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地区家庭病床技术指导规范_第1页
试点地区家庭病床技术指导规范_第2页
试点地区家庭病床技术指导规范_第3页
试点地区家庭病床技术指导规范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试点地区家庭病床技术指导规范为进一步规范家庭病床服务和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家庭病床暂行工作办法》有关规定,结合国内及我区试点地区家庭病床现状,制定我区《试点地区家庭病床技术指导规范》,旨在规范家庭病床服务流程及项目,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规范、连续、便捷的家庭病床服务。一、明确服务对象家庭病床服务对象是居住在辖区内,已在上级医院明确诊断,病情稳定,适合在家庭条件下进行检查、治疗和护理,并经家庭医生确认适合建立家庭病床的患者。主要包括:1.治疗型:诊断明确,需要在家庭进行治疗、护理的患者;因行动不便,到医疗机构就诊确有困难的患者。2.康复型:经住院治疗病情已趋稳定,出院后仍需继续观察和治疗的患者;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非危、重症,需康复治疗的患者。3.综合服务型:诊断明确、治疗方案单一、长期卧床、适宜家庭治疗的慢性疾病患者。4.XX疗护型:自然衰老或主要脏器衰竭,失能、半失能患者;处于疾病终末期需姑息治疗和减轻痛苦的患者等。二、规范服务项目家庭病床服务项目应为适宜在患者居住场所开展的诊疗、护理与健康管理等服务,提供服务以安全有效为准则。服务项目主要包括: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时补充、更新。2.签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书,提供基础性和个性化服务。3.医疗安全能得到保障、治疗效果较明确、消毒隔离能达到要求,条件允许可开展换药、导尿、吸氧、肌肉注射、皮下注射、静脉注射、静脉输液及压疮护理、针灸、推拿、康复治疗等。4.医疗器械能拿到家庭使用、非创伤性、不易失血和不易引起严重过敏等适宜的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检查,心电图检查,血糖检测,标本采集等。5.开展居民健康管理,包括:重点人群专案管理及随访、周期性体检、心理健康指导、营养膳食指导、疾病预防和卫生保健知识指导等。6.其他在居住场所中医疗安全能得到保障、治疗效果较确切、消毒隔离能达到要求、医疗器械能在患者居住场所使用的非创伤性和不易引起失血或严重过敏的检查、治疗与护理服务项目。三、规范人员设备配置1.人员资质。从事家庭病床工作的医生、护士,应具有相应的执业注册资质,并具有2年以上临床工作经历,能独立开展诊疗护理工作。乡村医生具有相应的执业资格。2.人员配置。医疗卫生机构建床数量应与其配备的医师、护士数量及其管理、服务能力相适应,以保证家庭病床服务质量。家庭医生团队中,成员构成与专业分工应能满足家庭病床工作需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通过建立区域医联体、县域紧密型医共体等,加强上级医院专科医师对家庭医生开展家庭病床服务工作的支持指导。3.设备配置。家庭病床服务应配置适应工作需要的小型、便于携带的出诊包、急救箱(含常用急救药品)。出诊包主要包括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手电筒、压舌板、注射换药器材、健康教育资料等出诊用品及与开展服务项目相适应的其他相关器材等。有条件的机构可配置快速检测仪、便携式检验检查设备及医疗记录仪等其他必要设备。四、严格服务流程(一)家庭病床建床1.患者(家属)到属地卫生健康部门认定的定点家庭病床服务机构提出建床申请,提供医疗机构相关诊疗资料。2.责任医师(家庭医生)根据收治范围和患者病情以及相关诊疗资料进行评估,对符合建床条件的,予以建床。3.责任医师(家庭医生)、社区护士详细告知患者(家属)建床手续、服务内容、患者及家属责任、查床与撤床制度以及收费标准与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等事项,给予“家庭病床建床告知书”。4.责任医师(家庭医生)、社区护士指导患者(或家属)按规定办理建床手续,签订家庭病床服务协议书,并发放“家庭病床服务登记卡”。5.责任医师(家庭医生)首次上门访视应详细询问建床患者病史,进行生命体征和相关检查,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饮食情况以及经济条件与家庭卫生环境等因素,提出诊断意见,制定诊疗方案与治疗护理计划,并给予家庭环境卫生与健康指导。6.家庭病床实行责任医师(家庭医生)首诊负责制,对病床全程管理,直至撤床结算后为止。(二)家庭病床查床1.家庭病床一经建立,责任医师(家庭医生)于24小时内上门,建立家庭病床病历,制定诊疗计划,交代注意事项。2.对新建床患者,上级医师应在48小时内完成二级查床,提出实施方案。3.责任医师(家庭医生)团队应根据病情、家庭病床类型制定查床计划。每XX少查床1次。患者病情变化时,根据病情需要增XX床次数。4.定期查床时应作必要的体检和适宜的辅助检查,作出诊断和处理,并向患者或家属交待注意事项,进行健康指导。5.医务人员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和各项管理规定,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范。6.家庭病床应每月作阶段小结,总结病情及疗效,修订诊断、治疗、护理计划。(三)家庭病床护理1.社区护士根据医嘱执行相应治疗计划。2.社区护士执行医嘱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护理常规和操作规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交叉感染和差错发生。3.社区护士应指导家属进行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如防压疮、坠床、翻身和口腔护理等。4.社区护士长应定期进行护理查床,检查护理质量和医源性感染控制情况,研究解决护理问题。5.发现传染病患者及时报告,做好疫情登记,并指导家属到传染病专科医院就诊。6.治疗用过的医用垃圾,按医疗垃圾有关规定妥善处理。7.需在家中输液或其他特殊治疗的还应签订知情同意书。(四)家庭病床会诊与转诊1.建床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时,责任医师(家庭医生)应根据情况请上级医师会诊。2.建床患者需要会诊时由责任医师(家庭医生)负责联系会诊,并做好会诊记录,情况紧急时应及时指导患者或家属拨打“120”转诊并详细记录。3.由于技术和设备条件限制,需要进一步诊疗的建床患者应及时转诊。4.建床患者病情加重时,根据病情需要应通知家属及时转诊,如拒绝转诊,需在病历上如实记录并请家属签字。5.患者需转院时由责任医师(家庭医生)、社区护士办理出床手续,填写病情及治疗情况,介绍联系转院。6.对转诊后转回辖区的患者,根据病情需要可继续家庭病床治疗。(五)家庭病床撤床1.建床患者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办理撤床:(1)经治疗,疾病得到稳定、好转或治愈;(2)病情变化,受家庭病床服务条件限制,需转诊至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3)患者由于各种原因自行要求停止治疗或撤床;(4)患者死亡。2.责任医师(家庭医生)应开具家庭病床撤床证,指导患者(或其监护人)按规定办理撤床手续,并书写撤床记录。3.建床患者(或其监护人)要求停止治疗或撤床,责任医师(家庭医生)应将该情况记录在撤床记录中,经患者(或其监护人)签字后办理撤床手续。4.撤床后,家庭病床病历归入患者病史由医疗卫生机构一并保存,并按病历存档要求进行存档保管。五、强化医疗安全1.责任医师(家庭医生)应对患者病情进行认真评估,在实施治疗和更改治疗方案前,医生/护士应如实告知并知情同意,建立签字制度。如发现建床患者病情加重,应及时会诊,或告知患者(或家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