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分析及化学器具、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_第1页
化学分析及化学器具、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_第2页
化学分析及化学器具、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_第3页
化学分析及化学器具、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_第4页
化学分析及化学器具、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分析及化学器具、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使用乙炔气瓶安全规则1.使用乙炔气瓶时禁止敲击、碰撞。2.使用乙炔气瓶时应轻装、轻卸,严禁抛、滑、滚、碰,不得靠近热源和电气设备。试验室应通风良好。3,瓶阀冻结,严禁用火烘烤,应用40C以下的温水解冻。乙炔瓶与明火的距离必须大于10m。4.吊装搬运时,皮使用专用夹具和防震的运输车,严禁用电磁起重机和链钩吊装搬运。5.严禁放置在通风不良及有放射线的场所,并不得放置在橡胶等绝缘体上。6.使用时要注意固定,防止倾斜,严禁卧放使用。乙炔气瓶必须装设专用减压器、回火防止器,开启时,操作者应站在瓶口的侧后方,动作要轻缓。7.乙炔气使用压力不得超过1.5/c㎡,输气流速不得超过1.5~2c㎡/时·瓶。8.严禁铜、银,汞等金属制品与乙炔接触,必须使用铜合金器具时,器具含铜量应低于70%。9.检查乙快气设备,气管是否漏气时,必须用肥皂水涂于可疑或接头处试漏,严禁用火试漏。10.瓶内气体严禁用尽,必须留有不低于表中规定的剩余压力。使用毒品安全规则1.凡能产生有毒气体和刺激性气体的操作,应在通风柜内进行。这些气体是:一氧化碳、硫化氢、氟化氢、氯化氢、二硫化碳,氯、碘、二氧化碳、氧化锰、二氧化氮等。2.进行有毒物质的试验时,必须按规定穿戴好工作服、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实验后要洗手,试验中禁止饮食。3.工作人员手,脸,皮肤等有破裂时,不许进行有毒物质操作,尤其是氰化物的操作。4.所有使用过含毒物的溶液,必须由该试验的工作人员倒入液罐内,禁止直接倒入下水系统。5.禁止用实验室内的任何容器盛放饮料和其它食物。6.处理无名药品,不许用口尝。如嗅其味,可用手掌在药物品表面上空向脸部煽动嗅之。7.有毒液体,生产污水或其它腐蚀性强烈的液体的取样,不许用口吸取,应用抽气管吸取。8.使用水银应遵守事项:①装水银的玻璃器皿,应当是坚固的;②装水银的容器表面应盖一层甘油。脏水银则盖一层水;③当水罐可能与大气连通时,不许在表面上覆盖其它物质。应在水银和大气中间按一段内装活性二氧化锰的玻璃管。④装水银容器应放金属质浅盘中。当水银溅出地面时,应填死或以高锰酸钾溶液灌泡。⑤脏水银的回收,可用10%的硝酸(浓度不许再高),在通风柜内处理,分离后用水洗3~4次。先用滤纸吸干,然后在真空中干燥二小时左右,不许采用加热蒸干。9.遇到下列毒性的物质时,应特别注意安全:汞及汞盐;铅及铅盐;砷及砷化物;氰化物;白磷及磷化氢;氟化物;二氧化碳;惦的化合物;钾、钠、氨的氯酸盐;有毒性的有机化合物。使用强酸、强碱及腐蚀剂安全规则1.搬运和使用腐蚀性药品如强酸、强碱及澳等。要按规定穿戴好橡皮手套、围裙、眼镜、口罩、胶靴等防护用品。2.搬运酸、碱前应仔细作好下列几项检查:①搬运器具的强度;②装酸或碱的容器是否封严。③容器的位置固定是否稳固。④搬运酸碱时不许把容器背在背上。3.移注酸碱液时,要有虹吸管,不要用漏斗,以防酸、碱液溅出。4.酸、碱或其它苛性液体,禁止用嘴直接吸取。如无吸气器可用量筒量取。5.开启盛溴、过氧化氧、氢氟酸、氨水和其它苛性溶液容器时,应先用水冷却,然后开瓶。开瓶时,瓶口不准对人。6.在稀释酸(尤其是硅酸)时,应当一面搅拌冷水,一面慢慢将酸注入,禁止将水注入酸内。7.使用碱金属及其氧氧化物和氧化物时,必须用镊子夹取或用磁匙采取。8.废酸、废碱必须倒在专门的缸子内,缸子应放在安全地方。9.如腐蚀物质触到皮肤上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10.腐蚀性强烈的物质有:溴及溴水、硝酸、硫酸、王水、氢氟酸、铬酸溶液、氧氰酸、五氧化二磷、醇酸、氧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氨,冰醋酸、磷、硝酸银、盐酸等。使用易燃物品安全规则1.不许将易着火的物质放置在试验地区附近。2.使用在蒸馏或升华时易着火的物质应注意:①不许用明火加热,加热可用水(油)容器、电热板或电砂浴,周围也不应有明火;②试验仪器应严密不漏气;③在蒸馏装置下面,应有一金属浅盘(边高80~100mm);④工作地点应有良好的通风,四周不可放置有可燃性的物料;⑤工作时要戴上护目镜。3.在试验室内存放各种可燃性物质总量不许超过3kg,每种不得超过lkg.随用随取,用后送回专门的贮放地点。4.遇水着火的物质(如过氧化钠,金属钠、钾等)做完试验后禁止丢人废液桶内。凡能引起着火的物质(如废油、废有机溶剂)应集中在专门的容器内放在安全的地方,不得任意乱放。5.一且发生着火事故,首先应撤出一切热源,关闭煤气、乙炔气,天然气阀门和电门,通知消防部门,及时用砂子和石棉布整住着火地点或用二氧化碳等灭火器灭火。除酒精外,化学物品失火,不许用水灭火。6.在进行加热、蒸馏及其它有关用火的工作时,要有专人负责管理,工作完后即关掉热源。7.暑燃物,尤其是暑挥发的易燃物,应存放在密闭的溶器内,不许用无盖的开口容器贮存。8.易着火的物质有:醇类、醚类、丙酮、苯、甲苯、酚、汽油、二氧化碳,磷、过氧化钠、钾,钠、镁、碳化钙等。9.做蒸馏提纯或蒸馏实验必须用明火加热时,则每次蒸馏物的数量不得超过l00ml,附近不许存放易燃物质,同时应有防火措施。10.应经常检查防火设备,确保灭火器材的完好。使用易爆品安全规则1.预防由于内外压力差引起爆炸的措施。①仔细检查供真空操作用的全部仪器有无裂纹,不许使用有裂纹的仪器。②使用前应检查容器真空度是否够高,检查时应将容器用布包好。2.使用氧气时应遵守:①不能使氧气瓶受碰撞或冲击。不许用人背或在地下滚动办法运气瓶。立着使用应有固定措施,开气时气咀不能对着人。②氧气瓶不能放在电炉、暖气附近,不能放在日光照射的地方,氧气瓶旁禁止明火。③氧气瓶必须有减压阀门才能使用。④氧气瓶、氧气表以及导管,禁止与油类物质接触。3.有爆炸危险的药品(过氧化钠、过氧化氢、浓高氧酸等),在实验室内只许放一小部分,并应保存在干燥阴凉的地方。4.禁止浓硫酸和结晶状的高锰酸钾接触。5.禁止氯酸钾和有机物一起研磨。6.禁止硝酸盐和有机物一起研磨,有机物不得和浓硝酸一起混合及加热。7.乙炔铜、乙炔银的干粉最易爆炸,因此在试验完时,必须特它和溶液一同倒在指定容器内,妥善处理。8.使用乙醚,首先要检查过氧化醚是否存在,如存在则不准用此乙醇。化学试验一般安全操作规则1.配制稀硫酸时,必须在烧杯和锥形瓶等耐热,耐酸容器内进行,并必须缓慢将浓硫酸加入水中,配制王水时,应将硝酸缓缓注入盐酸中,同时用玻璃棒随时搅拌,不准用相反次序操作。2.一切试剂瓶要有标签,有毒药品要在标签上注明,无标签的不得使用。3.溶解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发热物时必须在耐热容器内进行。4.严禁试剂入口。如须以鼻鉴别试剂时,须将试剂瓶远离,用手轻轻煽动、稍闻其气味,严禁鼻子接近瓶口。5.折断玻璃管(棒)时,须用钢锉在折断处搓一小槽,再垫布折断。使用时要把断口烧成圆滑状。6.严禁食具、器具混在一起或互相挪用。7.易发生爆炸的操作,不得对着人进行。8.一切产生有毒气体的操作,须于通风柜内进行,通风装置失效时,禁止操作。9.一切固体不溶物及浓酸严禁倒入水槽,以防堵塞和腐蚀水槽。10.身上或手上沾有易燃易爆物时,应立即消除干净,不得靠近明火。11.开启大瓶液体药品时,须用锯予将石膏锯开,禁止用其它硬物敲开,以免瓶子破裂。12.处理后的浓酸和浓碱液倾倒时,必须先将水门放开,方可倒入水槽。一切废液如含有害物质超过安全标准,应先行处理,不准直接排入下水系统。13.高温物体(灼热的磁盘或烧坏的燃烧管等)要放在不能起火的地方。14.取下正在沸腾的水或溶液时,须先用烧杯夹于轻轻摇动后才能取下使用,以免使用时突然沸腾溅出伤人。15.使用酒精灯、煤气灯时注意无色火焰烫伤。化学试验器具安全规则1.使用电器蒸馏水器时,蒸馏水皮管不要过长,切勿插入蒸馏水中,保证蒸馏水畅通。2.烘干玻璃器皿时,温度应维持在120℃以下。3.将玻璃管量入木塞或橡皮塞的孔内时,应戴手套握玻璃管,并在玻璃管端沾水缓慢送入,以免玻璃管折断戳伤手指。4.磁器内不可加入氧氟酸,磁钳埚内不应熔融碳酸钠。5.电烘箱必须保持接地良好,电阻丝在底部的烤箱要防止小零件落入烘箱底部与电阻丝接触造成短路。6.打开烤箱时,必须先断电。升降温过程中,操作者不得离开。7.经过汽油、煤油、酒精、香蕉水等易燃液体洗涤过的零件及喷漆过的产品,应在室温下停放15~30分钟以后,待易燃液体挥发完,才能放入烘箱内烘烤,并注意开放烤箱通遭风闸口。8.使用高温炉时,温度量高不得超过额定温度,应注意避免燃烧物倒入炉内,不得将炉门打开。9.使用电解仪前必须先将电板及电解液安放妥当后,然后再开启电解仅上的各种开关。电解时,阴阳极严禁互相接触。10.在洗济电极过程中,勿使水迹或酸迹遗漏在电解托盘上,如有此情况发生,应立即抹净。11.使用定碳仪要注意电气安全以及电矽棒连结是否正常。生炉时应使电流逐渐增加,以免聚热面使碳矽棒及瓷管破裂。12.使用定碳仪要适时更换玻璃棉,并随时注意仪器的活塞以及炉子橡皮塞有无漏气和堵塞现象。13.每天试验完毕,必须将炉插头拔掉,关闭好氧气,同时在吸收管中要有一定的气体,以免上下之玻璃浮标与管壁贴着。环境监测分析及工业化学分析工1.一切试剂药品要有标签。剧毒性药品必须有专人保管,实行双人双锁,并与一般药品分开。毒性物质撒落时应立即全部收拾起来,并把落过毒物的桌子和地面画洗净。2.严禁试剂入口,用移液管吸取有毒样品时,应用橡皮球操作不得用嘴,如须以鼻鉴别试剂时,应将试剂瓶远离鼻子,用手轻煽稍闻其味即可,严禁鼻子接近瓶口。3.严禁器具和食具互相挪用。4.对于有毒的气体和蒸气,必须在通风厨内进行操作处理。5.腐蚀刺激性药虑品用时,必须戴上橡皮手套和防护眼镜。6.稀释硫酸时必须在烧杯等耐热容器内进行,必须在玻璃棒不断搅拌下缓慢地将浓硫酸加入水中。在溶解强碱性试剂时,也必须在耐热容器内进行。7.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