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_第1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_第2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_第3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_第4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渔夫的誓言小组合作探讨成果展示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古时有个渔夫,是出海打鱼的好手。可他却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爱立誓言,即使誓言不切实际,一次次碰壁也将错就错,死不回头。这年春天,听说市场上墨鱼的价格很高,他便立下誓言:这个次出海只捕捞墨鱼。但是,此次鱼汛遇到的全是螃蟹,他只好空手而归。上岸后,他才得知,现在市场上螃蟹的价格最高。渔夫后悔不已,发誓下次出海一定只打螃蟹。第二次出海,他把全身注意力全放到了螃蟹上,可这一次遇到的全是墨鱼,他只好空手而归。晚上,渔夫躺在床上,十分懊悔。于是,他发誓:无论是遇到螃蟹,还是墨鱼,他都捕捞。可第三次出海,墨鱼、螃蟹,渔夫都没有遇到,他遇到的只是马鲛鱼。于是,渔夫再一次空手而归。渔夫没有赶上第四次出海,就在自己的誓言中饥寒交迫地离开了人世。渔夫的誓言小组合作探讨成果展示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1点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故事中的渔夫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死守着誓言,而不会变通,结果只能与希望擦肩而过,在自己的誓言中饥寒交迫地离开了人世.点评:2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⑴什么是运动⑵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⑶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2、运动是有规律的(1)什么是规律(2)规律的特征(客观性和普遍性)及其要求(3)利用规律,造福人类(人与规律的关系)笔记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⑴什么是运动⑵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3自然界是不停运动的人类社会也是不停运动的→科学发展观人的认识也是不停运动的思考:这些说明了什么?结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当中自然界是不停运动的人类社会也是不停运动的→科学发展观人的认识4机械运动:刮风下雨、海陆变迁物理运动:分子的布朗运动、光的传播化学运动:物质的化合分解生命运动: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社会运动:人类社会的变化(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机械运动:刮风下雨、海陆变迁物理运动:分子的布朗运动、光的传5

哲学上的运动就是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A化学运动B物理运动C社会运动D生命运动E思维运动哲学上的运动抽象概括个性与共性变化和过程⑴什么叫运动?注意:物质运动: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具体运动:有条件、有原因、会结束的哲学上的运动就是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A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雕栏玉砌今犹在,只是朱颜改。事物是运动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7物质的多种属性运动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物质的固有属性,是根本属性。如果没有运动,物质就不复存在,其它属性也就谈不上。所以运动是物质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物质的多种属性运动物质的固有属性,是根本属性。如果没有运动,8

“唯一特性”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来讲的,主要表明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在于: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承认它就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坚持了唯物主义。

“根本属性”:就是从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来讲,主要表明物质有各种属性,运动是最根本的,其它属性从属它。承认它就与形而上学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属性”“唯一特性”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来讲的,主要表明物9思考:运动能不能离开物质呢?机械运动的载体化学运动的载体生物运动的载体社会运动的载体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宏观物体原子、离子生命有机体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人脑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理运动的载体热、光、电及分子、原子客观的、物质的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思考:运动能不能离开物质呢?机械运动的载体化学运动的载体生物10

刻舟求剑者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犯了什么样的错误?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错误世界上的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人们想问题、办事情,要适合这种变化,片面、静止、墨守成规的人是会被人取笑的。刻舟求剑者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犯离开运动谈物质11◆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①离开物质谈运动的观点——②离开运动谈物质的观点——(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唯心主义(如仁者心动)形而上学(如刻舟求剑)◆反对两种错误倾向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12课本第30页:(1)谈谈你对《周易》这句话的理解。(2)想一想,物质和运动是什么关系?这句话的大意是,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总是处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太阳落下去以后,月亮就会升起,月亮落下去以后太阳就升起。太阳和月亮相互推移和运动变化,就产生了光明。冬天过去了,夏天就来了;夏天过去了,冬天又来,冬夏寒暑的相互推移形成了一年四季。

揭示了自然界运动的规律性。课本第30页:这句话的大意是,纷繁复杂的物质世13课本第31页:(1)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2)有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课本第31页:14①静止的含义Ⅰ、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性质的相对稳定)Ⅱ、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体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位置的相对稳定/运动状态的相对稳定)⑶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②静止的实质:(就物质的具体存在方式来说)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不是不动,而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绝对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①静止的含义Ⅰ、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15③特点: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理解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世界是物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根本属性。物质的运动是无条件、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的相对性例子:

◆如汽车上的座位。◆一战期间,2000米高空飞行的法国飞行员抓住了飞行的子弹,子弹与他相对静止◆如人在其一生的几十年(由儿童到老年)相对于死亡是相对静止状态。③特点: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运动是绝对的、无16④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含义不同、特点不同联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区别:④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含义不同、特点不同联系:静止是运动的特17★事物的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反对:古希腊哲学家芝诺:飞矢不动又如: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如:惠施、克拉底鲁★事物的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反对:古希腊哲学家芝诺18

僧肇: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理解

僧肇(东晋时代僧人,佛教哲学家):这句话的意思是,“能吹倒山岳的暴风却十分安静,滚滚的江河都不在流动。奔跑的野马的鬃毛飘扬实际上没动,循环的太阳和月亮却不是周而复始的。”僧肇力图从变化中求不变。他认为,狂风、流水某一时刻在某一点上和另一时刻在另一点上,两点是互不相干、毫无联系的,没有发展和延续,也没有变动,所以说实际上是不变动的。他认为,一般人根据以前的事物已经迁徙而去,从而证明万物动而非静;实际上以前的事物只能停留在从前,不能来到现在,恰恰说明万物是静而非动。(物不迁论)(静止)僧肇: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19思维碰撞:下列这两种说法对吗?为什么?①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古希腊)②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克拉底鲁(古希腊)正确,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也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错误,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思维碰撞:下列这两种说法对吗?为什么?①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20

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教材第32页)

这句话是王夫之针对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师周敦颐说的。周敦颐在他的著名的《太极图说》中曾说:“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极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周敦颐的这句话最大的错误就是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认为“动”就是“动”,“静”就是“静”,二者互不相干,没有看到运动中有静止,静止中有运动。这句话的大意是,“静”是运动中的“静”,并不是“不动”。“动”是相对于静止来说的动,运动中包含着静止,运动不排斥静止。运动和静止二者是统一的。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21课本第31页:(1)世界上有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2)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例如,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动过,大雁塔在西安,故宫在北京就是如此。请你分析下,这句话错在哪里?课本第31页:22(思考)P32欧布里德为什么会犯如此荒唐的错误?只看到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思考)P32欧布里德为什么会犯如此荒唐的错误?只看到绝对23大雁南飞北返青蛙冬眠自然界的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大雁南飞北返青蛙冬眠自然界的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24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低高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低高人25遗忘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用无意义音节和有意义的文字为识记材料,对人们学习时记忆保持和时间推移的关系通过实验做了深刻研究,结果发现了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识记材料后的20分钟内遗忘42%,1小时后遗忘56%,9小时后遗忘64%,1天后遗忘66%,2天后遗忘71%,6天后遗忘75%,31天后遗忘79%,可用坐标曲线表示:

这一遗忘规律告诉我们,要想保持和巩固所学知识,必须趁热打铁,赶在遗忘之前及早复习,及时巩固。例如,每堂课上对所学内容尽量当堂消化巩固一次,晚自习或做作业时再巩固消化一次,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下次上课之前再挤时间回忆印证一次,单元小结再巩固一次,期中期末再纳入知识体系系统复习,这样多次重复,看似烦琐,实则高效,对熟练掌握大有益处。

思维领域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遗忘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用无意义音节和有意义的26大雁南飞北返人类社会发展道路遗忘规律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自然界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思维领域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2.运动是有规律的青蛙冬眠大雁南飞北返人类社会发展道路遗忘规律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27(1)什么是规律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

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1)什么是规律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

固28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2、新陈代谢3、阶级斗争规律4、慧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注意1:规律不是主观想象的联系,而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例:万有引力规律是自然界本身固有的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发展固有的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联系成为社会发展固有的规律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2、291、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注意2:2、水往低处流3、苹果落地4、万有引力规律你知道哪些是规律吗?规律不是现象的联系,而是本质的联系1、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注意2:2、水往低处流3、苹果落地4、万30万有引力规律——本质苹果落地——现象万有引力规律——本质苹果落地——现象31现象规律(本质联系)区别联系多变易逝隐藏于现象之中浮现在事物表面抽象思维把握感官直接感知规律是现象中稳定的深刻的东西,深藏在事物内部;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人们认识规律的向导。相对平静稳定现象规律(本质联系)区联多变易逝隐藏于现象之中浮现在事物表面32现象规律(本质联系)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商品价格上下波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万有引力规律价值规律遗传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现象规律(本质联系)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商品价格上下波动种瓜331、守株待兔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注意3:规律不是偶然的联系,而是必然的联系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1、守株待兔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注意3:规律不是偶然的联系,34

常言道:“龙生龙,风生风,老鼠养儿会打洞。”

电流变化引起磁场变化,磁场变化引起电流变化。地球的公转产生四季交替地球的自转产生昼夜循环常言道:“龙生龙,风生风,老鼠养儿会打洞。”35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不是主观赋予或是上帝创造--不是表面的、现象的、外在的--不是偶然的,是确定不移的--具有重复性,不是多变易逝的对于规律的理解: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不是主观赋予或是上帝创造--不是36课本第33页:人类根据什么发现并制造出新的元素?

人类根据元素有规则的变化规律,还可推算出新的元素的存在,发现和制造出新的元素课本第33页:人类根据元素有规则的变化规律,37(2)规律的特征及其要求特征含义表现方法论客观性普遍性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指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客观性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突出地表现在它的不可违背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有规律,物质运动都有规律①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②规律是可认识和利用的。人可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2)规律的特征及其要求特征含义表现方法论客观性普遍性指规律38

(1)因为它违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是不科学的。

(2)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要遵遁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一旦违背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想一想P33(1)“永动机”为什么无法制造出来?

(2)焦耳的成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1)因为它违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是不科学的。想一想39思考:规律是客观的,是否意味着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3)利用规律,造福人类(人与规律的关系)(但不能改变和创造规律)例: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庖丁解牛

◆神舟飞船上天、嫦娥飞月是否改变了万有引力规律?思考:规律是客观的,是否意味着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可以40规律定律客观的主观的规律规则规则:人们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规律定律客观的主观的规律规则规则:41课本第34页:(1)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能否被看作是改变或创造规律?(2)请举出人类利用规律为自己造福的实例,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注意:人类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是通过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来实现的课本第34页:注意:42小结: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小结:43名言

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恩格斯

这句话深刻揭示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即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名言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44名言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荀子

上天有它的规律(常道),大地有它的规律(常体),君子也有他的道德和原则,这些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所做的,只是认识其客观性,把握其规律性,这也就是君子的“常体)”。名言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45名言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话主要是讲规律的客观性,认为自然、物质和客观世界是本原的,社会、精神和主观世界是源生的。人们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就会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违背规律,就会导致失败。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其大意是,与其尊崇天而思考和仰慕它,还不如把它当作物一样来控制着它畜养它!与其顺从天而颂扬和赞美它,还不如控制自然、利用规律,服务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

荀子的这一思想肯定了人类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名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大天而思46【2016上海】曾几何时,崇山峻岭原始森林变成了延绵不绝的“光头山”。四川人民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再现了满目苍翠的浩瀚林海,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生态屏障的建成折射出当地人民()A.秉持绿色生态理念,发挥人定胜天的气概B.把握事物发展规律,预见生态变化的趋势C.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D.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努力改造生态环境D考题回顾【2016上海】曾几何时,崇山峻岭原始森林变成了延绵不绝的471、“揠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事半功倍,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揠苗助长”的错误主要在于:A.夸大的规律的客观性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C.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D.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C1、“揠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事半功倍,据此回48

2、“庖丁解牛”之所以事半功倍,从哲学角度看,是因为:A.他尊重规律,能在事物的运动中把握规律B.他具有创造思维,认识了一切规律C.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D.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的过程中认识规律A2、“庖丁解牛”之所以事半功倍,从哲学角度看,是因为493、“神舟”飞船克服地心引力,飞向宇宙空间的事实说明()A、人能创造、消灭、改变万有引力规律B、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必须遵循规律C、规律是客观的,人们能够正确地反映它D、规律既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被人认识和利用的D3、“神舟”飞船克服地心引力,飞向宇宙空间的事实说明(50

4.思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像的。”这句话说明了()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D4.思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515、历史上曾显赫一时的古楼兰人神秘地消失了,考古证实,当时规模庞大的的墓穴,要用大约600多棵树,当人们认识到砍伐树木,破坏环境的恶果时,再实施“严禁砍伐活树,否则罚马一匹”时,楼兰已是回天无力了,材料告诉我们()A、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B、整体总是大于部分C、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D、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的。A5、历史上曾显赫一时的古楼兰人神秘地消失了,考古证实,当时规526、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存。”这句话说明()A、只有地上、水中的东西是运动的,其他东西不一定是运动的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C、一切物质都是运动的,静止是不存在的D、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人们眼里、心中运动B6、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537、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他错误在于()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C7、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54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更正: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2、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更正:颠倒了二者,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3、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规律(更正:这是自然现象,规律不能等同于规律的表现形式)4、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更正:规律不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误区警示: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误区警示:555、规律是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因此,联系就是规律(更正:规律是事物运动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6、规律就是我们常讲的定律。(更正:规律是定律的内容,定律是某种客观规律的主观映象)7、规律有好坏的。(更正:规律是客观的,无好坏之分)8、思维规律是主观的。(更正:思维规律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思维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思维规律的要求,是否遵循思维规律进行认识活动,思维规律都在起作用。)误区警示:误区警示:56【例1】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各国经济联系与依赖的进一步增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无法抗拒的历史进程。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说明中国要发展就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答案】

(1)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全球化反映了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要发展,就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抗拒这一进程。

(2)客观规律是可以被人认识和利用的。中国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趋利避害,促进自身发展。【例1】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57渔夫的誓言小组合作探讨成果展示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古时有个渔夫,是出海打鱼的好手。可他却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爱立誓言,即使誓言不切实际,一次次碰壁也将错就错,死不回头。这年春天,听说市场上墨鱼的价格很高,他便立下誓言:这个次出海只捕捞墨鱼。但是,此次鱼汛遇到的全是螃蟹,他只好空手而归。上岸后,他才得知,现在市场上螃蟹的价格最高。渔夫后悔不已,发誓下次出海一定只打螃蟹。第二次出海,他把全身注意力全放到了螃蟹上,可这一次遇到的全是墨鱼,他只好空手而归。晚上,渔夫躺在床上,十分懊悔。于是,他发誓:无论是遇到螃蟹,还是墨鱼,他都捕捞。可第三次出海,墨鱼、螃蟹,渔夫都没有遇到,他遇到的只是马鲛鱼。于是,渔夫再一次空手而归。渔夫没有赶上第四次出海,就在自己的誓言中饥寒交迫地离开了人世。渔夫的誓言小组合作探讨成果展示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58点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故事中的渔夫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死守着誓言,而不会变通,结果只能与希望擦肩而过,在自己的誓言中饥寒交迫地离开了人世.点评:59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⑴什么是运动⑵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⑶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2、运动是有规律的(1)什么是规律(2)规律的特征(客观性和普遍性)及其要求(3)利用规律,造福人类(人与规律的关系)笔记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⑴什么是运动⑵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60自然界是不停运动的人类社会也是不停运动的→科学发展观人的认识也是不停运动的思考:这些说明了什么?结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当中自然界是不停运动的人类社会也是不停运动的→科学发展观人的认识61机械运动:刮风下雨、海陆变迁物理运动:分子的布朗运动、光的传播化学运动:物质的化合分解生命运动: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社会运动:人类社会的变化(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机械运动:刮风下雨、海陆变迁物理运动:分子的布朗运动、光的传62

哲学上的运动就是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A化学运动B物理运动C社会运动D生命运动E思维运动哲学上的运动抽象概括个性与共性变化和过程⑴什么叫运动?注意:物质运动: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具体运动:有条件、有原因、会结束的哲学上的运动就是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A6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雕栏玉砌今犹在,只是朱颜改。事物是运动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64物质的多种属性运动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物质的固有属性,是根本属性。如果没有运动,物质就不复存在,其它属性也就谈不上。所以运动是物质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物质的多种属性运动物质的固有属性,是根本属性。如果没有运动,65

“唯一特性”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来讲的,主要表明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在于: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承认它就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坚持了唯物主义。

“根本属性”:就是从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来讲,主要表明物质有各种属性,运动是最根本的,其它属性从属它。承认它就与形而上学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属性”“唯一特性”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来讲的,主要表明物66思考:运动能不能离开物质呢?机械运动的载体化学运动的载体生物运动的载体社会运动的载体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宏观物体原子、离子生命有机体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人脑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理运动的载体热、光、电及分子、原子客观的、物质的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思考:运动能不能离开物质呢?机械运动的载体化学运动的载体生物67

刻舟求剑者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犯了什么样的错误?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错误世界上的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人们想问题、办事情,要适合这种变化,片面、静止、墨守成规的人是会被人取笑的。刻舟求剑者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犯离开运动谈物质68◆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①离开物质谈运动的观点——②离开运动谈物质的观点——(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唯心主义(如仁者心动)形而上学(如刻舟求剑)◆反对两种错误倾向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69课本第30页:(1)谈谈你对《周易》这句话的理解。(2)想一想,物质和运动是什么关系?这句话的大意是,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总是处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太阳落下去以后,月亮就会升起,月亮落下去以后太阳就升起。太阳和月亮相互推移和运动变化,就产生了光明。冬天过去了,夏天就来了;夏天过去了,冬天又来,冬夏寒暑的相互推移形成了一年四季。

揭示了自然界运动的规律性。课本第30页:这句话的大意是,纷繁复杂的物质世70课本第31页:(1)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2)有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课本第31页:71①静止的含义Ⅰ、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性质的相对稳定)Ⅱ、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体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位置的相对稳定/运动状态的相对稳定)⑶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②静止的实质:(就物质的具体存在方式来说)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不是不动,而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绝对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①静止的含义Ⅰ、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72③特点: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理解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世界是物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根本属性。物质的运动是无条件、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的相对性例子:

◆如汽车上的座位。◆一战期间,2000米高空飞行的法国飞行员抓住了飞行的子弹,子弹与他相对静止◆如人在其一生的几十年(由儿童到老年)相对于死亡是相对静止状态。③特点: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运动是绝对的、无73④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含义不同、特点不同联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区别:④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含义不同、特点不同联系:静止是运动的特74★事物的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反对:古希腊哲学家芝诺:飞矢不动又如: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如:惠施、克拉底鲁★事物的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反对:古希腊哲学家芝诺75

僧肇: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理解

僧肇(东晋时代僧人,佛教哲学家):这句话的意思是,“能吹倒山岳的暴风却十分安静,滚滚的江河都不在流动。奔跑的野马的鬃毛飘扬实际上没动,循环的太阳和月亮却不是周而复始的。”僧肇力图从变化中求不变。他认为,狂风、流水某一时刻在某一点上和另一时刻在另一点上,两点是互不相干、毫无联系的,没有发展和延续,也没有变动,所以说实际上是不变动的。他认为,一般人根据以前的事物已经迁徙而去,从而证明万物动而非静;实际上以前的事物只能停留在从前,不能来到现在,恰恰说明万物是静而非动。(物不迁论)(静止)僧肇: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76思维碰撞:下列这两种说法对吗?为什么?①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古希腊)②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克拉底鲁(古希腊)正确,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也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错误,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思维碰撞:下列这两种说法对吗?为什么?①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77

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教材第32页)

这句话是王夫之针对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师周敦颐说的。周敦颐在他的著名的《太极图说》中曾说:“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极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周敦颐的这句话最大的错误就是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认为“动”就是“动”,“静”就是“静”,二者互不相干,没有看到运动中有静止,静止中有运动。这句话的大意是,“静”是运动中的“静”,并不是“不动”。“动”是相对于静止来说的动,运动中包含着静止,运动不排斥静止。运动和静止二者是统一的。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78课本第31页:(1)世界上有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2)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例如,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动过,大雁塔在西安,故宫在北京就是如此。请你分析下,这句话错在哪里?课本第31页:79(思考)P32欧布里德为什么会犯如此荒唐的错误?只看到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思考)P32欧布里德为什么会犯如此荒唐的错误?只看到绝对80大雁南飞北返青蛙冬眠自然界的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大雁南飞北返青蛙冬眠自然界的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81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低高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低高人82遗忘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用无意义音节和有意义的文字为识记材料,对人们学习时记忆保持和时间推移的关系通过实验做了深刻研究,结果发现了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识记材料后的20分钟内遗忘42%,1小时后遗忘56%,9小时后遗忘64%,1天后遗忘66%,2天后遗忘71%,6天后遗忘75%,31天后遗忘79%,可用坐标曲线表示:

这一遗忘规律告诉我们,要想保持和巩固所学知识,必须趁热打铁,赶在遗忘之前及早复习,及时巩固。例如,每堂课上对所学内容尽量当堂消化巩固一次,晚自习或做作业时再巩固消化一次,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下次上课之前再挤时间回忆印证一次,单元小结再巩固一次,期中期末再纳入知识体系系统复习,这样多次重复,看似烦琐,实则高效,对熟练掌握大有益处。

思维领域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遗忘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用无意义音节和有意义的83大雁南飞北返人类社会发展道路遗忘规律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自然界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思维领域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2.运动是有规律的青蛙冬眠大雁南飞北返人类社会发展道路遗忘规律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84(1)什么是规律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

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1)什么是规律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

固85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2、新陈代谢3、阶级斗争规律4、慧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注意1:规律不是主观想象的联系,而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例:万有引力规律是自然界本身固有的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发展固有的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联系成为社会发展固有的规律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2、861、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注意2:2、水往低处流3、苹果落地4、万有引力规律你知道哪些是规律吗?规律不是现象的联系,而是本质的联系1、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注意2:2、水往低处流3、苹果落地4、万87万有引力规律——本质苹果落地——现象万有引力规律——本质苹果落地——现象88现象规律(本质联系)区别联系多变易逝隐藏于现象之中浮现在事物表面抽象思维把握感官直接感知规律是现象中稳定的深刻的东西,深藏在事物内部;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人们认识规律的向导。相对平静稳定现象规律(本质联系)区联多变易逝隐藏于现象之中浮现在事物表面89现象规律(本质联系)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商品价格上下波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万有引力规律价值规律遗传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现象规律(本质联系)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商品价格上下波动种瓜901、守株待兔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注意3:规律不是偶然的联系,而是必然的联系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1、守株待兔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注意3:规律不是偶然的联系,91

常言道:“龙生龙,风生风,老鼠养儿会打洞。”

电流变化引起磁场变化,磁场变化引起电流变化。地球的公转产生四季交替地球的自转产生昼夜循环常言道:“龙生龙,风生风,老鼠养儿会打洞。”92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不是主观赋予或是上帝创造--不是表面的、现象的、外在的--不是偶然的,是确定不移的--具有重复性,不是多变易逝的对于规律的理解: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不是主观赋予或是上帝创造--不是93课本第33页:人类根据什么发现并制造出新的元素?

人类根据元素有规则的变化规律,还可推算出新的元素的存在,发现和制造出新的元素课本第33页:人类根据元素有规则的变化规律,94(2)规律的特征及其要求特征含义表现方法论客观性普遍性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指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客观性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突出地表现在它的不可违背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有规律,物质运动都有规律①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②规律是可认识和利用的。人可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2)规律的特征及其要求特征含义表现方法论客观性普遍性指规律95

(1)因为它违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是不科学的。

(2)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要遵遁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一旦违背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想一想P33(1)“永动机”为什么无法制造出来?

(2)焦耳的成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1)因为它违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是不科学的。想一想96思考:规律是客观的,是否意味着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3)利用规律,造福人类(人与规律的关系)(但不能改变和创造规律)例: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庖丁解牛

◆神舟飞船上天、嫦娥飞月是否改变了万有引力规律?思考:规律是客观的,是否意味着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可以97规律定律客观的主观的规律规则规则:人们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规律定律客观的主观的规律规则规则:98课本第34页:(1)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能否被看作是改变或创造规律?(2)请举出人类利用规律为自己造福的实例,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注意:人类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是通过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来实现的课本第34页:注意:99小结: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小结:100名言

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恩格斯

这句话深刻揭示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即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名言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101名言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荀子

上天有它的规律(常道),大地有它的规律(常体),君子也有他的道德和原则,这些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所做的,只是认识其客观性,把握其规律性,这也就是君子的“常体)”。名言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102名言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话主要是讲规律的客观性,认为自然、物质和客观世界是本原的,社会、精神和主观世界是源生的。人们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就会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违背规律,就会导致失败。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其大意是,与其尊崇天而思考和仰慕它,还不如把它当作物一样来控制着它畜养它!与其顺从天而颂扬和赞美它,还不如控制自然、利用规律,服务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

荀子的这一思想肯定了人类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名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大天而思103【2016上海】曾几何时,崇山峻岭原始森林变成了延绵不绝的“光头山”。四川人民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再现了满目苍翠的浩瀚林海,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生态屏障的建成折射出当地人民()A.秉持绿色生态理念,发挥人定胜天的气概B.把握事物发展规律,预见生态变化的趋势C.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D.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努力改造生态环境D考题回顾【2016上海】曾几何时,崇山峻岭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