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安徽省合肥市成考专升本文科综合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合肥市成考专升本文科综合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合肥市成考专升本文科综合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合肥市成考专升本文科综合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0题)1.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是

A.彼德拉克B.达·芬奇C.但丁D.莎士比亚

2.标志着中国教育开始步入近代化的事件是()A.A.《资政新篇》的颁布

B.洋务派创办的一批新式学堂

C.京师大学堂的建立

D.《钦定学堂章程》的颁布

3.下列哪些战役是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西线()

①马恩河战役②莱比锡战役③索姆河战役④凡尔登战役A.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

4.开通厦蓉欧国际货运班列的主要目的是()

A.加快我国沿海地区产业升级B.促进中国与欧洲之间文化交流C.提高沿线国家就业率D.扩大中国与欧洲之间贸易往来

5.40.10月15日,黑夜最长的城市组是()

a.开罗、内罗毕、利马、堪培拉

b.罗马、利雅得、曼谷、新德里

c.雅典、热那亚、河内、德黑兰

d.华沙、莫斯科、兰州、哈尔滨

6.

7.以下哪一事件是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的标志()A.A.张骞出使西域B.西域都护的设立C.丝绸之路的开通D.班超出使西域

8.长江上中游和黄河上中游河段的共同特征是()A.A.流量小

B.含沙量大

C.有结冰期

D.水力资源丰富

9.

第33题

10.关于地球上五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凡是在一年中有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地方一定是热带

B.北温带的太阳高度总是大于南寒带

C.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是赤道上白昼最长的两天

D.假如地轴与黄道面相交成900,寒带仍有极昼极夜现象

11.I、Ⅱ在全球分布面积的比例约为()A.2:8B.3:7C.4:6D.5:5

12.在科举考试中首创武举和殿试是在

A.隋炀帝统治时期B.唐太宗统治时期C.武则天统治时期D.唐玄宗统治时期

13.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A.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B.入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

C.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

D.环境质量改善与人口素质提高

14.关于地中海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副极地低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C.分布在大陆西岸南北纬30°~40°之间

D.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15.下面属于人类与环境统一的生产活动是()

A.沿洞庭湖四周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B.为改善大城市交通条件,大量使用汽车等运输工具

C.为获得木材,大量砍伐森林

D.在北方半干旱区发展畜牧业,有计划地退耕还牧

16.关于天体和天体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A.天体由恒星和行星组成

B.太阳因有巨大的质量而成为太阳系的中心

C.银河系是宇宙的中心

D.彗星绕太阳运行周期均为76年

17.关于下列地质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A.马来群岛南侧多火山、地震是由于其处在板块的生长边界

B.土耳其处在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三大板块交界处

C.台湾所处的东亚岛弧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

D.喜马拉雅山脉处在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

18.3世纪下半期,东晋打败前秦的战役是()A.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土木堡之战

19.分别以开斋节、火把节、泼水节为传统节H的民族是()

A.哈尼族、朝鲜族、壮族B.蒙古族、满族、傣族C.回族、彝族、傣族D.土家族、布依族、黎族

20.华北地区发展经济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A.矿产资源B.交通条件C.地形条件D.水资源

二、简答题(2题)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经济发展的全部迹象表明,在19世纪上半叶,事实上存在着两个美国:北方的美国和南方的美国。这两个美国以不同的体制和不同的速度向前发展着,从而在这个国家内部孕育着一种不可抑制的冲突。它最终对美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深远的影响,构成美国建国以来的历史转折点。——罗荣渠《美国历史通论》概述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影响。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1955年4月,亚非会议在万隆举行。会议呼吁,亚洲和非洲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得到繁荣,如果没有一个团结的亚洲和非洲,甚至全世界的安全也不能得到保证。从谅解中将产生彼此间更大的尊重,从尊重中将产生集体的行动。——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简要说明亚非会议召开的目的和倡导的基本原则。

三、图表题(2题)23.读图4,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国家名称:A()B()C()D()(2)B国境内的洲界线为(),其在世界交通中的重要性是()局限性是()(3)B国家的人口和城市绝大多数集中在();A国最重要的矿产资源是()(4)图5为3处旅游胜地,属于B国家的是()(选择填空),今天景观乙破坏严重的原因是()

(5)E河上游流经气候区,该气候一年分两季的原因是

24.读太阳光照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为()半球俯视图,此日是()月()日前后。(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纬度为()。(3)A、B、C三点比较,白昼最长的是();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4)此日,北京时间为()点;北京的气候特点是()

四、非选择题(5题)25.读1985年世界各大洲谷物产量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每空1分,共12分)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洲名称:A,B,C。

(2)总产量A洲远高于C洲的主要原因是;人均产量A洲低于C洲的主要原因是。

(3)人均产量最高的洲是和,其共同原因是。

(4)缺粮最严重的洲是,其直接原因是①,②,③。

26.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它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27.读图6,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主要水域的名称:甲图_____,乙图_____。(2)试列举两图所示区域的地理位置上的相同点:_____。(3)图中a、b、c、d四条河流中,外流河是_____,内流河是_____。(写字母)(4)写出两地的气候类型名称:甲_____,乙_____。(5)两地发展农业生产的共同限制性因素是_____,因此应采取的可行措施是_____。

28.读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图3),回答下列问题。(1)A点的日期是_____,B点的节气(北半球)是_____,C点的季节(北半球)是_____,D点的日期是_____。(2)当地球由B运行到C的过程中,其极昼范围由_____向_____逐渐扩大。(3)当地球由A运行到B的过程中,其公转速度的变化状况是_____。(4)当地球由D运行到A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由_____向_____逐渐移向。

29.读图3—9,完成以下要求:(12分)

(1)1860—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大致呈________趋势,最暖的年份是在________年。

(2)造成气温的变化,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按照因果关系将下列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在下图的方框内。

A.全球海平面上升

B.海洋表层出现热膨胀

C.极地冰雪融化

D.沿海低地、良田、城市被淹没

E.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高

F.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

G.全球平均气温上升H.大量森林被破坏和砍伐

(3)图中各项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性。

(4)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将出现的现象是()。

A.我国的热带将向北移

B.山地永久积雪的下界上升

C.一月0℃等温线将向秦岭一淮河以南移动

D.台湾岛的面积将增大

五、问答题(2题)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摘自《曾文正公全集》(1861年)

(1)曾国藩文中讲的“和议”指的是什么?由曾国藩等人发起的这场运动叫什么?从文中分析这场运动的目的。

(2)简要列出这场运动的其他几个代表人物、时间及主要内容。

(3)怎样评价这场运动?

31.读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图3),回答下列问题。

(1)A点的日期是______,B点的节气(北半球)是______,C点的季节(北半球)是______,D点的日期是______

(2)当地球由B运行到C的过程中,其极昼范围由______向______逐渐扩大。

(3)当地球由A运行到B的过程中,其公转速度的变化状况是______。

(4)当地球由D运行到A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由______向______逐渐移向______。

参考答案

1.C本题考查了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但丁、达·芬奇和莎士比亚等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其中,但丁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

2.B本题考查考生对历史事件的比较分析能力.《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理论著作;京师大学堂是维新变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近代教育发展史上一个重要事件;而洋务派创办的一批新式学堂则标志着中国教育开始步入近代化.解题时应注意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3.C

4.D本题考查开通厦蓉欧国际货运班列的目的。厦蓉欧国际货运班列从福建厦门出发,从新疆阿拉山口出境最后抵达波兰的罗兹。厦蓉欧国际货运班列的开通,形成厦门连接欧、亚大陆的物流大通道,实现“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无缝连接,扩大了中国与欧洲之间的贸易往来。

5.D

6.B

7.B

8.D长江和黄河的水文特征有很大的差异,但由于共同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我国地势的三个梯,在上、中游的某些地段,落差大_水流急’产生巨大的水能资源.我国有四个典型的工业基地.其中最大是沪宁杭工业基地,所以A项是正确的.

9.C

10.A冬至日(12月22日)。北温带地区的太阳高度达到最小值,该范围内的正午太阳高度处在43°~0°之间,而这一天,南寒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即47°~0°,B项不正确。赤道上永远是昼夜等长,C项错误。假如地轴与黄道面相交成90°,这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地球上将不存在昼夜长短变化,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D项错误。

11.B该小题考查了全球陆地和海洋面积的比例。解析:本题有两种解题方法:一是把阴影部分的数字与空白部分的数字分别累加,最后算出比例,二是地球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千米(约为地球表面积的29%),地球海洋面积为3.62亿平方千米(约为地球表面积的71%)。此两种方法均能得出该比例为3:7。至2009年,我国在南极地区已建成长城站(62。12’59”S,58。57752”W)、中山站(69。22’24”S,76。22740”E)、昆仑站(80。25’01”S.77。06’58”E)三座科学考察站。据此完成29-30题。

12.C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正式称帝的女皇帝。在位期间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多有所建树。在科举考试中实行武举和殿试,就是其中之一。科举制创立于隋朝,在唐代得到发展,日益成熟。武则天时期创立武举和殿试,也是科举制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复习时,最好将有关科举制的知识要点综合归纳,如何时创立、何时出现进士科、何时创立武举和殿试、何时确定命题范围为"四书五经"等等。

13.B【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我国人口老龄进程加快的原因等知识点。【应试指导】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再加上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这使我国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明显加快。

14.C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该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其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15.D

16.B本题是对宇宙中的天体有关知识的考查.解答本题采用排除法.宇宙中的星体统称为天体;银河系是人类已知宇宙的成员之一,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阳系中的彗星有上千颗.绕日运行周期不一.

17.A本题考查板块构造学说等知识点。马来群岛南侧处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18.CA项是公元200年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的战役,B项是公元208年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的战役,D项发生于1449年,是蒙古族瓦剌首领也先率军对明军的战斗.

19.C【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我国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等知识点。【应试指导】我国有56个民族.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民俗风情。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回族的开斋节等。

20.D本题考查了我国区域发展的主要问题等知识点。华北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由于我国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南多北少,华北地区的降水量较少,加上人类活动的需求量较大,所以水资源成为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21.(1)爆发的原因:领土的扩张加剧了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废奴运动推动了战争的爆发;对联邦政府控制权的争夺加剧了南北既存的矛盾。(6分)(2)南北战争的影响:南北战争摧毁了奴隶制,但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它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扫清了道路,并为美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奠定了基础。(5分)

22.(1)目的:反对殖民主义,保卫和平,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进行友好合作。(4分)(2)倡导的基本原则: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4分)②“求同存异”方针,“同”指共同的历史遭遇、现实问题、目的等,“异”指不同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建设道路等。(4分)

23.(1)沙特阿拉伯埃及伊拉克土耳其(2)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大大缩短了从欧洲、北美洲到印度洋、太平洋西岸各国的航程运河水深度有限,25万吨以上大型货轮难以通行,仍需绕道好望角(3)尼罗河沿岸及河口三角洲石油(4)乙地处热带沙漠,昼夜温差大、风力强,风化和侵蚀作用强烈(5)热带草原由信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旱、雨两季本题考查西亚、北非地区的主要国家,埃及的基本国情、苏伊士运河的重要意义及北非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等知识点。根据海陆轮廓可辨认出图示区域在亚、非之间,西亚、北非号称“两洋、三洲、五海”之地,是世界交通要冲,标明的几个国家都是本区的大国,其国土轮廓、位置应熟记。本区作为洲界线的水上要道主要有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其中以苏伊士运河的意义更为重大,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破坏主要是由当地多风沙的环境条件造成的。E河为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其源头位于非洲中部、东非高原上的维多利亚湖,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类型,这种气候的成因应为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24.(1)北622(2)45°E23°26’N(3)CA(4)17高温多雨本题是对地球运动有关知识的综合性考查,解答这类题型的关键有三条:(1)在地球极点图上会根据地球自转方向确定南极点或者北极点。如本图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则中心点为北极点。(2)夏至日和冬至日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本图中,北极圈内全为白昼,这一天应是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3)不同纬度上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在极点图上,昼半球的中线是太阳直射的经线,该经线上的时间是正午12点。

25.(1)亚洲非洲大洋洲

(2)A洲耕地面积大A洲人口多

(3)大洋洲北美洲粮食产量高,人口少

(4)非洲粮食地区生产不平衡旧的经济秩序没有彻底改变人口增长过快

26.主要内容:(1)清政府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银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允许英国在五处通商口岸派驻领事。(5)中国政府必须同英国政府商定英商进出口货物所应缴纳的税款。变化:中国从此由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7.【答案】(1)里海波斯湾(2)都位于50°E附近(3)abcd(4)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5)水资源短缺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依靠科技培育耐旱农作物

28.【答案】(1)12月22日前后春分日夏季9月23日前后(2)北极北极圈(3)由A到近日点时渐快,由近日点到B时渐慢(4)赤道南南回归线【解析】本题是对地球公转运动的考查。解答该题的思路有三条:第一,掌握本图中A、B、C、D四处所代表的日期、节气和这四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第二,掌握地球绕日公转的方向,近日点和远日点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第三,掌握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问中,A点的地球北极背向太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即冬至日。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和季节变化顺序,B点为春分日,C点的季节是夏季,D点是秋分日,即9月23日前后。(2)问中,地球运动由B到C,太阳直射点从赤道移向北回归线,北极附近的极昼范围在不断扩大。(3)问中,已知A点为12月22日前后,近日点的日期是1月初。根据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附近变快,在远日点附近变慢的规律,可知,由A到近日点时地球公转速度渐快,由近日点到B时地球公转速度渐慢。(4)问中,地球运行由D到A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

29.(1)上升1998

(2)

注:F、H的位置可以互换;C、B的位置可以互换

(3)整体

(4)AB

【解题指要】本题考查有关全球变暖的知识,围绕全球变暖产生的原因及影响进行考查。要求考生在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对全球变暖的过程进行梳理,从而完成结构图及相应问题。

第(1)题,通过读图即可得到答案。

第(2)题,考查全球变暖的原因,由于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同时森林的破坏,导致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减少,进一步增加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从而使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温升高,导致冰川融化、海水膨胀,使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地区被淹没,依据此过程,从给出的E和A两框入手,即可绘出正确的框图。

第(3)题,这种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现象,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点。

第(4)题,全球变暖会导致热量带向两极方向移动的结果,山地因温度上升,海拔较低的冰雪会融化,导致雪线上升,因而A、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