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如图所示,遗传系谱中的病症的遗传方式最可能是()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细胞质遗传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2.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0〜4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B.0〜1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C.2〜3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D.0〜1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3.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癌细胞是由正常细胞发生突变转化而来的B.若细胞合成RNA聚合酶,则细胞已分化C.衰老细胞的酶活性均降低,细胞呼吸变慢D.细胞凋亡是由病变或伤害所导致的细胞死亡4.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调查和优生的叙述错误的是A.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B.常见的优生措施有禁止近亲结婚、提倡适龄生育和进行产前诊断等C.对遗传病的发病率进行统计时,需在人群中进行随机调查D.通过基因诊断确定胎儿不携带致病基因,则确定胎儿不患遗传病5.下图表示小麦的三个纯合品系,甲、乙不抗矮黄病,丙抗矮黄病。图中Ⅰ、Ⅱ表示染色体,A为矮杆基因,B为抗矮黄病基因(B位于Ⅰ或Ⅱ染色体上)。乙品系Ⅰ染色体中黑色部分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与小麦的Ⅰ染色体不能正常配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减数分裂中配对异常的染色体会随机分配,不影响子代的存活,不考虑基因突变)A.甲和乙杂交所得的F1,可能产生4种基因型的配子B.若丙Ⅰ染色体片段缺失,其自交后代出现不抗矮黄病植株,则基因B位于Ⅰ染色体上C.若甲与丙杂交,F1中的Ⅱ号三体与乙杂交,F2中抗矮黄病:不抗矮黄病=5∶1,则基因B位于Ⅱ染色体上D.若基因型为AaBb的品系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则B基因一定位于Ⅰ染色体上6.下图为对刚收获的种子所做的一系列处理,据图分析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①和②都能萌发形成幼苗B.③在生物体内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C.④和⑤是同一种物质,但是在细胞中存在形式和含量不同D.点燃后产生CO2中的C来自于种子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研究人员将北极比目鱼的抗冻基因转入番茄细胞而培育出抗冻番茄,抗冻番茄不易腐烂,有利于长途运输和较长时间贮藏,使得消费者一年四季都可品尝到新鲜味美的番茄。培育大致过程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该工程的核心是构建____,其组成包括目的基因、____(2)图示①需要用同一种限制酶来切割,其目的是____若②不能在含抗生素Kan的培养基上生长,原因可能是____。⑶抗冻蛋白基因成功导入组织块后,还需要利用____技术获得转基因植株,该技术的理论基础是____。(4)比目鱼的抗冻蛋白基因在番茄细胞中也能产生抗冻蛋白的原因是____。8.(10分)秸秆还田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影响土壤小动物的生活。为研究玉米秸秆还田量对农田土壤节肢动物数量的影响,4月中旬,内蒙古研究人员将一块试验田平均分成4份,埋入不同质量的玉米秸秆,分别于6月~9月调查4个秸秆量不同的农田中土壤节肢动物数量,结果如下图。请分析回答:(1)土壤中节肢动物的身体微小、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调查时常用_____________方法进行采集,统计方法常用__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__法。(2)据图分析,本实验所能得出的结论有:一是6月~8月初农田土壤节肢动物的数量逐渐增多,8月初之后逐渐下降;二是在一定范围内,_____________。(3)调查中还发现,某种以农作物根茎为食的蟋蟀,在6月~8月的数量变化趋势与上图中12000kg/hm2的曲线趋势相近。据此可判断,此蟋蟀种群在7月份时的年龄结构为_____________型,为降低其对农作物的危害,生产上可通过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吸引和诱捕雄性个体,使蟋蟀种群的_____________下降,从而降低种群数量,这属于_____________防治。9.(10分)荧光原位杂交可用荧光标记的特异DNA片段为探针,与染色体上对应的DNA片段结合,从而将特定的基因在染色体上定位。请回答下列问题:(1)DNA荧光探针的制备过程如图1所示,DNA酶Ⅰ随机切开了核苷酸之间的_________键从而产生切口,随后在DNA聚合酶Ⅰ作用下,以荧光标记的_________________为原料,合成荧光标记的DNA探针。(2)图2表示探针与待测基因结合的原理。先将探针与染色体共同煮沸,使DNA双链中___键断裂,形成单链。随后在降温复性过程中,探针的碱基按照____________原则,与染色体上的特定基因序列形成较稳定的杂交分子。图中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中最多可有_____条荧光标记的DNA片段。(3)A、B、C分别代表不同来源的一个染色体组,已知AA和BB中各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可被荧光探针标记。若植物甲(AABB)与植物乙(AACC)杂交,则其F1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可观察到________个荧光点;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分别可观察到______个荧光点。10.(10分)科研人员对于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最近科研人员又有了新发现。发现植物的细胞呼吸除具有与动物细胞相同的途径外,还包括另一条借助交替氧化酶(AOX)的途径。(1)交替氧化酶(AOX)分布在植物细胞线粒体内膜上,它可以催化O2与[H]生成水,并使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更多地转化为_________,导致生成ATP所占的比例下降,在寒冷早春,某些植物的花细胞中AOX基因的表达会_________,有利于花序温度升高,吸引昆虫传粉。(2)AOX途径可能与光合作用有关,科研人员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①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_________,并将其转化为_________,再经过暗反应,最终储存在有机物中。根据这个原理,请解释“大树底下无丰草”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科研人员将正常光照下发育的叶片分成4组,用AOX途径抑制剂处理A组和C组叶片的左侧,然后将4组叶片离体,叶柄插入盛满水的试管中,左侧置于正常光照下,右侧置于正常光照或高光下(图1),40分钟后测量叶片左侧光合色素的光能捕获效率(图2)。通过A、B、C、D四组对比说明:AOX途径的作用是_________,利于光合作用进行,在周围受到_________(选填“正常光照”或“高光”)照射的叶片组织中作用更明显。11.(15分)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发现,该草原生长着紫花苜蓿、黑麦草、燕麦草等多种绿色植物,这些绿色植物___(填“能”或“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种群,判断理由是_____。(2)图中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为________,鹰和蛇的种间关系为___。不能选用样方法调查鼠的种群密度,原因是鼠____。有人认为鼠以绿色植物为食,还在草原上打洞,会破坏草原,故应该将其彻底消灭,请从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不可以彻底消灭鼠的原因:___________(3)草原上的植物可以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草原上的长河落日、西风烈马与草原的翠绿草色相映成趣,吸引了很多人来游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价值。(4)在草原放牧过程中,一定要适当控制兔、鼠、蝗虫的数量,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么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023学年模拟测试卷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答案解析】
判断遗传方式的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父正(或子正)非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男病母正(或女正)非伴性”。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是母病所有子女均病。【题目详解】ABC、若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隐性遗传,男性患者将致病基因传递给子代的概率与女性患者将致病基因传递给子代的概率相同,而题图中只要是母亲为患者,其所有子女均为患者,而只要是父亲患病,母亲正常,其子女均正常,可判断该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细胞质遗传,AB错误;C正确;D、若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女儿患病,其父亲应为患者,而题图中患病女儿的父亲均正常,所以可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不是伴X隐性遗传病,D错误。故选C。2、C【答案解析】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0〜4h内,原生质体体积先减小后增大,说明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而原生质体体积增大,是由于物质A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导致细胞液的渗透压升高、细胞渗透吸水所致,A错误;在0〜1h内,原生质体体积不断减小,说明物质A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细胞不断失水,因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所以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不相等,B错误;在2〜3h内原生质体体积不断增大,则是因为随着物质A不断被细胞吸收,使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细胞渗透吸水所致,C正确;0〜1h内原生质体体积不断减小,细胞失水,此时A溶液渗透压>细胞质基质渗透压>细胞液渗透压(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D错误。【答案点睛】解答此题需明确:①水分子是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在一定浓度的溶质不能透膜的溶液中可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在一定浓度的溶质可透膜的溶液中可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②关键是理清脉络,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分析两曲线的变化趋势,结合各选项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作答。3、A【答案解析】
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2、细胞分化的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过程遗传物质不变,只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失去接触抑制,能无限增殖;(2)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题目详解】A、癌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内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发生基因突变,A正确;B、细胞中能合成RNA聚合酶,说明细胞能转录形成RNA,所有细胞都能进行基因表达,不能说明细胞已高度分化,B错误;C、衰老细胞中部分酶的活性降低,C错误;D、细胞坏死是由病变或伤害所导致的细胞死亡,D错误。故选A。4、D【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要求考生识记人类遗传病的概念、类型及特点,掌握监测和预防人类遗传病的措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题目详解】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的调查更容易进行,适合学生活动,A正确。禁止近亲结婚、提倡适龄生育和进行产前检测可以降低遗传病患儿的出生率,B正确。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要在随机的人群中进行,C正确。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没有致病基因,不携带致病基因也可能患有遗传病,D错误.【答案点睛】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系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5、D【答案解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1)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题目详解】A、甲和乙杂交所得的F1减数分裂时,来自甲、乙的Ⅰ染色体不能正常配对,随机移向细胞的一极,可能产生4种基因型的配子,A正确;B、若丙Ⅰ染色体片段缺失,其自交后代出现不抗矮黄病植株,说明缺失片段包含B基因,即基因B位于Ⅰ染色体上,B正确;C、若基因B位于Ⅱ染色体上,甲与丙杂交,F1中的Ⅱ号三体BBb可产生B、BB、Bb、b四种配子,且比例为2∶1∶2∶1,与乙bb杂交,F2中抗矮黄病∶不抗矮黄病=5∶1,C正确;D、基因型为AaBb的品系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则B基因一定位于Ⅱ染色体上,D错误。故选C。【答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明确甲和乙杂交所得的F1减数分裂时,来自甲、乙的Ⅰ染色体不能正常配对,随机移向细胞的一极,因此可能产生4种基因型的配子。(2)明确甲、乙、丙均为纯合品系,若基因B位于Ⅱ染色体上,则丙的基因型为BBB,甲与丙杂交,F1中的Ⅱ号三体应为BBb,减数分裂时,两条Ⅱ号染色体配对,不配对的Ⅱ号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一极,可产生B、BB、Bb、b四种配子,且比例为2∶1∶2∶1。6、A【答案解析】
水在细胞中存在的形式及水对生物的作用: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自由水(占大多数)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幼嫩植物、代谢旺盛细胞含量高)据图示可知,①为种子晒干的过程,②为种子烘干的过程,③为种子燃烧后剩下的灰分,即无机盐,④为自由水,⑤为结合水。【题目详解】A、②为种子烘干的过程,结合水被破坏,故②不能够能萌发形成幼苗,A错误;B、③为无机盐,在生物体内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B正确;C、④自由水和⑤结合水是同一种物质水,但是在细胞中存在形式和量不同,C正确;D、点燃后产生CO2中的C来自于种子的糖类、脂质、蛋白质等有机物,D正确。故选A。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基因表达载体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保证二者有相同的黏性末端质粒未导入该农杆菌或导入后抗生素Kan基因未表达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二者共用一套遗传密码、二者都遵循中心法则【答案解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过程为:外植体→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新植体,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据图分析,图中①过程表示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过程,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②过程表示把农杆菌放在含有Kan抗生素的培养基上培养筛选。【题目详解】(1)根据图分析可知,①过程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其组成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2)①过程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该过程需要用限制酶切割基因和质粒,此过程需要用同一种限制酶来切割,其目的是保证二者有相同的黏性末端。把农杆菌放在含有Kan抗生素的培养基上培养,如果农杆菌不能在含抗生素Kan的培养基上生长,原因可能是质粒未导入该农杆菌或导入后抗生素Kan基因未表达。(3)将转基因细胞培育成转基因植株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该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4)北极比目鱼的抗冻基因转入番茄细胞并在番茄细胞中能产生抗冻蛋白的原因是二者共用一套遗传密码、二者都遵循中心法则。【答案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识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及操作步骤,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8、取样器取样记名计算目测估计秸秆添加量越多动物数量越多增长出生率生物【答案解析】
本题研究的是玉米秸秆还田量对农田土壤节肢动物数量的影响,图中可以看出,玉米秸秆还田量越多,土壤中节肢动物数量越多,6月~8月初农田土壤节肢动物的数量逐渐增多,8月初之后逐渐下降。【题目详解】(1)土壤中节肢动物的身体微小、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调查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统计方法常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2)据图可知,本实验所能得出的结论有:按时间变化分析,农田土壤节肢动物在6月~9月内的数量变化规律为6月~8月初农田土壤节肢动物的数量逐渐增多,8月初之后逐渐下降;四条曲线对比,在一定范围内秸秆添加量越多动物数量越多。(3)某种以农作物根茎为食的蟋蟀,在6月~8月的数量变化趋势与图中12000kg/hm2的曲线趋势相近。据此可判断,此蟋蟀种群在7月份时的种群数量正在上升,所以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为降低其对农作物的危害,生产上通过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吸引和诱捕雄性个体,改变了蟋蟀的性别比例,使种群的出生率下降,从而降低种群数量,这属于生物防治。【答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研究以及生态系统的生物防治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9、磷酸二酯脱氧核苷酸氢碱基互补配对462和4【答案解析】
基因探针是用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分子作为探针,原理是DNA分子杂交。DNA分子是一个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是由两条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对(A-T;C-G)通过氢键连接。【题目详解】(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DNA酶Ⅰ随机切开了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从而产生切口,形成一段一段的DNA分子片段。在DNA聚合酶Ⅰ作用下,以荧光标记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荧光标记的DNA探针。(2)DNA分子是双链结构,通过氢键连接.将探针与染色体共同煮沸,使DNA双链中氢键断裂,形成单链,随后在降温复性过程中,探针的碱基按照A-T、C-G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染色体上的特定基因序列形成较稳定的杂交分子,图中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中含有2个DNA分子共有4条链,所以最多可有4条荧光标记的DNA片段。(3)由于AA和BB中各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可被荧光探针标记,若植物甲(AABB)与植物乙(AACC)杂交,则其F1,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AABC)中可观察到6个荧光点,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分别可观察到含A和含AB的2和4个荧光点。【答案点睛】对F1进行荧光探针标记结果的分析是本题的难点,正确答题的关键在于能根据F1染色体组成(AABC),推断F1有丝分裂中期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根据其中含A和B的组数,做出正确判断。10、热能加强蓝紫光和红光活跃的化学能上部叶片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较多,使树冠下生长的植物(草)能利用的蓝紫光和红光较少,光合速率低,生长较慢提高光合色素的光能捕获效率高光【答案解析】
1、有氧呼吸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与水反应生成为二氧化碳、大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2、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叶绿体中色素吸收光照,吸收光能、传递光能,并将一部分光能用于水的光解生成[H]和氧气,另一部分光能用于合成ATP。暗反应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即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利用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被还原。【题目详解】(1)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一部分储存在ATP中,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式。分布在植物细胞线粒体内膜上的交替氧化酶(AOX)催化O2与[H]生成水,导致生成ATP所占的比例下降,说明该酶使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更多地转化为热能。在寒冷早春,某些植物的花细胞中AOX基因的表达有利于花序温度升高,说明产生的热能增多,进而推知这些植物的花细胞中AOX基因的表达会加强。(2)①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并将其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在暗反应阶段,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最终储存在有机物中的稳定的化学能。“大树底下无丰草”的原因是上部叶片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较多,使树冠下生长的植物(草)能利用的蓝紫光和红光较少,光合速率低,生长较慢。②图2显示:在光照强度相同的条件下,用AOX途径抑制剂处理的A组和C组叶片的左侧,其光合色素的光能捕获效率分别低于B组和D组,但A组和B组的光合色素的光能捕获效率的差值明显低于C组和D组的光合色素的光能捕获效率的差值。由此说明,AOX途径的作用是提高光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工智能的快速应用
- 针刺伤安全管理制度
- 中国债券市场统计数据报告
- 浙江省“南太湖”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英语题卷 含解析
- 幼儿中班手电筒课件
- 托育机构卫生评价表、托幼机构卫生评价申请书、卫生评价报告(托育)
- 生物初二知识课件
- 幼儿园管理巡班培训
- 下雨天大班安全
- 2025年高三二轮总复习化学考前回归 下篇 类型1 化学实验基础
- 告诫谈话记录范文(建议23篇)
- 静脉采血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 《计量经济学》(第5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 数据类型、常量、变量及表达式 课件人教中图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 2023年组织行为学题库及答案
- 初中地理命题的原则和技巧
- 船舶辅机考试复习题库(学校下发800题)
- 2023年《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年度版
- “双减”背景下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策略 论文
- 对账单标准模板
- 企业近三年地无诉讼情况承诺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