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讲:曾松柏计量基础知识10/15/20221主讲:曾松柏计量基础知识10/11/20221课程内容一概述二法定计量单位三测量仪器四量值溯源、检定、校准和计量确认五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六原始记录及证书的填写七测量设备流程管理10/15/20222课程内容10/11/20222一、概述1.测量: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2.计量: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注:计量的本质特征是测量,是以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为目的的测量,它不等同于普通的测量,它要高于一般的测量,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具有特定含义、特定目的和特殊形式的测量。从广义上说,计量是对“量”的定性分析和定量确认的过程。狭义地认为,计量是与测量结果置信度有关的、与测量不确定度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规范化的测量。3.计量学:是关于测量的科学。注:它涵盖有关测量理论和实践的各个方面,而不论测量的不确定度如何,也不论测量是在哪个科学技术的领域中进行的。
10/15/20223一、概述10/11/202234.计量的内容
计量的内容通常可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1)计量单位与单位制;(2)测量仪器(或计量器具),包括实现计量单位的计量基准、计量标准与工作计量器具;(3)量值传递与量值溯源,包括检定、校准、测试、检验与检测;(4)物理常量、材料与物质特性的测定;(5)测量不确定度、数据处理与测量理论及其方法;(6)计量管理,包括计量保证与计量监督等。
10/15/202244.计量的内容
10/11/202245.计量的分类:根据其作用与地位,计量可分为科学计量、工程计量和法制计量三类,分别代表计量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公益性三个方面。(1)科学计量:是指基础性、探索性、先行性的计量科学研究。它通常采用最新的科技成果来准确定义和实现计量单位,并为最新的科技发展提供可靠的测量基础。(2)工程计量:也称工业计量,是指各种工程、工业企业中的应用计量。(3)法制计量:为了保证公众安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法制、技术和行政管理的要求,由政府或授权机构进行强制管理的计量。10/15/202255.计量的分类:10/11/202256.计量的特点
计量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社会活动,是技术与管理的结合体。计量的技术行为通过准确的测量来体现,计量的监督行为通过实施法制管理来体现。因此它有以下4个特点:(1)准确性:是计量的基本特点,计量技术工作的核心。经检定、校准等方法确定计量的准确性,以测量误差、测量不确定度为考核指标,来反映计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的接近程度。(2)统一性:是计量学最本质的特性,从计量的定义可看出计量的统一和一致。它不仅限于一个国家,而且遍及国际。(3)溯源性:为了使计量结果准确可靠,任何量值都必须溯源至该量值的基准(国家基准或国际基准),也就是说任何量值均能追溯到“源头”。(4)法制性:为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不仅要有一定的技术手段,还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等法制手段。10/15/202266.计量的特点10/11/202267.计量法律和法规
我国现已基本形成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其配套的计量行政法规、规章(包括规范性文件)构成的计量法规体系。
(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简称《计量法》,是调整计量法律关系的法律
规范的总称。1985年9月6日经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予以公布,自1986年7月1日起施行。
(2)《计量法》共6章35条,基本内容包括:(1)计量立法宗旨;(2)调整范围;(3)计量单位制;(4)计量器具管理;(5)计量监督;(6)计量授权;(7)计量认证;(8)计量纠纷的处理;(9)计量法律责任等。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计量保证,并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财产的安全,维护消费者利益,以及保护国家的利益不受侵犯。
10/15/202277.计量法律和法规
我国现已基(3)计量法规①计量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a.国务院依据《计量法》所制定(或批准)的计量行政法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等。
b.省、直辖市、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地方计量法规。②计量规章、规范性文件a.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制定的各种全国性的单项计量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条文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计量标准考核规范》、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等。
b.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制定的部门计量管理办法。例如:《国防计量监督管理条例》、《农业部部级质检中心验收和计量认证程序》等。c.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计量行政部门制定的地方计量管理办法。例如:《上海市计量监督管理条例》、《河北省计量管理条例》、《湖南省计量管理办法》等。
10/15/20228(3)计量法规10/11/20228二、法定计量单位1、计量单位的基本概念:
在测量中,通常用数值和测量单位(计量单位)的乘积来表示被测量的量值。(1)计量单位:是指为定量表示同种量的大小而约定地定义和采用的特定量。说明:a.计量单位具有约定地赋予的名称和符号,如米:m;千克:kg;b.特定量具有名称、符号和定义,其数值为1,如1m,1kg,1s。(2)计量单位制:为给定量值按给定规则确定的一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如国际单位制。(3)基本单位:给定量制中基本量的计量单位。每个基本量只有一个SI基本单位。如米(m)就是SI基本单位,而厘米(cm)就不是SI基本单位。(4)导出单位:给定量制中导出量的计量单位。
10/15/20229二、法定计量单位1、计量单位的基本概念:10/11/2022(5)倍数单位:按约定的比率,由给定单位构成的更大的计量单位。如千米(公里)是米的十进制单位之一;小时是秒的非十进制倍数单位之一。(6)国际单位制:是由国际计量大会采纳和推荐的一种一贯单位制,它的国际通用符号为“SI”。(7)SI词头:在国际单位制中,用以表示倍数单位的词头。国际单位制的构成:
SI基本单位
SI单位①包括SI辅助单位在内的具有专门名称的SI单位
SI导出单位
国际单位制(SI)②组合形式的SI导出单位
SI单位的倍数单位
10/15/20221010/11/202210
2.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
(1)我国计量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法定计量单位制度。(2)法定计量单位:是指由国家法律承认、具有法定地位的计量单位。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是由国际单位制计量单位和国家选定的其他计量单位构成。
注:
a.国际单位制是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主体,所有国际单位制单位都是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但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不一定都是国际单位制单位,本身并不构成一个单位制,故不能称为“法定计量单位制”。b.国家选定的作为法定计量单位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也是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与国际单位制单位相同的法定地位。c.国际标准或有关国际组织的出版物中列出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选入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除外),一般不得使用。若某些特殊领域或特殊场合下有特殊需要,可以使用某些非法定计量单位,但应遵守相关的规定。如血压计的计量单位,可任意选用kPa或mmHg。
10/15/20221110/11/202211(2)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如下:
a.SI基本单位共7个,见表1;b.包括SI辅助单位在内的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共21个,见表2;c.国家选定的作为法定计量单位的非SI单位共16个,见表3;
d.可以使用的常用单位周、月、年、公里、mmHg共5个;e.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的单位。如:米每秒(m/s),每米(m-1),焦耳每千克(J/kg);f.由SI词头和以上单位构成的倍数单位。如1dB,1MPa,1μm,1nA。SI词头共20个,所代表的因数覆盖范围从10-24~10+24,常见的如有:
T(1012),
G(109),M(106),k(103),d(10-1),c(10-2),m(10-3),μ(10-6),
n(10-9),p(10-12)等。
10/15/20221210/11/202212
表1SI基本单位量的名称单位名称单位符号定义长度米m光在真空中在1/299792458s时间间隔内所经路径的长度。质量千克kg等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时间秒s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跃迁所对应的辐射的9192631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电流安[培]A在真空中,截面积可忽略的两根相距1m的无限长平行圆直导线内通以等量恒定电流时,若导线间相互作用力在每米长度上为2×10-7N,则每根导线中的电流为1A。热力学温度开[尔文]K水三相点热力学温度的1/273.16。物质的量摩[尔]mol一系统的物质的量,该系统中所包含的基本单元数与0.012kg碳-12的原子数目相等。发光强度坎[德拉]cd一光源在给定方向上的发光强度,该光源发出频率为540×1012Hz的单色辐射,且在此方向上的辐射强度为1/683W/sr。10/15/202213
表2包括SI辅助单位在内的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
量的名称单位名称单位符号[平面角]弧度rad立体角球面度Sr频率赫[兹]Hz力牛[顿]N压力,压强,应力帕[斯卡]Pa能[量],功,热量焦[耳]J功率,辐[射能]通量瓦[特]W电荷[量]库[仑]C电压,电动势,电位,(电势)伏[特]V电容法[拉]F电阻欧[姆]Ω电导西[门子]S磁通[量]韦[伯]Wb磁通[量]密度特[斯拉]T电感亨[利]H摄氏温度摄氏度℃光通量流明Lm[光]照度勒[克斯]Lx[放射性]活度贝可[勒尔]Bq剂量当量希[沃特]Sv吸收剂量,比授[予]能,比释功能戈[瑞]Gy10/15/202214表2包括SI辅助单位在内的具有专门名称的SI
表3与国际单位制并用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量的名称单位名称单位符号时间分,[小]时,日(天)min,h,d[平面]角[角]秒,[角]分,度″′°体积升L,(l)质量吨,原子质量单位t,u旋转速度转每分r/min长度海里nmile速度节kn能电子伏Ev级差分贝dB线密度特[克斯]tex面积公顷hm210/15/202215表3与国际单3.法定计量单位常用的使用规则1.单位的名称与符号必须作为一个整体使用,不得拆开。例如:摄氏度的单位符号为℃,20℃不得读成或写成“摄氏20度”或“20度”,而应读成“20摄氏度”,写成"20℃"。2.在单位之间乘、除采用数学符号“·”、“/”表示,如焦耳每千克→J/kg,千克二次方米→kg·m23.用词头构成倍数单位时,不得使用重叠词头。如:不能用1mμm表示1nm等。选用SI单位的倍数单位,一般应使量的数值处于0.1~1000的范围内。例如:1.2×104N可以写成12kN;0.00361m写成3.61mm。4.词头通常加在组合单位中的第一个单位之前。例如:力矩的单位kN·m,不宜写成N·km。5.通过相除构成或通过乘和除构成的组合单位,词头通常加在分子中的第一个单位之前,分母中一般不用词头。例如:摩尔内能单位kJ/mol,不宜写成J/kmol。但质量的SI单位kg不作为有词头的单位对待。例如:比授能的单位以写成J/kg。当组合单位分母是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时,按习惯和方便,分母中可以选用词头构成倍数单位。例如:密度的单位可以选g/cm3。10/15/2022163.法定计量单位常用的使用规则4.常见的计量单位表述错误举例:错误的表述正确的表述原因分析发动机的马力是多大发动机的功率是多大马力是非法定计量单位电容器是几微的电容器是几微法的微是词头的名称,词头不可单独使用175立升的电冰箱,每月用几度电175升的电冰箱,每月用电多少千瓦时1.立升是法定计量单位升的误称;2.度是习惯用语,应改用千瓦时我身高一公尺八十,体重一百五十斤,穿27公分的鞋我身高1.80米,体重75公斤,穿27厘米的鞋1.公尺、公分属于已废除的单位名称;2.斤不是法定计量单位。3单位不能插在数值之间。这个包装箱的体积为61×43×45厘米这个包装箱的体积为61厘米×43厘米×45厘米体积单位应为立方厘米,厘米是长度单位。压力表的压力为几公斤压力表的压力为几兆帕(MPa)公斤是质量单位,不是压力单位这个拉力器能受力100kg这个拉力器能受力980NKg是质量单位,不是力的单位压力表的压力为100巴(bar)压力表的压力为10MPabar是非法定计量单位20±2℃(20±2)℃或18℃~22℃表示范围时,应加圆括号将共同的单位符号置于全部数值之后今天这么闷热,不知有几度今天这么闷热,不知有几摄氏度度是习惯用语,应改为摄氏度10/15/2022174.常见的计量单位表述错误举例:错误的表述正三、测量仪器1.测量仪器的定义:
也称为计量器具,是单独地或连同辅助设备一起用以进行测量的器具。测量仪器的主要特点是①用于测量;②本身是一种技术工具或装置。如体温计、量块、差压变送器、热电偶检定装置等。2.测量仪器的分类:
(1)测量仪器按其结构特点可分为测量用的仪器仪表、实物量具、标准物质及测量系统(装置)。①测量用测量仪器仪表按其结构和功能特点可分为四种:
a.显示式测量仪器,又称为指示式测量仪器:能直接或间接显示出被测量的示值;这类测量仪器按其给出示值的形式,又分为模拟式、数字式和记录式三种,如:模拟电压表、数字多用表、温度记录仪、等。b.比较式测量仪器:使被测量具或使被测量与标准量具相互比较,如惠斯登电桥等。c.积分式测量仪器:通过一个量对另一个量的积分,以确定被测量值,如累计式轨道衡、总加式电功率表等。d.累积式测量仪器:通过对来自—个或多个源中,同时或依次得到的被测量的部分值求和,以确定量值的测量仪器,如电能表等。
10/15/202218三、测量仪器10/11/202218
②实物量具:使用时以固定形态复现或提供给定量的一个或多个已知值的器具。如:砝码、标准信号发生器、量块、标准物质等。
注:实量物具不同于一般的测量仪器。量具本身所复现或提供的已知量值,即给定量,就是其本身量值的实际大小,而一般测量仪器所指示的量值往往是一种等效信息。如体温计所指示的温度自身并不能提供一个实际温度值,而只是一种等效信息。常用的千分尺、游标卡尺、百分表,虽然习惯称之为“通用量具”,但按定义它们并不是量具,标准物质即参考物质按定义则属于测量仪器中的实物量具。
③标准物质:也叫参考物质,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和很好地确定了的特性,用以校准测量装置、评价测量方法或给材料赋值的一种材料或物质。它可以是纯的或混合的气体、液体、固体。如CO标准气体、化学分析用的标准溶液、钢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等。
注:有证标准物质(参考物质):附有证书的标准物质,其一种或多种特性值用建立了溯源性的程序确定,使之可溯源到准确复现的用于表示该特性值的计量单位,而且每个标准值都附有给定置信水平的不确定度。
10/15/202219②实物量具:使用时以固定形态复现或提供给定量的一个或多④测量系统:组装起来以进行特定测量的全套测量仪器和其它设备。
这里所指的全套测量仪器包括各种测量仪器、实物量具或标准物质,其它设备包括电源、稳压器、指示仪器、开关线路及辅助设备。如热电偶检定装置、磁性材料磁特性测量装置等,建立测量系统(或装备)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操作,提高可靠性和工作效率,减少其影响量的影响和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2)按其计量学用途或在统一单位量值中的作用,测量仪器又可分为测量标准和工作用测量仪器。①测量标准:也称为计量基准或计量标准,为了定义、实现、保存或复现量的单位或一个或多个量值,用作参考的实物量具、测量仪器、参考物质或测量系统。如:1kg的标准砝码,二等标准铂电阻等。
②测量标准按量传体系通常又分为:基准(原级标准)、次级标准、参考标准、工作标准。
10/15/202220④测量系统:组装起来以进行特定测量的全套测量仪器和其它设备基准:具有最高的计量学特性,其值不必参考相同量的其他标准,被指定的或普遍承认的测量标准。次级标准:通过与相同量的基准比对而定值的测量标准。参考标准:在给定地区或在给定组织内,通常具有最高计量学特性的测量标准,在该处所做的测量均从它导出。
工作标准:用于日常校准或核查实物量具、测量仪器或参考物质的测量标准。注:1.工作标准通常用参考标准校准。2.用于确保日常测量工作正确进行的工作标准为核查标准。10/15/202221基准:具有最高的计量学特性,其值不必参考相同量的其他标13.测量设备
测量设备:测量仪器、测量标准、参考物质、辅助设备以及进行测量所必需的资料的总称。注:(1)测量设备不仅包含一般的测量仪器,而且包括各等级的测量标准,各类参考物质和实物量具,与测量设备连接的各种辅助设备,以及进行测量所必须的软件和资料。(2)辅助设备主要指本身不能给出量值而没有它又不能进行测量的设备,以及作为检验手段用的工具、工装、定位器、模具等。辅助设备有时会直接影响测量的准确可靠程度。(3)进行测量所必须的软件和资料,是指设备使用说明书、作业指导书以及有关测量程序文件等软件,当然也包括一些测量仪器本身的控制和测量程序。没有这些资料和软件,也不能给出准确可靠的数据。所以测量设备是对测量所包括的硬件和软件的统称。10/15/2022223.测量设备10/11/2022224.测量仪器的主要计量特性计量特性:是指影响测量的可区分的特性。主要计量特性测量范围准确度误差灵敏度分辨力重复性稳定性和漂移工作条件10/15/2022234.测量仪器的主要计量特性主要测量范围准确度误差灵敏4.1标称范围、测量范围和量程标称范围:测量仪器的操纵器件调到特定位置时可得到的示值范围,称为标称范围。通常用它的上限和下限表示,如:100℃~200℃。当下限(即最小值)为零时,标称范围一般只用其上限(即最大值)来表示。
测量范围:也称工作范围,测量仪器的误差处在规定极限内的一组被测量的值。它与测量设备的最大允许误差有关,测量设备的误差处于最大允许误差内的那一部分范围才为测量范围。测量范围总是等于或小于标称范围。量程:标称范围两极限之差的模,如:-10V~+10V的标称范围,其量程为20V。注:测量范围、标称范围强调的是“区间”界限,量程强调的是“某一具体”的值。10/15/20222410/11/2022244.2准确度和准确度等级测量准确度: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测量仪器的准确度:给出接近于真值的响应的能力,也就是指测量仪器给出的示值接近于真值的能力。准确度等级:符合一定的计量要求,使误差保持在规定极限以内的测量仪器的等别、级别。准确度等级通常按约定注以数字或符号,并称为等级指标。
10/15/20222510/11/202225注:1.测量准确度是一个定性的概念,不宜将其定量化。我们可以说准确度高低、准确度为0.25级、准确度为3等或准确度符合××标准或准确度符合××标准等,而不宜将准确度与数字直接相连,例如:准确度为0.25%、16mg或±16mg等。2.在实际应用中测量仪器的准确度这一表述是用其他定量的概念来进行表述的,如:准确度等级、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测量仪器的〕最大允许误差或〔测量仪器的〕引用误差等。3.“等”与“级”是测量仪器的主要特性指标之一,准确度等级实质上是以测量仪器的误差来定量表述测量仪器准确度的大小。“级”根据示值误差大小确定,按标称值使用,如1.0级指示仪表,则其满量程误差为±1.0%FS;“等”根据扩展不确定度大小确定,一般按检定证书上的实际值使用,如3等量块,4等量块。其等别也是以其示值的最大允许误差来划分的,如一等、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4.按国家GB/T13283-1991标准规定仪表的精度等级有0.01、0.02、0.05、0.1、0.2、0.4、0.5、1.0、1.5、2.5、4.0。数字越小,说明该仪表准确度越高。
10/15/202226注:10/11/2022264.3误差4.3.1示值误差a.示值:就是由测量仪器所指示的被测量值。b.误差: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c.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是测量仪器示值与对应的输入量的真值之差。d.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是测量仪器最主要的计量特性之一,本质上反映了测量仪器准确度的大小,即测量仪器给出接近于真值的响应的能力。示值误差大,则其准确度低;示值误差小,则其准确度高。可用绝对误差形式表示,也可用相对误差形式表示。e.示值误差是相对真值而言的,由于真值不能确定,实际上使用的是约定真值或实际值。为确定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当接受高等级的测量标准对其进行检定或校准时,该测量标准器复现的量值即为约定真值,通常称为实际值、校准值或标准值。10/15/2022274.3误差10/11/2022274.3.2最大允许误差最大允许误差:对给定的测量仪器,由规范、规程等所允许的误差极限值。通常可简写为MPE,有时也称为测量仪器的允许误差限。4.3.3示值误差和最大允许误差a.示值误差和最大允许误差均是对测量仪器本身而言的。b.最大允许误差是指技术规范(例如标准、检定规程、校准规范)所规定的允许的误差极限值,它是一个判定测量仪器合格与否的规定的要求;c.示值误差则是指测量仪器某一示值的误差的实际大小,它是通过检定、校准所得到的一个值或一组值,用以评价测量仪器是否满足最大允许误差的要求,从而判断其是否合格,或者根据实际需要提供修正值,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10/15/20222810/11/2022284.4灵敏度4.4.1灵敏度:测量仪器响应的变化除以对应的激励变化。它反映测量仪器被测量(输入)变化引起仪器示值(输出)变化的程度,用被观察变量的增量(即响应或输出量)与相应被测量的增量(即激励或输入量)之商来表示。如果被测量变化很小,而引起的示值改变(输出量)很大,则该测量仪器的灵敏度很高。4.4.2灵敏度是测量仪器重要的计量特性之一,其值应与测量目的相适应,并不是越高越好。例如:为了方便读数,及时地使示值稳定下来,有时还需要施加阻尼,特意降低灵敏度。10/15/2022294.4灵敏度10/11/2022294.5分辨力4.5.1显示装置的分辨力:显示装置能有效辨别的最小的示值差,简称为分辨力。4.5.2分辨力是显示装置中对其最小示值的辨别能力。模拟式显示装置的分辨力,通常为标尺分度值的一半,即用肉眼可以分辨到一个分度值的1/2;对于数字式显示装置,就是当变化一个末位有效数字时其示值的变化。因此,分辨力高可以降低读数误差,从而减少由于读数误差引起的对测量结果的影响。4.5.3对多量程的测量仪器,在不同的量程上,其分辨力是不同的,通常在最低量程上,分辨力最高。例如:最低量程为0~999.9℃的数显表,末位变化一个字时显示最小变化值为0.1℃,则表的分辨力为0.1℃。10/15/2022304.5分辨力10/11/2022304.6稳定性和漂移4.6.1稳定性:是指测量仪器保持其计量特性随时间恒定的能力。4.6.2若稳定性不是对时间而言,而是对其他量而言,则应予明确说明。稳定性通常用以下两种方式定量地表征:(1)计量特性变化某个规定的量所经历的时间;(2)计量特性经过规定的时间所发生的变化量。
例如:标准电池对其长期稳定性(电动势的年变化幅度)和短期稳定性(电动势在3~5天内的变化幅度),分别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量块的稳定性,则以规定长度每年的允许最大变化量(微米/年)进行考核。4.6.3对于测量仪器,尤其是测量标准或某些实物量具,稳定性是重要的计量特性之一。测量仪器产生不稳定的因素很多,主要原因是元器件的老化、零部件的磨损,以及使用、储存、维护工作不细致等所致。对测量仪器进行周期检定或定期校准,就是对其稳定性的一种考核。
10/15/20223110/11/2022314.6.4漂移:测量仪器计量特性的慢变化。它反映了在规定的条件下,测量仪器计量特性随时间的慢变化,如在几分钟、几十分钟或几小时内,保持其计量特性恒定的能力。例如:测量仪器在规定时间内的零点漂移,线性测量仪器静态特性随时间变化的量程漂移。
4.6.5漂移往往是由于温度、压力、湿度等外界变化所致,或由于仪器本身性能的不稳定所致。测量仪器使用前采取预热、预先在实验室内放置一段时间与室温等温,就是减少漂移的一些措施。10/15/20223210/11/2022324.7测量仪器的重复性4.7.1测量仪器的重复性:是指在相同的测量条件下,重复测量同一被测量,测量仪器提供相近示值的能力。4.7.2各次测量结果越接近,表示仪表的重复性越好。通常用观测值的实标准偏差s来表示。相同的测量条件是指:相同的测量程序、相同的观察者、使用相同的测量设备、在相同的地点、在短时间重复测量。实标准偏差计算公式:
10/15/2022334.7测量仪器的重复性10/11/2022334.8工作条件的特性:额定操作条件、极限条件和参考条件4.8.1额定操作条件:是指测量仪器的正常工作条件,也就是使测量仪器的规定计量特性处于给定极限内的使用条件。在这些条件中,一般包括被测量和影响量的范围或额定值,只有在规定的范围或额定值下使用,测量仪器才能达到规定的计量特性或规定的示值允许误差值。例如:工作压力表测量范围的上限为10MPa,则压力的最大值只能加到10MPa;额定电流为10A的电能表,其输入电流不得超过10A。在使用测量仪器时,额定操作条件十分重要,只有满足这些条件,才能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8.2极限条件:测量仪器的规定计量特性不受损也不降低,其后仍可在额定操作条件下运行所能承受的极端条件。极限条件应规定被测量和影响量的极限值。例如:有些测量仪器可以进行测量上限之上10%的超载试验,在包装条件下的振动试验,(-40~+50)℃的温度试验或95%RH以上的湿度试验等,这些都属于测量仪器的极限条件。10/15/2022344.8工作条件的特性:额定操作条件、极限条件和参考4.8.3参考条件:是指测量仪器在性能试验或进行检定、校准、比对时的使用条件,即标准工作条件,或称为标准条件。这些条件一般应对作用于测量仪器的影响量的参考值或参考范围做出明确规定,以真正反映测量仪器的计量性能和保证测量结果的可比性。4.8.4额定操作条件、极限条件和参考条件三者的关系:额定操作条件是测量仪器正常使用的条件,参考条件是为确定测量仪器本身计量性能所规定的标准条件,极限条件则是仪器不受损坏和不降低准确度所允许的极端条件。在这三者中,参考条件的要求最严,额定操作条件则较宽,而极端条件的范围和额定值为最大。
10/15/2022354.8.3参考条件:是指测量仪器在性能试验或进行检定、5.测量仪器的选用原则
选用测量仪器时应从技术性和经济性出发,使其计量特性(如最大允许误差、稳定性、测量范围、灵敏度、分辨力等)适当地满足预定的要求,既要实用,又不过高。4.7.1在选择测量仪器的最大允许误差时,通常最大允许误差为被测量对象所要求误差的
1/3~1/10,测量范围应使其上限与被测量值相差不大而又能覆盖全部量值,一般为被测测量范围的4/3。4.7.2尽量选用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测量仪器,以便于安装、使用、维修和更换。4.7.3从经济上来说,应尽量选用能满足预定要求而成本又较低的测量仪器,因此测量仪器的测量准确度越高,通常伴随着成本的上升。所以在选用测量仪器时,如果不从实际需要考虑,而选用超越测量目的的高性能的测量仪器,那将是很不经济,也是毫无必要的。10/15/2022365.测量仪器的选用原则10/11/2022361.量值溯源1.1量值溯源: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测量标准或国际测量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1.2量值溯源的原则:全部测量仪器必须是可溯源的,在量值溯源时,必须依照国家检定规程(技术规范)或规定的技术方法进行。检定/校准是量值溯源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手段。1.3量值溯源的实现:a.送至有资质的外部检定/校准机构进行检定/校准;b.建立本单位最高计量标准,进行内部检定/校准;c.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来实现;d.当溯源至国家标准不可能或不适用时,可通过比对或参加能力验证等途径来实现。四、量值溯源、检定、校准和计量确认10/15/2022371.量值溯源四、量值溯源、检定、校准和计量确认10/11/2.检定2.1检定:是指“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2.2检定是法制计量工作中计量器具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对象是法制管理范围内的计量器具(通常说的强制检定)实施检定,检定的依据是计量检定规程。2.3检定是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满足法规中所规定的计量要求,技术要求及有关行政要求。10/15/2022382.检定10/11/2022382.3注:计量器具的法定要求是计量要求、技术要求和行政管理要求,具体操作是:2.3.1计量检查:确定计量器具的误差及其他计量特性。如测量不确定度、示值误差、准确度等级;稳定性、重复性和漂移;读数装置分辨力、分度值、电磁干扰敏感度等。2.3.2技术检查:为满足计量要求而必须具备的结构、安装要求,读数的可见性,是否存在欺骗的可能等。2.3.3行政检查:包括标识、铭牌、型式批准、检定标记、许可证标记、有关证书及有效期、密封,锁定和其他计量安全装置的完整性、检定、修理和维护记录等。2.3.4通过检定必须作出合格与否的结论,并加标记和出具证书。合格的发给检定证书,它是“证明计量器具已经过检定,并获得满意结果的文件,不合格的发给检定结果通知书,它是“声明计量器具不符合有关法定要求的文件”10/15/2022392.3注:计量器具的法定要求是计量要求、技术要求和行政管理要2.4检定的分类:2.4.1检定根据其依法管理的形式可分为强制检定和非强制检定:a.强制检定是指由政府计量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对某些测量仪器实行的一种定点定期的检定。我国目前强制检定的范畴有:对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四个方面且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以及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的各项最高计量标准器具。b.非强制检定是指由使用单位自己或委托具有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或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对强检以外的其他测量仪器依法进行的一种定期检定。其特点是使用单位依法自主管理,自由送检,自求溯源,自行确定检定周期。c.
为达到统一量值的目的,对国家规定强检的应依法实施强制检定,对强检以外的,企业可根据不同需要和条件采取检定、校准、校验、测试、比对等形式,可以以校准为主要的量值溯源方式。10/15/2022402.4检定的分类:10/11/2022402.4.2检定根据其目的和性质可分为首次检定和后续检定。a.首次检定:对未曾检定过的新计量器具进行的一种检定。b.后续检定:计量器具首次检定后的任何一种检定。(1)强制性周期检定;(2)修理后检定;(3)周期检定有效期内的检定,不论它是由用户提出申请,或由于某种原因使有效期内的封印失效而进行的检定。C.周期检定:按时间间隔和规定程序,对计量器具定期进行的一种后续检定。
10/15/2022412.4.2检定根据其目的和性质可分为首次检定和后续检定3.校准3.1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注:a.校准结果既可给出被测量的示值,又可确定示值的修正值,并可确定是否在预期的允差范围之内;b.校准也可确定其它计量特性,如影响量的作用;c.校准的结果可以记录在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中。该定义的含义:a.在规定的条件下,用一个可参考的标准,对包括参考物质在内的测量器具的特性赋值,并确定其示值误差;b.将测量器具所指示或代表的量值,按照校准链,将其溯源到标准所复现的量值。10/15/2022423.校准10/11/2022423.2校准的目的①确定示值误差,并可确定是否在预期的允差范围之内。②得出标称值偏差报告值,可调整测量器具或对示值加以修正。
③给任何标尺标记赋值或确定其他特性值,给参考物质特性赋值。
④实现溯源性。
10/15/2022433.2校准的目的10/11/2022433.3校准的基本要求
校准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如下:
(1)环境条件:校准如在检定(校准)室进行,则环境条件应满足实验室要求的温度、湿度等规定。校准如在现场进行,则环境条件以能满足仪表现场使用的条件为准。(2)标准器:作为校准用的标准器其误差限应是被校表误差限的1/3~1/10。(3)人员:a.校准虽不同于检定,但进行校准的人员也应经有效的考核,并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只有持证人员方能出具校准证书和校准报告,也只有这种证书和报告才认为是有效的。b.会正确使用校准证书/报告,如修正值的正确使用;证书无数据时,应知道其“合格”的含义是在多大的允差范围,等级的误差有多大。10/15/2022443.3校准的基本要求
10/11/2022444.计量确认4.1计量确认: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所需要的一组操作。其目的是以确保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满足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4.2
计量确认一般包括校准、必要的调整和修理及随后的再校准,与设备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相比较以及所要求的封印和标签。4.3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包括测量范围、分辨率、最大允许误差、稳定性等。4.4当“计量要求”须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确定时,“计量确认”就等同于“检定”。如锅炉制造行业中用于压力容器泵水试验的压力表,其“计量要求”就是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52-1999《弹簧管式一般压力表、压力真空表和真空表》所规定的计量特性和技术要求。因为用于压力容器泵水试验的压力表属国家规定的强检计量器具。
10/15/2022454.计量确认10/11/2022455.检定、校准和计量确认的主要区别不同点检定校准计量确认对象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
测量设备测量设备目的评定是否符合法定要求
确定与对应标准量值之间的关系
评定是否满足预期使用要求性质
具有法制性,属于法制计量管理的执法行为
不具有法制性,是企事业单位自愿溯源的行为
不具有法制性,是企事业单位计量管理的自愿行为依据计量检定规程(
由经批准授权的计量部门制定)。校准规范或校准方法,(可采用国家统一规定的,也可由组织自己制定)。校准规范或校准方法以及预期使用要求(可由组织自己制定)。活动
检查计量要求、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加标记和(或)出证书
用计量标准对被校准的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赋值,并确定其示值误差。
校准、必要的调整和修理,随后的再校准,与设备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相比较以及所要求的封印和标记。结果
给出合格与不合格的判定,合格的发检定证书,不合格的发不合格通知书
。检定结论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件。不判定是否合格,只评定示值误差,发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校准结论属没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件
验证是否符合计量要求,出具计量确认证明文件和相应的封印和标记周期按法定技术文件规定的强制检定周期实施。由组织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自行确定。由组织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自行确定人员必须是经考核合格,并持有有关计量行政部门颁发的检定员证。经企业组织有效的考核,并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测量设备的校准人员和有资格的使用人或测量设备的校准人员10/15/2022465.检定、校准和计量确认的主要区别不同点五、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
1.〔测量〕误差的定义1.1测量误差: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
注:a.由于真值不能确定,实际上用的是约定真值。
b.当有必要与相对误差相区别时,此术语有时称为测量的绝对误差。
注意不要与误差的绝对值相混淆,后者为误差的模。1.2测量结果:由测量所得到的赋予被测量的值。
注:a.
可为测得值、示值、测量结果、标称值、计算近似值、实验值及猜测的值等。
b.在给出测量结果时,应说明它是示值、未修正测量结果或已修正测量结果,还应表明它是否为几个值的平均。
c.在测量结果的完整表述中应包括测量不确定度,必要时还应说明有关影响量的取值范围。
10/15/202247五、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
1.〔测量〕误差的定义10/11/21.3(量的)真值:(量的)真值与给定的特定量的定义一致的值。
注:
a.量的真值只有通过完善的测量才有可能获得。
b.真值按其本性是不确定的。
c.与给定的特定量定义一致的值不一定只有一个。
d.对于测量而言,一个量本身所具有的真实大小认为是被测量的真实值。一般来说,真值不可能确切获知,它是一个理想的概念。然而,人们约定俗成,把某些相对意义上来说接近于真值的值用于替代真值,因此是可知。10/15/2022481.3(量的)真值:(量的)真值与给定的特定量的定义一1.4从实用的角度,真值获知的形式有如下几种:1.4.1理论真值:理论真值往往在定义或公式表达式中给出。如平面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1.4.2〔量的〕约定真值:对于给定目的具有适当不确定度的、赋予特定量的值,有时该值是约定采用的。注:1.约定真值有时称为指定值、最佳估计值、约定值或参考值。
2.常常用某量的多次测量结果来确定约定真值。
10/15/2022491.4从实用的角度,真值获知的形式有如下几种:10/11/1.5在实际测量中,通常利用被测量的实际值、已修正过的算术平均值、计量标准器所复现的量值以及计量学约定值作为约定真值。如:
⑴被测量的实际值:某砝码名义上标注为1kg,测量时实际值为1.002kg,可把1.002kg当作约定真值。
⑵已修正过的算术平均值:对某量重复测量5次,用5次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约定真值。注:算术平均值是指对某个被测量进行n次测量,所得的n个测量值(xi,,,i=1,2,3,…n)的代数和除以n而得的商。即:x=1/n(x1+x2+…+xn),⑶计量标准器所复现的量值:高一级标准器具允许误差为低一级标准器或普通计量仪器(被测对象)允许误差的1/3~1/10,高一级标准器具所复现的量值就作为约定真值。
⑷计量学约定值:长度单位,米是光在真空中在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行程的长度;标准重力加速度g=9.90665m/s2
10/15/2022501.5在实际测量中,通常利用被测量的实际值、已修正过的算2.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2.1测量误差根据其表示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测量误差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10/15/2022512.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2.1测量误差根据其表示方法的不2.2绝对误差——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即:Δ=x-x0式中:Δ——绝对误差x——测量结果x0——真值2.3与绝对误差相关的概念2.3.1修正值(c):用代数方法与未修正测量结果相加,以补偿其系统误差的值,它的大小与误差的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即:
x0=x+c即:c=-Δ注:1.修正值等于负的系统误差。2.由于系统误差不能完全获知,因此这种补偿并不完全。2.3.2偏差:一个值(计量器具的测得值、实际值等)减去其标称值。即某值与其参考值之差。
偏差=实际值—标称值
2.3.3偏差与修正值相等,与绝对误差的绝对值相等而符号相反。10/15/2022522.2绝对误差——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即:10/12.4绝对误差的特点
①绝对误差有单位,其单位与测量结果相同。②绝对误差有大小(值)和符号(±),表示测量结果偏离真值的程度。
③绝对误差不是对某一被测量而言,而是对该量的某一给出值来讲。如砝码的误差为+0.002g(错误),10g砝码的误差(或示值误差)为+0.002g(正确)。④绝对误差表示测量结果偏离真值的程度,它不能完整的反映仪表的准确程度,只能反映某一测量点的准确程度,一般从各个点的绝对误差中取最大的绝对误差作为该仪表的绝对误差。
10/15/20225310/11/2022532.5例:
用2.5级压力表测量某压力值为1.6MPa,用另一只0.4级精密压力表测得压力值为1.593MPa,求该压力值的绝对误差?解:Δ=x-x0=1.6-1.593=+0.007MPa注:在计量仪表检定(校准)中存在“对表→读表”法,其示值误差(绝对误差)的检定(校准)一般按下列两种方式:a.回程误差:在相同条件下,被测量值不变,计量器具行程方向不同其示值之差的的绝对值,回程误差也称滞后误差。
b.对回程误差小的仪表,如电工三表、热工二次仪表等,一般采用按检定(校准)点对被检表来读取标准表示值,如某电流表示值为1.5mA,标准表相应指示出1.51mA,则Δ=x-x0=1.5-1.51=-0.01mAc.对回程误差大的仪表,如压力表等,一般采用按检定(校准)点对标准表来读取被检表的示值,如某标准压力表示值为3.50MPa,被检表相应指示出3.49MPa。则Δ=x-x0=3.49-3.50=-0.01MPa.10/15/2022542.5例:10/11/202254
2.6相对误差
2.6.1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的真值之比。即Δr=(Δ/x0)×100%
相对误差是一个比值,它不仅与绝对误差的大小有关,与被测量的大小也有关,相对误差一般用百分数(%)表示。2.6.2特点相对误差只有大小和正负号,而无计量单位。相对误差常用来评价测量仪器的准确度,相对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2.6.3举例:例:有一标称范围为0~300V的电压表,在示值100V处,其实际值为100.50V,求该电压表示值100V处的相对误差?解:Δr=(Δ/x0)×100%=[(100.00-100.50)/100.50]×100%=-0.5%10/15/2022552.6相对误差10/11/2022552.7引用误差2.7.1引用误差——绝对误差与其特定值之比。即r=(Δ/xN)×100%注:特定值XN是指仪表的量程(量程:仪表标称范围上、下限之差的模,如某仪表标称范围为200℃~500℃,则该表的量程为300℃),当下限为零时,量程即为标称范围的上限值。例:一标称范围为-10℃~50℃的温度计,当其示值为20℃时,测得的实际温度值为19.5℃,求该温度计在示值为20℃时的引用误差?解:r=Δ/xN=(20-19.5)/[50-(-10)]=+0.8%10/15/2022562.7引用误差10/11/2022562.7.2特点
引用误差一般用百分数(%)表示,它实际是一种简化和实用的“相对误差”。仪表的准确度等级一般根据最大引用误差来确定。所以仪表的准确度等级的确定不仅与绝对误差有关,与仪表的量程也有关。注:当用最大引用误差来确定仪表的准确度等级时,一般是将“±”及“%”号去掉,如某仪表的最大引用误差为-1.5%,则该仪表的准确度等级为1.5级。例:例:工艺要求某测量点温度为350℃±6℃,现用一台(200~500)℃的温度仪表来测量该温度值,试选择该表准确度等级?解:由工艺要求可知,其最大引用允许误差为:r=(Δ/xN)×100%=〔±6/(500-200)〕×100%=±2%所以选择1.5级的温度表,能满足该工艺的要求。10/15/2022572.7.2特点10/11/2022572.7.3使用以引用误差确定准确度级别的仪表时,从提高测量准确度考虑,应尽可能使被测量的示值落在测量范围上限的邻近或者量程的2/3以上,同时在选择这类仪表进行测量时,不能单纯考虑仪表的准确度,而应根据仪表的级别、量程以及被测量值的大小,合理选用。如检定普通压力表时,选用标准器的要求如下:标准器的测量上限=被测表测量上限×(4/3)标准器的准确度等级=1/3×被测表准确度等级×(被测表测量上限/标准器测量上限)10/15/2022582.7.3使用以引用误差确定准确度级别的仪表时,从提高测3.测量误差的来源测量误差来源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①计量器具误差:计量器具本身所具有的误差,主要是由于计量器具本身的结构、工艺水平、磨损、老化或故障等原因引起;②环境误差:由于实际环境条件与规定环境条件不一致所引起的误差,如温度、湿度、气压、电磁场、振动等引起的误差。环境误差主要由基本误差与附加误差组成。③人员误差:人员的主观因素和操作技术等,如眼睛的分辨能力、反映速度、固有习惯、个性、情绪等方面引起的误差。常表现为观测误差、读数误差(视差、估读误差)。④方法误差:测量方法不完善所引起的误差。如实验方法选择不合理,在测量过程中不按规程(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等。10/15/2022593.测量误差的来源测量误差来源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10/114.测量误差的分类4.1测量误差按其特性可分为:测量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10/15/2022604.测量误差的分类4.1测量误差按其特性可分为:测量误差系统4.2系统误差4.2.1系统误差是指在相同的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时,其误差的大小和符号均保持不变,或在条件改变时按某一确定规律而变的误差。
4.2.2系统误差的大小可用“正确度”来衡量,正确度的定量指标为系统误差限。4.2.3系统误差在测量结果中具有累积性,对测量结果影响大,但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它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仪器仪表、环境条件、测量方法、人为因素等固定因素引起,一般可采用以下方法消除或减弱其影响:
(1)采用修正值方法(2)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如天平称量时采用的替代法、采用正反行程检定(校准)补偿法等。10/15/2022614.2系统误差10/11/2022614.3随机误差(又称偶然误差)4.3.1随机误差:是指在相同的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时,其误差的大小和符号均发生变化,无确定规律而不能事先预料的误差。4.3.2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的大小常用“精密度”来表示。4.3.3随机误差是由尚未被认识和控制的规律或因素所引起的,它不能修正,也不能完全消除,但可以用增加测量次数的方法加以控制和减小。4.3.4随机误差从表面上看没有任何规律性,但是随着对同一量观测次数的增加,大量的随机误差就表现出一定的统计规律性。10/15/2022624.3随机误差(又称偶然误差)10/11/2022624.3.5随机误差的四个特性(1)有界性:在一定测量条件下,随机误差的绝对值有一定的限值,或者说,超出该限值的误差出现的概率为零;(2)单峰性:绝对值较小的误差比绝对值较大的误差出现的概率大;(3)对称性: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同;(4)抵偿性:对同一量的等精度测量时,其随机误差的算术平均值,随着观测次数n的无限增大而趋于零。10/15/2022634.3.5随机误差的四个特性10/11/20226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历史焦点人物康熙帝研究
- 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故事
- 机场商业投诉管理办法
- 煤矿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 特种设备安全法相关法规
- 班组安全培训
- 杭州税务稽查管理办法
- 新产品开发流程的标准化与优化
- 知识竞赛具体方案
- 安全生产稳定
- 2023年医技类-康复医学(副高)考试历年真题荟萃带答案
- 改进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状况PDCA
- 公司岗位职级管理制度
- 漏肩风(肩周炎)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
- 光面爆破知识讲座课件
- 高铁站装饰装修方案
- DB4401-T 112.1-2021 城市道路占道施工交通组织和安全措施设置+第1部分:交通安全设施设置-(高清现行)
- 质量整改通知单(样板)
- 杭州市高级中学2022年高一新生素质测试(分班考)模拟试卷
- 《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022年版)
- 智能建筑项目设计方案(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