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配置课件_第1页
园林植物配置课件_第2页
园林植物配置课件_第3页
园林植物配置课件_第4页
园林植物配置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园林植物的配置园林植物的配置1一、园林植物配置基本原则1、功能原则2、适生原则3、艺术原则4、经济原则一、园林植物配置基本原则1、功能原则2、适生原则3、艺术原则21.功能原则要从应用环境的性质和其要求树木所发挥的主要功能作用出发,遵照功能原则选配园林树木。1.功能原则要从应用环境的性质和其要求树木所发挥的主要功能作32、适生原则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和地上地下环境条件进行树种选择,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植物搭配要符合植物间伴生的生态习性Eg:东北地区不宜选择常绿阔叶树做行道树2、适生原则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和地上地下环境条件进行树种选择43、艺术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必须重视艺术观赏效果3、艺术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必须重视艺术观赏效果54.经济原则用最经济的投入阔的最佳的绿化效果和最大的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4.经济原则用最经济的投入阔的最佳的绿化效果和最大的社会、经6二、艺术配置园林树木的艺术配置,是运用艺术技法把各种植物组合起来,以充分发挥园林树木的形象美及其他美的特性,使配置形式与总体艺术布局相协调,创造出优美、舒适和健康的环境二、艺术配置园林树木的艺术配置,是运用艺术技法把各种植物组合71.对比与调和①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在园林植物的配置中,应用色彩对比与调和手法来丰富园林景观。②形态的对比与调和树木的大与小,树冠的形状,乔木与灌木,常绿树与落叶树,针叶树与阔叶树等都能形成鲜明的对比1.对比与调和①色彩的对比与调和82.平衡与动势上小下大或左右对称的物体能给人平衡与稳定感,同时也给人庄严肃穆感。上大下小或非对称物体则给人以不稳定的动势,令人产生轻松活泼感运用不称的均衡手法配置树木,运用此法可产生轻松活泼,既不失稳定又有动势的效果运用植物色彩配置也能产生稳定平衡感和。暖色系有向外扩散向前突出的动感,冷色系有向心收缩及退后远离的平衡感2.平衡与动势上小下大或左右对称的物体能给人平衡与稳定感,同93.韵律与节奏①断续为了使连续的风景序列产生节奏,在不与生产活动发生矛盾要进行分段或分块,使之有断有续,产生节奏感②反复简单反复,拟态反复交替反复3.韵律与节奏①断续104.主调、基调、配调及转调主调:骨干树种基调树种:应用频率高、使用数量大,能形成全城统一基调的树种配调:序列中的小点缀转调:主调的转换4.主调、基调、配调及转调主调:骨干树种11三、园林植物的种植类型(一)孤植概念:指单株配植的孤立树。作用:作为园林绿地空间的主景,遮荫树、目标树,应表现单株树形体美。选择适当,配置得体,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关系: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和周围环境相融和,形成统一的整体。三、园林植物的种植类型(一)孤植概念:指单株配植的孤立树。作12园林植物配置课件131、孤植树的选择(1)形态特征上,应选择那些体形高大,姿态优美的树种。(2)选择观赏价值较高的树种。(3)根据生长习性,因地制宜选择适生、健壮、病虫害少的树种,宜多选择当地乡土树种及经过引种驯化的外地品种。雪松、云杉、桧柏、苏铁、罗汉松、龙爪槐、白皮松、白桦、枫香、五角枫、乌桕、银杏、樱花、紫薇、梅、白玉兰、丁香、桂花1、孤植树的选择(1)形态特征上,应选择那些体形高大,姿态优142、种植位置选择比较开旷、开畅的地方,不仅要求保证树冠有足够的生长空间,而且要有比较合适的观赏视距的观赏点。最好还要有如天空、水面、草地等景物环境作背景衬托,以突出孤植树的形体、姿态、色彩等观赏特性。如岛屿、桥头、园路尽头或转角处,假山悬崖、岩石洞口避免处在小环境的正中央,一般较适合于安置在构图的自然重心上。2、种植位置选择比较开旷、开畅的地方,不仅要求保证树冠有足够15概念:对植树是指两株或两丛树分别按一定的轴线左右对称或均衡的栽植。作用:烘托主景的作用;或形成配景、夹景以增强透视的纵深感。(二)对植1、种植位置:公园、大型建筑的出入口两旁或纪念物蹬道石级、桥头两旁2、树种选择:规则式绿地,要求树种和规格相一致,两树的位置连线应中轴线垂直,又被中轴线平分。自然式绿地,树姿的动势要向轴线集中,使左右均衡富于变化,又相互呼应,对植树附近可配些山石、花草等。概念:对植树是指两株或两丛树分别按一定的轴线左右对称或均衡的16园林植物配置课件17(三)行列种植指乔灌木按一定的株行距成排成行的栽植,或是在行内株距有变化。概念:行列栽植形成的景观比较单纯、整齐、气势大。作用:(三)行列种植指乔灌木按一定的株行距成排成行的栽植,或是在行18园林植物配置课件19园林植物配置课件20(四)丛植按一定的构图方式把一定数量的观赏乔、灌木自然地组合在一起,称为丛植。概念:反映树木组成的群体美的综合形象为主,以主、次、配的关系相互配比,相互衬托。作用:1、树丛的应用(1)作为园林主景:(2)作为建筑的配景和背景:(3)作为引导路线:(四)丛植按一定的构图方式把一定数量的观赏乔、灌木自然地组合212、树丛的设计(1)树种比例:(2)树丛的组合:由一种树种形成的树丛称纯林;由两种以上的树种形成的树丛称混交林。在一组混交树丛中,树种不宜过多,形态的差异不能过份悬殊,应有一个或几个基调树种,作为这组树丛的主体部分,其他树种作为从属、变化部分。常绿树组成(稳定树丛),但缺乏变化;落叶树种组成(不稳定树丛),一年四季显著变化,突出季节性,但容易形成偏枯现象;常绿、落叶组合(半稳定树丛),相对稳定,在稳定中变化,配植中广泛应用。2、树丛的设计(1)树种比例:(2)树丛的组合:由一种树种形223、树丛的种植方式规则式种植的树丛——完全对称和辐射对称的形式;自然式种植的树丛——不等边三角形为基本形式,切忌成排成行。栽植时一般中间高、周围低(单面观赏,后高前低);混交林应以常绿大乔木为主,落叶树作陪衬。3、树丛的种植方式规则式种植的树丛——完全对称和辐射对称的形23(1)二株的配合二株树要距离靠近,两树之间的距离不要大于树冠半径之和。(1)二株的配合二株树要距离靠近,两树之间的距离不要大于树冠24园林植物配置课件25(2)三株配植忌在一条直线上,也忌成等边三角形,三株树中最大的一株和最小的一株要靠近,形成一不等边三角形采用两种树种,最好选择树形类似的树种,如水杉与池杉、落羽杉;石榴与红叶李;茶花与桂花;桃花与樱花等(2)三株配植忌在一条直线上,也忌成等边三角形,三株树中最大26(3)四株配植平面有两个类型,一个为外形不等边四边形,一个为不等边三角形,成3:1组合,而四株中最大的一株必须在三角形的一组内,四株配置不能有任何三株成一直线排列,单独一株不能离三株单元太远。此外,四株配置不能以2:2进行组合。(3)四株配植平面有两个类型,一个为外形不等边四边形,一个为27(4)五株配植孤植树与二株配合是基本单元,三株是二株与一株的组合,四株是三株与一株的组合,五株是三株与二株或四株与一株的组合。一般来讲,七株以下树种不宜超过三种,十五株以下不超过五种。(4)五株配植孤植树与二株配合是基本单元,三株是二株与一株的28(五)群植树群是表现植物组合的群落美,观赏其整体的林冠线变化、群落的层次、树形的搭配、色彩的变化等。完整的混交林树群一般分为五层:①最高层是乔木层,是林冠线的主体,要求要有起伏变化;②亚乔木层,要求叶形、叶色都要有一定的观赏效果,与乔木层在颜色上形成对比;③灌木层一般布置在接近游人的向阳处,以花灌木为主;④地被植物层,主要以多年生宿根花卉为主;⑤最后以草皮层衬底,并保持一定的观赏视距。概念:指数量较多的乔灌草配植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作用:(五)群植树群是表现植物组合的群落美,观赏其整体的林冠线变化29园林植物配置课件30(六)林带和树林根据树林的郁闭度,可分为密林和疏林两种,密林的郁闭度达70—100%,疏林的郁闭度达40—70%。根据树林的配植方式,可分为纯林和混交林。一般来讲,纯林景观单调、平淡,但树种相同生长速度一致,整齐纯粹。而混交林树种多变,林冠起伏,色彩丰富,景观富于变化。根据功能可分为防护林和风景林,防护林一般选用纯林的形式,而风景林则一般选用混交林的形式。概念:林带是数量众多的乔灌木以带状成片种植。树林在园林绿地面积较大的风景区用途较广,以成块、成片栽植乔灌木构成。(六)林带和树林根据树林的郁闭度,可分为密林和疏林两种,密林31(七)绿篱的种植概念:按绿篱的修剪方式可分为规则式和自然式,绿篱是由耐修剪的灌木,以相等距离的株行距,单排或双排种植,构成的绿化带。根据绿篱的高度可分为高绿篱(1.2米以上)、中绿篱(0.5—1.2米)、矮绿篱(0.5米以下)。分类:(七)绿篱的种植概念:按绿篱的修剪方式可分为规则式和自然式,32园林植物配置课件331、绿篱的类型(1)常绿绿篱:由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组成,一般常修剪成规则式。常用树种:珊瑚、大叶黄杨、冬青、小叶女贞、海桐、蚊母、龙柏、石楠等。(2)花篱:由开花灌木组成,一般以任其自然生长,不修剪成规则式。常用树种:金丝桃、栀子花、迎春、黄馨、六月雪、红花继木、杜鹃等。1、绿篱的类型(1)常绿绿篱:由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组成,一般常34园林植物配置课件35(3)果篱:由果实鲜艳有观赏价值的灌木组成,秋季结果,景观别具一格。(3)果篱:由果实鲜艳有观赏价值的灌木组成,秋季结果,景观别362、绿篱在园林绿地中的应用(1)为防护、防范作用。(2)分隔空间和屏蔽视线。(3)修剪成模纹式图案,作为规则式园林的装饰性材料。(4)作为花境、雕塑、喷泉的背景。3、绿篱的种植形式与修剪要求一般规则式绿篱修剪形状为矩形或梯形,切忌修剪成倒梯形。2、绿篱在园林绿地中的应用(1)为防护、防范作用。3、绿篱的37(八)垂直绿化和屋顶花园设计1、垂直绿化:是使用攀援植物在墙面、阳台、花棚架、庭廊、石坡、岩壁等处进行绿化。(1)住宅或公共建筑物的攀援植物种植。(2)独立布置攀援植物(3)土坡、假山攀援植物的种植依攀缘植物的习性不同,攀缘形式有以下几种情况:①直接贴附墙面:如爬山虎等。②借助支架攀缘的:如葡萄及常春藤等。③要引绳牵引的:如牵牛、茑萝、瓜、豆等。(八)垂直绿化和屋顶花园设计1、垂直绿化:是使用攀援植物在墙38园林植物配置课件39园林植物配置课件40图例使用图例使用41园林植物配置课件42园林植物的配置园林植物的配置43一、园林植物配置基本原则1、功能原则2、适生原则3、艺术原则4、经济原则一、园林植物配置基本原则1、功能原则2、适生原则3、艺术原则441.功能原则要从应用环境的性质和其要求树木所发挥的主要功能作用出发,遵照功能原则选配园林树木。1.功能原则要从应用环境的性质和其要求树木所发挥的主要功能作452、适生原则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和地上地下环境条件进行树种选择,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植物搭配要符合植物间伴生的生态习性Eg:东北地区不宜选择常绿阔叶树做行道树2、适生原则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和地上地下环境条件进行树种选择463、艺术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必须重视艺术观赏效果3、艺术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必须重视艺术观赏效果474.经济原则用最经济的投入阔的最佳的绿化效果和最大的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4.经济原则用最经济的投入阔的最佳的绿化效果和最大的社会、经48二、艺术配置园林树木的艺术配置,是运用艺术技法把各种植物组合起来,以充分发挥园林树木的形象美及其他美的特性,使配置形式与总体艺术布局相协调,创造出优美、舒适和健康的环境二、艺术配置园林树木的艺术配置,是运用艺术技法把各种植物组合491.对比与调和①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在园林植物的配置中,应用色彩对比与调和手法来丰富园林景观。②形态的对比与调和树木的大与小,树冠的形状,乔木与灌木,常绿树与落叶树,针叶树与阔叶树等都能形成鲜明的对比1.对比与调和①色彩的对比与调和502.平衡与动势上小下大或左右对称的物体能给人平衡与稳定感,同时也给人庄严肃穆感。上大下小或非对称物体则给人以不稳定的动势,令人产生轻松活泼感运用不称的均衡手法配置树木,运用此法可产生轻松活泼,既不失稳定又有动势的效果运用植物色彩配置也能产生稳定平衡感和。暖色系有向外扩散向前突出的动感,冷色系有向心收缩及退后远离的平衡感2.平衡与动势上小下大或左右对称的物体能给人平衡与稳定感,同513.韵律与节奏①断续为了使连续的风景序列产生节奏,在不与生产活动发生矛盾要进行分段或分块,使之有断有续,产生节奏感②反复简单反复,拟态反复交替反复3.韵律与节奏①断续524.主调、基调、配调及转调主调:骨干树种基调树种:应用频率高、使用数量大,能形成全城统一基调的树种配调:序列中的小点缀转调:主调的转换4.主调、基调、配调及转调主调:骨干树种53三、园林植物的种植类型(一)孤植概念:指单株配植的孤立树。作用:作为园林绿地空间的主景,遮荫树、目标树,应表现单株树形体美。选择适当,配置得体,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关系: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和周围环境相融和,形成统一的整体。三、园林植物的种植类型(一)孤植概念:指单株配植的孤立树。作54园林植物配置课件551、孤植树的选择(1)形态特征上,应选择那些体形高大,姿态优美的树种。(2)选择观赏价值较高的树种。(3)根据生长习性,因地制宜选择适生、健壮、病虫害少的树种,宜多选择当地乡土树种及经过引种驯化的外地品种。雪松、云杉、桧柏、苏铁、罗汉松、龙爪槐、白皮松、白桦、枫香、五角枫、乌桕、银杏、樱花、紫薇、梅、白玉兰、丁香、桂花1、孤植树的选择(1)形态特征上,应选择那些体形高大,姿态优562、种植位置选择比较开旷、开畅的地方,不仅要求保证树冠有足够的生长空间,而且要有比较合适的观赏视距的观赏点。最好还要有如天空、水面、草地等景物环境作背景衬托,以突出孤植树的形体、姿态、色彩等观赏特性。如岛屿、桥头、园路尽头或转角处,假山悬崖、岩石洞口避免处在小环境的正中央,一般较适合于安置在构图的自然重心上。2、种植位置选择比较开旷、开畅的地方,不仅要求保证树冠有足够57概念:对植树是指两株或两丛树分别按一定的轴线左右对称或均衡的栽植。作用:烘托主景的作用;或形成配景、夹景以增强透视的纵深感。(二)对植1、种植位置:公园、大型建筑的出入口两旁或纪念物蹬道石级、桥头两旁2、树种选择:规则式绿地,要求树种和规格相一致,两树的位置连线应中轴线垂直,又被中轴线平分。自然式绿地,树姿的动势要向轴线集中,使左右均衡富于变化,又相互呼应,对植树附近可配些山石、花草等。概念:对植树是指两株或两丛树分别按一定的轴线左右对称或均衡的58园林植物配置课件59(三)行列种植指乔灌木按一定的株行距成排成行的栽植,或是在行内株距有变化。概念:行列栽植形成的景观比较单纯、整齐、气势大。作用:(三)行列种植指乔灌木按一定的株行距成排成行的栽植,或是在行60园林植物配置课件61园林植物配置课件62(四)丛植按一定的构图方式把一定数量的观赏乔、灌木自然地组合在一起,称为丛植。概念:反映树木组成的群体美的综合形象为主,以主、次、配的关系相互配比,相互衬托。作用:1、树丛的应用(1)作为园林主景:(2)作为建筑的配景和背景:(3)作为引导路线:(四)丛植按一定的构图方式把一定数量的观赏乔、灌木自然地组合632、树丛的设计(1)树种比例:(2)树丛的组合:由一种树种形成的树丛称纯林;由两种以上的树种形成的树丛称混交林。在一组混交树丛中,树种不宜过多,形态的差异不能过份悬殊,应有一个或几个基调树种,作为这组树丛的主体部分,其他树种作为从属、变化部分。常绿树组成(稳定树丛),但缺乏变化;落叶树种组成(不稳定树丛),一年四季显著变化,突出季节性,但容易形成偏枯现象;常绿、落叶组合(半稳定树丛),相对稳定,在稳定中变化,配植中广泛应用。2、树丛的设计(1)树种比例:(2)树丛的组合:由一种树种形643、树丛的种植方式规则式种植的树丛——完全对称和辐射对称的形式;自然式种植的树丛——不等边三角形为基本形式,切忌成排成行。栽植时一般中间高、周围低(单面观赏,后高前低);混交林应以常绿大乔木为主,落叶树作陪衬。3、树丛的种植方式规则式种植的树丛——完全对称和辐射对称的形65(1)二株的配合二株树要距离靠近,两树之间的距离不要大于树冠半径之和。(1)二株的配合二株树要距离靠近,两树之间的距离不要大于树冠66园林植物配置课件67(2)三株配植忌在一条直线上,也忌成等边三角形,三株树中最大的一株和最小的一株要靠近,形成一不等边三角形采用两种树种,最好选择树形类似的树种,如水杉与池杉、落羽杉;石榴与红叶李;茶花与桂花;桃花与樱花等(2)三株配植忌在一条直线上,也忌成等边三角形,三株树中最大68(3)四株配植平面有两个类型,一个为外形不等边四边形,一个为不等边三角形,成3:1组合,而四株中最大的一株必须在三角形的一组内,四株配置不能有任何三株成一直线排列,单独一株不能离三株单元太远。此外,四株配置不能以2:2进行组合。(3)四株配植平面有两个类型,一个为外形不等边四边形,一个为69(4)五株配植孤植树与二株配合是基本单元,三株是二株与一株的组合,四株是三株与一株的组合,五株是三株与二株或四株与一株的组合。一般来讲,七株以下树种不宜超过三种,十五株以下不超过五种。(4)五株配植孤植树与二株配合是基本单元,三株是二株与一株的70(五)群植树群是表现植物组合的群落美,观赏其整体的林冠线变化、群落的层次、树形的搭配、色彩的变化等。完整的混交林树群一般分为五层:①最高层是乔木层,是林冠线的主体,要求要有起伏变化;②亚乔木层,要求叶形、叶色都要有一定的观赏效果,与乔木层在颜色上形成对比;③灌木层一般布置在接近游人的向阳处,以花灌木为主;④地被植物层,主要以多年生宿根花卉为主;⑤最后以草皮层衬底,并保持一定的观赏视距。概念:指数量较多的乔灌草配植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作用:(五)群植树群是表现植物组合的群落美,观赏其整体的林冠线变化71园林植物配置课件72(六)林带和树林根据树林的郁闭度,可分为密林和疏林两种,密林的郁闭度达70—100%,疏林的郁闭度达40—70%。根据树林的配植方式,可分为纯林和混交林。一般来讲,纯林景观单调、平淡,但树种相同生长速度一致,整齐纯粹。而混交林树种多变,林冠起伏,色彩丰富,景观富于变化。根据功能可分为防护林和风景林,防护林一般选用纯林的形式,而风景林则一般选用混交林的形式。概念:林带是数量众多的乔灌木以带状成片种植。树林在园林绿地面积较大的风景区用途较广,以成块、成片栽植乔灌木构成。(六)林带和树林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