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与建议_第1页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与建议_第2页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与建议_第3页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与建议_第4页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与建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与建议

潘霞钟媚杨彩香黄苗苗摘

要利用改进后的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ITIAS),选取一堂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作为观察案例,对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并提出改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关建议,希冀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帮助与借鉴。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师生互动行为;核心素养;综合素质:G633.67

:B:1671-489X(2020)11-0094-051前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完成后,信息技术课程建设虽取得显著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如应试教育色彩浓厚、教学评价不到位、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等。这些问题影响着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提高教学技能,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实现高效的信息技术教学。为保证结论的科学性与真实性,本文借助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ITIAS),分析与评价一堂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的特点与不足,并提出改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关建议,希冀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帮助与借鉴。2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简介基于信息技术的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编码系统ITIAS(In-formationTechno-basedInteractionAnalysisSystem)是华东师范大学顾小青教授经过实践提出的改进型系统,它能够反映学生具体的课堂行为,也能够反映技术与师生之间的互动[1]。改进型系统详细内容如表1所示,它不仅增加了技术的类别,还对师生语言、沉寂类别的内容进行了细分与补充。如将教师提问的方式细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学生参与课堂的方式不再局限于应答与对话,还可以向教师主动提出问题或与同伴讨论交流看法,丰富学生课堂参与的形式。另外,沉寂不仅仅指沉默与混乱的课堂状态,还增加了学生思考问题与做练习的表述。上述增加的内容使得系统能更真实地反映学生课堂上丰富多彩的活动,从而更准确、全面地观察与分析师生课堂互动,总结教师课堂教学结构、行为模式与教学风格,帮助教师在实践中成长。3案例研究分析笔者选取贵州省一堂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作为案例进行观察。选择此课例的原因如下。1)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而这堂课培养学生信息意识的教学目标,正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敲门砖。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随着心智的成熟,需要独立对周围复杂的事物作出甄别与判断,这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的教学是要启发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并思考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形成正确的技术观。那么,教师如何对本节内容进行教学,既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引导学生初步形成核心素养?2)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是学生掌握实践技能的重要基础。但理论知识空洞、枯燥,使得学生提不起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课程实施成为一个难题。信息技术理论课到底要如何开展?综合考虑后,笔者选择此课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本节课的课堂师生互动行为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汲取此教师开展理论课的一些好的教学经验与教学策略,改进其不足,并结合其他文献资料,提出改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建议。具体分析情况如下。教学过程分析

通过表2所示的教学过程分析,可以看出教师整节课用任务和活动来驱动学生参与学习,教学内容比较丰富,学生课堂思考与探究的时间较为充足。教师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掌握课堂所学知识。通过观察发现,教师善于将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进行具体提问,如让学生探讨技术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描述未来科技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ITIAS分析并形成矩阵

“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教学去除开头与结尾无用部分,总时长41分20秒。笔者每三秒对视频进行一次采样并分析其内容,然后根据改进型编码系统(ITIAS)规定的含义,赋予一个编码号;重复上述操作,直至视频采样编码完成。最后将记录下的830个编码,手动形成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矩阵(表3)。课堂分析

为从不同的角度对本堂课进行细致分析,笔者统计了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的次数,得出课堂教学互动行为比率统计表(表4)。1)课堂教学结构分析。由表4可知,本堂课教师语言比例为33.13%,学生语言比例为24.46%,学生思考问题的比例为86.43%。可以看出在教师的驱动下,学生的语言较为丰富,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说明教师对整堂课把控较好。课堂技术使用率为15.78%,结合视频观察,教师借助了演示文稿和视频来辅助自己的课堂教学,比较好地利用技术结合教学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在上课过程中,学生仅借助浏览器上网查找资料和通过电脑将自己的作业提交至教师机,故学生使用技术的比例为13.74%。由于本节教学内容偏理论性,整体来说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发挥了自己的作用,两者融合较好,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都得到很大提升。另外,教师开放式提问的比例為61.54%,说明教师的课堂提问主要是通过开放式提问的方式,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积极表达自己观点,收集更多的信息。通过对表3矩阵对角线上一些最大值的行为(6,6)(12,12)(15,15)(18,18)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这堂课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师讲授和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式,探索课程知识点,掌握课堂教学内容。2)课堂气氛分析。矩阵中1~3行与1~3列相交的区域为积极整合格,反映师生之间情感氛围和谐;7~8行与6~7列相交的区域为缺陷格,反映师生互动存在隔阂[2]。由表3数据可知,积极整合格总频次为46,占比5.54%;缺陷格的频次为38,占比4.58%,说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保持与学生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从矩阵记录次数的分布情况来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采用提问、鼓励、接纳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带动了课堂气氛,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3)教师教学倾向与风格。弗兰德斯将教師对教学的控制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编码1~5表明教师倾向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通过接受观点、鼓励表扬、采纳建议等方式,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绪。编码6~8表示教师通过讲授法传授知识与观念、采取指示和批评的方式对学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导致了学生行为的改变。矩阵中教师语言的间接影响(1~5列)次数是92次,直接影响(6~8列)次数是185次,间接影响与直接影响之比约为50%,说明教师倾向于对学生施加直接影响,以调整学生的学习行为。1~3列代表教师的积极强化,7~8列代表教师的消极强化。本次课,教师的积极强化次数为68次,消极强化次数虽然为60次,但是从矩阵分布来看,第7列教师指示性语言的次数为60,第8列批评性语言次数为0,说明这60次强化都是教师为了顺利开展教学而对学生作的指示与引导。因此可以看出,本次信息技术教学是教师通过指导,辅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课例评价

总的来说,教师借助演示文稿和视频来呈现教学内容,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的方式积极参与课堂交流,课堂氛围较活跃。课例中,教师的教学策略有值得借鉴的地方。1)教师在教学开始时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利用具体问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并促使学生不断思考、总结,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认识与掌握。2)任务驱动法贯穿教学全过程,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合作能力。3)虽是理论教学,但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如提醒学生使用浏览器、交作业软件来进行资料查询与提交作业,培养了学生的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做到了学以致用。尽管此次课堂教学比较顺畅,学生较好地完成了任务,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1)及时性反馈较少。及时性提问,教师要及时反馈,才能充分给予学生下一次回答问题的决心与动力。在本堂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只是重述了答案,并没有及时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或鼓励,因此,学生不能确定自己的陈述是否有价值,可能会影响课堂积极性。2)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不仅能够让评价更加客观、全面,而且能够让学生对获得的知识与信息进行正确判断与运用。但在小组讨论完成后,教师对其讨论结果进行了点评与补充,学生则被动地接受了来自教师的评价信息。若课堂教学只有教师评价,不仅评价效果得不到最大化,而且会降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3)学生主体性体现不够。在此课例教学中,教师会直接提出自己的观念与方法,指示学生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倾向于对学生施加直接影响。虽然教学方式主要是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主观能动性很难充分发挥,教师完全决定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厌烦的心理,失去学习信息技术的动力。教师要想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最优化,就应多去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求,倾听他们的想法,帮助其成长。4优化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建议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提供适当的项目,置学生于与生活经验相关的场景[3];或以具体的问题为导向,让学生结合自身经验,主动利用网络手段较好地完成任务。通过实践性的教学,让学生在课堂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建立联系,能够有效推动学生理论知识实践化的转化过程。学生面对带有生活经验的具体问题或者真实案例,不仅能大幅度提升课堂兴趣,而且能够强化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IP地址及其管理”这一节内容中,教学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IP地址的概念与作用,正确分辨IP地址的类型。因为IP地址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刚开始难以理解,教师可以播放“有关我国首例利用互联网破获聚众赌博事件”的视频,导入新课。学生观看后,教师根据视频内容进行提问:公安部门是如何破案的?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层层递进,引入IP地址的概念。利用生动形象的视频,将抽象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教学评价多元化

新修订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以学科核心素养统领课程建设,课程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学评价也应基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而展开[4]。首先,教师要明确评价的目标不仅仅是评判学生的学习效果,还需要关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过程;其次,在评价方法上要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和目标需求,合理采用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使得评价更加客观、全面,从而优化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学生的学习;最后,评价不能只浮于表面,而应当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为最终目标。要善于利用评价的导向作用,锻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形成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课例“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教师先向学生讲述信息技术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信息技术,并引导学生认识与思考技术背后带给社会的意义,逐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为进一步改善教师的教学评价,教师可以先设置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制定评价量表,评价要素可以是学生的学习状况、对信息的获取和应用情况、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具体指标,以增强评价的信度和效度。在进行评价时,小组之间可以先进行互评,然后让每个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整体评价,提出期望,改进不足,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优化学生的学习。转换课堂教学模式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可以根据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特点,适当让学生担任“小先生”的角色,帮助同学习得与掌握知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意愿挑选辅助教学的小先生、分享经验的小先生或者课外辅导的小先生。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可以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有利于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增强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如“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主要讲解信息技术发展的五次革命、未来走向以及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对信息与信息技术形成整体认识。然而这部分内容比较枯燥,难以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适当转变教学方式,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来当老师。高一学生已经具备初步自学的能力,通过对课本的梳理与网络的帮助,小老师可以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教给其他的学生。为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教师可适当减轻负担,每个学生只讲解一个知识点,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完成教学。由于每位学生上讲台授课前都要做充分的准备,过后也比较难忘记;而台下听讲的学生,因为台上授课的是自己的同学,比较有新鲜感,更愿意去关注课堂,进而可有效提升学习效率。5结语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要对课堂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教学评价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另外,需要借助技术的支撑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