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导学案-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1页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导学案-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2页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导学案-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3页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导学案-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习目标:1.分析思考,构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难点)2.分析碳循环平衡的原因,从而提出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3.归纳概括物质循环的概念和特点,说出改进农业生产方式的建议(重点)学新知-梳理学新知-梳理教材一、碳循环1.在与间循环,主要以的形式进行。2.由于二氧化碳能够随着在内流动,因此,碳循环具有。二、物质循环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等化学元素,不断的进行从非生物环境到,又从__________回到的循环过程,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特点:①物质循环具有,因此又叫。②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三、温室效应1.形成原因:燃料的和,大大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了温室效应。2.危害:引起。3.我国采取措施:减少排放和大力,提高。【预习反馈】1.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发生在()A.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 B.不同种群与群落之间C.生产者与分解者之间 D.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所说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D.物质在循环过程中递减探重难探重难-合作交流探究:分析碳循环的过程1.碳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体内分别以什么形式存在?2.碳是如何进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以什么形式、通过哪种生命活动、形成哪些产物等)3.碳元素主要以什么途径从非生物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以什么途径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4.碳元素在生物体之间以什么渠道传递?5.请用关键词、线段、箭头、方框等表示碳在生物体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的过程。任务:1.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图中的甲、乙、丙分别是什么?①、②、③分别表示什么过程?(2)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什么?(用图中代号表示)(3)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间以什么形式流动?2.如果人们不按生态规律办事,乱砍滥伐森林,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有何影响?【课堂反馈】1.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其中字母表示各组成成分,箭头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b、c、d生物可以组成多条食物链B.a→b依靠植物的光合作用C.图中缺少b→a、c→a和d→a的过程D.f为分解者,只包含真菌和细菌2.某同学画出3幅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若使图1、图2、图3完整表示碳循环,需补充化石燃料燃烧产生CO2B.图1中C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C.图2中A、B、D、E构成群落,碳在其中流动的形式是有机物D.3幅图中生产者都是A3.下面是碳循环简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人类减少对③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B.②过程增强后①过程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增强②减少大气中的CO2的量C.生物群落内部碳循环的物质形式主要是CO2D.参与②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4.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种群A与种群B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A的每一个体含有的能量都比种群B的多B.种群B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种群A所同化的能量C.以该草原生态系统为单位开展物质循环的研究D.碳元素在种群A与种群B之间以CO2的形式传递5.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在2020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于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这是中国向全世界的郑重承诺,彰显了大国责任。下图是某自然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d构成生物群落。回答下列问题:(1)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渠道是。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考虑,图中生物c属于_______,其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是。(2)图中b同化的能量最终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自然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植物等从大气中摄取碳的速率与生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