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13《唐诗五首》《使至塞上》课件_第1页
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13《唐诗五首》《使至塞上》课件_第2页
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13《唐诗五首》《使至塞上》课件_第3页
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13《唐诗五首》《使至塞上》课件_第4页
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13《唐诗五首》《使至塞上》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第1课时唐诗五首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第1课时唐诗五首1

CONTENTS

教学目录学习目标01新知导入02助学资料03预习思考04初读课文05精读课文06跟踪检测07CONTENTS教学目录学习目标01新知导入02助学资料2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诗歌。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重难点)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诗歌。学习目标3秋天傍晚时分,诗人遥望山野,看到一派秋色颇浓的山野景色,看到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不禁怀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全诗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幅山中秋景画——《野望》吧!新知导入秋天傍晚时分,诗人遥望山野,看到一派秋色颇浓的山野景色,看到4传说三国时,一位名叫费祎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怀念费祎,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墙壁题诗:驿馆、寺亭等公共场所的墙、柱或悬挂的“诗板”,成为唐代诗人约定俗成的诗歌“发表园地”。唐代诗人也喜欢在名胜古迹发表诗作。崔颢的《黄鹤楼》便是墙壁题诗中流传下来的佳作。新知导入传说三国时,一位名叫费祎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5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注有《老子注》《庄子注》。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作者简介助学资料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6崔颢(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作者简介助学资料崔颢(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唐开7《野望》: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黄鹤楼》:唐代诗人崔颢游宦到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有感而作。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创作背景助学资料《野望》: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8东皋()徙倚()驱犊()

崔颢()千载()

萋萋()

gāoxǐdúzǎiqīhào······学习字词预习思考东皋()徙倚(9皋:水边地。薄暮:傍晚。薄,接近。徙倚:徘徊。犊:小牛。禽:泛指猎获的鸟兽。采薇: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理解词义预习思考皋:水边地。理解词义预习思考10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晴川:晴日里的平野。川,平野、平地。历历:分明的样子。萋萋:茂盛的样子。乡关:故乡。理解词义预习思考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理解词义预习思考11认真阅读课文及课下注释,疏通诗意。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研读课文时解决。1.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词。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整体感知初读课文认真阅读课文及课下注释,疏通诗意。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12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朗读指导初读课文野望朗读指导初读课文1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分析讨论精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14诗人眺望原野,看到了哪些景色?请赏析。所见景色:“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灵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都搭配得恰到好处。分析讨论精读课文诗人眺望原野,看到了哪些景色?请赏析。所见景色:“树树皆秋色15“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表面说自己在现实中无认识之人,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实则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分析讨论精读课文“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表16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朗读指导初读课文黄鹤楼朗读指导初读课文17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黄鹤飞去后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天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的春草繁茂浓绿。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分析讨论精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18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使人愁”,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诗人由“黄鹤楼”名字的由来想到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鹤而去,只留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云;再眺望眼前汉阳城一带,草木茂盛苍翠,继而想起自己的故乡,不禁抒发了怀旧、思乡的感慨,一股世事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分析讨论精读课文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使人愁”,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19既然写思乡之愁,本诗引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什么情感?本诗引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实际上是想借空荡荡的黄鹤楼表现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分析讨论精读课文既然写思乡之愁,本诗引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什20哪两句是作者登上黄鹤楼所看到的景致?这两句描写的繁荣景致,有什么作用?“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以繁茂之景反衬凄清之情,更加烘托出诗人孤寂的思乡之情。分析讨论精读课文哪两句是作者登上黄鹤楼所看到的景致?这两句描写的繁荣景致,有21李白看了崔颢写的《黄鹤楼》,曾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首诗究竟美在何处呢?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诗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笔,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乘鹤,本属虚无,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达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分析讨论精读课文李白看了崔颢写的《黄鹤楼》,曾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22二是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首联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之形势。颔联在感叹抒情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颈联游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尾联徘徊低吟,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全诗在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富于绘画美。分析讨论精读课文二是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首联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23三是声调自然、音节响亮的音乐美。诗中双声、叠韵、叠音词的多次运用,如“黄鹤”“复返”等双声词,“此地”“江上”等叠韵词,以及“悠悠”“历历”“萋萋”等叠音词,使此诗声韵铿锵,清朗和谐,富于音乐美。分析讨论精读课文三是声调自然、音节响亮的音乐美。诗中双声、叠韵、叠音词的多次24野望叙事——时间、地点写景树、山——静态牧人、猎马——动态抒情——孤独、寂寞、惆怅板书设计课堂小结野望叙事——时间、地点写景树、山——静态牧人、猎马——动态25黄鹤楼虚写——楼去人空实写——眼前之景抒情——思乡之情愁而不怨,意境高远板书设计课堂小结黄鹤楼虚写——楼去人空实写——眼前之景抒情——思乡之情愁而不26一、阅读王绩的《野望》,回答下面的问题。1.请赏析诗的颔联和颈联。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跟踪检测一、阅读王绩的《野望》,回答下面的问题。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景272.“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表面说自己在现实中无认识之人,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实则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跟踪检测2.“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28二、读崔颢的《黄鹤楼》,回答下面的问题。1.诗的首联和颔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抒发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跟踪检测二、读崔颢的《黄鹤楼》,回答下面的问题。抒发人去楼空、世事苍292.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日暮怀归之情,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愁思之悠长难尽)跟踪检测本题源自《教材帮》2.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30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第2课时唐诗五首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第2课时唐诗五首31

CONTENTS

教学目录学习目标01新知导入02助学资料03初读课文04精读课文05跟踪检测06积累拓展07课后作业08CONTENTS教学目录学习目标01新知导入02助学资料32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诗歌。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重难点)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诗歌。学习目标33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借景抒情的唐诗,诗中的景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让我们记忆深刻。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再来学习三首唐诗,继续感受唐诗的魅力。新知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借景抒情的唐诗,诗中的景给我们以美的享受34王维(约701-761),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作者简介助学资料王维(约701-761),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35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与杜甫合称“李杜”,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其中诗作多在醉时所写,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作者简介助学资料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中国文学史36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称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有“诗魔”之称。著有《白氏长庆集》,代表作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作者简介助学资料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称香山居士,唐代大诗37《使至塞上》: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渡荆门送别》:李白青少年时期是在蜀中度过的,这一次从三峡出蜀,面对江汉平原,眼界大开,心旷神怡,不由得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五言律诗。创作背景助学资料《使至塞上》: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38《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三年或四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抒发了自己对西湖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创作背景助学资料《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三年或四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的时候39认真阅读课文及课下注释,疏通诗意。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研读课文时解决。1.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词。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整体感知初读课文认真阅读课文及课下注释,疏通诗意。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40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朗读指导初读课文使至塞上朗读指导初读课文41读通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我奉命慰问战士,乘轻车奔赴遥远的边关,以典属国的身份长途跋涉路过居延。有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又似回归的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浩瀚的沙漠上升起一股狼烟又高又直,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告知我都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山前线。分析讨论精读课文读通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我奉命慰问战士,乘轻车42读懂诗情。此诗写了一件什么事?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通过叙述作者出使边塞的经历和沿途风光,抒发了作者被排挤的苦闷和远离家乡异地漂泊的愁绪。分析讨论精读课文读懂诗情。此诗写了一件什么事?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通过叙述作43简要分析颈联的景色特点。颈联描写了这样一幅景象:放眼望去,广阔无垠的大漠上,远处烽火台一缕孤烟直上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此联选取了塞外特有的景物“大漠”“孤烟”“长河”“落曰”,描绘了雄浑寥廓、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分析讨论精读课文简要分析颈联的景色特点。颈联描写了这样一幅景象:放眼望去,广44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朗读指导初读课文渡荆门送别朗读指导初读课文45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出现并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明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形成了海市蜃楼。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乘舟远行。分析讨论精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46读懂诗情。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主旨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通过写出游途中的景观,流露出诗人欣喜、激动的感情,并以此引出他远别故乡的不舍之情。分析讨论精读课文读懂诗情。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主47你觉得诗中写景最妙的是哪一句?说说理由。“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由游动的视觉来写景物的变化,景观壮阔,远近景结合,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分析讨论精读课文你觉得诗中写景最妙的是哪一句?说说理由。“山随平野尽,江入大48诗歌的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如何体现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的?这两句描绘了两幅图画:江水映月图和无边云霞图。一幅澄澈明净,一幅变幻多姿,写出了天空的高远,反衬出原野的平坦,江岸的辽阔,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这一想象奇异天真,色彩斑斓,意境奇丽,充分表现出诗人与月同行、与云同飘的兴奋喜悦之情。分析讨论精读课文诗歌的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如何体现诗人的浪漫主义49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朗读指导初读课文钱塘湖春行朗读指导初读课文50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写初春景象?如“初平”,春水初升;“争暖树”,“暖树”者,向阳之树也,春寒未退,故莺争集其上;“啄春泥”,燕初来也;“没马蹄”,草初生也──这些都是初春的景象。(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分析讨论精读课文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写初春景象?如“初平”,春水初升;“争暖51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分析讨论精读课文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最爱湖东行不足52“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处处”“家家”说明鸟很多,与初春季节景象不太符合。“几处”和“谁家”则很好地说明了初春时节万物刚开始复苏,鸟儿也只是三三两两活动的景象。分析讨论精读课文“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处53“乱”字写出了花的颜色和种类繁多,突出了早春花的特点;“浅”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草渐绿,但尚未丰茂,只能遮没马蹄的特点,突出了诗人对早春景象的喜爱之情。诗歌颈联分别以“乱”“浅”来形容花、草,用词精妙,请简要赏析。分析讨论精读课文“乱”字写出了花的颜色和种类繁多,突出了早春花的特点;诗歌颈54赏析语言(1)请用你喜欢的句子赏析诗句。①“从……中我看到了……”②“从……中我听到了……”③“从……中我感受到了……”从第一、二句中,我仿佛看到长衫飘飘的诗人骑马来到贾公亭旁,极目远眺。只见那西湖水波澜动荡,与岸平齐。在那水天相接处,水波粼粼,云朵低垂,似乎要亲吻湖面了——它也爱早春的西湖。从“几处早莺争暖树”中,我仿佛听到了黄莺清脆婉转的鸣叫声。分析讨论精读课文赏析语言从第一、二句中,我仿佛看到长衫飘飘的诗人骑马来到贾公55(2)诗人最喜爱的是湖东的白沙堤,那白沙堤的景色如何呢?诗人除了点明是在“绿杨阴里”外,未作任何说明。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补写出白沙堤美丽的景色吧。有湖水,水中有鱼虾,有嬉戏的鸭子。有花草。绿草如茵,像铺了层绿地毯;花儿闪闪,散在绿草丛中。还有花树。杏花开了,散缀枝头;桃花也开了,红艳艳的,灿烂一片。还有人。有骑马的诗人,一边捋着胡须,一边吟诗;好朋友也来了,他们席地而坐,饮酒赏景,谈诗论文,吟诗作画……好不快活。分析讨论精读课文(2)诗人最喜爱的是湖东的白沙堤,那白沙堤的景色如何呢?诗人56使至塞上首联:出使经过

颔联:边塞形势颈联:落日所见奇特壮美的风光抑郁孤寂的内心尾联:到达边塞板书设计课堂小结使至塞上首联:出使经过颔联:边塞形势颈联:落日所见奇特壮美57渡荆门送别首联:荆门外——远渡的地点、

楚国游——此行的目的

颔联:山尽,江流——写景(远)颈联:飞天镜,结海楼——写景(近)尾联:故乡水,送行舟——抒情(思乡)赞美壮丽河山抒发思乡之情板书设计课堂小结渡荆门送别首联:荆门外——远渡的地点、楚国游58钱塘湖春行孤山寺水涨云舒

贾公亭莺歌燕舞白沙堤花多草浅愁而不怨,意境高远游春踪迹游人如织板书设计课堂小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水涨云舒贾公亭59一、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给人以漂泊不定之感,又使人想到历史的遥远与塞外的浩阔苍凉。跟踪检测一、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60二、欣赏诗歌需要“置身诗境”,进行丰富而合理的想象,请描绘出“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句诗的景象。(100字以内)示例: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的前行而逐渐展开,最后在广阔的原野尽头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望着广阔无际的原野,诗人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跟踪检测二、欣赏诗歌需要“置身诗境”,进行丰富而合理的想象,请描绘出61(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4)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5)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6)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8)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你知道有哪些关于“送别”的名句?积累拓展(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你62山房春事(其二)【唐】岑参梁园①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注释】①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方圆三百多里。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课后作业山房春事(其二)课后作业63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日暮时分,群鸦乱飞,叫声嘈杂;极目远望只有三两户人家。描绘了梁园萧条破败的景象。课后作业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日暮时分,群鸦乱飞,叫声嘈杂642.请简要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运用拟人和反衬,写庭树不知人去尽,春天到来时依然繁花盛开,用乐景反衬哀情,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凭吊古人的伤痛之情。课后作业2.请简要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运用拟65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第1课时唐诗五首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第1课时唐诗五首66

CONTENTS

教学目录学习目标01新知导入02助学资料03预习思考04初读课文05精读课文06跟踪检测07CONTENTS教学目录学习目标01新知导入02助学资料67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诗歌。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重难点)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诗歌。学习目标68秋天傍晚时分,诗人遥望山野,看到一派秋色颇浓的山野景色,看到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不禁怀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全诗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幅山中秋景画——《野望》吧!新知导入秋天傍晚时分,诗人遥望山野,看到一派秋色颇浓的山野景色,看到69传说三国时,一位名叫费祎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怀念费祎,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墙壁题诗:驿馆、寺亭等公共场所的墙、柱或悬挂的“诗板”,成为唐代诗人约定俗成的诗歌“发表园地”。唐代诗人也喜欢在名胜古迹发表诗作。崔颢的《黄鹤楼》便是墙壁题诗中流传下来的佳作。新知导入传说三国时,一位名叫费祎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70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注有《老子注》《庄子注》。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作者简介助学资料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71崔颢(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作者简介助学资料崔颢(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唐开72《野望》: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黄鹤楼》:唐代诗人崔颢游宦到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有感而作。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创作背景助学资料《野望》: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73东皋()徙倚()驱犊()

崔颢()千载()

萋萋()

gāoxǐdúzǎiqīhào······学习字词预习思考东皋()徙倚(74皋:水边地。薄暮:傍晚。薄,接近。徙倚:徘徊。犊:小牛。禽:泛指猎获的鸟兽。采薇: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理解词义预习思考皋:水边地。理解词义预习思考75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晴川:晴日里的平野。川,平野、平地。历历:分明的样子。萋萋:茂盛的样子。乡关:故乡。理解词义预习思考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理解词义预习思考76认真阅读课文及课下注释,疏通诗意。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研读课文时解决。1.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词。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整体感知初读课文认真阅读课文及课下注释,疏通诗意。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77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朗读指导初读课文野望朗读指导初读课文78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分析讨论精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79诗人眺望原野,看到了哪些景色?请赏析。所见景色:“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灵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都搭配得恰到好处。分析讨论精读课文诗人眺望原野,看到了哪些景色?请赏析。所见景色:“树树皆秋色80“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表面说自己在现实中无认识之人,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实则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分析讨论精读课文“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表81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朗读指导初读课文黄鹤楼朗读指导初读课文8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黄鹤飞去后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天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的春草繁茂浓绿。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分析讨论精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83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使人愁”,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诗人由“黄鹤楼”名字的由来想到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鹤而去,只留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云;再眺望眼前汉阳城一带,草木茂盛苍翠,继而想起自己的故乡,不禁抒发了怀旧、思乡的感慨,一股世事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分析讨论精读课文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使人愁”,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84既然写思乡之愁,本诗引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什么情感?本诗引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实际上是想借空荡荡的黄鹤楼表现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分析讨论精读课文既然写思乡之愁,本诗引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什85哪两句是作者登上黄鹤楼所看到的景致?这两句描写的繁荣景致,有什么作用?“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以繁茂之景反衬凄清之情,更加烘托出诗人孤寂的思乡之情。分析讨论精读课文哪两句是作者登上黄鹤楼所看到的景致?这两句描写的繁荣景致,有86李白看了崔颢写的《黄鹤楼》,曾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首诗究竟美在何处呢?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诗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笔,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乘鹤,本属虚无,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达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分析讨论精读课文李白看了崔颢写的《黄鹤楼》,曾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87二是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首联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之形势。颔联在感叹抒情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颈联游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尾联徘徊低吟,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全诗在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富于绘画美。分析讨论精读课文二是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首联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88三是声调自然、音节响亮的音乐美。诗中双声、叠韵、叠音词的多次运用,如“黄鹤”“复返”等双声词,“此地”“江上”等叠韵词,以及“悠悠”“历历”“萋萋”等叠音词,使此诗声韵铿锵,清朗和谐,富于音乐美。分析讨论精读课文三是声调自然、音节响亮的音乐美。诗中双声、叠韵、叠音词的多次89野望叙事——时间、地点写景树、山——静态牧人、猎马——动态抒情——孤独、寂寞、惆怅板书设计课堂小结野望叙事——时间、地点写景树、山——静态牧人、猎马——动态90黄鹤楼虚写——楼去人空实写——眼前之景抒情——思乡之情愁而不怨,意境高远板书设计课堂小结黄鹤楼虚写——楼去人空实写——眼前之景抒情——思乡之情愁而不91一、阅读王绩的《野望》,回答下面的问题。1.请赏析诗的颔联和颈联。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跟踪检测一、阅读王绩的《野望》,回答下面的问题。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景922.“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表面说自己在现实中无认识之人,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实则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跟踪检测2.“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93二、读崔颢的《黄鹤楼》,回答下面的问题。1.诗的首联和颔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抒发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跟踪检测二、读崔颢的《黄鹤楼》,回答下面的问题。抒发人去楼空、世事苍942.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日暮怀归之情,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愁思之悠长难尽)跟踪检测本题源自《教材帮》2.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95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第2课时唐诗五首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第2课时唐诗五首96

CONTENTS

教学目录学习目标01新知导入02助学资料03初读课文04精读课文05跟踪检测06积累拓展07课后作业08CONTENTS教学目录学习目标01新知导入02助学资料97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诗歌。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重难点)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诗歌。学习目标98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借景抒情的唐诗,诗中的景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让我们记忆深刻。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再来学习三首唐诗,继续感受唐诗的魅力。新知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借景抒情的唐诗,诗中的景给我们以美的享受99王维(约701-761),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作者简介助学资料王维(约701-761),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100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与杜甫合称“李杜”,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其中诗作多在醉时所写,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作者简介助学资料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中国文学史101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称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有“诗魔”之称。著有《白氏长庆集》,代表作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作者简介助学资料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称香山居士,唐代大诗102《使至塞上》: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渡荆门送别》:李白青少年时期是在蜀中度过的,这一次从三峡出蜀,面对江汉平原,眼界大开,心旷神怡,不由得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五言律诗。创作背景助学资料《使至塞上》: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103《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三年或四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抒发了自己对西湖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创作背景助学资料《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三年或四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的时候104认真阅读课文及课下注释,疏通诗意。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研读课文时解决。1.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词。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整体感知初读课文认真阅读课文及课下注释,疏通诗意。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105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朗读指导初读课文使至塞上朗读指导初读课文106读通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我奉命慰问战士,乘轻车奔赴遥远的边关,以典属国的身份长途跋涉路过居延。有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又似回归的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浩瀚的沙漠上升起一股狼烟又高又直,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告知我都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山前线。分析讨论精读课文读通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我奉命慰问战士,乘轻车107读懂诗情。此诗写了一件什么事?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通过叙述作者出使边塞的经历和沿途风光,抒发了作者被排挤的苦闷和远离家乡异地漂泊的愁绪。分析讨论精读课文读懂诗情。此诗写了一件什么事?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通过叙述作108简要分析颈联的景色特点。颈联描写了这样一幅景象:放眼望去,广阔无垠的大漠上,远处烽火台一缕孤烟直上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此联选取了塞外特有的景物“大漠”“孤烟”“长河”“落曰”,描绘了雄浑寥廓、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分析讨论精读课文简要分析颈联的景色特点。颈联描写了这样一幅景象:放眼望去,广109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朗读指导初读课文渡荆门送别朗读指导初读课文110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出现并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明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形成了海市蜃楼。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乘舟远行。分析讨论精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111读懂诗情。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主旨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通过写出游途中的景观,流露出诗人欣喜、激动的感情,并以此引出他远别故乡的不舍之情。分析讨论精读课文读懂诗情。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主112你觉得诗中写景最妙的是哪一句?说说理由。“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由游动的视觉来写景物的变化,景观壮阔,远近景结合,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分析讨论精读课文你觉得诗中写景最妙的是哪一句?说说理由。“山随平野尽,江入大113诗歌的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如何体现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的?这两句描绘了两幅图画:江水映月图和无边云霞图。一幅澄澈明净,一幅变幻多姿,写出了天空的高远,反衬出原野的平坦,江岸的辽阔,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这一想象奇异天真,色彩斑斓,意境奇丽,充分表现出诗人与月同行、与云同飘的兴奋喜悦之情。分析讨论精读课文诗歌的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如何体现诗人的浪漫主义114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朗读指导初读课文钱塘湖春行朗读指导初读课文115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写初春景象?如“初平”,春水初升;“争暖树”,“暖树”者,向阳之树也,春寒未退,故莺争集其上;“啄春泥”,燕初来也;“没马蹄”,草初生也──这些都是初春的景象。(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分析讨论精读课文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写初春景象?如“初平”,春水初升;“争暖116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分析讨论精读课文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最爱湖东行不足117“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处处”“家家”说明鸟很多,与初春季节景象不太符合。“几处”和“谁家”则很好地说明了初春时节万物刚开始复苏,鸟儿也只是三三两两活动的景象。分析讨论精读课文“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处118“乱”字写出了花的颜色和种类繁多,突出了早春花的特点;“浅”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草渐绿,但尚未丰茂,只能遮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