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控自控系统安装工艺标准_第1页
楼控自控系统安装工艺标准_第2页
楼控自控系统安装工艺标准_第3页
楼控自控系统安装工艺标准_第4页
楼控自控系统安装工艺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6楼宇自控系统安装工艺标准(Ⅶ501)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中楼宇自控系统的安装。2施工准备2.1材料、设备2.1.1前端设备:主要包括网络控制器、计算机、不间断电源、打印机、控制台。2.1.2终端设备:主要包括各类传感器、电动阀、电磁阀等执行器。2.1.3传输部分:电线电缆、DDC控制箱等。2.1.4上述设备材料应根据合同文件及设计要求选型,对设备、材料和软件进行进场检验,并填写进场检验记录。对设备必须附有产品合格证、质检报告、“CCC”认证标识、安装及使用说明书等。如果是进口产品,则需提供原产地证明和商检证明,配套提供的质量合格证明,检测报告及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的中文文本。设备安装前,应根据使用说明书,进行全部检查,合格方可安装。2.1.5镀锌材料:镀锌钢管、镀锌线槽、金属膨胀螺栓、金属软管、接地螺栓。2.1.6其它材料:塑料胀管、机螺钉、平垫、弹簧垫圈、接线端子、绝缘胶布、接头等。2.2机具设备2.2.1安装器具:手电钻、冲击钻、对讲机、梯子、电工组合工具。2.2.2测量器具:250V兆欧表、500V兆欧表、水平尺、小线。2.2.3调试仪器:楼宇自控系统专用调试仪器。2.3作业条件2.3.1线缆沟、槽、管、箱、盒施工完毕。2.3.2中央控制室内土建装修完毕,温、湿度达到使用要求。2.3.3空调机组、冷却塔及各类阀门等安装完毕。2.3.4暖通、水系统管道、变配电设备等安装完毕。2.3.5电梯安装完毕2.3.6接地端子箱安装完毕。2.4技术准备2.4.1施工图纸齐全。2.4.2施工方案编制完毕并经审批。2.4.3施工前应组织施工人员熟悉图纸、方案及专业设计安装使用说明书,并进行有氏对性的培训及安全、技术交底。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中央控制室设备安装→管路及线槽敷设→→现场控制器安装→→单体设备调试→系统联调→传感器、执行器安装→3.2操作方法3.2.1管路及线槽敷设:参见《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安装工艺标准》(Ⅶ803)的相关内容。3.2.2中央控制室设备安装3.2.2.1设备在安装前应进行检验,并符合下列要求:(1)设备外形完整,内外表面漆层完好。(2)设备外形尺寸、设备内主板及接线端口的型号、规格符合设计规定,备品备件齐全。3.2.2.2按照图纸连接主机、不间断电源、打印机、网络控制器等设备。3.2.2.3设备安装应紧密、牢固,安装用的紧固件应做防锈处理。3.2.2.4设备底座应与设备相符,其上表面应保持水平。3.2.2.5中央控制室及网络控制器等设备的安装要符合下列规定:(1)控制台、网络控制器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排列,根据柜的固定孔距在基础槽钢上钻孔,安装时从一端开始逐台就位,用螺丝固定,用小线找平找直后再将各螺栓紧固。(2)对引入的电缆或导线,首先应用对线器进行校线,按图纸要求编号。(3)标志编号应正确且与图纸一致,字迹清晰,不易褪色;配线应整齐,避免交叉,固定牢固。(4)交流供电设备的外壳及基础应可靠接地。(5)中央控制室一般应根据设计要求设置接地装置。当采用联合接地时,接地电阻应小于1Ω。3.2.3现场控制器的安装3.2.3.1现场控制器箱安装方法见图3.2.3.1。图3.2.3.1现场控制器箱安装示意图3.2.3.2现场控制器接线应按照图纸和设备说明书进行,并对线缆进行编号。3.2.4传感器、执行器安装3.2.4.1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1)室内外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符合以下要求:a.温、湿度传感器应尽可能远离窗、门和出风口的位置。b.并列安装的传感器,距地高度应一致,高度差不应大于1mm,同一区域内高度差不应大于5mm。c.温、湿度传感器应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地方。(2)温度传感器至现场控制器之间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应尽量减少因接线引起的误差,对于镍温度传感器的接线电阻应小于3Ω,1KΩ铂温度传感器的接线总电阻应小于1Ω。(3)风管型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a.传感器应安装在风速平稳,能反映温、湿度变化的位置。b.风管型温、湿度传感器应在做风管保温层时完成安装。(4)水管温度传感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a.水管温度传感器宜在暖通水管路完毕后进行安装。b.水管温度传感器的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c.水管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在水流温度变化灵敏和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不宜选择在阀门等阻力件附近和水流流束死角和振动较大的位置。d.水管型温度传感器宜安装在管道的侧面或底部。e.水管型温度传感器不宜在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和焊接。3.2.4.2压力、压差传感器、压差开关安装见图3.2.4.2-1。图3.2.4.2-1压力传感器安装方法(1)传感器宜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位置。(2)传感器应安装在温、湿度传感器的上侧。(3)风管型压力、压差传感器应在做风管保温层时完成安装。(4)风管型压力、压差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的直管段,如不能安装在直管段,则应避开风管内通风死角和蒸汽放空口的位置。(5)水管型压力与压差传感器应在暖通水管路安装完毕后进行安装,其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6)水管型压力、压差传感器不宜在管道焊缝及其边缘处开孔及焊接。(7)水管型压力、压差传感器宜安装在管道底部和水流流束稳定的位置,不宜安装在阀门附近、水流流束死角和振动较大的位置。(8)风压压差开关安装见图3.2.4.2-2。a.安装压差开关时,宜将薄膜处于垂直于平面的位置。b.风压压差开关的安装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之后进行安装。c.风压压差开关宜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地方。d.风压压差开关安装完毕后应做密闭处理。e.风压压差开关的线路应通过软管与压差开关连接。f.风压压差开关应避开蒸汽排放口。图3.2.4.-2压差开关安装方法3.2.4.3水流开关安装见图3.2.4.3。(1)水流开关的安装,应与工艺管道预制、安装同时进行。(2)水流开关的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3)水流开关宜安装在水平管段上,不应安装在垂直管段上。(4)水流开关宜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地方。图3.2.4.3水流开关安装示意图3.2.4.4流量传感器的安装(1)磁流量计安装方法见图3.2.4.4。a.电磁流量计应避免安装在有较强的交直流磁场或有剧烈振动的场所。b.电磁流量计应设置在流量调节阀的上游,流量计的上游应有一定的直管段。c.在垂直的工艺管道安装时,液体流向自下而上,以保证导管内充满被测液体或不致产生气泡;水平安装时必须使电极处在水平方向,以保证测量精度。图3.2.4.4磁流量计安装示意图(2)涡轮式流量传感器a.涡轮式流量变送器宜安装在便于维修并避开强磁场、剧烈震动及热辐射的场所。b.涡轮式流量传感器安装时要水平,流体的流动方向必须与传感器壳体上所示的流向标志一致。如果没有标志,可按下列所述判断流向:流体的进口端导流器比较尖,中间有圆孔。流体的出口端导流器不尖,中间没有圆孔。c.当可能产生逆流时,流量变送器后面装设止逆阀。d.流量传感器需要装在一定长度的直管上,以确保管道内流速平稳。流量传感器上游应留有10倍管径长度的直管,下游留5倍管径长度的直管。若传感器前后的管道中安装有阀门和管道缩径、弯管等影响流量平稳的设备,则直管段的长度还需相应调整。e.信号的传输线宜采用屏蔽和绝缘保护层的线缆,线缆的屏蔽层宜在现场控制器侧一点接地。3.2.4.5风机盘管温控器、电动阀的安装(1)温控开关与其他开关并列安装时,距地面高度应一致。(2)电动阀阀体上箭头的指向应与介质流动方向一致。(3)风机盘管电动阀应安装于风机盘管的回水管上。(4)四管制风机盘管的冷热水管电动阀共用线应为零线。3.2.4.6电磁阀、电动阀的安装(1)电磁阀、电动阀安装前应按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检查线圈与阀体间的绝缘电阻。(2)电磁阀、电动阀在安装前宜进行模拟动作和试压试验。(3)空调器的电磁阀、电动阀旁一般应装有旁通管路。(4)电磁阀、电动阀的口径与管道通径不一致时,应采用渐缩管件,且结合处不允许有间隙、松动现象。同时电动阀口径一般不应低于管道口径两个等级。(5)执行机构应固定牢固,操作手轮应处于便于操作的位置,并注意安装的位置便于维修、拆装。(6)执行机构的机械传动应灵活,无松动或卡涩现象。(7)有阀位指示装置的电磁阀、电动阀,阀位指示装置应面向便于观察的位置。(8)电磁阀、电动阀一般安装于回水管道。(9)阀体上箭头的指向应与介质流动方向一致,并应垂直安装于水平管道上,严禁倾斜安装。(10)大型电动调节阀安装时,为避免给调节阀带来附加压力,应安装支架,在有剧烈振动的场所,应同时采取抗震措施。安装于室外的电磁阀、电动阀应加防护罩。(11)在管道冲洗前,应将阀体完全打开。3.2.4.7风阀控制器的安装方法见图3.2.4.7。图3.2.4.7风阀控制器安装示意图(1)风阀控制器安装前应按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检查工作电压、控制输入、线圈和阀体间的电阻等,应符合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风阀控制器与风阀门轴的连接应固定牢固。风阀控制器在安装前宜进行模拟动作试验。(2)风阀控制器上的开闭箭头的指向应与阀门开闭方向一致。(3)风阀的机械机构开闭应灵活,无松动或卡涩现象。(4)风阀控制器不能直接与风门挡板轴相连接时,则可通过附件与挡板轴相连,但其附件装置必须保证风阀控制器旋转角度的调整范围。(5)风阀控制器应与风阀门轴垂直安装,垂直角度不小于85°。(6)风阀控制器的输出力矩必须与风阀所需要的相匹配,符合设计要求。(7)风阀控制器安装后,风阀控制器的开闭指示位应与风阀实际状况一致,风阀控制器宜面向便于观察的位置。3.2.5单体设备调试3.2.5.1调试程序(1)楼宇自控系统调试必须具备的条件:a.楼宇自控系统的全部设备包括现场的各种阀门、执行器、传感器等全部安装完毕,线路敷设和接线全部符合图纸及设计的要求。b.楼宇自控系统的受控设备及其自身的系统安装完毕,且调试合格;同时其设备或系统的测试数据必须满足自身系统的工艺要求,具备相应的测试记录。c.检测楼宇自控系统设备与各联动系统设备的数据传输符合设计要求。d.确认按设计图纸、产品供应商的技术资料、软件和规定的其他功能和联锁、联动程序的控制要求。(2)现场控制器测试调试程序a.数字量输入测试:信号电平的检查:按设备说明书和设计要求确认干接点输入和电压、电流等信号是否符合要求。动作试验:按上述不同信号的要求,用程序方式或手动方式对全部测点进行测试,并将测点值记录下来。b.数字量输出测试:信号电平的检查:按设备说明书和设计要求确认继电器开关量的输出起/停(ON/OFF)、输出电压或电流开关特性是否符合要求。动作试验:用程序方式或手动方式测试全部数字量输出,记录其测试数值并观察受控设备的电气控制开关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并观察受控设备运行是否正常。c.模拟量输入测试:按设备说明书和设计要求确认其有源或无源的模拟量输入的类型、量程(容量)、设定值(设计值)是否符合规定。d.模拟量输出测试:按设备使用说明书和设计要求确定其模拟量输出的类型、量程(容量)与设定值(设计值)是否符合。e.现场控制器功能测试:应按产品设备说明书和设计要求进行,通常进行运行可靠性测试和现场控制器软件主要功能及其实时性测试。3.2.5.2空调单体设备的调试(1)新风机单体设备调试a.检查新风机控制柜的全部电气元器件有无损坏,内部与外部接线是否正确无误,严防强电电源串入现场控制器。b.按监控点表要求,检查装在新风机上的温、湿度传感器、电动阀、风阀、压差开关等设备的位置、接线是否正确,并检查输入、输出信号的类型、量程是否和设计一致。c.在手动位置确认风机在非受控状态下已运行正常。d.确认现场控制器和I/O模块的地址码设置是否正确。e.确认现场控制器送电并接通主电源开关后,观察现场控制器和各元件状态是否运行正常。f.用笔记本电脑或手提检测器检测所有模拟量输入点送风温度和风压的量值,并核对其数值是否正确。记录所有开关量输入点(风压开关和防冻开关等)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强置所有的开关量输出点开与关,确认相关的风机、风门、阀门等工作是否正常。强置所有模拟量输出点、输出信号,确认相关的电动阀(冷热水调节阀)的工作是否正常及其位置调节是否跟随变化。并打印记录结果。g.启动新风机,新风阀门应联锁打开,送风温度调节控制应投入运行。h.模拟送风温度大于送风温度设定值,热水调节阀逐渐减小开度直至全部关闭(冬天工况);或者冷水阀逐渐加大,开度直至全部打开(夏天工况)。模拟送风温度小于送风温度设定值时,确认其冷热水阀运行工况与上述完全相反。i.模拟送风湿度小于送风湿度设定值时,加湿器运行湿度调节。j.新风机停止运转,则新风门以及冷、热水调节阀门、加湿器等应回到全关闭位置。k.单体调试完成时,应按工艺和设计要求在系统中设定其送风温度、湿度和风压的初始状态。l.对于四管制新风机,可参照上述规定进行。(2)空气处理机单体设备调试a.启动空调机时,新风门、回风门、排风门等应联动打开,进入工作状态。b.空调机启动后,回风温度应随着回风温度设定值改变而变化,在经过一定时间后应能稳定在回风温度设定值范围之内。如果回风温度跟踪设定值的速度太慢,可以适当提高PID调节的比例放大作用;如果系统稳定后,回风温度和设定值的偏差较大,可以适当提高PID调节的积分作用;如果回风温度在设定值上下明显地作周期性波动,其偏差超过范围,则应先降低或取消微分作用,再降低比例放大作用,直到系统稳定为止。PID参数设置的原则是:首先保证系统稳定,其次满足其基本的精度要求;各项参数值设置精度不宜过高,应避免系统振荡,并有一定余量。当系统调试不能稳定时,应考虑有关的机械或电气装置中是否存在妨碍系统稳定的因素,作仔细检查并排除这样的干扰。c.如果空调机是双环控制,那么内环以送风温度作为反馈值,外环以回风温度作为反馈值,以外环的调节控制输出作为内环的送风温度设定值。一般内环为PI调节,不设置微分参数。d.空调机停止转动时,新风机风门、排风门、回风门、冷热水调节阀、加湿器等应回到全关闭位置。e.变风量空调机应按控制功能变频或分档变速的要求,确认空气处理机的风量、风压随风机的速度也相应变化。当风压或风量稳定在设计值时,风机速度应稳定在某一点上,并按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记录30%、50%、90%风机速度时相对应的风压或风量(变频、调速);还应在分档变速时测量其相应的风压与风量。f.模拟控制新风门、排风门、回风门的开度限位应满足空调风门开度要求。(3)空调冷热源设备调试a.按设计和产品技术说明书规定,在确认主机、水泵、冷却塔、风机、电动蝶阀等相关设备单独运行正常情况下,通过进行全部AO、AI、DO、DI点的检测,确认其满足设计和监控点表的要求。启动自动控制方式,确认系统各设备可以按设计和工艺要求的顺序投入运行、关闭、自动退出运行。b.增加或减少空调机运行台数,增加其冷热负荷,检验平衡管流量的方向和数值,确认能启动或停止的冷热机组的台数能否满足负荷需要。c.模拟一台设备故障停运以及整个机组停运,检验系统是否自动启动一个备用的机组投入运行。(4)变风量系统未端装置单体调试变风量系统未端单体检测的项目和要求应按设计和产品供应商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变风量系统未端通常应进行如下检查与测试:a.按设计图纸要求检查变风量系统未端、变风量系统控制器、传感器、阀门、风门等设备的安装和变风量系统控制器电源、风门和阀门的电源是否正确。b.用变风量系统控制器软件检查传感器、执行器工作是否正常。c.用变风量系统控制软件检查风机运行是否正常。d.测定并记录变风量系统未端一次风最大流量、最小流量及二次风流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e.确认变风量系统控制器与上位机通讯正常。(5)风机盘管单体调试a.检查电动阀门和温度控制器的安装和接线是否正确。b.确认风机和管路已处于正常运行状态。c.观察风机在高、中、低三速的状态下电动开关阀风机、阀门工作是否正常。d.操作温度控制器的温度设定按钮和模式设定按钮,风机盘管的电动阀应有相应的变化。e.如风机盘管控制器与现场控制器相连,则应检查主机对全部风机盘管的控制和监测功能(包括设定值修改、温度控制调节和运行参数)。(6)空调水二次泵及压差旁通调试a.如果压差旁通阀门采用无位置反馈,则应做如下测试:打开调节阀驱动器外罩,观测并记录阀门从全关至全开所需时间和全开到全关所需时间,取此两者较大者作为阀门“全行程时间”参数输入现场控制器输出点数据区。b.按照原理图和技术说明的内容,进行二次泵压差旁通控制的调试。先在负载侧全开一定数量调节阀,其流量应等于一台二次泵额定流量,接着启动一台二次泵运行,然后逐个关闭已开的调节阀,检验压差旁通阀门旁路。在上述过程中应同时观察压差测量值是否基本稳定在设定值范围之内。c.按照原理图和技术说明的内容,检验二次泵的台数控制程序,是否能按预定的要求运行。其中负载侧总流量先按设备参数规定,这个数值可在经过一年的负载高峰期,获得实际峰值后,结合每台二次泵的负荷适当调整。在发生二次泵台数启/停切换时,应注意压差测量值也应基本稳定在设定范围之内。d.检验系统的联锁功能:每当有一次机组在运行,二次泵便应同时投入运行,只要有二次泵在运行,压差旁通控制便应同时工作。3.2.5.3给排水系统单体设备的调试(1)检查各类水泵的电气控制柜与现场控制器之间的接线应正确,严防强电串入现场控制器。(2)按监控点表的要求检查装于各类水箱、水池的水位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水量传感器等设备的位置、接线是否正确。(3)确认受控设备在手动控制状态下运行正常。(4)对给排水系统中的液位、村力等参数的检测及水泵运行状态的监控和报警进行测试。(5)在现场控制器侧,检测该设备AO、AI、DO、DI应满足设计、监控点和联动连锁的要求。3.2.5.4变配电、照明系统单体设备调试(1)按图纸和变送器接线要求检查变送器与现场控制器、配电箱、柜的接线是否正确,量程是否匹配,检查通讯接口是否符合设计要求。(2)利用工作站数据读取和现场测量的方法对电压、电流、有功(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用电量等各项参数的测量和记录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进行检查。(3)按对照明系统设计和监控要求检查控制顺序、时间和分区方式是否正确。(4)检查对照明系统控制动作的正确性,并检查其手动开关功能。(5)检查柴油发电机组及相应的控制箱、柜的监控是否正常。(6)对电压、电流、有功(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用电量等各项参数的图形显示功能进行验证。(7)对报警信号进行验证。3.2.5.5电梯监控系统的设备调试(1)检查电梯监控系统的接线和通讯接口是否符合要求。(2)通过工作站对电梯的运行状态进行监视,并检查其图形显示功能。(3)检查电梯监控的故障报警功能。3.2.6系统联调3.2.6.1控制中心设备的接线检查。按系统设计图纸要求,检查主机与网络器、开关设备、现场控制器、系统外部设备(包括电源UPS、打印设备)、通讯接口(包括与其他子系统)之间的连接、传输线型号规格是否正确。通讯接口的通讯协议、数据传输格式、速率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3.2.6.2系统通讯检查。主机及其相应设备通电后,启动程序检查主机与本系统其他设备通讯是否正常,确认系统内设备无故障。3.2.6.3对整个楼控系统监控性能和联动功能进行测试,要求满足设计图纸及系统监控点表的要求。4质量标准4.1主控项目4.1.1空调与通风系统功能检测应满足下列要求: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应对空调系统进行温、湿度及新风量自动控制、预定时间表自动启停、节能优化控制等控制功能进行检测,应着重检测系统测控点(温度、相对湿度、压差和压力等)与被控设备(风机、风阀、加湿器及电动阀门等)的控制稳定性、响应时间和控制效果,并检测设备联锁控制和故障报警的正确性。4.1.2变配电系统功能检测应满足下列要求: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应对变配电系统的电气参数和电气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检测时,应利用工作站数据读取和现场测量的方法对电压、电流、有功(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用电量等各项参数的测量和记录进行准确性和直实性检查,显示电力负荷及上述各参数的动态图形能比较准确的反映参数变化情况,并对报警信号进行验证。4.1.3照明系统功能检测应满足下列要求:建筑设备临近系统应对公共照明设备(公共区域、过道、园区和景观)进行监控,应以光照度、时间表等为控制依据,设备程度控制灯组的开关,检测时应检查控制动作的正确性,并手动检查开关状态。4.1.4给排水系统功能检测应满足下列要求: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应对给水系统、排水系统和中水系统进行液位、压力等参数检测及水泵运行状态监测、记录、控制和报警进行验证,检测时应通过工作站参数设置或人为改弯现场测控点状态,监视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自动调节水泵转速、投运水泵功换及故障状态报警和保护等项是否满足设计要求。4.1.5热源和热交换系统功能检测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应对热源和热交换系统进行系统负荷调节、预定时间表自动启停和节能优化控制,检测时应通过工作站或现场控制器对热源和热交换系统的设备运行状态、故障等的监视、记录与报警进行检测,并检测对设备的控制功能。4.1.6冷冻和冷却水系统功能检测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应对冷水机组、冷冻冷却水系统进行系统负荷调节、预定时间表自动启停和节能优化控制,检测时应通过工作站对冷水机组、冷冻冷却水系统设备控制和运行参数、状态故障等的监视、记录与报警情况进行检查,并检查设备运行的联动情况。4.1.7电梯和自动扶梯系统功能检测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应对建筑物内电梯和自动扶梯系统进行监测,检测时应通过工作站对系统的运行状态与故障进行监视,并与电梯和自动扶梯系统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核实。4.1.8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与子系统(设备)间的数据通讯接口功能应符合设计及规范的要求。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与带有通讯接口的各子系统以数据通讯的方式相联时,应在工作站监测子系统的运行参数(含工作状态参数和报警信息),并和实际状态核实,确保准确性和实时性,对可控功能的子系统,应检测发命令时的系统响应状态。4.1.9中央管理工作站与操作分站功能检测对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中央管理工作站与操作分站进行功能检测时,应主要检测其监控和管理功能,检测时应以中央管理工作站为主,对操作分站主要检测其监控和管理权限以及数据与中央管理工作站的一致性。应检测中央管理工作站显示和记录各种测量数据、运行状态、故障报警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以及对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的功能,并检测中央管理工作站控制命令的有效性和参数庙宇的功能,保证中央管理工作站的控制命令被无冲突地执行。应检测中央管理工作站数据的存储和统计(包括检测数据、运行数据)、历史数据趋势图显示、报警存储统计(包括各类参数报警、通讯报警和设备报警)情况,中央管理工作站存储的历史数据时间应大于3个月。应检测中央管理工作站数据报表生成及打印功能,故障报警信息的打印功能。应检测中央管理工作站操作的方便性,人机界面应符合友好、汉化、图形化要求,图形功换流程清楚易懂,便于操作。对报警信息的显示和处理应直观有效。对操作权限检测,确保系统操作的安全性。4.1.10实时性能检测采样速度、系统响应时间应满足合同技术文件与设备工艺性能指标的要求;报警信号响应速度应满足合同技术文件与设备工艺性能指标的要求。4.1.11维护功能检测应用软件的在线编程(组态)和修改功能,在中央站或现场进行控制器或控制模块应用软件的在线编程(组态)、参数修改及下载,全部功能得到验证后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设备、网络通讯故障的自检测和报警功能,自检功能和报警必须指示出相应设备名称和位置,在中央站观察结果显示和报警,并输出结构正确。4.1.12可靠性测试系统运行时,启动或停止现场设备时,不应出现数据错误或产生干扰,影响系统正确工作;检测时应采用远动或现场手动启动/停止现场设备,观察中央站数据显示和系统工作情况。功断系统电网电源转为UPS供电时和中央站冗余主机自动投入运行时,系统运行不得中断。检验方法:功能测试。4.2一般项目4.2.1现场设备如传感器、执行器、控制箱的安装质量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检查方法:观察检查及现场测量。4.2.2现场设备性能应符合设计及规范的要求:4.2.2.1传感器精度测试,检测传感器采样显示值与现场实际值的一致性,应符合设计及产品的技术文件的要求。4.2.2.2控制设备及执行器性能测试,包括控制器、电动风阀、电动水阀、变频器等。主要测定控制设备的有效性、正确性和稳定性;测试核对电动调节阀在零开度、50%、80%的行程处与控制指令的一致性及响应速度;测试结果应满足合同技术文件及控制工艺对设备性能的要求。4.2.3下列项目应符合设计要求:4.2.3.1控制网络和数据库的标准化、开放性。4.2.3.2系统的冗余配置,主要指控制网络、工作站、服务器、数据库和电源等。4.2.3.3系统可4.2.3.4根据现场配置和运行情况对监控网络和数据库的标准化、开放性、系统的冗余配置、系统可扩充性和节能情况进行评测,其评测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5成品保护参见本册《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工艺标准》(Ⅶ803)相关内容。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0.1现场控制器与各种配电箱、柜和控制柜之间的接线应严格按照图纸进行,严防强电串入现场控制器。6.0.2严格检查系统接地阻值及接线,消除或屏蔽设备及连线附近的干扰源,防止通讯不正常的情况发生。7质量记录7.0.1材料、设备出厂合格证、生产许可证、安装技术文件及“CCC”认证及证书复印件7.0.2材料、构配件进场检验记录7.0.3设备开箱检验记录7.0.4设计变更、工程洽商记录7.0.5隐蔽工程检验记录7.0.6预检记录7.0.7工程安装质量及观感质量验收记录7.0.8系统试运行记录7.0.9智能建筑工程分项工程质量检测记录7.0.10子系统检测记录7.0.11电线、电缆导管和线槽敷设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8安全、环保措施8.1安装操作要求8.1.1交叉作业时应注意周围环境,禁止乱抛工具和材料。8.1.2设备通电调试前,必须检查线路接线是否正确,保护措施是否齐全,确认无误后,方可通电调试。8.1.3登高作业时,脚手架和梯子应安全可靠,脚手架不得铺有探头板,梯子应有防滑措施,不允许两人同梯作业。8.2环保措施8.2.1施工现场的垃圾、废料应堆放在指定地点,及时清运并洒水降尘,严禁随意抛撒。8.2.2现场强噪声施工机具,应采取相应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噪声。附录资料:不需要的可以自行删除闪光对焊工艺评定记录工程名xxxx 试件用部位岗前焊接工艺试验试件编号HXJ/2017-20851操作人接头形式/接头类型闪光对焊钢筋规格HRB400Eφ14设备型号UN-100对焊机设备电压380V设备功率U20-3.8-7.6V钢筋母材炉批号Y-7032494钢筋母材复验报告编号HXH/GL2017-03292焊剂/检查依据JGJ18-2012一般项目质量验收规程的规定试件外观描述结果1.对焊接头表面应呈圆滑、带毛刺状,不得有肉眼可见的裂纹。满足要求合格2.钢筋与电极接触处不得有明显烧伤无明显烧伤合格3、接头处的弯折大于2º满足要求合格4、轴线偏移不得大于筋直径的1/10,且不得大于1mm满足要求合格力学性能钢筋编号123结果1.接头试件拉伸试验625630640合格2.接头弯曲试验90度未破裂90度未破裂90度未破裂合格试验结果试验报告编号:HXJ/GH2017-06113,本试验结果合格。评定意见结论:1、本评定按JGJ18-2012规定进行准备、施工和试验;2、确认试验记录正确,评定结果合格。闪光对焊工艺评定记录工程名称: 试件用部位岗前焊接工艺试验试件编号HXJ/2017-20851操作人王福军接头形式/接头类型闪光对焊钢筋规格HRB400Eφ16设备型号UN-100对焊机设备电压380V设备功率U20-3.8-7.6V钢筋母材炉批号B17687钢筋母材复验报告编号HXH/GL2017-03107焊剂/检查依据JGJ18-2012一般项目质量验收规程的规定试件外观描述结果1.对焊接头表面应呈圆滑、带毛刺状,不得有肉眼可见的裂纹。满足要求合格2.钢筋与电极接触处不得有明显烧伤无明显烧伤合格3、接头处的弯折大于2º满足要求合格4、轴线偏移不得大于筋直径的1/10,且不得大于1mm满足要求合格力学性能钢筋编号123结果1.接头试件拉伸试验595590615合格2.接头弯曲试验90度未破裂90度未破裂90度未破裂合格试验结果试验报告编号:HXJ/GH2017-06082,本试验结果合格。评定意见结论:1、本评定按JGJ18-2012规定进行准备、施工和试验;2、确认试验记录正确,评定结果合格。闪光对焊工艺评定记录工程名称: 试件用部位岗前焊接工艺试验试件编号HXJ/2017-20851操作人王福军接头形式/接头类型闪光对焊钢筋规格HRB400Eφ18设备型号UN-100对焊机设备电压380V设备功率U20-3.8-7.6V钢筋母材炉批号172020钢筋母材复验报告编号HXJ/GL2017-03111焊剂/检查依据JGJ18-2012一般项目质量验收规程的规定试件外观描述结果1.对焊接头表面应呈圆滑、带毛刺状,不得有肉眼可见的裂纹。满足要求合格2.钢筋与电极接触处不得有明显烧伤无明显烧伤合格3、接头处的弯折大于2º满足要求合格4、轴线偏移不得大于筋直径的1/10,且不得大于1mm满足要求合格力学性能钢筋编号123结果1.接头试件拉伸试验605585585合格2.接头弯曲试验90度未破裂90度未破裂90度未破裂合格试验结果试验报告编号:HXJ/GH2017-06083,本试验结果合格。评定意见结论:1、本评定按JGJ18-2012规定进行准备、施工和试验;2、确认试验记录正确,评定结果合格。闪光对焊工艺评定记录工程名称: 试件用部位岗前焊接工艺试验试件编号HXJ/2017-20851操作人王福军接头形式/接头类型闪光对焊钢筋规格HRB400Eφ20设备型号UN-100对焊机设备电压380V设备功率U20-3.8-7.6V钢筋母材炉批号TA17-06072钢筋母材复验报告编号HXJ/GL2017-0329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