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_第1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_第2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_第3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_第4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色的鱼钩教材解读《金色的鱼钩》是一篇小说。本文主要讲述了红军过草地的时候,一位炊事班长牢记上级的嘱托,尽心尽力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最后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颂扬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题“鱼钩”前加上“金色的”,具有象征意义,“鱼钩”上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本文通过对老班长的外貌、神态、言行的生动传神的描写,对“我”的心理描写,刻画出一位有血有肉的红军战士形象。本文有如下几方面特点:一是以时为经,步步深入。全文共有34个自然段。按事情发展顺序娓娓道来。第1自然段,简要介绍了故事的背景。第2自然段,好像特写镜头一样,刻画了老班长的外貌,“快四十岁”的年龄脸上却“布满了皱纹”。第3~5自然段,出现了课题中的“鱼钩”,它是用一根缝衣针弯成的。老班长用它钓鱼,让战士们喝上鱼汤,缓解了战士们的饥饿问题,但他自己从未吃过一点儿鱼。第6~19自然段,细致地描写了“我”发现老班长不吃鱼的真相,以及老班长最终说服“我”不说出真相的经过。第20~22自然段,“我”得知真相后,咽不下鱼汤,但为了稳定两位小战士的情绪,最后还是听老班长的话,含泪喝下。第23~34自然段,写到在走到草地边上的时候,老班长却光荣牺牲了,“我”小心地收藏好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准备在革命胜利以后,把这个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鱼钩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供后人瞻仰。二是刻画入微,描写生动。本课在人物的塑造方面可圈可点,不仅抓住外貌、神态,更聚焦人物的对话和心理活动,塑造了老班长的光辉形象。在写人物外貌时,抓住了老班长的主要特征,开始时“个子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了皱纹。”后来老班长“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一位饱经风霜的坚毅战士形象跃然纸上。文中的神态描写,细腻中见功力。比如明明草地上的生活艰难到了极点,老班长却“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在“我”知道老班长从不吃鱼的第二天,老班长还为我们端来了鱼汤,他是“笑着”对我们说话的。当“我”和着泪与小战士喝完鱼汤,老班长“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生活的苦与老班长的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出老班长坚定的革命品质。动作描写让读者如见其人。这里既写到老班长怕战士们了解实情的掩饰,“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又写到了他独自承担重负,“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还写他当机立断,不让小梁说出实情,“老班长转身朝两个小同志睡觉的地方看了一眼,一把把我搂到身边”。牺牲前的老班长还对战友深深地关爱,他“用粗糙的手无力地抚摸着我的头”。文中的对话描写可以说是浓墨重彩,对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当“我”发现他的“秘密”时,他先是支吾,然后是和“我”心连心地交流,让“我”明白在严峻的形势面前,他也只能如此。“轻声”“低沉”“严厉”这是他说话时的语气。“熬过这二十天不简单啊!”“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咱们不是早就分好工了吗?”感叹、反问的句式增加了说服力,从中也看出老班长不想让“我”有太多心理负担,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第二天吃饭时,气氛很凝重。老班长严厉地说:“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既有坚决的表态,也是话里有话。临终前,老班长还鼓励我们,“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看,你们都瘦得……”话戛然而止,情永留心间。三是文图配合,展现高潮。本课配的底图是老班长牺牲时的场面。老班长拼尽最后的气力把战友带到了草地边,自己却永远地离开了。小同志痛哭流涕,“我”珍藏起那个金色的鱼钩。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学会抓住关键情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能结合小说的主要情节,体会老班长的人物形象。3.能找到描写对话和心理的语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教学重点能找到描写对话和心理的语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模块一:自读课文,走近“老班长”活动1:关注背景,导入新课1.学生背诵《七律·长征》,说一说自己读过的长征故事。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小说。这是一个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时发生的故事。(板书“金色的鱼钩”)看到这个标题,你有什么疑问?3.学生交流。4.回顾单元重点:这个单元的学习,让我们知道读小说时要关注情节与细节描写,才能更好地感受人物。活动2: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出示自读要求:默读课文,做到读通读顺。关注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思考:围绕“金色的鱼钩”,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里写到了哪些主要的场景?2.学生读课文后交流。教师适时小结。课文主要场景可以分为:接受任务→钓鱼补给→秘密对话→坚持让汤→悲壮牺牲3.学生根据整理出来的课文脉络,试着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4.师生点评,明确本课阅读方法:关注情节中人物的对话和心理,感受人物形象。【思考: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主要要能放手让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对文本的解读要能做到先整体后局部。这一模块主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结合语文学习要素,抓主要场景理清脉络,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模块二:浏览课文,走进“老班长”。活动1:分享感动场景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老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最让你感动的场景是什么?2.学生自主交流。活动2:聚焦情节,抓对话与心理描写,感受人物形象。1.聚焦“秘密对话”的场景,记录感受。出示要求:默读第6—19自然段,关注其中的对话描写与心理描写,把老班长让你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用批注记录自己的感受。2.关注对话,品读人物形象。(1)梳理“我”和老班长对话的内容。(板书“对话”)(2)同桌合作朗读对话。(3)交流最让学生感动的对话。预设:句子1: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①虽然可以钓鱼吃,但情况并不乐观,老班长用善意的谎言稳定大家的情绪,令人感动。②老班长的行为引起了“我”的怀疑。句子2:第13自然段①当“我”发现老班长的“秘密”时,他先是支吾,然后是和“我”心连心地交流,让“我”明白在严峻的形势面前,他也只能如此。“轻声”“低沉”“严厉”这是他说话时的语气,话语真挚感人。②“我”明白了老班长的苦心,但更为老班长担心。句子3:老班长忽然严厉地说:“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老班长对“我”要求严格,要“我”坚持走路,安定其他同志的情绪,语气坚定不容质疑,凸显老班长带领小战士走出草地的决心。师生合作朗读对话,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3.关注心理描写,品读人物形象。(板书“心理描写”)预设:句子1: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①“我”对老班长吃鱼骨非常心疼。②侧面表现出老班长自己受苦却爱护同志的形象。4.学法迁移,自主学习其他部分。(1)默读其他部分,关注对话和心理描写,批注人物形象。(2)学生交流自学体会“坚持让汤”部分:句子1: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①通过对“我”的心理描写,写出“我”因为得知实情,心情沉重,担心老班长,无法下咽。②“我”为老班长的精神感动,无法下咽。句子2: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①在对话描写中,老班长用命令的语气提出要求,既有坚决的表态,也是话里有话。②“我”为老班长的行为感动,流下了热泪。“悲壮牺牲”部分:句子1:我蹲在水边,心里不停地念叨:“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①通过对“我”的心理描写,表达出“我”内心着急万分,充满对老班长的担心,同时侧面写出老班长情况危急。句子2: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通过对话描写知道老班长直到牺牲也没有喝鱼汤,他用自己的生命去完成党的任务,临终之际仍不忘嘱托战士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句子3:“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临终前,老班长还鼓励我们,话虽戛然而止,情永留心间,老班长的形象永恒地刻在了三个小战士的心间。【思考:“长文短教”是本课教学的重要方法。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教师应紧紧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本单元要求学生“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本课要求“找出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的句子,感受人物形象”,因此教师让学生聚焦最感动的场景,抓对话与心理描写,交流内化,体会作者通过层层罩染凸显人物形象的方法。】模块三:回顾总结,致敬“老班长”。活动1:回顾《穷人》,小结方法。1.回顾《穷人》这篇小说的特点《穷人》是我们学过的小说,你觉得它有什么特点?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通过对话、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2.小结本课特点《金色的鱼钩》中作者为什么花这么多笔墨描写“我”和老班长的对话以及“我”的心理活动?突出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活动2:交流课题,升华品质1.交流课题含义:为什么说这个鱼钩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学生思考并交流:鱼钩很旧,不会真的闪烁金色的光芒。金色的光芒代表着老班长光辉的人格和革命精神;鱼钩既让人怀念老班长,又使人被他的精神鼓舞,从而将革命精神传承下去。2.适度拓展:课后我们可以再来读一读描写战争岁月中的红军故事,如《丰碑》等。丰碑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等待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有人冻死了。”将军愣了愣,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带纸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风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将军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狮子,样子十分可怕。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听见没有?警卫员!快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脸上,溶化成闪烁的泪珠,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了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风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