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86/386第一篇基础知识第一章HSE治理体系简介第二章安全基础知识第三章防毒基础知识第四章电气安全基础知识第五章消防知识第六章应急知识第七章特种作业常识第一篇基础知识HSE治理体系简介健康、安全与环境治理体系简称为HSE治理体系,或简单地用HSEMS(HealthSafetyandEnviromenManagementSystem)表示。HSEMS是近几年出现的国际石油天然气工业通行的治理体系。它集各国同行治理经验之大成,体现当今石油天然气企业在大都市环境下的规范运作,突出了预防为主、领导承诺、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科学治理思想。
HSE的进展
60年代往常要紧是体现安全方面的要求,在装备上不断改善对人们的爱护,利用自动化操纵手段使工艺流程的爱护性能得到完善;70年代以后,注重了对人的行为的研究,注重考察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80年代以后,逐渐进展形成了一系列安全治理的思想和方法
HSE把健康、安全、环境作为一个整体
由于健康、安全与环境危害的治理在原则和效果上彼此相似,在实际过程中三者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专门自然地把健康(H)、安全(S)与环境(E)作为一个整体来治理。1991年,SHELL公司委员会颁布健康、安全与环境(HSE)方针指南。1919年在荷兰海牙召开了第一届油气勘探、开发健康、安全与环境国际会议,HSE这一完整概念逐步伟大伙儿所同意。
HSE体系在企业治理中的作用
HSE治理体系是企业整个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它将健康、安全和环境三种紧密相关的治理体系科学地结合在一起。HSE治理体系为企业实现持续进展提供了一个结构化的运行机制,并为企业提供了一种不断改进HSE表现和实现既定目标的内部治理工具。
HSE治理体系与企业治理的关系
HSE治理体系是在企业现存的各种有效的健康、安全和环境治理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按HSE治理体系标准的要求加以规范和补充,使之转化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HSE治理体系是一个不断变化和进展的动态体系,其设计和建立也是一个不断进展和交互作用的过程。HSE治理体系只是企业治理体系的一部分。企业往往有多个并存的治理体系,可能分属不同的部门操作,因此应通盘考虑这些体系的组织、过程、程序和资源,尽量合理设置和共享共用,以简化内部各项治理工作的复杂程度,防止相互冲突,实现相互协调。HSE治理体系要完全描述HSE企业过程链的所有活动和任务是不可能的,因此实现HSE有效治理的关键是识不确定那些需要治理系统操纵的HSE关键过程和活动,并进行重点操纵。
建立HSE治理体系的原由
(1)我们现有的治理体系难以满足建立现代化企业治理的要求,要紧表现:①企业尽管有一套现行的有效的治理方式和治理制度,但它们各管一方,健康、安全与环境治理有时各行一套,未形成科学、系统、持续改进的治理体系;②在健康、安全与环境治理的思维模式上与国外先进的治理思想存在较大的差距,如普遍缺乏国外的高层承诺和“零事故”思维模式;③缺乏现代化企业健康、安全与环境治理治理所要求的系统治理方法和科学治理模式。
(2)石油行业是一种高风险的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风险同时伴生,应同时治理:①石油企业的健康、安全与环境事故往往是相互关联的,必须同时加以操纵;②ISO质量治理体系和ISO14000环境治理体系差不多上先进的治理体系,其中也包括了一些健康、安全要素,但要紧分不是针对质量和环境的,未形成一个整体。
(3)建立HSE治理体系是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需要:①国际上几乎所有大型石油天然气企业都在推行这一先进的HSE治理模式;②良好的HSE治理是进入国际市场的准入证;③可保证HSE治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提高企业的名声,增加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HSE治理的目的
(1)满足政府对健康、安全和环境的法律、法规要求;
(2)为企业提出的总方针、总目标以及各方面具体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
(3)减少事故发生,保证职员的健康与安全,爱护企业的财产不受损失;
(4)爱护环境,满足可持续进展的要求;
(5)提高原材料和能源利用率,爱护自然资源,增加经济效益;
(6)减少医疗、赔偿、财产损失费用,降低保险费用;
(7)满足公众的期望,保持良好的公共和社会关系;
(8)维护企业的名誉,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HSE体系在企业治理中的作用
HSE治理体系是企业整个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它将健康、安全和环境三种紧密相关的治理体系科学地结合在一起。HSE治理体系为企业实现持续进展提供了一个结构化的运行机制,并为企业提供了一种不断改进HSE表现和实现既定目标的内部治理工具。
HSE治理体系标准的作用
为了规范HSE治理体系的差不多框架,1996年1月ISO/TC67的SC氛围会公布了ISO/CD14690《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治理体系》(标准草案)。HSE治理体系标准规定了建立、实施和保持健康、安全与环境治理体系的差不多要素,其作用是关心公司和公司的相关方建立HSE治理体系,实现健康、安全与环境治理目标。
HSE治理体系在结构特点
(1)按戴明模式建立。HSE治理体系是一个持续循环和不断改进的结构,即“打算—实施—检查—持续改进”的结构。图1戴明模式
(2)由若干个要素组成。关键要素有:领导和承诺,方针和战略目标,组织机构、资源和文件,风险评估和治理,规划,实施和监测,评审和审核等。
(3)各要素不是孤立的。这些要素中,领导和承诺是核心;方针和战略目标是方向;组织机构、资源和文件作为支持;规划、实施、检查、改进是循环链过程。
HSE治理体系要素要紧内容
领导和承诺自上而下的承诺,建立和维护HSE企业文化方针和战略目标健康、安全与环境治理的意图,行动的原则,改善HSE表现的目标
组织机构、资源与文件治理人员组织、资源和完善的健康、安全与环境治理体系文件。
评价和风险治理对活动、产品及服务中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的确定和评价,以及风险操纵措施的制定。
规划工作活动的实施打算,包括通过一套风险治理程序来选择风险削减措施,涉及对现有操作的规划,变更的治理,及制定和更新应急反应措施等。实施和监控活动的执行和监测及必要时如何采取纠正措施。审核和评审对体系执行效果和适应性的定期评价。
HSE治理体系的差不多要素的几个部分和内容
体系要素及相关部分分为三大块:核心和条件部分,循环链部分,辅助方法和工具部分。
⒈核心和条件部分
(1)领导和承诺:是HSE治理体系的核心,承诺是HSE治理的差不多要求和动力,自上而下的承诺和企业HSE文化的培育是体系成功实施的基础。
(2)组织机构、资源和文件:良好的HSE表现所需的人员组织、资源和文件是体系实施和不断改进的支持条件。它有7个二级要素。这一部分尽管也参与循环,但通常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是做好HSE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通常由高层治理者或相关治理人员制定和决定。
⒉循环链部分
(1)方针和目标:对HSE治理的意向和原则的公开声明,体现了组织对HSE的共同意图、行动原则和追求。
(2)规划:具体的HSE行动打算,包括了打算变更和应急反应打算。该要素有5个二级要素。
(3)评价和风险治理:对HSE关键活动、过程和设施的风险的确定和评价,及风险操纵措施的制定。该要素有6个二级要素。
(4)实施和监测:对HSE责任和活动的实施和监测,及必要时所采取的纠正措施。该要素有6个二级要素。
(5)评审和审核:对体系、过程、程序的表现、效果及适应性的定期评价。该要素有2个二级要素。
(6)纠正与改进:不作为单独要素列出,而是贯穿于循环过程的各要素中。
循环链是戴明模式的体现,企业的安全、健康和环境方针、目标通过这一过程来实现。除HSE方针和战略目标由高层领导制定外,其他内容通常由企业的作业单位或生产单位为主体来制定和运行。
⒊辅助方法和工具
辅助方法和工具是为有效实施治理体系而设计的一些分析、统计方法。由以上分析能够看出:
(1)各要素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分不构成了核心、基础条件、循环链的各个环节;
(2)各要素又是紧密相关的,任何一个要素的改变必须考虑到对其他要素的阻碍,以保证体系的一致性;
(3)各要素都有深刻的内涵,大部分有多个二级要素。
HSE治理体系的核心
领导和承诺是HSE治理体系的核心。承诺是HSE治理的差不多要求和动力,自上而下的承诺和企业HSE文化的培育是体系成功实施的基础。
方针和战略目标组织结构、资源方针和战略目标组织结构、资源和文件领导与承诺规划(策划)实施和监测评审审核评价和风险治理HSE报告进行第三方验证的缘故
①增加透明度。报告提供的HSE表现信息具有透明性,增进公司和持股人之间的相互信任。
②保证完整性。验证过程通过公认的评价程序对数据收集过程及收集的数据进行严格的评价,保证了报告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免除了自我吹嘘的嫌疑。
③促进改进。验证过程能够对HSE数据收集作出严格的评价,不但提高了数据的可信度,而且可使数据采集过程不断得到改进。
④带来信誉。许多组织选择验证方时都要考虑验证机构的信誉可给验证报告中的信息带来的信誉,因此验证可看作一种增加信誉的手段,可使读者对报告拥有更多的信任。
对HSE报告进行验证的要紧方面
①报告准确性。验证报告中信息的可靠性,即内容的精确性和数据的精确性。
②报告的全面性。证实报告中有关整体表现的内容与公司给予优先考虑的方面及外部审核认为重要的方面是一致的。
③其他方面。超出评价报告内容以外的评价,如对HSE治理过程的评价,对表现改进的评价,与持股人观点的一致性等。
对HSE报告的验证的步骤
①现场访问。通过现场访问调查,评价数据和处理方法的可靠性、公司指导方针的实施情况、是否包含所有的废气、废水、废渣排放源以及技术人员是否称职等。
②数据核查。通过数据核查,评价从现场到公司的数据传递过程、数据检查和核查过程、存在问题和核查的交流情况。
③报告核实。通过核实报告内容,评价其陈述的准确性、数据的适宜性、内部所有信息优先级的符合性。
④验证人陈述。陈述内容包括验证方法概述、报告准确性、数据处理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及其他相关方面。
HSE治理体系描述的“风险”与ISO14001范畴下的“重大环境因素”之间的区不
HSE治理体系重点强调将风险降低到实际可行并尽可能低(ALARP),而ISO14001将重点放在重大环境因素上;HSE治理体系使用了危害如此的概念,认为危害来自危险,并可导致顶级事件发生;高风险必须进行关联图分析,保证将其减小至ALARP,而中等风险或小风险,无须进行关联图分析,只需建立相应的程序或提供必要的能力和保证即可;ISO14001环境治理体系要求所有环境因素都要进行系统的评估,确定环境因素是否重大,对识不出的重大环境因素应建立防范措施和行动打算,并规定明确的环境治理方案。
通过一体化HSE治理体系的好处
(1)作业部门实现HSE治理的更好组合;
(2)集中为环境、质量、健康与安全治理四个方面配置资源;
(3)与政府环境操纵机构和其他相关方保持更好的关系;
(4)改善紧急状况的应急打算;
(5)工人具有更高的HSE整体意识;
(6)与职员保持畅通的交流渠道;
(7)培育同意外部HSE审核的文化;
(8)增强HSE表现和企业功能。企企业一体化质量管理体系HSE治理体系危害阻碍治理程序图3HSE治理一体化体现了治理一体化和质量治理的原则;安全环保健康一体化原则;风险治理基础理论一体化的原则;
HSE体系下企业文化要紧内容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文化要紧指企业在创建和进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宝,HSE企业文化应是整个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HSE文化要紧内容体现在下列方面:(1)持续改进HSE表现的信念;(2)鼓舞和促进职员改善HSE表现;(3)每个职员的责任和义务都体现公司的HSE表现;(4)各个层次上的职员都参与HSE治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5)自上而下地实施HSE治理承诺;(6)保证HSE治理体系的有效实施。
HSE治理体系所指的职责是:指各级治理人员在其管辖范围内建立、实施和保持HSE治理体系的具体职责及职员个人在确保HSE表现方面的职责。HSE指导委员会主任的职责是:(1)贯彻执行国家健康、安全与环境的法律、法规;(2)负责HSE方针的全面建立和实施;(3)负责作出承诺;(4)主持HSE指导委员会会议,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5)提供必要的资源;(6)定期对HSE治理体系进行治理评审,提出持续改进意见。
HSE最高治理者代表的职责
(1)承担委员会主任托付的所有职责;
(2)制定HSE战略目标和表现指标;
(3)定期召开指导委员会会议,审定时期HSE工作报告;
(4)组织审定集团公司年度HSE工作打算,并监督实施;
(5)审批标准、规定、惯例和指南。
HSE执行机构的职责
(1)组织建立和维护HSE治理体系文件,并负责体系运行治理;
(2)组织制定并实施集团公司年度HSE规划和打算;
(3)制定HSE治理体系审核打算,组织HSE治理体系审核活动;
(4)处理HSE治理体系运行中的有关问题;
(5)负责协调解决HSE的专业技术问题,为集团公司HSE治理提供技术服务。
各专业健康、安全与环境治理部门的职责
(1)负责HSE的专业技术治理,为集团公司HSE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2)组织对各直属单位实施HSE工作打算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监测;
(3)负责组织重、特大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4)组织开展HSE科研和学术交流;
(5)组织HSE治理和技术人员培训,归口治理集团公司所属的HSE科研、咨询机构。
各职能治理部门的职责及HSE治理委员会的职责
各职能治理部门都有支持HSE治理体系建立和运行的义务,并承担相应的管辖范围内的HSE治理职责。HSE治理委员会的职责是:(1)贯彻执行集团公司的HSE方针,支持和参与集团公司组织的HSE治理评审;(2)组织本单位HSE治理体系文件的编制、修订,并负责体系运行治理;(3)参与企业综合决策,组织制定年度HSE的目标、指标和方案,授权处理本单位HSE问题;(4)主持本单位内部HSE治理体系审核工作,审批HSE治理体系审核打算和报告;(5)每年向集团公司HSE委员会汇报各项指标完成及工作实施情况,提出下步工作部署,交集团公司审核备案;(6)组织开展HSE宣传、教育、培训、技术信息交流活动,负责HSE治理体系有关事宜与外部各方的联系;(7)负责调查、处理、报告HSE方面的事故,建立并完善HSE记录、统计报表及技术档案。
HSE治理代表的职责
(1)对HSE整体表现负责;
(2)保证所有生产现场纳入详细的HSE治理体系;
(3)对体系各组成部分委派责任人;
(4)确定和操纵风险;
(5)依照法律和上级部门要求组织生产;
(6)实现HSE目标,提高HSE治理持续改进能力。
HSE现场监督的职责
(1)负责解释相关法规、措施和HSE指南,制定和编写本单位技术标准、惯例和指南;
(2)监督和评价HSE表现,及时更新和维护记录,编写HSE表现时期报告;
(3)保证发生突发事件时有专门好的通讯系统,作出有效的应急反应;
(4)完成独立审核,向上级主管部门保证所有风险能够得到有效操纵;
(5)从集团公司内部或外部事故中汲取教训,并通过各种渠道掌握最新技术,促进HSE表现;
(6)为本单位的各项活动征求专家意见,组织开发HSE新技术、新工艺;
(7)为上级领导部门制定HSE战略和打算提供技术和工程方面的合理化建议;
(8)组织开展HSE风险评估,对承包商的HSE业绩和生产活动进行监督。
职员职责
(1)具有维护HSE企业文化的义务和权利;
(2)同意HSE培训;
(3)按照HSE文件完成工作任务;
(4)同意HSE治理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5)对事故,包括险兆事故进行报告;
(6)参与HSE治理。中国石油集团HSE治理体系模式一个承诺——自上而下的HSE承诺一套体系——与国际HSE惯例接轨的HSE标准——HSE治理体系一体化(整合OSH-MS、ISO14001)——创优升级打算——HSE文化与HSE国际化战略二个特色:——两个层面的文件:HSE治理方案+HSE“两书一表”——监管两条线:治理、监督相对分离的HSE监督机制一个目标:——追求“零事故、零损害、零污染”截止目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已有300多个单位通过了HSE/OSH治理体系认证,150多个单位通过了ISO14001环境治理体系认证,七千多个基层组织实施了“两书一表”。通过推行HSE治理体系,实现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HSE治理与国际石油公司的接轨,提高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赴海外施工作业队伍得到合作伙伴和业主的好评,树立了中国石油的良好形象。第二章安全基础知识第一节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的概念表现为“无危则安,无缺则全”。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操纵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安全生产能够被理解为: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多方面措施,预知并操纵乃至消除生产、经营、科研过程中的危险,减少和预防事故的发生,实现生产、经营、科研过程的正常运转,幸免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安全生产是人们生产、经营、科研活动中的理想状态,是经济组织获得最佳经济效益、最佳经营成就,科研组织获得预想科研成果,操作人员和作业者爱护自身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安全生产是一个整体,所谓生产,是指生产、经营、科研活动、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中的安全。那个地点既不存在不需要安全保证的生产,也不存在没有生产、经营、科研活动的安全。人们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和理解,随着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的进展而不断加强和深化。同时,随着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逐步建立和进展,对安全生产的理解会更加科学,安全生产不仅是经济、科研组织和个人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而且是一个国家进展的差不多国策。自从工业生产不断地向前进展,安全生产也随之不断完善。现时期,安全生产差不多进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科学,具有边缘科学的性质,它既要研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制度和组织治理等属于社会科学方面的内容,又要研究属于自然科学的各种有关工程技术与应用技术。例如,在研究某次防尘技术措施时,要了解它的性质及其对生理的危害,就要涉及到有关化学、生理卫生和毒理学等学科的内容。同时,在研究工程的设计时,要涉及到有关材料学、力学以及计算学等学科的内容。因此,也要考虑措施的经济效能和组织治理等问题。由此,能够看出,安全生产这门科学由以下基础部分组成,即安全治理、安全技术和职业健康。安全治理它是将整个安全工作看作一个大的系统,并以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安全生产的科学治理。其要紧内容有: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制度、规程、规范,安全生产的治理体制,安全监察理论,以及安全目标治理,危险性评价,人的安全行为治理,工伤事故的分析、预测和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检查、活动等。(摘自《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考评方法、标准与安全生产责任细分及认定追究实务全书》。)安全生产“五要素”是指哪五项内容: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和安全投入。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理解安全生产方针应注意如下几点:(1)对待安全的认识上要正确。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2)对待安全的态度上要端正。(3)要有科学的安全观。(4)搞好安全工作要有正确的方法。第二节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职工享有的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力有:(1)知情权,即从业人员有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的权利。(2)建议权,即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3)批判、检举和控告权,即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判、检举、控告。(4)拒绝权,即从业人员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企业不得因职工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更不得以此为由给予处分,更不得予以开除。(5)紧急避险权,即从业人员发觉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6)劳动爱护权,即从业人员有获得安全卫生爱护条件的权利,有获得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劳动防护用品的权利;有获得定期健康检查的权利等。(7)同意教育权,即从业人员有获得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权利。(8)享受工伤保险和伤亡赔偿权,即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时,除依法享受工伤社会保险待遇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的权利。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要紧有:(1)遵章守纪,服从治理,即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治理。(2)正确佩带和使用劳保用品,即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严禁在作业过程中放弃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或者不正确佩戴、不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3)同意培训,掌握安全生产技能。(4)发觉事故隐患及时报告。安全生产检查要紧包括的内容:查思想、查意识、查制度、查治理、查事故处理、查隐患、查整改、查生产设备、查辅助设备、查安全设施、查作业环境、查安全技术措施。事故处理“四不放过”:是指事故缘故没有分析清晰不放过,没有提出防止同类事故的预防措施不放过,宽敞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有关责任人没有收到处罚不放过。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2年6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2002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
第三章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第四章安全生产的监督治理
第五章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治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进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以下统称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本法;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三条安全生产治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治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
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的要紧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并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
第七条工会依法组织职工参加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治理和民主监督,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
第八条国务院和地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支持、督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治理职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安全生产监督治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应当及时予以协调、解决。
第九条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治理的部门依照本法,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治理;县级以上地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治理的部门依照本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治理。
国务院有关部门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治理;县级以上地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治理。关联法规:地点法规(1)条
第十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按照保障安全生产的要求,依法及时制定有关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并依照科技进步和经济进展适时修订。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执行依法制定的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第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第十二条依法设立的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服务的中介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执业准则,同意生产经营单位的托付为其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技术服务。关联法规:地点法规(1)条
第十三条国家实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国家鼓舞和支持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安全生产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第十五条国家对在改善安全生产条件、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参加抢险抢救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关联法规:国务院部委规章库(1)条
第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第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的要紧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四)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五)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六)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关联法规:国务院部委规章库(2)条
第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要紧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第十九条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治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治理人员。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三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治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治理人员;从业人员在三百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治理人员,或者托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治理服务。
生产经营单位依照前款规定托付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治理服务的,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仍由本单位负责。关联法规:地点法规(1)条
第二十条生产经营单位的要紧负责人和安全生产治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治理能力。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的要紧负责人和安全生产治理人员,应当由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治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考核不得收费。关联法规:国务院部委规章库(2)条
地点法规(3)条
第二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关联法规:国务院部委规章库(1)条
地点法规(1)条
第二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采纳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第二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特种作业人员的范围由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治理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确定。第二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关联法规:国务院部委规章库(1)条
地点法规(2)条
第二十五条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当分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关联法规:国务院部委规章库(1)条
地点法规(1)条
第二十六条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设计人、设计单位应当对安全设施设计负责。
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经有关部门审查,审查部门及其负责审查的人员对审查结果负责。关联法规:国务院部委规章库(1)条
地点法规(3)条
第二十七条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的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施工,并对安全设施的工程质量负责。
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竣工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必须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安全设施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验收部门及其验收人员对验收结果负责。关联法规:国务院部委规章库(1)条
地点法规(2)条
第二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关联法规:地点法规(1)条
第二十九条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维护、保养、检测应当作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
第三十条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的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以及危险物品的容器、运输工具,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专业生产单位生产,并经取得专业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方可投入使用。检测、检验机构对检测、检验结果负责。
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的目录由国务院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治理的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第三十一条国家对严峻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实行淘汰制度。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
第三十二条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物品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审批并实施监督治理。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物品,必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建立专门的安全治理制度,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同意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治理。关联法规:地点法规(2)条
第三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治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关联法规:国务院部委规章库(1)条
地点法规(1)条
第三十四条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不得与职员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并应当与职员宿舍保持安全距离。
生产经营场所和职员宿舍应当设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禁止封闭、堵塞生产经营场所或者职员宿舍的出口。关联法规:地点法规(1)条
第三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爆破、吊装等危险作业,应当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治理,确保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第三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
第三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
第三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治理人员应当依照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对检查中发觉的安全问题,应当立即处理;不能处理的,应当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检查及处理情况应当记录在案。
第三十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安排用于配备劳动防护用品、进行安全生产培训的经费。
第四十条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应当签订安全生产治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治理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并指定专职安全生产治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关联法规:地点法规(1)条
第四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
生产经营项目、场所有多个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治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治理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治理。
第四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时,单位的要紧负责人应当立即组织抢救,并不得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
第四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第三章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第四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以及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社会保险的事项。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
第四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
第四十六条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判、检举、控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批判、检举、控告或者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第四十七条从业人员发觉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在前款紧急情况下停止作业或者采取紧急撤离措施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第四十八条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第四十九条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治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第五十条从业人员应当同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五十一条从业人员发觉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治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第五十二条工会有权对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进行监督,提出意见。
工会对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侵犯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要求纠正;发觉生产经营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或者发觉事故隐患时,有权提出解决的建议,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研究答复;发觉危及从业人员生命安全的情况时,有权向生产经营单位建议组织从业人员撤离危险场所,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立即作出处理。
工会有权依法参加事故调查,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并要求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第四章安全生产的监督治理第五十三条县级以上地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状况,组织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本行政区域内容易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严格检查;发觉事故隐患,应当及时处理。
第五十四条依照本法第九条规定对安全生产负有监督治理职责的部门(以下统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治理职责的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需要审查批准(包括批准、核准、许可、注册、认证、颁发证照等,下同)或者验收的,必须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和程序进行审查;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批准或者验收通过。对未依法取得批准或者验收合格的单位擅自从事有关活动的,负责行政审批的部门发觉或者接到举报后应当立即予以取缔,并依法予以处理。对差不多依法取得批准的单位,负责行政审批的部门发觉其不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应当撤销原批准。关联法规:国务院部委规章库(1)条
地点法规(1)条
第五十五条负有安全生产监督治理职责的部门对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进行审查、验收,不得收取费用;不得要求同意审查、验收的单位购买其指定品牌或者指定生产、销售单位的安全设备、器材或者其他产品。
第五十六条负有安全生产监督治理职责的部门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行使以下职权:
(一)进入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检查,调阅有关资料,向有关单位和人员了解情况。
(二)对检查中发觉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当场予以纠正或者要求限期改正;对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三)对检查中发觉的事故隐患,应当责令立即排除;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责令临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后,经审查同意,方可恢复生产经营和使用。
(四)对有依照认为不符合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设施、设备、器材予以查封或者扣押,并应当在十五日内依法作出处理决定。
监督检查不得阻碍被检查单位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关联法规:地点法规(2)条
第五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对负有安全生产监督治理职责的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以下统称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止。
第五十八条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秉公执法。
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执行监督检查任务时,必须出示有效的监督执法证件;对涉及被检查单位的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应当为其保密。
第五十九条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将检查的时刻、地点、内容、发觉的问题及其处理情况,作出书面记录,并由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单位的负责人签字;被检查单位的负责人拒绝签字的,检查人员应当将情况记录在案,并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治理职责的部门报告。
第六十条负有安全生产监督治理职责的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应当互相配合,实行联合检查;确需分不进行检查的,应当互通情况,发觉存在的安全问题应当由其他有关部门进行处理的,应当及时移送其他有关部门并形成记录备查,同意移送的部门应当及时进行处理。
第六十一条监察机关依照行政监察法的规定,对负有安全生产监督治理职责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行安全生产监督治理职责实施监察。关联法规:全国人大法律(1)条
第六十二条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的机构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并对其作出的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的结果负责。关联法规:国务院部委规章库(1)条
第六十三条负有安全生产监督治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建立举报制度,公开举报电话、信箱或者电子邮件地址,受理有关安全生产的举报;受理的举报事项经调查核实后,应当形成书面材料;需要落实整改措施的,报经有关负责人签字并督促落实。
第六十四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均有权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治理职责的部门报告或者举报。
第六十五条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发觉其所在区域内的生产经营单位存在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时,应当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报告。
第六十六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或者举报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有功人员,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方法由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治理的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关联法规:地点法规(1)条
第六十七条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单位有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义务,有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的权利。第五章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第六十八条县级以上地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关联法规:地点法规(2)条
第六十九条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生产经营规模较小,能够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的,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应当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第七十条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治理职责的部门,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不得有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关联法规:地点法规(1)条
第七十一条负有安全生产监督治理职责的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上报事故情况。负有安全生产监督治理职责的部门和有关地点人民政府对事故情况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关联法规:国务院部委规章库(1)条
第七十二条有关地点人民政府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治理职责的部门的负责人接到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赶到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抢救。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支持、配合事故抢救,并提供一切便利条件。关联法规:地点法规(1)条
第七十三条事故调查处理应当按照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缘故,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事故调查和处理的具体方法由国务院制定。关联法规:国务院部委规章库(1)条
第七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经调查确定为责任事故的,除了应当查明事故单位的责任并依法予以追究外,还应当查明对安全生产的有关事项负有审查批准和监督职责的行政部门的责任,对有失职、渎职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七十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止和干涉对事故的依法调查处理。
第七十六条县级以上地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治理的部门应当定期统计分析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情况,并定期向社会公布。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十七条负有安全生产监督治理职责的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不符合法定安全生产条件的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予以批准或者验收通过的;
(二)发觉未依法取得批准、验收的单位擅自从事有关活动或者接到举报后不予取缔或者不依法予以处理的;
(三)对差不多依法取得批准的单位不履行监督治理职责,发觉其不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而不撤销原批准或者发觉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关联法规:全国人大法律(1)条
地点法规(1)条
第七十八条负有安全生产监督治理职责的部门,要求被审查、验收的单位购买其指定的安全设备、器材或者其他产品的,在对安全生产事项的审查、验收中收取费用的,由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责令退还收取的费用;情节严峻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十九条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工作的机构,出具虚假证明,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五千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千元的,单处或者并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与生产经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对有前款违法行为的机构,撤销其相应资格。关联法规:全国人大法律(1)条
国务院部委规章库(3)条
第八十条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要紧负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不依照本法规定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致使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责令限期改正,提供必需的资金;逾期未改正的,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
有前款违法行为,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对生产经营单位的要紧负责人给予撤职处分,对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关联法规:全国人大法律(1)条
国务院部委规章库(1)条
地点法规(5)条
第八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的要紧负责人未履行本法规定的安全生产治理职责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
生产经营单位的要紧负责人有前款违法行为,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给予撤职处分或者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生产经营单位的要紧负责人依照前款规定受刑事处罚或者撤职处分的,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五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要紧负责人。关联法规:全国人大法律(1)条
国务院部委规章库(1)条
地点法规(2)条
第八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能够并处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照规定设立安全生产治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治理人员的;
(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的要紧负责人和安全生产治理人员未按照规定经考核合格的;(三)未按照本法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或者未按照本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如实告知从业人员有关的安全生产事项的;
(四)特种作业人员未按照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上岗作业的。关联法规:国务院部委规章库(3)条
地点法规(2)条
第八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止建设或者停产停业整顿,能够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峻后果,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一)矿山建设项目或者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没有安全设施设计或者安全设施设计未按照规定报经有关部门审查同意的;
(二)矿山建设项目或者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的施工单位未按照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施工的;
(三)矿山建设项目或者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竣工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安全设施未经验收合格的;
(四)未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的;
(五)安全设备的安装、使用、检测、改造和报废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
(六)未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的;
(七)未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的;
(八)特种设备以及危险物品的容器、运输工具未经取得专业资质的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投入使用的;
(九)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的。关联法规:全国人大法律(1)条
国务院部委规章库(5)条
地点法规(4)条
第八十四条未经依法批准,擅自生产、经营、储存危险物品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或者予以关闭,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十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十万元的,单处或者并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峻后果,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关联法规:全国人大法律(1)条
国务院部委规章库(1)条
地点法规(2)条
第八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能够并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峻后果,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一)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未建立专门安全治理制度、未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或者不同意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治理的;
(二)对重大危险源未登记建档,或者未进行评估、监控,或者未制定应急预案的;
(三)进行爆破、吊装等危险作业,未安排专门治理人员进行现场安全治理的。关联法规:全国人大法律(1)条
国务院部委规章库(2)条
地点法规(1)条
第八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的,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五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万元的,单处或者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与承包方、承租方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未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治理协议或者未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治理职责,或者未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统一协调、治理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关联法规:国务院部委规章库(1)条
地点法规(1)条
第八十七条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可能危及对方安全生产的生产经营活动,未签订安全生产治理协议或者未指定专职安全生产治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
第八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造成严峻后果,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一)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与职员宿舍在同一座建筑内,或者与职员宿舍的距离不符合安全要求的;
(二)生产经营场所和职员宿舍未设有符合紧急疏散需要、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或者封闭、堵塞生产经营场所或者职员宿舍出口的。关联法规:全国人大法律(1)条
第八十九条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的,该协议无效;对生产经营单位的要紧负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关联法规:国务院部委规章库(1)条
第九十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不服从治理,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者操作规程的,由生产经营单位给予批判教育,依照有关规章制度给予处分;造成重大事故,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关联法规:全国人大法律(1)条
第九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要紧负责人在本单位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时,不立即组织抢救或者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的,给予降职、撤职的处分,对逃匿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要紧负责人对生产安全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关联法规:全国人大法律(1)条
国务院部委规章库(2)条
地点法规(3)条
第九十二条有关地点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治理职责的部门,对生产安全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关联法规:全国人大法律(1)条
国务院部委规章库(1)条
HYPERLINK"/law/linkItem.dox?id=1008939&item=92&ca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英语试题
- 2024-2025学年福建省三明市五县联考高二(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
- 医用隔离衣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尿布桶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拖鞋袜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 暑假综合复习
- 便携秤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交通枢纽消防安全维护方案
- 园艺景观项目施工方案
- 酒店客房翻新工程方案
- 儿童死亡、缺陷、围产儿死亡登记表
- 四川省工程建设统一用表(新版监理单位用表)
- 作业流程分析ppt课件
- 定向越野图例标志说明
- 佛山岭南新天地商业调研
- 如何做好机关办公楼物业管理工作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的手术要点
- 完整版中建八局施工分包与劳务用工管理办法
- 浅谈健美操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 印刷机操作规程
-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25《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