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舞蹈史课件_第1页
外国舞蹈史课件_第2页
外国舞蹈史课件_第3页
外国舞蹈史课件_第4页
外国舞蹈史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国舞蹈史

魏麒wq8561@

第一章世界原始时代舞蹈第一节世界舞蹈起源地球(有水、空气、适和生命生存的气温等适宜条件)——生物(单细胞、多细胞)、植物、无脊椎动物——灵长目类动物——人类(站立)人类的站立是宇宙生命的一次巨大改变,翻开人类历史第一页。人类历史分两大部分:石器时代(公元前175万年前到公元前1万年前)、金属时代。

人类舞蹈何时开始?

人类舞蹈是对类人猿舞蹈的继承。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出现,人类史学家测定在公元前175万年前。(与动物区别不大)

环舞是人类祖先的动物传递给最早的人类舞蹈。我国认为始于旧石器时代,或更早。原始人已具有审美意识和宗教意识。

云南沧源岩画

第二节旧石器时代舞蹈旧石器时代人类以石器为主要劳动工具的早期泛称旧石器时代。是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从距今250万年延续到1万多年以前。一、人类舞蹈世界石器时代的舞蹈是各民族舞蹈文化的始源。人类舞蹈与古类人猿舞蹈的区别:

类人猿动物本能的宣泄快感舞蹈→原始人类强健体魄,增强抵抗力,延长寿命;传情达意交流工具。

舞蹈是人类从类人猿进化到人的过程中的最重要的行为手段。

单纯的、动物性的能量消耗运动→带有思想意识的人体动作舞蹈是人类摆脱动物状态之后的感觉和意识的表现。(火的出现)二、旧石器时代舞蹈旧石器时代是人类文明的开始舞蹈的各种起源学说: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性爱说、表情说、劳动说。

模仿说:舞蹈是人用有节奏的动作对各种野兽动作和习性的模仿或对自然景物动态形象的模仿。游戏说:“游戏的冲动”,游戏是自由的人性的表现,游戏也是人类最终脱离动物界的标志。如人模仿动物的舞蹈,就是通过游戏来获得快乐和宣泄自己内心的情感。巫术说:原始人的思维分不清主客观的界线,认为一切自然物都有灵魂,从而产生图腾崇拜,原始宗教、巫术祭祀等,舞蹈是巫术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最主要的表现手段。“一切跳舞原来都是宗教的”。

表情说:认为舞蹈不仅表现人的情爱,人们的各种激越的情感,人们生活中有重大意义的情感和活动,都会用舞蹈来表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也”。

性爱说:原始人为了生存的需要,把繁衍下一代看作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而舞蹈是择偶、求婚和进行情爱训练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因此认为舞蹈起源于性爱活动。

劳动说:劳动是人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也是劳动创造了人自身,是劳动人脱离了动物界,是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在原始人的舞蹈中,表现狩猎和种植以及各种劳动生活的占有最大的比重。

主张“劳动综合论”,舞蹈起源于人类求生存、求发展中劳动实践和其他多种生活实践的需要。劳动是原始舞蹈产生的关键。旧石器时代舞蹈内容

⑴火与舞蹈——人具有支配自然的能力与审美能力⑵文身与舞蹈——原始人的审美情趣⑶线刻与舞蹈——追求流畅与曲线美的线条艺术⑷神灵观念与舞蹈——巫术感应

旧石器时代舞蹈种类

⑴动作协调的舞蹈例如:安达曼族舞蹈风格:姿态优美、舒缓、平展、松弛。包含舒展式与收缩式人体动作:舒展式:轻松跳跃性动作,动作激烈。(多男子表演)收缩式:行动缓慢,受抑制的、温雅、平静、很少跳跃的人体动作,但要求动作协调,随音乐自然舞动,动作轻柔、自然的人体动作⑵动作不协调的舞蹈例如:维达族舞蹈风格:扭拧、狂野、浮躁、不安。一、新石器时代舞蹈内容

比较旧石器时代:都是即兴抒发、动作朴素自然、仍以环舞为主。但开始朝欣赏与被欣赏方向发展。1、崇尚人体功能舞健身舞蹈——《阴康氏之乐》狩猎舞蹈——模仿野兽动作的舞蹈,以实现捕获更多猎物的愿望。遗存:达斡尔族“鲁日格勒”;鄂温克族《跳虎》;纳西族“阿热热”等等。2、巫舞“巫术”是与一整套观念相维系的一个信仰、崇拜、祭祀仪式系统。巫舞,指的就是这一系统活动中的舞蹈。中国最初的巫术舞蹈有:蜡祭、雩祭、傩祭、祀高禖。3、图腾舞蹈图腾是印第安语Totem的音译,在初民社会中,初民们认为某种动物或自然物与自己有血缘关系,于是把这种动物或自然物作为自己氏族的徽号,这便是图腾。图腾舞蹈是对图腾进行模拟的舞蹈。蜡祭雩祭傩祭祀高禖祈丰求雨驱疫繁衍二、新石器时代舞蹈形式简单,接近自然形态,人体的本能反应。环舞的形式,但是队形已有复杂变化。“环舞”是新石器时代留给世界的舞蹈遗产。第二章古埃及舞蹈古埃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受宗教影响极大,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就是古埃及人对永恒观念的一种崇拜产物,也是法老王的陵墓,目前埃及共有八十余座金字塔,其中最大的一座是胡夫金字塔。除了金字塔以外,狮身人面像、木乃伊也是埃及的象征。四大文明古国(古代文明发源地)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发源地两河流域尼罗河印度河长江、黄河流域文明产生时间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2070年第一节古埃及舞蹈历程一、苏美尔宗教乐舞苏美尔的牛头竖琴是世界上最早的音乐遗物。公元前2600年,苏美尔已经出现由弦乐器伴奏的宗教图腾舞蹈。带有浓厚图腾气息,没有摆脱原始狩猎阶段的生活痕迹。二、巴比伦乐舞巴比伦时期乐器较苏美尔时期有了较大发展,琴颈与共鸣箱形成直角,可垂直固定于地面。

舞蹈已出现乐器伴奏,形式复杂多样,精美、细致,带有一定审美价值的观赏性舞蹈。3.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年——公元前1080年)古埃及艺术大发展时期,受外来文化影响,引进多种新型乐器,音乐演奏水平高超。舞蹈也有较大发展,舞蹈就是欢乐。职业舞蹈者开始向艺术技巧发展,已有了很高的技巧表演水平。

琉特琴随着古埃及的没落,融进大量外来文化,音乐带有了地中海特色。贵族农民礼仪性舞蹈祭祀舞蹈第三节古埃及舞蹈文化古埃及舞蹈种类、形态及文化

——宗教性舞蹈、模仿星宿的舞蹈、丧葬礼仪舞蹈、杂舞。1、宗教性舞蹈祭祀“太阳神”和俄赛里斯神,农业舞蹈。在春耕播种季节和秋收季节表演。舞蹈动作庄严、神圣,动作幅度不大,象征性舞蹈。队形圆圈形,是对远古先民“环舞”的继承与发展。古埃及宗教是人类原始时期的古老宗教,作为宗教信仰大国,最早宗教为拜物教。它的特点是以光怪陆离的动物神、人身兽首神、人形神以及二三百个大大小小的主神和地方神崇拜的偶像。

太阳神:创造之神,太阳给人们带来物产丰收,“太阳神”保护古埃及民族永存不灭,统治宇宙万物。赖神:人世间的“太阳神”——古埃及国王法老。统治整个国家,公道,诚实、威严、神圣,是至高无上权力的象征。

俄赛里斯神:对自然的崇拜,代表植物生长、人类繁衍,主宰人类生死大权。反映古埃及人坚信人能死而复生,长存不灭。2、模仿星宿的舞蹈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舞蹈,敬神、祀神、祈祷农业丰收的宗教仪式性舞蹈。舞蹈充满亲和气氛,动作平缓、松弛、比较接近自然形态,无技巧炫耀。3、丧葬礼仪舞蹈

教化性很强的舞蹈,通过葬礼上的歌舞进行道德上的教化。舒展型舞蹈,动作幅度不大,舞步平稳、松弛,上肢动作较多,穿插表述性歌词。对欧洲中世纪教堂音乐有影响。舞蹈蕴含时间永恒、空间无限空茫的思想,反应古埃及人灵魂不灭,来世再生的宗教观念,对氏族团结一致、共同生活的向往。教化人们,只有做好人,死后才能升入俄赛里斯神的天堂,否则将被惩罚。第三章古希腊舞蹈古希腊

古希腊是西方历史的开源,持续了约650年(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5世纪)。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的东北部,包括今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半岛西岸和爱琴海中的许多小岛。古希腊人在哲学思想、历史、建筑、文学、戏剧、雕塑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这一文明遗产在古希腊灭亡后,被古罗马人破坏性的延续下去,从而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第一节古希腊舞蹈历史文化背景古希腊外部条件气候:温和地理:三面环海、多良港——海洋(蓝色)文明多产橄榄与葡萄——橄榄油、“酒神”崇拜

舞蹈文化发达的原因1、思想和经济:奴隶主民主、商品经济2、自然条件得天独厚3、泛神论观念4、与东方交流“希腊是正常的儿童”——马克思古希腊与古埃及的不同古埃及人认为世界是黑暗的,人生是压抑的,屈从暴君和祭司指令。希腊人认为世界是光明的、美丽的,人生是快乐的、轻松的。对人高度赞美,理性,追求自由,崇尚英雄主义.不把一切希望寄托给神,人神平等。

古希腊的文化保存于荷马史诗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荷马史诗就是一部希腊史。古希腊神话神话神的故事英雄传说赫西俄德神谱奥林普斯神谱大力神赫拉克洛斯伊阿宋与金羊毛西绪福斯故事奥林普斯神系1、众神之父——宙斯雷电神最高天神,所有神祇的领袖全知全能,永生不朽威严好色2、赫拉婚姻保护神牛眼赫拉善嫉、狠毒日神——阿波罗主管光明、青春、医药、畜牧、音乐和诗歌最具男性美的神背着弓箭,驾着骏马拉的太阳车“扼杀在摇篮里”,巨蟒皮铜太阳神——阿波罗

文学与艺术的保护神九位缪斯女神“桂冠”诗人的由来达芙妮的故事

阿波罗追求达芙妮,她只好变为月桂树

酒神——狄奥尼索斯

形象:由长春藤、葡萄蔓和葡萄果穗缠绕而成的花环,一只上端雕有松果图形的徒儿所斯杖,以及一只坎萨洛斯双柄大酒杯。“宙斯瘸腿”对酒神的祭祀,后来发展为古希腊戏剧。酒神祭他的祭祀仪式上多是女性追随者古希腊神话特点:1、人本主义与命运观念并存2、神人同形同性3、多神系统舞蹈(芭蕾舞、现代芭蕾舞、现代舞)多取材于古希腊神话第二节古希腊哲学、美学思想对乐舞艺术的影响古希腊哲学(Graecophilosophy)公元前6~公元5世纪出现在希腊本土以及地中海沿岸,特别是小亚细亚西部、意大利南部的哲学学说。又称古希腊罗马哲学,是西方哲学最初发生和发展的阶段。古典希腊哲学,或称早期希腊哲学集中在辩论与质询的任务。善于运用理性思维讨论研究宇宙的本质、人生目的和意义。在很多方面,它同时为现代科学与现代哲学铺设了道路。科学的、唯物——米利都学派形而上学——毕达哥拉斯学派(用数学阐述哲学)唯物主义思想观念的哲学——赫拉克利特(万物变化论)德谟克利特(原子理论)古希腊哲学运动代表: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美学古希腊美学是指古希腊奴隶占有制时代古希腊人的美学思想,具体说就是从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始到公元前3世纪亚里士多德止历时300年的希腊美学。它是欧洲最早有文献记载的美学思想,是西方美学史的开端。古希腊美学从一开始就反映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观点的对立斗争。客观唯心主义美学:毕达哥拉斯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朴素唯物主义美学: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文学

古希腊文学反映了欧洲从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现实生活,特别体现了古代世界的人们对战争与和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思考。古希腊文学是整个西方文学的源头,也是欧洲文学的第一个高峰。

史诗《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抒情诗:起源于民间歌谣,根据伴奏不同,有琴歌、笛歌等。悲剧:产生于祭祀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宗教活动。在古希腊世界漫长的演进过程中,这种原始的祭祀活动逐渐发展成一种有合唱歌队伴奏,有演员表演并依靠幕布、背景、面具等塑造环境的艺术样式,这就是西方戏剧的雏形。

古希腊艺术建筑——希腊神庙雕刻人体——巴特农神庙的雅典娜像、奥林匹亚庙的宙斯像第一节古希腊舞蹈艺术古希腊舞蹈文化希腊舞蹈文化和宗教结合在一起,在欢乐的宗教祭祀舞蹈活动中寻找精神寄托,用来探讨人与宇宙关系。

一、克里特岛的舞蹈克里特岛位于地中海北部,是希腊的第一大岛,总面积8300平方公里。克里特岛是爱琴海最南面的皇冠,它是诸多希腊神话的源地,过去是希腊文化、西洋文明的摇篮,现在则是美景难以形容的度假地。生活环境富裕、轻松。克里特岛舞蹈分为四类:1、兵器舞:2、圆圈舞3、面具舞4、杂舞二、古希腊舞蹈

是对克里特岛舞蹈的继承与改造,将古希腊的神话、哲学思想相互交叉、叠合在一起的艺术。古希腊舞蹈分为三类:1、荷马式舞蹈2、斯巴达式舞蹈3、雅典式舞蹈1、荷马式舞蹈荷马时代古希腊人的诗歌、音乐、舞蹈一起进行,类似于中国古代诗、乐、舞三位一体结构。火爆、热烈、充满激情。

公元前5世纪阿提卡(希腊)红色瓷瓶画描绘了狄俄尼索斯演奏里尔琴的情景。2、斯巴达式的舞蹈野蛮的文明史:以武力著称,尚武精神。斯巴达式舞蹈是对人体进行战斗训练的武舞。是对克里特岛兵器舞蹈的继承。“红衣舞”:用舞蹈训练战士的体魄,训练战士的勇敢、机敏。强调英雄的力度和体魄,注重人的体魄、健美,注重纪律秩序。3、雅典式舞蹈以民主著称、商品经济,强调美与文化,乐舞广泛发展。雅典式舞蹈分为日神精神舞蹈和酒神精神舞蹈。

●日神精神舞蹈——理性日神是光明之神,使时间万物变的美丽,代表着力量充溢和生命意志的强大,具有美的外观。表现为神祇舞蹈。欧律诺墨被认为是创世之神,舞蹈大神。海洋民族喜爱体态轻盈、向上跳跃加旋转动作的舞蹈形态。反映了古希腊人活泼、开朗、明快的民族心态。太阳神阿波罗舞蹈体现日神精神舞蹈形式:女子集体舞,动作简单,姿态随意,无激烈大幅度的动作,虔诚祭祀太阳神的舞蹈。

●酒神精神舞蹈——冲动酒神是一种更为原始的艺术冲动,带有毁灭和否定个体生命的精神,是使人体验到复归自然的原始统一的欢悦酒神精神的舞蹈(酒神祭舞蹈)是古希腊著名的民间宗教祭祀舞蹈,反映神是人的最美好、最完善的体现。

酒神祭舞蹈具有安慰人的情感,净化人心灵的作用。三、古希腊舞蹈形式

古希腊舞蹈已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与戏剧性情节。古希腊舞蹈基本形式:模拟舞蹈:/对动物的模拟面具\对战争训练的舞蹈克里特岛兵器舞斯巴达“红衣舞”

/表现情感、抒发情怀的舞蹈太阳神酒神祭

﹨手势姿态动作哑剧舞蹈表演形式:群体的环舞、纵队舞、半圆舞、直线状舞。第四章古罗马舞蹈古罗马古罗马通常指从公元前9世纪初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的文明,历罗马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于1世纪前后扩张成为横跨欧洲、亚洲、非洲的庞大罗马帝国。到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西罗马帝国亡于476年。

罗马斗兽场第一节古罗马舞蹈历史文化背景古罗马地理环境意大利是古代罗马的中心地区,从地理上看,它像一个皮靴形的半岛。纵贯全境是亚平宁山脉。在北部有肥沃的波河平原。波河平原的西北面是雄伟的阿尔卑斯山。意大利半岛三面临海,与希腊半岛周围的情况相比,意大利到三面海域的岛屿很少,基本上是孤立存在的,给发展商业和航海业带来不便。地理环境对古罗马的影响缺乏矿产资源和天然良港,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境内河流综横交错,平原土地肥沃,多耕地,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此外,与希腊相比,意大利半岛更容易受到外族入侵,阿尔卑斯山脉无法有效阻挡中欧民族涌入,导致罗马人热衷于军事活动,以防其他入侵者。古罗马文化罗马人对世界文化所作出的最为重要的贡献就是保存了希腊和中东地区的文化成果。罗马人在广泛吸收四邻各族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古代希腊人的卓越文化成就的基础上,根据本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为世界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古罗马文明与古希腊文明有联系也有区别。人称“辉煌的希腊,伟大的罗马”。性格特点:希腊人浪漫多情,古罗马人严峻、务实,粗鄙、僵硬。具有很强的进攻性性格。根本上接受了古希腊文明的影响,但又独具民族性格。古希腊与古罗马最大不同在于古希腊是创造精神文明的民族,古罗马是创造物质文明的民族。古希腊以人的样子造神,古罗马以神的样子造人。古罗马的贡献集中在政治制度、法律。宗教和城市建设等方面。特性:务实、写实、实用,关注国家荣耀和伟大,具有很强的进攻性性格。较为保守和传统,但气势恢宏。及时行乐、追求生理快感的思想浴室的结构图马卡斯·奥里欧斯骑马像彩石镶嵌画第二节与舞蹈艺术有关的古罗马美学思想古罗马美学思想

大致分为斯多葛派、伊壁鸠鲁派,还有哲学家西塞罗、普鲁塔克、贺拉斯、普洛丁等。斯多葛流派强调从人的身体上去寻找美,去探讨形体美与心灵美的关系。斐隆:“形体美在于匀称,心灵美在于信条的和谐和美德的一致。”提出心灵美高于形体美,更注重人类摆脱兽性,强调文明性改造。伊壁鸠鲁派提出“快乐”说,把快乐当做美的标准,与古希腊思想追求相近。“快乐就是美,快乐就是善,快乐就是幸福生活。”反映了人生积极生活和积极进取的方面。卢克莱修大自然创造美;快感就是美;艺术起源于模仿。西塞罗美是“各部分的适当比例,再加上一种悦目的颜色。”把美分为理智美和感觉美。普鲁塔“舞蹈是无声的诗,诗是有声的舞蹈。”贺拉斯对一部美的作品的要求:美的作品要统一、要有魅力、要有思想。第三节古罗马舞蹈艺术古罗马舞蹈包括早期宗教舞蹈和兵器舞蹈、社会普及舞蹈、以及哑剧(拟剧)。一、早期宗教舞和兵器舞主要指男子群舞,教士们春耕播种的舞蹈、训练强健体魄和学会格斗、战斗的舞蹈。祭祀“潘神”(畜牧神)每年三月和十二月跳,演出周期为三周。二、社会舞蹈舞蹈开始成为罗马的公共和私人生活当中的重要内容,舞蹈种类与形式增多,开始在剧院演出,舞蹈作为统治阶级和贵族提高自身修养的手段。三、哑剧舞蹈哑剧即拟剧,演员用手势和身体动作姿态去表现一定故事情节的艺术。通过不断变换面具,模仿不同人物的各种动作塑造人物形象。因内容有讽刺意味,后来被罗马杂耍艺术所取代第五章古印度舞蹈古印度古代印度,又译身毒、天竺。古印度与古埃及、古巴比伦、中国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公元前2500-前1500年,达罗毗荼人创造了哈拉帕文化。后来摩揭陀日益强大,统一了全印度。公元2-3世纪,一度被贵霜王国统治。古印度存在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其佛教、文学、哲学、艺术、科学等,对世界文化影响深远。第一节古印度舞蹈历史文化背景印度的地理环境

印度地形南窄北宽,三面环海(印度洋、阿拉伯海、孟加拉湾),一面靠山(喜马拉雅山)。北部恒河平原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是印度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域,是印度文化最早发源地。印度的人文特点

懒散,不注意生产技术的革新与发展,生产力发展缓慢。印度历史发展特点

1、古老东方文明大国,交通发达,便于文化传播;2、农业大国,文化呈现稳定性和连续性;3、宗教大国,印度教、佛教、耆那教、锡克教、袄教等;印度是我国的近邻,位于南亚地区。但由于连绵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的阻隔,我们对于这位邻居的情况又知之甚少,“去西天取经”在中国人的耳朵里成了艰难的代名词,印度充满神秘色彩。一、印度河流域文明哈拉帕文化南亚次大陆青铜时代文化。哈拉帕文化因其主要城市遗址哈拉帕而得名。分布中心在印度河流域,故又称印度河文明。

印度河源头第二节古印度舞蹈文化经济海外贸易,进出口货物,出现最早的城市与早期奴隶制社会制度。城市文明艺术图章(动物——公牛和人物)陶俑和青铜、石雕小像舞蹈图像

彩陶瓮

母神

女舞者

二、吠陀时代文明吠陀

印度雅利安人的圣典、共四部:《梨俱吠陀》、《沙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闼婆吠陀》,其中《梨俱吠陀》最古老、历史价值最高。《吠陀》是婆罗门教的圣典,吠陀文化包含内容庞杂,是印度民族文化的源头。吠陀时代指印度成立吠陀圣典的时代,是印度种姓制度的形成期。梨俱吠陀时代雅利安人最初进入印度的历史阶段。雅利安人属于游牧民族,财富标志为牛,畜牧业为主,农村式文化,追求享乐。音乐舞蹈艺术在雅利安人的喜爱活动中得到发展。

三、共和诸国与佛教文明佛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佛陀所创,因为他属于释迦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早期佛教教义是处在动荡不安的共和国时代的一种逃避现实、解脱苦难的方式,也是统治者麻痹、蒙蔽百姓的精神统治手段。

释迦牟尼佛像四、印度教

印度教形成于8世纪,综合各种宗教,主要是婆罗门教和佛教信仰产生出来的一个新教,得到了当时印度上层人物王孙贵族的支持。印度教继承婆罗门教的教义,仍信仰梵,并对存在着造业、果报和轮回的观点,赞成和积极发挥。但并不同于婆罗门教的教义、教规等。

印度教也信仰多神,但在多神中应以毗湿奴、湿婆、梵天三神为主神。“太阳神毗湿拏”是主管欢乐的善神、保护神;

“湿婆”是主管毁灭世界之神。祭祀方式:1、自虐苦行;2、血祭。“梵天”是主管创造世界之神,世间存在物和世界灵魂的化身。瑜伽。印度教没有信条,没有教义,没有教堂,被婆罗门把持,是社会与宗教的结合体,提倡不杀生,重男轻女,妇女地位地下,强调种姓制度。

“这个宗教既是纵欲享乐的宗教,又是自我折磨的禁欲主义的宗教;即是林伽崇拜的宗教,又是札格纳特崇拜的宗教;即是和尚的宗教,又是舞女的宗教。”——马克思五、孔雀王朝时代文明孔雀王朝(前322~前185)是古代印度摩揭陀国最著名的奴隶制王朝。政权超越神权,阿育王统治时期达到顶峰。孔雀王朝作为第一个基本统一印度的政权,它的事业成为激励后世无数雄心勃勃的枭雄去奋斗的目标。孔雀王朝时代艺术1、阿育王石柱2、药叉、药叉女六、贵霜王朝与犍陀罗文明贵霜王朝古印度最后一个王朝(公元1世纪上半叶至3世纪)是兴起于中亚细亚的奴隶制国家,创始者为大月氏的贵霜部落首领丘就却。贵霜王朝在迦腻色伽和其承继者统治之下达至鼎盛,曾拥有人口百万士兵二十多万,被认为是当时欧亚四大强国之一,与汉朝、罗马、安息并列。贵霜人笃信佛教,对于早期传播佛教来华有巨大的贡献。

其经济发达,为丝绸之路的枢纽。

贵霜王朝文化吸取古代印度、伊朗、希腊成分,以“犍陀罗艺术”著名。犍陀罗

七、笈多王朝以后的印度文明笈多王朝

(约320~540)。笈多王朝崛起于贵霜废墟,中世纪统一印度的第一个封建王朝。疆域包括印度北部、中部及西部部分地区。王权缩小,官职已经世袭。外贸不断萎缩。种姓种类和不可接触者的名目都有所增多。偶像崇拜在寺庙里日益普遍。第三节古印度舞蹈艺术种类印度舞蹈印度舞蹈起源是神圣的,是充满宗教神话色彩的艺术,作用是帮助人们信阳天神,取悦神,祈祷神给人类赐福。印度舞蹈以精神为主,技巧只是辅助精神的手段。印度舞蹈与神话、宗教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是印度舞蹈深层文化底蕴。印度舞蹈艺术类型1、古典式舞蹈2、民间式舞蹈一、古典舞蹈古典舞蹈起源于古代传统舞蹈,内容大多与印度教中的神有关。取材:记载宗教和圣歌的《吠陀经》、史诗《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和长诗《牧歌》。舞蹈歌颂对象:湿婆、毗湿拏、克利希纳神、半人半神罗摩。表演形式:独舞、双人舞或四人舞。特点:印度古典舞由四肢和身体动作和表情手势姿态以及戏剧性道白组成,是一种暗示性和象征性的表现手法。古典舞包括:婆罗多舞、卡塔卡利舞、曼尼普利舞、卡塔克舞、奥迪西舞、库契普迪舞1、婆罗多舞流行于南印度泰米尔,由表情、曲调、节奏三者融为一体的舞蹈。内容取自吠陀神话,以双脚动作为主,随音乐节拍变化动作,舞姿造型充满美感,眉目传神、节奏分明、动作优美。最大特点:手势姿势比较多,是印度最古老、影响最大的舞蹈。2、卡塔卡利舞流行于西南印度喀拉拉,是有故事情节的叙事性舞蹈,即舞剧艺术。“卡塔”表示讲故事,“卡利”表示表演。表演特点具有浓厚乡土色彩,明朗、活泼、拙朴、幼稚。最大特点:浓妆重彩,舞蹈动作有脚的节奏和颈部、旋转,手臂以及身体的舞姿造型,3、卡塔克舞产生于印度北方,是婆罗多舞和卡塔卡利的结合物。内容:表现的是印度的神话故事特点:靠脚的不同动作,如脚底和脚趾的功夫。脚上系铜铃,舞蹈时发出清脆节奏声。此舞蹈又称“姿态舞蹈”4、曼尼普利舞产生于东北印度,古印度著名的宗教舞蹈。乡村祭祀时跳的仪式舞蹈。舞姿优美、节奏明快、动作丰富。5、奥迪西舞产生于东印度奥利萨邦,独舞表演。6、库契普迪舞流行于南印度的安得拉帮,有故事情节的舞剧。二、民间舞蹈民间舞蹈是活跃在印度民间节日习俗中的舞蹈,与印度教也有着密切的渊源。类型:婚丧嫁娶、节日祭祀、庆贺丰收表演形式:集体舞、三人舞、双人舞、独舞。反映印度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民间舞包括:1、旁遮普邦舞2、古吉拉特邦舞3、阿萨姆邦舞4、梅加拉雅邦舞5、奥利萨邦舞6、泰利尔纳德邦舞7、比哈尔邦的杰达—杰丁舞。1、旁遮普邦舞彭戈拉舞:庆祝丰收,基本形式为环舞,充满激情、富有感染力。格塔舞:击掌舞蹈2、古吉拉特邦舞

舞厅舞蹈波瓦依舞:音乐、舞蹈、戏剧表演三者结合的舞蹈,表演者均为男性。格尔巴:顶罐舞,均为女子表演。3、阿萨姆邦舞盖里高巴尔舞:寺院颂神舞蹈比忽舞:农民舞蹈4、梅加拉雅邦舞歌颂英雄、赞美爱情等内容,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隆格莱姆舞:广场群众性舞蹈5、奥利萨邦舞“乔舞”:假面具舞蹈,宗教祭祀舞蹈,均由男子表演6、泰利尔纳德邦舞高尔摩德舞:年轻姑娘持棍子跳的舞。迦瓦迪舞:扁担舞,为湿婆儿子跳的舞。迦拉戈摩舞:宗教祭祀舞蹈,舞台表演艺术。布尔维·阿旦舞:骑马舞

7、比哈尔邦的杰达—杰丁舞。季节性、宗教性和爱情舞蹈,穿插少量情节。第六章阿拉伯——伊斯兰世界舞蹈阿拉伯文化也称伊斯兰文化,伊斯兰文化不仅限于阿拉伯民族,而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全世界穆斯林的文化成就。其实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是水乳交融的一体。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历史悠久,内容博大精深,既坚守纯洁的理念,追求崇高的理想,同时又充满包容,体现出开放的胸怀。第一节伊斯兰教兴起之间的舞蹈文化背景伊斯兰教文化撒拉逊人创造,带有近东特色。宗教与政治密切配合,文化带有悲观、宿命的特色。阿拉伯半岛地理环境位于亚洲西南部,三面环海,多沙漠。阿拉伯人是航海高手,他们的帆船到哪里就征服到哪里。法兰克人的头,中国人的手,阿拉伯人的舌头。查希里叶时代阿拉伯半岛从野蛮到文明的过渡时期;伊斯兰教尚未兴盛之前无信仰时期;讲究人人平等,豪侠与慷慨。诗歌是查希里叶时代的最高艺术成就。第二节伊斯兰教兴起之后的舞蹈文化背景麦加伊斯兰教的发源地,文化中心,商业城市,贫富差距大。求学是伊斯兰教的核心。伊斯兰文化由三个方面文化因素构成:1、阿拉伯固有文化2、外来的希腊、罗马文化3、波斯、印度文化。文学成就表现在诗歌、散文方面,代表著作《古兰经》,言简意赅,质朴、有气势,语言优美。《一千零一夜》,反映古代伊斯兰社会情境。舞蹈艺术起源于早期阿拉伯人的游牧生活,歌舞韵律来自骆驼行进节奏。倭马亚时代音乐舞蹈活动开始盛行。较前朝歌舞兴盛原因:1、人们物质富裕,开始追求享乐生活。2、战争俘虏中有大批各国男女艺人,带来音乐舞蹈艺术。3、当朝统治者迷恋声色歌舞。阿拔斯时代音乐舞蹈艺术在阿拉伯半岛得到最大的发展。原因:阿拔斯家族挥金如土,重挥霍。第三节伊斯兰世界舞蹈阿拉伯舞蹈在当今世界舞蹈中占有重要地位,源于阿拉伯半岛,东西方文化兼容并蓄,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舞蹈体系,种类单一、薄弱,附属于阿拉伯音乐之中。阿拉伯音乐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确立以后的阿拉伯人的音乐,源于阿拉伯沙漠地带的原始音乐,曲调简单,表现了阿拉伯游牧民族对广阔生存环境的赞美情怀。自伊斯兰教创立之后,舞蹈艺术进入沉默阶段,仅是辅助伊斯兰教传布的手段。伊斯兰宗教舞蹈形式“环舞”的变化发展,不停的自转的旋转舞蹈,长达半小时以上。伊斯兰教的这种旋转舞蹈后来成为阿拉伯世界的传统舞蹈。阿拔斯王朝时期,阿拉伯伊斯兰音乐达到全盛时期,出现两个音乐中心:1、巴格达为中心的阿拔斯王朝。2、西班牙为中心的倭马亚王朝的科尔多瓦城。后来发展成阿拉伯

——伊斯兰宗教舞蹈体系。第四节伊斯兰舞蹈在中国伊斯兰教创建者默罕默德,律法极其严格的宗教,并排斥舞蹈艺术。中国的伊斯兰教的主要信奉者是回族和维吾尔族。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唐代,与阿拉伯有两条交通路线:1、陆路丝绸之路2、海上丝绸之路。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唐代、元代大批伊斯兰信徒进入中原,带来了中亚、西亚的音乐与舞蹈。主要类型有:1、喜庆节日表演的“耍场舞”;2、崇尚武术的“踏脚舞”;3、喜尚洁净的“烫瓶”舞;4、民间舞蹈“宴席曲”;5、“口弦舞”;6、“念舞”;7、“八大棍”;8、萨满舞;9、祭祀咏诵“圣经”的舞蹈1、“耍场舞”流行于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动作简单明快,有平步前进和提腿转方向动作。2、“踏脚舞”回族人崇尚武术,用来防身健身的舞蹈,在农闲季节表演,主要以脚和腿部的动作为主。3、“汤瓶舞”又称“沐浴舞”。表现了小净的过程,舞蹈音乐节奏为三拍,每一动作做三次,反复进行。4、“宴席曲”一种边歌边舞的表演形式,以男子表演为主,舞蹈带有武士风格,动作彪悍、粗犷。5、“口弦舞”又称“坐舞”。多由女子表演,舞蹈多为模拟性动作,表现妇女细腻的情感。6、“念舞”自念自舞的宗教舞蹈,多以男子为主。在“开斋节”、“古尔邦节”上表演。7、八大棍舞用花儿曲调伴奏的宗教舞蹈,舞蹈多由男子跳。8、萨满舞回族最壮观的宗教舞蹈,在开斋节和古尔邦节由群体男子在广场上跳。9、祭祀诵颂“圣经”的舞蹈纪念先知默罕默德诞辰的活动,充满狂热宗教行为的舞蹈,通过狂热舞蹈表达对唯一真主“安拉”的真诚崇拜之情。阿拉伯——伊斯兰世界舞蹈基本上是宗教舞蹈,都与伊斯兰教有关,宗教上接受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教的宗教,在音乐和舞蹈方面也接受了阿拉伯文化艺术的影响。如波斯、都印度、古埃及、西班牙舞蹈,共同点:摇胯、摆胯动作。阿拉伯宗教文化对我国新疆地区的影响萨玛舞:又称“萨满舞”,源自许多民族对原始拜物教教信仰活动。流行于蒙古、达斡尔、满族、锡伯族、哈萨克柯尔克孜族等民族地区。赛乃姆:维吾尔族穆斯林的表演性舞蹈。表演形式自由,用手鼓掌握节奏,可在室内或广场表演,可独舞、双人舞,也可三五人一起跳。第七章拉丁美洲舞蹈拉丁美洲

通常用来指称美国以南的美洲大片以罗曼语族语言作为官方语言或者主要语言的地区。因为罗曼语族衍生于拉语,拉丁美洲由而得名。拉丁美洲由墨西哥、大部分的中美洲、南美洲以及西印度群岛组成。自然资源丰富但经济水平较低.本区居民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从事原料生产,工业不发达。“拉丁美洲人时坐在金板凳上的乞丐。”第一节拉丁美洲舞蹈历史文化背景一、地理、人文环境气候拉丁美洲位于地球西半球的南半部,大部分处在热带地区,气候件优越。气候类型主要是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亚马孙平原,热带草原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

地形地貌

拉丁美洲地形复杂,有山脉、平原和沙漠。墨西哥基本上是个草原,称墨西哥高原。中美洲是个多山地区。西印度群岛大都也以山地为主。南美洲西部太平洋沿岸,耸立着安第斯山脉。安第斯山脉以东,呈平原和高原相间。山脉给拉丁美洲带来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同时也带来而来自然灾害,给人们交往带来封闭性障碍。拉丁美洲的特殊的地理环境给人们生活带来困难,处于滞后状况。人口种族拉美地区人口种族构成极为复杂,有纯白人种血统、印第安人血统、纯黑人血统、黄种人以及各种族的混血人种。拉丁美洲的上层社会由白人和梅斯蒂索人组成,最低层人史黑人和印第安人。复杂的人种使拉丁美洲的文化在统一当中包含着多样性,其舞蹈文化受特殊地理环境的制约,形成自己的个性。二、哥伦布到达之前的拉丁美洲文化旧大陆文化新石器时代,早期农业部落,形成美洲早期文明:1、奥尔梅卡文明墨西哥湾沿岸图腾崇拜:人形的美洲豹2、玛雅文明象形文字、巨大雕塑装饰的寺庙和宫殿3、特奥蒂瓦坎文明墨西哥谷地太阳神金字塔、月亮神金字塔、羽蛇神神庙4、印加文明南美洲秘鲁注重修筑堡垒和神庙太阳神金字塔拉丁美洲远古文明带来的文化表现:印第安人的忧郁性格,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人对土地的眷恋,拉美人的怀乡思绪,顺从、温和、守纪律的性格。三、哥伦布到达之后的拉丁美洲文化哥伦布意大利航海家。一生从事航海活动。相信大地球形说,认为从欧洲西航可达东方的印度。在西班牙国王支持下,先后4次出海远航。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在帕里亚湾南岸首次登上美洲大陆。证明了大地球形说的正确性。哥伦布航海冒险使单一纯正的拉美文化融进了多种复杂的文化成分,西班牙人闯进拉丁美洲大陆后,也将本土先进文明带给了文明滞后的旧大陆。第二节拉丁美洲舞蹈一、哥伦布到达以前的舞蹈音乐哥伦布到达以前的拉丁美洲音乐乐器主要有摇铃、钟、鼓、哨子、号角。为舞蹈伴奏的音乐主要是以打击乐为主的玛雅音乐,音乐以五声音阶为主。舞蹈哥伦布到达以前的拉丁美洲舞蹈主要有:1、木鼓舞木鼓敲出不同节奏协助舞蹈表现神话故事情节。2、祭太阳神舞拉丁美洲的古老传统文化,舞蹈文化内涵是围绕农业丰收展开,是一种祭祀农业丰收的舞蹈3、祭祀月亮舞蹈是一种模仿天体的舞蹈,在巴西农村盛行,舞者基本为妇女,动作简单但含有深刻蕴意。4、祭神舞远古社会普遍流行的舞蹈,庄严肃穆,动作幅度不大,反映拉丁美洲人对神的虔诚心态。5、帝王舞流行于墨西哥地区,四年表演一次,领舞者为部落首领,用来显示帝王的神圣权威,舞蹈带有恐怖的威慑力。6、战争舞不停跳跃,用来获得战争胜利的舞蹈哥伦布到达以前的拉丁美洲舞蹈充满原始朴素风貌,舞蹈伴奏乐器为笛子和鼓。二、殖民时期西班牙美洲舞蹈西班牙舞蹈西班牙舞蹈是独领风骚的艺术,讲究动作造型的优美。1、方丹戈舞古老的求爱舞蹈,17世纪传入欧洲,成为欧洲最有魅力的舞蹈,具有强烈的煽情性。2、塞吉迪亚舞类似于方丹戈舞,有旋转动作,伴奏乐器为响板。西班牙的音乐、舞蹈被拉丁美洲文化所吸收,为阿根廷的探戈舞奠定了基础,三、巴西舞蹈巴西巴西位于中南美洲与大西洋之间,在拉丁美洲中面积最大,唯一讲葡萄牙语的国家。历史上为葡萄牙的殖民地,黑人奴隶在巴西从事甘蔗生产制糖,使巴西经济迅速繁荣起来。音乐舞蹈以美洲印第安人的音乐舞蹈为主,后来随着葡萄牙殖民扩张,非洲黑人奴隶的输入,发生变化,带来欧洲、非洲的外来成分。如圆舞曲、波尔卡、玛祖卡、苏格兰舞和爵士乐均影响了巴西舞蹈。巴西舞蹈多是黑人的舞蹈节奏,主要有:1、巴吐克舞最典型的,表情最丰富的巴西黑人舞蹈。2、科科舞者边舞边吟诵诗句。3、伦都由吉他伴奏、速度很快的歌舞,历史古老。4、桑巴舞典型的巴西黑人舞蹈,分为城市桑巴:节奏变化小;农村桑巴:切分音较强。5、马克西塞舞动作狂野、热烈充满激情的舞蹈6、巴西圆舞曲曲调缓慢、平稳松散,掺杂装饰音。7、巴西探戈比阿根廷探戈显得慵懒、忧郁,带有热带风格。四、古巴黑人舞蹈古巴是西印度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首都哈瓦那,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岛屿,有“快乐园”之称。古巴黑人舞蹈1、伦巴节奏变化不定,舞蹈动作富有变化2、康加狂欢节上表演的舞蹈,进行曲节奏3、桑调西班牙舞蹈风格与非洲舞蹈风格相互融合的舞蹈后来产生的恰恰恰、曼巴、曼巴汉巴是美国爵士乐与古巴音乐舞蹈结合的产物,以“拉丁爵士乐”面貌风靡美国五、墨西哥舞蹈墨西哥风光秀丽的古老国家。被西班牙殖民侵略,墨西哥人反对西班牙入侵情绪强烈,但对意大利、法国、德国的音乐舞蹈有好感。墨西哥舞蹈1、民间宗教祭祀舞祭祀农业丰收的舞蹈。2、敬神舞迎神舞蹈,群众性的舞蹈,表达对神的诚意。3、模拟动物的舞蹈带有宗教色彩,为了得到更多猎物,祈祷动物不断繁殖以满足人类生存需要。舞蹈动作矿业夸张。4、基督教舞西班牙殖民者利用墨西哥土著人的歌舞进行基督教义传播的手段。5、丑角舞节奏单一、动作滑稽的舞蹈6、带子舞含有宗教祭祀成分,祈祷丰收的仪式舞蹈。7、骷髅舞“死亡舞”,对艰难生活的精神安慰,揉进幽默、讽刺成分,墨西哥民间习俗舞蹈。8、哈拉拜舞西班牙的踢踏舞、霍达舞与墨西哥的土著人舞蹈结合的混合舞蹈。“哈拉拜”意为“糖浆”,一种甜美柔和的舞蹈。男女对舞,内容表现男女爱情过程。9、乌阿班戈舞接受了西班牙响板舞蹈塞吉迪亚发展起来的舞蹈。10、壳琴舞墨西哥印第安人早期宗教舞蹈。11、马特拉琴舞墨西哥印第安人早期宗教舞蹈。原始战斗舞蹈的遗存。六、阿根廷舞蹈阿根廷南美第二大国,产银而著称于世。阿根廷的音乐和诗歌与南美大草原的游牧民族有关,舞蹈具有土著人的特点。1、加托舞源于乡村,后流行全国。三种形式:快节奏土风舞;“讲故事的加托”;埃斯孔迪多“躲避”。2、探戈舞西班牙、古巴、阿根廷舞蹈的结合。第八章非洲舞蹈非洲位于亚洲的西南面。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与欧洲相望。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20.2%次于亚洲,为世界第二大洲。全称为“阿非利加洲”(阳光灼热的地方)是世界上最热的大陆。第一节非洲舞蹈历史文化背景

一、非洲人文、地理环境非洲黑人文化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与其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地理

大部分处于热带地区,平均气温在20℃.沙漠占非洲面积的三分之一,有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四大盆地:尼日尔盆地、乍得盆地、刚果盆地、加扎勒盆地。两座著名山峰:乞力罗扎落山、肯尼亚山。世界闻名大瀑布:维多利亚大瀑布。丰富矿产:黄金、金刚石、铀、铜等人文非洲居民人种1、地中海人种2、尼格罗人种3、科伊萨人种4、皮格迈人种5、蒙古利亚人种三大语系1、苏丹语2、西苏丹语(纯黑人种)3、班图非洲黑人主要以畜牧与农耕为主。二、古代非洲历史文化历史1、古代非洲与古埃及历史密不可分。“王朝时期的古埃及文化是非洲人民创造的”。阿拉伯伊斯兰教徒入侵非洲,与非洲人通婚,两国文化逐渐融合,2、西方列强对非洲的殖民统治葡萄牙人对非洲的肆虐掠夺,主要为商业掠夺。3、近代非洲第二节非洲文化习俗与舞蹈文化习俗属于文化人类学范畴,文化习俗反映了不同类型的文化变迁和分化,是观察一个社会的重要方法。表象是不同的民族风情和生活习俗,在舞蹈中有所反映。一、婚俗舞蹈

非洲黑人重视爱情,求爱形式为:1、舞蹈,舞蹈和婚姻紧密相连。2、文身,吸引异性、表示爱情二、丧葬习俗舞蹈

非洲黑人重视丧葬活动,恐惧和崇拜亡灵有着不可控制的神奇力量。丧葬礼仪活动包含两层含义:1、为死者安排社会规范仪式。2、借此机会联络社会关系。三、节日庆典舞蹈节日庆典活动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特色,产生于民间,具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非洲节日庆典活动分三类:1、时令性和生产性2、宗教性3、政治性和娱乐性1、时令性生产节令舞(1)基纳舞非洲每年5月中旬举行的节日舞蹈(2)翁东菲勒播种节舞蹈,非洲雨季来临之际举行的庆典活动,目的是提醒人们准备进入农忙季节。形式:戴假面具舞蹈。(3)恩克杜拉丰收舞蹈,每年2月举行,目的在于祈求谷神赐给丰收。2、宗教性节日庆典活动(1)薯苹节舞每年9月薯苹成熟时举行的节日。最初为了祭祀祖先亡灵。(2)其它宗教舞非洲人有三种宗教信仰:①本土宗教: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神灵崇拜和领袖崇拜等。②伊斯兰教③基督教。3、政治性和娱乐性节日庆典活动。非洲政治性庆典活动是围绕向祖宗祝福,给王子孩子命名等内容。缺乏群众基础。第三节非洲黑人舞蹈艺术一、非洲黑人舞蹈艺术特征音乐舞蹈活动是非洲黑人生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宗教仪式和节日庆典里必定有音乐、舞蹈活动。面具舞非洲的传统舞蹈,起源于宗教,在非洲舞蹈中占有重要地位。非洲黑人舞蹈基本特征洋溢着自然和谐之美,节奏强烈分明,热情奔放。肢体动作柔软细腻,松弛伸展。节奏感源于舞蹈动作,善用打击乐器,对节奏十分敏感。鼓舞非洲最受重视的舞蹈,在大型的庆典活动时表演。集中体现了非洲黑人舞蹈的艺术特征。鼓的使用使非洲舞蹈显出节奏强烈而奔放的特点。二、非洲黑人舞蹈艺术种类1、宗教舞蹈非洲黑人舞蹈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常在宗教祭祀仪式上进行,用来祈求神灵、祭祀祖先、祈祷农业丰收和人丁兴旺等。包括拜神舞、驱邪舞、葬礼舞、求雨舞、念咒舞等等。形式:面具舞,独舞或群舞。

2、模仿舞蹈非洲的舞蹈多是对农事、狩猎、战争活动的模仿。特点:模仿逼真。3、象征性舞蹈包含着人们的某种愿望,如祈祷丰收、降雨、狩猎成功和求子求孙。非洲舞蹈经历了从写实到抽象的过程。用于祭祀死者或社交娱乐。4、大众舞蹈人们通过有节奏的运动发泄剩余精力和进行娱乐的集体活动。非洲舞蹈总体特点:粗狂剽悍、夸张热烈、自由奔放。以上下跳蹦,腾空跳踢,扭摆臀部为其特色。南部舞蹈跨步动作灵活自如,北部舞蹈多集中于胸部、两臂和头部,动作刚劲有力。高跷舞和蛇舞是带有技巧性的表演。形式:半圆、圆圈或排列成行的集体舞。第九章欧洲中世纪以及文艺

复兴之后的舞蹈艺术欧洲中世纪(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数百年后起,在世界范围内,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53年)之后,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欧洲中世纪三个历史阶段:1、封建社会的初级阶段。愚昧落后、倒退、自给自足的原始阶段,无艺术。

佛罗伦萨2、封建社会发展、繁荣阶段。意大利率先发起文艺复兴运动,此时芭蕾舞艺术诞生,第一部芭蕾《皇后的喜剧芭蕾》。3、封建制度瓦解,新兴资产阶级诞生阶段。资产阶级民族观念开始形成,艺术得到极大发展,芭蕾舞艺术繁荣。第一节欧洲中世纪早期舞蹈文化基督教欧洲中世纪早期舞蹈文化的支撑根基是基督教。基督教,是以新旧约全书为圣经,信仰人类有原罪,相信耶稣(jeuse)为神子,并被钉十字架从而洗清人类原罪、拯救人类的一神论宗教。基督教发源于犹太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强调“四海之内皆兄弟”,“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教堂具有重要作用。一、基督教舞蹈“天主教”舞蹈和“死亡”舞蹈。舞蹈成为教堂祈祷仪式的一部分,但只是些摆设性动作。早期基督教不排斥舞蹈,认为只有跳舞才能靠近上帝,舞蹈分为四类:一、节日祭祀舞蹈;二、祭祀圣约翰舞蹈;三、祷告上帝的圣歌舞队;四、洗礼之舞。

“死亡之舞”是中世纪欧洲最具代表性舞蹈,是人们躲避灾难和疾病痛苦的宗教祈祷式的舞蹈。

宗教舞蹈特点:单一、僵化、有规范的、专为宗教仪式服务的舞蹈。二、民间舞蹈——布朗里有广大群众基础。最有名的舞蹈是布朗里。布朗里:法国民间舞蹈,意思是动、微动、摆动之意。形式为边歌边舞,伴奏乐器为风笛。特点:充满旺盛生命力,多跳跃动作,后传入宫廷,多滑行步伐,变的礼仪动作繁多,矫揉造作。布朗里舞蹈形式:1、简单布朗里2、复式布朗里3、快乐布朗里

4、耗子布朗里5、莫尔万布朗里6、“钟声”布朗里7、“玛列舞”8、“方阵”布朗里9、“女面包师”布朗里10、农民布朗里三、其它民间舞蹈1、“法兰多拉”舞,来自法国,舞蹈节奏时而缓慢、时而快速,舞蹈动作为即兴动作,随节奏变化而变化,是节日婚礼上的压轴节目。“大的舞蹈”,又称“圆圈舞”。2、“沙扎卡特”舞,两对男女跳。伴奏乐器为小提琴、牧笛、风笛。“图尔尼杰尔”,男女拉手圆圈舞,伴奏乐器为风笛。3、“布瑞”,对舞和圆圈舞。4、“利高顿”,乡村舞,舞蹈欢快、活泼,庆祝丰收时跳。5、“巴斯当斯”,欧洲中世纪早期宫廷舞蹈的总名称。又称为“散步”舞蹈。庄重温雅,无跳跃性动作。欧洲中世纪中后期基督教转变为具有理性和人性的宗教。文艺复兴旨在反对经院哲学、禁欲思想和神学陈腐观念,提倡人的个性、创造和情感,从希腊、罗马艺术中获取艺术新生力量,强调人文主义精神,强调反映现实生活,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出现了艺术繁荣景象。代表人物文学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美术三杰: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拉斐尔舞蹈艺术不在受基督教的控制,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突出两个发面发展:一、宫廷礼仪舞蹈,二、芭蕾舞。第二节文艺复兴之后的舞蹈艺术一、宫廷礼仪舞蹈伴奏乐器:维沃尔、琉特琴、风琴唱词内容来自希腊、罗马的神话故事文艺复兴的舞蹈比中世纪早期舞蹈内容形式更复杂,对舞代替了圆圈舞和成行舞蹈宫廷礼仪舞蹈主要训练王公贵族的礼仪风度,舞蹈动作是程式化动作和礼仪动作。1、宫廷礼仪舞蹈概况14—15世纪,宫廷舞蹈动作、技巧简单。16—17世纪,宫廷舞蹈开始具有独特特征,程式化动作。17世纪以后,有新发展,加进半脚尖、滑步、脚的交叉等动作,代表舞:小步舞18—19世纪,舞蹈开始为内容服务,有了固定动作模式。代表舞:加沃特舞和加亚尔德舞。文艺复兴以后,法国舞蹈理论家让·乔治·诺维尔的《舞蹈书信集》,舞蹈语汇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19世纪,舞蹈节奏活泼自如,集体舞蹈形式。代表舞蹈:华尔兹。2、宫廷屈膝礼和鞠躬舞蹈是欧洲中世纪宫廷礼仪舞蹈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3、低步舞属于滑行式宫廷舞蹈。没有固定舞步规范。4、沃尔塔舞起源于意大利,盛行于法国宫廷,对舞形式。5、加亚尔德舞意大利传统舞蹈,活泼、快乐的风格。6、孔雀舞对孔雀动作的模仿,有严格等级规范。法国:舞步缓慢,滑行舞步多;意大利:活泼、热烈,动作夹小跳;西班牙:节奏鲜明、活泼开朗。7、库朗特舞起源于意大利宫廷舞蹈,意思为像流动的水,舞蹈动作像沉浮于水面的游泳姿态。8、小步舞

16—17世纪流行的舞蹈,在宫廷、乡镇的婚礼场合、晚会、宴会或狂欢节上表演,小步舞被认为是路易十四时代最为优美的舞蹈。9、波罗涅兹舞18世纪流行欧洲的舞蹈,源自波兰民间舞蹈。舞步连贯、柔和、有节奏,在重大舞蹈晚会和宫廷舞会上表演。10、华尔兹舞盛行于19世纪的社交舞蹈。源自维也纳,舞蹈音乐节奏自由活泼,动作连贯优美,表情细腻,情感丰富,无严格规范要求。对古典芭蕾艺术普及起推动作用。11、玛祖卡源自波兰,盛行于19世纪,动作丰富,节奏急速。12、探戈舞盛行于20世纪的舞厅舞蹈。源自美洲,带有西班牙舞蹈成分。二、文艺复兴之后芭蕾舞艺术的发展1、芭蕾起源意大利——法国——俄国法语“ballet”的音译,整套的芭蕾术语也都是用法语表达的“ballet”的词源则是意大利语“ballo”,意为“跳”和“跳舞”,最初的意思只是跳某种样式的舞蹈,并无特别的戏剧内涵。意大利“ballo”是流行于意大利民间社会的群众自娱性舞蹈,具有浓郁乡土气息。法国“ballet”是经过艺术加工,具有一定规范和技术表演的观赏性艺术,具有高雅气派的贵族式舞蹈。芭蕾经历的历史时期?早期芭蕾:1672年意大利浪漫芭蕾: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古典芭蕾:19世纪后半叶俄国现代芭蕾:20世纪初法国及世界当代芭蕾:20世纪70年代至今

每个时期的更替并不是取代与被取代的关系,而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标志事件:“席间芭蕾”是一种舞蹈与宴会菜肴相结合的舞蹈。16世纪上半叶,意大利公主卡特琳嫁到法国1581年,第一部芭蕾舞剧,《皇后戏剧芭蕾》,是法国宫廷舞蹈的大师在宫廷舞蹈基础上将诗歌、音乐、舞蹈、哑剧、戏剧、朗诵杂耍、以及布景融为一体的形式。法国国王路易十三:1617年《雷诺的解放》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太阳皇帝”1661年法国皇家芭蕾舞蹈学院1700年手脚位置、固定舞姿及相应的美学原则皇家芭蕾舞艺术中两位艺术家让·巴布蒂斯特·吕利音乐家、舞蹈家、政治家。1672年任命为皇家芭蕾舞院的首任院长。被封为“法国芭蕾舞艺术大师”的称号。

皮埃尔·博尚对法国宫廷芭蕾舞艺术发展所作的贡献:吕利1、把哑剧与舞蹈技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2、采用几何图形、对称等队形编排舞蹈;3、丰富手臂与躯干的舞姿以及跳、转变体;4、规范芭蕾舞“外开原则”和五个脚位;5、鼓励培养职业女演员以顶替宫廷贵夫人。2、启蒙时期的芭蕾启蒙运动是反对新古典主义的运动,反映上升资产阶级的思想。代表人物:伏尔泰、狄德罗、卢梭等。提倡理性与科学,政治上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反对封建专制和教会神权。狄德罗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美学家。强调自然,强调自然中的艺术性。核心:要市民文化不要贵族文化。启蒙时期起,芭蕾艺术作品表现内容从神仙、皇帝、贵族转向表现平民百姓的生活。创作风格朴实、自然。代表:《关不住的女儿》。启蒙时期三位舞蹈家玛丽·卡玛戈演技派舞蹈家。卡玛戈对芭蕾的最大贡献是:摒弃了芭蕾女舞者以往由铁环支撑的拖地长裙、沉重的头饰、假面、上衣和高跟鞋。换用了露踝的裙子、紧身上衣和软底布鞋。特点:轻盈、松弛、挺拔、飘逸。玛丽·莎莱艺术表演派舞蹈家。莎莱对芭蕾艺术的改革贡献:使芭蕾艺术成为富有戏剧表现力的舞台艺术;注重身体动作表现的内涵;改革了笨重的舞蹈服饰。卡玛戈和莎莱卡玛戈重舞;莎莱重戏卡玛戈以娴熟的舞蹈技巧著称;莎莱以细腻的情感表现著称卡玛戈特别擅长腿脚的舞蹈技术和小舞步;莎莱擅长戏剧人物性格的表现

这是芭蕾史上出现的两种表演风格的先驱让-乔治·诺维尔法国著名的舞蹈改革家、表演家、编导家。“情节芭蕾”的倡导者。其革新思想影响了启蒙时期的芭蕾舞剧。《舞蹈与舞剧书信集》内容概括:(诺维尔舞蹈改革思想)1、提倡芭蕾舞剧中的“情节性”。2、认为大自然是芭蕾舞创作的源泉3、重视芭蕾舞剧中的结构安排4、注重对舞蹈演员全面素质的培养3、浪漫时期芭蕾浪漫主义浪漫主义由“浪漫的”(Romantic)这个词演化而成的,而“浪漫的”这个形容词又是从法国的“罗曼司”(Romantic,即“传奇”或“小说”)转化而来。浪漫主义作为欧洲文学中的一种文艺思潮,产生于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它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浪漫芭蕾的艺术特征:在舞剧创作上创造的“童话神话”取向;在审美观念上奠定的“轻盈飘逸”理想;在动作指向上树立的“垂直向上”习惯;在服装风格上形成的“白色纱裙”模式。——“舞蹈是为了从大地获得解放,为了确认自我的存在”三位浪漫芭蕾舞蹈理论家萨瓦尔托雷·维加诺(1769~1821)意大利著名的芭蕾编导家,首次于罗马登台扮演女性角色,后来在诺维尔门下深造。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芭蕾舞剧,是“早期芭蕾”向“浪漫芭蕾”的过渡中,一位承上启下的人物。在编导上的长处:发展、丰富了哑剧的舞蹈表现形式,创作出一种新舞剧。以雕刻的手法塑造群体的舞蹈造型,为芭蕾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新方法。芭蕾史学家评价他的贡献:更加独立而完整的芭蕾舞剧始于他1801年创作的《普罗米修斯的造物》起始点卡洛·布拉希斯(1797~1878)意大利编导,在艺术观念和创作方法上深受诺维尔、多贝瓦尔和维加诺的影响。1837年,被任命为斯卡拉剧院舞蹈学校的校长,并兼任舞蹈团编导。布拉希斯是“浪漫芭蕾”众多女明星的老师,有“19世纪最重要的舞蹈教育家”之称泰奥菲勒·戈捷(1811~1872)法国著名诗人,芭蕾剧作家和评论家,“为艺术而艺术”学派创始人之一。曾受到布拉希斯的指导,并为“浪漫芭蕾”悲剧代表作《吉赛尔》撰写过剧本。三位浪漫芭蕾明星玛丽·塔里奥尼(1804~1884)玛丽·塔里奥尼和《仙女》影响:a.第一次使用脚尖舞表现人物。b.盈盈舞步和飘逸白裙成为后世经典。c.芭蕾舞演员“三长一小”的审美标准。范妮·埃尔斯勒(1810~1884)与塔里奥尼不同之处:塔里奥尼属于抒情派,她属于技术派,舞蹈充满热情、奔放、朝气蓬勃的气质。

奥古斯特·布农维尔(1805~1879)他创作的舞蹈富有民族特色,注重男子技巧,有一套教学教材,至今仍在沿用。三部浪漫芭蕾舞剧:浪漫主义时期的优秀芭蕾舞剧有《吉赛尔》、《仙女》、《葛蓓莉亚》。标志着芭蕾舞剧历史上创作题材上的重大转变并带有启示性意义的作品是《仙女》。《吉赛尔》是继《仙女》之后的又一重大成果,是更成熟和美化了的《仙女》,被称为“芭蕾之冠”,是浪漫芭蕾杰出代表。喜剧芭蕾的时代是“木偶式舞剧”《葛蓓莉亚》。《仙女》:编导:菲利普·塔里奥尼作曲:让·施耐泽弗首演:1832年3月12日巴黎歌剧院浪漫主义时期的第一部代表作,反映了法国人民对大革命的失望、消极逃避现实,企图从幻想的超自然神灵世界中寻找一些精神安慰的作品。突出特点:a、出现了轻盈、优雅、细腻的抒情性表演风格。b、开创了足尖舞的先河,开创了白纱裙的先河(过膝的)c、第一次采用了吊绳和仿真的舞台背景,丰富了芭蕾舞剧的表演形式,加深了感染力和舞台张力。《吉赛尔》:

编导:简·科拉里、朱尔·佩罗作曲:阿道夫·亚当首演:1841年6月28日,巴黎取材于德国诗人海涅的《德国冬日的故事》。代表着浪漫主义芭蕾鼎盛时期的作品。第一幕:莱茵河地区的一个乡村——悲情好戏(内容上)第二幕:寂静的林中墓地——绝世好舞(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