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比较_第1页
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比较_第2页
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比较_第3页
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比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4—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比较17分的中、重度病例;③性别、年龄不限,门诊或住院。排除标准[4]:①器质性疾病所致抑郁发;②合并其他类型精神疾病者;③近期未接受抑郁发作相关治疗者;④合并严重内科疾病,一般状况差者;⑤药物和(或)酒精依靠史者;⑥合并认知障碍、视听疾病等无法协同研究者;⑦依从性差或家属不协同,影响预后观测者;⑧临床资料不全者。A组男22例,女25例,年龄13~41岁,平均(28.4±9.2)岁。B组男21例,女26例,年龄13~40岁,平均(27.9±8.6)岁。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收集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想性分析,了解两组既往病史、家族史、日常生活状况、疾病发作状况等,对比观测指标差异,归纳总结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另基于《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相关标准,对两组抑郁发作进行系统治疗,治疗采用药物联合心理干预的综合方法,用药依据患者病情具体而定,期间嘱患者规律作息,指导家属多予以关心和爱护。随访3个月,采用HAMD-17量表评价两组治疗效果。HAMD-17包括17个工程,得分范围0~54分,以7分、17分和24分为临界,分为阴性、轻度、中度、重度四级,分数越高表示病症越重[5]。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治疗后A組HAMD-17评明显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探讨

目前,临床已有足够的证据支持,抑郁发作与双相抑郁障碍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相关标准,抑郁障碍与双相障碍也成为了两个独立的诊断。不过,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均存在抑郁发作病症,而双相抑郁患者躁狂发作,有时病症很微弱,或呈一过性,对社会功能影响小,难以识别。这就导致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的差异性表现不足,增加了临床区分这两种疾病的困难性,使双相抑郁常误诊为单相抑郁。而这两种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均有所不同,特别是双相抑郁患者,一旦因误诊而治疗不当,会导致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引起严重后果并加重患者及家庭的生活负担。因此,早期确切鉴别诊断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以往一些临床对照研究显示,单相抑郁与双相障碍患者在临床特征上存在差异,如睡眠过多、食欲增加、性欲亢进等一些非典型的抑郁病症,在双相障碍患者中更为多见,可以为预计本病提供一定依据。本研究择取我院近年收治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患者,尝试从临床现象学角度出发,探讨两种疾病的疾病特点,结果显示B组发病年龄为(21.70±5.14)岁,早于A组的(25.39±8.4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文献报道的双相抑郁患者平均起病年龄(23.2±6.3)岁早于单相抑郁患者的结论相符[6]。另有研究显示,单相抑郁患者平均起病年龄较双相抑郁者约晚6岁,25岁以上首次发病率明显高于双相抑郁[7],提醒双相抑郁患者可能比单相抑郁者更早起病,对于低龄发病的抑郁发作患者,应警戒双相抑郁。另有研究显示,与单相抑郁及躁狂症相比,双相抑郁更简单慢性发展,自杀倾向更高,而且发病年龄越早,首发抑郁是双相障碍的可能性越大,高峰在15~19岁。有研究显示,抑郁发作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特点。本研究结果显示,双相抑郁患者双相障碍家族史比例(17.02%)明显高于单相抑郁者(2.13%),与文献报道双相抑郁患者家族遗传率(20.15%)相近[8],临床鉴别诊断两种疾病时,可将双相障碍家族史作为双相障碍的预计因子[9]。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患者HAMD-17自知力维度因子分高于A组,B组心境不稳定(31.91%)、合并精神病性病症(23.40%),也均高于A组,其中性欲增加为抑郁症非典型病症,与文献报道双相抑郁患者心境不稳(28.70%)和性欲增加(15.40%)的研究结论相近[10],是双相抑郁患者有别于单相抑郁患者较明显的临床差异,可以为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此外,有研究显示,25岁以上早发病,具有躁狂阳性家族史,临床可见显著的心境不稳[11],有持续时间不等的冲动、激越、愤怒狂暴等,并伴有食欲增加、睡眠增加、运动迟钝等不典型病症者,多提醒双相抑郁,通过躁狂或轻躁狂自评问卷进行评估是确定患者有无双相抑郁的可行方法[12]。而在治疗方面,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双相抑郁的治疗难度较单相抑郁大,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多,也更易反复发作[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双相抑郁患者经系统干预康复效果也未及单相抑郁者理想,还需要临床加强重视和干预,特别是心理治疗方面,应根据患者病情特点进行改良和加强,以提高治疗效果[15]。/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