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女性文学研究1.女性文学研究1.推荐阅读: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张岩冰《女权主义文论》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刘思谦《娜拉言说》2.推荐阅读:2.关于“女性文学”、“女性主义”、”女性问需研究“。
谭正璧《中国女性文学史话·初稿自序》:“夫女性而成为问题,女性之不幸也”“女性主义”(feminism)1992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张京媛主编的《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3.关于“女性文学”、“女性主义”、”女性问一、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兴起(一)女性主义文学理论是政治运动深入到文化领域的结果(1)20世纪初,女权主义运动出现第一次高潮(第一次浪潮)。(2)20世纪60年代,女权主义运动出现第二次高潮(第二次浪潮)。(二)世界性的妇女文学的蓬勃发展,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三)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也是文学理论自身发展的结果4.一、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兴起4.二、对女性主义的描述女权主义运动必须以性别路线为出发点。性别路线中无法回避的男女对立主要是一种文化上的对立。今日的世界本质上还是父权制的。5.二、对女性主义的描述5.什么是父权制?美国著名的女性主义诗人阿德里安娜.里奇在《生来是女人》中这样解释:父权就是父亲的权力,父权制指一种家庭――社会的、意识形态的和政治的体系,在此体系中,男人通过强力和直接的压迫,或通过仪式、传统、法律、语言、习俗、礼仪、教育和劳动分工来决定妇女应起什么作用,同时把妇女处处置于男性的统辖之下……或幽居深闺,或驾驶载重汽车,或在北非的农社里服侍丈夫喝早餐的咖啡,或行进在美国大学生的队列中,我们处处都处于父权制的控制之下,不管我们的身份、处境、经济地位或性偏爱如何,我们都生活在父权之下,只有在我为赢得男性的许可而付出代价时,我才能在父权制的许可下享有特权,发挥影响。6.什么是父权制?6.德国神学家E·M·温得尔认为,父权制的实质是人对人的统治、占有,是人与人之间人格上的不平等,是人的物化、异化、奴化,是一种“通向存在的深渊”。7.德国神学家E·M·温得尔认为,父权制的实父权制的性别体系自古以来就为两性规定了性别角色,波伏娃:“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社会变成的。”父权制的性别体系以一种文化预设规定了男女的气质和特性,而这种规定在总体上是有利于男性的个人发展,而不利于女性的个人发展。父权制随着历史的发展也一直在发生变化,具体地说它变得越来越隐秘。8.父权制的性别体系自古以来就为两性规定了性别女性主义者意识到她们的首要任务是唤醒妇女。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反省自我,寻找自我,认识自我,最终成为自我。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女性主义者最流行的自我探寻的方式叫“提高意识”(cnsciousness-raising),简称CR。9.女性主义者意识到她们的首要任务是唤醒妇女。三、性政治与抗拒性阅读1、什么是“性政治”?
“性政治”(Sexualpolitics)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奥地利共产党员威海姆·瑞奇提出的,他在《性革命》一书中把两性关系提到了政治的高度加以讨论,主张社会主义革命与女权运动相结合。凯特·米利特在她的女性主义批评的经典著作《性政治》中对这一概念进行了具体的阐释。她认为,所谓“性政治”,就是从政治的角度看待两性关系,一般来说,政治泛指为维护一种制度而设计的一套策略,“性政治”就是维护父权制的基本策略。“性别支配是当今文化中无处不有的意识形态,它提供了最基本的权力概念。”
10.三、性政治与抗拒性阅读10.性别角色的划分本身就是一种性政治的策略。波伏娃对此有深刻的论述:社会地位和事业上的成功是代表男人的雄赳赳一统天下的气质。女人则要表现大家认为她应该具有的女性气质,处处柔顺,被男人追求占有,一旦被占有,就必须放弃对独立自主的追求。
(《第二性》)男人就不存在公共和私人生活的割裂问题;在行动和工作上她对世界把握得越紧,他就越有男子汉气……而女人自主的胜利却与她女人气质相抵触。(《女性的秘密》)11.性别角色的划分本身就是一种性政治的策略。波伏2、“性政治”这一概念存在很大的问题。
女性主义者提出“性政治”这一概念是借用、移植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的方法,这一借用、移植存在很大的问题。一方面,性别和阶级是两个相互联系却不能相互替代的概念范畴。另一方面,女性主义所反抗、批判的是父权制中男性压迫女性的二元对立的两性格局,而一旦以性别取代阶级,必然造成男女两性的敌对,这就再次陷入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怪圈,背离了自己的初衷。
12.2、“性政治”这一概念存在很大的问题。12.女性主义者认为,女性读者在阅读男性本文时应该持一种对抗态度,从自我防卫的心理出发,把男性本文作为批判的对象,提防他的父权意识,以免跌进美感和诗意的陷阱。
另外,女性主义批评家主张与男性批评家对垒而立。女性主义批评家尝试从女性立场出发,力图按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释作品,把自己的生活与作品中所写的生活联系起来.在此,女性主义批评家所主张的实际上是一种与男性批评家审美标准不同的抗拒性阅读13.女性主义者认为,女性读者在阅读男性本文时3、在抗拒性阅读中解构、批判性政治。女性主义者剖析性政治的首要课题是解构、批判“阳物崇拜”。女性主义者反对把性别气质与生理上的性别等同。她们最反感的是弗洛伊德的“阴茎羡慕”(penisenvy)说.凯特·米利特在《性政治》中分析了美国小说家亨利·米勒对女人的蔑视与他对女性生殖器官丑化联系在一起。《查泰来夫人的情人》也是如此。
14.3、在抗拒性阅读中解构、批判性政治。14.关于《查泰来夫人的情人》
米利特的《性政治》指出,劳伦斯“变相地把男性的优越表现为一种通行国际的、尽可能制度化的神秘宗教”。可以看出,女性主义者并不关心父权制内部的道德论争。在她们看来,不管是赞美爱情,还是展览色情,只要是有意美化妇女被支配的处境,鼓励她们顺从男人,诱使她们欣赏自己的屈服(这些都是性政治的内容),就是必须要批判的。所以,对米利特来说,劳伦斯的问题不在于他笔下的性描写色情到什么地步,而在于他在多大程度上夸大了阳物的威力,在多大程度上神化了一个区区器官。
15.关于《查泰来夫人的情人》15.米利特进一步指出,在劳伦斯的性爱赞歌中,女性始终是配角,处于被动地位。波伏娃也一针见血地指出,劳伦斯心醉神迷的完美结合,就是要让女性放弃自主的存在。波伏娃把这本小说称为“妇女指南”(男性写的“妇女指南”)。而米利特则称劳伦斯为“最有才能、最狂热、同时也最精明的性政治家”。16.米利特进一步指出,在劳伦斯的性爱赞歌中,女性始终是配角,处于
与劳伦斯持相同、相似观点的男作家还有很多.倡导自然主义的卢梭主张:“女人是臣服于男人而生的,她需要忍受他的不义。”他所宣扬的“自然”完全以男性价值为依据。
倡导自然主义的卢梭主张:“女人是臣服于男人而生的,她需要忍受他的不义。”他所宣扬的“自然”完全以男性价值为依据。
以写虐待狂小说著称的法国作家萨德干脆把野蛮和血腥奉为男子汉气质。
存在主义大师萨特与女权主义运动的先驱波伏娃相依相伴,走过没有婚姻的一生,成为一段佳话和美谈。然而,实际情况是波伏娃要忍受萨特的大男子主义,萨特不断更换身边的女性,其中还有不少是波伏娃介绍给他的。
17.与劳伦斯持相同、相似观点的男作家还有很多.1中国现代风流诗人杨骚对女作家白薇说“信我,我是最爱你的,但我要经验过一百个女人之后,然后疲惫伤残,憔悴得像一株从病室里搬出来的杨柳,永远倒在你怀中”。现代文学史上萧军和萧红的关系也是如此,萧军虽身为抗日进步作家,但思想上仍保留着浓厚的大男子主义和男性中心观念。萧红在她的诗歌《苦杯》里描述了萧军的粗暴:带着颜色的情诗/一只一只是写给她的/像三年前她写给我的一样/也许人人都是一样/也许情诗再过三年他又写给另外一个姑娘。往日的爱人为我遮蔽暴风雨/如今他变成暴风雨了。我幼时有一个暴虐的父亲/他和我的父亲一样了。18.中国现代风流诗人杨骚对女作家白薇说“信以上这些男作家的观念是女性主义者极为反感并大力批判的。但在对性政治剖析、批判的过程中,不少女性主义者表现出针锋相对、反其道而行之的思维方式。斯皮瓦克则针对弗洛伊德的“阴茎羡慕”提出“子宫嫉妒”。这些都表现了强烈的性别对抗意识和情绪化批评色彩。
19.以上这些男作家的观念是女性主义者极为反4、政治对男性也造成一种压抑。
西方女性主义者都意识到了性政治给女性带来的伤害,却很少意识到它对男人也是一种压抑。就拿“阳物崇拜”来说,实际上“阳物崇拜”意识并不能真正张扬男性的阳刚之气。因为社会越是用性的能力来衡量一个男人是否够格,他在性能力上的自我期待就越容易给他带来压力。从某种程度上说,阳物崇拜意识对男性的压抑比女性更严重(走向极端的都免不了自我消解)。
20.4、政治对男性也造成一种压抑。20.从《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看性政治对男性的压抑。
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在评论界一度引起很大的争论。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被专政的知识分子获得新生的故事,主人公章永璘成为男子汉的过程是从阳痿到亢奋的转变中完成的。
21.从《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看性政治对男性四、菲勒斯批评
菲勒斯(phallus)本指男性生殖器的图像,在生殖崇拜的古代文化中,它被视为生殖力的象征。通常把它翻译阳物崇拜。在精神分析的话语中,它是男性权力的象征,它决定一切权力和意义,用拉康的话说,“它是超验的能指”。菲勒斯中心主义(phallocentrism)强调父权制的正面价值是衡量一切的标准,并通过绝对地肯定男性的价值,维持其社会特权。菲勒斯批评(phalliccriticism)女性主义批评把以男性价值为中心的批评称为菲勒斯批评。
22.四、菲勒斯批评22.菲勒斯批评充满着偏见――对妇女的歧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女作家的言论往往流露出生物学态度。金伯利·斯诺:《美国文学中的妇女形象》玛丽·艾尔曼:《思索妇女》
(二)提倡男性风格,贬低女性风格。菲勒斯批评以风格上的男人气和女人气作为判别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三)竭力突出男性独领风骚的特权。写作、阅读、解释向来都被看作是男人独享的活动,而女人一直都被排除在这个权威领域之外。(1)公开反对和排斥妇女文学。(2)对妇女文学在容纳之中加以限制和驯化。
“二度模拟”胡适:《三百年中的女作家》
23.菲勒斯批评充满着偏见――对妇女的歧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五、文学中的女性:被书写的他者女性主义批评实际上是一种“性别分析”的文学批评。“性别分析”就是以性别视角为切入点对文学本文进行分析。离开了性别视角,女性主义批评几乎就成了空谈。同时,性别视角又为阐释者创造性地获得本文崭新的意义提供了一种机遇。从性别视角切入文学本文,女性主义批评家首先关注的是男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女性主义批评家首先把“女性形象”确定为男性中心文化――主要是男性作者――的产物。吉伯特和古芭曾语义双关地说:“男人的一支笔创造了女人,也禁闭了女人。(“Asacreaton‘penned’byman,morever,womanhasbeen‘pennedup’or‘pennedin’.”)”
24.五、文学中的女性:被书写的他者24.女性主义批评家指出,文学中的虚假的女性形象可分为两大类,而这两种女性形象正体现了男性相关的期望。
(一)恶魔型女性形象与“厌女症”。
→
妒妇、女巫(二)天使型的女性形象与理想化。→1、从圣母到家庭天使。→2、鼓吹女性取悦男人。→3、“杀”了女人。同时,也导致女人“自杀”→25.女性主义批评家指出,文学中的虚假的女性形象可每一个女人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
恶魔型女性形象和天使型女性形象都是男性作家(特包括很多女性作家)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出来的虚假的女性形象。莱斯利.菲德勒就非常明确地看到:“事实上并不存在好坏两种女人,甚至也没有什么最初似乎坏,最终确证明是纯洁无瑕的女人。存在的只是两种期望和夹在中间的不完美的女人:实际上只有不完善的女人,但艺术家们在他们的作品中却坚持要把她们当作女神或淫妇,并徒然地寻求,企图对她们的角色作出满意的界定。”
莱斯利.菲德勒说出了事实的真相――每一个女人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这也是女性解放的目的。26.每一个女人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26.女性怎样走向解放?托丽.莫依在《性/文本政治》中根据朱莉亚·克利斯特娃的看法把女权主义的斗争分为三个阶段(也可以说是三种并存和交错的三个阶段):1.妇女要求平等地进入象征秩序。自由主义的女权主义。2.妇女强调差异,摒弃男性的象征秩序。激进的女权主义。颂扬女性特征。3.妇女反对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形而上学的二分法。这是一个有待实现的过程。人,无论那男人还是女人,都有改变自我和超越自我的愿望。就像马斯洛所说的“既是他正是的那种人,又是他向往成为斯那种人。”
27.女性怎样走向解放?27.六、黑人与女同性恋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女性主义本身就是从边缘上涌起,它不只背离男性的中心,它还有不固守一个中心和不自封为绝对中心的趋势,因此它容纳了和分化出了各种各样的女性主义。黑人和女同性恋的女性主义批评就是对学院派的女性主义批评发起挑战的非中心化的力量。28.六、黑人与女同性恋女性主义文学批评28.六、黑人与同性恋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一)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艾丽丝.沃克的《寻找我们母亲的花园》突出成果是主题研究:旅行、性爱关系(二)同性恋女性主义批评。(1)“嫘斯嫔”一词的来历。(2)什么是女同性恋(G、X)和女同性恋主义文学(嫘斯嫔和嫘斯嫔文学)(3)女同性恋主义文学批评的主要内容。→29.六、黑人与同性恋女性主义文学批评。29.怎样看待同性恋、异性恋?异性恋不是妇女受压迫的唯一根源,也不是最本质的根源。女性解放绝不是通过建立这种新的性关系能够实现的,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很多文学作品给我们提供的信息是,女性往往是由于在异性恋中受到伤害,由于婚姻失败,爱情破灭,才转而与同性建立性关系。(★)30.怎样看待同性恋、异性恋?30.波伏娃从人类生存论的角度分析过女同性恋这个问题:“女人从来没有在人群中形成一个分离的集体,沿着性别的界线把社会分成两部分是不可能的”“所谓女性解放,就是让她不再局限于她同男人的关系,而不是不让她有这种关系”
“要在既成世界中建成一个自由的领域,要取得最大的胜利,男人和女人首先就必须依据并通过他们的自然差异,取毫不含糊地肯定他们的手足关系。”
31.波伏娃从人类生存论的角度分析过女同性恋这个问题:七、女性写作:在困境中发挥创造力(一)关于写作环境与经济独立。1、“自己的一间屋”→2、对传统妇女职责的置疑。→(?)(二)菲勒斯批评对女性写作的阻碍。1、压抑妇女创造力。2、教育中充斥着父权制文化观点。3、以男性的文学标准衡量妇女的创作。4、杀死“家中的天使”。→
(三)语言革命:抗拒失语。1、从“想像态”到“象征秩序”。→2、英美与法国女性主义者的语言革命。→32.七、女性写作:在困境中发挥创造力32.
金伯利·斯诺在《美国文学中的妇女形象》一书中曾对这种偏见作出了辛辣的讽刺:生物学上的贬低在批评中向来都很走红,它往往以生物学的措词谈论女性女性人物和作者。例如,有的批评家把福克纳笔下的女性分为母牛和母狗,有的则把艾米莉.狄金森的诗与她的月经周期相联系。但没有人男性人物和作家贬低到他们的生物功能或特征的层次上来议论。没有人把福克纳的男性人物分成种马和骟马,也没有人把卡莱尔的作品同他的消化不良相相联系,尽管我们不难从他们的作品中找出上述现象的证据。←33.金伯利·斯诺在《美国文学中的妇女形象》一书中曾对艾尔曼在《思索妇女》中引用了史坦利.考夫曼评论法国女作家弗朗索瓦兹·萨冈的一段文字:
可怜的老弗朗索瓦兹·萨冈,如今她已人老珠黄,再也赶不上当今的文学新潮和后起之秀了。表面上看,她在美国的经历就像那些中古时期美人的生平:十四岁开花,十五岁被采,三十岁色衰,四十岁已满脸皱纹。艾尔曼对它进行了巧妙地反讽。她虚构了一个名叫朗索瓦兹·萨冈的男作家,也虚拟了一段叙述他的性史的文字:可怜的老弗朗索瓦兹·萨冈……表面上看,他在美国的经历就像那些中古时期游吟诗人的生平:十四岁手淫,十五岁初试云雨,三十岁阳痿,40岁患上了前列腺炎。←
34.艾尔曼在《思索妇女》中引用了史坦利.考夫曼评论法刘纳提出我国古代妇女写作是“二度模拟”:一方面是男性模仿女性的身分表现女性,并按自己的需要不断的修改女性话语。另一方面,对男性所模拟的女性话语进行二度模拟。←35.刘纳提出我国古代妇女写作是“二度模拟”:一方胡适评论清代闺秀诗词时尖锐地指出:“这两千多个女子所以还能作几句诗,填几首词,只因为这个畸形的社会向来把女子作玩物,玩物而能作诗填词,岂不更可夸耀于人?岂不更加得玩物主人的光宠?所以一般精通文墨的丈夫都希望有‘才女’做他们的宠物,替他们的老婆刻集子送人,要人知道他们的艳福。好在他们的老婆决不敢说实话,写真实的感情,诉真实的痛苦,大都只是连篇累牍的不痛不痒的诗词而已。既可夸耀于人,又没有出乖露丑的危险。我想一部分闺秀诗词的刻本都是这样来的吧?”←36.胡适评论清代闺秀诗词时尖锐地指出:“这两千夏洛蒂·勃朗特当年以柯莱尔.拜尔的笔名发表了《简·爱》之后,人们纷纷争论作者是男还是女。丹麦女诗人赛西尔.波特克。伊丽莎白·盖斯凯尔,《玛丽·巴顿》和《露丝》。德尔·史班德(dalespender)说:“这一幕场景就是为排除盖斯凯尔夫人而设置的。她以她的热情、道德感和感人的能力而著称。她的独创性,理论上和艺术上的成就却全被‘女性的才艺’掩盖了。”
←37.夏洛蒂·勃朗特当年以柯莱尔.拜尔的笔名发表了
关于恶魔型女性形象与“厌女症”
西方神话故事中的夏娃、海妖西林丝、美杜莎、美狄亚。中国文学与历史上的妲姬、夏姬、赵飞燕。“厌女症”(misogyny)是女性主义批评批判男性中心文学常用的一个术语,它指文学中歪曲、贬低妇女的形象,把一切罪过都推到女人身上的情绪或主题。“厌女症”常用嘲弄的方式丑化某一类女人的形象。
←38.关于恶魔型女性形象与“厌女症”38.中国文学中的妒妇是典型的被丑化的妇女形象。唐伯虎的诗记载了因为赞美海棠花而惹怒佳人,与妻子发生矛盾:昨夜海棠初着雨,数朵轻盈娇欲语。佳人晓起出兰房,折采对镜比红妆。问郎花好奴颜好,郎道不如花颜好。佳人闻语发娇瞋,不信死花胜活人,将花揉碎掷郎前,请郎今夜伴花眠。
相似的例子很多:《聊斋志异》以极端夸张的手法写了一些妇女既妒又悍的暴行。《红楼梦》中的赵姨娘,勾结巫婆,利用巫术争宠害人。《酉阳杂俎》中有一个故事“妒妇津”。《神医喜来乐》中喜来乐的原配夫人是典型的妒妇←39.中国文学中的妒妇是典型的被丑化的妇女形象。唐伯虎与中国文学中妒妇相比,西方文化中不可救药的恶魔型女人主要是女巫。在欧美民间和文学作品中,典型的女巫形象是:老而丑的妇女,骑着扫帚在夜空中飞来飞去,专门抓小孩吃,住在烟囱里。←40.与中国文学中妒妇相比,西方文化中不可救药的恶魔型关于天使型的女性形象与理想化。为了使妇女依附于男性,乐于扮演符合男性期待的模范角色,男性中心文学还塑造了大批理想化的女性形象,这些天使般的人物美丽、贤淑、温顺、善良,天使般的女性形象并不意味着在产生这类文学的社会中女人受到高度尊敬,伍尔夫在《自己的一间屋》中分析了事实的真相并号召女作家起来“杀死”家庭中的天使。然而,杀死天使要避为恶魔平反难得多。因为它是我们整个价值的根基之所在。~41.关于天使型的女性形象与理想化。41.1、从圣母到家庭天使。吉伯特和古芭指出,从圣母到家庭天使的文学嬗变过程有一条明显的线索,其中最主要的两个作家是但丁和歌德。但丁《神曲》中的贝亚德既是诗人的恋人,又是圣母的化身。美丽娴静,向诗人启示真理,用磁石般的微笑把诗人引向天堂。
歌德一生塑造了很多心思单纯的女性,她们的单纯首先与无私的奉献联系在一起。《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绿蒂,《威廉·迈尔漫游时期》中的马佳丽。在维多利亚时代,“合上拜伦的书,打开歌德的书”是严父慈母教导淑女常说的话。←42.1、从圣母到家庭天使。42.2、鼓吹女性取悦男人。英国是诗人柯万特·帕特摩尔的诗歌《家庭天使》塑造了一个文静、高尚、单纯、无私的大家闺秀霍诺丽雅。“男人应该享受欢乐,而娱悦男人就是女性的欢乐”。蒲松龄的小说《恒娘》就讲述了女人如何取悦男人的故事。恒娘教给的朱氏媚术是“易妻为妾”之法。←43.2、鼓吹女性取悦男人。43.3、将女性神圣化、理想化的行为,是对女性形象的歪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杀”了女人。同时,也导致女人“自杀”。吉伯特和古芭在讨论女人作为美的对象时也多次提到了女人被“杀”或“自杀”,指的就是把女人变成被限定把存在,变成没有主体性的“他者”――女人被杀成艺术对象。
霍桑的小说《胎记》讲的是一个男人在爱科学的幌子下杀死妻子的故事。蒲松龄的小说《陆判》给妻子换头。王钝根的小说《红楼劫》秣陵少年温如玉改造表妹亚男的过程。←44.3、将女性神圣化、理想化的行为,是对女性形象的歪嫘斯嫔一词来自关于女诗人萨福的传说。萨福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女诗人。萨福住在嫘斯博斯(lesbos)岛上,因此希腊人把女同性恋者称为“嫘斯嫔”(lesbian)。把女同性恋称之为“嫘斯博斯之爱(lesbianism)。
★45.嫘斯嫔一词来自关于女诗人萨福的传说。萨福是公元前
凯瑟琳·R·斯廷普森提出一种狭义的解释,她认为,妇女间的性关系是女同性恋区别于异性恋和男同性恋的标志:“必须有欲望,并且至少有具体表现……这种肉欲使其与同情同性恋的政治态度(争取合法性)及妇女之间彼此喜欢、相互支持、分享知音感和幸福感的亲密友谊区别开来。”
★46.46.艾德里安娜·里奇对嫘斯嫔提出一种宽泛的理解:“我所说的女同性恋连续统一体是指一个贯穿每一个妇女的生活、贯穿整个历史的女性生活范畴,而不是简单地指一名妇女有过或有意识地对另外一个妇女有性欲望这一事实。如果我们扩展其涵义,以包括更多形式的妇女之间和妇女内部的原有的强烈感情,如分享丰富的内心生活,联合起来反抗男性暴君,提供和接受物质支持和政治援助……那么我们就领悟了女性历史和女性心理的深邃含义★47.艾德里安娜·里奇对嫘斯嫔提出一种宽泛的理解:“我所“嫘斯嫔”描述了两个妇女人之间的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两者相互保持强烈的感情和爱恋,其中多多少少有性的接触,但也可丝毫没有。两者由于共同的偏好而长相厮守,共享她们生活中的大部分内容。(莉莲·菲德曼《超越男人的爱情:妇女之间的罗曼蒂克友谊和爱情》)★48.48.嫘斯嫔文学(即女同性恋文学)就是以同性恋的内容为主,并渗透嫘斯嫔意识的文学本文。★49.嫘斯嫔文学(即女同性恋文学)就是以同性恋的内容为同性恋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奉行性别路线的极端形式。女性主义的性政治分析本身就潜伏着走这个极端的趋势。女同性恋主义文学批评形成两种观点●美化同性恋●攻击异性恋
★50.同性恋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奉行性别路线的极端形式。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少女作家都在小说中描述了女性之间亲密的“姐妹情意”。如庐隐的《海滨故人》、石评梅的《漱玉》《玉薇》,凌叔华的《说有这么一回事》,丁玲的《在暑假中》等。在当代文学史上,女作家描写“姐妹情意”的小说更多。如《方舟》、《无处告别》、《饥饿的口袋》、《破开》、《时光与牢笼》、《女人没有岸》、《另一只耳朵有敲击声》、《兄弟们》、《瓶中之水》、《回廊之椅》、《一个人的战争》《守望空心岁月》、《冬至》等。★
51.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少女作家都在小说中描述了女性之间亲密的““自己的一间屋”伍尔夫在《自己的一间屋》这篇文章里非常形象地提出,妇女要想写作,就要有一间自己的屋子和一些维持日常生活的钱(年收入500英镑)。一间自己的屋子象征写作环境。钱象征经济独立。←52.“自己的一间屋”52.蒂利.奥尔森在《沉默》中说:←
“母性意味着随时准备接受打扰,有求必应,有责任心。孩子就是需要“此刻”(因为在我们的社会中,家庭不同于外面的世界,它是爱和健康的中心)。但事实上只有对爱的需求,并不存在责任,我们在这些需求中感觉到自我;并不存在应对这些需求负责的另一些人,也无人把这些需求置于首位。我们习以为常的是心不在焉,而非沉思默想。是时时中断,而非永远持续;是阵发性的,而非始终如一的操劳。”“我们这个世纪和上个世纪一样,几乎所有的卓越成就都是由无子女的妇女取得的。”53.蒂利.奥尔森在《沉默》中说:←53.“母性”对女性来说是否应该排斥,能否真正排斥?在母亲的身分中,“母性”与“魔性”相反相承地统一在一起。母爱与母性厌恶也是异质同构中的对立统一,互为表里地说明着母性的基本特征与变形特征。我们可以通过中国现当代女作家对“母性”这一主题的描写对这一问题作出分析。中国现当代女作家对“母性”的描写可分为三类:●对母爱的讴歌。→●对精神变形——母性厌恶的描写。→●正确地反思、审视“母性”。→←54.“母性”对女性来说是否应该排斥,能否真正排斥?5对母爱的讴歌●冰心:母亲用生命呵护着女儿的成长,就像硕大的莲叶,在狂风暴雨中倒扣在娇艳的红莲上。●20年代冯沅君《隔绝之后》,《写于母亲走后》、《劫灰》,苏雪林的《棘心》等。●30年代,丁玲的《母亲》、白薇的《打出幽灵塔》写出了对母亲生命的精神认同。●40年代,女诗人郑敏《金黄的稻束》写出了静默的、思考的、具有主体性的母亲。
←55.对母爱的讴歌55.对精神变形——母性厌恶的描写。●沉樱30年代初的小说《女性》刻画了现代女性在作母亲和这个问题上表现出的自我的分裂与对立。母性创造与自我创造构成悖论情境——女性背叛母性本质的自虐性、悖论性的自我解救尝试,只能是一种异化者的反抗之路。●张爱玲《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是文学是上成功的心理变态的母亲。●陈染的《另一只耳朵的敲击声》以黛二的眼光写出了母亲的怪癖、矛盾、病态等。
●蒋子丹的《等待黄昏》描写了一种另类的被迫做母亲的生育感受。←56.对精神变形——母性厌恶的描写。56.
正确地反思、审视“母性”。
●叶梦的散文“创造系列”书写了生命创造的喜悦、甜美、温馨、庄严。表现了新世纪知识女性的主体意识和生命意识。●池莉写给女儿的散文《怎么爱你都不够》也生动地表现了女性对生命孕育的体验。●台湾作家张晓风《初绽的诗篇》系列散文把生命的创造、成长与对生命的哲学思考结合起来。描绘了孕育带给生命的感动。
●铁凝的《孕妇和牛》,自然的母爱,生命的责任感,麦地――母牛――孕妇构成了和谐的生命景观。●池莉的《太阳出世》,生命成长的故事。孩子的诞生有如一轮饱满的太阳照亮了年轻父母的生命。●毕淑敏的《生生不已》,把女性孕育看作是生与死的中心环节,引申出对女性生命意义的深入思考。
←57.57.女性对自身创造力的恐惧被伍尔夫称为“反面本能”,“反面本能”的另一个名字是“家中的天使”(“屋里的安琪儿”,指完全把男性标准内化为自身要求的妇女)。伍尔夫说,妇女要创作,就要杀死“家中的天使”。伍尔夫在《妇女的职业》一文中生动地描述了她杀死“家中的天使”的经过。
←
58.女性对自身创造力的恐惧被伍尔夫称为“反面本能”,“想像态”对应的是前俄狄普斯阶段。“象征秩序”对应的是俄狄普斯情结阶段。“想像态”与“象征秩序”的根本分别在于前者没有语言,后者产生了语言,因此性别划分实质上是一个命名和贴标签的问题。女性主义者对语言问题十分关注,她们认为,既然语言控制了我们的思维,要推翻父权制,首先必须对它的语言进行批判。
←59.“想像态”对应的是前俄狄普斯阶段。59.英美女性主义者的语言革命英美女性主义的激进派主张改造现存的语言。史班德在《男人造语言》断言,英语是一种男人制造的语言,至今仍为男性所控制。一些女性主义者倡议改革英语,废除或修正颂扬男性或诬蔑女性的词汇,有人甚至玩弄字源学游戏:“历史”(history)“他的故事”(hisstory)“她的故事”(herstory)。法国女性主义者的语言革命与英美女权主义的激进派相比,法国女性论者更倾向于用偷梁换柱的方法打破分界,分离中心。●克里斯蒂娃与符号学●艾莱娜·西苏与“女性写作”←60.英美女性主义者的语言革命60.20世纪初,女权主义运动出现第一次高潮(第一次浪潮)。古日《女权宣言》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女权辩护》伊丽莎白.斯坦顿起草的《权利和意见宣言》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屋》和波伏娃的《第二性》(←)61.20世纪初,女权主义运动出现第一次高潮(第20世纪60年代,女权主义运动出现第二次高潮(第二次浪潮)女权主义运动导向一种文化批判。凯特·米勒特的博士论文《性政治》出版。(←)62.20世纪60年代,女权主义运动出现第二次高30年代谭正璧在《中国女性文学史话》的《序》中说:“夫女性而成为问题,女性之不幸也;为男性者,当本‘同为人类、悲乐与共’之旨而扶掖之、赞勉之。今乃不此之务,反从而非嗤之;若昔张若谷氏编杂志《女作家》,或讥其何不另编《男作家》而只取悦女性。呜呼,有见此书而讽以何不另编男性文学史呼?”(←)63.30年代谭正璧在《中国女性文学史话》的《序》中说女性文学是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历史概念。女性文学出现的历史条件是:现代知识女性的出现和她们作为人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具体地说,在中国是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64.女性文学是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历史概念。女性文学研究65.女性文学研究1.推荐阅读: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张岩冰《女权主义文论》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刘思谦《娜拉言说》66.推荐阅读:2.关于“女性文学”、“女性主义”、”女性问需研究“。
谭正璧《中国女性文学史话·初稿自序》:“夫女性而成为问题,女性之不幸也”“女性主义”(feminism)1992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张京媛主编的《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67.关于“女性文学”、“女性主义”、”女性问一、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兴起(一)女性主义文学理论是政治运动深入到文化领域的结果(1)20世纪初,女权主义运动出现第一次高潮(第一次浪潮)。(2)20世纪60年代,女权主义运动出现第二次高潮(第二次浪潮)。(二)世界性的妇女文学的蓬勃发展,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三)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也是文学理论自身发展的结果68.一、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兴起4.二、对女性主义的描述女权主义运动必须以性别路线为出发点。性别路线中无法回避的男女对立主要是一种文化上的对立。今日的世界本质上还是父权制的。69.二、对女性主义的描述5.什么是父权制?美国著名的女性主义诗人阿德里安娜.里奇在《生来是女人》中这样解释:父权就是父亲的权力,父权制指一种家庭――社会的、意识形态的和政治的体系,在此体系中,男人通过强力和直接的压迫,或通过仪式、传统、法律、语言、习俗、礼仪、教育和劳动分工来决定妇女应起什么作用,同时把妇女处处置于男性的统辖之下……或幽居深闺,或驾驶载重汽车,或在北非的农社里服侍丈夫喝早餐的咖啡,或行进在美国大学生的队列中,我们处处都处于父权制的控制之下,不管我们的身份、处境、经济地位或性偏爱如何,我们都生活在父权之下,只有在我为赢得男性的许可而付出代价时,我才能在父权制的许可下享有特权,发挥影响。70.什么是父权制?6.德国神学家E·M·温得尔认为,父权制的实质是人对人的统治、占有,是人与人之间人格上的不平等,是人的物化、异化、奴化,是一种“通向存在的深渊”。71.德国神学家E·M·温得尔认为,父权制的实父权制的性别体系自古以来就为两性规定了性别角色,波伏娃:“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社会变成的。”父权制的性别体系以一种文化预设规定了男女的气质和特性,而这种规定在总体上是有利于男性的个人发展,而不利于女性的个人发展。父权制随着历史的发展也一直在发生变化,具体地说它变得越来越隐秘。72.父权制的性别体系自古以来就为两性规定了性别女性主义者意识到她们的首要任务是唤醒妇女。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反省自我,寻找自我,认识自我,最终成为自我。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女性主义者最流行的自我探寻的方式叫“提高意识”(cnsciousness-raising),简称CR。73.女性主义者意识到她们的首要任务是唤醒妇女。三、性政治与抗拒性阅读1、什么是“性政治”?
“性政治”(Sexualpolitics)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奥地利共产党员威海姆·瑞奇提出的,他在《性革命》一书中把两性关系提到了政治的高度加以讨论,主张社会主义革命与女权运动相结合。凯特·米利特在她的女性主义批评的经典著作《性政治》中对这一概念进行了具体的阐释。她认为,所谓“性政治”,就是从政治的角度看待两性关系,一般来说,政治泛指为维护一种制度而设计的一套策略,“性政治”就是维护父权制的基本策略。“性别支配是当今文化中无处不有的意识形态,它提供了最基本的权力概念。”
74.三、性政治与抗拒性阅读10.性别角色的划分本身就是一种性政治的策略。波伏娃对此有深刻的论述:社会地位和事业上的成功是代表男人的雄赳赳一统天下的气质。女人则要表现大家认为她应该具有的女性气质,处处柔顺,被男人追求占有,一旦被占有,就必须放弃对独立自主的追求。
(《第二性》)男人就不存在公共和私人生活的割裂问题;在行动和工作上她对世界把握得越紧,他就越有男子汉气……而女人自主的胜利却与她女人气质相抵触。(《女性的秘密》)75.性别角色的划分本身就是一种性政治的策略。波伏2、“性政治”这一概念存在很大的问题。
女性主义者提出“性政治”这一概念是借用、移植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的方法,这一借用、移植存在很大的问题。一方面,性别和阶级是两个相互联系却不能相互替代的概念范畴。另一方面,女性主义所反抗、批判的是父权制中男性压迫女性的二元对立的两性格局,而一旦以性别取代阶级,必然造成男女两性的敌对,这就再次陷入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怪圈,背离了自己的初衷。
76.2、“性政治”这一概念存在很大的问题。12.女性主义者认为,女性读者在阅读男性本文时应该持一种对抗态度,从自我防卫的心理出发,把男性本文作为批判的对象,提防他的父权意识,以免跌进美感和诗意的陷阱。
另外,女性主义批评家主张与男性批评家对垒而立。女性主义批评家尝试从女性立场出发,力图按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释作品,把自己的生活与作品中所写的生活联系起来.在此,女性主义批评家所主张的实际上是一种与男性批评家审美标准不同的抗拒性阅读77.女性主义者认为,女性读者在阅读男性本文时3、在抗拒性阅读中解构、批判性政治。女性主义者剖析性政治的首要课题是解构、批判“阳物崇拜”。女性主义者反对把性别气质与生理上的性别等同。她们最反感的是弗洛伊德的“阴茎羡慕”(penisenvy)说.凯特·米利特在《性政治》中分析了美国小说家亨利·米勒对女人的蔑视与他对女性生殖器官丑化联系在一起。《查泰来夫人的情人》也是如此。
78.3、在抗拒性阅读中解构、批判性政治。14.关于《查泰来夫人的情人》
米利特的《性政治》指出,劳伦斯“变相地把男性的优越表现为一种通行国际的、尽可能制度化的神秘宗教”。可以看出,女性主义者并不关心父权制内部的道德论争。在她们看来,不管是赞美爱情,还是展览色情,只要是有意美化妇女被支配的处境,鼓励她们顺从男人,诱使她们欣赏自己的屈服(这些都是性政治的内容),就是必须要批判的。所以,对米利特来说,劳伦斯的问题不在于他笔下的性描写色情到什么地步,而在于他在多大程度上夸大了阳物的威力,在多大程度上神化了一个区区器官。
79.关于《查泰来夫人的情人》15.米利特进一步指出,在劳伦斯的性爱赞歌中,女性始终是配角,处于被动地位。波伏娃也一针见血地指出,劳伦斯心醉神迷的完美结合,就是要让女性放弃自主的存在。波伏娃把这本小说称为“妇女指南”(男性写的“妇女指南”)。而米利特则称劳伦斯为“最有才能、最狂热、同时也最精明的性政治家”。80.米利特进一步指出,在劳伦斯的性爱赞歌中,女性始终是配角,处于
与劳伦斯持相同、相似观点的男作家还有很多.倡导自然主义的卢梭主张:“女人是臣服于男人而生的,她需要忍受他的不义。”他所宣扬的“自然”完全以男性价值为依据。
倡导自然主义的卢梭主张:“女人是臣服于男人而生的,她需要忍受他的不义。”他所宣扬的“自然”完全以男性价值为依据。
以写虐待狂小说著称的法国作家萨德干脆把野蛮和血腥奉为男子汉气质。
存在主义大师萨特与女权主义运动的先驱波伏娃相依相伴,走过没有婚姻的一生,成为一段佳话和美谈。然而,实际情况是波伏娃要忍受萨特的大男子主义,萨特不断更换身边的女性,其中还有不少是波伏娃介绍给他的。
81.与劳伦斯持相同、相似观点的男作家还有很多.1中国现代风流诗人杨骚对女作家白薇说“信我,我是最爱你的,但我要经验过一百个女人之后,然后疲惫伤残,憔悴得像一株从病室里搬出来的杨柳,永远倒在你怀中”。现代文学史上萧军和萧红的关系也是如此,萧军虽身为抗日进步作家,但思想上仍保留着浓厚的大男子主义和男性中心观念。萧红在她的诗歌《苦杯》里描述了萧军的粗暴:带着颜色的情诗/一只一只是写给她的/像三年前她写给我的一样/也许人人都是一样/也许情诗再过三年他又写给另外一个姑娘。往日的爱人为我遮蔽暴风雨/如今他变成暴风雨了。我幼时有一个暴虐的父亲/他和我的父亲一样了。82.中国现代风流诗人杨骚对女作家白薇说“信以上这些男作家的观念是女性主义者极为反感并大力批判的。但在对性政治剖析、批判的过程中,不少女性主义者表现出针锋相对、反其道而行之的思维方式。斯皮瓦克则针对弗洛伊德的“阴茎羡慕”提出“子宫嫉妒”。这些都表现了强烈的性别对抗意识和情绪化批评色彩。
83.以上这些男作家的观念是女性主义者极为反4、政治对男性也造成一种压抑。
西方女性主义者都意识到了性政治给女性带来的伤害,却很少意识到它对男人也是一种压抑。就拿“阳物崇拜”来说,实际上“阳物崇拜”意识并不能真正张扬男性的阳刚之气。因为社会越是用性的能力来衡量一个男人是否够格,他在性能力上的自我期待就越容易给他带来压力。从某种程度上说,阳物崇拜意识对男性的压抑比女性更严重(走向极端的都免不了自我消解)。
84.4、政治对男性也造成一种压抑。20.从《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看性政治对男性的压抑。
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在评论界一度引起很大的争论。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被专政的知识分子获得新生的故事,主人公章永璘成为男子汉的过程是从阳痿到亢奋的转变中完成的。
85.从《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看性政治对男性四、菲勒斯批评
菲勒斯(phallus)本指男性生殖器的图像,在生殖崇拜的古代文化中,它被视为生殖力的象征。通常把它翻译阳物崇拜。在精神分析的话语中,它是男性权力的象征,它决定一切权力和意义,用拉康的话说,“它是超验的能指”。菲勒斯中心主义(phallocentrism)强调父权制的正面价值是衡量一切的标准,并通过绝对地肯定男性的价值,维持其社会特权。菲勒斯批评(phalliccriticism)女性主义批评把以男性价值为中心的批评称为菲勒斯批评。
86.四、菲勒斯批评22.菲勒斯批评充满着偏见――对妇女的歧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女作家的言论往往流露出生物学态度。金伯利·斯诺:《美国文学中的妇女形象》玛丽·艾尔曼:《思索妇女》
(二)提倡男性风格,贬低女性风格。菲勒斯批评以风格上的男人气和女人气作为判别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三)竭力突出男性独领风骚的特权。写作、阅读、解释向来都被看作是男人独享的活动,而女人一直都被排除在这个权威领域之外。(1)公开反对和排斥妇女文学。(2)对妇女文学在容纳之中加以限制和驯化。
“二度模拟”胡适:《三百年中的女作家》
87.菲勒斯批评充满着偏见――对妇女的歧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五、文学中的女性:被书写的他者女性主义批评实际上是一种“性别分析”的文学批评。“性别分析”就是以性别视角为切入点对文学本文进行分析。离开了性别视角,女性主义批评几乎就成了空谈。同时,性别视角又为阐释者创造性地获得本文崭新的意义提供了一种机遇。从性别视角切入文学本文,女性主义批评家首先关注的是男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女性主义批评家首先把“女性形象”确定为男性中心文化――主要是男性作者――的产物。吉伯特和古芭曾语义双关地说:“男人的一支笔创造了女人,也禁闭了女人。(“Asacreaton‘penned’byman,morever,womanhasbeen‘pennedup’or‘pennedin’.”)”
88.五、文学中的女性:被书写的他者24.女性主义批评家指出,文学中的虚假的女性形象可分为两大类,而这两种女性形象正体现了男性相关的期望。
(一)恶魔型女性形象与“厌女症”。
→
妒妇、女巫(二)天使型的女性形象与理想化。→1、从圣母到家庭天使。→2、鼓吹女性取悦男人。→3、“杀”了女人。同时,也导致女人“自杀”→89.女性主义批评家指出,文学中的虚假的女性形象可每一个女人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
恶魔型女性形象和天使型女性形象都是男性作家(特包括很多女性作家)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出来的虚假的女性形象。莱斯利.菲德勒就非常明确地看到:“事实上并不存在好坏两种女人,甚至也没有什么最初似乎坏,最终确证明是纯洁无瑕的女人。存在的只是两种期望和夹在中间的不完美的女人:实际上只有不完善的女人,但艺术家们在他们的作品中却坚持要把她们当作女神或淫妇,并徒然地寻求,企图对她们的角色作出满意的界定。”
莱斯利.菲德勒说出了事实的真相――每一个女人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这也是女性解放的目的。90.每一个女人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26.女性怎样走向解放?托丽.莫依在《性/文本政治》中根据朱莉亚·克利斯特娃的看法把女权主义的斗争分为三个阶段(也可以说是三种并存和交错的三个阶段):1.妇女要求平等地进入象征秩序。自由主义的女权主义。2.妇女强调差异,摒弃男性的象征秩序。激进的女权主义。颂扬女性特征。3.妇女反对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形而上学的二分法。这是一个有待实现的过程。人,无论那男人还是女人,都有改变自我和超越自我的愿望。就像马斯洛所说的“既是他正是的那种人,又是他向往成为斯那种人。”
91.女性怎样走向解放?27.六、黑人与女同性恋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女性主义本身就是从边缘上涌起,它不只背离男性的中心,它还有不固守一个中心和不自封为绝对中心的趋势,因此它容纳了和分化出了各种各样的女性主义。黑人和女同性恋的女性主义批评就是对学院派的女性主义批评发起挑战的非中心化的力量。92.六、黑人与女同性恋女性主义文学批评28.六、黑人与同性恋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一)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艾丽丝.沃克的《寻找我们母亲的花园》突出成果是主题研究:旅行、性爱关系(二)同性恋女性主义批评。(1)“嫘斯嫔”一词的来历。(2)什么是女同性恋(G、X)和女同性恋主义文学(嫘斯嫔和嫘斯嫔文学)(3)女同性恋主义文学批评的主要内容。→93.六、黑人与同性恋女性主义文学批评。29.怎样看待同性恋、异性恋?异性恋不是妇女受压迫的唯一根源,也不是最本质的根源。女性解放绝不是通过建立这种新的性关系能够实现的,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很多文学作品给我们提供的信息是,女性往往是由于在异性恋中受到伤害,由于婚姻失败,爱情破灭,才转而与同性建立性关系。(★)94.怎样看待同性恋、异性恋?30.波伏娃从人类生存论的角度分析过女同性恋这个问题:“女人从来没有在人群中形成一个分离的集体,沿着性别的界线把社会分成两部分是不可能的”“所谓女性解放,就是让她不再局限于她同男人的关系,而不是不让她有这种关系”
“要在既成世界中建成一个自由的领域,要取得最大的胜利,男人和女人首先就必须依据并通过他们的自然差异,取毫不含糊地肯定他们的手足关系。”
95.波伏娃从人类生存论的角度分析过女同性恋这个问题:七、女性写作:在困境中发挥创造力(一)关于写作环境与经济独立。1、“自己的一间屋”→2、对传统妇女职责的置疑。→(?)(二)菲勒斯批评对女性写作的阻碍。1、压抑妇女创造力。2、教育中充斥着父权制文化观点。3、以男性的文学标准衡量妇女的创作。4、杀死“家中的天使”。→
(三)语言革命:抗拒失语。1、从“想像态”到“象征秩序”。→2、英美与法国女性主义者的语言革命。→96.七、女性写作:在困境中发挥创造力32.
金伯利·斯诺在《美国文学中的妇女形象》一书中曾对这种偏见作出了辛辣的讽刺:生物学上的贬低在批评中向来都很走红,它往往以生物学的措词谈论女性女性人物和作者。例如,有的批评家把福克纳笔下的女性分为母牛和母狗,有的则把艾米莉.狄金森的诗与她的月经周期相联系。但没有人男性人物和作家贬低到他们的生物功能或特征的层次上来议论。没有人把福克纳的男性人物分成种马和骟马,也没有人把卡莱尔的作品同他的消化不良相相联系,尽管我们不难从他们的作品中找出上述现象的证据。←97.金伯利·斯诺在《美国文学中的妇女形象》一书中曾对艾尔曼在《思索妇女》中引用了史坦利.考夫曼评论法国女作家弗朗索瓦兹·萨冈的一段文字:
可怜的老弗朗索瓦兹·萨冈,如今她已人老珠黄,再也赶不上当今的文学新潮和后起之秀了。表面上看,她在美国的经历就像那些中古时期美人的生平:十四岁开花,十五岁被采,三十岁色衰,四十岁已满脸皱纹。艾尔曼对它进行了巧妙地反讽。她虚构了一个名叫朗索瓦兹·萨冈的男作家,也虚拟了一段叙述他的性史的文字:可怜的老弗朗索瓦兹·萨冈……表面上看,他在美国的经历就像那些中古时期游吟诗人的生平:十四岁手淫,十五岁初试云雨,三十岁阳痿,40岁患上了前列腺炎。←
98.艾尔曼在《思索妇女》中引用了史坦利.考夫曼评论法刘纳提出我国古代妇女写作是“二度模拟”:一方面是男性模仿女性的身分表现女性,并按自己的需要不断的修改女性话语。另一方面,对男性所模拟的女性话语进行二度模拟。←99.刘纳提出我国古代妇女写作是“二度模拟”:一方胡适评论清代闺秀诗词时尖锐地指出:“这两千多个女子所以还能作几句诗,填几首词,只因为这个畸形的社会向来把女子作玩物,玩物而能作诗填词,岂不更可夸耀于人?岂不更加得玩物主人的光宠?所以一般精通文墨的丈夫都希望有‘才女’做他们的宠物,替他们的老婆刻集子送人,要人知道他们的艳福。好在他们的老婆决不敢说实话,写真实的感情,诉真实的痛苦,大都只是连篇累牍的不痛不痒的诗词而已。既可夸耀于人,又没有出乖露丑的危险。我想一部分闺秀诗词的刻本都是这样来的吧?”←100.胡适评论清代闺秀诗词时尖锐地指出:“这两千夏洛蒂·勃朗特当年以柯莱尔.拜尔的笔名发表了《简·爱》之后,人们纷纷争论作者是男还是女。丹麦女诗人赛西尔.波特克。伊丽莎白·盖斯凯尔,《玛丽·巴顿》和《露丝》。德尔·史班德(dalespender)说:“这一幕场景就是为排除盖斯凯尔夫人而设置的。她以她的热情、道德感和感人的能力而著称。她的独创性,理论上和艺术上的成就却全被‘女性的才艺’掩盖了。”
←101.夏洛蒂·勃朗特当年以柯莱尔.拜尔的笔名发表了
关于恶魔型女性形象与“厌女症”
西方神话故事中的夏娃、海妖西林丝、美杜莎、美狄亚。中国文学与历史上的妲姬、夏姬、赵飞燕。“厌女症”(misogyny)是女性主义批评批判男性中心文学常用的一个术语,它指文学中歪曲、贬低妇女的形象,把一切罪过都推到女人身上的情绪或主题。“厌女症”常用嘲弄的方式丑化某一类女人的形象。
←102.关于恶魔型女性形象与“厌女症”38.中国文学中的妒妇是典型的被丑化的妇女形象。唐伯虎的诗记载了因为赞美海棠花而惹怒佳人,与妻子发生矛盾:昨夜海棠初着雨,数朵轻盈娇欲语。佳人晓起出兰房,折采对镜比红妆。问郎花好奴颜好,郎道不如花颜好。佳人闻语发娇瞋,不信死花胜活人,将花揉碎掷郎前,请郎今夜伴花眠。
相似的例子很多:《聊斋志异》以极端夸张的手法写了一些妇女既妒又悍的暴行。《红楼梦》中的赵姨娘,勾结巫婆,利用巫术争宠害人。《酉阳杂俎》中有一个故事“妒妇津”。《神医喜来乐》中喜来乐的原配夫人是典型的妒妇←103.中国文学中的妒妇是典型的被丑化的妇女形象。唐伯虎与中国文学中妒妇相比,西方文化中不可救药的恶魔型女人主要是女巫。在欧美民间和文学作品中,典型的女巫形象是:老而丑的妇女,骑着扫帚在夜空中飞来飞去,专门抓小孩吃,住在烟囱里。←104.与中国文学中妒妇相比,西方文化中不可救药的恶魔型关于天使型的女性形象与理想化。为了使妇女依附于男性,乐于扮演符合男性期待的模范角色,男性中心文学还塑造了大批理想化的女性形象,这些天使般的人物美丽、贤淑、温顺、善良,天使般的女性形象并不意味着在产生这类文学的社会中女人受到高度尊敬,伍尔夫在《自己的一间屋》中分析了事实的真相并号召女作家起来“杀死”家庭中的天使。然而,杀死天使要避为恶魔平反难得多。因为它是我们整个价值的根基之所在。~105.关于天使型的女性形象与理想化。41.1、从圣母到家庭天使。吉伯特和古芭指出,从圣母到家庭天使的文学嬗变过程有一条明显的线索,其中最主要的两个作家是但丁和歌德。但丁《神曲》中的贝亚德既是诗人的恋人,又是圣母的化身。美丽娴静,向诗人启示真理,用磁石般的微笑把诗人引向天堂。
歌德一生塑造了很多心思单纯的女性,她们的单纯首先与无私的奉献联系在一起。《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绿蒂,《威廉·迈尔漫游时期》中的马佳丽。在维多利亚时代,“合上拜伦的书,打开歌德的书”是严父慈母教导淑女常说的话。←106.1、从圣母到家庭天使。42.2、鼓吹女性取悦男人。英国是诗人柯万特·帕特摩尔的诗歌《家庭天使》塑造了一个文静、高尚、单纯、无私的大家闺秀霍诺丽雅。“男人应该享受欢乐,而娱悦男人就是女性的欢乐”。蒲松龄的小说《恒娘》就讲述了女人如何取悦男人的故事。恒娘教给的朱氏媚术是“易妻为妾”之法。←107.2、鼓吹女性取悦男人。43.3、将女性神圣化、理想化的行为,是对女性形象的歪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杀”了女人。同时,也导致女人“自杀”。吉伯特和古芭在讨论女人作为美的对象时也多次提到了女人被“杀”或“自杀”,指的就是把女人变成被限定把存在,变成没有主体性的“他者”――女人被杀成艺术对象。
霍桑的小说《胎记》讲的是一个男人在爱科学的幌子下杀死妻子的故事。蒲松龄的小说《陆判》给妻子换头。王钝根的小说《红楼劫》秣陵少年温如玉改造表妹亚男的过程。←108.3、将女性神圣化、理想化的行为,是对女性形象的歪嫘斯嫔一词来自关于女诗人萨福的传说。萨福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女诗人。萨福住在嫘斯博斯(lesbos)岛上,因此希腊人把女同性恋者称为“嫘斯嫔”(lesbian)。把女同性恋称之为“嫘斯博斯之爱(lesbianism)。
★109.嫘斯嫔一词来自关于女诗人萨福的传说。萨福是公元前
凯瑟琳·R·斯廷普森提出一种狭义的解释,她认为,妇女间的性关系是女同性恋区别于异性恋和男同性恋的标志:“必须有欲望,并且至少有具体表现……这种肉欲使其与同情同性恋的政治态度(争取合法性)及妇女之间彼此喜欢、相互支持、分享知音感和幸福感的亲密友谊区别开来。”
★110.46.艾德里安娜·里奇对嫘斯嫔提出一种宽泛的理解:“我所说的女同性恋连续统一体是指一个贯穿每一个妇女的生活、贯穿整个历史的女性生活范畴,而不是简单地指一名妇女有过或有意识地对另外一个妇女有性欲望这一事实。如果我们扩展其涵义,以包括更多形式的妇女之间和妇女内部的原有的强烈感情,如分享丰富的内心生活,联合起来反抗男性暴君,提供和接受物质支持和政治援助……那么我们就领悟了女性历史和女性心理的深邃含义★111.艾德里安娜·里奇对嫘斯嫔提出一种宽泛的理解:“我所“嫘斯嫔”描述了两个妇女人之间的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两者相互保持强烈的感情和爱恋,其中多多少少有性的接触,但也可丝毫没有。两者由于共同的偏好而长相厮守,共享她们生活中的大部分内容。(莉莲·菲德曼《超越男人的爱情:妇女之间的罗曼蒂克友谊和爱情》)★112.48.嫘斯嫔文学(即女同性恋文学)就是以同性恋的内容为主,并渗透嫘斯嫔意识的文学本文。★113.嫘斯嫔文学(即女同性恋文学)就是以同性恋的内容为同性恋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奉行性别路线的极端形式。女性主义的性政治分析本身就潜伏着走这个极端的趋势。女同性恋主义文学批评形成两种观点●美化同性恋●攻击异性恋
★114.同性恋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奉行性别路线的极端形式。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少女作家都在小说中描述了女性之间亲密的“姐妹情意”。如庐隐的《海滨故人》、石评梅的《漱玉》《玉薇》,凌叔华的《说有这么一回事》,丁玲的《在暑假中》等。在当代文学史上,女作家描写“姐妹情意”的小说更多。如《方舟》、《无处告别》、《饥饿的口袋》、《破开》、《时光与牢笼》、《女人没有岸》、《另一只耳朵有敲击声》、《兄弟们》、《瓶中之水》、《回廊之椅》、《一个人的战争》《守望空心岁月》、《冬至》等。★
115.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少女作家都在小说中描述了女性之间亲密的““自己的一间屋”伍尔夫在《自己的一间屋》这篇文章里非常形象地提出,妇女要想写作,就要有一间自己的屋子和一些维持日常生活的钱(年收入500英镑)。一间自己的屋子象征写作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痔疮的预防与日常护理指南
- 分子靶向治疗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 国际劳务合作仲裁条款合同
- 精益求精智能建筑光伏幕墙清洁机器人租赁服务规范文本
- 花卉绿植租赁摆放与室内外装饰设计服务合同
- 精细化管理影视特效场景施工与后期维护合同
- 智慧商业广场餐饮区特许经营合同
- 跨平台APP前端开发专家劳务派遣服务合同
- 氢能源加注站安全责任追究与事故调查承包合同
- 网店过户流程规范及全程服务协议
- 2024年大学本科课程教育心理学教案(全册完整版)
- 四川省成都市2020年中考英语真题(含答案)
- 配音基础知识课件
- 卡西欧手表EFA-120中文使用说明书
- 《十万个为什么》整本书阅读-课件-四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景观鱼池施工合同范本
- 孟万金编制的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评分方式
- 《应用文写作》中职全套教学课件
- JGT 486-2015 混凝土用复合掺合料
- 新能源并网系统宽频振荡分析与抑制阅读记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