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第三章小说一课件_第1页
中国现代文学第三章小说一课件_第2页
中国现代文学第三章小说一课件_第3页
中国现代文学第三章小说一课件_第4页
中国现代文学第三章小说一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小说(一)第三章小说(一)第一讲“五四”小说取得正宗地位(一)“五四”小说发生前的景象1、1902年粱启超发起“小说界”革命,“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2、上海等东南沿海城市报业印刷业发展,小说出版手段增多,形成新的市民读者群。3、谴责小说流入“黑幕”,狭邪小说流入“鸳蝴”,商品化给小说带来的媚俗倾向大大抬头。而且小说问题虽然起了变化,却仍难摆脱文言的束缚,文言章回体无可挽救的处于衰败之中。(二)小说的现代化1、五四文学革命给小说的现代化带来契机。这是一次广泛的思想文化启蒙大潮,它对小说的推动力是相当深刻的。(如《狂人日记》第一讲“五四”小说取得正宗地位(一)“五四”小说发生等文学作品,《新青年》、《新潮》等文学刊物的出现)2、新式的教育产生了一代青年学生读者群和作者群,跻身由旧市民读者和作者主宰的文坛。3、对白话语言和新式标点的推广。4、林琴南用文言意译的西欧小说,因其早而开风气,因其对世界小说的大量输入而引发读者对中国小说正宗地位的首肯。“周译小说”直译日俄等弱小民族的小说,影响了“五四”小说的内容、形式以至风格。西洋小说的引入,对中国小说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的推动力是极其明显的。总之,“五四”运动爆发后,中国小说的现代化立刻加快了步伐,并由于以上原因迅速形成热潮--小说新人不断涌现,女性小说家更是引人注目,重要作品迭出,小说独立地位的稳固使它向文学的中心位置移动。这不仅是指小说创作数量占据第一位,读者众多,更是因小说在那个时期所扮演的思想启蒙的重要角色,以及反思人生、叛逆统治阶层主流意识形态的特殊文化地位。等文学作品,《新青年》、《新潮》等文学刊物的出现)第二讲从“问题小说”到人生派写实小说“五四”运动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引出了一批“问题小说”,造成了一群“问题小说”家,其中的一部分成了“文学研究会”的中坚分子,显示出明显的“为人生”的写实小说倾向。他们的主要功绩是建立了现代市镇和乡土文学的基本叙述模式。1919年下半年,女作家冰心在《晨报副刊》上发表了《斯人独憔悴》,正式开创了“问题小说”的风气。创作问题小说的作者主要有冰心、王统照、庐隐、许地山等,艺术倾向不尽相同,却汇成短期的一股创作潮流。第二讲从“问题小说”到人生派写实小说“五四”运动在思想文(一)“问题小说”形成的原因1、作为思想启蒙运动的“五四”本身,闪出思想解放的理性之光,它造就了“思考的一代”。问题小说涉及青年当时所关注的家庭礼教、婚姻爱情、妇女贞操、劳工、战争、知识者等诸多方面,问题的尖锐性为第一位。2、“问题小说”的出现受到欧洲、俄国表现社会人生为主的作品的直接刺激。(二)“问题小说”作家群的创作冰心1、基本主题:爱母亲、爱自然、爱儿童。2、小说代表:处女作《两个家庭》,成名作《斯人独憔悴》、代表作《超人》。3、创作特征:表现爱与美的人生理想,演绎故事,长于主观抒情与议论,富于浪漫主义色彩。(一)“问题小说”形成的原因1、作为思想启蒙运动的“五四”本[例]超人(节选)这一夜他忽然醒了,听得对面楼下凄惨的呻吟着,这痛苦的声音,断断续续的,在这沉寂的黑夜里只管颤动。他虽然毫不动心,却也搅得他一夜睡不着。月光如水,从窗纱外泻将进来,他想起许多幼年的事情,--慈爱的母亲,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他的脑子累极了,极力的想摈绝这些思想,无奈这些事只管奔凑了来,直到天明,才微微的合一合眼。他听了三夜的呻吟,看了三夜的月,想了三夜的往事--

第七天早起,他忽然问程姥姥对面楼下的病人是谁?程姥姥一面惊讶着,一面说:“那是厨房里跑街的孩子禄儿,那天上街去了,不知道怎么把腿摔坏了,自己买块膏药贴上了,还是不好,每夜呻吟就是他。这孩子真可怜,今年才十二岁呢,素日他勤勤恳恳极疼人[例]超人(节选)的……”何彬自己只管穿衣戴帽,好象没有听见似的,自己走到门边,程姥姥也住了口,端起碗来,刚要出门,何彬慢慢的从袋里拿出一张钞票来,递给程姥姥说:“给那禄儿罢,叫他请太夫治一治。”说完了,头也不回,径自走了。--程姥姥一看那巨大的数目,不禁愕然,何先生也会动起慈悲念头来,这是破天荒的事情啊!他端起碗,站在门口,只管出神。呻吟的声音,渐渐的轻了,月儿也渐渐的缺了。何彬还是蒙蒙胧胧的--慈爱的母亲,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他的脑子累极了,竭力的想摈绝这些思想,无奈这些事只管奔凑了出来。由于母爱的感召,原是冷漠的何彬变得“慈悲”起来。何彬的变化缺乏性格的必然逻辑,是作者为了表现“爱的哲学”,而把人物理想化的结果。的……”何彬自己只管穿衣戴帽,好象没有听见似的,自己走到门边王统照创作内容:1、表现爱与美的人生理想,例如《沉思》、《微笑》。2、对社会黑暗的控诉,例如《湖畔儿语》。创作风格:擅长运用象征手法,与故事的写实性掺杂并存,初期作品稍过虚幻,但仍能在写意的天地里关注眼前污浊的现实,这正是他后来的创作走向社会现实的思想基础。叶圣陶从“问题小说”起步,又成为“五四”人生派小说的代表作家。在“问题小说”时期,他把关注的问题更集中于封建宗法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上(《隔膜》)。“问题小说”的潮流过去之后,他转于对学校知识分子和市镇小市民的精神历程刻画。王统照叶圣陶小说特点:1、多写教育题材,探索教育问题,有“教育小说”之称。2、着力描写小市民和小资产阶级的灰色人生。3、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创作风格:叶圣陶的小说具有冷峻、朴实、自然的艺术风格。他不刻意追求情节的曲折离奇和形式的标新立异,而是以较为客观的态度再现生活的本来面目,刻画人物内心世界。他注重心理表现和性格刻画,笔致细腻真切;结构上讲究严谨、自然且灵活多变;语言上多采用标准、规范的书面语,具有纯净、洗练、真切且表现力强的特点。代表作--《潘先生在难中》(灰色知识分子形象,苟安自私、猥琐麻木)叶圣陶小说特点:[例]潘先生在难中(节选)他缴纳会费愿作会员;又宣言自己的学校房子还宽阔,也愿意作为妇女收容所,到万一的时候收容妇女。这是慈善的举措,当然受热烈的欢迎,更兼潘先生本来是体面的大家知道的人物。办事处就给他红十字的旗子,好在学校门前张起来;又给他红十字的徽章,标明这是红十字的一员。

潘先生接旗子和徽章在手,如捧着救命的神符,心头起一种神秘的快慰。“现在什么都安全了!但是……”想到这里,便笑向办事处的职员道:“多给我一面旗,几个徽章罢?”他的理由是学校还有个侧门,也得张一面旗,而徽章这东西不很大,恐怕偶尔遗失了,不如多拿几个备在那里。……两面红十字旗立刻在新秋的轻风中招展着;可是学校的侧门上并没有,原来移到潘先生家的大门上去了。一枚红十字勋章早已跳上潘先生的衣襟,闪耀着慈善庄严的光,给予潘先生一种新的勇气。其[例]潘先生在难中(节选)余几枚呢,潘先生重重包裹着,藏在贴身小衫的一个口袋里。他想,“一个是她的,一个是阿大的,一个是阿二的。”虽然他们离处在那渺茫难接的上海,但是仿佛给他们加保了一重稳当可靠的险,他们也就各各增加一种新的勇气。潘先生处心积虑索要红十字会旗、会徽及其内心打算,凸现其他自私狡诈的性格。作者将讽刺寓于冷静客观的描写之中。潘先生觉得这当儿很有点滋味,接了笔便在墨盆里蘸墨汁。凝想一下,提起笔来在蜡笺上一并排写“功高岳牧”四个大字。第二张写的是“威镇东南”。又写第三张,是“德隆恩溥”。--他写到溥字,仿佛觉得许多的影片,拉夫,开炮,烧房屋,淫妇人,菜色的男女,腐烂的死尸,在眼前一闪。

旁边看写字的一个人赞叹道:“这一句更见恳切。字也越来越好了。”逃难之惊犹未平息,潘先生已有“滋味”地写对联,为反动军阀歌功颂德。既有小人物的无奈,更显示了苟安、麻木的灵魂。

余几枚呢,潘先生重重包裹着,藏在贴身小衫的一个口袋里。他想(三)人生派写实小说人生派写实小说在叶圣陶之外,主要由文学研究会的乡土小说作家群组成,这些作家的成熟作品都产生在“五四”以后,几乎每一位都有自己的特点,显示了乡土作家的实力雄厚和20年代中期写实小说的初具规模。所谓“乡土小说”,主要是指这类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包括乡镇)的生活,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1、二周对“乡土文学”的贡献周树人开创现代乡土小说风气,给后来的乡土作家建立了规范(《孔乙己》、《风波》、《故乡》等)。周作人著文提倡“乡土艺术”,将文学的“国民性、地方性与个性”统一起来(《地方与文艺》、《旧梦》等)。(三)人生派写实小说人生派写实小说在叶圣陶之外,主要由文学研2、乡土作家创作王鲁彦(代表作:《柚子》、《许是不至于吧》)以《柚子》为代表的作品,于暴露社会黑暗之中充满了呼之欲出的荒诞感和沉重的幽默情绪,或揭露封建陋习,或抒发满腔愤怒。而在《许是不至于吧》等作品中,于尽力描绘地方习俗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人们的社会心理状态。彭家煌(代表作:《怂恿》、《活鬼》)表现湖南闭塞农村士绅与乡民之间所发生的各种活剧。彭家煌的小说叙述是冷静的,机智的,人物线条夸张,动作紧张,具有农民式的风趣,有很强的地方性,其尤善将本是悲剧的故事渗入戏剧色彩。2、乡土作家创作其它乡土作家:台静农,许杰,许钦文,蹇先艾等。乡土小说从20年代中期形成一股持久的创作潮流,给当时的文坛带来清新的泥土气息,突破了“五四”新文学诞生以来主要写知识青年的相对狭小天地,括宽了新文学的反封建题材,影响和吸引了一大批新作家将关注的目光更多的转向社会,转到民众身上。乡土小说对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作用巨大,大部分乡土作家从关心个人的感伤情绪、个人回忆,到关注社会和民众,从浪漫理想转向对现实的探索;并纠正旧小说遗留的简括式叙事方式,加强实地描写,加强场面、人物的细节描写,小说的重心由情绪、情节的展示转向以人物为重心的刻画。许多乡土作家从早期的主观抒情,到后来归向客观写实甚至讽刺,让现实主义在新文学中的主流地位得以加强和巩固。尽管大部分乡土作家都是崭露头角的新人,总体的艺术质量尚属稚拙阶段,但作为一个潮流,一个流派,乡土小说对现代小说的确立是有不小贡献的。其它乡土作家:台静农,许杰,许钦文,蹇先艾等。第三讲“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他主观叙述小说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是“自叙传”抒情小说,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五四”小说领域里将“表现自我”的主观性推至极端的,便是以创造社作家为主干的浪漫主义抒情小说流派。创造社的主要成员在日本留学期间较多的接受了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强调内心要求,同时又吸收了彼时风靡日本的“私小说”的创作特点和现代主义小说的手法,加以创造发展,主张再现自己的生活和心理,侧重于作家心境的大胆暴露。创造社的作家从理论到实践都强调小说的主观性和抒情性,其作品大都有一个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直接抒发主人公的强烈情感去打动读者。其他与客观写实的小说叙事相异的,也有少数文学研究会的女作家,以及浅草社、沉钟社的作家们。第三讲“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他主观叙述小说中国现代抒情小(一)郁达夫“自叙传”抒情小说作为一股创作潮流是从郁达夫1921年出版的小说集《沉沦》开始。郁达夫的小说多以知识分子和文学青年为主人公,表现他们的感受、情绪与心态。代表作:《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等。1、郁达夫与外国文学--西方浪漫主义及日本私小说2、《沉沦》--启蒙者性爱的幻灭与悲苦A、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和“零余者”的哀怨--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情思--生的悲哀和“性苦闷”B、郁达夫“性苦闷”的意义:是对封建礼教的大胆反叛,亦是“性苦闷”和“生的苦闷”的统一,同时展示了中日“性文化”的差异与碰撞。(一)郁达夫“自叙传”抒情小说作为一股创作潮流是从郁达夫19[例]《沉沦》(节选)……要跑出外面去,不得不由主人的房门口经过,因为主人和他女儿的房,就在大门的边上。他记得刚才进来的时候,主人和他的女儿正在那里吃饭。他一想到经过她面前的时候的苦楚,就把跑到外面去的心思丢了。拿出一本G.Gissing的小说来读了三四页之后,静寂的空气里,忽然传了几声刹刹的泼水声音过来。他静静儿的听了一听,呼吸又霎时急了起来,面色也涨红了。迟疑了一会,他就轻轻的开了房门,拖鞋也不拖,幽脚幽手的走下扶梯去。轻轻的开了便所的门,他尽兀自的站在便所的玻璃窗口偷看,原来他旅馆里的浴室,就在便所的间壁,从便所的玻璃窗里看去,浴室的动静了了可见。他起初以为看一看就可以走的,然而到了一看之后,他竟同被钉子钉住的一样,动也不能动了。那一双雪样的乳峰!那一双肥白的大腿!那全身的曲线![例]《沉沦》(节选)呼气也不呼,仔仔细细的看了一会,他面上的筋肉,都发出痉挛来了。愈看愈颤得历害,他那发颤的前额竟同玻璃窗冲击了一下。被蒸汽包住的那赤裸裸的“伊扶”便发了娇声问说:“是谁呀?……”他一声也不响,急忙跳出了便所,就三脚两步的跑上楼上去了。

他跑到了房里,面上同火烧的一样,口也干渴了。一边他自家打自家的嘴巴,一边就把他的被窝拿出来睡了。他在被窝里翻来覆去,总睡不着,便立起了两耳,听起楼下的动静来。他听听泼水的声音也息了,浴室的门开了之后,他就听见她的脚步声好象是走上楼来的样子,用被包着了头,他心里的耳朵明明告诉他说:

“她已经立在门外了。”……他屏住了气息,尖着了两耳听了一会,觉得门外并无动静,又故呼气也不呼,仔仔细细的看了一会,他面上的筋肉,都发出痉挛来了意咳嗽了一声,门外亦无声响。他正在那里疑惑的时候,忽听见她的声音,在楼下同她的父亲在那里说话。他手里捏了一把冷汗,拼命想听出她的话来,然而无论如何总听不清楚。停了一会,她的父亲高声笑了起来,他把被蒙头一罩,咬紧了牙齿说:

“她告诉他了!她告诉他了!”这一天的晚上他一睡也不曾睡着。第二天的早晨,天亮的时候,他就惊心吊胆的走下楼来。洗了手面,刷了牙,趁主人和他的女儿还没有起来之先,他就同逃也似的出了那个旅馆,跑到外面来。作品对“窥浴”的细节、心理描写,大胆裸露,可谓离经叛道,宣泄中也展现了“他”对变态行为的自我谴责。可见郁达夫小说中的性苦闷表现,不同于所谓的“色情描写”,它是主题的需要,有着深刻内涵,也体现了中日性文化的冲突。意咳嗽了一声,门外亦无声响。他正在那里疑惑的时候,忽听见她的3、对现代抒情小说的开拓A、自叙传式的写真B、忧郁伤感的主观抒情(直率有余,含蓄不足)C、结构的散文化4、艺术风格的变化

A、从自我暴露转向表现社会B、从主观抒情转向客观描写(二)庐隐1、庐隐小说的价值

A、拓展了女性婚恋题材领域,用哀伤的笔调叙写“五四”一代青年复杂的感情世界,尤其表现一代青年女性追求民主解放和爱情幸福,最后却只能尝到苦果的实际情景。代表作《海滨故人》。B、现代抒情小说的开拓者之一,采用自叙传手法进行创作。

3、对现代抒情小说的开拓2、艺术风格:庐隐的创作带有浓重的主观抒情色彩及感伤哀怨的基调。其文笔自然典雅,也长于心理描写,对女性心理世界的刻画坦率而细腻,但也正如人们所评,庐隐的小说构思往往失于严谨缜密,结构也显得拖沓松散,早期作品显露刻意编撰的痕迹。阅读庐隐的小说需要结合产生其的历史环境,她的作品是纯“五四”式的。(三)废名早期小说在乡土小说的现实主义发展中,有一位作家是以抒情见长的,这就是“语丝社”时期的冯文炳。在现代抒情小说体式的发展史上,从郁达夫到沈从文,废名是中间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代表作《竹林的故事》、《桃园》和长篇小说《桥》等。1、创作特点:作者化身为“我”直接介入情节,把怀念故乡的质朴纯真、田园般的宁静和谐与乡风民俗的传神写照融为一体,主观色彩浓郁,用冲淡、质朴的笔调表现带有古民风采的人物的纯美品德。2、艺术风格:2、艺术特色:理想化的情致--散文化的结构--诗化的语言和空灵的境界。3、《竹林的故事》A、儿时的记忆与乡情的魅力

B、竹林与三姑娘交融一体--纯真的象征

C、浪漫主义的田园牧歌(四)许地山的小说创作1、艺术风格:明显倾向于浪漫主义,情节曲折,富于想像,注重以情感人,对情的含蓄之美异常倾心,叙述中常以新颖的象征和隐喻来表达,充满异域情调和宗教色彩。代表作《命命鸟》、《缀网劳蛛》、《商人妇》。2、从浪漫主义走向现实主义:《春桃》、《铁鱼的鳃》。2、艺术特色:[例]缀网劳蛛(节选)她说:“呀,我给这个比喻,你就明白我的意思。”“我象蜘蛛,命运就是我的网。蜘蛛把一切有毒无毒的昆虫吃入肚里,回头把网组织起来。他第一次放出来的游丝,不晓得要被风吹到多么远,可是等到粘着别的东西的时候,它底网便成了。”“它不晓得那网什么时候会破,和怎样破法。一旦破了,它还暂时安安然然地藏起来,等有机会再结一个好的。”“它底破网留在树梢上,还不失为一个网。太阳从上头照下来,把各条细丝映成七色;有时粘上些少水珠,更显得灿烂可爱。”“人和他底命运,又何尝不是这样?所有的网都是自己组织得来,或完或缺,只能听其自然罢了。”

[例]缀网劳蛛(节选)史夫人还要说时,妥娘来说屋子已收拾好了,请她们进去看看。于是,她们一面谈,一面离开那里。园里没人,寂静了许久。方才那只蜘蛛悄悄地从叶底出来,向着网底破裂处,一步一步,漫漫补缀。它补这个干什么?因为它是蜘蛛,不得不如此!原载1922年2月10日《小说月报》第十三卷第二号尚洁以蛛网作譬阐述自己的人生观,她那无怨无恨与平和自然的生活态度,弥漫着宗教的意味,凝结着“爱与美”的追求。史夫人还要说时,妥娘来说屋子已收拾好了,请她们进去看看。于是现代小说在它的确立时代是纷纭而头绪繁多的,客观写实和主观抒情是其两大脉流,在多元的发展中又相互渗透。在这之中,作者们广泛吸收西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创作方法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从小说的体制来看,长篇尚幼嫩,但短篇却由国外移植并扎根中国,短篇小说现代文体的形成是中国小说现代化的标志。这主要表现为:打破“纵剖”的叙述结构,引入并普及“横截面”的结构方式;以人物为中心,表现社会中的人,摆脱人物类型化、简单化的弊病;消除说书痕迹。除上所述,心理小说(凌叔华)、性爱小说(张资平)、历史小说(鲁迅、郭沫若等)等众多题材类型的小说在这个时代得到发展,他们皆为下阶段的小说开创了多样的源头,作用不可忽视。

[本章完]返回目录现代小说在它的确立时代是纷纭而头绪繁多的,客观写实和主观抒情林纾(林琴南)

林纾(1852-1924),原名群玉福建闽县(今闽候)人,工于桐城古文,用文言形式翻译西方名著150余种。著有《畏庐文集》、《畏庐续集》、《畏庐三集》和《畏庐诗存》等,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古文家、翻译家和学者。其《春觉斋论文》从意境、气势、筋脉、情韵、神味等全面论述了“为文之要”,系统总结了古文写作的“制局之法”,根据文章写作的实际,明确指出了“行文之忌”,笼圈条贯,自成一格,是典型的以“写”为中心的文章技术理论。《春觉斋论文》对今天的散文写作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林纾(林琴南) 林纾(1852-1924),原名群玉福建[返回][返回]冰心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冰心从小生活在一个温馨、富裕的家庭环境中,感受着爱的氛围,童年是在山东烟台的海边度过的,自然之美陶冶着她爱的情感。1914年,冰心考入教会办的北京贝满好中学,受基督教博爱思想的影响,从而形成了日后贯穿于她早期作品中的“爱的哲学”。五四运动爆发时,冰心开始了文学创作,并成为我国现代第一位著名女作家

[返回]冰心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叶圣陶(1894-1988)

叶圣陶(1894~1988)现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原名绍钩,字圣陶,主要笔名有叶匋、圣陶、桂山等。江苏苏州人。1907年入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1911年毕业后任10年小学教师。1914年开始发表了10余篇文言小说,1919年加入新潮社,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在20年代陆续出版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等短篇小说集,以及长篇小说《倪焕之》。早期小说大多描写知识分子和小市民的灰色生活,代表作品如《潘先生在难中》等;后转向摄取与时代斗争有关的重大题材,如《夜》、《倪焕之》等,较为深刻地反映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后的社会现实。他的小说呈现出朴实冷隽的艺术格调。叶圣陶(1894-1988) 叶圣陶(1894~1988)“九·一八”事变之后,叶圣陶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篇小说,技巧日臻圆熟。抗日战争爆发后,辗转到四川工作和生活,写作以散文和文艺评论为主。主要散文集有《脚步集》、《未厌居习作》,《西川集》,《小记十篇》等。他的散文感情朴实,意趣隽永,语言洁净,大多具有厚实的社会内容。《藕与莼菜》、《五月卅一日急雨中》、《牵牛花》、《春联儿》等是他散文中各具特色的名篇。

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童话集《稻草人》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但有时气氛显得低沉和悲哀,稍后的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着重表现人民群众团结抗暴的集体力量。他的童话构思新颖独特,描写细腻逼真,富于现实内容。叶圣陶1923年起从事编辑出版工作,曾任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编辑,主编过《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等多种重要刊物。他还出版不少诗集、评论集和论著,编辑过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致力于文化教育的领导工作,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中央文史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返回]“九·一八”事变之后,叶圣陶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多庐隐 原名黄淑仪,又名黄英,生于福建闽侯。1912年考入女子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