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学段一 文本前置学习课件_第1页
第二单元 学段一 文本前置学习课件_第2页
第二单元 学段一 文本前置学习课件_第3页
第二单元 学段一 文本前置学习课件_第4页
第二单元 学段一 文本前置学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①喜看稻菽千重浪第4课②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第4课③“探界者”钟扬第5课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第6课芣苢插秧歌学段一文本前置学习第4课①喜看稻菽千重浪第4课②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第4一、梳理内容结构这篇人物通讯在结构上有两大特色,一是善设线索,把众多材料组织在一起;二是使用小标题,把文章分成四个部分。请根据文章内容,思考这两个特色。学段一第4课①喜看稻菽千重浪一、梳理内容结构学段一第4课①喜看稻菽千重浪1.袁隆平作为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其成就主要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作者以追述杂交水稻研究过程为线索,请依据下面的导图,推理这一线索的重要环节。研究杂交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寻找与发现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研究成功两系杂交稻培育超级稻成果世界领先1.袁隆平作为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其成就主要是成功培育2.小标题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分别具体说明。答案小标题是对每部分内容的概括,突出了袁隆平的精神特点。第一个突出了他敢于挑战难题的勇气和自信;第二个突出了他勇于挑战权威与创新;第三个体现了他捍卫真理,尊重事实;第四个则突出了他的成就影响以及梦想。2.小标题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分别具体说明。答案小标题是对3.人物通讯要深入挖掘新闻事实以表现人物精神风貌,并在其中体现作者的立场和志向,请根据文本填写下面的表格内容。新闻事实精神风貌作者立场2001年春节后的小雨天,仍在试验田工作热爱并坚持工作惊疑: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了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①重视实践,探索规律赞扬他的实践与探索精神

1961年7月,发现天然杂交稻株,确定培育人工杂交水稻的研究方向3.人物通讯要深入挖掘新闻事实以表现人物精神风貌,并在其中体1964年7月,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推进杂交水稻培育过程②赞扬他的挑战与创新精神1992年6月,写文章驳斥杂交水稻“三不养”的谬论关注舆论,捍卫真理和农民利益③1986年以来,杂交水稻研究取得一系列成功,影响世界④高度评价其贡献不惧权威,勇于挑战

赞扬其实事求是,捍卫真理的态度为国分忧,为国争光1964年7月,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推进杂交水稻培育过程②赞二、赏析艺术特色4.作者在文中为了使袁隆平的形象鲜活地“立”在我们面前,采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细腻地再现了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过程中的艰辛以及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说说下列细节描写具有怎样的作用。(1)“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几百亩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分析加颜色词的表达效果。答案一系列的动词突出了袁隆平工作之认真、细心以及他对科学的严谨和一丝不苟。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位平凡的“农民”形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实践。二、赏析艺术特色答案一系列的动词突出了袁隆平工作之认真、细(2)“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分析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答案动作、神情与心理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袁隆平发现高产稻穗的惊喜之情。(2)“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3)“他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去寻找这种天然雄性不育株,已是第14天了。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株雄花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了。”分析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答案动作细节充分表现了袁隆平寻找新品种的艰辛和发现新品种的欣喜。(3)“他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去寻找这种天然雄性不育株,5.作者为什么以“喜看稻菽千重浪”为题?请结合四个小标题进行简要分析。答案①借用诗句,生动形象,富有神韵和文采。②题目重在描述研究的结果(“喜看”),四个小标题重在揭示“喜看”的原因。③题目中的“喜看”含义丰富:既写出了袁隆平获得最高科技奖的心情,也写出了作者及人们看到袁隆平做出巨大贡献的喜悦和激动。④题目中的“稻菽”点明了袁隆平的研究对象。⑤“千重浪”形象地描绘了水稻研究的广阔远景,鼓舞和振奋人心。5.作者为什么以“喜看稻菽千重浪”为题?请结合四个小标题进行1.走近作者沈英甲,1983年至2003年先后在外交部《世界知识》杂志和《世界博览》杂志、《科技日报》任记者,期间曾担任多年机动记者,在《科技日报》曾先后任副刊部主任、机动记者部主任,现为高级记者。代表作品有《走进神农架》《采访死亡手记》《生存方式》《前尘》等。附:助读资源1.走近作者附:助读资源2.走近袁隆平(1)袁隆平简介袁隆平,1930年生于北京,祖籍江西德安。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1964年开始杂交水稻研究。1971年调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1978年晋升为研究员,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的籼型杂交水稻研究获得我国迄今唯一特等发明奖;湖南省委、省政府授予袁隆平“功勋科学家”称号;我国发现的国际编号为8117的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袁隆平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等8项国际奖励。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2019年建国70周年之际,荣获“共和国勋章”。2.走近袁隆平袁隆平是个神话。“袁隆平”品牌被评估为1000亿元人民币。1976至1987年间,袁隆平让中国多长出1000亿公斤的水稻,而他正在研究的“超级稻”将能够让中国每年多养活几亿人口。袁隆平获得国际“拯救饥饿奖”,他的杂交水稻也将向全球推广,解决21世纪人类吃饱肚子这件头等大事。(2)对袁隆平的评价①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半个世纪了,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先生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世界。——新华网评袁隆平是个神话。“袁隆平”品牌被评估为1000亿元人民币。②袁隆平院士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是当代神农。50多年来,他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运用科技手段为人类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他的卓越成就,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新浪网评③袁隆平热爱祖国、一心为民、造福人类的崇高品德,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同心同德的思想风范,与时俱进、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坚强意志,严以律己、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是当代中国人学习的楷模,更是新世纪呼唤的时代精神。——贾庆林②袁隆平院士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是当代神农。50多年④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袁隆平颁奖辞④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3.文体知识通讯通讯是一种新闻体裁,是一种详细的消息。从种类上讲,主要有人物通讯、工作通讯、报告文学等。其中,人物通讯又分三类:①传记式:特征是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②特写式: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虽然比一般的特写涉及的范围大得多,但属于集中于一事、一个侧面的写法。真正写一时一事的人物通讯,也很常见。③群像式:特点是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是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3.文体知识通讯有三个显著特点:①新闻性,同消息一样具有真实性、及时性、新鲜性。②文学性,可以借用文学的手法,塑造生动的形象,使作品更生动、更富有感染力,但这种文学性首先要确保其真实性。作者除了叙述事实,描写形象,还可以运用议论乃至抒情的手法。③评论性,通讯有鲜明的主题思想,有鲜明的报道立场。通讯有三个显著特点:字词知识(1)读准字音附:积累卡片词语读音稻菽shū颁发bān掖着yē一蔸dōu屏气bǐnɡ淤泥yū阐明chǎn籼稻xiān字词知识附:积累卡片词语读音稻菽shū颁发bān掖着yē一蔸(2)解释词语词语释义饥馑(jǐn)因粮食歉收等引起的食物严重缺乏的状况。刻骨铭心刻在骨头上或心上,形容感念很深,永远不忘。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头。亦步亦趋老师走学生也走,老师跑学生也跑。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效仿或依从别人,跟着人家行事。(2)解释词语词语释义饥馑(jǐn)因粮食歉收等引起的食物严不敢越雷池一步原意是要坚守原地,不要越过雷池到京城去。后比喻做事谨慎或保守,不敢超越原来的规定或限度。分蘖(niè)稻、麦、甘蔗等植物发育的时候,在幼苗靠近土壤的茎节上生出分枝。返回不敢越雷池一步原意是要坚守原地,不要越过雷池到京城去。后比喻一、梳理内容结构1.下面是本文的结构思维导图,阅读课文后,请将图中①②处填写完整。学段一第4课②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镜头一:初冬爱心待顾客镜头二:热心迎冷客镜头三:①

懂感恩善成长无私奉献工匠精神②

舍小家顾大家钻研业务,苦练内功一、梳理内容结构学段一第4课②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心有一2.文章从开头到“满面笑容地接待顾客”,记叙的事件在顺序安排上是层层深入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答案这部分共写了四件事。第一件事写张秉贵热情地招待抱孩子的顾客,体现出的是他良好的个人职业素质;第二件事写张秉贵提前给赶火车的顾客称糖,则体现出他超出一般人的观察力;第三件事写张秉贵热情地对待不讲道理的顾客,则更进一步体现出他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第四件事写张秉贵不因女儿生病而影响工作,体现出的是他公而忘私的崇高精神。这四件事所体现的精神是逐层深入的,让读者循序渐进、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张秉贵的伟大之处。2.文章从开头到“满面笑容地接待顾客”,记叙的事件在顺序安排3.“张秉贵今年59岁”一段以及下一段,记叙了张秉贵解放前后的几段经历,作者写这些事情的意图是什么?如果删除这两段对文章有何影响?答案(1)这两段对比了张秉贵解放前后的不同经历,解释了张秉贵热爱本职工作并取得非凡成绩的内在动力:新中国让他一个劳动者翻了身,并受到了尊重。(2)如果删除这两段,不仅无法解释张秉贵出色工作的原因,让读者摸不着头脑,而且也不能揭示文章的深层主题——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赞美。3.“张秉贵今年59岁”一段以及下一段,记叙了张秉贵解放前后4.“张秉贵常说:……”一段以及下一段,都写到了张秉贵工作中的表现,这与课文开头部分所写的他在工作中的表现有什么不同?答案这两段所写的张秉贵的工作表现,体现了他的专业素养,而这与他认真刻苦的钻研是分不开的。课文开头部分记叙的事件,也是工作表现,但侧重于写张秉贵的热情、体贴与周到。两相比较,这两段所写更加深刻。4.“张秉贵常说:……”一段以及下一段,都写到了张秉贵工作中二、赏析艺术特色5.文章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来描写张秉贵,阅读下面的句子,说说画线部分的作用。(1)只见张秉贵从货柜里拿起一块糖,放到孩子手里,孩子顿时止住了哭声。……过了一会儿,轮到她买糖时,老张从称好的糖果中拿出一块放回货柜里,又拿出几块用小纸袋装好,塞进孩子的衣兜里……答案先拿一块糖给孩子,孩子止住了哭声;之后用小纸袋装好几块,塞给孩子:这些细节都表现了张秉贵的热情周到、体贴入微。“从称好的糖果中拿出一块放回货柜里”这一细节表现了张秉贵的认真负责。二、赏析艺术特色答案先拿一块糖给孩子,孩子止住了哭声;之后(2)老张立即征得前面顾客的同意,很快给他称完糖,又告诉他应该在哪儿坐车去火车站。答案照顾赶火车的顾客,也没有冷落其他顾客。先给赶火车的顾客称糖,是在征得前面顾客同意的前提下才进行的。这一细节体现出张秉贵对待每一位顾客都是体贴周到的。(3)卖糖果时,他虚心向爱吃糖的顾客了解各种人吃糖的习惯和各种糖果的味道。几年来,他还自己花钱买了230多种糖果来品尝,并请同柜台的售货员一起尝。答案为做好工作,自己花钱购买了数量不少的糖果,“并请同柜台的售货员一起尝”,体现了张秉贵的公而忘私,以及对待工作的认真与执着。(2)老张立即征得前面顾客的同意,很快给他称完糖,又告诉他应1.走近作者林为民,1942年出生在台湾,是台湾著名的第一家族“雾峰林家”第九代传人。父亲为爱国烈士林正亨。18岁进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工作,直至退休,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记者工作。现定居北京。附:助读资源1.走近作者附:助读资源2.走近张秉贵张秉贵(1918—1987),北京人,北京市百货大楼售货员。张秉贵从1955年11月到北京市百货大楼站柜台,30多年接待顾客数百万人,从没有怠慢过任何一个人。从为国家争光、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信念出发,他在问、拿、称、包、算、收六个环节上不断摸索,练就了“一抓准”和“一口清”的过硬本领,接待一个顾客的时间从三四分钟减为一分钟。他通过特有的眼神、语言、动作、表情、步伐、姿态等,为顾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几乎成了那个时代商业领域的服务规范。20世纪50年代,他总结出站好柜台要做到的五点:精神饱满、思想集中、耳目灵敏、抬头售货、动作“三快”。60年代,他总结出“接一、2.走近张秉贵问二、联系三”的售货法,刻苦练就称糖“一抓准”、算账“一口清”的绝技。70年代,他将自己几十年如一日满腔热情的服务精神归纳概括为“一团火”精神,响亮地提出“心有一团火,温暖顾客心”。他将自己的柜台服务经验,编写成《张秉贵柜台服务艺术》,并到各单位表演、讲课,听众达十多万人次。他是中共十一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79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3.国家领导人对张秉贵的评价(1)“一团火”精神光耀神州。——陈云题词(2)发扬“一团火”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江泽民题词问二、联系三”的售货法,刻苦练就称糖“一抓准”、算账“一口清字词知识(1)读准字音附:积累卡片词语读音赚钱zhuàn拧螺丝nǐnɡ橘子jú阜新fù够呛qiànɡ吆喝yāohe字词知识附:积累卡片词语读音赚钱zhuàn拧螺丝nǐnɡ橘子(2)解释词语返回词语释义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和颜悦色形容态度和蔼可亲。座无虚席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的人很多。(2)解释词语返回词语释义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一、梳理内容结构1.文章大致以钟扬的一生为经线,撷取钟扬一生中的朵朵浪花,分别表现钟扬在不同领域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绩。请阅读课文,概括课文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将其填写在下面表格的右栏内。学段一第4课③“探界者”钟扬“探界者”钟扬“英雄”少年

种子达人

科学队长

“接盘”导师

生命延续

①考入中科大;②进入中科院工作;③“胁迫”妻子结婚。①不讲究住房;②致力于采集种子。热爱科普。敢于接收转导师学生。①学生延续探索之路;②种子某一天会生根发芽。一、梳理内容结构学段一第4课③“探界者”钟扬“探界者”钟扬2.文章第一段为什么从拟南芥写起?答案①从拟南芥写起能够揭示文章主人公钟扬的身份——植物学家,因为全世界有众多的植物学家都在研究它。②从拟南芥写起,还把钟扬与西藏、复旦联系在一起,从而揭示了他的其他身份——援藏干部、教育专家等;也为下文写钟扬在西藏采集种子等事件做了铺垫。③从拟南芥写起,还有助于揭示人物品格。因为植物学家很少涉足西藏,而钟扬却凭执着的品格在西藏发现了拟南芥。2.文章第一段为什么从拟南芥写起?答案①从拟南芥写起能够揭3.“‘英雄’少年”部分,其中的“英雄”作何理解?结婚时,钟扬24岁,已经不是少年了,作者为何还要把结婚这件事放在这一部分中?答案(1)这一部分写钟扬与父亲赌气而考上中科大少年班;上了少年班后努力补习自己的弱科;无线电专业毕业却进入了植物研究所工作,他用两年的业余时间旁听武汉大学生物系的课程,从而有了充足的知识储备;面对犹豫不决的妻子,他采用“胁迫”手段与之结婚。可见“英雄”指的是一种勇于向困难挑战、不服输的精神。(2)作者将结婚这件事放入这一部分,因为在“胁迫”妻子结婚这件事上,同样体现出了钟扬的这种勇于挑战困难、永不服输的英雄精神。3.“‘英雄’少年”部分,其中的“英雄”作何理解?结婚时,钟二、赏析艺术特色4.作者在刻画钟扬这一人物形象时运用了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请简要分析。答案(1)正面刻画:①通过对传主的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文章每一部分都有直接引用的钟扬的话,它们或是钟扬与别人对话,或是钟扬的演讲内容,或是钟扬写的文字。②通过描述人物的行为、事迹刻画人物形象。如不挑剔住房,赴西藏采集种子,热心科普事业等。(2)侧面刻画:①通过他人之口讲述钟扬的事迹;②运用对比衬托手法,如写钟扬不在意生活品质与致力于种子收集的对比,藏族同事对其“大胆”的评价等。二、赏析艺术特色答案(1)正面刻画:①通过对传主的语言描写5.赏析下列句子中加颜色的词语。(1)这个15岁考入中科大无线电专业的少年,开始了他“不安分”的人生。答案“不安分”本是贬义词,指人的思想或行为不稳定,在一个相对好的环境中,还想要去做一些其他不稳妥的事情。此处加了引号,用来形容钟扬不安于现状,勇于攀登科学高峰,在科研事业上不断进取。贬词褒用,更显出钟扬精神的可贵。5.赏析下列句子中加颜色的词语。答案“不安分”本是贬义词,(2)尽管钟扬对生活品质不讲究,但对于种子却一点也不将就。答案“不讲究”意思是不在乎,“不将就”意思是很在乎,两个词语读音相近意思却不同。钟扬不在乎的是个人生活品质,很在乎的是种子,这样以对比的手法突出强调了钟扬致力于科研的敬业奉献精神。(3)钟扬在西藏大学理学院的一位同事说:“每次和钟老师采种子都是惊险和惊喜并存。”答案“惊险”和“惊喜”,虽都有“惊”字,表达的意思却截然不同。“惊险”写的是钟扬野外考察的恶劣环境,“惊喜”则写的是他丰硕的考察成果。两词连用,生动形象,具有幽默色彩。(2)尽管钟扬对生活品质不讲究,但对于种子却一点也不将就。答(4)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卢老师分管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目睹了钟扬在收学生时的不少“奇葩”事儿。答案“奇葩”本用来比喻不同寻常的优秀文艺作品或非常出众的人物;现在这个词多用于贬义,多指让人难以想象的行为。此处指钟扬在收学生上与他人做法的截然不同,贬词褒用,语言轻松幽默鲜活。(4)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卢老师分管研究生的培养工作,1.走近作者叶雨婷,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主要作品有《中国科学家为首次发现双粲重子作出突出贡献》《中国航天的未来远超想象》《未来技术助我国科技发展“弯道超车”》《国际基因黑马的韩氏家训》《“探界者”钟扬》。附:助读资源1.走近作者附:助读资源2.走近钟扬(1)钟扬简介钟扬(1964—2017),生前系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组织部第六、七、八批援藏干部,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2017年9月25日,钟扬在去内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为民族地区干部讲课的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年仅53岁。2018年3月29日,中央宣传部追授钟扬“时代楷模”称号;2018年6月,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8年12月,入选“感动中国”2018候选人物;2019年2月,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2.走近钟扬(2)留给未来4000万颗种子青藏高原有超过2000多种特有植物,但全世界最大的种质资源库中,还没有西藏地区的植物种子。2001年,钟扬只身前往青藏高原,寻访植物标本,从此与西藏结下不解之缘。16年间,他将全世界仅存的、在西藏的3万多棵巨柏全部登记在册,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他一年中至少行程3万公里,先后为国家种质资源库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对我国西南植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和西藏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而钟扬本人对收集种子这事总是轻描淡写:“我只是想摸清我们的家底,总得有人知道有多少种子,它们在哪里。”钟扬觉得,几百年后,这些种子会给无数人带来希望。(2)留给未来4000万颗种子(3)“感动中国”颁奖辞——时代楷模钟扬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屑于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3)“感动中国”颁奖辞——时代楷模钟扬字词知识(1)读准字音附:积累卡片词语读音拟南芥jiè第一届jiè黄冈ɡānɡ毛坯房pī急促cù屋脊jǐ字词知识附:积累卡片词语读音拟南芥jiè第一届jiè黄冈ɡā撰写zhuàn奇葩pā负荷hè撰写zhuàn奇葩pā负荷hè(2)解释词语词语释义避嫌避开嫌疑,为防止他人怀疑而对某个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雷厉风行像雷一样猛烈,像风一样快,形容执行政策法令等严格而迅速。也泛指做事情声势大而行动快。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和故事情节的曲折。烫手山芋比喻有好处而想得到、但又有麻烦不好处理的事物。戛然而止(jiá)形容声音突然中止。返回(2)解释词语词语释义避嫌避开嫌疑,为防止他人怀疑而对某个问一、梳理内容思路1.请阅读课文,把下面图表中的①②处填写完整。学段一第5课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第1段):工匠精神是新时代的要求(第2段):工匠精神对于①

的意义(第3段):工匠精神是一种改变世界的力量(第4段):践行工匠精神应该具备②

的精神(第5段):工匠精神引导我们踏实前进企业和国家主动探寻一、梳理内容思路学段一第5课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以工匠精2.本文既有新闻作品的属性,又有议论性文章的特点,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思路。答案本文共分三部分。第1段借企业家的感慨,引出高技术企业的需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的看法,点出这篇新闻评论探讨时代品质与工匠精神的话题。之后的三段对“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进行了深入、拓展的探讨。第2段先说明工匠精神的本质是一种职业素养和职业品质,工匠精神对于企业、国家的发展都有积极、重要的作用。2.本文既有新闻作品的属性,又有议论性文章的特点,请简要概述第3段主要是辩证分析,廓清了社会上对工匠精神的偏见误解,在反驳错误认识中对比立论,以对坚守工匠精神意义、作用的认识深化议论,重点阐明了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第4段进一步探讨了工匠精神的内涵,通过与工匠精神的对比,批评了当前社会上存在的浮躁风气和短视心态,倡导“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这是该篇新闻评论的主旨所在。第5段是这篇新闻评论的总结,进一步强调发扬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最后以“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辩证分析工匠精神的作用,使论述全面而深化。第3段主要是辩证分析,廓清了社会上对工匠精神的偏见误解,在反二、品读重点句子3.“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请从论证的角度品读这段话。二、品读重点句子答案这段话在论证上最大的特点是在对“工匠精神”种种错误认识的反驳中层层正面确立关于“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从来都不是”“并不是”“也不是”三个词语领起对“工匠精神”的三种错误认识的批驳,“而是一种”“而是为了”两个词语引出对“工匠精神”的正确认识,阐明了“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答案这段话在论证上最大的特点是在对“工匠精神”种种错误认识4.“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读这句话。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层层深入地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与意义,增强了语气,使表达更加有力。4.“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5.“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请结合全文,品读这句话的内涵。答案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工匠精神的推崇和倡导,它的内涵是:虽然并非人人都能做到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但是我们都应该追求并实践工匠精神。5.“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1.走近作者李斌,著名新闻评论员,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多篇评论性文章,如《自信的中国更有底气》《改革开放,创造新的更大的奇迹》《以“劳动精神”丰富时代价值观》等。附:助读资源1.走近作者附:助读资源2.“工匠精神”的来源“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著名企业家、教育家聂圣哲。他曾呼吁:“中国制造”是世界给予中国的最好礼物,要珍惜这个练兵的机会,决不能轻易丢失。“中国制造”熟能生巧了,就可以过渡到“中国精造”。“中国精造”稳定了,不怕没有“中国创造”。千万不要让“中国制造”还没有成熟就夭折了,路要一步一步走,人动化(手艺活)是自动化的基础与前提。要有工匠精神,从“匠心”到“匠魂”……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近些年来充斥媒体的“中国智造”“中国创造”“中国精造”“工匠精神”,如今成为决策层共识,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显得尤为难得和宝贵。2.“工匠精神”的来源3.文体知识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新闻评论的特点:①与其他评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②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③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④主要面向广大群众。3.文体知识字词知识(1)读准字音附:积累卡片词语读音雕琢zhuó挑剔tiāoti精湛zhàn造诣yì卓越zhuó字词知识附:积累卡片词语读音雕琢zhuó挑剔tiāoti精(2)解释词语词语释义雍容形容文雅大方,从容不迫。旨归主旨,要旨。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离群索居离开同伴而过孤独的生活。炉火纯青相传道家炼丹,到炉子里的火发出纯青色的火焰的时候,就算成功了。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臻于至善(zhēn)做到极致。格物致知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返回(2)解释词语词语释义雍容形容文雅大方,从容不迫。旨归主旨,芣苢一、诵读诗韵1.边诵边读,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学段一第6课芣苢插秧歌答案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芣苢学段一第6课芣苢插秧歌答案采采/芣苢,薄言/采之二、梳理结构2.下面是这首诗的结构思维导图,请将图中①~③处填写完整。描写具体采集动作袺襭二、梳理结构描写具体袺襭三、赏析艺术3.《芣苢》一诗在形式上有什么鲜明的特点?有什么艺术效果?答案(1)这首诗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2)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生动地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三、赏析艺术答案(1)这首诗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全诗三章4.前人说《芣苢》一诗,“自然生其气象”。那么,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答案诗中没有直接写采芣苢的人,但读来却让人眼前出现了三三两两、三五成群的女子,她们于平原旷野你追我赶、群歌互答的欢快劳动的场景。几个动词,把她们欢快的心情、收获的喜悦伴着音乐节奏传达了出来。4.前人说《芣苢》一诗,“自然生其气象”。那么,这首诗描绘了插秧歌一、诵读诗韵1.边诵边读,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并用“

”标出诗的韵脚。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答案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插秧歌答案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二、梳理结构2.下面是这首诗的结构思维导图,请将图中空缺处填写完整。插秧歌首联(白描手法):写

颔联(刻画环境):反衬劳动的紧张、艰苦颈联尾联(对话描写):表现劳动紧张、农人勤劳插秧的繁忙二、梳理结构插秧歌首联(白描手法):写(对话描写三、赏析艺术3.《插秧歌》第三句“笠是兜鍪蓑是甲”看似“游离诗外”,实则堪称“神来之笔”,请作简要赏析。答案此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用“兜鍪”(“头盔”)和“铁甲”分别比喻“笠”和“蓑”,暗示抢插稻秧就像一场紧张的战斗,从而突出了农忙抢种的题旨。三、赏析艺术答案此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用“兜4.《插秧歌》这首诗,句句平易自然,却又不乏新奇快语,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答案首联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具体平实,又可暗示分工明确;颔联点明雨中抢插秧苗的情形,以“盔甲”防护之严,雨水仍然不免从头上流入脖颈并沾湿肩膀,不难领会春雨之密、之急、之大;颈联写劳作的忘我程度,家人送饭让歇一会儿却无人答话,连抬头看一眼的工夫都没有,如此便写出了抢插的紧张程度;最妙的是尾联写出全家其乐融融的画面,模拟田夫口吻说这块田还没插完,让赶紧照看好那帮鸭鹅。诗人运用口语化的语言,随意撷取田夫的肢体动作和对答语言,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4.《插秧歌》这首诗,句句平易自然,却又不乏新奇快语,请结合1.《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先秦称其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内容上包括,①社会政治诗,对生活愤懑忧伤,抒发感慨,对政治或赞美或讥讽、抨击;②爱情诗,歌颂美好的爱情;③史诗,记载民族的历史,歌颂祖先的功勋;④反映兵役、劳役给劳动人民带来的不幸。《诗经》中的诗歌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附:助读资源1.《诗经》附:助读资源《诗经》六义《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风”又称“国风”,“国风”是当时各地流行的民谣,带有地方色彩。“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颂”是贵族在宗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兴”是由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个事物。《诗经》六义2.走近杨万里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绍兴二十四年(1154),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累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杨万里病逝,终年八十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2.走近杨万里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此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著有《诚斋集》等佳作传世。3.采集芣苢习俗芣苢,古书上指车前(草名),一种草本植物,花淡绿色,叶子和种子都可以入药。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采集芣苢,传说是古老的习俗。《毛传》说“芣苢,车前,宜怀妊焉”。《毛诗序》解释《芣苢》题旨说“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因为相传食芣苢能受胎生子,且可治难产,故周南女子会基于繁衍种族的观念而采集,《芣苢》就是采集劳动时所唱的欢乐歌谣。《韩诗》及汉以来论诗者大都以芣苢宜子来解说诗意,朱熹《诗集传》说:“化行俗美,宗室和平,妇人无事,相与采此芣苢,而赋其事以相乐也。”当然,采集芣苢的目的还有多种说法,如可治恶疾,又有清代学者郝懿行在《尔雅义疏》中所说“野人亦煮啖之”等,都可备一说,但多与《芣苢》意境优美、节奏明快的风格不尽相合。返回采集芣苢,传说是古老的习俗。《毛传》说“芣苢,车前,宜怀妊焉第4课①喜看稻菽千重浪第4课②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第4课③“探界者”钟扬第5课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第6课芣苢插秧歌学段一文本前置学习第4课①喜看稻菽千重浪第4课②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第4一、梳理内容结构这篇人物通讯在结构上有两大特色,一是善设线索,把众多材料组织在一起;二是使用小标题,把文章分成四个部分。请根据文章内容,思考这两个特色。学段一第4课①喜看稻菽千重浪一、梳理内容结构学段一第4课①喜看稻菽千重浪1.袁隆平作为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其成就主要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作者以追述杂交水稻研究过程为线索,请依据下面的导图,推理这一线索的重要环节。研究杂交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寻找与发现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研究成功两系杂交稻培育超级稻成果世界领先1.袁隆平作为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其成就主要是成功培育2.小标题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分别具体说明。答案小标题是对每部分内容的概括,突出了袁隆平的精神特点。第一个突出了他敢于挑战难题的勇气和自信;第二个突出了他勇于挑战权威与创新;第三个体现了他捍卫真理,尊重事实;第四个则突出了他的成就影响以及梦想。2.小标题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分别具体说明。答案小标题是对3.人物通讯要深入挖掘新闻事实以表现人物精神风貌,并在其中体现作者的立场和志向,请根据文本填写下面的表格内容。新闻事实精神风貌作者立场2001年春节后的小雨天,仍在试验田工作热爱并坚持工作惊疑: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了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①重视实践,探索规律赞扬他的实践与探索精神

1961年7月,发现天然杂交稻株,确定培育人工杂交水稻的研究方向3.人物通讯要深入挖掘新闻事实以表现人物精神风貌,并在其中体1964年7月,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推进杂交水稻培育过程②赞扬他的挑战与创新精神1992年6月,写文章驳斥杂交水稻“三不养”的谬论关注舆论,捍卫真理和农民利益③1986年以来,杂交水稻研究取得一系列成功,影响世界④高度评价其贡献不惧权威,勇于挑战

赞扬其实事求是,捍卫真理的态度为国分忧,为国争光1964年7月,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推进杂交水稻培育过程②赞二、赏析艺术特色4.作者在文中为了使袁隆平的形象鲜活地“立”在我们面前,采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细腻地再现了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过程中的艰辛以及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说说下列细节描写具有怎样的作用。(1)“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几百亩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分析加颜色词的表达效果。答案一系列的动词突出了袁隆平工作之认真、细心以及他对科学的严谨和一丝不苟。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位平凡的“农民”形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实践。二、赏析艺术特色答案一系列的动词突出了袁隆平工作之认真、细(2)“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分析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答案动作、神情与心理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袁隆平发现高产稻穗的惊喜之情。(2)“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3)“他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去寻找这种天然雄性不育株,已是第14天了。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株雄花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了。”分析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答案动作细节充分表现了袁隆平寻找新品种的艰辛和发现新品种的欣喜。(3)“他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去寻找这种天然雄性不育株,5.作者为什么以“喜看稻菽千重浪”为题?请结合四个小标题进行简要分析。答案①借用诗句,生动形象,富有神韵和文采。②题目重在描述研究的结果(“喜看”),四个小标题重在揭示“喜看”的原因。③题目中的“喜看”含义丰富:既写出了袁隆平获得最高科技奖的心情,也写出了作者及人们看到袁隆平做出巨大贡献的喜悦和激动。④题目中的“稻菽”点明了袁隆平的研究对象。⑤“千重浪”形象地描绘了水稻研究的广阔远景,鼓舞和振奋人心。5.作者为什么以“喜看稻菽千重浪”为题?请结合四个小标题进行1.走近作者沈英甲,1983年至2003年先后在外交部《世界知识》杂志和《世界博览》杂志、《科技日报》任记者,期间曾担任多年机动记者,在《科技日报》曾先后任副刊部主任、机动记者部主任,现为高级记者。代表作品有《走进神农架》《采访死亡手记》《生存方式》《前尘》等。附:助读资源1.走近作者附:助读资源2.走近袁隆平(1)袁隆平简介袁隆平,1930年生于北京,祖籍江西德安。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1964年开始杂交水稻研究。1971年调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1978年晋升为研究员,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的籼型杂交水稻研究获得我国迄今唯一特等发明奖;湖南省委、省政府授予袁隆平“功勋科学家”称号;我国发现的国际编号为8117的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袁隆平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等8项国际奖励。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2019年建国70周年之际,荣获“共和国勋章”。2.走近袁隆平袁隆平是个神话。“袁隆平”品牌被评估为1000亿元人民币。1976至1987年间,袁隆平让中国多长出1000亿公斤的水稻,而他正在研究的“超级稻”将能够让中国每年多养活几亿人口。袁隆平获得国际“拯救饥饿奖”,他的杂交水稻也将向全球推广,解决21世纪人类吃饱肚子这件头等大事。(2)对袁隆平的评价①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半个世纪了,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先生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世界。——新华网评袁隆平是个神话。“袁隆平”品牌被评估为1000亿元人民币。②袁隆平院士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是当代神农。50多年来,他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运用科技手段为人类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他的卓越成就,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新浪网评③袁隆平热爱祖国、一心为民、造福人类的崇高品德,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同心同德的思想风范,与时俱进、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坚强意志,严以律己、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是当代中国人学习的楷模,更是新世纪呼唤的时代精神。——贾庆林②袁隆平院士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是当代神农。50多年④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袁隆平颁奖辞④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3.文体知识通讯通讯是一种新闻体裁,是一种详细的消息。从种类上讲,主要有人物通讯、工作通讯、报告文学等。其中,人物通讯又分三类:①传记式:特征是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②特写式: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虽然比一般的特写涉及的范围大得多,但属于集中于一事、一个侧面的写法。真正写一时一事的人物通讯,也很常见。③群像式:特点是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是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3.文体知识通讯有三个显著特点:①新闻性,同消息一样具有真实性、及时性、新鲜性。②文学性,可以借用文学的手法,塑造生动的形象,使作品更生动、更富有感染力,但这种文学性首先要确保其真实性。作者除了叙述事实,描写形象,还可以运用议论乃至抒情的手法。③评论性,通讯有鲜明的主题思想,有鲜明的报道立场。通讯有三个显著特点:字词知识(1)读准字音附:积累卡片词语读音稻菽shū颁发bān掖着yē一蔸dōu屏气bǐnɡ淤泥yū阐明chǎn籼稻xiān字词知识附:积累卡片词语读音稻菽shū颁发bān掖着yē一蔸(2)解释词语词语释义饥馑(jǐn)因粮食歉收等引起的食物严重缺乏的状况。刻骨铭心刻在骨头上或心上,形容感念很深,永远不忘。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头。亦步亦趋老师走学生也走,老师跑学生也跑。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效仿或依从别人,跟着人家行事。(2)解释词语词语释义饥馑(jǐn)因粮食歉收等引起的食物严不敢越雷池一步原意是要坚守原地,不要越过雷池到京城去。后比喻做事谨慎或保守,不敢超越原来的规定或限度。分蘖(niè)稻、麦、甘蔗等植物发育的时候,在幼苗靠近土壤的茎节上生出分枝。返回不敢越雷池一步原意是要坚守原地,不要越过雷池到京城去。后比喻一、梳理内容结构1.下面是本文的结构思维导图,阅读课文后,请将图中①②处填写完整。学段一第4课②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镜头一:初冬爱心待顾客镜头二:热心迎冷客镜头三:①

懂感恩善成长无私奉献工匠精神②

舍小家顾大家钻研业务,苦练内功一、梳理内容结构学段一第4课②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心有一2.文章从开头到“满面笑容地接待顾客”,记叙的事件在顺序安排上是层层深入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答案这部分共写了四件事。第一件事写张秉贵热情地招待抱孩子的顾客,体现出的是他良好的个人职业素质;第二件事写张秉贵提前给赶火车的顾客称糖,则体现出他超出一般人的观察力;第三件事写张秉贵热情地对待不讲道理的顾客,则更进一步体现出他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第四件事写张秉贵不因女儿生病而影响工作,体现出的是他公而忘私的崇高精神。这四件事所体现的精神是逐层深入的,让读者循序渐进、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张秉贵的伟大之处。2.文章从开头到“满面笑容地接待顾客”,记叙的事件在顺序安排3.“张秉贵今年59岁”一段以及下一段,记叙了张秉贵解放前后的几段经历,作者写这些事情的意图是什么?如果删除这两段对文章有何影响?答案(1)这两段对比了张秉贵解放前后的不同经历,解释了张秉贵热爱本职工作并取得非凡成绩的内在动力:新中国让他一个劳动者翻了身,并受到了尊重。(2)如果删除这两段,不仅无法解释张秉贵出色工作的原因,让读者摸不着头脑,而且也不能揭示文章的深层主题——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赞美。3.“张秉贵今年59岁”一段以及下一段,记叙了张秉贵解放前后4.“张秉贵常说:……”一段以及下一段,都写到了张秉贵工作中的表现,这与课文开头部分所写的他在工作中的表现有什么不同?答案这两段所写的张秉贵的工作表现,体现了他的专业素养,而这与他认真刻苦的钻研是分不开的。课文开头部分记叙的事件,也是工作表现,但侧重于写张秉贵的热情、体贴与周到。两相比较,这两段所写更加深刻。4.“张秉贵常说:……”一段以及下一段,都写到了张秉贵工作中二、赏析艺术特色5.文章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来描写张秉贵,阅读下面的句子,说说画线部分的作用。(1)只见张秉贵从货柜里拿起一块糖,放到孩子手里,孩子顿时止住了哭声。……过了一会儿,轮到她买糖时,老张从称好的糖果中拿出一块放回货柜里,又拿出几块用小纸袋装好,塞进孩子的衣兜里……答案先拿一块糖给孩子,孩子止住了哭声;之后用小纸袋装好几块,塞给孩子:这些细节都表现了张秉贵的热情周到、体贴入微。“从称好的糖果中拿出一块放回货柜里”这一细节表现了张秉贵的认真负责。二、赏析艺术特色答案先拿一块糖给孩子,孩子止住了哭声;之后(2)老张立即征得前面顾客的同意,很快给他称完糖,又告诉他应该在哪儿坐车去火车站。答案照顾赶火车的顾客,也没有冷落其他顾客。先给赶火车的顾客称糖,是在征得前面顾客同意的前提下才进行的。这一细节体现出张秉贵对待每一位顾客都是体贴周到的。(3)卖糖果时,他虚心向爱吃糖的顾客了解各种人吃糖的习惯和各种糖果的味道。几年来,他还自己花钱买了230多种糖果来品尝,并请同柜台的售货员一起尝。答案为做好工作,自己花钱购买了数量不少的糖果,“并请同柜台的售货员一起尝”,体现了张秉贵的公而忘私,以及对待工作的认真与执着。(2)老张立即征得前面顾客的同意,很快给他称完糖,又告诉他应1.走近作者林为民,1942年出生在台湾,是台湾著名的第一家族“雾峰林家”第九代传人。父亲为爱国烈士林正亨。18岁进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工作,直至退休,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记者工作。现定居北京。附:助读资源1.走近作者附:助读资源2.走近张秉贵张秉贵(1918—1987),北京人,北京市百货大楼售货员。张秉贵从1955年11月到北京市百货大楼站柜台,30多年接待顾客数百万人,从没有怠慢过任何一个人。从为国家争光、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信念出发,他在问、拿、称、包、算、收六个环节上不断摸索,练就了“一抓准”和“一口清”的过硬本领,接待一个顾客的时间从三四分钟减为一分钟。他通过特有的眼神、语言、动作、表情、步伐、姿态等,为顾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几乎成了那个时代商业领域的服务规范。20世纪50年代,他总结出站好柜台要做到的五点:精神饱满、思想集中、耳目灵敏、抬头售货、动作“三快”。60年代,他总结出“接一、2.走近张秉贵问二、联系三”的售货法,刻苦练就称糖“一抓准”、算账“一口清”的绝技。70年代,他将自己几十年如一日满腔热情的服务精神归纳概括为“一团火”精神,响亮地提出“心有一团火,温暖顾客心”。他将自己的柜台服务经验,编写成《张秉贵柜台服务艺术》,并到各单位表演、讲课,听众达十多万人次。他是中共十一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79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3.国家领导人对张秉贵的评价(1)“一团火”精神光耀神州。——陈云题词(2)发扬“一团火”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江泽民题词问二、联系三”的售货法,刻苦练就称糖“一抓准”、算账“一口清字词知识(1)读准字音附:积累卡片词语读音赚钱zhuàn拧螺丝nǐnɡ橘子jú阜新fù够呛qiànɡ吆喝yāohe字词知识附:积累卡片词语读音赚钱zhuàn拧螺丝nǐnɡ橘子(2)解释词语返回词语释义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和颜悦色形容态度和蔼可亲。座无虚席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的人很多。(2)解释词语返回词语释义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一、梳理内容结构1.文章大致以钟扬的一生为经线,撷取钟扬一生中的朵朵浪花,分别表现钟扬在不同领域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绩。请阅读课文,概括课文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将其填写在下面表格的右栏内。学段一第4课③“探界者”钟扬“探界者”钟扬“英雄”少年

种子达人

科学队长

“接盘”导师

生命延续

①考入中科大;②进入中科院工作;③“胁迫”妻子结婚。①不讲究住房;②致力于采集种子。热爱科普。敢于接收转导师学生。①学生延续探索之路;②种子某一天会生根发芽。一、梳理内容结构学段一第4课③“探界者”钟扬“探界者”钟扬2.文章第一段为什么从拟南芥写起?答案①从拟南芥写起能够揭示文章主人公钟扬的身份——植物学家,因为全世界有众多的植物学家都在研究它。②从拟南芥写起,还把钟扬与西藏、复旦联系在一起,从而揭示了他的其他身份——援藏干部、教育专家等;也为下文写钟扬在西藏采集种子等事件做了铺垫。③从拟南芥写起,还有助于揭示人物品格。因为植物学家很少涉足西藏,而钟扬却凭执着的品格在西藏发现了拟南芥。2.文章第一段为什么从拟南芥写起?答案①从拟南芥写起能够揭3.“‘英雄’少年”部分,其中的“英雄”作何理解?结婚时,钟扬24岁,已经不是少年了,作者为何还要把结婚这件事放在这一部分中?答案(1)这一部分写钟扬与父亲赌气而考上中科大少年班;上了少年班后努力补习自己的弱科;无线电专业毕业却进入了植物研究所工作,他用两年的业余时间旁听武汉大学生物系的课程,从而有了充足的知识储备;面对犹豫不决的妻子,他采用“胁迫”手段与之结婚。可见“英雄”指的是一种勇于向困难挑战、不服输的精神。(2)作者将结婚这件事放入这一部分,因为在“胁迫”妻子结婚这件事上,同样体现出了钟扬的这种勇于挑战困难、永不服输的英雄精神。3.“‘英雄’少年”部分,其中的“英雄”作何理解?结婚时,钟二、赏析艺术特色4.作者在刻画钟扬这一人物形象时运用了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请简要分析。答案(1)正面刻画:①通过对传主的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文章每一部分都有直接引用的钟扬的话,它们或是钟扬与别人对话,或是钟扬的演讲内容,或是钟扬写的文字。②通过描述人物的行为、事迹刻画人物形象。如不挑剔住房,赴西藏采集种子,热心科普事业等。(2)侧面刻画:①通过他人之口讲述钟扬的事迹;②运用对比衬托手法,如写钟扬不在意生活品质与致力于种子收集的对比,藏族同事对其“大胆”的评价等。二、赏析艺术特色答案(1)正面刻画:①通过对传主的语言描写5.赏析下列句子中加颜色的词语。(1)这个15岁考入中科大无线电专业的少年,开始了他“不安分”的人生。答案“不安分”本是贬义词,指人的思想或行为不稳定,在一个相对好的环境中,还想要去做一些其他不稳妥的事情。此处加了引号,用来形容钟扬不安于现状,勇于攀登科学高峰,在科研事业上不断进取。贬词褒用,更显出钟扬精神的可贵。5.赏析下列句子中加颜色的词语。答案“不安分”本是贬义词,(2)尽管钟扬对生活品质不讲究,但对于种子却一点也不将就。答案“不讲究”意思是不在乎,“不将就”意思是很在乎,两个词语读音相近意思却不同。钟扬不在乎的是个人生活品质,很在乎的是种子,这样以对比的手法突出强调了钟扬致力于科研的敬业奉献精神。(3)钟扬在西藏大学理学院的一位同事说:“每次和钟老师采种子都是惊险和惊喜并存。”答案“惊险”和“惊喜”,虽都有“惊”字,表达的意思却截然不同。“惊险”写的是钟扬野外考察的恶劣环境,“惊喜”则写的是他丰硕的考察成果。两词连用,生动形象,具有幽默色彩。(2)尽管钟扬对生活品质不讲究,但对于种子却一点也不将就。答(4)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卢老师分管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目睹了钟扬在收学生时的不少“奇葩”事儿。答案“奇葩”本用来比喻不同寻常的优秀文艺作品或非常出众的人物;现在这个词多用于贬义,多指让人难以想象的行为。此处指钟扬在收学生上与他人做法的截然不同,贬词褒用,语言轻松幽默鲜活。(4)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卢老师分管研究生的培养工作,1.走近作者叶雨婷,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主要作品有《中国科学家为首次发现双粲重子作出突出贡献》《中国航天的未来远超想象》《未来技术助我国科技发展“弯道超车”》《国际基因黑马的韩氏家训》《“探界者”钟扬》。附:助读资源1.走近作者附:助读资源2.走近钟扬(1)钟扬简介钟扬(1964—2017),生前系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组织部第六、七、八批援藏干部,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2017年9月25日,钟扬在去内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为民族地区干部讲课的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年仅53岁。2018年3月29日,中央宣传部追授钟扬“时代楷模”称号;2018年6月,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8年12月,入选“感动中国”2018候选人物;2019年2月,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2.走近钟扬(2)留给未来4000万颗种子青藏高原有超过2000多种特有植物,但全世界最大的种质资源库中,还没有西藏地区的植物种子。2001年,钟扬只身前往青藏高原,寻访植物标本,从此与西藏结下不解之缘。16年间,他将全世界仅存的、在西藏的3万多棵巨柏全部登记在册,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他一年中至少行程3万公里,先后为国家种质资源库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对我国西南植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和西藏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而钟扬本人对收集种子这事总是轻描淡写:“我只是想摸清我们的家底,总得有人知道有多少种子,它们在哪里。”钟扬觉得,几百年后,这些种子会给无数人带来希望。(2)留给未来4000万颗种子(3)“感动中国”颁奖辞——时代楷模钟扬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屑于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3)“感动中国”颁奖辞——时代楷模钟扬字词知识(1)读准字音附:积累卡片词语读音拟南芥jiè第一届jiè黄冈ɡānɡ毛坯房pī急促cù屋脊jǐ字词知识附:积累卡片词语读音拟南芥jiè第一届jiè黄冈ɡā撰写zhuàn奇葩pā负荷hè撰写zhuàn奇葩pā负荷hè(2)解释词语词语释义避嫌避开嫌疑,为防止他人怀疑而对某个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雷厉风行像雷一样猛烈,像风一样快,形容执行政策法令等严格而迅速。也泛指做事情声势大而行动快。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和故事情节的曲折。烫手山芋比喻有好处而想得到、但又有麻烦不好处理的事物。戛然而止(jiá)形容声音突然中止。返回(2)解释词语词语释义避嫌避开嫌疑,为防止他人怀疑而对某个问一、梳理内容思路1.请阅读课文,把下面图表中的①②处填写完整。学段一第5课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第1段):工匠精神是新时代的要求(第2段):工匠精神对于①

的意义(第3段):工匠精神是一种改变世界的力量(第4段):践行工匠精神应该具备②

的精神(第5段):工匠精神引导我们踏实前进企业和国家主动探寻一、梳理内容思路学段一第5课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以工匠精2.本文既有新闻作品的属性,又有议论性文章的特点,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思路。答案本文共分三部分。第1段借企业家的感慨,引出高技术企业的需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的看法,点出这篇新闻评论探讨时代品质与工匠精神的话题。之后的三段对“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进行了深入、拓展的探讨。第2段先说明工匠精神的本质是一种职业素养和职业品质,工匠精神对于企业、国家的发展都有积极、重要的作用。2.本文既有新闻作品的属性,又有议论性文章的特点,请简要概述第3段主要是辩证分析,廓清了社会上对工匠精神的偏见误解,在反驳错误认识中对比立论,以对坚守工匠精神意义、作用的认识深化议论,重点阐明了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第4段进一步探讨了工匠精神的内涵,通过与工匠精神的对比,批评了当前社会上存在的浮躁风气和短视心态,倡导“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这是该篇新闻评论的主旨所在。第5段是这篇新闻评论的总结,进一步强调发扬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最后以“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辩证分析工匠精神的作用,使论述全面而深化。第3段主要是辩证分析,廓清了社会上对工匠精神的偏见误解,在反二、品读重点句子3.“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请从论证的角度品读这段话。二、品读重点句子答案这段话在论证上最大的特点是在对“工匠精神”种种错误认识的反驳中层层正面确立关于“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从来都不是”“并不是”“也不是”三个词语领起对“工匠精神”的三种错误认识的批驳,“而是一种”“而是为了”两个词语引出对“工匠精神”的正确认识,阐明了“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答案这段话在论证上最大的特点是在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