沟纹外侧,略与鼻唇沟纹平行。(2)重力性皱纹线:皮下脂肪逐渐减少、肌肉松驰、骨萎缩和皮肤弹性减弱松弛下垂所致。上睑部皮肤下垂形成“肿眼泡”;下睑因眶隔萎缩、眶内脂肪疝出,使皮肤臃肿下垂,形成“眼袋”。1.面部皮肤血管密集,血运丰富、组织再生和抗感染能力很强、利于创口愈合,为美容整形手术提供了便利条件,但创伤时出血多。2.面部皮肤真皮内含有大量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皮肤富于韧性和弹性,这是保持面部皮肤紧张度、维持美容的重要因素。3.面部皮肤富于皮脂腺、毛囊和汗腺,利于排出新陈代谢产物。若腺管阻塞、细菌繁殖,可引起皮脂腺囊肿和疖肿。4.面部皮肤是表情肌的止点,表情肌收缩时牵动皮肤,使面部形态出现丰富多彩的表情,术中应注意处理每一块表情肌与皮肤之间的关系,以免表情肌功能受损。二、皮肤有以下特点:皮肤(手掌皮)光镜图

基底层(stratumbasale)一层矮柱状基底细胞胞质嗜碱性(含丰富游离核糖体)有角蛋白丝(又称张力丝)基底细胞是未分化的幼稚细胞,有活跃的分裂能力。是表皮的干细胞,在皮肤创伤愈合中具有再生修复作用黑素细胞(melanocyte)胞体散在于基底细胞间,突起伸入基底细胞和棘细胞间合成黑色素后,转变为黑素颗粒;黑素颗粒转移至角质形成细胞内黑色素吸收紫外线,保护皮肤由于细胞中黑素颗粒的大小和含量的差别,并由于黑素细胞合成色素的速度不同,决定了不同种族和个体不同部位皮肤颜色的差异。角质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超微结构模式图真皮(dermis)1.乳头层

由疏松结缔组织向表皮凸入,形成真皮乳头,扩大表皮与真皮的连接面

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游离神经末梢;在手指等部位含较多触觉小体

2.网织层

为较厚的致密结缔组织,由粗大胶原纤维交织成网,有弹性纤维

含血管、淋巴管、神经;深层有环层小体真皮下方为皮下组织(浅筋膜),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面部不同部位皮肤厚度青壮年面部平均皮肤厚度(2.094±0.622)mm,

表皮的厚度为(0.066±0.023)mm,

眼睑部皮肤最薄(1.008±0.070)mm,

鼻尖部皮肤最厚(3.224±0.175)mm,除口唇、鼻、眼眉、耳轮、下颌等部位外,

面部大部分皮肤厚度为(2.00~3.00mm)。

摘自《中国美容医学》2007年第11期1565-1568页浅筋膜结构: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组成。疏松结缔组织(looseconnectivetissue):细胞种类多,纤维少,排列疏松,又称蜂窝组织(areolartissue)。疏松结缔组织(LCT)细胞细胞间质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纤维基质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蛋白多糖糖蛋白成纤维细胞光镜结构成纤维细胞电镜结构胶原纤维形成Collagenousfibersynthesis

2.巨噬细胞(macrophage)

3.

浆细胞(plasmcell)

4.肥大细胞(mastcell)

①肝素:抗凝血。

②组胺、白三烯:扩张毛细血管,增加其通透性。使支气管平滑肌持续收缩,黏膜水肿,引起过敏反应。

③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吸引嗜酸性粒细胞向过敏部位迁移。

肥大细胞脱颗粒:当肥大细胞受到某种因素的刺激时,以胞吐方式释放颗粒内容物,称为脱颗粒。能引起肥大细胞脱颗粒的物质称为过敏原。颗粒内含有肝素、组胺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胞质内还合成白三烯。•肥大细胞颗粒内还含有类胰蛋白酶(tryptase)、胃促胰酶(chymase)和糜蛋白糜chymotrypsin)释放后会降解结缔组织的基质成分,促进基质的新陈代谢。•肝素还可促进血管内皮迁移,导致血管增生。•肥大细胞激活后可诱导成纤维细胞增生,促进胶原纤维的合成。功能:除参与过敏反应外,还具有多种生理功能。5.脂肪细胞(fatcell)功能:能合成和储存脂肪,参与机体的能量代谢。脂肪细胞

常沿血管分布,单个或成群存在。细胞体积大,常呈圆球形或相互挤压成多边形。胞质被一个大脂滴推挤到细胞周缘,包绕脂滴。核被挤压成扁圆形,连同部分胞质呈新月形,位于细胞一侧。在HE标本中,脂滴被溶解,细胞呈空泡状。脂肪细胞有合成和贮存脂肪、参与脂质代谢的功能。6.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undifferentiatedmesenchymalcell)

具有间充质细胞的分化潜能,可分化为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等。7.白细胞

以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多见。

(二)纤维

1.胶原纤维(collagenousfiber)

新鲜时白色,又称白纤维。抗拉力强,具韧性。HE染色呈粉红色。粗细不等,直径1-20μm,由更细(0.3-0.5μm)的胶原原纤维粘合而成。

胶原原纤维(collagenousfibril):直径20-200nm,有明暗相间的周期性横纹,横纹周期约64nm。由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构成。collagenousfibercollagenousfibril

2.弹性纤维(elasticfiber)

新鲜时黄色,又名黄纤维。HE染色呈浅粉红色,折光率强,地衣红可将其染成棕色,有分支,直径0.2-1.0μm,有弹性。电镜下,由核心部分的弹性蛋白和外周的微原纤维组成。elasticfiber

3.网状纤维(reticularfiber)

HE染色不易着色,浸入银盐后可着棕黑色,又称嗜银纤维。短而细,分支,交织成网。电镜下,其结构与胶原原纤维相同,也有64nm的周期性横纹,主要由Ⅲ型胶原蛋白构成。reticularfiber(三)基质(groundsubstance)蛋白多糖(proteoglycan)糖蛋白(glycoprotein)组织液(Tissuefluid)1.蛋白多糖(proteoglycan)蛋白质糖胺多糖透明质酸(含量最多)硫酸软骨素A、C硫酸角质素硫酸乙酰肝素等glycosaminoglycans功能:形成分子筛,具有防御屏障、物质交换、离子交换等作用

。组成2.糖蛋白(glycoprotein)纤维粘连蛋白

fibronectin层粘连蛋白

laminin软骨粘连蛋白

chondronectin功能:参与分子筛的构成;

影响细胞的附着和移动;

参与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组成3.组织液(tissuefluid)由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

经毛细血管静脉端或毛细淋巴管回流

利于物质交换

面部不同区域脂肪分布数据为测量26具标本统计所得(其中男23具,女3具)长宽高眶区:4.2±0.32.2±0.10.7±0.0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