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米宝宝科技2022年10月河北省衡水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公开选聘2名工作人员544考试冲刺题3套合1含答案详解题目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卷I一.综合能力拔高-押题卷(共100题)1.作业管理涵盖了所有组织的管理,不同类型的组织有不同的输入、输出形式和作业特点。(
)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0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管理学的基本原理。
作业管理是指从劳动力原材料等资源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转换过程中的设计、作业和控制。任何组织都要产出一定的产品或者服务。并且任何一个组织都是通过一个作业系统将输入转换成输出而创造价值。系统接受输入,即人、设备和材料,然后将其转换成能满足需要的商品或服务,因此提供服务的组织与提供制造产品的组织在转换过程上是相同的。只是不同类型的组织会有不各自同的输入、输出形式和作业特点。
故表述正确。2.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逻辑连贯、语言流畅的文字,排列顺序最合理的是:
①只有通过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坚持和平发展、互利共赢,各国才能避免冲突、务实合作,实现共同利益最大化,最终建成“共同体”
②西方主流观点认为,世界是竞争性、冲突性、二元对立的,国际政治是零和游戏;各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必然是各自为政,以邻为壑
③如果被这种想法支配,那就还是赤裸裸的权利政治,就永远实现不了人类命运共同体
④“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
A.④①③②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
D.②①③④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特征,确定首句。首句有②④两种可能性,根据首句特征,此题中首句特点不明显,不易确定首句。
第二句,结合每句话话题,捆绑排序。根据代词捆绑可知,②为③中“这种想法”所指代的内容,②③链接,排除A项、C项和D项。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观察选项,对比首句。④句客观陈述“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两者的关系,②句阐述“西方主流观点”的内容,二者无明显首句特征,不好辨析。浏览四个句子,发现③句开篇出现指代词“这种想法”,说明前面应为某种想法,由“赤裸裸的权利政治”“永远实现不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可知该想法为消极色彩,其他三句中,只有②句“竞争性、冲突性、对立、各自为政、以邻为壑”为消极色彩,故③句前应为②句,②③两句捆绑,锁定C项。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中国强起来过程中,外交如何作为?》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句子,把握各语句中的关键词。第二步,根据③中的指示代词,确定②和③相连,且顺序为②③,由此直接锁定答案C。第三步,验证C项。分析可知,③中的“这种想法”指代的是②中的“西方主流观点”,故两句相连,且顺序为②③,符合的只有C。
验证C,④引出话题,②承接上句介绍西方主流观点,③对西方主流观点进行批判,①在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④②③①排序恰当。故本题选C。3.下列生活方式不符合低碳经济要求的是:
A.建筑中使用中空玻璃
B.电冰箱中保持较多的霜
C.步行或骑自行车上班
D.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生活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冰箱中的霜层过厚会阻碍蒸发器表面的热交换,从而降低制冷效率,使耗电量增加,电能消耗增大,不符合低碳经济要求。
因此,选择B选项。4.近年来,我国面临的农业安全复杂性不断增加。下列关于农业安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多部门制定了《沙漠蝗及国内蝗虫监测防控预案》,要求各地严防境外沙漠蝗入侵危害,继续做好国内蝗虫防治工作
B.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需要从事某种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需要报省级以上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批准
C.根据现行规定,举报为防控非洲猪瘟作出特别重大贡献的,可一次性给予举报人10万元奖励
D.2020年是我国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的收官之年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法律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农业农村部印发《非洲猪瘟疫情有奖举报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暂行办法》称,社会公众举报非洲猪瘟疫情以及违反非洲猪瘟相关防控规定情形的线索,由农业农村部受理经查证属实并符合奖励原则的,农业农村部给予举报人每次3000—10000元(税前)不等的奖励。举报为防控非洲猪瘟作出特别重大贡献的,可一次性给予举报人高于前款规定标准并不超过30000元(税前)的奖励。因此C项错误。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我国农业安全的相关内容,涉及我国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作答此题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知识储备,对题中涉及的政策文件有一定的了解。我国历来重视农业安全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考生在备考时应对与“三农”问题相关的政策保持关注,对我国政府发布的相关政策文件进行对比学习,注重平时积累。A项说法错误。2019年发布的《非洲猪瘟疫情有奖举报暂行办法》指出,“由农业农村部受理经查证属实并符合奖励原则的举报,农业农村部给予举报人每次3000—10000元(税前)不等的奖励。具体的奖励标准另行规定。举报为防控非洲猪瘟作出特别重大贡献的,可一次性给予举报人高于前款规定标准并不超过30000元(税前)的奖励”。该项一次性给予10万元奖励的说法错误。
B项说法正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18年)第二十二条规定,“三级、四级实验室,需要从事某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或者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应当依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报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批准……”
C项说法正确。2020年3月,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国家林草局制定了《沙漠蝗及国内蝗虫监测防控预案》。该预案要求,面对境内外蝗虫灾害,要坚持“两手抓”,既严防境外沙漠蝗入侵,又继续做好国内蝗虫防治,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治,保障粮食和农业丰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D项说法正确。《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指出,该行动的实施期限是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可见,2020年为我国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的收官之年。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政治常识。
A项正确,2020年3月6日,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国家林草局印发了《沙漠蝗及国内蝗虫监测防控预案》的通知:总体目标是“两个努力确保”,努力确保境外沙漠蝗不迁入造成危害,努力确保国内蝗虫不暴发成灾,全力夺取小康之年粮食丰收,有效保障生态安全。
B项正确,2020年2月28日,农业农村部、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加强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监管,生物安全三级、四级实验室需要从事某种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或者疑似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应报省级以上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批准。
C项错误,2019年11月22日,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的《非洲猪瘟疫情有奖举报暂行办法》中提出,“奖励标准。由农业农村部受理经查证属实并符合奖励原则的举报,农业农村部给予举报人每次3000—10000元(税前)不等的奖励。具体的奖励标准另行规定。举报为防控非洲猪瘟作出特别重大贡献的,可一次性给予举报人高于前款规定标准并不超过30000元(税前)的奖励。”
D项正确,2015年7月9日,《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指出,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的实施期限为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所以2020年就是收官之年。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5.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是青海湖。(
)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0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国情省情。
青海湖,为咸水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由祁连山脉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面积约为4543
km²,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
故表述正确。6.对学生的学习速度产生稳定影响的因素是学习动机。(
)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管理学基本原理知识。
第二步,对学生的学习速度产生稳定影响的因素是智力水平,学生的智力水平及影响学习速度也会影响学习的质量。智力水平高的学生,思维品质优良,学习能力强,认识程度深,他们的学习方法相对更有效,也比较持久稳定。学习动机是不稳定的,会时强时弱,所以不是对学生的学习速度产生稳定影响的因素。
因此,本题错误。7.英国文学:法国文学:古典文学
A.律诗:绝句:五言绝句
B.独奏曲:合奏曲:钢琴曲
C.曲艺:相声:单口相声
D.诗歌:古体诗:近体诗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涉及三个词项,分析词项间关系,前两个词项之间为并列关系,且与第三个词项均为交叉关系。结合选项选出与题干关系一致的一项即可。英国文学与法国文学是并列关系,且均与古典文学是交叉关系。
A项,律诗与绝句是并列关系,五言绝句属于绝句,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独奏曲与合奏曲是并列关系,且均与钢琴曲是交叉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相声属于曲艺,单口相声属于相声,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诗歌包含古体诗与近体诗,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8.仲裁,是指争议双方在争议发生前或争议发生后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交给第三方作出裁决,双方有义务执行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法。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下列纠纷都不能仲裁:①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承纠纷;②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下列纠纷中,可适用于仲裁的是:
A.蔡某与其丈夫刘某因离婚时的财产分配及其子女监护权归属发生的纠纷
B.某集团与集体经济组织因土地承包合同发生的纠纷
C.某商贸有限公司与某物流公司因履行货物运输合同产生的纠纷
D.私营企业主郑某因不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罚款而与之产生的纠纷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争议双方在争议发生前或争议发生后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交给第三方作出裁决;
②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③不能仲裁的纠纷:①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承纠纷;②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离婚时的财产分割和监护权归属纠纷,属于婚姻纠纷,不适用于仲裁,不符合定义;
B项:集团与集体经济组织因土地承包合同发生的纠纷,属于“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不适用于仲裁,不符合定义;
C项:商贸公司与物流公司是平等的法人,产生合同纠纷,适用于仲裁,符合定义;
D项:工商管理部门是行政机关,和郑某不是“平等主体”,且群众与行政机关的纠纷属于行政争议,应由行政机关处理,不适用于仲裁,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C选项。
9.大气层中最活跃的是(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层
D.热层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地理常识。
对流层在大气圈的最底层,由于受地表影响较大,存在着强烈的垂直对流作用和较大的水平运动,雨、雪、云、雾、雹、霜、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另外,由于这层大气的热量主要采自地面,再加上地球形状、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该层上冷下热,因而对流运动最为活跃。
故正确答案为A。10.能走多远,靠的不是双脚,而是________,鸿鹄志在苍宇,燕雀心系檐下;能登多高,靠的不是体魄,而是________,强者愈挫愈勇,弱者逢败弥伤;能看多远,靠的不是双眼,而是________,你装得下世界,世界才会容下你。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意志强弱胸怀宽窄志向大小
B.志向大小意志强弱胸怀宽窄
C.胸怀宽窄志向大小意志强弱
D.志向大小胸怀宽窄意志强弱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空,根据后文解释可知,“鸿鹄志在苍宇,燕雀心系檐下”指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故意在强调志向的大小,排除A、C两项。
第二空,根据后文解释可知,“强者愈挫愈勇,弱者逢败弥伤”指强者遇到挫折,愈战愈勇,而弱者遇到失败则会一蹶不振,故意在强调意志对人的影响,B项表述正确,排除D项,锁定答案为B。
验证第三空,根据后文解释可知,“你装得下世界,世界才会容下你”指胸怀宽广的人能包容万物,世界因此而接纳他,故意在强调一个人的气度和气量对人的影响,故B项“胸怀宽窄”符合文意。
故正确答案为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鸿鹄志在苍宇,燕雀心系檐下”,可知此处所填词语与“志向”有关。A项“意志强弱”和C项“胸怀宽窄”不符合语境,排除A项和C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强者愈挫愈勇,弱者逢败弥伤”。可知此处所填词语与“意志”有关,D项“胸怀宽窄”不符合语境,排除D项。答案锁定B项。
第三空,验证第三空。根据“你装得下世界,世界才会容你”,可知此处所填词语与“胸怀”有关。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所填词语的含义。第二步,通过分析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均与后文内容构成解释对应关系。第一空,由“鸿鹄志在苍宇……”排除与“志向”无关的选项。第三步,第二空,根据“强者……,弱者……”,排除与“强弱”无关的选项。第四步,验证第三空即可。第一空,由“鸿鹄志在苍宇,燕雀心系檐下”可知,第一句话是在说“志向大小”,排除A、C;
第二空,由“强者愈挫愈勇,弱者逢败弥伤”可知,此处强调的是“强弱”,D项“胸怀宽窄”与此不符,排除D。
第三空,此处填入“胸怀宽窄”与后文“你装得下世界,世界才会容下你”对应恰当。
故本题选B。11.退行指的是成年人在遇到特殊的情况,如巨大的打击或严重焦虑的时候,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表现出与自己现阶段年龄不相符合的不恰当行为,目的是通过幼稚的行为让自己能够受到别人的关注或者得到别人的帮助。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退行的是:
A.张大爷十分顽固,总是像孩子一样爱较真
B.小李失业在家,母亲催促他去找工作时,他总像个孩子一样摇晃着母亲的手撒娇不去
C.小张终于考取了教师从业资格证,他高兴地拉着女友又蹦又跳,像个孩子一样
D.小王今年20岁,成熟的外表和沉稳的性格,总让人觉得他已经三十有余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成年人在遇到特殊的情况,如巨大的打击或严重焦虑的时候;
②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表现出与自己现阶段年龄不相符合的不恰当行为。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张大爷十分顽固、爱较真,并未遇到了特殊的情况,不符合定义;
B项:小李失业在家,母亲催促他去找工作属于遇到了特殊的情况,他总像个孩子一样摇晃着母亲的手撒娇不去,属于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表现出与自己现阶段年龄不相符合的不恰当行为,符合定义;
C项:小张终于考取了教师从业资格证,他高兴地拉着女友又蹦又跳,像个孩子一样,并未遇到特殊的情况,不符合定义;
D项:小王今年20岁,成熟的外表和沉稳的性格,总让人觉得他已经三十有余,并未遇到了特殊的情况,也不涉及不恰当行为,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B选项。
12.货币在表现和计量商品价值时执行的职责是()。
A.支付手段
B.价值尺度
C.流通手段
D.价格标准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货币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表现形式,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完备起来。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A项错误,货币支付手段职能是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运动(如清偿债务、缴纳税款、支付工资和租金等)时所执行的职能。
B项正确,价值尺度是用来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的一种职能,是货币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之一。
C项错误,货币流通手段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商品出卖者把商品转化为货币,然后再用货币去购买商品。在这里,货币发挥交换媒介的作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D项错误,价格标准,是货币的计量单位。价格标准并不是货币的一个独立的职能,它是由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而派生出来的。
故正确答案为B。13.某班有三个小组,赵、钱、孙三人分属不同的小组。这次语文考试成绩公布,情况如下:赵和三人中的第3小组那位不一样,孙比三人中第1小组的那位的成绩低,三人中第3小组的那位比钱分数高。
若赵、钱、孙三人按语文成绩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赵、钱、孙
B.赵、孙、钱
C.钱、赵、孙
D.孙、赵、钱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突破口。
本题突破口是信息量最大对象,即第3小组那位。由“赵和三人中的第3小组那位不一样”知,赵不是第3小组那位,由“第3小组的那位比钱分数高”知,钱不是第3小组那位,因此第3小组那位是孙。
第二步:抄信息于表中,即将题干和第一步的所有信息放在一个表中。
人:
钱
孙
成绩:
<
<
小组:
第3小组
第1小组
第三步:填空,即填上每一个集合的空格。
人:
钱
孙
(赵)
成绩:
<
<
小组:(第2小组)
第3小组
第1小组
通过分析,三人按语文成绩由高到低排列为赵、孙、钱。
故正确答案为B。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
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
“第3小组”这个信息出现的次数最多,根据这个最大信息进行推理。
赵和三人中的第3小组那位不一样、第3小组的那位比钱分数高,可知:赵不是第3小组那位、钱不是第3小组那位,一共3个人,所以第3小组的人是孙。
根据题干推出:第1组的人>孙>钱,可见第2组的人是钱,第一组是赵,所以从高到低的排列应该是赵、孙、钱。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题干涉及三个人和三个小组,并给出与这三个人的成绩相关的条件,要求据此推出这三个人的成绩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可寻找其中被提及较多的人作为突破口解题。由“赵和三人中第3小组那位不一样”和“三人中第3小组那位比钱分数高”可知,第3小组那位不是赵也不是钱,则是孙,且分数比较为:孙>钱;又由“孙比三人中第1小组的那位的成绩低”可知,第1小组的那位是赵,且三人的分数比较为:赵>孙>钱。故本题选B。14.(
)之于
精当
相当于
固若金汤
之于(
)
A.瑕瑜互见;牢靠
B.字字珠玑;防御
C.无懈可击;城池
D.不刊之论;坚实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逐一代入选项。
A项:瑕瑜互见,比喻有缺点也有优点,表示客观的评价,精当是指精确恰当,二者逻辑关系不明显;固若金汤,形容城池或阵地坚固,不易攻破,与牢靠为近义词,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字字珠玑,可以指说话或写文章言简意深,与精当为近义词;固若金汤可以用来形容防御坚固,二者并不是近义词,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无懈可击,形容十分严密,找不到一点漏洞,精当指的是精确恰当,两者逻辑关系不明显;固若金汤,可以形容城池坚固,二者为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不刊之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与精当为近义词,固若金汤,形容坚固,与坚实为近义词,前后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15.从所给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规律性: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相同,每个图形都由九宫格轮廓及2个小黑块组成,小黑块位置有明显变化,考虑动态位置。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给小黑块标序号如下图所示,1号黑格沿九宫格外圈每次逆时针移动3格,2号黑格沿外圈每次逆时针移动2格,只有A项符合。
因此,选择A选项。16.关于二氧化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是酸性气体
B.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C.具有漂白性
D.密度比空气大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化学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二氧化硫,在常温下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B项错误,符合题意。
因此,选择B选项。
A项:二氧化硫又称亚硫酸酐,是最常见的硫氧化物,是硫酸原料气的主要成分,是酸性气体。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项:二氧化硫对食品有漂白和防腐作用,使用二氧化硫能够达到使产品外观光亮、洁白的效果,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漂白剂和防腐剂。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项:二氧化硫密度比空气大,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二氧化硫的密度是2.86g/L,空气的密度是1.29g/L,所以二氧化硫密度比空气大。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7.根据所给图形的既有规律,选择一个最合理的答案(
)。
A.A
B.B
C.C
D.D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元素组成不同,优先考虑属性规律。观察发现,题干图形均含有曲线,考虑曲直性。题干图形均为全曲线图形,故?处应选择全曲线图形。A项为全曲线图形,B、C、D项均为有曲有直的图形,只有A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A。18.生物浓缩,是指生物有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使生物有机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该物质浓度的现象。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涉及生物浓缩的是:
A.农业上用于杀死昆虫的DDT通过食物链传递到白头鹰体内,导致其生下的蛋皆是软壳的,无法孵化
B.在湖泊、河流等地方出现的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C.山羊吃多玉米粒之后,一时间难以消化,再加上山羊饮入水后,玉米长时间聚集在胃内,容易引起胃胀
D.由于严重的白色污染,原本干净清洁的海滩,如今聚集了大量的塑料袋、瓶子等垃圾,以致无人问津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出涉及生物浓缩一项。分析生物浓缩的定义,发现其涉及定义的主体(生物有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方式(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目的(使生物有机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该物质浓度)等要点,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这些要点分析选项。
生物浓缩的定义要点:①生物有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②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③使生物有机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该物质浓度。
A项,DDT通过食物链传到白头鹰体内,且一直没有被分解,导致白头鹰体内的DDT浓度超过环境中该物质的浓度,符合定义。
B项,藻类和浮游生物迅速繁殖,导致水质恶化,并未体现生物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使其浓度超过环境中该物质的浓度,不符合要点②③。
C项,山羊吃玉米引起胃胀,并未涉及生物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不符合要点②。
D项,海滩上聚集了大量的塑料袋、瓶子等垃圾,并未涉及生物有机体,不符合要点①。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生物有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
②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使生物有机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该物质浓度。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DDT从昆虫通过食物链传到白头鹰,并且一直没有分解,导致白头鹰下的是软壳蛋,符合定义;
B项:并未体现生物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使其浓度超过环境中该物质的浓度,不符合定义;
C项:山羊吃玉米引起胃胀,并未涉及其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不符合定义;
D项:并未涉及到生物有机体,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生物有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使生物有机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该物质浓度的现象”。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白头鹰体内,符合“生物有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通过食物链传递导致白头鹰体内有DDT,符合“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白头鹰的蛋壳变软的原因在于有害化学物质DDT逐步在其体内积累的结果,符合“使生物有机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该物质浓度的现象”,符合定义,当选;
B项:藻类和浮游生物迅速繁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是因为鱼类生存所需的营养物质被藻类和浮游生物抢占了,不符合“使生物有机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该物质浓度的现象”,不符合定义,排除;
C项:山羊吃多玉米粒之后,玉米聚集在胃里引起胃胀,不符合“使生物有机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该物质浓度的现象”,不符合定义,排除;
D项:干净清洁的海滩受到白色污染,没有涉及生物有机体或者生物种群,不符合“生物有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不符合定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19.小明到书店买书,一本A书籍50元,一本B书籍的费用少于A。现学校需要购买N本B书籍和N+1本A书籍,共花费800元。请问1本B花费多少元?
A.25
B.28
C.60
D.75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用代入排除法解题。
第二步,设一本B花费x元,由于“一本B书籍的费用少于A”,可知x小于50,结合选项,排除C、D。根据“共花费800元”可得:50(N+1)+Nx=800,化简可得,(50+x)N=750,N是整数,故(50+x)是750的约数。
第三步,代入A选项,50+25=75是750的约数,保留。代入B选项,50+28=78不是750的约数,排除B。
因此,选择A选项。
20.历史上,语言在世界上的分布反映了世界权力的分配。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如英语、西班牙语、法语、阿拉伯语和俄语,都是或曾是帝国的语言,这些帝国曾积极促进其他民族使用它们的语言。权力分配的变化产生了语言使用的变化,英国和法国都曾坚持在其殖民地使用自己的语言,但大多数前殖民地独立后,都在不同程度上努力用本土语言代替帝国语言,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本土语言是民族独立的重要标志
B.语言使用是政治权力的某种表现
C.利用权力推行语言是无法持续的
D.殖民统治对语言分布有深刻影响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需要梳理文段行文思路。本文为并列结构,介绍了两个时期语言与权力的关系,正确答案应涵盖这两部分内容。文段首先指出语言在世界上的分布反映了世界权力的分配,然后说明权力分配的变化产生了语言使用的变化。由此可知,文段主要谈论的是语言与权力的关系,即权力影响着语言的使用。B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项的“本土语言”、D项的“殖民统治”非文段重点,排除。C项“无法持续”无法推出。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第一句提出观点:语言的分布反映了权力的分配,第二句强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帝国的语言,并举例指出一些帝国曾使用权力推进他们的语言,第三句提出权力分配的变化会产生语言使用的变化,进一步说明语言的使用和权力分布之间的关系。文段是“分—分”结构。重点在讨论语言与权力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文段先指出语言的分布反映权力的分配,随后举出一些帝国促进其他民族使用它们语言的例子解释说明。紧接着又提出权力分配会产生语言使用的变化的观点,后文具体解释说明,前后两部分都在强调语言与权力之间的关系,故文段为并列结构,需全面概况、提取共性,对应B项。
A、D两项,表达的是本土、殖民统治,为后文的解释说明部分,非重点,均排除;
C项,文段指出语言在世界上的分布反映了世界权力的分配,且权力分配的变化产生了语言使用的变化,而并未论述利用权力推行语言是否可持续,该项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21.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C.多种原因引起一个结果
D.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A项错误,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是矛盾双方联结达到极端或顶点的状态,是矛盾双方在相互渗透中准备起来的整体性的变化。矛盾双方转化后形成新的统一体,矛盾双方又在新统一体的基础上继续相互依存,因此它又是相互依存的动态形式。
B项正确,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就是体现了这个原理。
C项错误,因果联系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在多因中还有内因和外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等。
D项错误,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部矛盾(即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二位的原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故正确答案为B。22.(
)既是一种组织结构又是一种管理方式。
A.科层制
B.集体制
C.分权制
D.合并制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行政管理。
A项正确,科层制组织指的是一种权力依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和分层,以规则为管理主体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方式。
B项错误,在管理方式中,没有集体制这种说法。
C项错误,分权制就是说权利被分成几种而被不同的人控制,以便他们相互影响相互肘制的一种制度。
D项错误,在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中,没有合并制这种说法。
故正确答案为A。23.甲:目前人类对地球科学的认知水平还不高,从整体上还不能充分认识地震从孕育到发震的机理、时间空间分布规律,因此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无法做到地震预测。
乙: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据权威媒体报道,我国已经建立了ICL地震预警系统,该系统自建成以来,已经成功预警数十次破坏性地震,无一误报。
对于乙的反驳,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A.反驳有力,引用权威信息证明自己的观点
B.反驳有力,提出了一个比对方更有力的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C.反驳无力,在反驳的关键概念上没有与对方保持一致
D.反驳无力,在关键信息的引用上存在错误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无法做到地震预测。
论据:人类对地球科学的认知水平还不高,从整体上还不能充分认识地震从孕育到发震的机理、时间空间分布规律。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乙通过引用了权威信息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但是不确定权威信息的真实性,因此不能反驳,排除;
B项:乙通过提出了一个更有力的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但是不能确定证据的真实性,因此不能反驳,排除;
C项:因为乙在反驳的时候提出的概念与甲不一致,甲提到的是地球科学的认知水平、地震机理以及时间分布规律,而乙提到的是ICL地震预警系统,两者讨论的关键概念不一致,因此反驳无力,当选;
D项:乙在关键信息的引用上存在错误,但是不确定此处的关键信息是什么,所以不明确,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解题思路:本题是一道评价型的题目,要求选择对于乙的反驳的评价正确的一项,需首先明确甲的论据和论点,再分析乙用来反驳甲的依据。甲的论据为“目前人类对地球科学的认知水平还不高,从整体上还不能充分认识地震从孕育到发震的机理、时间空间分布规律”,论点为“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无法做到地震预测”;乙以“我国已经建立了ICL地震预警系统,该系统自建成以来,已经成功预警数十次破坏性地震,无一误报”为依据来说明甲的观点错误。要评价乙的反驳,可以从乙的依据是否能够有效反驳甲的论证入手分析。甲的论据:人类对地球科学的认知水平还不高,从整体上还不能充分认识地震从孕育到发震的机理、时间空间分布规律。甲的论点:目前为止人类还无法做到地震预测。
乙反驳的依据:我国建立的ICL地震预警系统已经成功预警数十次破坏性地震,无一误报。
A项,指出乙是引用权威信息证明自己的观点,但无法确定此信息是否可靠,犯了诉诸权威的错误,不能有效反驳甲的观点,评价错误。
B项,指出乙提出了一个比对方更有力的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但无法确定乙的证据是否科学可靠,不能有效反驳甲的观点,评价错误。
C项,指出乙在反驳的关键概念上没有与对方保持一致,乙反驳中的“地震预警”与甲论点中的“地震预测”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地震预测是根据对地震规律的认识,预测未来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而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以后,抢在地震波传播到设防地区前,向设防地区提前几秒至数十秒发出警报,以减小当地的损失。二者论述的关键概念不一致,不能有效反驳甲的观点,评价正确。
D项,指出乙在关键信息的引用上存在错误,而乙引用的关键信息是权威媒体的报道,无法确定此信息正确与否,评价错误。
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评价”,确定为“正误评价”。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人类对地球科学的认知水平还不高,从整体上看还不能充分认识地震从孕育到发震的机理、时间空间分布规律,因此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无法做到地震预测。
论据:我国已经建立了ICL地震预警系统,该系统自建成以来,已经成功预警数十次破坏性地震,无一误报。
第三步,辨析选项。
论点是从“对地球科学的认知水平不高”来得出“无法做到地震预测”的,而乙没有从认知水平高低的角度进行反驳,而是从建立ICL预警系统的角度进行,没有保持其在关键概念上的一致,反驳无力。
因此,选择C选项。24.细菌耐药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增长速度之快,是无法用生物的随机突变来解释的。细菌___在同种内,___在不同的物种之间交换基因,___能够从已经死亡的同类散落的DNA中获得基因,可见,___杀死细菌,同样不能阻止耐药菌的传播。
依次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为并且因此即使
B.不仅而且甚至即使
C.即使而且也虽然
D.不止而且但是虽然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文段主要说的是细菌的耐药性。第一空句子提到的情况是“同种”,紧接着第二空是“不同物种”,第三空是“已经死亡的同类”,情况是越来越复杂。根据文意,可以看出这三个句子在语意上存在着由轻到重逐级递进的逻辑关系,所以填入横线的三个词语也应该体现这样的作用。A项“因为”、“因此”都是表因果关系的,排除。B项“不仅”、“而且”、“甚至”,语意程度逐渐加深,表逐级递进关系,符合文意。C项“即使”是表假设让步关系,排除。D项“但是”表转折,排除。
第四空,横线后强调“同样不能阻止”,说明“杀死细菌”只是给出的一种假设让步情况或条件,“即使”表示假设让步,带入验证,符合文意。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抗生素滥用与DNA污染》25.山东:河北
A.四川:重庆
B.辽宁:云南
C.天津:上海
D.山西:陕西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山东和河北都是省份,二者为并列关系,且山东和河北地理位置相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四川是省份,重庆是直辖市,二者不构成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辽宁和云南都是省份,二者为并列关系,但辽宁和云南地理位置不相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天津和上海都是直辖市,二者为并列关系,但天津和上海地理位置不相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山西和陕西都是省份,二者为并列关系,且山西和陕西地理位置相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26.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的通过,标志着我国公职人员就职宣誓开始走上制度化发展的道路。下列关于宪法宣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宪法宣誓是向宣誓者施加责任的法律机制
B.宪法宣誓是宣誓者向在场聆听的人员宣誓
C.宪法宣誓能实现内在素质向外在规范转变
D.宪法宣誓是示范敬畏宪法权威的社会仪式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法律常识,主要涉及宪法宣誓制度。就本题而言,考生可结合生活中的“宣誓”,如婚礼上的誓言等来分析。宣誓更多的是一种内心的约束,是对着内心的信仰宣誓,它并不能直接向宣誓者施加责任,更不能直接实现内在向外在的转变。宪法宣誓制度为近两年法律热点,考生应对该制度有所了解。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二十七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宪法宣誓不是向宣誓者施加责任的法律机制,而是示范某种特定情感的社会仪式,A项错误。
宪法宣誓是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是向宪法、向祖国、向人民宣誓,B项错误。
我国确立宪法宣誓制度,是为了通过宪法宣誓制度这一外在的制度来增强宪法权威,规范、增强国家工作人员乃至呼唤全国人民对宪法的敬畏,影响其内在,C项错误,D项正确。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宪法宣誓制度。
第二步,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宣誓不仅是一种仪式和象征意义,更是一种承认宪法的重要性、最高性和根本性的必要机制。通过宪法宣誓,让国家工作人员在庄严的场合宣誓效忠宪法,彰显宪法权威。同时宪法宣誓是公开的,可以提醒国家工作人员他们向公众做出了承诺,时刻铭记权力来自人民,时刻明晰权力被置于法律的框架和约束中。因此,国家工作人员将对宪法这个“最高法则”的信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内在素质向外在规范的转化。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宪法宣誓制度相关知识。
A项错误,向宪法宣誓代表了宣誓人内心的认同和良心上的约束,是对宣誓者内心的一种约束,而不是向宣誓者被动地施加责任的法律机制。
B项错误,宪法宣誓既包含“向宪法宣誓”,也包含“通过宪法来宣誓”,宪法宣誓不再只是向在场的聆听者宣誓,而是向在场、不在场的“人民”宣誓,向自己的内心信仰宣誓,提醒国家工作人员清楚权力的来源、权力的依据和行使权力的准则。
C项正确,宪法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通过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进行宪法宣誓这种仪式化的程序强化国家工作人员对人民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对宪法和法律的敬畏之心。面对宪法宣誓,意味着宣誓主体的每项职务行为都要受到宪法约束。
D项错误,国家公职人员对宪法宣誓本身就是实施宪法的内容之一,更是对宪法忠诚、遵守、信仰、敬畏的法定仪式,并非社会仪式。
故正确答案为C。27.10016
A.A
B.B
C.C
D.D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数字65006位于区间55318-75631。
故正确答案为B。28.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合同的是:
A.国家订购合同
B.供用电合同
C.房屋租赁合同
D.劳务合同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行为知识。
第二步,行政合同也称行政契约,是指行政主体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目标,与相对人之间经过协商一致所达成的协议。行政合同是现代行政管理中重要的方式,是行政权力和契约关系的结合。在行政合同之中,行政主体并非以民事法人的身份而是以行政主体的身份与行政相对人订立关于民事权利义务协议,以合同的方式来达到维护与增进公共利益的目的。目前,我国的行政合同主要有以下几种:(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2)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合同;(3)公用征收补偿合同;(4)国家科研合同;(5)农村土地承包合同;(6)国家订购合同;(7)公共工程承包合同;(8)计划生育合同。
因此,选择A选项。
B项:供用电合同属于民事合同。B项错误。
C项:房屋租赁合同属于民事合同。C项错误。
D项:劳务合同属于民事合同。D项错误。
29.荀子认为,人的知识、智慧、品德等,都是由后天学习、积累而来的,他专门写了《劝学》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性,肯定人是教育和环境的产物,倡导________、日积月累、不断求知的学习精神。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孜孜不倦
B.坚忍不拔
C.按部就班
D.一丝不苟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语境。由该空后“、”可知,该空与“日积月累”“不断求知”构成并列关系,应体现“不停地努力学习”这一语义。
第二步,辨析选项。B项“坚忍不拔”指信念坚定不移;C项“按部就班”指遵循做事程序;D项“一丝不苟”指办事认真。三者均没有体现出“不停地努力学习”的含义,不符合语境,排除B项、C项和D项。A项“孜孜不倦”指工作学习不知疲倦,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A选项。
30.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行文应用决定或公告。()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文种知识。
第二步,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所以,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行文应用决定而不能用公告。
因此,本题错误。
31.下列物理现象与地球自转无关的是:
A.昼夜更替
B.日月星辰四季方位的变化
C.在北半球,水自然形成的漩涡是逆时针方向的
D.在北半球,物体从高空自由下落,存在落点偏东的现象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地理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日月星辰四季方位的变化是因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形成的。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的形状,太阳始终位于一个焦点上。地球在不断公转的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始终会保持66°34′的交角,即地球始终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因为地球公转的原因,致使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发生变化从而形成四季。而日月星辰方位之所以变化也是四季更替,从根本上是由于地球公转形成的。所以B项与地球自转无关。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考生在备考与之有关的地理知识时,要掌握以下两点:一是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即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地方时和区时及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二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即地球公转会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
A项不选。地球自转会产生地转偏向力。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引起气流向右偏,所以北半球的气旋是逆时针方向的,水流的旋涡也是如此。
B项不选。落点偏东是指高空自由下落的物体落地点会比起点稍微偏东的现象。落点偏东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引起的。随地球自转而具有的线速度,一定大于地面上物体的线速度,因此物体从高处下落时相对于地面必然有一个偏东的速度,其落点自然就会偏东。
C项不选。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且不透明的球体,而昼夜更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地球的自转。昼夜更替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白昼与黑夜以一个太阳日为周期进行交替。地球在自转的过程中,面向太阳的一面是白昼,另一面则是黑夜。
D项当选。古人通过日月星辰方位的变化来确定季节的变化,如民谣所唱: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四季的变化与地球的公转相关。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地理国情。
A项错误,日月星辰泛指宇宙的天体,日月星辰四季方位的变化也就是地球绕着太阳公转,转一圈是四个季节,每个季节的位置不同。日月星辰四季方位是由于地球公转引起的。
B项正确,由于地球是一个既不透明、也不发光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更替。
C项正确,落体偏东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旋转引起的。由于随地球自转而具有的线速度,一定大于地面上物体的线速度。所以该物体下落时必然相对地面有一个偏东的速度,落点自然就会偏东。
D项正确,在北半球,由于地球自转所形成的自转偏向力是向右的,因此水自然形成的漩涡是逆时针方向的。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32.甲因不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决定向上级机关申请复议,要求撤销处罚决定,但没有提出赔偿请求。复议机关经审查认为该处罚决定违法,决定予以撤销。对于处罚决定造成的财产损失,复议机关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A.解除查封的同时决定被申请人赔偿相应的损失
B.解除查封并告知申请人就赔偿问题另行申请复议
C.解除查封的同时就损失问题进行调解
D.解除查封的同时要求申请人增加关于赔偿的复议申请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需了解我国行政复议法的相关规定。对于非法学专业的考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识记相关法条内容,并能灵活运用。此题不够严谨,《行政复议法》第29条第2款规定:“申请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时没有提出行政赔偿请求的,行政复议机关在依法决定撤销或者变更罚款,撤销违法集资、没收财物、征收财物、摊派费用以及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具体行政行为时,应当同时责令被申请人返还财产,解除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措施,或者赔偿相应的价款。”命题人应该是据此进行出题的,答案应为A。但由于题干中并未提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甲做出了查封财产的决定,故各选项表述与题干不符。
故本题选A。33.某软件公司的员工中,3个广东人,1个北京人,3个北方人,有4个人只负责软件开发,有2个人只负责产品销售。
如果以上的介绍涉及了该公司的所有员工,则该公司的员工:
A.最少可能是7个人,最多可能是12个人
B.最少可能是7个人,最多可能是13个人
C.最少可能是6个人,最多可能是12个人
D.最少可能是6个人,最多可能是13个人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涉及员工的家乡和负责的工作这两类信息,并给出相关的人数情况,要求推出该公司最少和最多的人数分别是多少。当人数最少时,各概念之间应尽量包含;当人数最多时,各概念之间应尽量全异。要求最少的人数,就要使得题干中各条件尽量重合。1个北京人必然包含在3个北方人之中,而3个广东人与3个北方人是全异关系,最少有6个人,可以包含4个负责软件开发和2个负责产品销售的人,因此人数最少为6人。
要求最多的人数,就要使得题干中各条件尽量不重合。也就是3个广东人+3个北方人(包括1个北京人)+4个负责软件开发+2个负责产品销售=12个人。
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
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
从地域上看,由于“北京人是北方人”,所以“三个广东人,一个北京人,三个北方人”,最多是6个人;
从职位上看,由“有四个人负责软件开发,有两个人只负责产品销售”可知,共计6个人;
如果地域与职位之间有重合,那么人数最少为6个人;
如果地域与职位之间没有重合,那么人数最多为12个人。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要使得公司的员工人数最多,应当让所有集合尽可能相斥,但北京人一定是北方人,必须相容,其他均可相斥,故最多有3个广东人、3个北方人、4个只负责软件开发的人、2个只负责产品销售的人,共计12人;如果要使得公司的员工人数尽可能的少,应当让所有集合尽可能地相容,3个广东人,3个北方人(含北京人)共计6人以地域划分,而4个负责软件开发的人、2个负责产品销售的人也共计6人以职业划分,地域划分与职业划分相斥,但是二者可以相容,可将地域划分的人与职业划分的人交叉,实现人数的最少,即一个人拥有地域和职业两个划分标准,从而实现了最少可能达到的人数6人。
故正确答案为C。34.下列行为中属于行政处罚的是(
)。
A.刘某因触犯刑法,被所在单位开除公职
B.20周岁王某与人打架致人死亡,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C.李某酗酒驾车,被公安局拘留
D.某企业生产伪劣产品,被工商局吊销营业执照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法律常识。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八条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一)警告;(二)罚款;(三)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四)责令停产停业;(五)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六)行政拘留;(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A项错误,根据《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六条规定:“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的种类为:(一)警告(二)记过;(三)记大过;(四)降级;(五)撤职;(六)开除。”因此刘某开除公职不属于行政处罚。
B项错误,王某打架致人死亡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王某的行为触犯《刑法》,应对其实施刑罚处罚。
C项错误,对于酗酒驾车,涉及《刑法》一百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危险驾驶罪,公安局对其的拘留属于刑事拘留,是刑事强制措施。
D项正确,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八条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五)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某企业生产伪劣产品,被工商局吊销营业执照,属于行政处罚。
故正确答案为D。35.克黎利引述《新科学家》杂志的文章称,记忆的作用不一定是为了记住过去,而是帮助我们走向未来,记忆有时会运用想象和创造的方式,让我们知道接下来怎么做,或者在某些情况下做出什么反应。有些人以为自己有预见未来的能力,其实也许是过去的碎片化记忆而已。如果似曾相识的感觉是来自一段想不起来的记忆,那么就容易产生这样的错觉: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也是来自于这段记忆,自己具备了“心灵能力”。
与这段文字观点不符的是:
A.似曾相识不是“心灵能力”
B.似曾相识能够帮助我们预见未来
C.似曾相识是对过去不完整的记忆
D.人们的记忆不一定是对过去的回忆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B项,根据“有些人以为自己有预见未来的能力,其实也许是过去的碎片化记忆而已”可知,人们并无“预见未来的能力”,表述错误;
A项,根据尾句可知,似曾相识的感觉是基于“一段想不起来的记忆”,并导致“自己具备了‘心灵能力’”这一错觉,故“似曾相识”并不是“心灵能力”,表述正确;
C项,根据“有些人以为自己有预见未来的能力,其实也许是过去的碎片化记忆而已”以及“如果似曾相识的感觉是来自一段想不起来的记忆······”可知,表述正确;
D项,根据首句可知,人们的记忆可以“运用想象和创造的方式,让我们知道接下来怎么做,或者在某些情况下做出什么反应”,故“人们的记忆不一定是对过去的回忆”,也可能是想象等,表述正确。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似曾相识”是一种心灵能力吗?》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细节信息的理解和判断。解答本题首先应观察选项,然后根据选项信息在原文寻找与之对应的内容,并逐一进行判断,从中找出与原文说法不符的一项。A项说法正确。由“如果似曾相识……容易产生这样的错觉……自己具备了‘心灵能力’”可知,似曾相识并不是“心灵能力”。
B项说法错误。由“有些人以为自己有预见未来的能力,其实也许是过去的碎片化记忆而已”可知,人们并无预见未来的能力。
C项说法正确。由“有些人以为自己有预见未来的能力,其实也许是过去的碎片化记忆而已”可知,似曾相识是对过去不完整的记忆。
D项说法正确。由“记忆的作用不一定是为了记住过去……记忆有时会运用想象和创造的方式,让我们知道接下来怎么做”可知,记忆不一定是对过去的回忆。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符合原文,对应“产生这样的错觉:……,自己具备了‘心灵能力’”。C项符合原文,对应“如果似曾相识的感觉是来自一段想不起来的记忆”。D项符合原文,对应“记忆的作用不一定是为了记住过去,……。记忆有时会运用想象和创造的方式,……”。B项与原文不符,B项说“似曾相识能够帮助我们预见未来”对应“有些人以为自己有预见未来的能力,其实也许是过去的碎片化”,原文意思是不能预见未来。
因此,选择B选项。36.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在动力是:
A.社会环境的变迁
B.公共行政的科学化
C.技术手段的创新
D.经济的发展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管理。
第二步,社会环境变迁是决定政府职能转变的外在动力,公共行政的科学化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在动力。技术手段的创新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保障。
因此,选择B选项。37.近年来全国各大城市相继推出垃圾分类新招:居民将与自家对应的二维码贴在塑料袋上分类投放垃圾,垃圾综合处理厂通过二维码扫描仪分拣垃圾,政府部门对正确分类和投放的住户进行奖励。随着新招的推出,居民垃圾分类意识逐步增强。垃圾分类新举措:
①通过激励机制发挥了市场在社区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②依靠科技手段创新了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方式
③强调政府管理与社会参与有机结合,提高了居民的环保意识
④利用合理的财政支出实现了经济平稳运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管理知识。
第二步,题干中说利用二维码扫描进行垃圾分类,这符合依靠科技手段创新了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方式,②说法正确。政府部门通过奖励机制让更多居民参与进来,体现了政府管理与社会参与有机结合,通过这一新的招数,使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逐步增强,提高了居民的环保意识。③的说法正确。
因此,选择C选项。
ABD项:题干里说的垃圾分类是政府通过激励机制在起作用,而不是市场在社区建设中的主导作用。①的说法错误。垃圾分类并不是实现经济平稳运行,属于政府的社会职能。④的说法错误。所以A项、B项和D项错误。
38.火药:爆竹
A.棉花:棉袄
B.粉丝:明星
C.报纸:报社
D.勇敢:勇士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火药”是“爆竹”的原材料,二者为原材料对应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棉花”是“棉袄”的原材料,二者为原材料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B项:“粉丝”是指迷恋、崇拜某个名人的人,“粉丝”迷恋“明星”,二者并非原材料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报社”是指编辑和出版“报纸”的机构,二者并非原材料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勇敢”是“勇士”的属性,二者为属性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39.潮汐现象对于(
)相当于(
)对于自由电子
A.自然现象导电体
B.周期性运动导电体
C.月球和太阳的引力金属导电
D.周期性运动金属导电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需要结合代入排除法进行解题,将选项中的词项依次代入题干括号中,构成两组词项,并分析这两组词项的关系,前后关系一致的即为正确答案。代入A项,潮汐现象属于自然现象,导电体之所以能导电是因为有自由电子。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B项,潮汐现象是周期性运动,导电体之所以能导电是因为有自由电子。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C项,潮汐现象是因为有月球和太阳的引力,金属导电是因为有自由电子。前后关系一致。
代入D项,潮汐现象是周期性运动,金属导电是因为有自由电子。前后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40.某射击运动员每次射击命中10环的概率是75%,5次射击有4次命中10环的概率是(
)。
A.31.64%
B.39.55%
C.43.66%
D.50%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概率问题。
第二步,5次射击有4次命中10环的概率为,略小于40%,与39.55%最接近。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根据题意,5次射击有4次命中10环,则有1次没有命中,命中10环的概率为75%,没有命中10环的概率为1-75%=25%。故满足题意的概率为:,与B项最接近。
故正确答案为B。41.所有持乐观想法的人都相信,乐观的想法可以鼓舞自己达成目标。但实际上,当一个人乐观地看待目标的实现——尤其是乐观情绪极度膨胀时,你会感到目标的实现似乎易如反掌。这种做法会欺骗大脑,使之认为目标已经唾手可得。这时,当事人“全力向目标进发”的动力就会丧失。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得知:
A.悲观想法比乐观想法更有助于让人成功
B.乐观的人通常都不会成功
C.事物的真实面貌总是不如想象美好,这会让乐观的人受到打击
D.必胜的信念还需要脚踏实地准备,这才是取胜之道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属于无中生有,文中并没有比较悲观想法和乐观想法哪个更有利于成功,错误。B项对应“当事人‘全力向目标进发’的动力就会丧失”,“通常都不会成功”表述绝对,属于曲解文意,错误。C项“让乐观的人受到打击”在文中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错误。D项,由文段中乐观看待目标实现的人,“全力向目标进发”的动力就会丧失,可知乐观并全力以赴才能最终获得成功,符合原文,正确。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文段开篇先指出“乐观可以鼓舞人们达成目标”,随后以“但实际上”转折引出相反观点,即乐观情绪膨胀会使人丧失全力向目标迸发的动力,因此不会“实现目标”。故作者认同“实现目标”还需“全力向目标迸发”,对应D项“脚踏实地准备”,当选。
A项,无中生有,文段内容并未涉及“悲观”与“乐观”的比较,排除;B项“都不会成功”表述绝对,排除;C项,“事物的真实面貌总是不如想象美好”在文中并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乐观是一个陷阱》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需明确文段写作思路。文段为转折结构,“但实际上”之后对首句观点进行否定,即盲目乐观并不是好事,乐观的同时不能放松努力。文段首先指出,所有持乐观想法的人都相信乐观的想法可以鼓舞自己达成目标。然后由“但实际上”作转折,对前文观点进行了反驳,并分析具体原因,即当一个人过度乐观地看待目标的实现时,会失去“全力向目标进发”的动力,会阻碍目标的达成。言外之意是持乐观想法的人还应脚踏实地去努力才能达成目标,D项为文段重点的归纳总结,正确。
文段没有关于“悲观想法”的论述,排除A。B项“通常都不会成功”、C项“总是不如”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故本题选D。42.在空调病日益频发的今天,不少人开始重新关注电风扇。由于风扇吹来的微风让人感到轻松自如,虽然不能冷却空气,但这种微风能促进皮肤热量对流和汗液蒸发,让身体保持凉爽。因此,在许多研究中,人们都认为风扇在炎炎夏日中能起到降温效果,对人体有益无害。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够质疑上述观点?(
)
A.在不同的研究中,人们对风扇降温作用的认识并不一致
B.人们进行剧烈运动后,相比空调冷气对机体的刺激,通过风扇进行降温更有益处
C.如果温度极高,风扇向身体各部位吹热风会促进对流热量的增加,更容易导致中暑
D.天气潮热时,风扇的降温效果就会显著降低,尽管空气仍在流动,但它已经充满了水分,使得汗水更难蒸发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在许多研究中,人们都认为风扇在炎炎夏日中能起到降温作用,对身体有益无害。
论据:风扇吹来的微风让人感到轻松自如,虽然不能冷却空气,但这种微风能促进皮肤热量对流和汗液蒸发,让身体保持凉爽。
本题的论点与论据都在说风扇可以起到降温作用,对人体有好处,话题一致,要想削弱首先考虑否定论点,即风扇在炎炎夏日中不能起到降温作用,或对身体有害。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论点说风扇可以起到降温的效果,即可以降低温度,而选项说对降温作用的认识不一致,认识与效果话题不一致,无法削弱,排除;
B项:剧烈运动后通过风扇降温比空调降温更有益处,说明风扇确实可以降温,有加强作用,无法削弱,排除;
C项:如果温度极高,风扇向身体各部位吹热风会促进对流热量的增加,会导致中暑,说明吹风扇对人体有害,削弱论点,保留;
D项:天气潮热时风扇降温效果降低,使汗水更难蒸发,而论据说风扇的微风可以促进汗液蒸发,削弱论据,保留。
对比C、D两项,C项削弱论点,D项削弱论据,削弱论点力度大于削弱论据。
故正确答案为C。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能够质疑上述观点的一项,需首先明确题干的论证结构,找到论据和论点。题干论据为第二句话,题干论点为“因此”后面的内容。要质疑该观点,可以说明风扇在夏日中未必能起到降温效果。题干观点:风扇在炎炎夏日中能起到降温效果,对人体有益无害。题干论据:风扇吹来的微风让人感到轻松自如,虽然不能冷却空气,但这种微风能促进皮肤热量对流和汗液蒸发,让身体保持凉爽。
A项,人们对风扇降温作用的认识不一致,并不能说明风扇能否起到降温作用,无法质疑题干观点。
B项,剧烈运动后,通过风扇进行降温更有益处,直接支持了题干观点。
C项,指出温度极高时,风扇吹热风会促进对流热量的增加,使用风扇更容易导致中暑,说明有时会对人体有害,直接质疑了题干观点。
D项,天气潮热时,风扇的降温效果会显著降低,使得汗水更难蒸发,而论据说风扇吹来的微风能促进汗液蒸发,因此该项削弱了题干的论据,相比于C项的削弱论点来说,削弱论据的力度稍弱,并且从结果来看,C项是导致中暑,而D项只是汗水更难蒸发,降温效果降低,即C项对人体的危害比D项的结果更严重,因此C项更能质疑题干观点。
故本题选C。43.①身体不舒服
②病情好转
③接受治疗
④医院检查
⑤康复
A.①③⑤④②
B.①④③②⑤
C.①⑤④②③
D.①③④⑤②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观察选项,确定尾句应从②③⑤中选择。
比较可知,事情的起因是“身体不舒服”,然后“接受治疗”,治疗的结果应该是“康复”,确定尾句为⑤,排除A、C、D三项。
因此,选择B选项。
44.疫苗接种于人体后,可以使人体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传染病的抵抗力,下列关于疫苗说法错误的是:
A.疫苗在免疫学上属于抗原
B.常用的疫苗有灭活菌和弱毒苗
C.疫苗可以提高人体对特定疾病的抵抗力
D.卡介疫苗可以预防小儿麻痹症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生物医学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卡介苗是一种减毒的活性牛型结核杆菌疫苗,接种卡介苗可以使人体产生对结核病的抵抗力,以预防结核病(俗称肺痨)。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可以预防小儿麻痹症。
因此,选择D选项。
A项:疫苗就是刺激人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数据时代的行业现状与创新考核试卷
- 玉石的形成与演化过程考核试卷
- 公共设施管理的变革与创新考核试卷
-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英语试卷
- 生物科技在食品安全的应用考核试卷
- 盐海淡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考核试卷
- 制定目标与实现计划培训考核试卷
- 防震防火课件教学课件
- DB11T 714.1-2010 电子政务运维服务支撑系统规范 第1部分:基本要求
- 地理课件模板教学课件
- 无人机校企合作协议
- 工程设备进场进场开箱验收单
- GB 16809-2008防火窗
- 《百团大战》历史课件
- 八年级上册道德及法治非选择题专项训练
- 2023年徐州市国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机械课程设计~二级减速器设计教程
- 国家开放大学《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实验参考答案
- 工程造价司法鉴定实施方案
- 股骨干骨折的护理查房课件
- 计算方法第三章函数逼近与快速傅里叶变换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