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理论论文】雷蒙威廉斯文化关键词分析(共5180字)_第1页
【文化理论论文】雷蒙威廉斯文化关键词分析(共5180字)_第2页
【文化理论论文】雷蒙威廉斯文化关键词分析(共5180字)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化理论论文】雷蒙威廉斯文化关键词分析(共5180字)一、“文化〞的再定义与“大众〞的再考察在雷蒙威廉斯看来,“文化〞是英语语言中最复杂的两三个词之一,具有多义性[1]101,其概念也最为模糊和混沌,不同的学科领域、不同的思想体系有着不同的“文化〞定义。威廉斯的研究就起步于这个多义而混沌的概念,在此后长达30多年的学术研究中,一直将“文化〞这个“关键词〞贯穿于其思想的始终。劳工家庭的出身背景,长期从事成人底层教育的社会生活体验,使得威廉斯对当时英国社会占主导性地位的精英文化强烈不满。“我非常清楚地知道,我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反对艾略特和利维斯,以及围绕他们构成的整个文化保守主义———他们已经掏空了这个国家的文化和文学〞[2]。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观的指导下,威廉斯对“文化〞和“大众〞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历史的审视和重新的建构。20世纪以来,以阿诺德、艾略特、利维斯为代表的精英文化理念长期主导着英国的社会文化领域,他们习惯于根据阶级二分法,将文化划分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英文化和工人阶级的大众文化,并利用本人的话语霸权为文化艺术制定所谓的经典标准,以此来进行艺术审美和价值评判。在他们看来,文化属于具有出身优先权的“少数人〞,普通大众根本不配议论文化。利维斯在〔大众文明及少数人的文化〕一文中以为:“在任何时代,具有洞察力的艺术欣赏与文学欣赏依靠于极少数人;只要少数人才能够作不经提示的第一手判定……依靠这些少数人们,我们才有能力从过去人类经历的精华要髓得到好处;他们保存了传统中最精巧和最容易毁坏灭亡的那些部分。〞[3]325-326根据这样一种精英文化逻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来自于下层的工人阶级的文化或者讲大众的文化则被排除在主流阐述之外,长期被忽略、被遮蔽和被贬抑。在〔文化与社会〕一书中,威廉斯反对这种“少数人的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二分法,并强调了工人阶级文化的价值和成就:“我们必须认识到,他们无论是在工会、合作运动,还是政之中,生产出的文化是集体的民主的机制。工人阶级在其历经的阶段中,首先是社会的(在于它产生了各种机构),而不是个人的(在于特定的知识性或想象性作品)。放到它的语境中来考虑,工人阶级文化可被视为一个非常具有创造性的成就。〞[4]威廉斯通过对工业革命以来英国社会文化的深化分析,提出了“文化即生活〞的理念,强调文化与社会实践的联络,主张把文学、文化研究置于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之中:“文化观念的历史是我们在思想和感觉上对我们共同生活的环境的变迁所作出的反响的记录。〞[3]374在著名的〔文化分析〕一文中,威廉斯以为,合理的“文化〞定义必须涵盖三个范畴:“理想的〞(ideal,即文化是人类完善的一种状态或经过)、“文献的〞(documen-tary,即文化是知性和想象作品的整体)和“社会的〞(social,即文化是对一种特殊生活方式的描绘,这种描绘不仅表现艺术和学问中的某些价值和意义,而且也表现制度和日常行为中的某些意义和价值)[5]。他反对把文化当作抽象的观念和空洞的价值理论,强调文化的物质性、社会性和日常生活性。威廉斯以为文化不只是思想家头上的理想的光环,也不仅仅是精英人士倍加推崇的传统经典,而是与日常生活同义:“文化不只是一批知识与想象作品罢了,从本质上讲,文化也是一整个生活方式。〞[3]403威廉斯所强调的“文化即生活〞理念,跳出了长期以来对文化的静态观察的形式,突破了将文化立于生活之上的精英文化传统,整合了剑桥“细致的文本分析〞和“生活与思想〞两个迥然不同的研究流派[6],超越了精英与大众的二元对立的文化形式,而将文化推进到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层面,进而丰富和发展了“文化〞的观念。跟“文化〞一样,“大众〞(masses)虽被人们经常使用,但在观念上却存在严重的偏见。威廉斯考察“大众〞这个概念时指出,在很多保守者眼里,“大众〞(或者讲“大众〞)是个轻蔑语,具有“乌合之众〞的特点:愚蠢无知、趣味低下、立场不坚定、容易被迷惑和操纵等[1]281-289。威廉斯以为这种大众观念的产生实际上是对大众的不了解、是话语霸权的一种表现:“实际上没有大众,有的只是把人看成大众的那种看法……我们应该检验的是这个公式,而不是大众。假如我们记住我们本人也一直被其别人聚集成群,将会有助于我们进行这种检验。只要我们觉察这种公式缺少以诠释我们本人,我们可以以成认它缺少以诠释那些我们不了解的人。〞[3]379同时,威廉斯指出了这种“大众〞思维形式背后所潜隐的“权利〞,或者讲意识形态和控制功能。这种大众观念本质上是英国精英知识分子用以证实“少数人〞文化的合法性、维护精英传统和现行体制、对“大多数人〞实行文化控制的一种方式。威廉斯通过对“大众〞概念的历史审视与话语考察,以为“大众〞是工业革命以来社会导致的一种自然的组合,的确带有一定的贬义。但进入20世纪以来,大众逐步脱离了负面意义,而主要指向积极活泼踊跃的政治革命意义和消费文化意义,被当作是正面的或可能正面的社会动力,前者诸如“大众工作〞(masswork)、“大众组织〞(massorganization)、“大众运动〞(massmovement)等,后者诸如“大众市场〞(massmarket)、“大众品味〞(masstaste)、“大众媒体〞(massmedia)和“大众心理〞(masspsychology)等。在威廉斯那里,“大众〞被放置到社会历史文化之中来考察,不再是一个固定的实体,而是具有一定社会关系、政治立场和利益关系的群体。“大众〞不是完全被动的受控对象和客体,而具有主体的潜质和功能。这样的“大众〞观念反驳了所谓的精英知识分子对“大众〞的贬低和偏见,肯定了大众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批判性评价。二、“关键词〞研究给予当下中国学术的意义从以上分析能够看出,雷蒙威廉斯眼中的“文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少数人〞的文化,而是与详细的社会生活严密联络的“大多数人〞的文化,是一个意义相对开放的概念。在他看来,文化研究的目的不仅仅是阐发某些经典、伟大的思想和艺术作品,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研究整个生活方式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说明某种生活方式的意义和价值,理解某一文化中共同的重要因素,从总体上更好地理解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某些一般规律和趋向。而要理解这些规律和趋向,威廉斯主张在详细的社会语境和文化变迁中来考虑和看待文化,即“社会-文化〞的研究理念。威廉斯的“社会-文化〞研究形式,在其代表作〔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中具体表现出得尤为明显。这些词汇本属于〔文化与社会〕(1956)一书的附录部分,成书时只要六十多个词条,出版时被编辑给删去了。威廉斯却十分珍视这些词条,后来将之拓展为一百三十一条,二十年后独立成书。威廉斯以为该书“不是一本词典,也不是特殊学科的术语的汇编〞,而是“对于一种词汇质疑探询的记录〞,“我所做的不只是收集例子、查阅或订正特殊的用法,而且是竭尽所能去分析存在于词汇内部———不管是单一的词或是一组习惯用语———的争议问题〞。他以为这些争议与问题是需要我们去考察和分析的,“对一连串的词汇下注解,并且分析某些词汇形塑的经过,这些是构成生动、活泼的词汇之基本要素。在文化、社会意涵构成的领域里,这是一种记录、质询、讨论与呈现词义问题的方法〞[1]7。威廉斯以为这些成为“关键词〞的词汇应该具有两种相关的意涵:“一方面,在某些情景及诠释里,它们是重要且相关的词。另一方面,在某些思想领域,它们是意味深长且具指示性的词。〞[1]7“文化〞、“国家〞、“民族〞、“意识形态〞、“文学〞、“大众〞、“性别〞和“媒体〞等,就是这样一些重要且相关、意味深长且具指示性的词汇。威廉斯对“关键词〞的考察,不作纯粹的语言学的分析,而将重点放在社会和历史的层面:“(一)关于意义的最大问题往往是存在于日常实际的关系中;(二)在特殊的社会秩序构造里及社会、历史变迁的经过中,意义与关系通常是多样化与多变性的。〞[1]15为此,他提出了“关键词〞的研究应该应用“历史语义学〞(historicalsemantics)的方法,“不仅强调词义的历史源头及演变,而且强调历史的‘如今’风貌———如今的意义、暗示与关系〞,既要看到过去与如今的关联,也要看到其变异、断裂与冲突[1]17。在他看来,意义的变异性就是语言的本质,语言的活力来自于引申、变异及转移等变化层面。威廉斯的“关键词〞研究重点即是“发现意义转变的历史、复杂性与不同用法,及创新、过时、限定、延伸、重复、转移等经过〞[1]9。正如该书中译本的评语所言:“作者考察了131个相互相关的‘关键词’,追溯这些词语意义的历史流变,并厘清这些流变背后的文化政治;当其所处的历史语境发生变化时,它们是怎样被构成、被改变、被重新定义、被影响、被混淆、被强调的。〞时至今日,文化研究虽不再是什么新的理论话语,但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仍占据着重要地位。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阐述、布迪厄的文化资本和文化场域理论、伊格尔顿的文化政治批评等,都为今天的文化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方法论视野。但我们不能否认威廉斯的研究对于今天西方的文化研究仍然具有相当深化的影响,非一般人能够比肩,尤其是〔文化与社会〕、〔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等著作,迄今为止还是文化研究经常谈及、必然参考的经典。20世纪以来,中国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从封闭到开放、从现代民族国家的想象到政治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在这短短的一百多年里,我们曾经历并正在感受急遽的社会转型、动乱的历史变迁和剧烈的文化震颤,与此偕同的是思想的混沌、价值的多元和语言的错乱。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后发的现代性国家,中国社会的一切都呈现出相当复杂的一面,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或文化现象都需要我们尽可能像威廉斯那样结合详细的历史文化语境作认真的分析和考察。尤其是我们在考察研究“现代性〞、“革命〞、“大众〞、“民间〞、“都市〞、“乡村〞等关系20世纪中国社会的重大命题时更应慎重。由于,晚清以降,中国的很多关键词的语源是双重的,既有汉字的语源,又有外来语的语源,这些概念的翻译经过显然较之威廉斯追溯的语源更为复杂。在这样的条件下,语言的翻译、转义和传播经过将更是错综交织,作为一种总体的生活方式的文化的形态也愈加丰富而混乱,中国的关键词的梳理也愈加困难[7]。1991年,威廉斯的〔文化与社会〕最早被引介到中国,并引起学术界的重视。1995年〔读书〕第2期刊载了著名学者汪晖的长文〔关键词与文化变迁〕,对威廉斯的文化理论和关键词研究作了深化的介绍和评价。此后,威廉斯的其他著作也纷纷进入中国,其“文化研究〞的理念及“关键词〞的研究方法在中国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陈建华的〔“革命〞的现代性:中国革命话语考论〕被相当多的中国学者推举为中国现代性问题研究的典范之作[8],其成功应该讲很大程度归功于极有效地运用了威廉斯的“关键词〞研究方法来解决中国的学术问题。他捉住了“革命〞这一中国近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关键词〞:“在二十世纪之交中国思想天崩地裂之际,无论是本土思想的脉络及其与外来思想的折冲斡旋之中,‘革命’话语无疑运作于核心深邃之处。〞[9]他综合运用了中国传统词源学的训诂和威廉斯的“关键词〞研究/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