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_第1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_第2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_第3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_第4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小学二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

学校二班级数学《总复习》教案1

教学内容:教材第113~119页总复习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同学巩固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并能依据实际状况区分、应用克和千克,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

2.通过复习,培育同学的观测、分析及推理技能,并学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目标解析:

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比较抽象,在复习克和千克的过程中,应引导同学运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身边物体质量的状态,并能依据实际状况估量出物体的质量,培育同学的估测的意识,援助同学积累估量的阅历。在复习简约推理的过程中,要着重培育同学的观测、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技能,让同学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索问题。

教学重点:巩固克和千克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质量观念,培育同学的估测意识。

教学难点:让同学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索问题。

教学预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引入新知

(一)回顾复习过程请同学回忆已经复习过本学期的哪些内容,对这些知识还有没有什么问题。

(二)导入新课今日我们将继续复习克和千克、推理这两部分内容。

设计意图:给同学提供一个学习反思的平台,培育同学的问题意识和提问技能。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复习克和千克

1.梳理。

(1)说一说,你在水果店买东西时都见过什么?

(2)计量物体的质量用什么单位?质量单位有哪些?

2.直观感受。

(1)看到1克和1千克,你会想到什么?

(2)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约是1克或者1千克?

(3)实物展示:1片口香糖约重1克,2袋500克的盐重1千克。

3.进率关系。

(1)已经明确了克和千克是质量单位,那么克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呢?

(2)说一说多少块口香糖加在一起和2袋500克的盐同样重?

4.测量。

(1)测量物体的轻重要用到什么?测量时要留意什么?

(2)说一说自己所认识的秤。

5.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7题。

同学独立练习,集体沟通时重点说一说第3小题,培育同学养成仔细审题的习惯。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7题。

要求同学课前调查,填写调查结果,课上依据调查结果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在肯定的情境中唤起同学对物体质量的关注,通过操作、提问活动让同学去感悟和体验,有利于同学建立正确的认知结构。在练习时要让同学说说自己简单出错的地方和缘由,引起其他同学的留意。

(二)复习推理

1.复习推理(一)。

(1)创设情境:李冰、王明、张强、夏雨一起排队上车。张强在李冰和王明的中间,夏雨是最末一个,李冰不是第一个。请把他们的名字从前往后写下来。

(2)思索:你先确定谁的位置?为什么?

(3)同学独立完成。完成后同桌相互说一说推理的过程,提供充分表达的机会。

(4)指名说一说推理的方法及过程,其他同学补充,引导同学留意表达的有序性。

2.复习推理(二)。

(1)出示题目:在上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涌现一次。B应当是几?

(2)同学分小组争论,老师巡察指导。

(3)汇报沟通,老师留意适时点拨。

设计意图:推理重在过程,复习中让同学经受想推理过程、说推理过程、演示推理过程、观测推理过程等环节,有意识地对推理的方法进行提炼和改善。让同学明确推理时一般要找到一个关键句,作为推理的突破口。完善表格填数的方法,将“确认”与“摒除”交替进行,这样提升了效果,同学也能轻松接受。

三、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一)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你能用我们今日的复习内容解决身边的哪些问题?

学校二班级数学《总复习》教案2

教学内容:教材第113~115页总复习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回顾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能辨别轴对称图形,正确区分平移与对称现象。

2.在操作中,体会对称、平移及旋转运动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美,培育观测技能、想象技能和表达技能,进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经受数据收集、记录、整理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巩固用统计表呈现数据的方法,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培育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目标解析:

本课是总复习的第三课时,在同学对图形的运动和数据收集整理有肯定认识的基础上,对相关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因此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不仅在于复习巩固已有的知识,更侧重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初步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重点:

1.体会对称、平移及旋转运动之间的联系与区分,能正确辨别。

2.巩固用统计表呈现数据的方法,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教学难点:进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及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预备:课件、剪刀,手工纸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图形的运动

(一)回顾整理,梳理知识。

1.关于图形的运动,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分别是怎样运动的?

2.动手剪一个对称图形,并指出它的对称轴。

3.利用手中的图形做平移和旋转运动,体会区分。

(二)动手操作,沟通联系。

1.猜一猜、想一想

(1)出示:猜一猜:根据画的痕迹去剪,打开后是什么呢?

(2)出示:想一想:这个图形是怎样剪出来?先怎样折,再怎样剪?

(3)你会做风车吗?(让同学先说一说,再出示制作步骤)

2.剪一剪、做一做

小组四人合作,组长自己设计一个图形剪一剪,其余三人分工各选其中一种剪一剪、做一做,做完组内沟通。

3.说一说,描一描

(1)在你剪的图案中,有轴对称图形吗?假如有,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并用彩笔描出它的对称轴。

(2)全班汇报,复习对称。(实物展台展示同学不同作品)。

4.找一找,比一比

上面的活动中,你能找出平移、旋转现象吗?(小花图既可以看成是轴对称图形,也可以看成图形的平移;笑脸图既可以看成是轴对称图形又可以看成图形的旋转;风车那么是物体的旋转现象等。)

(三)联系生活,完善认知。

1.出示:

2.上面的活动中,你能找出平移和旋转现象吗?

3.找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平移和对称现象,并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在引导同学回顾和复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让同学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平移和对称现象,发觉平移和旋转的不同之处,沟通其与对称之间的联系,最末走进生活,查找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沟通图形的变换与生活中的物体运动的关系,完善同学的认知结构。

二、复习数据收集整理

过渡:同学们,刚才你们有的在生活中找到对称现象,有的找到了平移现象,还有的找到了旋转现象,以你们记录的第一条为准做一项调查。

(一)收集整理数据

可以怎样收集全班同学的数据?(举手、画正字等)

(二)记录分析数据

1.依据上面调查的结果设计统计表,记录数据。

现象对称平移旋转人数。

2.分析数据

(1)从统计表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2)通过这次调查,你有什么感受?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设计意图:结合第一部分内容让同学统计本班同学在生活中找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一方面复习巩固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知识,另一方面让同学亲身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统计与生活休戚相关,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培育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三、巩固拓展

1.教材第117页练习二十二的第9题。巩固复习轴对称图形的知识。

2.教材第117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0题。巩固复习旋转现象。

3.教材第118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1题。巩固数据收集整理。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让同学在观测、判断以及整理分析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图形的运动与数据收集整理方面的知识,进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通过今日的复习,你的收获是什么?

2.小小设计师(机动)。

要求:

①画出一个你最喜爱的基本图形。

②依据你画的基本图形,运用平移、旋转设计一个漂亮的图案。

③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设计的。

④集体沟通,展示自己设计的图案说说设计过程。(实物投影)

设计意图:复习后实时组织同学进行回顾和反思,在沟通收获中自我评价。同时让同学运用所学的知识自己设计制造漂亮的图案,在制造中感受图形的变换之美,培育同学在生活中发觉美、观赏美和制造美的意识。

学校二班级数学《总复习》教案3

【教学内容】

教科书100页。

【教学目标】

1.整理、归纳本册教科书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控有关知识间的联系。

2.经受整理与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培育自觉整理与复习的意识和习惯。

3.培育同学的分析、判断、概括技能,养成合作学习和勇于探究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1.经受整理与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

2.掌控万以内数的数位顺次、读写方法、大小比较等知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这学期的新课学习已结束,从现在开始,我们将对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复习。〔板书课题〕

二、整理全册所学内容

1.小组合作,初步整理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同学回答〕

〔2〕想一想: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整理知识的方法把这些内容整理出来吗?怎样整理才能使这些内容比较清晰地呈现出来呢?先独立思索,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3〕小组合作:小组内的同学商量一下,选择你们喜爱的方法整理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

整理要求:

A?整理结果要简洁、清楚、有条理。

B?整理完后,要能说出整理的过程。

2.全班汇报沟通、完善整理结果

〔1〕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展示、沟通整理的过程、结果。

〔2〕结合展示、沟通的过程,师生共同评价各组的整理状况:你喜爱哪种整理方法?为什么?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哪些内容还需进一步调整?

〔3〕依据评价结果,可选一种有代表性的板书。如:全册内容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

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

有余数的除法

计量单位长度单位:千米、毫米

时间单位:时、分、秒

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三、整理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1.万以内数的数位顺次

〔1〕出示数5555,从右往左,你能依次说出每一个数位上的“5”各表示多少吗?

〔2〕填空: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百是〔〕,10个千是〔〕。

〔3〕让同学做教科书131页第1题,然后沟通。

2.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九百九十八数到一千零一十二。

一十一十地数,从一千九百八十数到二千一百。

一百一百地数,从一千七百数到三千。

一千一千地数,从一千数到一万。

〔2〕写出3408后面的三个数和3001前面的三个数。

〔3〕让同学做教科书135页第3题,并沟通填的结果。

3.读写方法

〔1〕读出以下各数:教科书135页第1题。指名读,然后说一说:怎样读万以内的数。〔特别强调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2〕写出以下各数:教科书135页第2题。同学独立完成,然后说一说:怎样写万以内的数。

4.大小比较

〔1〕写出以下各数,并按从大到小的顺次排列。三千零二三百零二二千三百三千二百三千零二十

〔2〕说一说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3〕做教科书第136页第5题。

5.较大数的估量

一个数比400大得多,比20**少一些,这个数可能是:〔在正确的数下打?〕999138019005000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迷惑?

学校二班级数学《总复习》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同学进一步进解除法意义,娴熟计算除法算式。

2、进一步正确读、写万以内数。

3、娴熟计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及估算。

4、能用所同学数学知识解决简约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除法意义与计算:

1、出示书上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

2、怎样计算?

3、为什么用除法?说说什么情境下要用除法计算?

4、同学列式计算。

5、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6、师出示一些除法口算,同学开火车进行口算。

二、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1、师出示3569、5643、7800、9860、6089、7008、让同学读数。

2、说说万以内数的怎样的?

3、师出示:四千三百六十九、三千零三、五千七百等数,让同学说一说万以内数的写法是怎样的?

4、师出示书上第120第5题,说说哪一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5、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三、复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1、同学独立完成书上第6、7题。

2、沟通计算时要留意什么?

四、复习估算:

1、同学独立完成书第三者121页第8题,要求用估臬的方法完成。

2、小结:只要作出正确的判断,估算的方法可以不同。

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校二班级数学《总复习》教案5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及本册教材所涉及的知识为复习内容

二、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

(1)引导同学进一步巩固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使同学进一步认识“先乘除,后加减”,以及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次。

(3)引导同学进一步认识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约的实际问题。

2、难点:

(1)提高同学计算的精确性。

(2)使同学对所学知识能加深理解,并融会贯穿。

(3)引导同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约的实际问题。

3、关键:

(1)要重视同学的情感体验,采纳多种形式调动同学学习的积极性。

(2)要重视同学的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有针对性地提供辅导,援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使全部同学都能树立自信心,有进一步进展。

三、教学要求:

1、使同学进一步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提高掌控水平。

2、进一步提高同学的计算技能,进展初步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技能。

3、让同学体验胜利的欢乐,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课时划分:

4课时

五、教学进度:

第17~19周

学校二班级数学《总复习》教案6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3、114页总复习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加深对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2.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次,提高混合运算的计算技能。

3.经受整理过程,构建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间的知识体系,培育思维技能。

4.在解决问题中感受除法和混合运算的价值,提升学习数学的爱好。

目标解析:

在问题中经受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整理过程,更有利于同学理解除法的意义,巩固计算的方法;在对比中明辨混合运算的顺次,更有利于同学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提高计算技能。

教学重点:

1.娴熟掌控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巩固有余数除法试商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余数为什么要小于除数。

2.巩固同级、不同级及带小括号的四那么运算的运算顺次,深化对运算及其之间关系的理解,提高计算的技能。

教学难点:通过问题引导,同学自主整理除法相关知识,逐步学会整理的方法。

教学预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揭示课题

(一)游戏活动:

老师选12个小伙伴上台。

1.分组。

让其他同学给他们分分组,要求每组人数同样多,且每组不止1人。

(可以每组2人,分成6个组;可以每组3人,分4个组;可以每组4人,分3个组,可以每组6人,分2个组。)

2.抢答。

分好组后,开始抢答游戏。

(课件依次演示:)

七八()()三十()八十一四八()54÷9=()35÷()=7()÷8=9()÷2=5

(二)揭示课题:

今日我们就一起复习除法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形式,既引导同学复习已学的知识,即除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从而揭示课题,又调动同学参加复习的积极性,提高复习的效率。

二、回顾梳理,构建联系

(一)复习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

1.课件出示:

(1)16枝铅笔,装在4个盒子里,平均每盒装多少只?

(2)16枝铅笔,每8枝装一盒,需要几个盒子?

(3)16枝铅笔,装在7个盒子里,平均每盒装几枝?还剩几枝?

2.同学分析后列式并计算。

3.同学汇报

(1)三道题如何列式,为什么用除法列式?

(2)计算时用什么乘法口诀?

(3)第三题余数是多少?余数与除数有什么关系?

4.同学自主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除法问题?并解答。

例如:每3枝装一盒,至少需要几个盒子?

5.说一说:表内除法与有余数除法的异同。

6.练一练:

(1)出示习题:假如每枝铅笔8角,小英带了6元钱,她最多能买几枝?还剩多少钱?(列式并用竖式计算)。

(2)汇报沟通,并说说用竖式计算的考前须知。

(3)比较:60÷8=6(枝)……12(角)60÷8=7(枝)……4(角)。

让同学通过对比,明白第一种错误的缘由,为什么不能剩余12角,(由于12角里面还有1个8角,还能买一枝铅笔。)从而进一步理解为什么余数肯定要小于除数。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将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串在一起,让同学在解决问题中,经受知识的整理过程,更好地理解除法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计算的技能。

(二)复习混合运算。

1.课件出示:128-64+366+18÷348÷8×68×(36-29)64-40÷8。

(1)说一说:先请同学说说这些混合运算的顺次。

(2)分一分:让同学将这些算式按运算顺次进行分类。

如:第一类:128-64+3648÷8×6。

第二类:64-40÷86+18÷3。

第三类:8×(36-29)。

(3)依据分类结果分别计算。并让同学自己尝试举出类似的例子。

2.练一练:

(1)课件出示:18-6÷3(18-6)÷318÷6×318-6×3。

(2)同学计算。

(3)汇报沟通计算方法:先看运算顺次,然后计算。

设计意图:混合运算的重点是先看运算顺次,因此在复习前出示三类不同的混合运算让同学说运算顺次再分类,既突出运算顺次的重要性,又给同学复习混合运算指明白方向,在此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进一步提高混合运算的计算技能。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一)基础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题。

结合直观图巩固对除法及有余数除法意义的理解,沟通两者间的关系。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2题。

巩固除法竖式计算的方法,强化试商的技能。

3.完成练习二十二第3题。

以说出“先算什么,再计算”的方式,突出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次的巩固,同时培育仔细审题的技能。

(二)实践应用。

1.40个图形如下排列:……第34个图形是(),40个图形中有()个。

2.小晨预备用一星期(7天)看完一本60页的图书,第一天看了12页,剩下的平均每天看几页?

设计意图:本环节复习题的选择突出了不同层次,由简约巩固到实际应用,不仅培育同学思维的严谨性,还充分着重培育同学思维的敏捷性。

四、畅谈收获,总结提升

谈话: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掌控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方法?还有哪些疑问?

学校二班级数学《总复习》教案7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同学进一步掌控各种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更正解地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2.使同学在详细的情境中,复习收集、分类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把整理出的数据填在简约的统计表里,能对分类统计的结果进行简约的分析、判断。

3.通过复习,让同学经受总结归纳知识与分类统计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积累初步的收集、整理数据的阅历,进展初步的数学思索和解决问题的技能,进一步进展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复习,让同学对平面图形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体会收集、分类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图形的拼组与对分类统计的数据进行简约的分析与判断。

教学预备:课件、七巧板、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点明课题

(一)情境创设:课件呈现七巧板拼成的漂亮图案。

师:同学们,这些图案美丽吗?这里面有我们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

1.同学汇报沟通;

2.老师补充:除了这些图形,我们还学过哪些图形?

(二)点明课题:

师:今日,我们就继续来复习这学期已经学过的知识:平面图形和分类统计。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呈现,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让同学回顾所学知识,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师生合作,复习整理

(一)平面图形

1.平面图形的特征

(1)课件呈现多个杂乱排列的平面图形,让同学依据认识,将这些图形分分类。

(2)组内沟通:你是怎么辨别长方形的?我们学习了长方形的哪些知识?再整理汇报。

(3)指名回答:正方形有什么特征?

(4)争论: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同?

(5)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

(6)说一说:圆与以上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2.图形的拼组

(1)拼一拼:

①用2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同学拼好后,留意让同学说一说:你拼出来的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拼成的?

②用4个正方形可以拼出什么图形?同学拼好后,留意让同学说一说:你拼出来的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拼成的?

(2)设计图案:

①请用七巧板设计一幅的图案。

②汇报展示:让同学上台展示,并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思路。

3.分一分:课件呈现P94第3题的20个图形。

(1)让同学分别回答是什么图形?

(2)同学回答后,老师让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特别是在同学说出第11、15、17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后,老师要特别强调让同学说出:你是如何想的?

(3)老师提问:刚才我们都弄清了每个图形分别是什么图形了,那每一类图形究竟有多少个呢?我们下面就来统计一下,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活动,巩固同学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进一步感受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积累数学教学活动阅历,加强学习的爱好,进展同学的制造力,同时留意在相互研讨中培育同学倾听和沟通的技能。】

(二)复习分类与整理

1.按外形分一分

课件呈现第3题的第二个统计表:

(1)提问:我们想把这些图形根据外形来分分类,你有什么好方法?可能有同学提出:

①可以一类一类的找出来。

②可以按1~20号的顺次将每个图形在类型分别确定下来,再在相应的外形下面画一个符号表示个数。

(2)同学用自己喜爱的方法,独立完成统计表。

(3)汇报展示,核对数据。

(4)解决问题:哪种图形最多?哪种图形最少?一共有多少个图形?

2.按颜色分一分

(1)你认为:这些图形除了按外形分类,还可以按颜色来分类。谁来说一说:按颜色分,可以分成几类呢?

(2)同学回答后,课件呈现第3题的第一个统计表:你会统计吗?

(3)同学自己独立完成统计表;

(4)汇报展示,集体评价。

(5)解决问题:哪种颜色的图形最多?哪种颜色的图形最少?一共有多少个图形?

3.自己定标准分一分

(1)除了上面的两种分类标准,你能不能定一个标准,将这些图形卡片分成两类呢?

(2)同学汇报沟通自己的标准:

(3)每人按自己定的标准再来分一分。

4.观测发觉:同学完成后,选择一种与前面的两种统计表一起展示,让同学观测:

(1)他们都是将这些图形分成几类?

(2)这些分类的标准虽然不同,但每一种统计表中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你知道是哪里吗?

(3)引导同学发觉:不管是什么分类标准,他们统计的内容都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复习活动,让同学对分类与整理进行系统的复习,让同学更加娴熟地运用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并能自行制定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培育同学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看待事情的意识。】

三、应用所学,解决问题

(一)解决练习二十一第14题

1.情境创设:同学们看,这是隔壁班的小伙伴拼出来的三幅图,美丽吗?课件分别呈现第14题的三幅图。

2.拼这些图案,都用到了哪些平面图形?同学回答时,老师利用课件呈现空白的统计表。

3.你能独立完成这个统计表吗?让同学独立完成。

4.解决问题:

(1)哪种图形的数量最多?哪种最少?

(2)一共有多少个图形?

①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同学说出不同方法:一是数出题中所给图形的总数;二是径直把统计表中分类计数的结果加起来。

②你又有什么发觉?引导同学发觉:分类统计时,统计结果的和与所给出的统计对象中总数是相等的。

(3)小明摆了4个火车,一共用了多少个○?你是怎么想的?

(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同学经受统计与制作统计表的整个过程;引导同学感悟习题背后隐含的内容,培育同学发觉问题与提出问题的技能。】

(二)解决练习二十一第15题

1.情境创设:课件呈现第15题的餐桌图,师:同学们看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同学说出:摆放很杂乱,有须要将这些东西整理一下。

2.独立完成象形统计图,完成后沟通汇报,集体核对,并引导同学相互评价,引导同学养成仔细作图的习惯。

3.独立完成统计表:完成后集体展示,师生共同评价。师:你是怎么得到每一项数据的?让同学明白:可以径直利用已经完成的统计图来完成统计表,不需要再逐项去计数。

4.解决问题:

(1)碗比盘多几个?

①你是怎么得到这个答案的?

②还有不同的方法也可以得到这个答案吗?

③你更喜爱哪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更方便?

(2)哪种餐具最多?哪种最少?

①你是怎么得到这个答案的?

②谁还有不同的方法呢?

③你更喜爱哪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更方便?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让同学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同学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三)查漏补缺:每班老师依据同学所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与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同学经受整个统计过程,巩固同学对象形统计图和简约统计表的理解,同时结合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的内容,使同学直观感受统计图、统计表在整理、分析数据方面各自的优势,感受统计图、统计表的价值,感受分类整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应用。】

四、全课总结,畅谈感受

(一)全课总结:本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

(二)畅谈感受:通过本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感受或体会?或者你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同学通过自主梳理,概括、归纳所学知识,学会总结学习感受与体会,并将这些与同学沟通。】

学校二班级数学《总复习》教案8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七部分: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与变换,解决问题,统计。本学期所学的“找规律”内容,目的是开括同学的思路,不作为基本要求。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学习,只是在练习中带着练习。编排留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同学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把数概念、计算和解决问题分别集中起来复习。便于同学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分散学习的各部分知识,培育学和敏捷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技能。

单元教学要求:

通过总复习,使同学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技能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约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单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