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6课时检测(十七)辛亥革命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与20世纪30年代的抗日战争都是近代中国的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结果和影响差别很大。其主要原因在于A.欧美列强对中国抵抗态度不同B.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程度不同D.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解析:选D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结果失败,而其影响并没有深入人心,20世纪30年代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的爱国救亡运动,结果取得了完全胜利,其影响非常大,之所以不同主要是因为前者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举动,而后者则是全民族抗战,所以群众基础是最关键的,故D项正确。2.20世纪初,孙中山在《排外与国际法》一文中指出:“各国交际,未尝不视国力之强弱以为进退,而相与结不对等之约。”这主要表明,孙中山A.具备一定国家主权意识 B.承认中外条约即国际法C.认清了列强的侵略本质 D.主张废除不平等的条约解析:选A材料中孙中山意在使中国强大以建立平等外交,具有一定国家主权意识,故A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不对等条约而非国际法,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国家主权意识而非侵略本质,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20世纪初的时代要求,故D项错误。3.2022·郑州期末20世纪初《民吁日报》以鲜明的言论表达了对某运动的支持:“自今日以往,凡官吏有查卖我路矿,侮辱我国体者,必号位陈诉于四万万同胞之前,以求裁判焉。凡外人有觊觎我主权,侵削我领土者,必反复开导于四万万同胞之前,以求挽回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有利于强化国人的民权观念和民族意识B.该运动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C.表达了全体中国人强烈的近代国家观念D.该运动结束后官民矛盾得到有效的缓和解析:选A材料呼吁民众团结起来与官吏和帝国主义斗争,故A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全体中国人”,表述绝对,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官民矛盾的变化,故D项错误。4.1912年底,云南都督蔡锷认为,《临时约法》使得临时政府难有作为,如果正式宪法由国会制定,“难保不偏重党见,趋于极端,徒为防制行政首长之条规,致失国家活动之能力”。据此可知蔡锷A.主张修改约法,强调权力制衡B.反对政党政治,巩固革命成果C.主张推动宪政,维护民主共和D.质疑议会民主,增强政府权威解析:选D材料体现了其对议会式民主和宪政持怀疑态度,故D项正确。5.孟子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在传统社会,民众一般是很少组成团体来参政的,而在辛亥革命后,工人、商人、妇女等对国事、政事产生了兴趣,他们开始将集会、结社、选举等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这反映出辛亥革命A.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B.促进政治参与主体的多元化C.改变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结构D.提高了民众民主政治的素质解析:选B“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不同阶层的人参与政治的积极性,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未进行大规模自下而上的社会经济变革,故C项错误;“他们开始将集会、结社”不是属于政治素质的范畴而仅是政治行为,故D项错误。6.2022·衡水联考陈旭麓先生认为,20世纪初的立宪派和革命派是一对矛盾,具有不同一性、对抗性,但另一方面二者互相联结,又具有同一性。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都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反对清政府统治B.都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文化要求C.经济基础的不同导致政治主张截然不同D.革命派的主张比立宪派更符合世界潮流解析:选B立宪派主张继续保持清朝皇帝为代表的清朝统治,而只把它的政权组织形式改变,故A项错误;无论是立宪派还是革命派都代表着资产阶级的利益,故B项正确;无论是立宪派还是革命派都建立在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基础上,故C项错误;无论是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都符合近代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故D项错误。7.在学术界,颐和园最先吸引人们关注的是其兴建经费与近代海军的关系。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邹容等宣传干将,都将矛头对准颐和园,使得颐和园的建设经费问题成为当时学术研究的重点问题。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根源于A.政治斗争的需要 B.民主思想的传播C.近代海军的发展 D.甲午战争的失败解析:选A康梁是维新派身份、邹容是革命派身份,他们都是反对君主专制的斗士,故A项正确;民主思想的传播与康梁、邹容反对君主专制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根源,故B项错误;题干提及的康梁等人就慈禧太后为筹备60大寿寿宴挪用海军军费,不利于近代海军的发展,故C项错误;甲午战争是人们关注颐和园问题的一个影响因素,但不是根源,故D项错误。8.武昌起义爆发前夕,刘复基、杨洪胜、彭楚藩三位革命党人不幸被捕,在回答清政府官员“为何要造反”的责问时,彭楚藩答称:“庚子之役,仇教仇洋,引起战祸,及至兵临城下,又将汉族良善臣民任意杀戮,甚至瓜分倡议,不惟无以挽救,犹谓将中国送与外人,不予家奴。”材料可以说明A.清政府卖国行径引起中国人民反对B.武昌起义为被杀戮的良善臣民复仇C.部分政府官员同情革命党人暗中支持D.《辛丑条约》签订刺激列强瓜分中国解析:选A“引起战祸……犹谓将中国送与外人,不予家奴”体现清政府卖国,故A项正确;“为被杀戮的良善臣民复仇”过于片面,故B项错误;体现不了政府官员的支持,故C项错误;《辛丑条约》签订是列强瓜分中国导致的结果,故D项错误。9.1906年,清政府陆续举办了几届旨在选拔、任用归国留学生的“考试”,内容涉及工程、机械、理化、医学等,部分应试者获得相应功名出身。据此可知,晚清时期A.选官出现从重八股到重科学变迁B.封建正统思想仍然左右政治生活C.新人才选拔体系受到留学生推崇D.科举制依然存在并且发挥着作用解析:选A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在选拔、任用归国留学生的考试中主要考察科学知识,然后给予相应的功名出身,所以可知晚清选官开始重视科学,故A项正确;考试主要涉及自然科学而不是儒家经典,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留学生对此的态度,故C项错误;1905年已经废除了科举制,故D项错误。10.1901年,清廷宣布实行新政,要求内外臣工建言献策。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合立宪派张謇等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系统地提出了改科举、练新军、裁冗员、定商律等措施,成为清末新政的蓝图。这反映了清政府A.开始探索近代化新模式B.调整经济政策发展民族经济C.变革政体实行君主立宪D.注重社会变革应对统治危机解析:选D根据材料中《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提出了变革制度的要求,可知清政府注重社会变革以应对统治危机,故D项正确。11.国会政治是民初国人将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用于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实践。在君主集权制度颠覆之初,国人普遍接受了“民国”应当“主权在民”的近代政治理念。但国会政治在民初仅仅实施了13年,就在近乎举国一致的声讨声中寿终正寝。材料反映了A.北洋军阀否定“主权在民”理念B.共和制度不适应中国的国情C.国人缺乏现代民主政治意识D.近代中国社会政治转型艰难解析:选D辛亥革命后,国人普遍接受“主权在民”理念,而国会政治却实施了13年就结束了,说明要实现中国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比较艰难,故D项正确。12.2022·蚌埠模拟宋教仁曾论证“汉族”是从西方迁徙而来,与当时强盛的西方国家在种族上同源;章太炎公开宣扬“汉族”来自巴比伦;梁启超、刘师培等人到处讲世界上所有的人类都始于帕米尔高原。这种宣传旨在A.激励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B.鼓吹西方文明“优越论”C.追求历史研究的真实性 D.强调人类文明的整体性解析:选A材料强调汉族的路的可行性,从而激励国人自豪感,故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社会一直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商业被当作士农工商之“末”,处于被忽视的地位……中国近现代意义上的商法起始于清末大规模的商事立法,其间完成了包括《钦定大清商律》1903年,包括《商人通例》和《公司律》、《破产律》1906年等一系列商事法规。这些法律从形式、体例到内容都具有创新性,符合中国法制近代化的需要。它完备了中国近代的法制体系,有助于中外法律文明的相互融汇。——摘编自许世英《论清末商法的实施及其效果》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文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一十七条规定,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第二十三条规定,临时大总统对于参议院议决事件,如否认时,得于咨达后十日内声明理由,咨院复议。但参议院对于复议事件,如有到会参议员三分之二仍执前议时,仍照第二十二条办理。材料三美国宪法的产生源于美国社会本身具有的独特的民主、共和传统和西方古典自然法思想及长期实行的悠久的普通法传统……从而构造出美国宪法中规定的“三权分立”和“联邦制”等国家权力配置方式与制度设计,使美国宪法既有明确的原则,又有具体的条款,既可以操作,又富有弹性,从而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长久的适应力。——摘编自彭澎《论1787年美国宪法的宪政理念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修订法律的原因并分析其作用。12分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的共同点以及给我们的启示。13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可以从经济、政治、法律、西方的影响等方面来分析;第二小问,据材料一省略号后的三句话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从两部法律的性质、制衡原则上分析;第二小问,根据两者共同点得出法律制定必须体现主权在民的原则;以及《临时约法》虽然效仿美国1787年宪法,但是很多地方又有区别,得出应结合各国具体国情而定。答案:1原因:清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法律制度和理念传入;清政府统治危机;清末“新政”鼓励工商业;封建法统不适应形势变化。作用:客观上促进了西方近现代法律思想、法律观念的引进和传播;为中国法律近代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有利于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共同点: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体现民主的原则;体现对权力的监督与制衡。启示:法律制定必须体现主权在民的原则,应结合各国具体国情而定。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11~1912年部分省的临时约法《中华民国鄂州约法》《中华民国浙江省约法》《江西省临时约法》《广西临时约法》备注1911年10月颁布1911年12月颁布1912年1月颁布1912年2月颁布——第一章总纲第一章总纲第一章总纲第一章总纲规定了约法的目的及期限第二章人民第二章人民第二章都督第二章人民规定了人民的义务和权利第三章都督第三章都督第三章人民第三章都督规定都督由人民公选并有任期第四章政务委员会第四章邦联制第四章政务委员会第四章政务司规定了政务委员的产生及职权第五章议会第五章议会第五章议会第五章议会规定了议会的组成及职权第六章法司第六章法院第六章法司第六章法院规定了司法机构的组成与审判诉讼制度第七章补则第七章补则第七章补则第七章补则规定了约法修改程序依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解析:材料显示了四部地方临时约法,均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性文件,从四部约法的内容来看都体现了一定的民主化特征,具有革命性和进步性,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诞生及后来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起到借鉴作用。论点可从其中四部约法的任一特点出发,结合内容进行论述即可。答案:示例一论题:上述约法均属于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阐述:辛亥革命初期,上述独立各省颁布了以“约法”命名的文件。这些文件从内容和体例来看,基本包含了近代宪法的几大要素:一是关于国家体制、政府组织和职权分配;二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三是宪法修正和解释的程序。因此它们属于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示例二论题:上述约法具有革命性和进步性。阐述:这些法律文件,规定实行议会制,依据三权分立原则组织政府;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实行人民主权原则;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的进程;增强了人民的法制观念,推动辛亥革命走向深入,为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提供了经验;推动了中国法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花园青石材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船用配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科技纸雕艺术立体纸艺制作教程
- 2025年度股东清算与公司债务清偿一体化协议
- 红木家具连锁加盟与区域销售代理合同2025
- 2025年度旅游项目导游临时劳务用工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福建省劳动合同解除与补偿协议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私人土地买卖合同范例:环保产业用地土地使用权出让协议
- 店铺监控合同范本
- 艺人经济的合同范本
- 巴马格纺丝控制系统软件说明书(共46页)
- 肺结核患者管理ppt课件
- 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范文
- 清华大学MBA课程——运筹学
- 《计量经济学》超全题库及答案(完整版)
- 湿法冶金浸出净化和沉积PPT课件
- 生产现场作业十不干PPT课件
- 雨污水管网劳务施工分包合同
- 通信杆路工程施工
- 初中物理光学经典题(共23页)
- 封条VVTT检查流程程序参考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