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散文阅读专题复习散文阅读专题复习1高考试题评析及学情分析:2020年和2021年全国卷三(现更名为“全国甲卷”)高考真题文学类文本阅读都是考的记人叙事散文,2020年题目为《记忆里的光》,2021年题目为《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
学生在高中教材里也学过两个单元的散文,《必修一》学的记人叙事散文:《记念刘和珍君》、《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必修二》学的写景状物散文:《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
但是学生对散文的解读能力非常有限,甚至对于淡化情节的小说(散文化小说)和记人叙事散文的区分都有难度。高考试题评析及学情分析:2020年和2021年2复习内容:一、文体特征及文体区分:散文和小说二、读懂散文的基本方法三、命题方向及解题思路四、常用术语五、课堂练习:《千年丝路归去来》复习内容:一、文体特征及文体区分:散文和小说3散文知识储备(一)、明确概念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二)、理解特点: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神聚:主题集中鲜明散文知识储备(一)、明确概念4(三)、散文的分类
(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
以小见大(五)、散文的线索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三)、散文的分类5(六)、散文的主题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七)、散文的语言(1)质朴、自然(2)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六)、散文的主题6散文和小说的区别:1、小说主要倚靠虚构,散文主要记叙描写真人真事。2、小说的故事性更强,散文的叙事情节则相对简约。
小说和叙事散文都必须有“故事”,而且都力求具体生动。但是,小说的情节追求曲折变化,出人意料。故事情节一般包括四个: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还会在“开端”前面加上一个“序幕”,在“结局”后面补充一个“尾声”。而叙事散文没有这么复杂,情节相对简单,有时情节可以是不完整的,甚至可以是由数个事件浓缩组合成的一篇文章;当然,散文虽然取材广泛,但是其主题是集中的,正所谓“形散神聚”。散文和小说的区别:1、小说主要倚靠虚构,散文主要记叙描写真人73、两者都可以用第一人称,指代却不同。
小说和散文都可以用第一人称“我”来写作,这样可以拉近读者与故事的距离,增强真实感,也便于直接抒发情感。但是,小说中的“我”不管有没有作者的影子,这个“我”都不能当作作者本人。如鲁迅小说《故乡》中的“我”就不是鲁迅,而是叙述主人公,是小说的人物形象之一,是故事的见证者。而散文中的“我”必须完全是作者本人,通过“我”的经历见闻,客观叙事,主观抒情。4、散文和小说对主题的表现方式有所不同。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和景,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与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所以,小说和散文都以表现主题为自身的任务和目的。3、两者都可以用第一人称,指代却不同。8读懂散文的基本方法:1、找散文的要素。阅读叙事性散文,必须掌握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演变性质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可以说,对人物、事件理解得越深,对文章中心思想就挖掘得越透,概括得越准。2、理清散文的顺序。叙事散文以叙述和描写为基本表达方式,阅读时,应注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研究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3、抓住散文的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章的中心决定的。4、品味散文的情感。抒情散文着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都包含在字里行间。5、分析散文的哲理。就是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散文的抒情,总是在叙事、咏物的基础上进行,常说的见物思情就是这个道理。读懂散文的基本方法:1、找散文的要素。阅读叙事性散文,必须掌9
散文在内容上虽然或状物,或记人,或写景,但所写的总是作者自我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这种发现不仅是观察和思索的结果,也是感觉的结果。散文在形式上的特点,一是往往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二是往往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三是往往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四是往往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阅读散文时,要善于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下面就散文阅读、答题方法以及考点分析等方面略作指导。散文在内容上虽然或状物,或记人,或写景,但所写的总10散文的命题方向(1)命题角度:1、词语:词语理解、词语与句段的关系、标题作用等2、句子:文中句子的理解,评价性语句的解读3、文章(信息概括、要点归纳、结构)4、形象(景象、物象和人物形象)5、表达技巧:分析文段表达技巧6、探究:主题探究、问题探究(2)阅读散文关注点:1、文章脉络(思路)2、作者情感指向(3)解题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散文的命题方向(1)命题角度:11一、作用题:1、标题作用题:(1)线索作用。(2)突出叙述的对象(人、物)(3)点明主题、承载作者情感。(4)象征意味、寓意。(5)技巧(主要是修辞手法)(6)吸引读者(激发读者兴趣)。各类题型解题思路一、作用题:1、标题作用题:各类题型解题思路122、人称作用题: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有亲切感;可以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写得好像是“我”的亲身经历,增强文章的真实感;便于直接表达“我”内心的喜怒哀乐,亲切自然。第二人称:呼告式抒情更强烈,更感人,便于对话或感情交流;抒情自由灵活,亲切自然;其实是“我”在向“××(有时是作品中的某个人物形象,有时则是读者)”的叙述与倾谈。这种人称的作用有三:①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接对话和沟通交流;②便于作者的感情抒发;③在所写对象为物时,起到拟人化的修辞效果。一般书信、诗歌和赞颂、悼念的文章的使用。
第三人称: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向读者作客观的叙述,便于反映更广阔的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2、人称作用题: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13(1)内容上:写什么或为了说明什么(主要内容或主题),(2)主旨上:抒发了作者……情感,表现手法(如比喻、象征等)、用得比较生动的词句及其表达效果(3)结构上:(可考虑常见的表现手法,如对比、衬托等)a.承上启下:既承接了上文……,又引起了下文……,由……过渡到……(物人,景情,事理),由……转而写到……b.引起下文:为下文写……埋下伏笔,为下文写……张本,为……进行了铺垫,呼应下文……,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c.总结上文:呼应上文……,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并进一步……,卒章显志,表达了……d.线索: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文中X次出现,层层递进,逐层深入,把……感情推向高潮3、语句作用题:(1)内容上:写什么或为了说明什么(主要内容或主题),3、语14首句(段)——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铺垫,埋下伏笔。尾句(段)——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转承句(段)——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中心句(段)——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点睛句(段)——点明全文中心,统领下文;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情感句(段)——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矛盾句(段)——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首句(段)——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铺垫,埋下15
关于引文(引述、穿插性材料)在原文中的作用的答题模式:①对当前语段的内容作用;②对全文的作用;③丰富文章内容或富有诗意等。④增加权威性、文学性、历史性、文化性(视文体和功能而定,不要完全罗列)。关于引文(引述、穿插性材料)在原文中的作用的答题模式16二、语句理解题1、关注提问模式体会句子含意题提问直接而明显,主要有以下提问方式:①对这句你是如何理解的?②请简析该句的内容。③这句话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二、语句理解题172、答题思路:
①手法及手法分析(先找修辞再找其他)②结构复杂、较长的句子切分之,即把这些句子切分成几块,逐层体会。(或抓关键词)③概括抽象的句子具体化:先分析句子本身修饰语的意义,然后抓住文段中解释说明或者论证这些句子的支撑句,探讨其具体含意。④说明主旨或情感⑤语言特色2、答题思路:
①手法及手法分析(先找修辞再找其他)18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及作用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例如:《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2题,当儿子接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母亲“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花”,问:句中“悲喜交加”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及作用191、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手法,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就好像为它遮上了一层面纱。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就应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隐身”术,有的放矢地去分析。例如:《给我未来孩子的信》中第3题:“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这些高尚的情趣会支撑你的一生,使你在最严酷的冬天也不会忘记玫瑰的芳香。’这句话的实际意思什么?”2、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应两方面去分析:(1)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2)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1、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20三、鉴赏表达特色题1、熟悉常用语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记叙,叙述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①
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间接抒情(含蓄蕴藉,耐人寻味)。三、鉴赏表达特色题1、熟悉常用语21②
表现手法:衬托:突出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形象分明,主次分明托物言志(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更中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白描:简练,不加渲染和烘托,有简洁传神的表达效果。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对比:特点鲜明,反差强烈欲扬先抑:在行文的反差中,突出事物,突出特点;强调语意,行文跌宕,曲折含蓄渲染:营造氛围,情景相生,深化主题象征:形象含蓄,寓意深远,引发联想,感染力强反讽:从反面或用反语来讽喻事理,更鲜明地表达主题反复:强调作用和情感,有气势,感染力强类比:以浅寓深,以此类彼,生动形象,通俗易懂②
表现手法:22丝路古道,将急切的军令和温暖的家书,由内地传向边疆或者从边疆传回内地。文中对张骞出使西域这一事件评价极高,说“这一转身,便是一个新纪元的序曲”,结合全文阐述你的理解。点睛句(段)——点明全文中心,统领下文;③丰富文章内容或富有诗意等。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阅读散文时,要善于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第⑨段中描写了古时戍守边关者孤独单调的生活,渲染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和有家不能回的哀怨之情。所以,小说和散文都以表现主题为自身的任务和目的。终于,公元前138年,等来了一位27岁的年轻人,他与和他年纪相仿的君主“一拍即合”,为了击退匈奴,决心打通西域。首句(段)——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铺垫,埋下伏笔。便于直接表达“我”内心的喜怒哀乐,亲切自然。反复:强调作用和情感,有气势,感染力强2020年和2021年全国卷三(现更名为“全国甲卷”)高考真题文学类文本阅读都是考的记人叙事散文,2020年题目为《记忆里的光》,2021年题目为《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5)技巧(主要是修辞手法)(3)解题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托物言志(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随着人群来到关隘里的一个小楼之前,这座红色木制的关帝庙,与这个土黄色的世界格格不入。抒情散文着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都包含在字里行间。可以说,对人物、事件理解得越深,对文章中心思想就挖掘得越透,概括得越准。这份安宁,可以抵抗走在大漠中深深的不安感。3、文中对张骞出使西域这一事件评价极高,说“这一转身,便是一个新纪元的序曲”,结合全文阐述你的理解。渲染:营造氛围,情景相生,深化主题④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语气强烈,加重语势,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起强化作用)、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借代、反复(用于说理性文章,起强调作用;抒情写景,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划段分层。)⑤语言特色:从语言风格看,含蓄与明快、文雅与通俗、生动与朴实、富丽与素淡、简洁与繁复等。语言精炼、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丝路古道,将急切的军令和温暖的家书,由内地传向边疆或者从边疆232、艺术技巧作用答题样式:技巧本身作用+文本内容(写几点,一般看分值)运用了……手法,生动传神表达了……,突出(渲染)……,刻画了……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的态度、感情或者揭示了……的道理(点明了文章的主旨)。2、艺术技巧作用答题样式:24《千年丝路归去来》课堂练习:《千年丝路归去来》课堂练习:25
①从未见过这样完整的天地,剔透的天没有任何白云,蓝瓦瓦地将大地罩了个严严实实,地也是尽力地延展,在尽头迫不得已而与天交于一线。这无垠的沙地与戈壁本没有路,一个脚印踏过,来一阵风,便什么也不再留下。
②这样的一方天地,一直在沉睡。终于,公元前138年,等来了一位27岁的年轻人,他与和他年纪相仿的君主“一拍即合”,为了击退匈奴,决心打通西域。这位正值盛年的侍从官,从汉武帝刘彻的手中接过象征授权的符节,再拜君主,一表心系朝廷的忠心,二表定当竭力完成任务的决心。前路漫漫,这位名叫张骞的侍从官,带领着身后的100多名随行人员,转身骑上骏马,面向西域进发。这一转身,便是一个新纪元的序曲。
③马匹走在沙丘上,四周悄无声息。久居长安城,从未见过如此阔大的景致,他惊叹于大自然的壮美,心底同时也有些寒意,漠漠平沙有一种令人畏惧的肃穆。天似穹庐,笼盖四方沙地。人与马被晚霞映得通红,犹如披着一件神圣的袈裟。
④张骞用一生丈量出一条蜿蜒的路,这条路将时间与空间融为一体。再大的风也抵挡不住历史的进程,丝绸之路应运而生,长安和罗马,形形色色的人一队又一队,带有中亚的骏马、印度的医药、西亚的金银器、美洲的棉花和番薯……在这贫瘠的地上留下了文明的印记。
⑤张骞来过后,这里便设有玉石障,五代是天门关,明代又称嘉峪关。站在关上,天地尽是金黄,城楼的砖与戈壁沙漠连在一起,分不清彼此,仿佛这嘉峪关是大自然一手造就的。古老的风,似从城墙上吹起,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①从未见过这样完整的天地,剔透的天没有任何白云,26
⑥一阶阶走下千古关隘,觉得这已经被风干的历史,此刻却都活了起来。我能听到,驼铃声、熙攘的人声和着羌笛和胡笳,点缀着这条路,与自然浑为一体。随着人群来到关隘里的一个小楼之前,这座红色木制的关帝庙,与这个土黄色的世界格格不入。敦煌这一带本该是佛教盛行之地,那莫高窟、榆林窟,吸引了一代代工匠前来修葺,也吸引了中外虔诚的信徒来此拜谒。
⑦可偏偏,为什么在这丝路之上,出现了这样一座庙?殿内供奉着关公,手持青龙偃月刀,赤面长髯,带着一种与莫高窟瑰丽色调完全不同的美感。这座庙告诉后人,古代在这里戍守边关的人是山西人。因为关帝来自山西运城。
⑧运城与嘉峪关,家乡与边邑,1600多公里,唯有信仰能跨越这段距离。这样的信仰,又在有形的丝绸古路之上架设起一条无形的精神之路。人们虽然殊途,但最终会同归于内心深处的那份安宁。这份安宁,可以抵抗走在大漠中深深的不安感。丝路古道,将急切的军令和温暖的家书,由内地传向边疆或者从边疆传回内地。
⑨我开始想象古时戍守边关人的生活:扎营、练兵、打仗,闲暇时注视着远方若有若无的地平线和家乡的方向。“无事则耕,有事则战”,在那个闭塞的地方,唯一的乐趣可能就是闲暇时去戏台子转一转吧,听听边塞的曲艺,那铿铿的撼动天地的锣鼓声中,或许可以听到秦腔,运城离着陕西很近,所以秦腔也能被认作是乡音了。听到了,心中又不禁翻腾起不尽的乡思。一台戏终了,还可以在戏台周围打听打听各路的讯息,运气好,会收到家人的口信。
⑩1516年,这明代的重要隘口被满速儿汗攻破,大西洋上船只的黑烟也渐渐代替了丝路上的驼铃。清朝末年,这座要塞被荒废,众人东迁,官道与民道一同成为了百姓的弃子。一百年后,一把火也将那座古物烧成断壁残垣。这段历史画上了句号。中原的史官把卷帙一片片翻过,此处的西风裹着沙,也一层一层地将这条昔日繁华的古道淹没。
⑪此后,中原大地一如这沉默的古道一般,强盛不再,自信不再,被列强践踏,被帝国瓜分。
⑫时间转到今日,我来到此地,又是喧闹的景致了,游客熙攘。这样一条用丝绸点缀的路已然复活。同时复兴和崛起的,还有整个民族。
(有删改)⑥一阶阶走下千古关隘,觉得这已经被风干的历史,此刻27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开头用雄浑的笔调描绘出戈壁滩苍茫的景色和恶劣的环境,也从侧面表现出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和伟大。B.作者游览嘉峪关,抚今追昔,感慨万千。任笔端在现实与想象间来回穿梭,连缀出一幅幅壮丽的关外图景。C.第③段运用比喻的手法和诗意的语言,把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事件描绘得庄严又神圣。D.第⑨段中描写了古时戍守边关者孤独单调的生活,渲染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和有家不能回的哀怨之情。2、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6分)3、文中对张骞出使西域这一事件评价极高,说“这一转身,便是一个新纪元的序曲”,结合全文阐述你的理解。(6分)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8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开头用雄浑的笔调描绘出戈壁滩苍茫的景色和恶劣的环境,也从侧面表现出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和伟大。
B.作者游览嘉峪关,抚今追昔,感慨万千。任笔端在现实与想象间来回穿梭,连缀出一幅幅壮丽的关外图景。
C.第③段运用比喻的手法和诗意的语言,把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事件描绘得庄严又神圣。
D.第⑨段中描写了古时戍守边关者孤独单调的生活,渲染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和有家不能回的哀怨之情。
【答案】:D项,“极力渲染将士们……有家不能回的哀怨之情”错误,该信息属于无中生有,从文中来看,作者描写古时成守边关者孤独单调的生活目的是渲染将士们的思乡之情,突出开辟丝绸之路的重大意义。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9①与前文形成对比,前文作者写了丝绸之路的衰落,本段写丝绸之路的复兴;②照应标题,“这样一条用丝绸点缀的路已然复活”照应标题中的“千年丝路”的“去”和“来”;③深化主题,一带一路的建设象征着古丝绸之路的复兴,如今中华民族开始崛起,中国已经踏上复兴之路。2.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①与前文形成对比,前文作者写了丝绸之路的衰落,本段写丝绸之路303.文中对张骞出使西域这一事件评价极高,说“这一转身,便是一个新纪元的序曲”,结合全文阐述你的理解。(1)这句话的内涵是张骞从汉廷转身出使西域,是汉朝击退匈奴,开辟强盛王朝的新纪元的开端。(2)将张骞出使西域比喻为“新纪元的序曲”,形象的揭示了他开辟丝绸之路,这一壮举深远的历史意义。(3)表达了作者对开辟丝绸之路,促进汉文化与沿途民族文化的碰撞,加强中西方文明交流的赞颂之情。3.文中对张骞出使西域这一事件评价极高,说“这一转身,便是31下课!下课!32散文阅读专题复习散文阅读专题复习33高考试题评析及学情分析:2020年和2021年全国卷三(现更名为“全国甲卷”)高考真题文学类文本阅读都是考的记人叙事散文,2020年题目为《记忆里的光》,2021年题目为《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
学生在高中教材里也学过两个单元的散文,《必修一》学的记人叙事散文:《记念刘和珍君》、《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必修二》学的写景状物散文:《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
但是学生对散文的解读能力非常有限,甚至对于淡化情节的小说(散文化小说)和记人叙事散文的区分都有难度。高考试题评析及学情分析:2020年和2021年34复习内容:一、文体特征及文体区分:散文和小说二、读懂散文的基本方法三、命题方向及解题思路四、常用术语五、课堂练习:《千年丝路归去来》复习内容:一、文体特征及文体区分:散文和小说35散文知识储备(一)、明确概念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二)、理解特点: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神聚:主题集中鲜明散文知识储备(一)、明确概念36(三)、散文的分类
(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
以小见大(五)、散文的线索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三)、散文的分类37(六)、散文的主题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七)、散文的语言(1)质朴、自然(2)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六)、散文的主题38散文和小说的区别:1、小说主要倚靠虚构,散文主要记叙描写真人真事。2、小说的故事性更强,散文的叙事情节则相对简约。
小说和叙事散文都必须有“故事”,而且都力求具体生动。但是,小说的情节追求曲折变化,出人意料。故事情节一般包括四个: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还会在“开端”前面加上一个“序幕”,在“结局”后面补充一个“尾声”。而叙事散文没有这么复杂,情节相对简单,有时情节可以是不完整的,甚至可以是由数个事件浓缩组合成的一篇文章;当然,散文虽然取材广泛,但是其主题是集中的,正所谓“形散神聚”。散文和小说的区别:1、小说主要倚靠虚构,散文主要记叙描写真人393、两者都可以用第一人称,指代却不同。
小说和散文都可以用第一人称“我”来写作,这样可以拉近读者与故事的距离,增强真实感,也便于直接抒发情感。但是,小说中的“我”不管有没有作者的影子,这个“我”都不能当作作者本人。如鲁迅小说《故乡》中的“我”就不是鲁迅,而是叙述主人公,是小说的人物形象之一,是故事的见证者。而散文中的“我”必须完全是作者本人,通过“我”的经历见闻,客观叙事,主观抒情。4、散文和小说对主题的表现方式有所不同。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和景,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与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所以,小说和散文都以表现主题为自身的任务和目的。3、两者都可以用第一人称,指代却不同。40读懂散文的基本方法:1、找散文的要素。阅读叙事性散文,必须掌握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演变性质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可以说,对人物、事件理解得越深,对文章中心思想就挖掘得越透,概括得越准。2、理清散文的顺序。叙事散文以叙述和描写为基本表达方式,阅读时,应注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研究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3、抓住散文的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章的中心决定的。4、品味散文的情感。抒情散文着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都包含在字里行间。5、分析散文的哲理。就是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散文的抒情,总是在叙事、咏物的基础上进行,常说的见物思情就是这个道理。读懂散文的基本方法:1、找散文的要素。阅读叙事性散文,必须掌41
散文在内容上虽然或状物,或记人,或写景,但所写的总是作者自我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这种发现不仅是观察和思索的结果,也是感觉的结果。散文在形式上的特点,一是往往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二是往往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三是往往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四是往往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阅读散文时,要善于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下面就散文阅读、答题方法以及考点分析等方面略作指导。散文在内容上虽然或状物,或记人,或写景,但所写的总42散文的命题方向(1)命题角度:1、词语:词语理解、词语与句段的关系、标题作用等2、句子:文中句子的理解,评价性语句的解读3、文章(信息概括、要点归纳、结构)4、形象(景象、物象和人物形象)5、表达技巧:分析文段表达技巧6、探究:主题探究、问题探究(2)阅读散文关注点:1、文章脉络(思路)2、作者情感指向(3)解题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散文的命题方向(1)命题角度:43一、作用题:1、标题作用题:(1)线索作用。(2)突出叙述的对象(人、物)(3)点明主题、承载作者情感。(4)象征意味、寓意。(5)技巧(主要是修辞手法)(6)吸引读者(激发读者兴趣)。各类题型解题思路一、作用题:1、标题作用题:各类题型解题思路442、人称作用题: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有亲切感;可以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写得好像是“我”的亲身经历,增强文章的真实感;便于直接表达“我”内心的喜怒哀乐,亲切自然。第二人称:呼告式抒情更强烈,更感人,便于对话或感情交流;抒情自由灵活,亲切自然;其实是“我”在向“××(有时是作品中的某个人物形象,有时则是读者)”的叙述与倾谈。这种人称的作用有三:①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接对话和沟通交流;②便于作者的感情抒发;③在所写对象为物时,起到拟人化的修辞效果。一般书信、诗歌和赞颂、悼念的文章的使用。
第三人称: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向读者作客观的叙述,便于反映更广阔的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2、人称作用题: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45(1)内容上:写什么或为了说明什么(主要内容或主题),(2)主旨上:抒发了作者……情感,表现手法(如比喻、象征等)、用得比较生动的词句及其表达效果(3)结构上:(可考虑常见的表现手法,如对比、衬托等)a.承上启下:既承接了上文……,又引起了下文……,由……过渡到……(物人,景情,事理),由……转而写到……b.引起下文:为下文写……埋下伏笔,为下文写……张本,为……进行了铺垫,呼应下文……,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c.总结上文:呼应上文……,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并进一步……,卒章显志,表达了……d.线索: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文中X次出现,层层递进,逐层深入,把……感情推向高潮3、语句作用题:(1)内容上:写什么或为了说明什么(主要内容或主题),3、语46首句(段)——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铺垫,埋下伏笔。尾句(段)——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转承句(段)——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中心句(段)——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点睛句(段)——点明全文中心,统领下文;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情感句(段)——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矛盾句(段)——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首句(段)——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铺垫,埋下47
关于引文(引述、穿插性材料)在原文中的作用的答题模式:①对当前语段的内容作用;②对全文的作用;③丰富文章内容或富有诗意等。④增加权威性、文学性、历史性、文化性(视文体和功能而定,不要完全罗列)。关于引文(引述、穿插性材料)在原文中的作用的答题模式48二、语句理解题1、关注提问模式体会句子含意题提问直接而明显,主要有以下提问方式:①对这句你是如何理解的?②请简析该句的内容。③这句话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二、语句理解题492、答题思路:
①手法及手法分析(先找修辞再找其他)②结构复杂、较长的句子切分之,即把这些句子切分成几块,逐层体会。(或抓关键词)③概括抽象的句子具体化:先分析句子本身修饰语的意义,然后抓住文段中解释说明或者论证这些句子的支撑句,探讨其具体含意。④说明主旨或情感⑤语言特色2、答题思路:
①手法及手法分析(先找修辞再找其他)50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及作用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例如:《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2题,当儿子接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母亲“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花”,问:句中“悲喜交加”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及作用511、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手法,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就好像为它遮上了一层面纱。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就应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隐身”术,有的放矢地去分析。例如:《给我未来孩子的信》中第3题:“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这些高尚的情趣会支撑你的一生,使你在最严酷的冬天也不会忘记玫瑰的芳香。’这句话的实际意思什么?”2、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应两方面去分析:(1)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2)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1、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52三、鉴赏表达特色题1、熟悉常用语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记叙,叙述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①
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间接抒情(含蓄蕴藉,耐人寻味)。三、鉴赏表达特色题1、熟悉常用语53②
表现手法:衬托:突出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形象分明,主次分明托物言志(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更中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白描:简练,不加渲染和烘托,有简洁传神的表达效果。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对比:特点鲜明,反差强烈欲扬先抑:在行文的反差中,突出事物,突出特点;强调语意,行文跌宕,曲折含蓄渲染:营造氛围,情景相生,深化主题象征:形象含蓄,寓意深远,引发联想,感染力强反讽:从反面或用反语来讽喻事理,更鲜明地表达主题反复:强调作用和情感,有气势,感染力强类比:以浅寓深,以此类彼,生动形象,通俗易懂②
表现手法:54丝路古道,将急切的军令和温暖的家书,由内地传向边疆或者从边疆传回内地。文中对张骞出使西域这一事件评价极高,说“这一转身,便是一个新纪元的序曲”,结合全文阐述你的理解。点睛句(段)——点明全文中心,统领下文;③丰富文章内容或富有诗意等。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阅读散文时,要善于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第⑨段中描写了古时戍守边关者孤独单调的生活,渲染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和有家不能回的哀怨之情。所以,小说和散文都以表现主题为自身的任务和目的。终于,公元前138年,等来了一位27岁的年轻人,他与和他年纪相仿的君主“一拍即合”,为了击退匈奴,决心打通西域。首句(段)——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铺垫,埋下伏笔。便于直接表达“我”内心的喜怒哀乐,亲切自然。反复:强调作用和情感,有气势,感染力强2020年和2021年全国卷三(现更名为“全国甲卷”)高考真题文学类文本阅读都是考的记人叙事散文,2020年题目为《记忆里的光》,2021年题目为《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5)技巧(主要是修辞手法)(3)解题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托物言志(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随着人群来到关隘里的一个小楼之前,这座红色木制的关帝庙,与这个土黄色的世界格格不入。抒情散文着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都包含在字里行间。可以说,对人物、事件理解得越深,对文章中心思想就挖掘得越透,概括得越准。这份安宁,可以抵抗走在大漠中深深的不安感。3、文中对张骞出使西域这一事件评价极高,说“这一转身,便是一个新纪元的序曲”,结合全文阐述你的理解。渲染:营造氛围,情景相生,深化主题④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语气强烈,加重语势,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起强化作用)、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借代、反复(用于说理性文章,起强调作用;抒情写景,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划段分层。)⑤语言特色:从语言风格看,含蓄与明快、文雅与通俗、生动与朴实、富丽与素淡、简洁与繁复等。语言精炼、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丝路古道,将急切的军令和温暖的家书,由内地传向边疆或者从边疆552、艺术技巧作用答题样式:技巧本身作用+文本内容(写几点,一般看分值)运用了……手法,生动传神表达了……,突出(渲染)……,刻画了……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的态度、感情或者揭示了……的道理(点明了文章的主旨)。2、艺术技巧作用答题样式:56《千年丝路归去来》课堂练习:《千年丝路归去来》课堂练习:57
①从未见过这样完整的天地,剔透的天没有任何白云,蓝瓦瓦地将大地罩了个严严实实,地也是尽力地延展,在尽头迫不得已而与天交于一线。这无垠的沙地与戈壁本没有路,一个脚印踏过,来一阵风,便什么也不再留下。
②这样的一方天地,一直在沉睡。终于,公元前138年,等来了一位27岁的年轻人,他与和他年纪相仿的君主“一拍即合”,为了击退匈奴,决心打通西域。这位正值盛年的侍从官,从汉武帝刘彻的手中接过象征授权的符节,再拜君主,一表心系朝廷的忠心,二表定当竭力完成任务的决心。前路漫漫,这位名叫张骞的侍从官,带领着身后的100多名随行人员,转身骑上骏马,面向西域进发。这一转身,便是一个新纪元的序曲。
③马匹走在沙丘上,四周悄无声息。久居长安城,从未见过如此阔大的景致,他惊叹于大自然的壮美,心底同时也有些寒意,漠漠平沙有一种令人畏惧的肃穆。天似穹庐,笼盖四方沙地。人与马被晚霞映得通红,犹如披着一件神圣的袈裟。
④张骞用一生丈量出一条蜿蜒的路,这条路将时间与空间融为一体。再大的风也抵挡不住历史的进程,丝绸之路应运而生,长安和罗马,形形色色的人一队又一队,带有中亚的骏马、印度的医药、西亚的金银器、美洲的棉花和番薯……在这贫瘠的地上留下了文明的印记。
⑤张骞来过后,这里便设有玉石障,五代是天门关,明代又称嘉峪关。站在关上,天地尽是金黄,城楼的砖与戈壁沙漠连在一起,分不清彼此,仿佛这嘉峪关是大自然一手造就的。古老的风,似从城墙上吹起,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①从未见过这样完整的天地,剔透的天没有任何白云,58
⑥一阶阶走下千古关隘,觉得这已经被风干的历史,此刻却都活了起来。我能听到,驼铃声、熙攘的人声和着羌笛和胡笳,点缀着这条路,与自然浑为一体。随着人群来到关隘里的一个小楼之前,这座红色木制的关帝庙,与这个土黄色的世界格格不入。敦煌这一带本该是佛教盛行之地,那莫高窟、榆林窟,吸引了一代代工匠前来修葺,也吸引了中外虔诚的信徒来此拜谒。
⑦可偏偏,为什么在这丝路之上,出现了这样一座庙?殿内供奉着关公,手持青龙偃月刀,赤面长髯,带着一种与莫高窟瑰丽色调完全不同的美感。这座庙告诉后人,古代在这里戍守边关的人是山西人。因为关帝来自山西运城。
⑧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医医学经络腧穴学课件-奇穴
- 《学前社会教育》课件
- 2025届海南省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全真模拟(二)历史试卷(解析版)
- 2024-2025学年浙江省台州市十校联考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 《物流仓储管理》课件
- 单位管理制度集合大全员工管理篇
- 《物流管理运输管理》课件
- 单位管理制度汇编大全员工管理
- 单位管理制度合并汇编【职工管理】
- 单位管理制度分享合集职员管理
- 七年级体育与健康 《足球》单元作业设计
- 毛细管升高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
- 室内覆盖方案设计与典型场景
- 放射性粒子植入自我评估报告
- 2023年山西云时代技术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浙大中控DCS系统介绍(简洁版)
- GB/T 16288-2008塑料制品的标志
- GB/T 14486-2008塑料模塑件尺寸公差
- 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三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 顶板管理实施细则
- 2022年杭州西湖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