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四年级下科学导学案_第1页
鄂教版四年级下科学导学案_第2页
鄂教版四年级下科学导学案_第3页
鄂教版四年级下科学导学案_第4页
鄂教版四年级下科学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年级科学_学科 执笔: 审核:四年级科学组四年级科学_学科 执笔: 审核:四年级科学组授课人: 授课时间: 班级:备注(教师复备、

课后反思栏;

学生作笔记)课题:认识土壤(一课时) 课型:新授【学习目标】1、知道土壤主要是由哪些成份构成的。2、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完成研究土壤成分的实验。会记录探究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根据事实资料研讨问题,得出结论。3、通过讨论,知道土壤对植物及人类的作用,大致知道怎样保护土壤,树立爱护土壤环境的意识。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在实验中能自己提出问题,并能进行实验研究。【重点难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完成研究土壤成分的实验。会记录探究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根据事实资料研讨问题,得出结论。【知识链接】【学习流程】自主学习:1、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大家在哪些地方见过土壤?2、根据平时的了解,你认为土壤里都有些什么?合作探究:1、用手捏土壤,你有什么发现?2、取一块土壤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3、接上面的实验,用玻璃棒搅拌,直到杯中的水和土壤快速旋转起来,待停止后,仔细观察杯中的土壤发生了什么变化?4、再取一块土壤样品,放在一块铁片上,先扒开看一看,有什么发现?再用酒精灯烧一烧,又有什么现象发生?5、想一想,还能用哪些方法对土壤来进行研究?■归纳强化:拓展提升:1、土壤中除了这些成分以外,还有别的物质吗?2、阅读课后“保护土壤小知识”,了解保护土壤的一些做法【达标测评】认真填写下表实验方法观察到的现象捏土壤把土壤放入水中搅拌水中的土壤烧土壤【自主反思】知识盘点:心灵感悟:四年级—科学—学科 执笔: 审核:四年级—科学—学科 执笔: 审核:授课人: 授课时间: 班级:备注(教师复备、

课后反思栏;

学生作笔记)课题:2课《种子发芽》(一课时) 课型:新授【学习目标】.知道植物的种子是多种多样的。种子是有生命的。种子都有胚根、胚芽。胚根会长成植物的根,胚芽会长出植物的茎和叶。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能运用工具观察种子的胚根和胚芽。能和同学合作设计并做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通过观察种子,训练学生认真细致观察物体的习惯。通过坚持长时间的观察、记录,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精神。【重点难点】重点:认识种子的结构及其对应发育成的植株结构。难点:设计并开展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知识链接】我国科学家袁隆平潜心研究水稻种子,使水稻产量翻了3倍,亩产平均800多公斤,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受到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8次大奖。近年来我国科学家把玉米等种子用神舟飞船带入太空实验,再带回地球种植后其产量和质量均大大提高。看来,研究种子大有学问!自主学习:1、植物大多是由种子发育来的。关于种子,你想研究哪些问题?(种子有怎样的构造?种子是怎么来的?种子为什么会发芽?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为什么有的种子不发芽……)2、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不同的种子,你有什么发现?合作探究:L研究学生提出的另一个问题:一粒种子发芽后才能长成一株植物,那么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各小组讨论。.汇报讨论、推测的情况,教师相机板书。.小组商议:你们小组准备研究种子发芽需要的“哪一个条件”,需要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实验进行探究?.各小组交流汇报,教师板书,然后评价学生设计方案,对设计好的给予肯定(请学生涂亮智慧星),对不足的方案给予补充、修改。.分组实验探究。要求:(1)小组的每个人找到实验材料。(2)按本组探究的问题和设计的方案动手在家中实验。(3)每天观察种子发芽的情况,并做好记录,在小组交流观察结果。.2—3天后,教师组织各小组学生在班上交流“探究的问题”、“实验经过”、“发现的情况”等。.各小组小结,将大家共同的认识记录在书中。.把发芽的种子种在盆中,下节继续探究其他问题。■归纳强化:种子发芽胚根 植物的根胚芽 植物的茎和叶…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拓展提升:【达标测评】【自主反思】知识盘点:心灵感悟:四年级科学学科导学案执笔 学科科学 四年级科学组审核:

授课人: 授课时间: 班级: 学生姓名:课题:4、根朝哪边长 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探究:知道茎的向光性是植物器官受单向光照射所引起的弯曲生长现象。知识:.到校园或大自然中细心观察植物茎的特点,推测茎的生长特性,并能自行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细心观察并做好记录,根据接的事实归纳分析茎的向光性。情感:通过对茎的观察、推测、实验、记录等活动激发学生研究科学的兴起,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品质,在实验活动中培养他们认真细致习惯。【重点难点】.知道茎的向光性是植物器官受单向光照射所引起的弯曲生长现象。.植物茎的生长特点。学生准备:硬纸盒、白纸、剪刀、小尺子、记录本等。■【学习流程】一、 导入问题:1、我们已经知道了植物的根在生长过程中有向地性和向水性,那么,植物的茎在生长过程中有什么特性呢?2、平时生活中你对树枝的生长情况有何发现?二、观察树枝生长情况1、划分小组观察区域2、提出观察要求和注意事项:备注(教师复备、课后反思栏;学生作笔记)(1)观察时一定要认真细致;(2)要尽量与组员合作观察;(3)注意安全;(4)不伤害树木。3,小组活动。4、活动情况交流,交流以小组代表发言的方式进行,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推测茎的生长有向光特性。三、讨论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研究茎的向光特性。1、提问:我们怎样科学合理地观察到茎的生长呢?2、讨论:我们应选用什么幼苗作为观察的对象?用什么材料做盒子罩住幼苗?用多长时间来观察?怎样保育幼苗长得更快更旺?怎样把观察结果记录得更好?3、交流。4、小组讨论:为了能更有效地研究发现茎的生长特征。应怎样实验效果更好?5、课外进行实验观察听见。6、指导做好观察记录表。【活动拓展】1、整理记录并发现出茎有向光性。2、农业种植倡导“合理密植”说明了什么科学道理?3、植物茎的向光特性对植物自身生长有何意义?你有何启发?自评合作自评发言组长评价

【自主反思】知识盘点:心灵感悟:年级科学学科导学案执笔 学科科学审核:四年级科学组授课人:授课时间:班级:备注备注(教师复备、课后反思栏;学生

作笔记)课题:3、向上长还是向下长 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了解植物的根适应环境的特性一向地性。知识:1、知道环境对植物根生长有影响。2、能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植物的向地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想象能力。情感:在长期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毅力。【重点难点】了解植物的根适应环境的特性教具准备:师:玉米种子四粒,装好土的花盆。生:玉米或各种菜豆种子,纸巾、塑料袋、铁架台。■【学习流程】一、谈话引入谈话提问:种子发芽后,植物的根会向什么方向生长?是向上长呢还是向下长?这样吧,让我们共同把这四粒种子分别按胚根朝上、朝下、朝左、朝右四个方位种进花盆里。请学生汇报猜测情况。二、设计实验那么,我们怎样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呢?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的方法。学生汇报实验方法和步骤。师生共同筛选认为科学的实验方法。三、学生分组实验。四、验证猜想谈话,如果你完成了上面的实验和观察记录,就可以涂亮智慧星,根据你们观察到的现象,谁来说一说种子发芽后根的生长方向?学生汇报。(可能有三种①种子的根会向下生长,②种子的根会向有水的地方生长;③种子的根会向土壤肥沃的地方生长。)现在我们共同种下去的种子一定发芽了,大家想一想知道它们的根是向哪个方向生长的?好吧,我们来看一看吧。【活动拓展】谈话:你预测对了吗?植物受地球引力的吸引,想地里生长,这叫植物的向地性;植物的幼苗向有光的方向生长的特性,这叫植物的向光性;根还有向着水湿方向生长的特性,这叫向水性。这些都是植物根的生长特性,我们下节课将继续研究。自评合作自评发言组长评价【自主反思】知识盘点:心灵感悟:导学案模版四年级—科学—学科 执笔 审核:四年级科学组授课人: 授课时间:班级:课题:5、《茎往哪边长》(一课时) 课型:新授备注【学习目标】(教师复备、1.知道茎的向光性是植物器官受单方向光照射所引起的弯曲生长现象。课后反思栏;学生作笔记).到校园或大自然中细心观察植物茎的特点,推测茎的生长特性,并能自行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细心观察并做好记录,根据记录的事实归纳分析出茎的向光性。.通过对茎的观察、推测、实验、记录等活动激发学生研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品质;在实验活动中培养他们认真细致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1、知道茎的向光性是植物器官受单向光照射所引起的弯曲生长现象。2、植物茎的生长特点。■自主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植物的根在生长过程中有向地性和向水性。那么,植物的茎在生长过程中有什么特性呢?.平时生活中你对树枝的生长情况有何发现?观察树枝生长情况.划分小组观察区域。.提出观察要求和注意事项:①观察时一定要认真细致。②要尽量与组员合作观察。③注意安全。④不伤害树木。■合作探究:.活动情况交流。交流以小组代表发言的方式进行,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推测茎的生长有向光特性。2、讨论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研究茎的向光特性(1)提问:我们怎样科学合理地观察到茎的生长呢?(2)讨论:我们应选用什么幼苗作为观察的对象?(可先用生长较快的黄豆苗等)用什么材料做盒子罩住幼苗?用多长时间来观察?怎样保育幼苗长得更快更旺?怎样把观察结果记录得更好?(3)交流。(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实验,如:盒子能否选用木板制作?盒子大点好,还是小点好?打孔打多大,孔打在上端什么位置好?每次浇水、观察后应注意什么?记录表怎样设计?适时评价,鼓励学生提出有创意的想法。)(4)小组讨论:为了能更有效地研究发现茎的生长特性,应怎样实验效果好?(引导议定出应选择两株生长得较快的植物幼苗做研究对象如豆苗。分别用纸盒子把他们罩起来,并在盒子一边的侧上方开一个直径约2厘米的孔。罩盒子时,注意让一个盒子的孔朝左,另一个盒子的孔朝右,并注意浇水,保养,每次观察和浇水后,注意马上用盒子按原样罩住幼苗。)・归纳强化:.整理记录并分析出茎有向光性。.农业种植倡导“合理密植”说明了什么科学道理?.植物茎的向光特性对植物自身生长有何意义?你有何启发?拓展提升:.课外进行实验观察研究并指导做好观察记录表。【达标测评】【自主反思】知识盘点:心灵感悟:导学案模版四年级—科学—学科 执笔审核:四年级科学组授课人: 授课时间:班级:课题:6《植物怎样喝水》(第1课时)【学习目标】课型:新授备注(教师复备、1、知道植物靠根"喝水",然后利用茎输送水分,并能设计实验证明根能吸水,茎能运输水分。2、经历对问题不断深入探究的过程,学会周密思考。【重点难点】1、知道植物靠根"喝水",然后利用茎输送水分。2、能设计实验证明根能吸水,茎能运输水分。【学习流程】课后反思栏;学生作笔记)自主学习:1、同学们,我们校园里种了很多花草、树木、工人师傅经常给它们浇水。可是,我发现他们浇水时,主要把水洒在土壤里,这是怎么回事?2、大家都认为植物依靠根"喝水",那么,你们见过的根是什么样的吗?合作探究:一、观察植物的根。1、根究竟是不是同学们说的样子呢?还有没有其他特点,老师这里准备了很多新采集的植物的根,现在分发给大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植物的根是一样的吗?有哪些不同?有哪些相同?并把观察结果记录在书上表格里。2、分发材料,分组观察记录。3、汇报与交流。4、提问:(1)根很多、很长,对植物"喝水”可能有什么好处?(2)根毛壁薄,对植物"喝水"可能有什么好处?5、从根的特点上看,根具备"喝水"条件,但根长在土壤里,我们看不见,根到底能不能"喝水"呢?二、设计实验1、怎样设计实验才能证明根能"喝水"呢?2、学生讨论和提出种种初步方案。3、交流和指导。(1)你为什么这样设计?(2)哪一种方法既科学又简单?(3)选择什么样的植物做实验?(4)选择什么样的内器装水便于观察?(5)怎样知道试管内的水有没有减少?(6)怎样才能防止水不从其他地方散发(蒸发)掉?(7)能不能想一个办法让我们能看见水是否进入植物体内?4、各小组领取实验材料,并制作实验装置。5、预测一下:试管里的水将会怎样变化?可能会看到哪些现象?■归纳强化:归纳整理:植物的根是不一样的,有的根主根粗,侧根细(叫直根);有的植物根粗细差不多(叫须根)。根也有共同点:根都很长、很多,根的尖端长有许多白色绒毛(叫根毛)。■拓展提升:因为短时间内现象不明显,所以请大家把装置放在教室窗台上,定时观察,并认真做好记录。下节课继续研究。【达标测评】【自主反思】

知识盘点:心灵感悟:导学案模版四年级—科学—学科执笔:审核:四年级科学组授课人: 授课时间:班级: 学生:

课题:6《植物怎样喝水》(第2课时) 课型:新授【学习目标】1、通过探究知道植物靠根“喝水”,然后利用茎输送水分,并能设计实验证明根能吸水,茎能运输水分。2、经历对问题不断深入探究的过程,学会周密思考。【重点难点】1、知道植物靠根“喝水”,然后利用茎输送水分。2、能设计实验证明根能吸水,茎能运输水分。【知识链接】【学习流程】■自主学习:一、 引入问题。1、上节课,同学们做的实验结果什么样的?2、学生汇报和交流(边展示边说明)。(如:水位下降了、植物的茎、叶脉里都有红水)3、这些现象能证明什么呢?(根能吸收水分、水分被输送到植物全身)4、根吸收的水分是怎样“跑到”植物全身的呢?5、学生作出推测。■合作探究:备注(教师复备、课后反思栏;学生作笔记)二、观察、探究1、你认为茎可能有什么样的构造?2、学生猜测:3、茎里面到底有没有大家推测的构造呢?下一步该怎么办?4、学生汇报与交流。5、我们发现有两种切法:横切和纵切。6、学生分小组活动:切开茎,并仔细观察。7、讨论:这些构造可能有什么作用?■归纳强化:三、归纳小结:1、根据我们的研究,讨论总结:植物是怎样“喝水”的?2、将获得的结论用自己的话写下来。3、给自己涂“智慧星”。■拓展提升:植物是有生命的,它们需要“喝水”。需要营养,更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照顾。想一想:我们以后该怎样对待校园里的花草树木?【达标测评】【自主反思】

知识盘点:心灵感悟:导学案模版四年级科学—学科执笔:审核:四年级科学组授课人:授课时间:班级:课型:新授课题:7课《各种各样的学习用品》课型:新授(教师复备、课后反思栏;学生作笔记)【学习目标】(教师复备、课后反思栏;学生作笔记)1、能说出各种各样的学习用品,并能按自己的分类标准对学习用品进行分类。2、能用多种方法观察学习用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对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归纳分类。3、能积极地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问题。【重点难点】1、能按自己的分类标准对学习用品进行分类。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对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归纳分类。【学习流程】导学:猜谜语(打学习用品)TOC\o"1-5"\h\z1、什么东西买来是白的,用完是黑的。( )2、楼上一人算五家,楼下四人算一家,为了算好一笔账,楼上楼下来打架。( )3、有方有圆又有长,生就一副好心肠,发现有人写错字,牺牲自己来帮忙。( )自主学习:解决以下问题:1、常用的学习用品有哪些?你还知道哪些学习用品?2、学习用品与我们有什么关系?3、你能把刚才说的学习用品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分类吗?合作探究:1、小组内交流。2、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分类方法最多。分类标准分成几类每类有哪些物品3、交流讨论分类的方法。4、用看一看、摸一摸、按一按、捏一捏、用一用、试一试等方法,你能发现哪些有趣的现象?你能提出几个为什么?哪些是你想研究的问题?5、小组内交流,筛选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归纳在一起。■归纳强化:拓展提升:1、展示提升,交流疑惑。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达标测评】【自主反思】知识盘点:心灵感悟:导学案模版四年级—科学—学科 执笔:审核:四年级科学组授课人: 授课时间: 班级:备注(教师复备、课后反思栏;学生作笔记)备注(教师复备、课后反思栏;学生作笔记)【学习目标】1、知道使圆珠笔芯伸缩的原因。2、进行弹性物体的探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发现弹性物体的共同特征,并能感受到弹力的存在。3、理解什么是弹性和弹力及弹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重点难点】合作探究,理解什么是弹性和弹力,并了解弹性的应用。【知识链接】【学习流程】导学:圆珠笔里的笔芯能很方便地伸缩,这是什么原因呢?自主学习:1、将圆珠笔拆开,看看里面有什么?2、反复拉、压弹簧,有什么现象发生?观察、讨论。3、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有类似弹簧的这些特点?找一找并写下来。合作探究:1、认识各种弹簧,并提出玩弹簧的要求:边玩边观察,看有什么发现?2、记录玩弹簧的发现并小结。3、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有类似弹簧的这些特点?找一找并写下来。4、展示活动记录,引导分析: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现象?(归纳共同现象,建构

弹性概念。巩固并完善弹性概念,了解物体的弹性是有一定的限度的。)5、进一步分析,建构弹力概念。 (自由读P23倒数第二段文字,理解什么是弹性。)・归纳强化:什么是弹性?拓展提升:1、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课题。2、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利用了物体的弹性?3、总结并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达标测评】【自主反思】知识盘点:心灵感悟:四年级_—科学—学科执笔:审核:四年级科学组授课人:授课时间:班级:课题:《笔杆上橡胶套的作用》【学习目标】(一课时)课型:新授备注(教师复备、课后反思栏;1、会做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对比实验,素的结论;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影响摩擦力大小因学生作笔记)2、能举例说明摩擦力大小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3、知道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重点难点】1、知道什么是摩擦力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什么。2、什么是摩擦力及摩擦力的应用。【学习流程】自主学习:观察比较各种圆珠笔,问:(1)你有什么发现?(2)橡胶套有什么作用?合作探究:一、讨论交流:橡胶套到底有什么作用?用对比实验进行研究。1、用两支同样的,笔杆上有橡胶套的比得笔,将其中一支笔的橡胶套取下来,然后用两支比得笔分别试一试,一只手捏住笔杆一端,另一只手捏住笔杆,从一端滑向另一端,反复比较体验。说出有什么不同感觉?2、分别将两支笔用两只手按在桌子上,向前推动有什么不同?3、根据以上两个实验的感受,说说笔杆上的橡胶套究竟有什么作用?从而导出摩擦力的慨念。二、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提出问题进行猜测:从问题“橡胶套为什么会增大摩擦力”入手,推测是什么原因。如:软的、不光滑、表面粗糙等。2、设计实验:是不是这些原因增大了摩擦力,想一种办法做实验证明。看谁想出的办法好?3、实验证明。用木板、玻璃板、砂纸、毛巾等放在同一块木板上用弹簧称拉,记录每次的拉力各是多少。4、得出结论。根据实验记录,你发现什么规律?(物体表面越 ,摩擦力越 。)・归纳强化:拓展提升:1、笔杆上的橡胶套为什么会增大摩擦力?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2、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利用了摩擦力?举例说明。【达标测评】【自主反思】知识盘点:心灵感悟:四年级科学—学科 执笔:授课人: 授课时间:审核:四年级科学组班级:课题:10、《各种各样的纸》(第一课时)课型:新授备注【学习目标】(教师复备、课后反思栏;1、会用各种感觉、借助简单的工具对纸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进行实验和研究。2、能举例说出纸的各种特点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学生作笔记)【重点难点】1、了解各种各样的纸,发现纸的不同点和相同点。2、能对纸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进行实验和研究。【知识链接】【学习流程】自主学习:1、谈话,说一说,哪些地方用到了纸?2、你见过哪些纸?这些纸有哪些不同点和相同点?3、怎样找出纸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合作探究:1、分小组借助各种工具找出各种纸有哪些不同。2、汇报观察结果。如:颜色、软硬、粗糙度、厚度、吸水性、抗拉力等。3、小组讨论:你们小组打算从哪些方面怎样研究这些纸的不同?4、汇报讨论结果。(1)颜色:用眼睛看,不需要借助其他工具。(2)软硬:用手试,不需要借助其他工具。(3)光滑与粗糙:用手摸,不需要借助其他工具。(4)厚度:①用手摸②目测③用直尺测量。(5)吸水性:①用滴管②用纸条(6)抗拉力:5、各组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案进行观察实验,重点研究纸的厚度、吸水性、抗拉力等,并作好记录。6、汇报实验结果。・归纳强化:归纳小结:说一说这些纸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拓展提升:1、人们利用纸的这些特点,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服务。举例说说在哪些方面利用了纸的什么特点?2、纸还有其他方面的不同,课后继续研究。【达标测评】【自主反思】知识盘点:心灵感悟:四年级—科学—学科 执笔: 审核:四年级科学组授课人: 授课时间: 班级:课题:10《各种各样的纸》(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备注【学习目标】(教师复备、课后反思栏;1、会用各种感觉、借助简单的工具对纸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进行实验和研究。学生作笔记)2、能举例说出纸的各种特点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3、会利用纸的不同点制作一件纸品。【重点难点】1、了解各种各样的纸,发现纸的不同点和相同点。2、能对纸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进行实验和研究。3、会利用纸的不同点制作一件纸品。【学习流程】■ 自主学习:1、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不同的纸有很多方面的不同。那人们为什么都称它们为“纸”呢?说说各自的看法。■合作探究:、研究纸的相同点1、刚才你们说的这些相同点,是不是正确,怎样检验?2、实验观察(1)把纸撕开,仔细看;(2)在火上烧;(3)用橡皮擦;(4)浸泡在水中;(5)在上面写字;3、汇报实验结果。4、归纳总结纸的相同点:三、纸的应用1、根据不同的需要,人们会选用不同的纸,说说下面这些物品利用了纸的什么特点?2、你还知道哪些纸制品利用了纸的不同特点?・归纳强化:■ 拓展提升:设计制作纸制品1、你打算制作一件什么纸制品?2、形式制作。3、展示作品,说一说各部分分别用了什么样的纸。【达标测评】【自主反思】知识盘点:心灵感悟:四年级科学—学科执笔:审核:四年级科学组授课人:授课时间:班级:课题:《纸是怎样造出来的》课型:新授备注【学习目标】(教师复备、课后反思栏;1、能说出造纸的主要原料和纸的主要成分,造纸厂的造纸过程和方法,用废纸制学生作笔记)造再生纸的作用。2、会用废纸制造再生纸。3、能说出节约用纸的意义,知道今后应该怎样节约用纸。【重点难点】1、知道造纸的主要原料和纸的主要成分。2、了解造纸厂的造纸过程和方法,会用废纸制造再生纸。【学习流程】■自主学习:1、纸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亲密伙伴,你知道是用什么原料制造的,是怎样纸造出来的吗?2、认真看书中插图,叙述造纸厂造纸的主要过程。■合作探究:一、动手制造“再生纸”1、我们已经知道造纸需要大量的木材,消耗大量的树木,树木对人类生存起什么作用?为了减少造纸对树木的破坏,还可以用什么原料来造纸?(农作物、废纸作原料生产再生纸。)2、用废纸作原料生产再生纸有什么好处?结合造纸厂的造纸过程,想一想,生产再生纸需要哪些步骤和方法?3、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出造纸步骤后,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制造再生纸。教师指导:(1)泡入水中的纸一定要撕成很小的碎片或用餐巾纸、卫生纸等易泡软的纸;(2)泡软的纸一定要搅拌成均匀的纸浆;(3)纸浆一定要在过网上倒均匀;(4)一定要把水分吸干后在取出制造好的纸。二、小组内共同探讨认识节约用纸的重要性1、通过动手造一张在生纸,你有什么感受?2、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纸?■归纳强化:■拓展提升:关于造纸和用纸,你还知道哪些情况?【达标测评】【自主反思】知识盘点:心灵感悟:四年级—科学—学科 执笔:授课人: 授课时间:审核:四年级科学组班级:课题:12《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第一课时)课型:新授 备注【学习目标】(教师复备、课后反思栏;能设计研究方案,利用简单器材,有步骤地进行关于杠杆作用的研究实验。 学生作笔记)【重点难点】1、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理解杠杆的作用,了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2、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理解杠杆的作用。【知识链接】【学习流程】■自主学习:课件展示校园里学生玩跷跷板的场景。1、同学们都喜爱玩跷跷板,和与自己个子差别较大的人玩过跷跷板没有?为什么个子差别很大的人,也能在一起玩跷跷板呢?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猜测原因。■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为什么个子差别很大的人,也能在一起玩跷跷板呢?观察研究讨论后,汇报小组一致同意的意见。(观察教材40页上的三幅图,区别每幅图中学生在跷跷板上坐的位置)。2、制定计划,开展研究(1)教师出示并介绍本次探究活动的实验器材,并指出像杠杆尺和跷跷板这样的装置叫杠杆。(2)各个小组讨论成员分工以及实验步骤,猜测能使杠杆保持平衡的方法。(3)小组用杠杆尺和钩码做平衡实验,收集''能使杠杆尺平衡有多种方法的''事实,想办法让杠杆尺达到平衡,每做完一次平衡,都要记录实验结果。3、总结与交流(1)、学生汇报收集到的实验结果,把大家共同的看法记录在教材41页,统计全班同学共发现了多少种使杠杆尺平衡的方法。(2)、指导学生整理各种平衡的方法,并把这些平衡的方法进行比较。(3)、找出杠杆尺的平衡规律,把大家讨论的结果记录在教材第41页。①两边钩码挂得一样多,钩码距离中心点一样长,杠杆才能达到平衡。(对称)②两边钩码的个数不同,多的一边距中心点的距离短,少的一边距中心点的距离长,杠杆尺可以平衡。(不对称)(4)、学生将实验结果与推测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运用研究结果,解释大个子和小子能一起玩跷跷板的奥秘。・归纳强化:1什么是杠杆?2、杠杆由哪几部分组成?■拓展提升:有条件的同学可找两副扁担,一副两边篮子里的物品重量一样,另一副两边篮子里的的物品重量不同,让学生来挑,用实践的方法巩固所学知识。【达标测评】【自主反思】知识盘点:心灵感悟:四年级—科学—学科执笔:审核:四年级科学组授课人: 授课时间: 班级:备注(教师复备、

课后反思栏;

学生作笔记)课题:12《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第2课时)课型:新授备注(教师复备、

课后反思栏;

学生作笔记)【学习目标】1、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理解杠杆的作用,并了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2、能设计研究方案,利用简单器材,有步骤地进行关于杠杆作用的研究实验。【重点难点】1、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理解杠杆的作用,了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2、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理解杠杆的作用。【知识链接】【学习流程】■自主学习:1、在日常的生产中,类拟小个子和大个子玩跷跷板现象很多,说说这些现象中,两边物体平衡的道理是什么?2、如果杠杆已经平衡,这时改变一边的物体离杠杆支点的距离,会出现什么情况?■ 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可能会现现什么情况?观察讨论后,把小组一致同意的向全班汇报。2、学生独立思考,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杠杆有什么样的作用?把自己的推测写下来。小组内完成制定研究方案,展开实验探究.1、制定研究组织学生利用现有材料进行实验设计,各组讨论实验步骤。实验材料包括词典、直尺、固体胶等。2、各小组进行杠杆撬动重物的实验,研究其工作原理,记录实验结果。启发学生想办法改变杠杆的形式,自行研究。3、各小组还可自行设计其他可行的实验,研究材料还可以扩充,如直接在室外用撬重物等。・归纳强化:1、学生总结杠杆的作用,把大家共同的看法记录在教材第43页。2、学生将实验结果与推测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学生可以获得一些杠杆的基础知识,认识杠杆的作用:①有传递力的作用:②杠杆有改变力的方向的作用;③当支撑物靠近手时费力;④当支撑靠近重物时省力。)■ 拓展提升:1、请学生谈一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杠杆,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2、判断日常生活中的几种杠杆一一钉锤、火钳、秤、剪刀是省力的是还是省力的,为什么?3、利用杠杆设计一个省力工具,提高工作效率。【达标测评】【自主反思】知识盘点:心灵感悟:四年级—科学—学科 执笔: 审核:四年级科学组授课人: 授课时间: 班级: 学生:课题:13《玩气球》 课型:新授【学习目标】1、引领学生运用感官感觉空气。2、能用一定的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于我们周围的每一个地方。2、能设计实验,借助其他介质来观察空气,从而学习一种新的科学观察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4、能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和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备注(教师复备、课后反思栏;学生作笔记)【重点难点】1、认识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的每一个地方,能占据空间的气体。2、能设计实验,借助其他介质来观察空气。【知识链接】【学习流程】自主学习:1、教师:“许多同学都玩过气球,说一说是怎样玩的?”2、学生回答后教师安排小游戏“吹气球”,比一比看谁吹的大。3、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吹大的气球中有没有东西呢?如果有的话,气球中装的是什么呢?”4、学生进行猜测,再想办法进行证明。合作探究:一、通过感知,知道空气就在我们身边,初步认识空气的性质.1、讨论并制订研究计划方案。学生讨论“把气球吹起来的这些气是从哪里来的呢?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思考哪里还有空气,并想办法寻找空气。2、各个组长汇报研究计划,先让学生自己设计收集空气的方法并试一试,教师可出示用塑料袋收集空气的图例(教材第44页下图)展示“逮住”空气的方法,鼓励学生用种方法“逮住空气。3、空气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先用感官来观察。你准备用那些感官来进行观察?4、教师演示砖块放水中冒气泡的实验(实验中的砖块越干燥越好),让学生感知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5、带领学生进一步研究空气存在于什么地方。空塑料瓶中有空气吗?二、实验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空气能流动.1、学生猜测:将一只气球放入塑料瓶中将气球口反套在瓶口上,扎紧。用力吹气球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进行猜测,教师听取汇报并询问学生猜测的依据。2、实验观察,各小组进行实验操作,汇报实验现象。3、分析结果,得出结论。4、实验验证。怎样可以把气球吹大呢?■归纳强化:归纳空气具有什么样的性质.1、我们运用了许多方法观察了空气,大家肯定有许多发现,我们来交流自己的发现,看谁的发现多?交流会使我们每个人有更多的发现。2、学生分组讨论,与同学交流、分析,并归纳空气的性质。拓展提升:【达标测评】【自主反思】知识盘点:心灵感悟:导学案模版四年级—科学—学科执笔:审核:四年级科学组授课人:授课时间:班级:学生:备注(教师复备、

课后反思栏;

学生作笔记)课题:14备注(教师复备、

课后反思栏;

学生作笔记)【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发现充足气的篮球里的空气与周围空气的不同。2、知道篮球为什么会弹起来。使学生了解人类对空气性质的利用。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空气具有弹性。2、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猜测。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3、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重点难点】1、通过实验,知道篮球为什么会弹起来,了解人类对空气性质的利用。2、了解人类是怎样利用空气性质的。【学习流程】自主学习:1、打篮球是我们喜欢的一项体育活动,说一说,篮球为什么能弹起来。2、让学生分别拍打瘪的、充气不足的、充足气的篮球,汇报观察的现象和自己的感觉。合作探究:推测与验证.1、让学生就“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进行猜测。(学生分组猜测,汇报小组讨论结果)2、分小组讨论:用什么办法可以验证自己的猜测,学生若讨论不出来,教师可以执照课本第47页的方法用注射器进行实验。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注射器里空气体积的变化,手压活塞的感觉,松开手后活塞的运动情况,注意观察刻度。3、汇报讨论。注射器内的空气有哪些变化?注射器内空气占据的位置为什么变小了,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4,研究拓展引导学生找出还有哪些办法可以来进行实验,对合理的设计方案给予肯定,全班进行交流。指导学生给瘪的篮球充气,当篮球刚变圆时反复挤压,松开篮球,看看观察到什么现象;再继续打气后,再反复挤压,又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进行实验对比,感觉两者的不同。总结与交流1、小组汇报交流讨论结果,“注射器、篮球里的空气挤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了这种变化后空气有什么性质?”2、教师利用课件或挂图再现并归纳总结学生所讨论的问题的正确结论。学生将结论填写在课本第48页上方。(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力。)3、学生交流学习体会和感受,提出研究、分析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供大家思考和课外研究。■归纳强化:■ 拓展提升:知识应用1、解释拍球时看到的到现象。2、想一想在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压缩空气,并说说压缩空气在这些物体中起什么作用。【达标测评】【自主反思】知识盘点:

心灵感悟:导学案模版四年级—科学—学科 执笔: 审核:四年级科学组授课人: 授课时间: 班级: 学生:(教师复备、课后反思栏;学生作笔记)【学习目标】(教师复备、课后反思栏;学生作笔记)1、引导学生探究,能从“这是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等角针对降落伞提出问题;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一一降落伞。2、学生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进行比较和评价;会通过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获取有关降落伞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3、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在活动中合作与交流;通过降落伞的制作与评价,体验制作降落伞的乐趣,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4、了解降落伞的种类及用途,通过验探究影响降落伞降落快慢的因素。【重点难点】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针对降落伞提出问题;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一一降落伞。2、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进行比较和评价;会通过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获取有关降落伞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知识链接】【学习流程】自主学习:1、提出问题:见过降落伞表演?展示一幅跳伞运动员跳伞的情景图,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启发学生深层思考。“玩过小降落伞吗?说一说玩的小降落伞是什么样子的?”引领学生从降落伞的结构、作用等方面进行讨论和记录。2、通过学生讨论、归纳和总结降落伞的组成,讨论:做一个降落伞要有到哪些材料?3、学生自己设计制作一个降落伞。自主思考降落伞的制作步骤。合作探究:1、针对降落伞的制作步骤,小组汇报发言,教师对设计有问题的小组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动脑思考,提出的材料和方法不要局限于教材中列举的。2、实施完成制作计划,并在小组内开展评价活动。3、玩降落伞.①、指导学生将自己制作的降落伞进行试放,并进一步调整和改进自己的降落伞,使降落伞落得更平稳。②、通过让学生观察降落伞下孤芳自赏的快慢,提示学生发现问题:”为什么有的降落伞下降快,有的降落伞下降慢”“从而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③、在活动过程中要提示学生注意安全,如:楼上的同学要注意身体不能伸出栏杆,防止出现跌落事故。・归纳强化:拓展提升:【达标测评】【自主反思】知识盘点:心灵感悟:导学案模版四年级—科学—学科 执笔: 审核:四年级科学组授课人: 授课时间:班级: 学生:课题:15《小小降落伞》第2课时课型:新授备注【学习目标】1、在活动中合作与交流;通过降落伞的制作与评价,体验制作降落伞的乐趣,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2、了解降落伞的种类及用途,通过验探究影响降落伞降落快慢的因素。【重点难点】1、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一一降落伞。2、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进行比较和评价;会通过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获取有关降落伞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教师复备、课后反思栏;学生作笔记)【知识链接】【学习流程】自主学习:1、上节课我们试放了大家制作的降落伞,在试放过程中大家发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2、自己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降落伞下降快,有的降落伞下降慢?”“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呢?”合作探究:1、小组组讨论: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降落伞下降的快慢。2、学生汇报,全班学生集体讨论,对学生的猜测进行整理。(如:悬挂物的质量不同,伞面的材料不同,伞面的大小不同等。)3、制定计划,开展研究。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制定自己的研究计划,设计实验步骤,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小组进行指导。4、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验方案。教师在此提出“李小林同学做实验时为什么要‘不改变伞面和伞绳,,并'在同一高度上投放降落伞’呢?的问题,提示学生想要实验观察准确,就必须控制其他可能影响的因素即其他变量,设计实验时要像李小林同学那样周全地考虑问题。5、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做好实验记录。・归纳强化:指导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实验结果,把大家共同的看法写在教材第51页下方的方框内。(如: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悬持物的质量不同,伞面的材料不同,伞面的大小不同都会影响降落伞下降的速度。)拓展提升:1、“怎样使降落伞在空中停留的时间更长一些?”指导学生提出改进的办法并进行实验验证。2、安排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降落伞的知识,进一步了解降落伞的种类及用途,同时办一期专栏,向同学介绍降落伞的知识。【达标测评】【自主反思】知识盘点:

心灵感悟:导学案模版四年级_一科学—学科执笔:审核:四年级科学组授课人:授课时间:班级: 学生:备注(教师复备、

课后反思栏;

学生作笔记)课题:16《玩潜水艇》 课型:新授备注(教师复备、

课后反思栏;

学生作笔记)【学习目标】1、通过和同学合作探究,制作一个“潜水艇”。能想办法改变“潜水艇”的沉浮,能研究是什么决定了“潜水艇”的沉浮并制作简易的科学模型。2、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重点难点】1、能和同学合作,制作“潜水艇”,了解“潜水艇”沉浮的原因。2、了解“潜水艇”沉浮的原因。【知识链接】【学习流程】自主学习:一、提出研究课题1、教师出示一个潜水艇模型,并通过操作,演示“潜水艇”的沉浮,提出“潜水艇”是科技活动中常见的一咱有趣模型。2、请学生交流自己在生活实践中类似的经历,描述自己玩的过程。合作探究:二、动手做一个“潜水艇”模型,并玩一玩自制的“潜水艇。”1、制定作计划①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材料讨论并研究制作计划和方案,教师引导各小组商计,制定尽量完善、有效的方法。②各个组汇报计划和方案,学生提的方案很多,教师对行的方案要给予肯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2、进行实验。①学生分小组按照计划实验的实施,教师巡视,对遇到困难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帮助。②做好潜水艇模型的小组进行控制“潜水艇”沉浮的游戏,比一比哪一组控制得最好,可以使潜水艇上浮下沉,还能使潜水艇悬浮在指定的位置。(制作的潜水艇能听从指挥的学生,就涂亮智慧星。)■归纳强化:1、学生们能自如控制“潜水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研究“是什么决定了‘潜水艇’的沉浮?”2、与同学交流分析,并表述控制潜水艇沉浮的因素是同艇里水的多少来决定的,如果学生有更深一层次的理解和发现,应给予鼓励。拓展提升:【达标测评】【自主反思】知识盘点:心灵感悟:四年级—科学—学科 执笔: 审核:四年级科学组授课人: 授课时间: 班级: 学生:课题:17《沉浮的秘密》(一课时) 课型:新授备注【学习目标】(教师复备、课后反思栏;1、知道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是什么。2、初步感知''大小一定的物体,比水轻的会浮,比水重的会沉二3、能制作简易的科学模型,有用简单器材做的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3,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4、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重点难点】学生作笔记)1、知道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是什么。2、制作简易的科学模型。【知识链接】【学习流程】自主学习:一、提出问题。1、教师提问:玩潜水艇时,我们发现潜水艇里水的多少决定潜水艇的沉浮,一般物体的沉浮又与什么有关呢?2、推测我们准备的这些材料如铁钉、气球、石子等放入水中是沉还是浮?3、观察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把物体放入水中观察,看看有没有推测错的物体,把水中上浮的物体和水中下沉的物体分成两堆,并在教材上记录。■合作探究:二、制定研究计划,进行研究.1、小组讨论:物体在水中浮与沉,可能与哪此因素有关?学生分小组讨论推测,并将推测结果记录在教材上。2、教师出示并介绍本次科学探究活动的实验器材及名称。3、教师演示实验:两块大小不同的木块放入水中都浮了起来,两个重量不同的螺母放入水中都沉了下去。(教师提问):这和同学们的推测一样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怎样来研究?4、小组讨论并制定研究计划和方案,各小组商讨,制定尽量完善、有效的观察、测量、记录方法。5、各小组汇报研究计划,教师进行指导。(在实际数学中,建议尽量用小塑料袋,减小同于容器重量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归纳强化:1、各小组按照自己制订的计划,进行一次物体沉浮的实验活动,并做好记录。2、联系实验中观察到现象,讨论物体沉浮的影响因素是什么。■拓展提升:1、说一说潜水艇沉浮的道理。2、在水中,铁块会下沉,可万吨巨轮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达标测评】【自主反思】

知识盘点:心灵感悟:导学案模版四年级—科学一—学科执笔:审核:四年级组科学老师授课人:授课时间:班级: 学生:课题:18《锣鼓声声》(一课时) 课型:新授备注【学习目标】(教师复备、课后反思栏;1、能对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的现象进行观察探究,并作出分析归纳,得出最后结论。学生作笔记)2、引导学生认识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对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的现象进行观察探究,并作出分析归纳,得出最后结论。【知识链接】【学习流程】自主学习:一、导入新课1、谈话:六一儿童节,我们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汇演。你们都听到了哪些美妙的声音?2、学生汇报:(歌声、乐器声……)3、问题:那么,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4、学生进行简单猜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合作探究:二、设计实验,使一些乐器发声,并观察它们发声时的现象。1、提问:鼓、锣、小提琴等乐器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我们怎样验证呢?2、学生讨论、汇报、设计实验。3、小组实验、观察。三、使更多的物体发声,并观察它们发声时的现象。1、讨论分析:还有哪些物体可以发出声音,怎样使它们发出声音?又怎样使它们停止发声?你有什么发现?2、学生讨论、汇报。3、小组实验、观察,并填写教材上的表格,按教材上的提示进行自我评价。■归纳强化:三、根据实验现象,总结结论.1、讨论:根据我们这节课做的实验,请你说说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汇报、记录。拓展提升:【达标测评】【自主反思】知识盘点:心灵感悟:四年级—科学一学科 执笔:审核:四年级组科学老师授课人: 授课时间:班级: 学生:课题:19《声音的旅行》(第一课时)【学习目标】课型:新授备注(教师复备、课后反思栏;1、通过各种方法进行探究,使学生知道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传播。2、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动手能力。学生作笔记)【重点难点】1、通过各种方法进行探究,使学生知道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传播。2、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学内容:认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习流程】自主学习:一、导入新课.1,提问:文艺汇报演时,舞台上的歌声、乐器声,为什么我们在很远的地方都能听见?声音是怎样“飞”过来的呢?2、学生进行推测,并做简单记录。合作探究:二、实验验证,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1、讲述: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呢?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吧。2、教师演示玻璃钟罩的实验。3、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呢?4、学生讨论、汇报。三、想办法,验证声音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1、谈话:声音还可以在哪些物体中传播呢?用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呢?2、学生讨论、实验。■归纳强化:四、总结。1、谈话:根据我们刚才做的实验,请你说说声音能在哪些物体中传播?2、学生整理记录,综合分析,归纳概括出“声音能在固定、液体、气体中传播”这一结论。拓展提升:【达标测评】【自主反思】知识盘点:

心灵感悟:导学案模版四年级—一科学—学科执笔:审核:四年级科学组授课人:授课时间:班级:学生:备注(教师复备、

课后反思栏;

学生作笔记)课题:19《声音的旅行》(第2课时) 课型:新授备注(教师复备、

课后反思栏;

学生作笔记)【学习目标】1、通过各种方法进行探究,使学生知道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传播,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动手能力。2、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重点难点】1、使学生知道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传播。2、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动手能力。【知识链接】【学习流程】■ 自主学习:1、检查学生带来的材料。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制作一个“土电话”。1、讲述:(出示已经做好的“土电话”)大家看,这是老师自己做的“土电话,同学们可以照样子自己做一个,我们比一比,看看谁的"土电话“效果最好!2、学生制作,教师及时指导。制作“土电话,玩''土电话”的都不是最根本的目的,根本的目的是通过制作和玩“土电话”的过程使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创新有力得到培养。■ 合作探究:玩“土电话”.1、讲述:大家的“土电话”都做好了,你准备怎么来打电话呢?2、学生演示。3、提问:刚才大家的这些方法,你觉得哪些好?哪些不好?为什么?4、学生讨论。4、带学生到操场做打电话的活动。(玩“土电话”是一项学生很感兴趣的活动,这项活动,这项活动加强组织,但不能限制玩的方法,只需要在玩之前提出要思考问题:如怎样玩“土电话”的效果好?什么样的”土电话“传声效果好?等等。让学生总结玩法时,只要能够得到上些基本的认识就可以了,如玩有时候线要拉直,中间不能有障碍物等。对于学生所讲到的一些有创造的想法要适时加以肯定,使于他们对”土电话“保持一个长期的研究兴趣。)■归纳强化:拓展提升:【达标测评】【自主反思】知识盘点:心灵感悟:四年级—科学—学科 执笔: 审核:四年级科学组授课人: 授课时间: 班级: 学生:课题:20《不同的声音》 课型:新授备注【学习目标】(教师复备、课后反思栏;1、通过丰富的实验,搜集实验事实,认识声音的不同来自于声音的高低、强弱,学生作笔记)以及音色不同,通过了解,鹦鹉对不同声音的反应“这个探究活动,补充认识探究活动的过程,并尝试进行科学探究活动。2、了解噪音的危害,以及减弱噪音的方法。3、学习调查、搜集周围环境的资料【重点难点】1、认识声音的不同来自于声音的高低、强弱,以及音色不同。2、认识声音的不同来自于声音的高低、强弱,以及音色不同。【知识链接】【学习流程】自主学习:1、声音是怎么样产生的?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呢?2、自己提出简单的假设。3、设计实验,进行实验。①、想办法让同一种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并注意观察,物体发出不同声音时,有什么不同的现象。②、学生使用各种不同的材料,使之发出不同的声音,搜集现象。学生提供多种材料,让学生充分摆弄研究,并对发现的事实加以充分完整地描述。③、记录实验的情况。合作探究:一、各小组分析实验现象,作出结论。(在实际教学中,要讲清楚音调和响度不是一回事,音调高的声音不一定响度大,响度大的声音也不一定音调高。对于学生描述中所讲的“声音尖、粗”,可直接告诉学生较为科学的说法是“声音高、低二)二、了解哪些声音属于噪音,认识噪音的危害.1、说说日常生活中,哪些声音会让我们感觉到不舒服?引导学生充分描述生活中经历。2、介绍鹦鹉对不同声音的反应。进一步认识噪音的危害。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教材上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通过了解别人做科学研究的事例,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归纳强化:小结:噪音的危害。拓展提升:认识减少噪音的方法.1、生活中有很多减少噪音的方法,说说你有什么好的办法?2、调查活动:调配我们的学校有没有受到噪音的污染?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影响?我们有什么办法减弱这些噪音?【达标测评】

【自主反思】知识盘点:心灵感悟:导学案模版四年级——科学—学科 执笔:审核:四年级组科学老师授课人:授课时间:班级: 学生:课题:21《舞台灯光》(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备注【学习目标】(教师复备、课后反思栏;1、理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能够制造不同颜色的光,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作笔记)2、通过观察光沿直线传播的实验,进行交流,归纳出科学规律。3、知道光也有不同的颜色,初步了解色光的混合。4、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1、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能够制造不同颜色的光,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观察光沿直线传播的实验,进行交流,归纳出科学规律。教学内容:认识光的传播方法。【学习流程】自主学习: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大家还记得文艺汇演的时候,舞台上的灯光是什么样的吗?它们都有些什么特点和变化?说说生活中的光是什么样的?2、学生讨论、汇报。合作探究:二、观察手电筒的光柱,搜集有关事实。1、我们来看看手电筒的光柱有什么特点。将教室里的灯光关掉,拉上窗帘,学生将手电筒的光射向各个方向。2、汇报。学生的描述是多方面的,比如:光柱越来越大、光线越来越暗等等。三、画出手电筒的光的照射路线.1、手电筒的光是怎样传播的?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证明吗?2、学生讨论画手电筒光的照射路线的方法,并实际操作。四、实验验证.1、简单介绍实验方法,请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怎么能看到蜡烛的火焰。2、学生实验。3、汇报实验结果,并记录实验现象。学生在组内多次进行实验,可以让前两块硬纸的孔对正,第三块与前两块的孔不对正,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经过多次调试,学生会发现三块纸板的孔只有一条线上时,才能看到蜡烛的火焰。■归纳强化:总结:说说光的传播有什么特点?拓展提升:【达标测评】【自主反思】知识盘点:

心灵感悟:导学案模版四年级—科学一学科 执笔:审核:四年级组科学老师授课人:授课时间:班级:学生:(教师复备、课后反思栏;学生作笔记)【学习目标】(教师复备、课后反思栏;学生作笔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