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怀人类鉴赏公开课课件_第1页
思乡怀人类鉴赏公开课课件_第2页
思乡怀人类鉴赏公开课课件_第3页
思乡怀人类鉴赏公开课课件_第4页
思乡怀人类鉴赏公开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鉴赏之思乡怀人

在封建社会里,有的人为了生计,为了前途,为了理想,也有的人因为被贬谪流放,被征发戍边,不得不离开家乡,转徙各地。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与亲友相见。敏感的诗人身在他乡,“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何人不起故园情”;而家中的亲人、闺中之女子更是“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所以,表达游子浓郁的乡愁、乡情、乡思就成为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而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出现的频率也很高。学习目标:

1、利用课内六首诗,通过回顾、填表,从情感、手法、意象三个角度初步感知思乡怀人诗的特点。2、通过分析所给例诗,能够准确把握两种特殊的艺术手法。能够通过对意象的分析进而把握思乡的情感。3、通过拓展训练分别从情感、手法、意象三个角度巩固运用所学的思乡怀人知识,同时规范答题思路。1、情感内容:思念亲友,羁旅之思,闺中怀人,征人思乡。2、艺术手法: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借物抒情虚实结合衬托对写法及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等等总结思乡怀人诗相关知识

归纳思乡怀远诗的概念思乡(亲)缘由:内在―久戍不归,宦游失意,仕途坎坷,友遭不幸(孤寂落寞);外在―战乱频仍,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孤灯暮春残秋,日暮鸟归,子规夜啼,杨柳青青,花开花落(感时触景)。

敏感的诗人身在他乡,无处不起思乡之情;而家中的亲人、闺中之女子也常常对远在天涯的游子和戍守边疆的征人产生怀念之情。我们把表达这种情感的诗叫做思乡怀远类诗歌。思乡怀远诗的特点

思乡怀远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2004年丙卷阅读晏几道的《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试题第2问)的关键;2005年广东卷阅读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2006年江苏卷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1、羁旅行役

主要写漂泊客居他乡的游子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羁旅诗,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这类诗有一些常用的意象,如“归雁、圆月、客船、天涯、他乡、孤灯、无眠、晚钟、醉酒、凄风、苦雨、慈母”等,或物或事或人。鉴赏时应把握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又是如何将思乡的情感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

3、思妇闺怨

主要抒写思妇弃妇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常见意象:

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等言愁意象;

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行为类意象;

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

高楼、宫殿、玉阶、窗等庭院建筑类意象。

1.抓意象的特点。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内容]这是一首散曲小令,曲牌名为“天净沙”,题目是“秋思”。这是抒发天涯旅思的代表作。这首小令共描绘出三幅画面,且这三幅画面均由一组名词短语构成,特色明显。第一组画面:枯藤、老树、昏鸦,给人的感觉是灰暗、苍凉、孤寂、萧瑟。第二组画面:小桥、流水、人家。又给人以“温馨”的感觉。第三组: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让人觉得冷清、凄凉、路途遥遥。这又都围绕着一个“愁”字。第一组从正面衬出游子的乡愁,第二组从反面衬出游子的乡愁,第三组直接点出游子浓郁的乡愁、乡情、乡思。

杜鹃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鹧鸪

鹧鸪的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予),山深闻鹧鸪。乌鸦

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猿啼

在诗歌中常象征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水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怀之感。赵嘏《长安秋望》: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也用来指代书信、音讯。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不,惆怅此情难寄。高楼

借人在楼上或登楼远眺表现思乡之情。范仲淹《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青鸟

青鸟是传书的信使。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莼羹鲈脍

chúngēnglúkuài莼:莼菜;脍:切得很细的肉。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指家乡风味,借指思乡之情。辛弃疾《泌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沙鸥

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白云

见月怀人,望云思友,是古代诗词中常表现的情感。

杜甫《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白云也往往同隐者联系在一起,白云自由不羁,洁白无瑕,是隐者品格的最好象征。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其他常见词语: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如浮萍、飞蓬、孤雁、沙鸥、飘蓬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

阳关: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西楼: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的伤心之楼。关山:指遥远的地方,多用以表现怀乡、思人。天涯、他乡、孤灯

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请从情与景的角度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此诗是以乐景写哀情,用碧江、白鸟、青山、红花这些色彩艳丽的美景反衬出作者思念故乡的感伤之情。

1、春日登楼怀归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牛刀小试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答案】诗人登楼远望,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联想起家乡,当他从乡思中醒悟,发现自己身在异乡,心中不由一惊。这前后的感情变化,突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题大庾岭北驿答案(1)分别是“静”“昏”。“静”字写出了黄昏江潮初落,水面平静得令人寂寞的景象;“昏”字写出了林间瘴气缭绕,一片迷蒙的景象。这两种景象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烘托了诗人失意的痛苦和思乡的烦恼。(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以景衬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颈联写景接颔联的抒情,以景衬情,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烘托出悲苦的心情。尾联诗人又从写景转为抒情,诗人希望能寄一枝梅,安慰家乡的亲人,情致凄婉,绵长不断,把诗人怀乡之情升发到最高点。

1梦江南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注释】1、水风:水上之风。2、摇曳碧云斜:反用江淹《杂体》诗句意其诗曰:“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词中三、四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3、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结句。直击高考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2012年山东卷)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参考答案(1)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秋雨霏霏,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2)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3子规[元]曹伯启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1)颔联最精彩的字是什么?(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5分)4山寺夜起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4.【答案】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而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解析】三四两句抓住“烟色如云白”使用比喻,以及“流”字的妙处展开回答。

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1)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诗人用杜鹃的意象,仿佛听到它“不如归去”那哀切的叫声,渲染了悲伤的气氛,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流落天涯,有家难归的悲伤之情。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a、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归人,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达了诗人思乡心切、归家不易之情。B、残春。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凄凉冷落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惆怅之情。C、霜月。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5.

鹧鸪天

【宋】张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