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关联学习任务促进知识主动建构_第1页
设计关联学习任务促进知识主动建构_第2页
设计关联学习任务促进知识主动建构_第3页
设计关联学习任务促进知识主动建构_第4页
设计关联学习任务促进知识主动建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设计关联学习任务,促进知识主动建构

顾新佳

传统的练习课中充塞着大量机械的、重复的被动技能操练,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忽略了学生思维水平的差异性。练习课教学可以以学历案为抓手,在设计学习任务时,将“驱动问题—锚基任务—学习评价〞三者相互关联,有机整合,整体设计,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练习过程,进而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

关联;学习任务;主动建构;练习课

“一一列举〞的策略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列举策略的特点和价值,加强分析问题的条理性和严密性〞。当问题情境中出现多种符合要求的状况,且无法直接判断出最终答案时,可以将符合要求的状况列举出来。为确保“不重复、不遗漏〞,列举时要“有序〞列举,这是“列举〞策略的特点和价值。

课前,学生已经把握了列举策略的基本思考过程和方法,且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运用列表、画图等方法来列举。因此在上练习课时,要确立两个驱动问题:你能找到列举的“序〞吗?你能又快又好地找到列举的“序〞吗?学生通过练习稳定列举策略的思考过程和方法,体会面对不同实际问题时,找对列举的“序〞的重要性,感悟列举策略的特点和价值。

驱动问题确定后,要进一步思考如何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才能聚焦学习目标,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列举策略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教学内容,在设计学习任务时,将“驱动问题—锚基任务—学习评价〞三者相互关联,有机整合,整体化设计很有必要。

依据小学生学习心理特征和小学数学特点,一份完整的“学历案〞应包含“驱动问题、锚基任务、学习评价〞三要素。练习课学历案指向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性地练、结构性地想、生成性地学的过程,从而达成稳定知识、加深理解、形成技能的练习目标。以“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练习课为例,介绍学历案(如表1)。

小提醒:

①想一想:你计划按什么顺序“数〞所有的正方形?

②做一做:自己先独立研究,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数〞的顺序和结果1-2:小宁从家到少年宫,假如只允许向东或向北走,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路线?

练习课不同于新授课,除了稳定所学知识,通过练习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一定的提升,也是练习课教学的目标和方向。本节练习课,着眼于稳定和提升列举策略的方法,关注在不同问题情境下有“序〞列举方法的把握。

(一)问题统领任务,促进知识主动建构

本课始终以“你能找到列举的‘序吗〞“你能又快又好地找到列举的‘序吗〞这两个驱动问题来统领、关联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驱动问题引领,复习引“序〞

[片段1]

上课伊始,教师出示已经学过的两道例题(如图1)。

师:这两题都可以采用什么策略来解决?

生:列举的策略。

师:你认为列举时,要注意些什么?

生:要有序列举,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小结:看来,一一列举之前,研究和思考列举的顺序至关重要,由于它能保证列举结果不重复、不遗漏。

2.驱动问题串联,练中延“序〞

每一道练习题的解决过程都浮现了具体、独特的问题情境下的“列举〞策略的特点与方法。通过驱动问题,将这些习题关联起来,形成问题串,能够将学生的视野引向更深处,从思维深处建构起列举策略的结构,延展“序〞的情境,可以进一步统整问题,促进知识主动建构。

[片段2]

出示学历案中的三道题(如图2)。

师:用“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时,你又有哪些新的收获?

生:列举要依照一定的顺序,假如没有按顺序列举的话,可能会出现遗漏或重复的状况。

生:今天我學会了,列举的时候,要对所有状况先进行分类,然后可以采用列表、连线等简便方法来列举。

通过驱动问题引领将例题学习与练习稳定串联起来思考,这里的“新收获〞,不仅仅是指学生又学到了“新〞的题型、“新〞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学生学到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也就是拿到一个问题时,先分析问题的基本特征,确定基本的策略,将符合条件的状况分分类,再灵活地选择画图、描点、连线等方法,通过列举解决问题。这样,列举的策略才会更有效,更有价值。

(二)学评关联一致,促进知识主动建构

基于教学案的学习历程设计,有一个重要的原则便是“教—学—评的一致性〞。学习任务包括“锚基任务〞和“练习评价〞,二者之间具有一致性和递进性的特征。因此,本课教学采用任务关联递进的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1.跟进式操“练〞,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片段3]

练习完“锚基任务1-1〞后,教师引导学生继续研究以下问题(如图3)。

师:假如正方形的边长为4或5时,想要知道有多少个正方形,你会用什么策略来解决?

生:继续依照方才的方法,分类列举。

师:通过方才的练习,你有什么感受?

生: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时,我们可能感受不到列举策略的好处,但是在解决繁杂的问题时,列举策略就对比有用处了。

策略就是应对一类结构相像问题时的总方法和总思路,当学生拥有了运用策略的意识后,就会触类旁通,将思维向更深处漫溯。

2.比较式操“练〞,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广处

在学生把握了解决“练习评价1-2〞任务的方法后,教师出示以下比较练习(如图4)。

出示此练习的目的,一方面是引导学生验证方才交流共享的标数字的方法是否可行,另一方面是希望通过两道结构相像问题的比较练习,让学生明白,在面对不同的问题情境时,只有抓住问题的本质结构,才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这样的练习丰富了学生思维的广度。

3.创编式“操〞练,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网状

练习课中,学生也可以是供题者,自主出题,自主解决,使思维更具结构化和整体性。

教师首先浮现“练习评价2-2〞中的题目,请学生想一想。然后追问:假如让你像这样编一组用“列举〞的策略来解决的问题,你会编吗?最终请学生小组合作共编一道题。

通过这样的自主创编,学生更简单站在知识的本质和思维的制高点来思考“列举〞策略的整体内容。他们通过小组探讨,创编出符合“列举〞策略的问题情境,形成了更为完善的知识体系和思维结构。以学与评的关联一致性为原则,将任务进行递进整合,可以让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结构化都得以进阶提升。

关联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知识网络结构中某种关系和节点的重新建构,学习是一个知识的联结过程。基于教学案的练习课教学,更应重视知识间的关联,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整体化、结构化,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

(一)关联在思维行进中

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浮现螺旋上升,逐层递进的特征。因此,在完成练习时,教师应当在学生的思维行进中,适时做好生生互动的关联、师生互动的关联、学生与学材互动的关联、学生与空间环境互动的关联等引导,适时地进行引领和点拨,帮助学生扫清思维行进中的障碍,逐步建构知识。本节课中,学生在对“练习评价1-2〞进行探究时,首先浮现了以下三种方法(如图5)。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以上三种方法,遵循了“有序〞列举的策略,但还是对比繁杂。在教师的点拨下,有学生又浮现了以下两种不同的方法(如图6)。

方法4:

方法5:

方法4通过分类列举,帮助学生厘清了“序〞的层级性,方法5则通过符号化的方式,帮助学生厘清了“序〞的确定性。五种不同的方法,先后浮现,相互关联,逐层递进,学生的思维经历了由模糊到清楚、由繁杂到简单、由单一化到结构化的过程。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一步一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最正确路径,提升了对“列举〞策略解决问题本质结构的理解。

(二)关联在思维困顿处

学生在思维进阶的节点上,可能会出现困顿的状况。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要预设学生思维可能存在的困顿之处,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主动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还是以“练习评价1-2〞为例,学生中出现了用符号代替文字来描述的方法5,表达了列举形式的简单,但此时,学生并未触及有序寻觅路线的本质特征。于是教师继续追问:“这个方法怎么样?(很好)看来,具体有多少条线路,跟路与路之间有多少个连接点有关,是吗?〞在教师的点拨下,有学生立刻想到了方法6(如图7)。

方法6:

学生通过交流发现:“小宁行走时,遇到路口才会有不同的行走方法,把能走的路的条数都标好,一直标到少年宫,就能得出一共有6条不同的线路。同时还发现,行走路线的条数是依照长方形的对角线相加得到的。〞学生的思路豁然开朗,原来寻觅不同的线路,需要先从小宁家出发路过一个一个路口,最终到达少年宫。这样就将学生的思维从聚焦“小宁家—少年宫不同路线〞的点对点式的线性思维,转化为聚焦“从小宁家出发到每一个关联路口的路线〞的整体化思维。这样学生在思维困顿处,有了行进的方向,顺利地跨越思维的高地,向更高层级进发。

(三)關联在思维进阶时

练习课的作用,不仅仅是稳定所学知识,更要通过练习,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高层次,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因此,学习任务的编排设计需要关联学生思维进阶的节点,为学生思维的顺利进阶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在完成“锚基任务2-1〞时,学生先浮现如下三种方法(如图8)。

这时,教师追问:大家想一想,列举时,还有其他更简单的方式吗?这一追问,将学生的思维“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