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教学设计(5篇)_第1页
《白杨》教学设计(5篇)_第2页
《白杨》教学设计(5篇)_第3页
《白杨》教学设计(5篇)_第4页
《白杨》教学设计(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白杨》教学设计(5篇)1、学问教学点:

⑴学会本课4个生字,把握“戈壁”“清楚”“介绍”“边疆”等词语。

⑵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⑶了解白杨的特点。

2、力量训练点:

⑴训练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⑵培育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力量,能背诵指定的段落。

3、德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疆建立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做奉献的高尚品质。

4、美育渗透点:

感受白杨树的形象美和精神美,理解白杨树与建立者形象美的实质,在感受美、观赏美的根底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表现美、制造美的力量,能重建与再现课文中的语言美,即能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把自己的审美感受精确地表达出来。

【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仔细阅读课文,有所理解,有所感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沟通。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

⑴理解爸爸介绍白杨的话。

⑵训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难点:

体会爸爸借白杨来表白什么?

3、疑点:

⑴爸爸为什么接孩子到新疆来念书?

⑵爸爸为什么要借白杨来表白自己的心?爸爸在表白什么?

4、解决方法:

⑴图文结合,让学生感知白杨的形象美,重点品读爸爸介绍白杨树的三句话,进而感悟白杨的品行美,并说一说爸爸与白杨树有什么共同点。

⑵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理解和体会。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进展自主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己发觉问题,在读书、思索、争论中自己解决问题。当学生的思路阻滞时赐予疏通,熟悉模糊时赐予点拨,表达不畅时赐予帮忙,鼓舞学生在争论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谁见过白杨树?它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特点呢?

2、提醒课题:今日,我们就随现代闻名作家袁鹰一起到荒无人烟的沙漠,去看一看白杨在那里是怎样生长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默读课文,想想是怎样描绘大戈壁和生长在那里的白杨的。把爸爸谈论白杨的话画下来,试着自己理解。

3、汇报沟通自读状况。

⑴抽读生字词卡片,可实行齐读、抢读、开火车读、扩词读等多种方式把生字词读熟,记牢。

⑵读一读自己喜爱的段落,留意订正字音。

三、再读课文

看看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在小组争论后,把你们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以待全班沟通时共同解决。

《白杨》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读懂句子含着意思的方法,初步培育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力量。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了解问句的三种类型。

4、初步培育学生喜爱边疆,建立边疆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重点

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力量。

教学难点同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提示课题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自学生字新词,学习第1段。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揭题读题。你见过的白杨是长在什么地方的?我们今日学习的课文中的白杨是长在戈壁滩的(简介大戈壁)

2、设置悬念。课文围绕白杨写了一件怎样的事呢?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搞清它。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按要求自学课文。

(1)一边读课文,一边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3)划出不懂的地方。

2、检查自学状况。

(1)先指名几个同学说说写了一件什么事。再进展归纳:爸爸和他的孩子们在去新疆的列车上谈论白杨的事。

(2)生字新词的检查,重点放在是用什么方法学懂的。如“浑黄一体”,可联系前面的“天和地的界限也并不那么清楚”来理解。

(3)指名读课文,准时进展讲评。

(4)质疑问难。

三、学习第一段。

1、第1自然段:这一段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环境?你是从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

2、第2、3自然段:这是一个“自问自答”从哪儿可以看出白杨树许多?“一个高大挺立的身影”指的是什么?

3、用“虽然--但是--”来说说这三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例:虽然环境非常恶劣,但是白杨树长得高大挺立。)

4、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四、课堂练习。

课后习题4。

其次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学习提示”;读懂第2、3段,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课后习题4)

二、学习“学习提示”。

(1)默读“学习提示”:它告知我们读懂句子里含着的意思的方法是什么?

(2)强化对方法的理解:这种方法分成哪两个步骤来进展?

三、学习其次段。

1、默读思索。

(1)“一位旅客”和“卫士”各指的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

(2)从哥哥和小妹妹的谈话中可以看出白杨形状特点是什么?

(3)从字面上看。爸爸介绍了白杨树的哪些特点?

2、沟通自学状况,准时赐予评价。

3、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完成课后习题2。

4、朗读指导。

四、学习第三段。

1、连用了几个“只晓得”?把它们划出来。并仔细读这些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现在孩子们熟悉到了白杨的哪些优秀品质?

3、课文的最终一句话,从字面上看是讲什么的?联系上下文想它所含着的意思是什么?

五、总结全文。

1、课文中的爸爸是怎么样的人?

2、你认为哪些地方写得好?(随机进展朗读指导)。

3、沟通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方法,

六、课堂作业。

1、填空。

在课文的最终一句话中,“一棵高大的白杨树”实际上指的是();“几棵小树”指是();“风沙”指的是()。

2、完成课后练习。

参考资料:

一、关于课后习题

1、第1题:概括地说,是荒芜而恶劣的环境。详细见第1自然段。

2、第2题:第(1)句为“哪里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健壮的枝干”;第(2)句为“不管是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顽强”。

3、第3题:第(1)句是有疑而问;第(2)句是自问自答;第(3)句是无疑而问,是用反问的语气表达确定的意思,即没有这么大的伞。

《白杨》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新词。

2、让学生了解白杨的特点以及其生存的环境,教育学生学习建立者那种

喜爱边疆、扎根边疆的志向和培育不畏困难困苦的精神。

3、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4.适当引导学生绽开想象,到达拓展的目标。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借物写人的表达方法;通过分析重点字词句帮忙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

教学难点:

理解爸爸对白杨赞扬的那一段话的真正含义。引导学生学习白杨一样的品质。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具预备:

课件、图片、朗读录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和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图片创设情境、语言引导)

同学们,你们知道戈壁滩是怎么样的吗?在黄沙满地的隔壁滩上,有不少“绿色卫士”坚守着这块土地。他们是谁呢?对!他们就是白杨。(板书:白杨)

二、讲解过程:

1听课文朗读录音,帮忙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大意。

(1)带着问题听课文朗读录音。问题: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争论后明确答案: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带着自己年幼的儿女在去新疆的路上,因看到白杨而引起了一番谈论的事。

2、学生自由读课文,从一下几点动身帮忙学生自学生字词。

(1)划:边读课文边划生字、生词。

(2)查:通过查字典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读音和词义。

(3)讲:教师从字音、字形、字义上各有侧重地作重点指导。

晰xī抚fǔ绍shào伞sǎn疆jiāng陷xiàn

戈:把握部首查字法。

抚:读准字音,在字典中取准“抚”的义项,理解“摩挲”的意思。

绍:部首查字法并组词。

戈壁:蒙古语意犯难生草木的土地,是一种粗沙、砾石掩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联系课文理解词义,大戈壁是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地方。

清楚:界限清楚,清晰明白。举出反义词(清楚—模糊),近义词(清楚—清晰,清楚)。

浑黄一体:全是黄色,分不清界限。指导学生在想象中体会。

表白:对人解释,表达并说明自己的意思。

(讲解生字词时要结合课件设计敏捷把握。)

3、学生默读课文,分组争论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1)提出要求:默读课文,在独立思索的根底上进展小组争论,然后先小组内沟通后再派代表说出争论后的答案。

(教师可提示: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写父亲和孩子们谈论白杨树的。)

(2)争论明确答案:课文可以按记叙内容的不同,分三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从窗口飞速地闪过一个高大挺拔的身影”),总写大戈壁的“浑黄一体”和铁路沿线的白杨树的“高大挺立”的特点。

其次段(从“一位旅客正望着……”到“……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细写父亲与孩子们对白杨树的谈论。

第三段(从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到最终),揭露文章写作意图,示意孩子们将和爸爸一样会在边疆扎根。

4.总结:这节课我们从字、词、义等方面仔细学习了该课的新生字词,并初步了解了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课文的主要脉络。

三、作业:

(1)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清楚表白浑黄一体

(2)仔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思索课后的练习题。

四.板书:

3.白杨

晰xī抚fǔ绍shào伞sǎn疆jiāng陷xiàn

其次课时

【教学内容】

讲读课文,解词析句,完成课后习题,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提醒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板书课题。

2、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教师已经带大家初步熟悉了保卫我国边疆的白杨树,今日教师将带着大家去深入了解白杨的特征,体会它们得意之处。

3、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提问学生的形式)

4、从整体上分析文章的写作挨次。

二、讲读课文(由整体到局部的方法)

(一)[讲读第一段](从整体到局部)

1、看图、听读、思索: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白杨树又是什么样子的?(出示课件图片和课文第一段的朗读)

2、边读边思索:在课文中分别画出描写大戈壁和描写铁路沿线的白杨树的词句?(答案:浑黄一体、高大挺拔)

3、通过解词析句理解和体会写作用意(提问和讲解)

(1)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大戈壁的样子?要写白杨,为什么开篇写这荒芜的大戈壁?(答案:浑黄一体、为了说明白杨树生存的环境很恶劣,这样更加突出白杨的顽强。)

(2)课文描写铁路沿线的白杨树用了“高大挺拔”这个词而不用“高大挺立”、“高大直立”、“高大挺直”呢?为什么说白杨树“秀”呢?这样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由于“秀”字可以很好地表达了白杨的外型是又直又大的,好象一把伞,很漂亮!这样写可见对白杨树的宠爱赞美之情。)

4、教师小结:这一局部是总写大戈壁的“浑黄一体”和铁路沿线的白杨树的“高大挺拔”的特点。这局部纯粹的描写,没有加以任何的谈论。接下来的局部让我们看看是父亲和孩子们是怎么对白杨树绽开争论的。

(二)[讲读其次段]

1让学生表演对话的局部并思索:父亲和孩子们是怎样谈论白杨树的?

2、表演并争论沟通。

(1)这里的“一位旅客”指谁?这里的“卫士”指什么?这句话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什么不用“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滩上的白杨出神”呢?(展现相关的图片)

(答案:父亲;白杨;比较手法;将白杨树比作卫士,生动形象,更加突出了白杨树的高大挺拔,以及它对于戈壁滩的重要意义。)

(2)请三名同学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说话人的情感并思索:谁说的话是主要的?兄妹对白杨有什么看法?爸爸是怎样介绍白杨树的?(重点体会父亲介绍白杨树的那三段话)

(答案:爸爸;兄妹认为白杨就只是种简洁的树,很直很高大而爸爸则认为白杨树不仅高大挺拔的树,还象征着某种精神。)

(3)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读父亲的话后提问:白杨最得意的地方是什么?找出句中的关联词语,并按要求造句。

(答案:哪里需要它,它就在哪里生根发芽,不管环境如何恶劣,它都那么顽强。“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

3、“表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父亲是在表白自己的心愿?

(答案:表白是对人解释,表达并说明自己的意思。父亲的话是托物言志。外表上是在写物,实际上是在喻人,说明自己也想像白杨那样建立边疆。)

4、教师小结:

这一局部我们通过学习父亲和孩子们的对话,熟悉到白杨树得意的品质以及父亲对白杨树的情感,这时候的白杨树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树了,它们是保卫边疆的卫士,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将在下节课一起来探讨一下。

(三)作业:

1.背诵父亲表白的那段话。

2.完成课后第2题并思索第3题并预习课文第三段的内容。

(四)板书设计请看最终附的内容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第三段,体会父亲的情感升华,理解最终的一句话的深层意思。

2.提醒课文的主旨和把握本课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写法。

3.总结课文。

4.拓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上节课在大家的共同学习下,我们知道了他们父子争论后的结果,知道了那像大伞一样的东西原来就是白杨树,父亲还告知了我们白杨有什么得意的品质,但这时的父亲宁静下来了,那毕竟上一发生了什么事呢?

二、[讲读第三段]

1、带着问题默读第三段的内容,问题:此时此刻爸爸又陷入了深思,他看到了什么?会想些什么呢?几棵小树示意着谁?这是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为什么这样写?(让学生依据课文内容绽开适当的想象,畅所欲言)

2、引导学生想想白杨和卫士有什么相像之处。

(注:课文采纳象征手法,借物喻人。写了大戈壁的荒芜,也写了白杨树的挺拔;写了孩子们的天真,也写了爸爸的深情。语言朴实无华,感情真挚肤浅。实则写物,意在喻人,赞美祖国边陲建立者喜爱边疆,扎根边疆的志向;不畏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欣慰地看到祖国边疆建立后继有人的盼望。我们诚心地祝福:戈壁滩上的白杨树越栽越多,越长越高,越来越美。)

3.教师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在边疆工作的父亲也盼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像白杨一样驻扎边疆,效劳边疆。

4、学生有感情地齐读最终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白杨树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城市需要它们,它们就伸展丰姿供人观赏;农村需要它们,它们就心甘情愿地挽起臂膀,筑成防风林墙。如今,戈壁滩需要它,它就在这生根了。它们头顶青天,脚踩戈壁,不管遇到风沙还是烈日,不管遇到干旱还是雨雪,它总是那么直,那么顽强,不脆弱也不动摇。我们也要像白杨树那样,哪里需要我们,就在哪里扎根。

(又回到整体)师生借助板书共同总结。

四、拓展:(1)想进一步了解白杨树的特性,请查阅以下网站:

(2)假设你是一棵白杨树,你会选择什么的环境生存?让学生自由发言。

五、作业:1。专心去留意一下自己身边有没有和白杨一样拥有得意品质的人。假如有,请把他们的介绍一下给大家。

2.运用借物写人的方法,写一写自己是个怎样的人。约200字。

附:板书设计(由于是图形结合,所以暂省略)

《白杨》教学设计篇4

教学目标

1.会写“晰伞”等五个字,理解“戈壁、茫茫、清楚、浑黄一体、高大挺拔、分辩、介绍、摩挲、表白、深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边疆建立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奉献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爸爸的心愿。

教学预备

1.课件: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

2.配乐朗读录音带。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检查预习

1.出示彩图,提醒课题,释题。

2.检查预习状况,朗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

3.听配乐朗读录音带

二、默读课文,初晓大意

三、学生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思索题:

1.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

2.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再读课文,理清构造

1.学生试着给文章分段,用铅笔标示。

2.学生争论,说出自己的分段并说明理由。假如有分歧,可以再争论。

第一段,从开头到“一个高大挺拔的身影”,讲列车在茫茫的大戈壁运行,不时有高大挺拔的白杨树闪过。

其次段,从“一位旅客”到“也不动摇”,讲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

第三段,从“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到“那么高大”,讲爸爸的话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第四段,是最终一个自然段,讲孩子们也会像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健壮成长。+

五、自由朗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

六、练习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有分歧,再读再争论。

其次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大戈壁的精彩图片,师:你们想不想和一起走进大戈壁去看一看呢?现在假想我们也坐上了开往新疆的火车,火车把我们带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样的呢?齐读第一自然段。

理解大戈壁的环境恶劣,抓住“茫茫”、“浑黄一体”、“没有……没有……也没有”等词语

2.出示大戈壁的录象,教师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只有满地的沙石。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芜呀。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点,从而进一步熟悉白杨,最终升华到对在那里生活的建立者的了解。)

3.要写白杨树,为什么开篇写这荒芜的大戈壁?

请学生发表看法:(告知我们白杨树所生长的环境很恶劣。这里用恶劣的环境衬托白杨树的高大形象。)

齐读第3自然段,读后答复:在戈壁上白杨树长得怎样呢?

(高大挺拔)

师:在满目荒凉单调的大戈壁,看到这清秀挺立的白杨树,那碧绿向上的叶子,银白泛青的树干,给茫茫的戈壁带来了生气和盼望,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呢?

4.看到这白杨树,爸爸的神情是怎样的?兄妹俩又是怎样争辩的呢?

大戈壁这么荒芜,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拔,像卫士一样保卫着铁路。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当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赞美)

分角色朗读4-12自然段。

二、课件出示爸爸介绍白杨的第12自然段,然后逐句读讲

1.“这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

“从来”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讲了白杨的什么特点?(高、直)

2.“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在哪儿生根、发牙、长了粗大的枝干。”

3.“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顽强,不脆弱,也不动摇。”

师:这段话用了哪些关联词语,请画出来。

师:这段话用了哪些关联词语,请画出来。(学生画后沟通)

生:这里用了“哪儿……哪儿……”。

生:还有“不管……不管……总是……”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你对白杨产生什么感情?(崇敬)

那么,我们带着这种感情来读读这几句话。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齐读)

师:白杨树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发芽。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顽强,不脆弱,也不动摇。这就是白杨的品行。

(设计意图:朗读体会爸爸的一番话不仅答复了儿子的问题,而且热忱赞扬了白杨生命力强,顽强不屈的品行,其次段课文是文章的中心内容,提炼出“高”“直”这一白杨树的形状特征)

过渡: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

三、引读争论14自然段:

1.“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2”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3.“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问:孩子们不知道新疆那么荒芜,爸爸妈妈为什么去新疆工作?

孩子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带他们去新疆读书?究竟是为什么呢?

同学再读第14小节,爸爸介绍白杨的三句话,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中的三个“只知道,”培育了学生思维的宽阔性。让学生进展积极思维活动,经过一连串的引疑读、思活动,学生步步深入地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扎根边疆、建立边疆的决心、信念和盼望孩子们也像白杨那样在边疆生根、成长的热诚之心。)

过渡:爸爸介绍的这一点学问就像一粒种子播在孩子们幼小的心里,这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成长呢?

四、学习课文最终一个自然段,体会含着的意思

质疑。小组争论提出的问题。

1.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指谁?几棵小树指谁?

2.为什么爸爸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会浮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