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分析
《数与代数》1.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分析1.一、数学课程总目标:
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2.一、数学课程总目标:
知识与技能2.(一)学段目标:第三学段(7~9年级《数与代数》)知识与技能: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进行描述。3.(一)学段目标:第三学段(7~9年级《数与代数》)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刻画事物间的相互关系。4.数学思考:4.解决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能用文字、字母或图表等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解释结果的合理性。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5.解决问题:5.情感与态度: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谈论某些数学话题,能够在数学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6.情感与态度:6.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7.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通过这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备以下素质: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常见的数学四大思想为: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8.通过这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备以下素质:8.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9.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一、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1.
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并能正确辨别同类项。
2.
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3.
.掌握整式加减的方法。
数学思考
1.
通过活动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2.
通过计算两个长方体纸盒的用料情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感。解决问题:
通过计算两个个长方体纸盒的用料情况,初步学会从实际问题入手,尝试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精神。
二、重点:
整式加减运算的一般步骤,能正确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三、难点:利用整式的加减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0.《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一、
教
学
目
标10.(二)、数学课程标准内容课程的内容有“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下面将对“数与代数”内容进行说明。具体目标11.(二)、数学课程标准内容课程的内容有“数与代数”“空间与图
1.数与式(1)有理数①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②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③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④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⑤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⑥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12.1.数与式12.(2)实数①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②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③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④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⑤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并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⑥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13.(2)实数13.(3)代数式①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②能分析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③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④会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料,找到所需要的公式,并会代入具体的值进行计算。14.(3)代数式14.(4)整式与分式①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包括在计算器上表示)。②了解整式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其中的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③会推导乘法公式:(a+b)(a-b)=a2-b2;(a+b)2=a2+2ab+b2,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进行简单计算。④会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二次)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⑤了解分式的概念,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15.(4)整式与分式15.
2.方程与不等式(1)方程与方程组①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②经历用观察、画图或计算器等手段估计方程解的过程。③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④理解配方法,会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⑤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16.2.方程与不等式16.(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①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大小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并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②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③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17.(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7.3.函数(1)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2)函数①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②能结合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方法,能举出函数的实例。③能结合图像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④能确定简单的整式、分式和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并会求出函数值。⑤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某些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⑥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尝试对变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初步预测。18.3.函数18.(3)一次函数①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②会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和解析表达式y=kx+b(k≠0)探索并理解其性质(k>0或k<0时,图象的变化情况。③理解正比例函数。④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⑤能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19.(3)一次函数19.(4)反比例函数①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②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和解析表达式y=kx(k≠0)探索并理解其性质(k>0或k<0时,图象的变化)。③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20.(4)反比例函数20.(5)二次函数①通过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②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从图象上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③会根据公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公式不要求记忆和推导),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④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21.(5)二次函数21.(三)、新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变化22.(三)、新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变化22.数与代数1、有理数要求加强的方面:(1)重视数轴的应用,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绝对值;(2)重视对乘方意义的理解;(3)重视对有理数运算律意义的理解和运用;强调明白其中的算理;(4)新增对含有较大(或较小)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要求降低的方面:(1)求有理数的绝对值时,对绝对值符号内含字母不做要求;(2)有理数运算以三步为主。23.数与代数1、有理数23.2、实数要求加强的方面:(1)了解数再一次进行扩充的意义;(2)新增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以及探索数字运算的相关规律;(3)重视实数和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4)重视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要求降低的方面:删去平方根表、立方根表。24.2、实数24.3、二次根式要求降低的方面:(1)没有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2)没有根式的化简;(3)课程标准要求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理解二次根式加、减、乘、除的运算法则,主要用于实数的四则运算,且明确提出不要求分母有理化。25.3、二次根式25.4、代数式要求加强的方面:(1)重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能够用于表示具体问题中蕴涵的数量关系与规律;(2)重视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3)明确要求能根据特定问题查找数学公式,并代入具体的值进行计算。26.4、代数式26.5、整式要求加强的方面:重视对乘法公式几何背景的了解和公式的推导。要求降低的方面:(1)整数指数幂的性质只要求了解,没有要求字母指数幂的运算:(2)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3)乘法公式只限两个——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4)整式除法只限定多项式除以单项式。27.5、整式27.6、因式分解要求降低的方面:(1)没有十字相乘法和分组分解法;(2)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并且指数是正整数。28.6、因式分解28.7、分式要求加强的方面:重视分式模型思想和对分式意义的理解.要求降低的方面:(1)最简分式的概念没有要求,没有分式的乘方;(2)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不要求后,降低了分式化简的繁难程度。29.7、分式29.8、方程与方程组要求加强的方面:(1)重视模型思想——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列出方程或方程组,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2)重视估算——用观察、画图或计算器等手段估计方程的解;(3)明确配方法的名称及意义:(4)重视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要求降低的方面:(1)没有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可化为一元一次的有要求(分式不超过2个);(2)没有高次方程、根式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3)没有韦达定理;(4)没有用求根法分解二次三项式。30.8、方程与方程组30.9、不等式与不等式组要求加强的方面:(1)重视对不等式模型思想的建立和对不等式意义的理解;(2)重视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3)重视用数轴确定解集。要求降低的方面:(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限2个不等式;(2)对不等式的整数解没有明确要求,但解决实际问题中要用到。31.9、不等式与不等式组31.10、函数要求加强的方面:(1)重视函数的模型思想,并能举出函数的实例;(2)重视理解和运用图象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3)重视用多种函数表示法刻画问题情境中变量之间的关系;(4)重视函数的作用——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尝试对变量的变化规律进行预测;(5)重视对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探索。(6)重视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联系。要求降低的方面:求自变量取值范围没有根式,只要求确定简单的整式、分式和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32.10、函数32.11、一次函数要求加强的方面:(1)重视对一次函数意义(反映均匀变化的一种数学模型)的体会——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2)重视一次函数性质的探索过程——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和解析表达式探索并理解其性质;(3)新增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值:(4)重视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33.11、一次函数12、反比例函数要求加强的方面:(1)重视反比例函数性质的探索过程——根据图象和解析表达式探索并理解其性质;(2)重视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4.12、反比例函数34.13、二次函数要求加强的方面:(1)重视根据实际问题确定函数表达式—通过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2)重视通过图象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3)新增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4)重视用二次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降低的方面:(1)没有用根的判别式研究函数性质;(2)图象的顶点和对称轴公式不要求记忆和推导:(3)没有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4)用代数法研究函数的要求进一步降低35.13、二次函数35.二、教材分析数与式第1章有理数七(上)第2章整式的加减七(上)
第13章实数八(上)
第15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八(上)第16章分式八(下)
第21章二次根式九(上)36.二、教材分析数与式36.
方程
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七(上)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七(下)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七(下)
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九(上)
函数
第6章平面直角坐标系七(下)
第14章一次函数八(上)
第17章反比例函数八(下)
第26章二次函数九(下)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九(下)37.
方程
37.(1)对代数预备知识遵循“突出重点、分散安排”的原则)在数与代数领域,基本内容仍然是数、式、方程(组)、函数等。为了突出方程、函数等重点内容的学习,教材对于代数式的相关内容作了分散处理。将整式的运算分成两部分,“整式的加减”的内容单独安排一章,放在“有理数”和“一元一次方程”之间,作为学生学习“一次”内容(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的预备知识;“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安排为另一章,放在“一次函数”内容之后,作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二次”内容的基础。这种处理,既保持了教科书对于代数预备知识“突出重点、分散安排”的处理原则,又使得相关内容比较集中,利于教师教学.38.(1)对代数预备知识遵循“突出重点、分散安排”的原则)38(2)螺旋上升地呈现重要的概念和思想,不断深化对它们的认识。新教材改变了以往代数教科书“先集中出方程,后集中出函数”的做法,而是按照“一次”和“二次”的数量关系,使方程和函数交替出现,即按一次方程(组)、一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的顺序螺旋上升。这样处理,一方面克服直线式发展所产生的不易理解消化的弊病,分阶段地不断地深化对方程和函数的理解;另一方面强化基本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函数角度提高对方程等内容的认识,“14.3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等就是为此而特意安排的。39.(2)螺旋上升地呈现重要的概念和思想,不断深化对它们的认识。函数内容历来是初中代数的重点,也是难点。难就难在它是反映事物间运动变化关系的数学模型,是由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的一个过渡。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对于如何克服这个难点也作出了很多努力。在呈现概念时,无论是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还是后面研究的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三角函数等,教科书都是通过大量的实例(图象的、表格的、解析式的),向学生展示不同函数所反映的运动变化的规律;在研究它们的图象和性质时,注意加强类比,突出研究方法的引导,突出“观察图象反映的变化规律----用自然语言描述变化规律----用符号语言描述变化规律”的三步曲等等。教学中我们要注意理解教材的这种安排,使得学生对这种运动变化的数学模型有一个长时间的认识过程。不要开始就一步到位,将许多原来初三复习时的综合题目拿来处理。否则不是“难点分散”,而是“难点提前”了。在八上教材中,“一次函数”的内容适当地作了后移,这也是为了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函数内容。40.函数内容历来是初中代数的重点,也是难点。难就难(3)联系实际,体现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突出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新教材中方程、函数等内容均注意尽可能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建立数学模型,讨论有关概念和方法,然后再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探究新的实际问题,提高对数学内容及其应用的理解,从而体现“实践--理论--实践”的认识过程。例如,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分为以下四节:3.1从算式到方程3.2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移项与合并3.3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去括号与去分母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41.(3)联系实际,体现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突出建立数学模型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七年级上册数学共有四章内容,其中《数与代数》各章在内容上安排如下。(1)有理数:从实例引入正数、负数的概念,这不仅是实际的需要,也是学习第三学段数学内容的需要;接着引进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关于有理数的一些概念,这样一方面加深对有理数(特别是负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学习有理数运算做准备;在此基础上,介绍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和乘方运算的意义、法则和运算律,这是本章的重点,对法则的理解是难点。42.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七年级上册数学共有四章内容,其中《(2)整式的加减由实例引出单项式、多项式的概念及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法则、整式的加减。本章主要内容是整式的加减运算,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是整式加减的基础,它们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是通过必要的练习,熟练掌握运算法则43.(2)整式的加减由实例引出单项式、多项式的概念及合并同类项(3)一元一次方程。本书的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其中,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重点和难点,对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和解法的讨论,是在建立和运用方程这种数学模型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44.(3)一元一次方程。44.教材编写特点
1.承上启下,注重基础
2.密切联系实际,体现知识应用
3.改进呈现方式,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4.体现科学进步,关注数学文化45.教材编写特点
1.承上启下,注重基础45.
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1.把握好教学要求2.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注意培养思维能力
3.利用好选学内容
4.适当加强练习,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5.注意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46.
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1.把握好教学要求46.七年级下册教材分析(1)平面直角坐标系。主要内容包括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和用坐标表示平移等知识。本章只要求学生会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建立点与有序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加强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47.七年级下册教材分析(1)平面直角坐标系。主要内容包括平面直角(2)二元一次方程组主要包括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解法和应用。以方程组为工具解决实际问题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注意本章内容与前面内容的联系与区别,做好“一元”向“多元”的转化,提高分析问题中数量关系能力。48.(2)二元一次方程组主要包括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解法和(3)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包括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概念、性质、解法及应用,并能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以不等式(组)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重点。在教学中,从多角度启发学生思考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9.(3)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包括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概念、性质、解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1、方程和不等式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2.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体现由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过程
3.注意给学生留出探索和交流的空间,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4.强调数学思想方法50.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1、方程和不等式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人教版八年级教材分析“实数”:教科书从实际问题(抽象出的数学问题是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求边长)出发介绍算术平方根,给出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它的符号表示。通过探究“将两个面积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面积为2的大正方形,并求这个大正方形的边长”引出;51.人教版八年级教材分析“实数”:教科书从实际问题(抽象出的数一次函数教科书通过匀速行驶的汽车的行驶里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电影院的票房收入随售出票数的变化而变化,弹簧的长度随悬挂重物的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等实例引入变量、常量以及函数的概念。用列表法、图象法表示函数也是结合中国人口统计表、心电图说明的。52.一次函数教科书通过匀速行驶的汽车的行驶里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中,同底数幂的乘法都是通过一些具体计算进而发现规律的。教科书让学生将多项式的乘法法则运用到某些特殊形式的多项式相乘,自己发现规律。反过来,让学生利用乘法公式分解某些特殊形式的多项式,又可以得出分解因式的公式法。将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安排在同一章,也是加强它们之间的联系。另外,让学生用面积说明乘法公式,可以使学生从数与形的角度把握有关内容,例如,从图形的角度,学生很容易避免的错误。53.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中,同底数幂的“分式本章主要研究分式及其基本性质,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分式方程等内容。54.“分式本章主要研究分式及其基本性质,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本章编写特点(1)通过类比分数,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地认识分式(2)分析分式方程的特点,明确指出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55.本章编写特点(1)通过类比分数,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地本章教学建议1、重视分数与分式的联系,注意通过分数认识分式2、重视分式与实际的联系,体现数学建模思想3、重视分式方程的特殊性,突出其解法的关键步骤56.本章教学建议1、重视分数与分式的联系,注意通过分数认识分式5反比例函数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以及用反比例函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本章是继八(上)“第11章一次函数”后的又一章函数的内容。全章分为两节:第17.1节反比例函数,第17.2节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全章内容紧紧围绕着实际问题展开,实际问题是贯穿全章的一条主线。57.反比例函数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以本章编写特点1、突出反比例函数与现实世界的联系2、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58.本章编写特点1、突出反比例函数与现实世界的联系58.本章教学建议1、注意做好与已学内容的衔接2、加强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对比3、把突出函数中蕴涵的重要数学思想作为本章的主要线索4、突破知识的难点和重点59.本章教学建议1、注意做好与已学内容的衔接59.人教版九年级数学教材分析1、二次根式在这一章,首先让学生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掌握一些重要结论。关于二次根式的运算,由于二次根式的乘除相对于二次根式的加减来说更易于掌握,教科书先安排二次根式的乘除,再安排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一节的内容有两条发展的线索。一条是用具体计算的例子体会二次根式乘除法则的合理性,并运用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进行运算;一条是由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得到,并运用它们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60.人教版九年级数学教材分析1、二次根式60.2、一元二次方程本章首先通过雕像设计、制作方盒、排球比赛等问题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节介绍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61.2、一元二次方程本章首先通过雕像设计、制作方盒、排球比赛等问3、二次函数第1节“二次函数”首先从简单的实际问题出发,从中引发和归纳出二次函数的概念。用函数观点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几种不同情况,最后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抛物线)归纳出一般性结论,并介绍了利用图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62.3、二次函数第1节“二次函数”首先从简单的实际问题出发,从中4、锐角三角函数通过讨论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与斜边的比,使学生感受到锐角的大小确定后相应边的比也随之确定,而且不同的角度对应不同的比值,这种对应正是函数关系。“解直角三角形”中,教材借助实际问题背景,要求学生探讨在直角三角形中,根据两个已知条件(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求解直角三角形,63.4、锐角三角函数通过讨论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与斜边的比,使学几点教学建议⑴要钻研教材,去体味新教材的意境。⑵要把握教材的精髓,教法上应有所改革。⑶探究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好办法。⑷要转变师生角色。64.几点教学建议⑴要钻研教材,去体味新教材的意境。64.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分析
《数与代数》65.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分析1.一、数学课程总目标:
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66.一、数学课程总目标:
知识与技能2.(一)学段目标:第三学段(7~9年级《数与代数》)知识与技能: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进行描述。67.(一)学段目标:第三学段(7~9年级《数与代数》)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刻画事物间的相互关系。68.数学思考:4.解决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能用文字、字母或图表等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解释结果的合理性。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69.解决问题:5.情感与态度: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谈论某些数学话题,能够在数学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70.情感与态度:6.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71.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通过这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备以下素质: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常见的数学四大思想为: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72.通过这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备以下素质:8.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73.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一、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1.
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并能正确辨别同类项。
2.
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3.
.掌握整式加减的方法。
数学思考
1.
通过活动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2.
通过计算两个长方体纸盒的用料情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感。解决问题:
通过计算两个个长方体纸盒的用料情况,初步学会从实际问题入手,尝试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精神。
二、重点:
整式加减运算的一般步骤,能正确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三、难点:利用整式的加减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74.《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一、
教
学
目
标10.(二)、数学课程标准内容课程的内容有“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下面将对“数与代数”内容进行说明。具体目标75.(二)、数学课程标准内容课程的内容有“数与代数”“空间与图
1.数与式(1)有理数①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②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③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④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⑤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⑥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76.1.数与式12.(2)实数①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②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③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④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⑤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并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⑥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77.(2)实数13.(3)代数式①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②能分析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③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④会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料,找到所需要的公式,并会代入具体的值进行计算。78.(3)代数式14.(4)整式与分式①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包括在计算器上表示)。②了解整式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其中的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③会推导乘法公式:(a+b)(a-b)=a2-b2;(a+b)2=a2+2ab+b2,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进行简单计算。④会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二次)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⑤了解分式的概念,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79.(4)整式与分式15.
2.方程与不等式(1)方程与方程组①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②经历用观察、画图或计算器等手段估计方程解的过程。③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④理解配方法,会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⑤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80.2.方程与不等式16.(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①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大小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并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②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③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81.(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7.3.函数(1)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2)函数①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②能结合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方法,能举出函数的实例。③能结合图像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④能确定简单的整式、分式和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并会求出函数值。⑤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某些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⑥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尝试对变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初步预测。82.3.函数18.(3)一次函数①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②会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和解析表达式y=kx+b(k≠0)探索并理解其性质(k>0或k<0时,图象的变化情况。③理解正比例函数。④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⑤能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83.(3)一次函数19.(4)反比例函数①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②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和解析表达式y=kx(k≠0)探索并理解其性质(k>0或k<0时,图象的变化)。③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84.(4)反比例函数20.(5)二次函数①通过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②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从图象上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③会根据公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公式不要求记忆和推导),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④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85.(5)二次函数21.(三)、新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变化86.(三)、新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变化22.数与代数1、有理数要求加强的方面:(1)重视数轴的应用,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绝对值;(2)重视对乘方意义的理解;(3)重视对有理数运算律意义的理解和运用;强调明白其中的算理;(4)新增对含有较大(或较小)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要求降低的方面:(1)求有理数的绝对值时,对绝对值符号内含字母不做要求;(2)有理数运算以三步为主。87.数与代数1、有理数23.2、实数要求加强的方面:(1)了解数再一次进行扩充的意义;(2)新增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以及探索数字运算的相关规律;(3)重视实数和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4)重视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要求降低的方面:删去平方根表、立方根表。88.2、实数24.3、二次根式要求降低的方面:(1)没有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2)没有根式的化简;(3)课程标准要求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理解二次根式加、减、乘、除的运算法则,主要用于实数的四则运算,且明确提出不要求分母有理化。89.3、二次根式25.4、代数式要求加强的方面:(1)重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能够用于表示具体问题中蕴涵的数量关系与规律;(2)重视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3)明确要求能根据特定问题查找数学公式,并代入具体的值进行计算。90.4、代数式26.5、整式要求加强的方面:重视对乘法公式几何背景的了解和公式的推导。要求降低的方面:(1)整数指数幂的性质只要求了解,没有要求字母指数幂的运算:(2)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3)乘法公式只限两个——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4)整式除法只限定多项式除以单项式。91.5、整式27.6、因式分解要求降低的方面:(1)没有十字相乘法和分组分解法;(2)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并且指数是正整数。92.6、因式分解28.7、分式要求加强的方面:重视分式模型思想和对分式意义的理解.要求降低的方面:(1)最简分式的概念没有要求,没有分式的乘方;(2)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不要求后,降低了分式化简的繁难程度。93.7、分式29.8、方程与方程组要求加强的方面:(1)重视模型思想——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列出方程或方程组,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2)重视估算——用观察、画图或计算器等手段估计方程的解;(3)明确配方法的名称及意义:(4)重视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要求降低的方面:(1)没有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可化为一元一次的有要求(分式不超过2个);(2)没有高次方程、根式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3)没有韦达定理;(4)没有用求根法分解二次三项式。94.8、方程与方程组30.9、不等式与不等式组要求加强的方面:(1)重视对不等式模型思想的建立和对不等式意义的理解;(2)重视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3)重视用数轴确定解集。要求降低的方面:(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限2个不等式;(2)对不等式的整数解没有明确要求,但解决实际问题中要用到。95.9、不等式与不等式组31.10、函数要求加强的方面:(1)重视函数的模型思想,并能举出函数的实例;(2)重视理解和运用图象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3)重视用多种函数表示法刻画问题情境中变量之间的关系;(4)重视函数的作用——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尝试对变量的变化规律进行预测;(5)重视对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探索。(6)重视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联系。要求降低的方面:求自变量取值范围没有根式,只要求确定简单的整式、分式和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96.10、函数32.11、一次函数要求加强的方面:(1)重视对一次函数意义(反映均匀变化的一种数学模型)的体会——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2)重视一次函数性质的探索过程——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和解析表达式探索并理解其性质;(3)新增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值:(4)重视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97.11、一次函数12、反比例函数要求加强的方面:(1)重视反比例函数性质的探索过程——根据图象和解析表达式探索并理解其性质;(2)重视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98.12、反比例函数34.13、二次函数要求加强的方面:(1)重视根据实际问题确定函数表达式—通过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2)重视通过图象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3)新增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4)重视用二次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降低的方面:(1)没有用根的判别式研究函数性质;(2)图象的顶点和对称轴公式不要求记忆和推导:(3)没有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4)用代数法研究函数的要求进一步降低99.13、二次函数35.二、教材分析数与式第1章有理数七(上)第2章整式的加减七(上)
第13章实数八(上)
第15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八(上)第16章分式八(下)
第21章二次根式九(上)100.二、教材分析数与式36.
方程
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七(上)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七(下)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七(下)
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九(上)
函数
第6章平面直角坐标系七(下)
第14章一次函数八(上)
第17章反比例函数八(下)
第26章二次函数九(下)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九(下)101.
方程
37.(1)对代数预备知识遵循“突出重点、分散安排”的原则)在数与代数领域,基本内容仍然是数、式、方程(组)、函数等。为了突出方程、函数等重点内容的学习,教材对于代数式的相关内容作了分散处理。将整式的运算分成两部分,“整式的加减”的内容单独安排一章,放在“有理数”和“一元一次方程”之间,作为学生学习“一次”内容(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的预备知识;“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安排为另一章,放在“一次函数”内容之后,作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二次”内容的基础。这种处理,既保持了教科书对于代数预备知识“突出重点、分散安排”的处理原则,又使得相关内容比较集中,利于教师教学.102.(1)对代数预备知识遵循“突出重点、分散安排”的原则)38(2)螺旋上升地呈现重要的概念和思想,不断深化对它们的认识。新教材改变了以往代数教科书“先集中出方程,后集中出函数”的做法,而是按照“一次”和“二次”的数量关系,使方程和函数交替出现,即按一次方程(组)、一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的顺序螺旋上升。这样处理,一方面克服直线式发展所产生的不易理解消化的弊病,分阶段地不断地深化对方程和函数的理解;另一方面强化基本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函数角度提高对方程等内容的认识,“14.3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等就是为此而特意安排的。103.(2)螺旋上升地呈现重要的概念和思想,不断深化对它们的认识。函数内容历来是初中代数的重点,也是难点。难就难在它是反映事物间运动变化关系的数学模型,是由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的一个过渡。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对于如何克服这个难点也作出了很多努力。在呈现概念时,无论是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还是后面研究的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三角函数等,教科书都是通过大量的实例(图象的、表格的、解析式的),向学生展示不同函数所反映的运动变化的规律;在研究它们的图象和性质时,注意加强类比,突出研究方法的引导,突出“观察图象反映的变化规律----用自然语言描述变化规律----用符号语言描述变化规律”的三步曲等等。教学中我们要注意理解教材的这种安排,使得学生对这种运动变化的数学模型有一个长时间的认识过程。不要开始就一步到位,将许多原来初三复习时的综合题目拿来处理。否则不是“难点分散”,而是“难点提前”了。在八上教材中,“一次函数”的内容适当地作了后移,这也是为了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函数内容。104.函数内容历来是初中代数的重点,也是难点。难就难(3)联系实际,体现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突出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新教材中方程、函数等内容均注意尽可能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建立数学模型,讨论有关概念和方法,然后再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探究新的实际问题,提高对数学内容及其应用的理解,从而体现“实践--理论--实践”的认识过程。例如,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分为以下四节:3.1从算式到方程3.2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移项与合并3.3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去括号与去分母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105.(3)联系实际,体现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突出建立数学模型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七年级上册数学共有四章内容,其中《数与代数》各章在内容上安排如下。(1)有理数:从实例引入正数、负数的概念,这不仅是实际的需要,也是学习第三学段数学内容的需要;接着引进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关于有理数的一些概念,这样一方面加深对有理数(特别是负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学习有理数运算做准备;在此基础上,介绍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和乘方运算的意义、法则和运算律,这是本章的重点,对法则的理解是难点。106.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七年级上册数学共有四章内容,其中《(2)整式的加减由实例引出单项式、多项式的概念及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法则、整式的加减。本章主要内容是整式的加减运算,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是整式加减的基础,它们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是通过必要的练习,熟练掌握运算法则107.(2)整式的加减由实例引出单项式、多项式的概念及合并同类项(3)一元一次方程。本书的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其中,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重点和难点,对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和解法的讨论,是在建立和运用方程这种数学模型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108.(3)一元一次方程。44.教材编写特点
1.承上启下,注重基础
2.密切联系实际,体现知识应用
3.改进呈现方式,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4.体现科学进步,关注数学文化109.教材编写特点
1.承上启下,注重基础45.
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1.把握好教学要求2.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注意培养思维能力
3.利用好选学内容
4.适当加强练习,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5.注意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110.
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1.把握好教学要求46.七年级下册教材分析(1)平面直角坐标系。主要内容包括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和用坐标表示平移等知识。本章只要求学生会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建立点与有序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加强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111.七年级下册教材分析(1)平面直角坐标系。主要内容包括平面直角(2)二元一次方程组主要包括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解法和应用。以方程组为工具解决实际问题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注意本章内容与前面内容的联系与区别,做好“一元”向“多元”的转化,提高分析问题中数量关系能力。112.(2)二元一次方程组主要包括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解法和(3)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包括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概念、性质、解法及应用,并能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以不等式(组)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重点。在教学中,从多角度启发学生思考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1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7948-2024滑动轴承塑料轴套极限PV试验方法
- 受众定向技术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芯片读卡器产品供应链分析
- 电压力锅高压锅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
- 手机游戏开发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皮制钱包项目运营指导方案
- 室内装潢的消毒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玻璃钢轴流风机项目营销计划书
- 坐便器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断布机产品供应链分析
- 期中 (试题) -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 2024春形势与政策课件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原则立场
- 2024年舟山继续教育公需课考试题库
- 一年级拼音默写表
- 2024届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命题说题课件
-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复习课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 中英文版战略合作协议CooperationAgreement
-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
- 首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 8000吨每年PE片材挤出设计说明书
- 防火涂层厚度检查记录表 (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