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毫米波雷达行业现状与竞争格局分析报告_第1页
2022-2023毫米波雷达行业现状与竞争格局分析报告_第2页
2022-2023毫米波雷达行业现状与竞争格局分析报告_第3页
2022-2023毫米波雷达行业现状与竞争格局分析报告_第4页
2022-2023毫米波雷达行业现状与竞争格局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毫米波雷达行业现状与竞争格局分析报告目录CONTENTS01PART.ONE行业综述02PART.TWO行业发展环境03PART.THREE行业现状分析04PART.FOUR前景趋势分析行业综述01行业定义行业发展历程行业产业链行业定义毫米波雷达,是一种使用天线发射波长1-10mm、频率24-300GHz的毫米波作为放射波的雷达传感器。毫米波雷达通过处理目标反射信号获取汽车与其他物体相对距离、相对速度、角度及运动方向等物理环境信息。毫米波雷达可根据所探知的物体信息对目标进行追踪和分类,电子控制单元(ECU)结合车身动态信息进行智能决策,通过声音、光线及触觉等多种传感方式告知驾驶者,或直接进行自动变速、制动处理,从而降低驾驶事故发生的概率。毫米波雷达根据接收和发射毫米波的时间差,结合毫米波传播速度、载体速度及监测目标速度即可推算出毫米波雷达和监测目标之间的相对距离。此外,根据多普勒效应,毫米波的频率变化与其运行速度紧密相关,当传感器发出安全距离警告时,若监测目标出现减速情况,或自身载体出现加速情况时,反射波频率将变高。因此,通过接收时间和频率的变化,毫米波雷达可检测出与目标之间的相对距离及相对速度。德国首次出现汽车防撞雷达,此后汽车防撞雷达陆续在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推广开来,至今为止相关国际大型雷达制造商已具备近40年的技术积累经验。ACBD1973年行业发展历程直到2012年2013年2018年英飞凌及飞思卡尔成功推出芯片级别的毫米波射频芯片,降低了毫米波波雷达的技术门槛,同时降低其制造成本,推动毫米波雷达在各领域的应用。24GHz毫米波雷达产品进入中国(样品阶段),大批初创企业如安智杰、行易道、隼眼科技、承泰等均在此期间成立。中国国产24GHz毫米波雷达产品已实现大规模量产,供应链已发展成熟,但就77GHz毫米波雷达产品而言,因受国外大型芯片商的技术封锁,国产77GHz毫米波雷达产品并未实现国产化,但已有华域汽车、森斯泰克、行易道等企业成功突破技术封锁,进入样机阶段,将在未来1-2年内实现小规模量产,但距离实现大规模量产仍需完善算法及进行装车匹配实验,国产77GHz产品国产化仍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产业链上游:毫米波雷达的上游环节主体包括各硬件、软件供应商。硬件由射频前端、数字信号处理器、天线及控制电路等部分构成,软件算法即后端算法。射频前端(MMIC,硬件成本占比50%,总成本占比25%)前端收发组件是毫米波雷达的核心射频部分,由发射器、接收器、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混频器、滤波器及压控振荡器7部分构成,起到调制、发射、接收及解调毫米波信号的作用。毫米波雷达要求前端收发组件应兼具体积小、稳定性好、成本低等特性,可通过混合微波集成电路(HMIC)和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MIC)两种方法将前端收发组件集成化。(2)后端算法(总成本占比50%)毫米波雷达的数字处理算法包含列阵天线的波束形成算法、信号检测、测量算法、分类和跟踪算法,后端算法占整个毫米波雷达总成本的比例为50%,主要包含算法开发过程中的人力及时间成本产业链上游产业链中游:毫米波雷达行业中游企业原材料大部分依靠进口,主要原因是下游消费终端为保障科研成果,对行业产品的质量稳定性要求较高,因此,中游科研用制备厂商更倾向于选择仪器先进、供应链稳定的进口原材料供应商。企业产品价格主要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由于毫米波雷达企业的产品毛利较高,原材料价格波动不会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重大影响。产业链中游产业链下游:毫米波雷达可应用于汽车、车路协同、无人机、智慧交通、安防等多个领域(2-11),其中汽车是毫米波雷达最大的下游应用领域,占比超过80%。(1)汽车(应用占比80%以上,应用占比最大的下游领域)汽车是毫米波雷达应用占比最大的下游应用领域,占比超过80.0%,也是毫米波雷达增长最快的下游应用市场。2014-2018年中国汽车产量由2,375万辆上升至2,788万辆,年复合增长率为1%,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与此同时,消费者对汽车的功能需求也愈发多样化,安全性要求的提升和智能驾驶需求的提升,使得毫米波雷达装载数量也从2015年的13万件激增至2018年的500.7万件,同比增长245%(2-12)。2018年中国汽车产量虽出现下降现象,但考虑到全年毫米波雷达渗透率仅为18.0%,未来增长空间大,且随着自动驾驶汽车等级的提升,单车搭载毫米波雷达数量也会随之提升,未来中国车载毫米波雷达市场仍将保持快速增长。产业链下游行业发展环境02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明确要求车长超过9米的营运客车驾驶室前面罩需要安装AEBS毫米波雷达或激光雷达装置,即加装车道偏离预警系统(LDWS)及前碰撞预警(FCW)功能。该规定于2019年4月正式实施,标志着以运营客车为首的商用车市场正式进入AEBS发展阶段。《营运客车安全技术条件》三大政策行业政策1《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对测试主体、测试驾驶人、测试车辆提出要求,明确省、市级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可自主选择测试路段、受理申请和发放测试号牌意图突破中国车用传感器产业链短板,到2020年,形成若干家超过1,000亿规模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到2025年,形成若干家进入全球前十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发展智能汽车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及技术,促进包括毫米波雷达在内的车用传感器智能化升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征求意见稿)01020403行业政策2《中国制造2025》《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中国要掌握智能辅助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到2025年要掌握自动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发展自动驾驶汽车和轨道交通系统,推动中国形成自主的自动驾驶平台技术体系和产品总成能力,从而侧面推动毫米波雷达行业的发展。人工智能发展进入新阶段。经过60多年的演进,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强烈需求的共同驱动下,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大数据驱动知识学习、跨媒体协同处理、人机协同增强智能、群体集成智能、自主智能系统成为人工智能的发展重点,受脑科学研究成果启发的类脑智能蓄势待发,芯片化硬件化平台化趋势更加明显,人工智能发展进入新阶段。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满意度明显提高,支撑国家现代化建设能力显著增强;拥有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城乡区域交通协调发展达到新高度社会环境汽车是毫米波雷达应用占比最大的下游应用领域,占比超过80.0%,也是毫米波雷达增长最快的下游应用市场。2014-2018年中国汽车产量由2,375万辆上升至2,788万辆,年复合增长率为1%,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与此同时,消费者对汽车的功能需求也愈发多样化,安全性要求的提升和智能驾驶需求的提升,使得毫米波雷达装载数量也从2015年的13万件激增至2018年的500.7万件,同比增长245%(2-12)。2018年中国汽车产量虽出现下降现象,但考虑到全年毫米波雷达渗透率仅为18.0%,未来增长空间大,且随着自动驾驶汽车等级的提升,单车搭载毫米波雷达数量也会随之提升,未来中国车载毫米波雷达市场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汽车毫米波雷达也可根据毫米波频率细分为24GHz、77GHz和79GHz毫米波雷达。根据美国FCC和欧洲ESTI规划,24GHz的宽频段(265-26.65GHz)将在2022年过期。且77GHz频段的集成度和速度测量精度更佳,以ACC自适应巡航为例,77GHz毫米波雷达的体积仅为24GHz毫米波雷达的33%,识别率是其3倍,精准度则达到24GHz毫米波雷达的3-5倍,因此全球范围内77GHz及79GHz毫米波雷达是主流产品。但中国国产77GHz毫米波雷达产品还未实现大规模量产,截至2019年10月,中国毫米波雷达生产企业中只有华域汽车及森思泰克具备77GHz量产能力,此外,中国79GHz频率还未开放民用,因此中国市场上的多数毫米波雷达产品为24GHz毫米波雷达产品,2018年其市场份额占比为52%。社会环境根据中国毫米波雷达某知名企业的某位工作多年的专家预测,中国将于2020年实现L5量产,于2021年初步实现L3低速量产,2023年中国的车载毫米波雷达渗透率将达到50%,到2025年,中国将实现L3低速大规模应用,L3高速也将逐步发展起来。专家还表示,随着汽车自动驾驶等级的提升,单车毫米波雷达装载数量也将逐渐上升,如L3等级汽车所需的毫米波雷达数量是L2等级的2倍。自动驾驶将是毫米波雷达发展的长期驱动力。经济环境2021年汽车销量快速增长,一是新车销量实现了较快发展。1-8月新车销售1655.6万辆,同比增长17%,比2019年同期增长8%。二是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增长,1-8月销售179.9万辆,同比增长9倍,占新车销量的比重首次接近11%,八月份的销量继续刷新单月历史销售记录。三是二手车交易持续活跃。1-8月二手车交易量超过1139万辆,同比增长40.4%,比2019年同期增长28%。八月份的二手车与新车的月度交易之比达到0.83,创历史新高,在跨省通办政策的推动下,二手车异地交易更加活跃。据有关方面统计,异地交易量占比已经由30%提高到60%。行业现状分析03请在此输入您的副标题现状分析大约上世纪90年代,毫米波雷达就开始应用于汽车领域,当时的应用是汽车自适应巡航(ACC)功能,这主要依赖于毫米波长达200米以上的距离探测功能,其它手段是很难做到的。后来,又陆续发展出了防撞、盲区探测等众多其他功能,但是这个技术门槛一直很高,价格也一直很贵,直到2012年,出现了芯片级别的毫米波射频芯片,技术门槛才降低,成本也降下来了,才为汽车领域的广泛应用打开窗口。目前,在毫米波频段,开放给民用的波段有24GHz\60GHz\77GHz\120GHz,其中,24GHz和77GHz在汽车中都有应用,24GHz开放得最早,目前应用较普遍。24GHz主要面向5-70m的中短距探测,主要应用有BSD\LDW\LKA\LCA\PA等。77GHz主要面向100-250米的中长距探测,例如ACC\FCW\AEB等。但随着车用雷达系统对精度要求的提升,77GHz将是未来的主流。现状分析受益于中国汽车产量不断提升及毫米波雷达装配比率的持续上涨,中国毫米波雷达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15年至2018年,中国毫米波雷达行业市场规模(按产值统计)从5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5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150.2%。其中,2018年中国汽车产量虽出现小幅下跌(2018年中国汽车产量为2,789万台,同比下降1%),但受毫米波雷达渗透率由2017年的10%上升至2018年的18.0%影响,行业市场规模不降反增,由2017年的15亿元上升至25亿元,同比增长61%现状分析美国、欧洲和日本在车载雷达技术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目前,越来越多的公司和供应商投入到汽车雷达系统研制、器件开发和算法研究当中。1999年,德国奔驰汽车公司率先采用77GHz毫米波雷达的自主巡航控制系统;2003年,博世研制的77GHz车载雷达正式投入商用;2013年,松下与富士通研制出79GHz频带毫米波车载雷达。目前,毫米波车载雷达的关键技术主要由大陆、博世、电装、奥托立夫等传统汽车零部件巨头所垄断,特别是77GHz毫米波雷达,只有少数几个国外公司掌握该技术。在我国,24GHz和77GHz毫米波集成电路的关键技术已取得突破。其中,24GHz毫米波集成电路已实现量产并试用中,但77GHz毫米波集成电路的国产化一直进展缓慢。国内相关产品的主要进展情况为: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完成8mm波段混频器、倍频器、开关、放大器等单功能芯片的研制,目前,正在开展单片接收/发射前端的设计与研制;厦门意行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在24GHz汽车主动安全雷达射频前端集成电路取得突破,是国内唯一一家提供24GHz汽车主动安全雷达射频前端MMIC解决方案的企业;沈阳承泰科技有限公司在研发77GHz汽车毫米波雷达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产品不久将问世。

02

01现状分析内毫米波雷达依赖进口,受限国外技术封锁24GHz毫米波雷达是主流方向。目前中国市场中高端汽车装配的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全部都依赖国外进口,市场被美、日、德企业垄断,价格昂贵,并采取了技术封锁,自主可控迫在眉睫。国内自主车载毫米波雷达产品总体仍处于研制阶段。考虑到研发成本和77GHz开发技术受限,目前国内厂商对于毫米波雷达的研发方向集中于24GHz。国内市场上,24GHz毫米波雷达的产品体系已经相对成熟,供应链已经相对稳定,24GHz的核心芯片能从英飞凌、飞思卡尔等芯片供应商获得。2016年中国汽车预装毫米波雷达的数量达到105万个,其中24GHz雷达占比68%,77GHz雷达占比36.2%。毫米波雷达关键技术被外商垄断,集中度较高在全球毫米波雷达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是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目前毫米波雷达技术主要由大陆、博世、电装、奥托立夫、Denso、德尔福等传统零部巨头所垄断;其中,77GHz毫米波雷达技术被垄断于博世、大陆、德尔福、电装、TRW、富士通天、Hitachi等公司手中。2016年,博世和大陆全球毫米波雷达市场占有率均为17%,并列第一;电装、海拉并列第二,市场份额为11%,采埃孚占据8%,德尔福占据6%,奥托立夫占据4%。前七大供应商巨头市场占有率达到73%。政策支持中国政府通过颁布一系列政策支持毫米波雷达行业发展驱动因素应用于汽车上的不同种类雷达汽车雷达可分为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不同雷达的原理不尽相同,性能特点也各有优势,可用于实现不同的功能。超声波雷达是利用传感器内的超声波发生器产生40KHz的超声波,再由接收探头接收经障碍物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根据超声波反射接收的时间差计算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超声波雷达成本较低,但探测距离近,只有几米,因此常用于泊车系统中,且超声波雷达会受限天气条件。激光雷达具有分辨率高、精度高、抗有源干扰能力强的优势,是军转民的高精度雷达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主要是用于无人驾驶系统,例如谷歌无人车、百度无人车都采用了激光雷达。激光雷达也会受天气影响,在大雪、雾霾时功能会受限,且价格昂贵。自动驾驶拉动毫米波雷达需求量上升C-NCAPADAS评价新规将促进中国毫米波雷达需求提升。为加快中国自动驾驶进程,2018年7月,《C-NCAP管理规则(2018年版)》正式发布,C-NCAP按照比中国现有强制性标准更严格和更全面的要求对新车型进行碰撞安全性能测试,并将包括AEB在内的ADAS功能列入评价体系。在新车评价规程的推动下,为实现AEB、ACC、LCA等新功能,原始设备制造商(OEMs)对汽车传感器的配备需求提升。而相较于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测量精度高、测量维度多,相较于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价格低,综合来看,毫米波雷达是市场上可实现AEB、ACC、LCA功能的性价比最高的雷达传感器。因而,C-NCAP将AEB纳入ADAS评价体系的规定,不仅将加快中国自动驾驶进程由现有的L2向L5推进,同时也将促进中国毫米波雷达推广和应用。车路协同应用前景广阔根据在毫米波雷达行业top3企业工作12年的专家表示,单车智能化路线只关注人与车、车与车之间的互动,而忽视了道路的影响因素,无法覆盖复杂驾驶场景,完全依靠单车智能实现完全自动驾驶难度大。专家表示车路协同将“人-车-路”看作一个整体,从单车智能向外部环境探索,是性价比最高的自动驾驶实现路径。车路协同可有效提高国家交通智能管控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加快自动驾驶进程的实现。车路协同可通过更好地检测汽车流量,并通过最优化红绿灯控制,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可提高10%),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目的(可降低10%-15%的油耗),因而其发展属于国家战略层面,具备国家政策支持痛点及发展建议04行业痛点行业发展建议毫米波雷达原材料进口依赖程度极高,其中,DSP、PCB及MMIC等硬件原材料高度依赖于从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进口,且进口依赖程度均在95%以上,PCB、MMIC材料虽已实现技术突破,但尚未大规模量产,仍处于样品阶段,产品距离大规模应用仍需积累大量试验数据,距离原材料实现完全国产化仍需一定时间原材料进口依赖程度高行业痛点行业整体竞争力偏弱目前,国内的产业链尚未成熟,国外商用车载雷达已经走了几十年的历史了,国内近几年才开始起步,产品上市要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人才极度缺乏车载雷达研发需要丰富的雷达系统和毫米波射频设计经验与能力,而这一领域的人才多集中在军工企业和国外企业。发展建议1发展建议2发展建议3提升产品质量(1)政府方面:政府应当制定行业生产标准,规范毫米波雷达行业生产流程,并成立相关部门,对科研用毫米波雷达行业的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形成统一的监督管理体系,完善试剂流通环节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冷链运输环节的基础设施升级,保证毫米波雷达行业产品的质量,促进行业长期稳定的发展;(2)生产企业方面:毫米波雷达行业生产企业应严格遵守行业生产规范,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目前市场上已有多个本土毫米波雷达行业企业加强生产质量的把控,对标优质、高端的进口产品,并凭借价格优势逐步替代进口。此外,毫米波雷达行业企业紧跟行业研发潮流,加大创新研发力度,不断推出新产品,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也是未来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全面增值服务单一的资金提供方角色仅能为毫米波雷达行业企业提供“净利差”的盈利模式,毫米波雷达行业同质化竞争日趋严重,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企业业务收入因此受影响,商业模式亟待转型除传统的毫米波雷达行业需求外,设备管理、服务解决方案、贷款解决方案、结构化融资方案、专业咨询服务等方面多方位综合性的增值服务需求也逐步增强。中国本土毫米波雷达行业龙头企业开始在定制型服务领域发力,巩固行业地位多元化融资渠道可持续公司债等创新产品,扩大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PPN)、公司债等额度获取,形成了公司债、PPN、中期票据、短融、超短融资等多产品、多市场交替发行的新局面;企业获取各业态银行如国有银行、政策性银行、外资银行以及其他中资行的授信额度,确保了银行贷款资金来源的稳定性。毫米波雷达行业企业在保证间接融资渠道通畅的同时,能够综合运用发债和资产证券化等方式促进自身融资渠道的多元化,降低对单一产品和市场的依赖程度,实现融资地域的分散化,从而降低资金成本,提升企业负债端的市场竞争力。以远东宏信为例,公司依据自身战略发展需求,坚持“资源全球化”战略,结合实时国内外金融环境,有效调整公司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分布结构,在融资成本方面与同业相比优势突出。行业发展建议行业前景趋势05行业前景行业竞争格局行业标杆企业“毫米波雷达+视觉传感器”融合趋势凸显毫米波雷达不受天气影响可全天候全天时工作,但存在分辨率低、无法区分人和物体及横向探测精准度低等缺点,而摄像头分辨率高,具备形状和颜色感知能力,且横向探测精准度高,但其不可在强光及无光线情况下工作,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各有优劣,难以互相替代,只有相互融合才可保证信息充分获取,为实现自动驾驶提供安全保障。行业发展趋势重视数字模组集成度传统整车企业技术路线较保守,专注于L1-L3级辅助驾驶,其对毫米波雷达的空间分辨率技术演化预期平稳。此外,传统整车企业对成本更为敏感,因而更重视毫米波雷达数字模组的集成度,多采取集成MCU、DSP方式提升分辨率;重视收发机集成度部分初创公司如Uber、Waymo的技术路线较激进,专注于L4-L5自动驾驶,其对毫米波雷达的空间分辨率技术演化预期高。此外,L4-L5级自动驾驶汽车可通过高速算力处理器对各传感器数据进行统一处理,因而对毫米波雷达的数字处理能力并不重视,转而关注收发机数量的集成,例如中国初创企业加特兰微电子的Yosemite产品集成了4个发射机级8个接收机。单芯片高精度是发展趋势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及主动安全功能的提升,汽车毫米波雷达的需求向高精度发展,一些高端车型的雷达系统正在从24GHz向77GHz升级。以ACC自适应巡航为例,所使用的雷达升级换代成77GHz的毫米波雷达后,ACC自适应巡航的工作时速由25km起,比起24GHz雷达系统,识别率是原来的三倍,测速和测距的精准率提高了三至五倍,因而可以更准确快速地监测与前车的距离,在保持距离的情况下随前车的速度进行加减速、刹停和起步。而且因为雷达的特性,即便在有雾、烟、灰尘的干扰等恶劣天气环境下,也能得到精确的探测结果。毫米波雷达系统主要包括天线、收发系统、信号处理系统,收发系统芯片和天线PCB是毫米波雷达的硬件核心。其中,收发器芯片普遍使用SiGe双极型晶体管等特殊半导体,这些基于硅锗技术的芯片无法实现更高的集成,因此,一个雷达系统往往需要多个芯片加外围器件构成。虽然基于SiGe技术的77GHz汽车雷达系统可以很好地满足汽车需求,但它们体积过大、过于笨重,占用了大量电路板空间,同时价格也比较昂贵。毫米波雷达行业标准化与定制化界限被打破,未来趋于融合。标准化加微定制的产品战略,有效平衡企业操作层面与消费者需求层面的矛盾让消费者既拥有足够的确定性,也有足够的弹性。毫米波雷达行业大数据应用使得实际操作和施工赋能方式深入介入,使得平台从简单的流量供给入口转变为工具供给、技术供给、工人供给的模式。中国消费升级倒逼毫米波雷达行业提高服务质量,用户需求从获取公司信息并与公司对接畅通转变为更加注重体验注重实际的效果,满足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成为毫米波雷达行业新的发展方向.行业面临洗牌标准化趋势融合行业平台职能转化注重用户体验由于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巨大冲击,各行各业都面临资源重新洗牌,因此毫米波雷达行业也进入洗牌期。下游企业缺乏核心技术。投资融资主要集中于行业主流企业,对中小企业面临巨大挑战。行业发展趋势““0102竞争格局1竞争格局2行业竞争格局毫米波雷达技术壁垒高,从全球市场看,行业头部企业包括德国博世、德国大陆、德国海拉、日本富士通天、日本电装等德国、日本国际零部件巨头公司,2018年,前5大公司共占据全球毫米波雷达近70.0%的市场份额。此外,采埃孚&天合TRW、德尔福、奥托立夫、法雷奥、傲酷、日立等公司也是全球主要的毫米波雷达供应商。中国毫米波雷达传感器被国际龙头企业垄断,2019年1月,维宁尔、大陆、海拉和安波福占据中国24GHz毫米波雷达出货总量的89.8%以上,博世、大陆和电装占据中国77GHz毫米波雷达总出货量的89.7%左右。车载毫米波雷达行业发展前景良好,中国众多公司布局该行业,根据企业类型可分为上市企业和初创企业两大类,但因与国际头部企业在知识产权、技术和产品稳定性上仍存在显著差距,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低(不足5%)。上市公司又可分为自主研发生产企业(如德赛西威、华域汽车等)和投资收购布局企业(如海康威视、雷科防务等),上市公司财务实力强,融资便捷,研发保障充足,具备资金优势。中国毫米波雷达初创企业多成立在2014-2016年期间,可根据团队背景划分为海归博士派(创始人为海归博士背景的企业,如森思泰克、智波科技等)、科研院所派(具备科研院背景的企业,如行易道、南京隼眼、苏州毫米波等)及转型派(由其他行业转型而来的企业,如深圳安智杰、湖南纳雷等),初创企业在体系建设、市场推广、车载适配、系统设计等各方面缺乏充足资金,需通过股权融资等方式募集资金,如行易道于2017年获得国科嘉禾资本及磐古资本数千万元级别的A轮融资。相比于国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