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医学专题-正确判断与应用小儿脑电图-_第1页
2022年医学专题-正确判断与应用小儿脑电图-_第2页
2022年医学专题-正确判断与应用小儿脑电图-_第3页
2022年医学专题-正确判断与应用小儿脑电图-_第4页
2022年医学专题-正确判断与应用小儿脑电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正确(zhèngquè)判断与应用小儿脑电图

第一页,共三十页。脑电图的定义(dìngyì)及意义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m,EEG)的定义:颅外头皮或颅内记录到的局部神经元电活动的总和。脑电图的意义(yìyì):癫痫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癫痫分型抗癫痫药物的选择预后估计病因分析脑功能判断第二页,共三十页。

脑电图的电极安放(ānfàng)位置

根据国际脑电图学会建议,头皮(tóupí)脑电图记录常规使用10/20系统电极安置法,简称国际10-20系统。第三页,共三十页。电极数较多;电极位置的排列与头颅的大小、形状(xíngzhuàn)成比例,克服了因头围大小和头形变异所带来的影响。电极名称与头部解剖区相一致(前额:prefrontal;额区:frontal;中央区:central;顶区:parietal;枕区:occipital;颞叶:temporal)电极位置与解剖部位基本吻合,但前颞区(F7和F8)例外。国际10-20系统(xìtǒng)电极安置法的优点:第四页,共三十页。脑电图基本概念波幅(或电压):一个波的波顶到波底的垂直高度(gāodù),以微伏表示。频率:同一周期的脑波在1s内重复出现的次数,单位为Hz

1s第五页,共三十页。国际上统一用希腊字母命名,将脑波频率分为α、β、θ、δ四个主要频带,其中(qízhōng)α和β频带又称快波频段,θ和δ频带又称慢波频段。脑电图基本概念第六页,共三十页。患儿,女,8岁,背景(bèijǐng)活动以9-10Hzα节律为主,α节律调幅好α节律(jiélǜ)α节律(jiélǜ)第七页,共三十页。θ活动(huódòng)δ活动(huódòng)患儿,男,2岁4月,异常脑电图,背景(bèijǐng)以2.5-5Hzθδ混合活动为主第八页,共三十页。脑电图基本概念调幅:脑波的波幅变化规律,反映脑波活动的稳定性位相(或时相):脑电波形与时间的关系。以基线为准,波峰向上为负相波,波峰向下为正相波活动:任何一种连续出现(chūxiàn)的占优势的脑波节律:频率和波形大致恒定的脑波连续出现,但波幅可以有变化

第九页,共三十页。脑电图基本概念棘波(spike):与尖波类似,时限(shíxiàn)在70ms以内。尖波(sharp):波峰尖而波底宽,上升支陡峭,下降支稍缓,常下降至基线以下而后逐渐回至基线,时限70-200ms,新生儿及婴幼儿可达300-500ms,多为负相,也可为正相。复合波(complexwave):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波组成,如尖慢复合波、棘慢复合波或多棘/尖慢复合波等第十页,共三十页。尖-慢波多尖-慢波尖波癫痫患儿,睡眠(shuìmián)中左侧中后颞区2-3Hz尖/(多)尖-慢波发放第十一页,共三十页。脑电图的诱发(yòufā)试验目的(mùdì)

通过各种生理性或非生理性的方法诱发异常波,特别是癫痫样波的出现,提高脑电图的阳性率。常用方法

睁闭眼诱发过度换气诱发闪光诱发睡眠诱发

第十二页,共三十页。睡眠诱发(yòufā):主要方式,多采用剥夺睡眠的方法,痫性放电主要在思睡与浅睡期出现睁闭眼诱发:又称视反应,是脑发育过程中的正常反应。正常情况下,睁眼时枕区节律受抑制,5-6个月时开始出现,3岁时出现部分抑制,6-10岁左右抑制完全。抑制不完全或完全不抑制见于视力障碍或枕叶病变;睁眼时,隐藏在背景活动中的异常波(如尖波、异常慢波等)变得明显脑电图的诱发(yòufā)试验第十三页,共三十页。睁闭眼诱发(yòufā)第十四页,共三十页。脑电图的诱发(yòufā)试验过度换气诱发:要求患儿(一般>5岁)闭眼以20-30次/分的速度进行连续而规则的深呼吸,3-5分钟。对癫痫失神发作(fāzuò)最有效,诱发出典型的3Hz棘慢复合波。闪光诱发:光敏性癫痫或儿童及青少年特发性全身性癫痫。发作类型多数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也可表现为肌阵挛发作或失神发作。

第十五页,共三十页。失神发作(fāzuò),全脑3Hz棘-慢波阵发第十六页,共三十页。不同(bùtónɡ)年龄阶段的正常小儿脑电图新生儿期(CA44周以内)从早产儿到足月儿,EEG背景活动的发育规律是从非连续图形(túxíng)(Tráce

Discontinuous,TD)逐渐演变为交替图形(TráceAlternant,TA),最终发展为连续性图形(不规则θδ活动)婴儿期(2~12个月)

2-3个月,以2-3.5Hzδ为主的δθ混合活动

3个月,清醒状态下后头部出现最初的节律性活动,3-4Hzθδ活动>3个月,以θ活动为主,且随月龄的增加,枕区频率也逐渐增加5个月,5Hz左右θ活动为主,至12个月可达6-7Hz,偶尔可达到8Hz第十七页,共三十页。不同(bùtónɡ)年龄阶段的正常小儿脑电图

幼儿期(12~36个月)

1岁以后后头部基本节律从较快的θ活动逐渐向慢α节律演变2岁时枕区节律约6-7Hz左右,3岁以7-8Hzθα混合(hùnhé)节律为主学龄前期(3~5岁)3岁以后枕区节律在8Hz左右,电压较高,非优势半球更高。后头部α节律中常混入数量不等的慢波活动,包括:后头部插入性慢波及后头部慢波节律第十八页,共三十页。不同(bùtónɡ)年龄阶段的正常小儿脑电图学龄期(6~12岁)学龄期以后,枕区α节律逐渐增快,7岁时平均9Hz左右,10岁应达10Hz,α节律的波幅在6-9岁达到(dádào)最高。此年龄段,枕区α节律中仍混有数量不等的慢波活动(插入性慢波或后头部慢波节律)青春期(12~20岁)枕区节律在8-12Hz之间,平均10Hz左右。后头部插入性慢波活动逐渐减少,一般不超过10%~15%。青春期以后,随着大脑发育的成熟,基本脑电活动波幅减低,其中约5%以β频段的低波幅快波为主。第十九页,共三十页。正常(zhèngcháng)睡眠期脑电图正常睡眠周期分为两个主要(zhǔyào)时相:

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又称慢波睡眠快速眼动睡眠(REM),又称快波睡眠

思睡期NREMREM第二十页,共三十页。正常(zhèngcháng)睡眠期脑电图潜伏期(思睡期)

α节律解体,散在α波,低幅θ波,阵发性θ节律NREM期根据睡眠深度进一步分为Ⅰ~Ⅳ期Ⅰ期(入睡期)阵发性θ节律,顶尖(dǐnɡjiān)波Ⅱ期(浅睡期)睡眠纺锤波,K-综合波,少量顶尖波Ⅲ期(中睡期)2Hz以下高幅慢波(20%-50%),K-综合波,少量睡眠纺锤波Ⅳ期(深睡期)2Hz以下高幅慢波(>50%),少量K-综合波REM期低-中波幅去同步化混合波第二十一页,共三十页。第二十二页,共三十页。第二十三页,共三十页。第二十四页,共三十页。顶尖(dǐnɡjiān)波尖-慢波第二十五页,共三十页。睡眠(shuìmián)纺锤波第二十六页,共三十页。K-综合(zōnghé)波多尖-慢波第二十七页,共三十页。判读(pàndú)注意点状态:清醒+睡眠年龄(niánlíng):小儿的脑发育随年龄(niánlíng)增长而逐渐成熟。从胎儿期、出生后至青春期,随着脑重量的增加、脑发育的完善和脑功能的分化,脑电活动呈逐渐发展的过程。年龄(niánlíng)越小,年龄(niánlíng)变化对脑电图的影响越明显第二十八页,共三十页。判读(pàndú)注意点判断清醒期背景活动应在小儿安静闭眼状态下进行,哭闹、嗜睡、抖动等均会引起EEG背景改变枕区优势节律,异常慢波,不对称(duìchèn)现象,痫性放电波等第二十九页,共三十页。内容(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