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CI游戏与文化介入概论:什么是PCI游戏与文化介入(PlayandCultureIntervention,PCI)是台湾杨宗仁教授自2008年起在中国大陆推广的一种自闭症儿童介入的本土化模式,是杨教授结合本地文化对RDI的延续和发展。杨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自闭症、学习障碍、情绪障碍研究,是台湾地区最著名的自闭症专家之一。杨教授基于人际关系的介入方法,包括RDI、FloorTime、游戏教育等在台湾各地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RDI兴起以来,杨教授进一步结合自己的课题对游戏教育、RDI等展开实践和研究,整合形成了两天、四天、六天等不同深度的家长课程,在台湾各地进行讲学和试验,取得很好的效果。2007年起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广州、青岛、武汉、福建等地为家长和机构人士做了大量的RDI和PCI讲座,深受广大家长及特教机构的欢迎!PCI特别强调游戏的运用,透过互动、游戏与日常文化的互动来建构孩子的文化学习能力,并从文化学习与社会建构的角度出发,来协助我们的孩子,培养他们的文化学习、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能力,使孩子回归主流社会。每一个婴幼儿不论是出生于何种文化,都能学会当地文化中的语言、风俗、习惯,包括衣食住行育乐与应对进退的内涵与表现方式、各种文物的意义与运用等等;因而能在不同的场所中察言观色,表现出适切的情绪与行为。简言之,人类有一种文化学习的能力。Tomasello,Kruger和Ratener(1993)曾提出文化学习的观点来说明自闭症儿童的问题,他们认为自闭症儿童有困难透过模仿学习(imitativelearning)、教学学习(instructedlearning)、合作学习(coorperativelearning)等方式进行文化学习,笔者认同他们的观点,但加以扩充其内涵,将文化学习的能力扩充至社会性趋向(socialorienting)(Mundy,&Burnette,2005)、相互调控(mutualregulation)>意图解读(intentionreading)、社会性参照(socialreferencing)、游戏(play)、分享式注意力(jointattention)>心智理论(theoryofmind)、会话(conversation)与叙事(narrating)等与文化学习有关的能力。游戏与文化介入主要的依据就是文化学习的观点。亦即以各种的文化为此一模式的主要介入目标。在达成介入目标的做法上,游戏与文化介入模式强调经由游戏与日常生活进行介入,背后的理论是建构理论(constructivetheory)与亲验之心(enactivemind)(Volkmar,Paul,Klin,&Cohen,2005)。建构理论强调儿童是内在心智的重新建构进行学习,而不是经由外在的灌输进行学习的,建构理论着重儿童的兴趣与主动学习。而亲验之心则认为一切的认知起源于经验,而经验则来自于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亲身的经验是我们认知的基础,此种亲身经验也决定了大脑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结方式,从而影响到认知的运作。而社会认知是认知中的特别形式,它是来自于大量的社会互动,没有社会互动的大量经验,社会认知将被扭曲;由于自闭症儿童的早期社会互动严重不足与失调,因而影响到其大脑社会性神经网络的形成,使得其社会认知与众不同。由于自闭症儿童缺乏大量的社会性经验,因此在社会性情境中,他们所注意的人、事、物往往与众不同,大部份人都会注意到社会性情境中关键性的讯息,例如脸部的表情,而自闭症儿童很可能是注意嘴巴或者物品等非关紧要的社会性讯息,以致影响到他们与人进一步的社会互动。亲验之心强调社会性经验的不可取代性,认为此种社会性经验,不能够透过静态的教学达成,不是单纯口头的或者书面的社交技巧教学就可以达成的,需要亲身经验才可以。游戏与文化介入模式相当认同建构理论与亲验之心的理论,因此特别强调在自然的日常生活中(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育乐就是日常文化的内涵)进行介入,例如经由吃饭、穿衣、洗澡、聊天、说故事等日常生活中进行文化学习的介入;但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各种文化学习能力介入时,自闭症儿童可能会有动机、环境过于复杂、注意力不集中、感官调适困难、介入密度不足、学后巩固不佳等各种的问题,因此需要特别透过游戏的设计来强化文化学习。以游戏来进行介入,有几个好处:第一、游戏中有大量的社会互动,自闭症儿童可以有第一手的社会性经验,符合亲验之心的理论;第二、游戏是有趣的,可以提升自闭症儿童的兴趣与主动性;第三、游戏中充满各种的假装与角色扮演,对于提升自闭症儿童的想象力与心智理论有帮助;第四、游戏中充满各种的变化,对于提升自闭症儿童的弹性与问题解决能力帮助很大;第五、在游戏中有许多对话,对于提升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能力有帮助;第六、社会性游戏,需要与人合作与协调,有助于发展自闭症儿童的相互调控能力;第七、游戏合乎生态效度,每一个一般儿童都会玩游戏,自闭症儿童学会各种游戏的玩法后,有助于他们融入同侪团体。最后,游戏可以依据介入目标及儿童的特性量身订做,可以介入各种特定的目标,可以适应各种自闭症儿童的需要。简言之,游戏与日常生活是游戏与文化介入模式的主要介入管道与平台,让自闭症儿童在游戏与日常生活中自然学会各种的文化学习能力。实例:下文将简单地介绍社会性趋向、社会性参照、分享式注意力三种与文化学习有关的能力内涵,并说明如何经由日常生活与游戏来介入的可能做法:一、社会性趋向:社会性趋向指的是在自然的情境中趋向各种社会性刺激或讯息的行为倾向,包括对于人的眼神、脸孔、声音、动作、情绪等各式各样的社会性刺激或者信息的自然趋向与响应。以往的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常对于熟悉的人少有表情、满足于自处、异常的眼神接触、对其他儿童的兴趣有限、社会性微笑有限、动作模仿有限、叫其名字响应不佳、很少看其他人手上所拿的玩具等等都是社会性趋向不佳的现象。要介入自闭症儿童的社会性趋向能力,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做法:在日常生活的例行性活动中,藉由中断的做法,诱发自闭症儿童的眼神注视;模仿自闭症儿童的自我刺激与重复性的行为;感官肢体动作之社会性游戏。以下分别加以说明这几种做法——说明1:在日常生活中介入日常生活中充满许多例行性活动,例如吃饭、洗澡、睡觉等都是儿童很熟悉的例行性活动,儿童可以理解活动发生情境脉络,因此在日常的例行性活动中,突然中断活动的进行,儿童会知道事出异常,可能会透过口语、动作或者眼神注视加以补救,希望活动能持续进行。此时介入者应该要等待孩子反应至少5〜10秒,儿童如果没有反应,才能以声音、口语或者动作协助儿童,初期介入时可以儿童的眼神注视为主要的介入目标。例如,在吃饭时,故意不夹菜给自闭症儿童,诱发自闭症儿童的反应,等待自闭症儿童有所动作时,设法吸引他的目光后(可以声音或者动作吸引儿童的目光),才将碗给他或者夹菜给他。除了吃饭外,其他诸如洗澡与散步等日常生活活动都有很多机会可以介入社会性趋向的能力,其中以搞笑最为可行,亦即透过夸张的表情、动作或者声音来吸引儿童,让儿童注视或者接近你,都是很有效的做法。说明2:模仿游戏最近的研究发现,模仿自闭症儿童可以增进他们对于模仿者的注视或者微笑等社会性趋向的行为,此一做法相当简单,但相当耗费体力。模仿他们时,不要评断他们行为的好坏,所有的自我刺激性行为或者重复性行为都加以模仿;模仿时可以口语描述正在模仿的行为,以强化儿童的注意力。模仿时,放进可以诱发大肢体动作的玩具效果会比较好,但切勿放进儿童高度喜欢的玩具(只要放进中等喜欢的玩具)与复杂度高的玩具,否则儿童可能会过渡着迷于玩具的操弄,而忽视旁边模仿他的人。一旦儿童对于模仿游戏产生兴趣,开始想要与介入者互动时,介入者应自然地响应儿童,并与其互动,不必再模仿他。说明3:感官肢体动作之社会性游戏自闭症儿童常有感官动作异常的情形,有时是过于敏感,有时是过于迟钝,过于敏感者则要避免强烈的刺激,不然儿童会逃避与人的接触;过于迟钝者则有强烈感官动作刺激上的需求,很适合用来当作介入的媒介。以下列出几个常见的游戏作为参考:以视觉为主的游戏:◎吹泡泡◎吹气球◎会发出光线的旋转风车以前庭觉为主的游戏◎赛跑游戏,如追逐或者骑马游戏◎上上下下游戏◎荡秋千◎跳跃游戏◎摇晃游戏以本体觉为主的游戏◎挤压游戏,像是拥抱◎触摸游戏,像是呵痒◎抓握游戏,像是手部挤压、举手击掌、拥抱、拍手◎骑马游戏在玩以上的游戏时,如果儿童的功能比较高,直接与儿童玩这些游戏,在儿童玩出兴趣后,中断活动几秒钟,等待儿童以眼神注视你时,再继续玩。如果儿童的功能比较低,则要先建立规律性,再中断游戏活动,其做法如下:例如儿童喜欢前庭刺激,则可以让儿童躺在一块布上,两个大人各抓着布的一头,然后开始摇晃他,每摇两下就停下来,再摇两下再停下来,同时口中说“摇,摇,停。”,以配合摇的规律性,这样重复好几次,一直到大人和小孩都很习惯这样的摇晃频率,然后突然在某一次“停”的时候,完全停下来不动,不再继续摇晃,看看孩子会在提示下注视大人时,大人既要消退提示,让儿童自行注视大人。此外,也可以将喜欢前庭刺激的儿童放在大龙球上,往前滚,往后滚,停止,嘴里说着“滚,滚,停”,。其余的做法如上所述。二、社会性参照社会性参照是一种沟通的过程,指的是当一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决定的情境时,会参照他人,从他人身上获得对于情境诠释的讯息,以决定要如何进行下一步行动的能力。一般婴儿约在9个月大时发展出社会参照的能力,此一能力大致上是与分享式注意力及模仿等能力同时期发展出来的。社会性参照可分为:(1)参照物:影响讯息的主题。(2)参照者:被影响的个体。(3)被参照者:影响个体的人。进行社会性参照介入时,大致上可以分为日常生活中介入及游戏中介入二种,分别说明如下:日常生活中介入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机会进行社会性参照的介入,例如在超市买东西时,可以要儿童帮你拿你想要买的食物。例如要买水果,你站在较远的地方指着某一颗苹果说:“小明,帮妈妈拿这一颗苹果”,此时,小明要看着你指向的那一颗苹果(即参照你),问“是这一颗吗?”,你或者点头或者摇头,进行确认。在餐桌上吃饭时,也可以进行社会性参照的训练,例如儿童要父母帮他夹菜时,大人可以装作不知道要夹哪道菜,要儿童以手指向那道菜时,才夹给他吃,当然可以相反过来,大人要儿童帮忙夹菜,但不要明确说或者指所要吃的菜,待儿童询问时,才指向所要的菜。游戏中介入有相当多的游戏可以进行社会性参照介入,主要的做法就是要在游戏的过程中制造许多的不确定性,让儿童来参照他人。以下举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迷津游戏:以长条纸制作多条分叉路的迷津游戏,将纸卷起来,露出分叉路口,但不能让儿童看到出口,此时,儿童只能看你,指着其中的一个分叉路,问你是要往这边走吗?你可以点头或者摇头来加以确认。此一游戏,可以在一个迷津中制造许多社会性参照的机会,等到儿童会参照你之后,你再与儿童互换角色,由你来走迷津,参照儿童,并由儿童来确认是要往那一条路走。玩丢人球的游戏:可以有数人贴站着墙壁,有一个人(下指令者,即被参照者)以眼睛或者以手指向站在墙壁上的某一个人,另一个人(即参照者)则依下指令者的眼神或者手指用球丢向其指定的人;所有的玩者应轮流担任其中不同的角色,学习担任参照者与被参照者的角色。猜手中物:可以在右手或者左手中放一个儿童喜欢的物品(但不能让儿童知道东西放在哪一只手),要儿童以手指向某一只手来猜物品放在那一只手,猜时,儿童要参照大人脸部的表情,大人可以用笑脸或者哭脸来让儿童得知物品是放在哪一只手,儿童猜对时,可以采取抱抱他,或者让他玩该物品等不同的方式来鼓励。三、分享式注意力分享式注意力广义的说是指儿童与其社会伙伴协调彼此视觉性注意力的能力,此一能力包括响应性(responsive)与主动性(initiative)分享式注意力,具体行为包括眼神交替(eyealternating)、手指指示⑺0^^8)、跟随手指指示(followingpoint)、展示(showing)、眼神追视(gazefollowing)等多种行为。自闭症儿童常常无法与人分享兴趣(例如经由手指指示、给予和展示)、对别人手势的沟通无能回应(例如经由手指指示、给予和展示)、情感与乐趣的分享有限等。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介入目标,但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是相当不容易达成的介入目标,因为此一能力不会有实质性的好处,只是与人分享所见所闻,因此在动机上较难诱发。以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与游戏中介入的做法:日常生活中的介入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机会可以进行此一能力的示范与训练,家长或者老师要把握日常生活中,值得分享的种种食物。例如到超市时,看到以前没有看到的水果时,可以用手指向水果说“小明,你看这水果好特殊哦!”,说时,不只手要指向水果,脸上也要有丰富的表情,如果再配上动作则可以引起儿童的注意,让他知道你要与他分享;也可以在搭车时,就车上所看到的景色与儿童分享,或者在吃饭时,眼睛看向从没有看过的炒菜,一面与儿童分享,说“好香的菜!”。另外,也可以在家中的墙壁上经常变动所挂的画或者儿童的作品,让彼此都有机会进行分享。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分享的事物相当多,只要大人善加运用,到处都是机会。游戏中的介入家长或者老师可以设计多种的游戏来让儿童学习分享式注意力,在设计游戏时,所使用的玩具越简单越好,因为重点不在玩具,而在制造分享的机会,玩具太复杂的话,儿童可能会将注意力放在玩具身上,反而难以与人分享。以下介绍几种可能的做法。A.与儿童玩纸牌时,在洗牌时,笨手笨脚地故意将牌洗到牌桌外,制造意外,让儿童主动与大人分享。B.玩可以改变状态的玩具,例如会弹跳出来的人偶箱(Jack-in-the-box),让儿童在非预期状态下,人偶突然弹跳出来,以制造分享的机会。也可以使用会咬人的动物玩偶,只要儿童的手伸向玩偶的嘴中,动物就会咬下来,以制造惊险的画面与分享的机会。C.在常玩的各种游戏中变化玩法,以制造可以分享的机会,例如在玩《老师说》的游戏时,故意做些与《老师说》内容相反或者不相关的动作,并同时配合夸张的声音与表情,让儿童注意到你的笨拙或者好笑,从而主动与你分享。分享式注意力可以玩的游戏很多,主要的做法在于制造可以分享的机会,玩法没有特定,但以能够在游戏中制造新玩法与新鲜感,再配合介入者本身的夸张表情、声音与动作,从而制造分享的机会。游戏中,不一定要使用玩具,如果使用玩具,也要以简单好玩或者易于分享的玩具为主,尽量避免复杂或者认知性强的玩具。家长或者老师在进行介入时,尽量少用口语的提示,多用声音与表情与动作,让儿童自己注意到好玩与好笑的事情,自行与人分享。当然也可以在游戏的情境中,偷偷地在环境变动常见的事物,以制造分享的机会。结语:游戏与文化介入模式主要是以文化学习有关的能力为主要的介入目标,包括社会性趋向、相互调控、模仿、意图解读、社会性参照、游戏、分享式注意力、心智理论、会话与叙事等,介入的做法,主要是以日常生活中介入与游戏介入为主,在介入时,特别着重儿童的兴趣与主动性,让儿童亲身体验与建构各种的日常文化活动。除了要从游戏与日常生活中教会自闭症儿童文化学习的能力外,此一模式也强调要将当地的文化内涵传承给自闭症儿童,而不是空有文化学习能力,而无文化的内涵;最后我们也要建构一个善意与接纳的助人文化来帮助自闭症儿童。游戏范例:(一)唱五官进行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针对功能较弱的一些孩子。自闭症孩子非常喜欢音乐,并且在听音乐时会模仿一些动作,而且伴随注意力比较集中。基于以上这些特点我设置了唱五官这个游戏,让孩子在儿歌中指认自己的五官。歌词改自《找朋友》,过程是:找呀找呀找朋友,我的眼睛在哪里?(出示眼睛的卡片给孩子看),在这里呀,在这里,(放下卡片,指自己的眼睛)我的眼睛在这里。……目标是:建立模仿意识,认识自己的五官,愉悦儿童的身心,让孩子在愉快的环境里学到一些东西。(二)抓小鱼这是小朋友之间的进行互动的集体游戏,针对功能较高的并且有一定理解能力的孩子。自闭症孩子喜欢圆圆的、能转的东西。这个游戏就根据这个特点让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圈转一转,圈中间站一个小朋友,拉成圈的小朋友要唱儿歌:“小鱼小鱼哪里游?小鱼小鱼水里游,小鱼小鱼你想出来吗?我想出去玩一玩。你想出来并不容易,一,二,三,收网喽!”在数数的时候,站在圈中间的孩子要快速的逃到圈外,这样就算赢了。而圈外的小朋友往中间挤,尽量不让圈内的小朋友逃出来。目标:关注圈内的小朋友,理解简单的游戏规则。(三)翻饼双人游戏,针对年龄较大的有语言的自闭症儿童。过程是:两个小朋友手拉手开始左右摆动,念儿歌:翻饼,烙饼,一个锅里俩饼。翻几下(一个小朋友问),翻一下(另一个小朋友回答),然后两个小朋友从一侧的手臂下钻过去两遍。目标:肢体接触,两个小朋友之间的互动,两个小朋友之间的交流以及对数的理解和身体协调能力的训练,也便于训练者较容易控制场景。(四)爆米花游戏把一定数量的小球放在1块布的中间,然后一起把布抬起来,一边转一点说爆米花爆米花1个玉米1朵花2个玉米2朵花3个玉米3朵花许多玉米许多花123一起把小球抛向天空,很有天女散花的感觉,孩子都非常爱玩(五)金锁银锁的改版事先:准备好水果(可以是各种水果,不拘泥与芭乐石榴)甲方坐下,手腕对靠,手掌撑开。乙方,面对面坐下手执石榴芭乐。等甲方喊“芭乐石榴快快进窝“,乙方就将“芭乐石榴,推到甲方的手掌中。接下来由乙方手腕对靠,手掌撑开,喊”芭乐石榴快快出窝“,甲方把芭乐石榴推到乙方的手掌中。这个活动应该是比较平常的,我们主要抓住了三个变化,让这个模式变的十分搞笑,激发小孩笑神经:1,进出窝的方式,只要一种方式孩子玩的有点腻了,我们随手把椅子,被子。袖子,衣服,水桶等等能容纳物品的东西都拿来当”窝“。2、进窝的东西不局限于芭乐石榴,可以是球、果冻、拼图等等能滚能扔的小物件,口号也随着物品变动而改变。3,在玩的比较熟悉的后,口号又可以变为物品的特征,要求乙方将手中所持有的物品推进窝,例如:苹果,不说苹果,而说”红色的圆圆的快快进窝“。其他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团体游戏)游戏方法:一人当老狼,站在固定的位置(姑且叫做狼窝)不动。其他人都是小羊,围着老狼边走边问“老狼老狼几点钟?”,老狼就回答“X点钟”,当老狼说“12点钟的时候”,就可以出来抓羊吃,而小羊们则要逃到事先规定的安全地带(羊圈)。如果被老狼抓住了,就要接受相应惩罚,并由他来当老狼。这里所谓的惩罚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惩罚,也可以是孩子比较喜欢的活动,如挠痒痒、涮羊肉(两个大人架着孩子有节奏的前后晃荡)等。这是一个比较经典的游戏了,这段时间里,通过老师、家长的集体智慧,我们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以发挥,增加了很多变化。变化一:提高孩子对老狼的关注程度。将老狼的回答改为用手势表示,老狼出示手势后小羊们要齐声说“X点钟”,然后再继续问“老狼老狼几点钟?”变化二:增加不确定因素将老狼固定的12点钟出来吃羊改为,由老狼自由决定几点钟出来吃羊,每次都可以不一样。老狼出示的手势也不一定是按数字顺序来的,可以是随机的。这样就使游戏变得更加多变,更加刺激。变化三:增加口语表达不再由老狼向大家宣布,而是由小羊自己去问:“老狼,你几点钟出来吃羊啊?”其他小羊则可以再去问已经知道了答案的小羊。让孩子练习提问和转述的技巧。变化四:语音调控(悄悄话)变化内容同变化三,但要用悄悄话的方式进行。变化五:即兴加入故事情节老狼故意装作年老体迈,一只羊都没有抓到。最后来到了小羊们的家门口,用语言诱骗小羊开门。小羊让老狼把爪子和尾巴伸进门缝等等。家长可以进行即兴发挥,也可以借用熟悉的故事情节。生活中的rdi——非语言沟通(肢体语言):肢体动作、面部表情、手势1、日常生活中发指令时:吃饭、刷牙、洗脸、睡觉、穿衣、洗手、停止、前进、后退、跳、蹲下(坐下)、过来2、在超市购物时让孩子看指挥拿物品:点头、摇头、微笑、鼓掌、伸大拇指、皱眉、撅嘴、指、摆手3、陪孩子一起玩洋娃娃或玩偶时的动作模仿:梳头、照镜子、洗脸、睡觉、喂饭4、根据动作猜物品:苹果、香蕉、桂圆、葡萄、西瓜、柠檬;面条、生日蛋糕、瓜子、冰激凌;帽子、手套、袜子、外套、套头毛衣、裤子、围巾、鞋子5、根据动作猜字卡:吃、喝、睡、跳、跑、踏、走、坐、蹲;推、拉、摸、搓、拧、敲、拍、按、捏、撕、剪;哭、笑、听、看、闻、舔、嚼、咂、吹;甜、酸、苦、辣、烫;高兴、难过、生气、害怕;冷、热、累、困、痛、痒6、猜动作:跳绳、游泳、看书、写字、唱歌、跳舞、弹琴、做操、踢毽子、打羽毛球7、猜动物:兔子、青蛙、蝴蝶、老鼠、老虎、猴子、企鹅、公鸡部分动作说明:动作、表情和配音都要足够夸张,表现形式尽量多样化哭:嚎啕大哭、捶胸顿足地哭、哭、抽泣、瘪嘴等笑:放声大笑、咧嘴笑、微笑高兴:各种笑、欢呼雀跃、各种pose生气:皱眉、跺脚、大声吼叫、扔东西害怕:张大嘴睁大眼缩着脖子、发抖、缩成一团拧:拧毛巾、拧瓶盖、拧螺母敲:敲门、用手敲桌子、用筷子敲碗、敲鼓吹:吹泡泡,吹蜡烛、吹哨子、吹气球舔:舔嘴唇、伸出舌头舔食物冷:发抖,双手抱臂缩成一团热:用手扇风、擦汗、扯动衣服累:弯腰驼背、喘气,步伐沉重缓慢困:伸懒腰、打哈欠、打瞌睡痛:抱着脚跳、抚摸(做出要哭的样子)、边吹气边甩手(痛苦状)痒:身体扭动,用手抓挠根据动作猜字卡:团(搓成圆球,如汤圆)、切、剁、炒、啃、抓、扔、踢、趴、跪、穿、脱、戴、瞪、眨、仰、骑、滑、躺今天和姐姐的孩子一起玩了个游戏,人员:我姐、我老公、我、儿子、我姐的儿子,大家手拉手围一个圈,我说:我们这几个人里大姨最大,第二大的是谁?儿子说:是爸爸。我说:第三大的呢?他说:是你。我说:那大姨是1号,爸爸是2号。儿子说:你是3号,我是4号,宝宝是5号。于是我开始发令:3号蹲,3号蹲,3号蹲完了1号蹲。然后我姐说:1号蹲,1号蹲,1号蹲完了4号蹲。然后儿子也接着说:4号蹲,4号蹲,4号蹲完了2号蹲。一边说一边弯腿做半蹲状。这个游戏儿子可以一直看我们,我们在接的过程中会故意停顿,等孩子反应,或故意忘了自己的号码而蹲错,时而小声时而大声的念,或放慢说话的速度,以吸引孩子的眼球,我觉得挺不错,大家试试吧。彤云的“下蹲”游戏真好,很适合喜欢肢体运动的孩子们玩,而且随时随地都可以玩。突然想起来,这和我们前期做过的一个“不准站起来”的游戏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准站起来五六个人围成一圈蹲着,一个人站在中间监视,手里拿个海绵或抱枕之类的东西做武器,不准大家站起来。看见谁站起来了就要说:“不准站起来!”并用武器去攻击站起来的人。蹲着的人要趁监视者没看见自己的时候站起来,并大声宣布“我要站起来!”然后抢在被监视者击中之前又赶紧蹲下。这个游戏可以很好的训练孩子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共同注意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眼神追踪:1、训练篇:“我的目光有奖品”,近距离的眼神追踪,难度:初级。需要强化物的大量刺激,具体操作内容详见/leadbbs/Announce/announce.asp?BoardiD=71&ID=4923&Ar=247203&AUpflag=1&Ap=9&Aq=1&r=38786&q=3177楼2、生活篇:“猜我看的是什么”,较远距离的眼神追踪。难度:中级。活动要点:1)在日常生活中找机会中穿插进行,每回进行五六次即可,在孩子不耐烦之前即时打住。2)调动孩子的兴趣和注意力,动作和语气显得另类或搞笑效果会更好。我通常是趁孩子情绪好的时候,声调夸张的:“小小,你猜我看的是什么呢?”如果孩子的注意力没有转过来,我就主动凑到他面前盯着他的眼睛看,并一直延长声调:“我看的是——”。开始小小很疑惑,会看我一下然后身体转动角度,我就跟着他转动,仍然盯着他看。几次转动后我用手点了点他的鼻尖,他一下就笑了:“是我!”我马上夸奖他聪明。3)增加孩子成功的机会和成就感,提高孩子的参与度:初期孩子能力不足,不要太在意结果,只要孩子在关注在配合就已经很好了。的方法是,在孩子猜错时马上把自己的眼神移到孩子猜的物体上,并大声给予鼓励和强化。4)辅助必不可少:活动初期要伴随着很大的身体或头部转动,必要时把食指放在两眼中间指示方向。随着孩子能力的提高,逐步减少提示和辅助。4)增加对比性:如我看的是沙发,而小小猜成了地板,我的眼神就会在沙发和地板之间来回移动,增加对比性,看着沙发的时候提示“沙发”,看着地板的时候提示“地板”。5)目标物体:家具:如沙发、、电视、空调、茶几等,房屋结构:地板、天花板、墙、窗户、门等,家庭成员。6)孩子能力提高后可增加视线的不确定性:发出口令“我看的是——”后尾音尽量延长,眼神在不同物体上移动,或故意眼神诡异摇头晃脑的,让孩子能够进行眼神追视,然后突然定住在某一个物体上,同时口令停止。眼神追踪:1、训练篇:猜物品或猜卡片,理解他人意图(双教练法)。难度:中级。家长和孩子面对面,请孩子猜手中卡片(物品)的形状或颜色,并通过表情或肢体语言告诉孩子是否正确,猜对后给予奖励。按部就班的进行一段时间后,在孩子注释家长的表情时,家长突然转向另一家长,希望孩子能跟随着转头看另一家长的表情,来判断自己猜得正确与否。1、训练篇:我看的是什么。难度:中级。准备一些小道具,如扑克牌,图片,小物品等都可以。家长和两个孩子面对面坐着,将四张图片上下左右各相隔一段距离放在面前。训练方法和技巧同“我的目光有奖品”,不同点是观察物品由左右两个增加到了上下左右四个,由一个孩子判断变成了两个孩子竞争,由抢的动作变成了语言的快速反应,谁先说对了谁就可以赢得奖励。3、游戏篇:远距离的眼神追踪。难度:高级。“我要看”——颂唱参与者:2个孩子,2-3个大人。游戏方法:一人当演员,站在中间随便起个调子唱:“我要看,我要看….我要看一一”,同时头部四处转动,歌声停止时定住不动,其他人要猜出他看的是什么。猜错了就要接受惩罚。游戏提示:1)先由老师或家长示范。2)角色互换,增加孩子主导游戏的能力。3)家长或老师故意答错,训练孩子对别人回答正确与否的确认能力。08“吊死鬼”游戏参与者:3到5人。游戏方法:一人当老师领读,其他人当学生跟读。在白板上划几列阶梯或方格,分配给各个学生。学生们的初始位置都在最下面一格。指定两到三个词语为炸弹,当老师读到“炸弹”时,不准跟读。应该读不读或不该读的读了都算错,谁出错谁就往上移动一格。先到达顶端的就会成为吊死鬼,接受“惩罚”。游戏提示:1)由孩子学会自己做主,决定哪些词作为炸弹。2)孩子的角色在老师和学生之间互换3)家长故意出错,训练孩子的判断和确认能力4)家长当老师时,要注意使用停顿、延时的技巧来增加孩子的眼神接触游戏变化:任何带有竞赛性质的内容,都可以加到本游戏中来。如:大小声的游戏、视线追踪、猜动作、认知理解(数字、英语、拼音、反义词)等附:大小声游戏两人或两人以上都可以玩。一人当老师,其他人当学生。老师随意说什么,学生都要跟着说,但必须和老师声音大小相反。老师大声,学生就要小声,老师小声,学生就要大声。这个游戏可以很好地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和声音大小的调控能力。十点半——改良后的传统纸牌游戏:道具:扑克牌一副游戏规则:一人随机发牌,2-4人参与竞赛。发牌者用眼睛看竞赛者的示意,如点头则发一张牌,摇头就不发牌;然后轮到下一个竞赛者。发完一圈后再重复刚才的程序,直到所有人都不再要牌(最多可发五张牌)为止。竞赛者公布自己每张牌相加后的点数,十点半为最大,超过十点半则爆炸,点数变成零。点数大的为胜利者,五张牌都拿满了而点数仍没有超过十点半的称为“五小”,也是胜利者。游戏说明:A的点数为1,其余花牌均为半点。游戏目的:1、社会参照:关注发牌者和其他参与者2、认知:10以内的加法3、确认能力:判断是否爆炸,判断失败者和胜利者4、共同注意力:强烈的参与动机带来高度的关注5、情绪分享:分享胜利或失败的感觉6、变通能力(弹性思维能力):将所有的花牌转化为半点7、心智训练:预测是否会爆炸,并作出正确的选择(是否要牌)卡片游戏之1——拍螃蟹:这个游戏的创意源于电玩游戏。游戏双方拥有相同数量和图案的卡片,拍打方把卡片图案向上整齐的排列在桌子上后,根据对方出示的卡片,迅速用手拍打与之图案相同的卡片。游戏变化:1)猜图案:按部就班地玩几次后,家长突然将出示地卡片背对孩子,要孩子根据自己的判断来猜是哪一张卡片。如果猜错了就摇头,孩子继续猜,直到猜对,家长点头。2)看表情:根据孩子对家长表情的关注程度,逐渐在摇头前加入失望或沮丧的表情,然后摇头;在点头之前加入高兴的表情,然后再点头。3)停顿和延迟:在孩子关注家长出示卡片或孩子拍打后参照家长的表情时,加入停顿或延迟,尽量延长孩子注视的时间。4)角色互换:由孩子出示卡片,家长猜和拍打,孩子判断并通过表情和动作告诉家长。卡片游戏之2——翻翻乐:选取成对的片8-10组,图案面朝下放在桌子上。孩子和家长轮流翻卡片,一次可以任意翻两张。如果翻开的两张卡片图案相同,则赢得卡片,并可以继续翻,直到翻开得两张卡片图案不一样,则轮到对方翻。赢得卡片最多的为胜者。游戏变化:1)用石头、剪刀、布决定谁先玩:开始时家长故意问一句谁先玩呀,孩子往往希望自己先玩。家长也装做想先玩。同时作出姿势要用石头剪刀布来决定。石头剪刀布的过程也要设置很多的停顿或假动作,迫使孩子不得不集中注意力参照家长的一举一动。2)孩子的兴致正高的时候,故意半天不动,等待孩子的眼神接触。卡片游戏之3——拖板车:我们小时候用扑克牌常玩的游戏,现在改用卡片来玩。游戏双方各拿一半卡片,双方轮流发牌,排成一列。发卡片的一方如果看到前面有相同的图案,就赢得了这两张图片和这两张之间的所有图片。最后卡片发完的乙方为失败者。游戏过程:1)用石头、剪刀、布决定谁先发卡片2)轮到家长发卡片时停顿或延迟,只要孩子一抬头看家长,家长就立刻动作3)分享兴奋时刻:玩得比较熟练之后,A、孩子赢得卡片时:如果孩子只顾高兴的收卡片,家长可以按着孩子的手,直到孩子抬头看见家长兴奋的表情,就马上松开。同时兴奋的大叫:哇,你好厉害呀;B、家长赢得卡片时:停顿,等孩子的反应,只要孩子一看家长,马上兴奋的大叫:;哇,我好高兴啊。[说明]:以上游戏都要求有两套图案相同的卡片。卡片游戏的变化(补充):1、拍螃蟹中的认知训练:逐渐增多卡片的数量,孩子几次拍打扔不正确时,加入提示,缩小猜的范围。开始可使用简短的语言提示,如提示分类“属于蔬菜”“属于动物”;提示特点“红红的”,“长长的”;描述性提示:“长着一对翅膀,会飞的”等等。然后把语言提示过渡为动作提示,用动作比划可以吃的,圆的,会飞的等等2、活动中断时的调协、修补:确认孩子对某个游戏动机很强,在游戏高潮时突然中断、开开小差(比如扭头看电视,拿本书来看等),孩子一定会有使游戏持续下去的强烈愿望。刚开始可以在他提出继续的要求后就马上予以满足。等孩子的能力逐渐提高后,要注意缓慢的增加难度,不要轻易就回应他。到最后要让孩子再三请求才同意,还要装作很勉强的样子。一二三踩脚了,一二三打手背(这个也有目光参照)11口香糖粘那里?框架:口香糖粘哪里?粘某某物上(可以是人体部位,物品,家里的东西)。问:口香糖粘哪里?答:粘到上,同时将口香糖粘到那个东西或部位上(这个游戏要求有灵活、流畅的思维,游戏的结构稍有复杂。可以老师示范,然后学生轮流引导其他人作。12老师说框架:老师说“站起来,坐下,摸摸头。。。。”。刚开始的时候,要用纸牌挂在胸前作为老师的视觉提示。这个游戏其实并不简单要求对构架的了解,还有创造力和思维的流畅性,才能玩好,比较难(有个小孩玩了几轮就说我不干了,其实是他江郎才尽了,呵呵)扩展:老师说摸摸头举牌时――作动作不举牌――不动作扩展:可以要求连续动作13大风吹框架:老师:大风吹;学生:吹什么?老师:吹有耳朵的,吹有腿的,等等。(要求也是每次讲的不能重复,也要求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扩展:这个游戏在人少的时候可以变为三人(一家三口)或两个人(妈妈和儿子)14RDI中有关调控的一些游戏⑴one-two-three----go!——stop!或者走走走停⑵两个人站在一定距离,抛接球,也可以向地下弹球,另一个人接住,可以用夸张的表情和其他视觉提示来告诉对手什么时候抛,什么时候我要变换抛的方式、方向了。⑶两个人合着拿一块布,球放在布上,合力向上弹而不要掉下来(变化:球的大小、硬度)⑷弹球接球:一个人向地下投掷球,球反弹后由另一个拿网兜接住。也是很好的调控训练。⑸敲鼓:具体做法就不说了。杨教授在这里主要强调训练者的表情要夸张、要有停顿。刚开始可以在节奏和鼓点上差距明显,可以让学生明显体会出来。泛化:可以敲各种东西玩,比如不同乐器之间的同步。并且要轮流主导开始,位置也可以变化。⑹推瓶比赛:一个人的游戏两个人的游戏两个人玩的时候,会有更多不同的结果组合。比如一人达标一人失败,压线、作弊等不可预知的情况,大大增加了趣味性。⑺击鼓抢球比赛:首先用“石头剪子布”来决定谁来抢什么球,然后在击鼓时快速抢自己颜色的球,一旦停止敲鼓就只能原地不动,鼓声恢复,马上抢球,当然是多者为胜了。⑻矛和盾:一人持矛,一人持盾,矛攻盾守。这是一个较为高级的调控。要求双方不但要快速观察他人的动作,还要有快速的反应15角色扮演是调控的更高级内容。1-2级尚不熟练的孩子,很难操作这类游戏。因为这要涉及多个人物的关系,和前边讲过的游戏比,对孩子的操控能力要求很高。起床了:⑴人物是爸爸、妈妈和儿子⑵剧情:三个人睡觉,妈妈起床了叫儿子起床,儿子不起床。再叫爸爸起床后唤醒儿子起床,然后是吃饭、穿衣、背包、上学。⑶要求轮流扮演各种角色。模仿介入:模仿的作用:1、激发主动性2、情感的交流3、接纳了孩子4、镜像神经元修补的功能5、转移注意力(发脾气时)重复一遍:年龄大的、高功能的、口语好的不适合模仿,因为你模仿他会让他感到很生气。年龄小的、低功能的、口语不好的适合用模仿来与成人沟通交流,口语能力在三岁半以下的适合使用模仿介入。这种介入不需要复杂的教具,适合用在小孩子有刺激行为、不能跟人交流的状态下。据说《沧海赤子心》的作者曾经模仿他的小孩子三年。RDI讲座中介绍的部分游戏找领袖——团体游戏一人做侦探,先暂时回避,其他人坐成一排,选出一个领袖随意做动作,其他人跟随做同样的动作。侦探进场观察,领袖要趁侦探没看见自己的时候变换动作,其余人员要尽量同步模仿来掩护领袖。大风吹——团体游戏一人站在前面当魔鬼,其他人面对魔鬼做成一排。魔鬼先做刮风的动作和声音,并说:“大风吹——”其他人齐声问:“吹什么?”魔鬼:“吹一一XXX的人。”被说到的人要赶紧站起来换个地方坐,慢了就会被魔鬼抓住。如没有人被抓住,则游戏继续;如被魔鬼抓住,换被抓者当魔鬼。“XXX的人”性别、头发长短、衣服眼色、年龄大小等可以用来作为定语。口香糖——团体游戏一人当老师,其他人做口香糖。老师发指令:“口香糖——”口香糖们齐声问:“粘什么?”老师回答:“粘——墙壁!”则口香糖们要争先用手贴到墙壁上。最后一名接受惩罚。口香糖粘的东西可以是任何物品,包括家具、房屋、电器、人体部位等。老师说——团体游戏一人当老师发指令,其他人当学生做动作。老师的动作指令前面有“老师说”几个字的时候,学生们都要做相应的动作。如老师的指令前面没有“老师说”几个字的时候,学生们就不能做动作。该做的不做、不该做的做了或做错动作的都要接收惩罚或改由他来做老师。一起倒下——二人游戏发出指令后,两人同时倒在懒骨头椅或床垫上1、原地倒下2、移动一段距离倒下,保持动作的一致性。移动的方式包括:快跑、慢跑、走、小碎步走、高抬腿走、跳走、边走边转圈、蹑手蹑脚走等。3、改变角色,由孩子发指令并作为动作的主导者。大鲨鱼——双教练法父母装成两条大鲨鱼,距离孩子一段距离。孩子只能用眼睛来定住鲨鱼,他看着谁谁就不能前进。父母轮流向孩子逼近,到达后装作要吃掉孩子的样子,一起挠痒痒嬉闹。躲避球——双教练法父母相隔较远距离进行传接球运动,孩子站在父母之间观察。事先约定开始攻击的手势,如有人发出这个信号,则表示这次要用球攻击孩子,孩子应马上进行躲避。如有玩伴,则攻击者眼睛看着谁,就表示要攻击谁,没被看着的孩子则不用躲避。推杯子——动作调控在桌上划定目标区域,将一个杯子(也可用其他道具代替)从起点处推出,推到指定区域内为成功。杯子可以是空的,也可以装物品,装的东西可多可少,不断调整杯子的重量,推杯子时的力量调控也不一样。注意最好不要用易损坏的玻璃杯,杯子里装的物品一旦洒落要易于收拾。撞车游戏——动作调控两人相隔一段距离相对而坐,在中间圈定一个区域范围作为撞车地点。发出指令后两人同时推出小车,力求力量和速度一致,小车在指定区域内相撞则表示游戏成功。这个游戏需要的调控技能很高,双方都要想办法去接近对方的节奏和速度,需要很多次练习才可能会成功。个人认为眼神追踪的训练非常重要。如果孩子连别人看的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的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羽绒服饰行业美工设计心得
- 软件开发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 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2023-2024年六年级上学期英语期末试卷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二(下)期中地理试卷
- 2024年广东省云浮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1卷含答案
- 2022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2卷含答案
- 2021年吉林省长春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2卷含答案
- 2021年河南省安阳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2卷含答案
- 2024年透闪石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硬质合金喷焊粉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
- DL∕T 796-2012 风力发电场安全规程
- 《四川省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实施细则》考核题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治未病干预指南》-公示稿
- 养老机构备案书(模板)
- 汉语基础#-形考任务三-国开(HUB)-参考资料
- 幼儿园游戏案例分析-奇思妙想玩轮胎
- 2023年6月上海高考英语卷试题真题答案解析(含作文范文+听力原文)
- 2024年越南重油(HFO)发电机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2024-2030
- 辽宁省沈阳市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 健康教育知晓率调查总结幼儿园
- 202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直属事业单位招聘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