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实施方案_第1页
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实施方案_第2页
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实施方案_第3页
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实施方案_第4页
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实施方案根据**要求,为有序开展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工作,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建设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核心,以满足县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以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主线,厚植生态优势,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道路,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二)基本原则。坚持“两山”转化、绿色发展。坚持生态发展的底线,聚焦“生态”建设,践行“两山”理念,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促进鱼、茶等生态农业与古镇文化、长寿文化、休闲旅游的深度融合,坚定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注重发挥政府在政策设计、创造需求、考核评价、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多元主体参与、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坚持立足实际、探索创新。充分发挥“山清水秀生态美,镇古茶香人长寿”的生态优势,探索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古村落生态旅游、生态保护补偿、生态产品价值考核、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补偿等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坚持改革协同、高效联动。强化试点工作与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绿色发展改革集成、生态保护补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乡村振兴等衔接,统筹协调整体保护和综合治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推动各项改革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深度融合、高效联动,保障试点工作质效。(三)试点目标。到2023年,县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及交易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初步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及结果应用体系、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初步形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考核评估机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支撑体系,打造一批以黄姚古镇等古村落保护和开发,药食同源康养产业发展,鱼、茶等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及交易等为代表的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为建成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打好基础,为加快建设“生态”、“和美”、“富裕”提供有力支撑。二、重点任务(一)夯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基础。1.研究制定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区分本辖区内城市、森林、农田、草原、湿地等不同生态系统,建立物质产品类、调节服务类、文化服务类的生态产品分类体系。依托县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和确权登记等资料,梳理各类生态产品的特征属性,研究制定县生态产品目录清单。2.开展生态产品基础信息调查。以县生态产品目录清单为基础,开展县生态产品基础信息调查,调查生态产品的权属、数量、质量、结构、空间分布等,摸清县生态产品家底。3.开展生态产品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在县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三线一单”等相关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生态产品保护情况、供给能力、价值实现潜力、市场需求、实现路径等,科学编制县生态产品开发利用产业发展指引,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依据。4.探索开展生态产品动态监测。探索按年度开展县生态产品动态监测,及时掌握生态产品各项属性信息的变化情况。(二)探索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及结果应用。1.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以县为生态产品总值核算区域范围,围绕不同生态系统类别,核算物质产品类、生态调节服务类、生态文化服务类等各类生态产品的综合价值,量化县生态产品总值。2.探索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应用。在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等各类规划和布局建设工程项目时,将生态产品价值纳入考量范围,以促进生态产品价值提升为目标优化规划布局和建设方案。探索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在政府决策、评价考核、生态保护补偿、绿色金融等方面的应用。(三)推进生态产品供需精准对接。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平台等大众传播媒介加大对生态产品的推介力度;积极举办县“全域杯”文化美食节大集市、“开年游贺州”主题活动、黄姚长寿马拉松、长寿节、中国水养产业会议论坛等生态产品推介会;积极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广西好嘢”品牌农产品推介会等区内开放合作平台及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等国内外其他生态产品展销平台,推进县生态产品供需精准对接。(四)探索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1.推进古村落保护与开发。(1)开展古村落原生态保护。加强对樟木林镇古莲村、新华村、樟林村义塘寨,凤凰乡太平村太平寨、鹧鸪村下鹧鸪寨,走马镇黄胆村罗旭屯、裕路村古邓屯、黄胆村罗旭屯,凤凰乡美村村马鞍山屯,黄姚镇春甫村等10个村落的传统建筑修缮及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古村落的历史底色。(2)开发古村落生态旅游模式。一是深入挖掘黄姚古镇生态旅游产品,依托古建筑资源和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平台,从黄精酒、黄姚豆豉等“非遗”美食、红色传承、艺术底蕴、人居典范、民俗风情等方面深挖古镇文化内涵,开发以“古镇寻梦”为主题的古村落生态旅游产品,力争将黄姚古镇旅游区创建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二是创新古村落开发的“入股分红”模式,借助专业团队的外力,以古村落的生态保护为前提,探索引入“入股分红”等参与式股份制模式,明确入股条件和分红细则,引导村民参与古村落生态产品经营开发并获得收益。2.打造药食同源康养产业。(1)强化土地资源要素保障。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统筹考虑药食同源产业康养发展需要,全面保障药食同源康养产业用地供给,推动优质土地资源转化为绿色产业发展根基。(2)建设药食同源产品种植示范区。扶持广西华泰药业等龙头企业,开发“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采用“统一种苗、统一种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的办法,实施道地药材生产技术标准和等级评价制度,建设规模化、产业化、生态化的药食同源中草药材种植基地。(3)开发药食同源生态产品。建设融药食同源中草药产品统一收购、初加工、质量检测、贮存物流、产品深加工、外延新产品生产等于一体的药食同源产品生产中心,以研发产品为导向,创新药食同源植物在医疗、养生、保健方面的产品配方应用技术规范,创制美味养生汤方粥谱、药用植物化妆品等药食同源生态产品。(4)建设药食同源康养示范基地。依托县高负氧离子、“天然氧吧”的生态优势,开展推进黄姚古镇等特色养生养老小镇、东潭岭医养结合示范区建设,打造优质空气与生态康养和医养结合的药食同源生态产品应用示范基地。3.开展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1)壮大健康饮用水产业。依托红石冲、石洞冲、黄洞冲、寻龙冲、平田村、百花滩等6条优质水系,重点推进富罗镇甘甜泉天然矿泉水扩建、北陀镇北陀矿泉水建设、文竹镇七冲天然包装饮用水建设、镇龙潭天然包装饮用水建设、樟木林镇樟木林天然饮用水建设、桂江饮用纯净水建设等6个项目,培育饮用水“百亿元产业”,推出“功能水、养生水”等高端产品,扩大山泉水和矿泉水市场份额,着力将县建设成为广西生态健康饮用水产业基地。(2)打造绿色农产品产业。开发设施农业、绿色农业和现代农业等发展模式,巩固提升“桂江生态鱼、香芋、有机茶叶”等特色产业的优势地位。一是在“桂江生态鱼”产业方面,探索以名优、特色、生态为重心的新型养殖模式,在仙回镇、文竹镇等地着力打造山区流水高产生态养殖区,在黄姚镇、镇等地养殖基地推广健康养殖模式,打造庭院渔业生产区。二是在香芋产业方面,示范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滴灌等一批高质高效、生态绿色栽培技术,推动香芋基地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定和“圳品”认证工作,力争将县建设成大湾区等大中城市的绿色食品供应基地。三是在有机茶产业方面,依托“中国有机茶之乡”“中国长寿之乡”等品牌优势,推广标准化茶园建设,全面普及绿色食品和有机茶标准化茶园管理技术,继续提升“茶寿”内涵。(3)打造“生态农业+旅游”融合发展模式。一是推进“水产养殖业+旅游”融合发展,以桂江、思勤江的开发建设为重点打造滨水休闲度假长廊,发展鱼等一批特色的生态“水产品”,推动休闲生态渔业发展。二是推进“茶产业+游旅”融合发展,依托“绿”、“红”为主的茶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及故乡茶博园等景区资源,推广“茶之旅”茶乡旅游精品线路,打造茶旅养生、茶旅住宿、茶旅美食、茶旅景观等休闲生态旅游产品。4.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1)推进矿山生态修复。重点在黄姚镇、樟木林镇、富罗镇、马江镇、五将镇、镇等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开展矿山生态修复,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投资、设计、修复、管护等全过程,围绕生态保护修复开展生态产品开发、产业发展等生态化利用活动。(2)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重点在县黄姚镇罗望村、风立村、崩江村、黄姚街村共4个村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强化自然资源要素保障。5.开展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及交易。依托县丰富的森林资源,在富罗镇、黄姚镇、马江镇、木格乡、文竹镇、五将镇、镇、走马镇等8个乡镇和大脑山林场、富罗林场、东潭林科所等2个林场和1个林科所,开发碳汇林项目。通过实施森林抚育措施、造林活动等,调整森林结构,提升森林质量,增加森林蓄积,提高林地生产量,增强项目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产生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碳汇量(减排量),为林业碳汇市场提供高质量碳汇产品,探索开展碳汇造林项目碳汇信用的市场化交易。(五)探索拓展绿色金融支持。探索以发行企业生态债券等方式,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资金渠道,募集资金投放于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产业化发展、生态保护补偿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重点领域,加大金融支持绿色发展。(六)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1.探索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方式。依法依规统筹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领域转移支付资金,支持基于生态环境系统性保护修复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程建设,建立健全县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补偿机制。2.探索开展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相关理论研究。综合考虑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质量、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等,探索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标准动态调整的理论研究,为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提供资料参考。鼓励和支持依据桂江流域(段)出入境断面水量和水质监测结果探索开展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办法的理论研究。(七)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考核机制。在本辖区内开展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编制《县“十四五”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实施方案》,力争将农产品主产区的功能定位调整为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三、工作安排(一)编制实施方案(2021年10月—12月)。由县自然资源局组织编制试点实施方案,落实试点要求,明确试点总体目标、重点任务、责任分工等。于2021年12月初形成试点实施方案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于2021年12月底前将试点实施方案报送至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备案。(二)启动实施(2022年1月—8月)。按照试点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各项试点工作,于2022年8月底前编制形成《贺州市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中期评估报告》,报送至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备案。(三)深化提升(2022年9月—2023年9月)。继续深入推进试点任务,把握试点工作的重点,突破试点过程中的难点,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着力打造具有特色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四)验收总结(2023年10月—12月)。全面梳理试点实施成效、存在问题等,归纳提炼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主要路径等试点成果,编制形成《贺州市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工作总结报告》,于2023年10月底前报送至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并请求试点验收。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县自然资源局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生态环境局、县发展改革局、县文旅局、县经贸局、县交通运输局、县财政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投促局、县统计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卫健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乡村振兴局等各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工作责任,统筹协调各项试点任务实施,及时研究解决试点重大问题,保证试点工作取得实效。(二)落实经费保障。各有关部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对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生态保护补偿、生态产品价值考核及古村落生态旅游等多元化路径探索等方面重点任务予以经费保障。引导社会资本以自主投资、与政府合作、公益参与等模式参与生态产品价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