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人教部编版_第1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人教部编版_第2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人教部编版_第3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人教部编版_第4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人教部编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会认“楼、依”等7个生字,会写楼字。

2、理解登、白日、依、尽、入、欲穷这些字词的意思。

二、能力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句的意思。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积累运用。

三、情感目标

展开想象,描绘画面,感受大自然美景的同时明白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背诵古诗。

2、难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诗意。

明白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前,老师想让你们进行一个写景古诗大接龙的游戏,你们愿意吗?

同学们真棒,各个都是古诗小达人呀!本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关于写景的

诗。一起看大屏幕。

出示:鹳雀的图片,师讲解:鹳雀是一种长得像鹤的水鸟,(板书:鹳雀,加拼音)图片:在中国山西省永济市有一座楼,常有很多的鹳雀在这儿休息,捕食,所以人们给这座楼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鹳雀楼(补充板书:楼,拼音,并让学生拼一遍)。唐朝的一位大诗人王之涣来到鹳雀楼,将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就写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登鹳雀楼》。(补板书:登)

登是动词,登上的意思。那登鹳雀楼的意思就是登上鹳雀楼,所以读的时候要在登的后面停顿。(课件出示停顿)师范读,生齐读。

质疑题目:说到这你有什么想问的吗?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预设:王之涣在鹳雀楼上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你们的问题在古诗中就可以找到答案,我们快去古诗中找一找吧!

二、初读古诗

1、出示古诗

(1)师配乐诵读。(要求:认真听字音)

(2)学生自由读一读,读通诗句,读准字音。

(3)提读。(评价:读的正确流利)

2、跟读(读好停顿,读出节奏)

(1)

师领读。

一句一句领读,体会停顿;生一句一句读,画停顿。(师在白板上实时画出停顿)

王之涣

日/

尽,

河/

流。

穷/

目,

上/

楼。

练读(2到3人,并指导。)

3、师生配合读。一人一句。

同学们的古诗读得是非常正确流利,而且声音洪亮,可是我们的生字宝宝却被调皮的鹳雀叼到大屏幕上了,请看:

三、识字学习

1、认读。

指名读(2到3人)

小老师领读。

(3)齐读。

2、交流识字方法: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宝宝的?

预设:(根据学生的汇报适时总结)

加一加:楼、依、尽

组词:楼、欲、层

偏旁:楼、依

形声字:依、楼(讲解楼)

字源:欲

讲解:这个欲字的右边是一个人唉声叹气的样子,有着山谷一样大的空缺,所以这个人总是不满足,想要将内心填满。欲:想要。

3、

扩展词语

穷尽

层叠

高楼

欲望

bàng

山穷水尽

层林叠翠

依山傍水

你还可以组那些词?

你能将生字宝宝送回诗句里吗?并想一想我们课前的问题:王之涣在鹳雀楼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四、体会诗意,练习背诵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

学生快速读一遍古诗。

同学们请和我一起坐上时空的穿梭机,来到鹳雀楼,来到王之涣的身边。(课件出示图片)

2、此时站在鹳雀楼,你放眼望去,看到了哪些景物?(课件播放图片)

预设:景物有太阳、山、黄河、大海等(帮助学生把这些景物用丰富的词汇描述,比如:什么样的太阳?快要落山的太阳(一种动态美),诗人是怎么表达的?——白日。什么样的山?连绵起伏、一座接一座,引导出群山。什么样的黄河水?滔滔不绝、奔流不息等。)(和学生梳理的时候要圈画板书)

3、体会意境,理解诗意。

你能把景色带回到诗句中吗?

师出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指导对依字的理解,叫一名学生上前和我做动作,让学生用其他词语替换。

预设:伴着,挨着,靠着。

4.谁能来说说你是怎样利用了什么方法理解这句诗的意思的?(2到3人)

预设:利用图文结合、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的。

快要落山的太阳伴着群山一点点往下落,滔滔不绝的黄河水奔流向海。

5、

孩子们,此时你们是不是也和王之涣一样想看到更远、更美丽的风景呢?——生:是的。

6、

那作者是如何表达他此时的不满足呢?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师:这里的千里目,是真的眼睛可以看到千里远吗?

一层楼是就只再登一层楼吗?——不是,是虚数。千里目:更多更远的风景;一层楼:更高。

那这句话谁来说说你的理解?

预设: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抓住关键词等方法,王之涣想看到更多,更远的风景,于是就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整首诗意梳理(填空形式):大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他抬头远望,只见太阳快要落山,黄河奔流向海。看着眼前壮丽的美景,他想:要想看得远,就得站得高。于是他用了五言绝句吟诵道(生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就是这仅仅二十个字却营造了景色辽阔,气势雄浑的意境来。也让我们明白了——生接: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7、这么美的一首诗,你记住了吗?谁来试一试。(指名背诵)

你是如何快速记住这首诗的?——想象画面,结合诗意等。

8、小结:在这首诗的学习中我们通过结合图文、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了诗意,掌握了这首诗的内容,希望在以后的古诗学习中,你们也能很好的利用这些方法。

五、指导书写

你们既然各个都是识字,读诗的高手,不知道是不是写字的高手呢?

我们一起来看楼字,观察,然后告诉大家写楼字需要注意什么?

预设:写左右结构的字应该左窄右宽。

木字做偏旁时候捺变成点。

1、师范写,学生书空。(边写边说:楼左窄右宽,“木”横笔在横中线上方,“米”的横笔与“木”的横笔大致持平,撇笔伸向“木”侧,捺收笔与横中线;“女”的撇点的折点在竖中线,撇短点长,末笔长横比“米”略宽。)

2、生描红,练写。(写字坐姿。生齐要求。师巡视指导)

3、展示作品,评价。(美观

大方)

六、情感升华

小结:学了这首诗,王之涣告诉你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那作为你们的老师,我也有话送给你们。

送给你们的话

当你

考试不及格时,爸爸会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激励你。

当你

遇到难题时,

同学们会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鼓舞你。

当你

考试满分时,

老师会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警戒你。

所以作为学生的你们,要学习更多的知识,才能有更广阔的眼界,才会更上一层楼。

现在请同学们目视前方,竖起小耳朵,想象着此时的你们正和王之涣肩并着肩,站在鹳雀楼上一同看——(师吟唱,配乐加动作)

七、积累

希望你们能像本诗的作者王之涣一样,除了有五言绝句外,还有七言律诗,作为课下积累,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