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艺术考试乐理基础知识-概念_第1页
高等艺术考试乐理基础知识-概念_第2页
高等艺术考试乐理基础知识-概念_第3页
高等艺术考试乐理基础知识-概念_第4页
高等艺术考试乐理基础知识-概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等艺术考试乐理基础知识-概念高等艺术考试乐理基础知识-概念高等艺术考试乐理基础知识-概念资料仅供参考文件编号:2022年4月高等艺术考试乐理基础知识-概念版本号:A修改号:1页次:1.0审核:批准:发布日期:音:是由于发音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分为乐音和噪音两种。乐音:振动状态有规则而音高明显的音。噪音:振动状态不规则而音高不明显的音。音的性质:高低、长短、强弱、音色。⑴高低:由频率的大小而决定的。频率大,音则高;反之,音则低。⑵长短:是由发音体振动持续的时间长短而决定的。振动持续的时间长,音则长;反之,音则短。音的长短是用时间来计算的,所以又称时值。⑶强弱:是由振幅的大小而决定的。振幅大,音则强;反之,音则弱。⑷音色:是指音的色彩和特性,也指乐器和噪音的音质。它是由发音体的质料、发音的方法及泛音的多少而决定的。乐音体系:音乐中所使用的、具有固定音高的乐音的总和。音列:乐音体系中的音,按照音高顺序上行或下行排列起来。音列有多种多样的形式。音列中音的数目可多可少,只要按照一定的音高关系和次序排列起来的若干音或许多音,都可称为音列。音级:乐音体系中的音。分为基本音级、变化音级。基本音级:乐音体系中用CDEFGAB来命名的音级。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或降低的音级。音名:乐音体系中,用来固定乐音音高的名称。唱名:在读谱和唱谱时所用的七个固定音节do、re、mi、fa、sol、la、si。首调唱名法:即流动do音唱名法,其调名的唱名永作do。固定唱名法:即无论是何种调,其C音的唱名永作do。音的分组:为区分音名相同而音高不同的音,便划分若干个音名相同而音高不同的音组,以便固定各音的音高。一个音组有七个基本音级,有十二个音高不同的音。音组:乐音体系中将音列分为若干组。音域:即音的区域,有总的音域与个别的人声或乐器的音域两种。总的音域:是指音列的总范围,即从最低音的A2至最高音的c5。中央C:在钢琴键盘中位于总音列中央的C(即小字一组的C)。中央C:位于乐音体系总音列中央的小字一组的C。C1=261。位于基本音级的首位。纯八度:乐音体系中具有同样名称的相邻两个音,也指调式中主音到主音的八度。音域:音的区域,有总的音域和个别的人声或乐器的音域。及某首音乐作品的音域。音域:从低音到高音,音列的总范围。⑴总的音域:音列的总范围,即从最低音的A2到最高音的c5。⑵个别的音域(人声或乐器):之他们各自从最低音至最高音所能达到的极限音。如风琴(五组)的音域是从F1至f3。音区:音域中的一部分。有高音区、中音区、低音区。男低音的高音区是女高音的低音区。高音区清脆明亮;低音区较浑厚深沉;中音区介于两者之间抒情、优美、自然,最富表现力。变音记号:用来表示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的记号。临时(变音)记号:在乐谱中,记在某音前的变音记号。(只有效于该音和本小节内该音之后的同位音,也有效于跨越小节有连线相邻的同位音。)辅助变音记号:本来可以不记的变音记号,只为提醒废除前面所使用的变音记号。调号:记在谱号后的变音记号。(只有效于同行五线谱内的同名音。)复合音:以发音体的全段振动及全段的各部分也同时分别在振动而产生的音。基音:由发音体全段振动而产生的音。泛音:由发音体全段的各部分振动而产生的音。一般不易被听出。分音列:由基音和泛音合成的复合音,在物理学上称为分音列。分音列:将基音和泛音按高低次序排列起来。分音:构成复合音的各音。半音:在乐音体系中,音高关系最小的基本单位。全音:两个半音的合。级数:由某一级到某一级相距的数量。自然半音:由相距二级的两个音构成的半音。自然全音:由相距二级的两个音构成的全音。共同点:可以由两个基本音级或两个变化音级构成,也可以由一个基本音级和一个变化音级构成。eg:⑴自然半音:b-c,#e-#f、c-降d。⑵自然全音:c-d、#c-#d、e-#f。变化半音:由同一级或相距三级的两个音构成的半音。变化全音:由同一级或相距三级的两个音构成的全音。共同点:可以由一个基本音级和一个变化音级构成也可以由两个变化音级构成。eg:⑴变化全音:c-#c,重降b-降b、#c-×c、#f-重降a。⑵变化全音:c-×c、降c-#c、e-降g、#g-降b。等音:音高相同而意义和记法不同的音,叫等音。也叫同音异名的音。(来源于十二平均律,只有在半音相等的情况下才可能产生等音。)记谱法:一种以书面形式记写音乐的方法。五线谱:音乐中,用来记录音高的五条等距等长的平行线。加线:记在五线谱上面或下面的短线。谱号:在五线谱的首端,用来确定某一线的音高位置的符号。中心点永远记在线上。(可固定各音级名称和高度的符号,它写在每行五线谱的左端。)⑴G谱号(高音谱号):小提琴、长笛、短笛、笛子、小号、黑管、二胡。⑵F谱号(低音谱号):大提琴、低音提琴、低胡、大管、定音鼓、大号。倍低音谱号:记在第五线上;上低音谱号:记在第三线上。⑶C谱号:可记在任何一条线上,中心点的固定音高为C1。三线上的中音谱号--中提琴、长号。四线上的叫次中音谱号--大提琴、大管、长号。⑷低音提琴的记谱比实际音高高八度;短笛的记谱比实际音高低八度。声乐作品中,女声用高音谱表,男声用低音谱表。男高音单独记谱时,多用高音谱表,这时实际音高比记谱低八度。谱表:标有谱号的五线谱。(谱号与五线谱相结合。)⑴由单行五线谱所形成的谱表。⑵由高、低音谱表同时相连起来形成的大谱表。连谱号:用于大谱表开头将不同谱表相连接起来的线。即将数行五线谱连接起来的线。由起线(连接数行谱表的垂直线)和括线(在起线的左侧)组成。括线:⑴花连谱号:由花括号组成的连谱号。(钢琴、手风琴、竖琴、扬琴、琵琶)⑵直连谱号:由直括号组成的连谱号。(合唱、合奏、乐队伴奏)总谱:将更多行谱表同时连接起来所形成的谱表。音符:音乐中用来记录音的长短的符号。分为单纯音符(基本音符)、附点音符。每个较大的音符或休止符,和它最近的较小的音符或休止符之间的时值比例是2:1。音符:表示音的进行的符号。⑴附点音符:在符头右边附有一个小圆点(即附点)的音符。⑵复附点音符:在符头右边附有两个小圆点(及复附点)的音符。附点:记在音符和休止符右边的小圆点。表示增长原有音符或休止符的二分之一。双附点:记在音符和休止符右边的小圆点。表示增长原有音符或休止符的四分之三。三个附点:记在音符和休止符右边的小圆点。表示增长原有音符或休止符的八分之七。休止符:音乐进行中,用来表示音乐停顿、休止的符号。附点休止符:带有附点的休止符。两小节以上的休止,用不同形式的长休止记号加数字来表示休止的小节数。反复记号:记谱法中的一种省略记号,用于乐曲的局部或全部的重复。⑴从头反复记号。⑵中途反复记号。⑶反复跳越记号:常用于乐曲的结束处或段落的结尾。⑷反复省略记号:标记在乐曲中间某部分上方,表示唱奏到这一部分后从头反复,反复时要越过边有反复省略记号的部分接结尾或尾声。⑸自由反复记号:根据内容的需要作多次的反复(或者加反复通常为四次)。常用于戏曲音乐中。省略记号:音乐中为方便读谱和记谱,常采用省略法使乐谱简单化。用各种省略记号来表示。八度记号:用来表示将某些音移高或移低八度的记号。重复八度记号:用数字8或Con8……来表示,将某音或虚线内的音,与它高八度或低八度的音同时奏出。震音记号:由一个音或一个和弦,两个音或两个和弦迅速均匀地重复。震音是用斜线来标记,斜线的数目和符尾的数目相同。震音的总时值等于两个音或两个和弦中的一个。连线:标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音相同或不同的音符上的弧线。换气记号:“v”,记在乐句后小节线前,表示唱到此处换气。省略记号:“,”⑴器乐曲中:表示两音之间稍停顿。⑵声乐曲中:与换气记号起同样作用。延长记号:半圆形弧线中央加一小圆点。均记在谱外,多声部音乐中根据音符和休止符的具体情况有时可反记。⑴记在音符上,又称延音记号,表示延长该音时值的一倍。⑵记在休止符上,表示休止时值的延长。⑶记在复纵线上,又称终止记号,表示乐曲结束。⑷记在小节线上,又称稍停记号,表示两小节之间暂短的停顿。断音(跳音)记号:唱奏时轻巧、短促、跳跃。⑴小圆点·:记在音符上,叫断音(长断音)记号,该音只唱奏1/2,休止1/2.⑵小三角:记在音符上,叫短断音记号。该音只唱奏1/4,休止3/4。⑶小圆点和弧线:叫次断音(连断音)记号。各音唱奏3/4,休止1/4。⑷记法:①小圆点:记在符头相隔一条线的间上。②小三角:记在五线谱外的上方。③多声部音乐中,断音记号根据具体情况,也可反记。连音记号:标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高音相同或不同的音符上的弧线。表示两个音唱成一个音,可以连续使用,长度等于这些音的总和。有两种意义:⑴连接线:用在相邻两个音高相同的音符上。表示连线内的音要唱、奏成一个音,音长等于它们时值的总和。⑵圆滑线:用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高不同的音符上的连线。表示连线内的音要唱、奏得连贯、圆滑。歌曲中的作用:一字多音。弓弦器演奏中是连弓的奏法。半连音:连音与断音结合在一起。半保持音:断音和保持音结合在一起。琶音:将和弦中各音由下而上顺次分散弹奏。节奏:用强弱、长短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是构成音乐的重要要素之一,是曲调的骨骼。节奏型:在整个乐曲或乐曲的部分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节奏。重音与非重音:音乐中某些音和他周围的音相比,在音的强度上比较突出,这些音,叫重音。与重音相比而较弱的音,叫非重音。节拍:具有相同时值的重音及非重音,在音乐中形成了有规律的强弱反复。节拍:有强有弱的相同时间片段,按照一定次序循环重复。节拍单位:构成节拍的基本部分。特点: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重音,只有非重音而没有重音,也不能形成节拍单位。单位拍:构成节拍单位的每一个均等的时间片刻。或:节拍中的每一个时间片段,即一拍。强拍:节拍的每一循环中只有一个强音时,带强音的单位拍。或不只一个强音时,第一个带强音的单位拍。次强拍:节拍的每一循环中只有一个强音时,其他带强音的单位拍。弱拍:不带强音的单位拍。小节线:划分节拍单位的垂直线。或:穿过五线谱使小节彼此分开的垂直线。小节:被小节线划分为节拍单位的部分。或:由一个强拍到下一个强拍之间的部分。复纵线(段落线):乐曲告一段落的两条垂直的小节线。终止线(结束线):全曲结束的两条细、粗的垂直线。弱起小节(变格小节):从弱拍或强拍的弱部分开始的乐曲或音乐段落。拍子:小节里所含有的单位拍,用固定的音值(音符)来表示。拍号:表示拍子的记号。记在曲首谱号和调号的后面。复式拍号:记在曲首谱号和调号的后面。记有两种拍号的。单拍子:每小节里有二拍或三拍的拍子。复拍子:每小节里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类型的单拍子所组成的拍子。复拍子:由完全相同的单拍子结合在一起构成的拍子。混合拍子:每小节里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类型的单拍子所组成的拍子。混合拍子:由单位拍相同的两拍或三拍的单拍子,按照不同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拍子。交换拍子:在乐曲进行中,先后交替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拍子。或:各种拍子交替出现。交错拍子:各种不同拍子在小节内的同时结合。散拍子:是一种自由节拍形式,没有严格划分的小节线。强音位置和单位拍时值都不十分明显,也不固定。一拍子:每小节里只有一拍,只有强拍没有弱拍。板:标志强拍,分为:板、头板、腰板。眼:表示弱拍或次强拍。分为:眼、头眼、二眼、中眼、末眼。中眼为次强拍。切分音:一个音由弱拍或弱位延续到下一个强拍或强位,使其弱音变为强音的音。切分音:一个音从拍子的弱部分开始,持续到后面较强的部分,这时后面的强音便移到前面的弱部分。切分节奏:包括切分音的节奏。连音符:一种节奏划分的特殊形式。将一音符的时值自由均分,来代替音符的基本划分。基本划分:音符是二进位,一个基本音符能分成均等的二部分、四部分、八部分、十六部分……;一个附点音符能分为均等的三部分、六部分、十二部分……;这种音符的划分,叫基本划分。音符均分的特殊形式:将一个基本音符或附点音符分成基本划分无法划分的等份。三连音:将基本音符分成均等的三部分,用来代替基本划分的两部分。五连音:将基本音符分成均等的五部分,用来代替基本划分的四部分。六连音:将基本音符分成均等的六部分,用来代替基本划分的四部分。七连音:将基本音符分成均等的七部分,用来代替基本划分的四部分。九连音:将基本音符分成均等的九部分,用来代替基本划分的八部分。二连音:将一个附点音符分成均等的二部分,用来代替基本划分的三部分。四连音:将一个附点音符分成均等的四部分,用来代替基本划分的三部分。音值组合法:把小节里的音符按照拍子的结构划分若干个时值相等的音群。音值组合法:把各种时值的音符,按照拍子的结构特点进行组合。速度:音乐进行的快慢。分为基本速度和变化速度。⑴基本速度:用来标明全曲或较大段落的固定速度,记在乐曲或段落的开始处。⑵变化速度:用来标记乐曲进行中速度的改变,记在变化速度的地方。力度:音乐中的音的强弱程度。常用于乐曲中的整体、局部、个别音上。音程:两音之间的音高(高低)关系。旋律音程:音程中先后发响的两个音。⑴从进行的方向分为:平行、上行、下行。⑵从进行的距离分为:级进(二度级进)、跳进(三度进行为小跳,四度和四度以上的进行为大跳)。和声音程:音程中同时发响的两个音。进行分为原位重复、同向、平行、反向、斜向。度数:两音相距的级数。或:音程在五线谱上所包括的线与间的数目。音数:所包含全音、半音的数目。作用:确定音程的性质,划分音程的类别。增音程:比大音程和纯音程多半音的音程。减音程:比小音程和纯音程少半音的音程。倍增音程:比增音程多半音的音程。倍减音程:比减音程少半音的音程。自然音程:任何一个基本音级或变化音级上构成的大、小、纯、增、减的音程。⑴狭音程:同度、二度、三度。平和安静。⑵广音程:四、五、六、七、八度。开阔跳跃。变化音程:除增四、减五度外,一切增、减、倍增、倍减音程。音数增加或减少,度数不变。特点:紧张、尖锐、不安。单音程:八度以内(包括八度)的音程(一般音数不超过6的音程)。复音程:八度以外的音程。是在单音程基础上加一个或几个纯八度而形成。音程转位:音程的根音和冠音互相颠倒。三种形式:⑴根音转位。⑵冠音转位。⑶根音冠音同时转位。增八度转位后是减八度;倍增八度转位后是倍减八度。音程性质:⑴协和音程:听起来悦耳、融合的音程。给人协调、平静、柔和之感。①极完全协和:纯一度、纯八度。②完全协和:纯四度、纯五度。③不完全协和协和:大、小三度、大、小六度。⑵不协和音程:听起来刺耳、不融合的音程。给人以紧张、尖锐、矛盾不安之感。大小二度,大小七度,一切增减、倍增倍减音程。音程转位后不改变它们的性质:协和音程转位后仍是协和音程,不协和音程还是不协和音程,不完全协和音程同样也是依旧。和弦是否协和,与音程一样。协和音程可能是稳定的,也可能是不稳定的。等音程:孤立起来听时,两个音程音响效果完全相同,但在乐曲中的意义和写法却不同。是由于等音变化而产生的。⑴度数和音数相同(名称相同的)。⑵度数不同音数相同的(名称不同的)。音律:乐音体系中,各音的准确高度及其相互关系。三分损益法:指将发音体的长度分为三等分。十二平均律:将纯八度分为十二个音距均等的半音的一种律制。也称十二等程律或平均律。特点:半音、全音都无大小。所有半音都相等,半音与半音相加等于一个全音。朱载堉:明代律学家,世界上最早求得十二平均律的人。五度相生律:是以分音列中的二分音和三分音是纯五度关系,来作为生律基础。按照此法从某一音开始连续相生若干次,所得各音形成一种律制。纯律:以分音列中的二分音和三分音之间,加入五分音是纯五度和大三度关系,来作为生律的要素。按此法构成几个大三和弦,所得各音形成一种律制。调式:乐曲中的音彼此之间按照一定的关系连接起来,并以一个音为中心(主音),其余的音都倾向并围绕着它形成一个体系,这个体系叫做调式。调式:几个音(一般不超过七个,不少于三个)按照一定的关系(高低关系,稳定与不稳定关系等)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体系,并以一个音为中心(主音)。音阶:将调式中的音,按照音高顺序(上行或下行)由主音到八度主音排列起来的一列音。上行与下行:音阶由低到高,叫上行;由高到低,叫下行。调式音级:调式中的各音。不同于音列音级。具有调式意义,如稳定、不稳定、中心音、倾向性等。调式中的和弦:和弦与调式相结合。正音级:大小调式体系中,第Ⅰ(T)、Ⅳ(S)、Ⅴ(D)级。副音级:调式音级的第Ⅱ、Ⅲ、Ⅵ、Ⅶ级。稳定音级:大小调式体系中,第Ⅰ、Ⅲ、Ⅴ级。具有支柱的作用,给人以稳定的感觉。不稳定音:和稳定音相比,某些音给人以不稳定的感觉。倾向:不稳定音具有进入稳定音的特性。解决:不稳定音进行到稳定音(或:不稳定音据其倾向进入稳定音)。是由调式体系的同异所决定的。避免平行五、八度。大小调体系中,常以主音上的大小三和弦为稳定和弦,其它一切和弦均为不稳定和弦。不协和音程的解决:不协和音程进行到协和音程。调、调名:按照七个基本音级的序列关系确定的音高位置(或:由基本音级所构成的音列的音高位置)。以这一音列中首音的音高来作为调高,即调名。基本调:由七个基本音级构成的调。调号:表示调的记号。升调号:凡是用升记号来调整音级排列关系的调。或:各调的调号都用升号表示。降调号:凡是用降记号来调整音级排列关系的调。或:各调的调号都用降号表示。调性:调式主音高度和调式类别的总称。常指调式主音高度或调式所具有的特性。无调性:如不建立明确的主音,调性也就不存在了。[奥]勋伯格开辟无调性。调是用来确定调式的音高位置的,但又区别于调式。大调式:以大音阶为基础的一种调式。特点:主音与上方第三音为大三度,三个稳定音合起来成为大三和弦。⑴自然大调(自然大音阶)。⑵和声大调(和声大音阶):将自然大调的第Ⅵ级降半音。⑶旋律大调(旋律大音阶):降自然大调的第Ⅵ、Ⅶ级(下行)降半音。大调式:简称“大调”。是一种由七个音构成的一种调式,其稳定音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大三和弦,不稳定音以二度音程关系倾向于稳定音,构成旋律进行的基本音调。大调性:指大调式所具有的特性,也可指具有大调式特点的许多调式所共有的特性。小调式:以小音阶为基础的一种调式。特点:主音与上方第三音为小三度,三个稳定音合起来成为一个小三和弦。⑴自然小调(自然小音阶)。⑵和声小调(和声小音阶):将自然小调的第Ⅷ级升高半音。⑶旋律小调(旋律小音阶):将自然小调的第Ⅵ、Ⅶ级升高本音。多用于上行,下行偶尔使用。小调式:简称“小调”。是一种由七个音构成的一种调式,其稳定音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小三和弦,不稳定音以二度音程关系倾向于稳定音,构成旋律进行的基本音调。大小调内共有15个调。其中B调和降C调、升F调和降G调、升C调和降D调是三对等音调。等音调(同音异名调):两调的主音相距小三度,调号相同的大小调。等音调:两个调式中的音,虽是等音关系,但不具有相同的调式意义,不能叫等音调式,只能是等音调。(大调和小调)等音调式:两个调式中的音,都属等音关系,并具有相同的调式意义。(大调和大调,小调和小调)。关系大小调:调号相同的大小调。同主音大小调(同名调):以同一音级为主音的大、小调。或:主音相同的大小调。特点:⑴主音相同,音阶的结构和调号不同。⑵调号永远相差三个调号。⑶除Ⅲ级音不同外,其余各音都完全相同,所以大小调差异主要表现在主音上的Ⅲ级,大三度则为大调,成小三度则为小调。⑷主音相同的五种五声调式,宫音、调号不同。⑸宫音相同的五声调式,调号相同,主音不同。混合利第亚调式:与自然大调相比,降Ⅶ级。又叫混合利第七度。利第亚调式:与自然大调相比,升Ⅶ级,又叫利第亚四度。弗里吉亚调式:与自然小调相比,降Ⅶ级。又叫弗里吉亚二度。多里亚调式:与自然小调相比,升Ⅶ级,又叫多里亚六度。乐曲的结束音总是主音或以主音为低音的主和弦。主音:调式中最稳定的音。正音:五声音阶中的音,有宫、商、角、徵、羽,均可作调式中的主音。偏音:在五声音阶小三度间加入的音,有闰、清角、变宫、变徵,均不能作为调式中的主音。五声音阶:由五个正音所组成。从某一音(通常是宫音)开始,按照五度相生法向上连取四律而得出。将这五个音按照音高顺序从主音到主音排列起来。五声调式:由五声音阶中的音构成的调式。或:按纯五度排列起来的五个音构成的调式。⑴特点:a.宫与角是五声调式中唯一的大三度。b.缺少半音和三全音(即三整音)大二度和小三度时旋律进行中的基本音调。c.由两个相同或不同的三音组结合而成。宫角两音与主音的音程关系最能说明五声调式的特征。⑵音阶的特性:音级的稳定性:多声部中取决于调式和声的配置;单声部中是Ⅰ、Ⅴ、Ⅷ级。七声音阶:在五声音阶的小三度间加入两个不同的偏音而组成的形式。七声调式:以五声为基础加入清角fa和变宫si。⑴雅乐:变宫+变徵。如:123(#4)56(7)1。⑵清乐:清角+变宫。如:123(4)56(7)1。⑶燕乐:清角+闰。如:123(4)56(降7)1。七声调式:以五声音阶为基础加入两个偏音而构成的调式。⑴特点:增加了半音和三整音的音程关系。⑵种类:有三种形式,每一种调式又有三种不同形式的七声音阶,因此有15种。六声音阶:是在五声音阶的小三度间接入一个偏音(清角或变宫)而组成。加清角:123(4)561。加变宫:12356(7)1。⑴特点:增加了半音的音程关系,缺少三全音。⑵种类:有两种形式,每一种调式有两种不同形式的六声音阶,因此有10种。同宫系统各调:以同一音级为宫的调式(五声、六声、七声)。或:宫音相同的各调式。特点:在同种类调式中,各调式所使用的音相同,而主音不同。同宫系统:同宫系统各调构成的系统。主音调:以同一音级为主音的调式。特点:在同主音调式中,各调式所使用的音不同,而主音相同。单声部音乐:由单一旋律的声部构成。多声部音乐:由两个以上的声部同时结合而构成,主要是通过和弦的运用来实现的。和弦:在多声部音乐中,按照一定的音程关系叠置起来的几个音。和弦:按照三度音程关系或非三度、三个以上的音的结合。三和弦:由三个音按照三度音程关系叠置起来的和弦。七和弦:由四个音按照三度音程关系叠置起来的和弦。都是不协和和弦,因为包含了不协和的七度音程。九和弦:由五个音按照三度音程关系叠置起来的和弦。原来和弦:以和弦的根音为最低的音的和弦。属音七和弦:属音上构成的七和弦。导音七和弦:导音上构成的七和弦。等和弦:两个和弦孤立起来听时,音响效果完全相同,但在音乐中的写法和意义不同。⑴结构相同。⑵结构不同。音程的稳定与不稳定是由调式来决定的。稳定音程:由稳定音构成的音程。不稳定音程:含不稳定音的音程。增减音程的解决:增音程的解决要使音程扩大,减音程的解决要使音程缩小。完全和弦:和弦中的音全部出现时。不完全和弦:和弦中的音不能完全出现时。大三和弦:明亮。小三和弦:暗淡。增三和弦:向外扩张;减三和弦:向内紧缩;不协和和弦:尖锐、紧张。转调:由一个调或调式进行到另一个调或调式。可以改变调号或不改变调号,可以改变调式或不改变调式,不改变调式的转调必须改变调式的主音。⑴过渡转调:发生在段落结束处,使新调得到充分的巩固和肯定。⑵暂转调:不是发生在段落的结束处,而是在段落中间,且时间短暂,新调没有得到充分巩固又转回到原调和他调。⑶近关系转调:近关系调之间的转调。或:前调与后调为近关系调。a.同宫系统各调式之间和关系大、小调之间的转调。b.调关系相差一个纯五度的转调。⑷远关系转调:前调与后调为远关系调。或:远关系调性之间的转调。同音列交替:参加交替的各调式所使用的音相同,而主音不同。同主音交替:参加交替的各调式主音相同,而音列不同。不同主音不同音列的交替:各调式主音音列都不同,而调式可能是相同或不同。移调:将某曲调的全部或局部,由一个调移到另一个调(较高或较低)。三种方法:⑴按音程移调。⑵更改调号的移调。⑶更改谱号的移调。调是根据音乐内容和音乐表现所决定的。变音:用临时记号来表示将某音升高或降低的音。调式变音:七声自然调式中,用临时记号将基本(自然)音级作半音变化(升高或降低)。变音体系:在基本音级以外的音的总和。调式变音形式:变化辅助音、变化经过音。⑴辅助音:在同高度的两个音之间加入的级进音(上方二度或下方二度)。自然辅助音:由自然音构成的(或:包括在自然音阶之内的)。b.变化辅助音:由变化音构成的(或:部包括在自然音阶内的)。⑵经过音:在不同高度的两个音之间加入的级进音,相邻两音不超过全音。自然经过音:由自然音构成的(或:包括在自然音阶之内的)。b.变化经过音:由变化音构成的(或:不包括在自然音阶内的)。⑶特征:常处于弱拍、较弱拍或拍中的弱位上,时值一般相等于或短于前一个音。半音音阶(变音阶):由半音组成的音阶。不是独立的音阶,是在自然大、小调式中的大二度中间加入半音而成。写法:⑴大调:自然音级不同等音代替,第Ⅳ级与第Ⅴ级间用升Ⅳ级填补,第Ⅵ级和第Ⅶ级用降Ⅶ级填补,其他大二度间,上行时升高下方音,下行时降低上方音。⑵小调:上行按关系大调记谱,下行按同主音大调记谱。即第Ⅰ级到第Ⅱ级用降Ⅱ级填补,其他大二度间不管上、下行都升高下方音。⑶上行时均升高下方音,下行时均降低上方音。装饰音:用来装饰旋律的小音符或具有旋律型的特殊记号。大部分是由时值较短的辅助音构成。是丰富旋律的表现力和塑造音乐形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倚音:记在本音前面或后面的小音符。有长倚音、短倚音。⑴长倚音:是由一个音组成,在本音前,与本音相距二度的音。用符干朝上不带斜线、不大于四分音符的小音符表示。重音落在倚音上。时值算在本音内,占单纯音符的二分之一,占附点音符的三分之二。一百多年前就废止了,但在古典乐曲中有时还会碰到。⑵短倚音:可以由一个或数个,带斜线的小八分音符或两个以上不带斜线的十六分音符所组成。时值是短暂的,因而不带重音。a.单短倚音:一个音的短倚音。b.复短倚音:数个音构成的短倚音。c.前短倚音:在本音前的。d.后短倚音:在本音之后的。e.短倚音和弦:同时出现的复短倚音。波音:是在两个本音之间加入其上方邻音或下方邻音(暂短的助音),并急速交替一次或两次而形成。上方或下方加有变音记号时,表示邻音的升高或降低。时值占本音的时间,重音落在本音上。⑴顺波音:由本音开始,很快进入上方邻音,又立即回到本音。a.单顺波音:在顺波音中上方邻音出现一次的。b.复顺波音:在顺波音中上方邻音出现两次的。⑵逆波音:由本音开始,很快进入下方邻音,又立即回到本音。a.单逆波音:在逆波音中,下方邻音出现一次的。b.复逆波音:在逆波音中,下方邻音出现两次的。回音:是由围绕本音上下二度的四个音或五个音所组成的一种旋律型。奏法复杂而不固定。可记在音符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