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吊角楼的结构与形式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d46b70caf21136486b745158db2fda9/ed46b70caf21136486b745158db2fda91.gif)
![土家吊角楼的结构与形式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d46b70caf21136486b745158db2fda9/ed46b70caf21136486b745158db2fda92.gif)
![土家吊角楼的结构与形式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d46b70caf21136486b745158db2fda9/ed46b70caf21136486b745158db2fda93.gif)
![土家吊角楼的结构与形式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d46b70caf21136486b745158db2fda9/ed46b70caf21136486b745158db2fda94.gif)
![土家吊角楼的结构与形式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d46b70caf21136486b745158db2fda9/ed46b70caf21136486b745158db2fda9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2/42HYPERLINK"/"[编辑本段]土家族总体介绍土家族爱群居,爱住吊脚木楼。建房差不多上一村村,一寨寨的,专门少单家独户。所建房屋多为木结构,小青瓦,花格窗,司檐悬空,木栏扶手,走马转角,古香古色。一般居家都有小庭院,院前有篱笆,院后有竹林,青石板铺路,刨木板装壁,松明照亮,一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宁静生活。土家族,全国现有人口5704266人,要紧聚居在湖南湘西,湖北恩施。此外,四川省的石柱、秀山、酉阳、黔江等县也有分布。土家族地区,山岗缠绕,物产丰饶。有着雄奇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着中外游人。其中张家界是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已成为新兴的旅游胜地。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意为“土生土长的人”。2000多年前,他们定居于今天的湘西、鄂西一带,与其他少数民族一起,被称为“武陵蛮”或“五溪蛮”。宋代以后,土家族单独被称为“土丁”、“土民”等。新中国成立以后,依照土家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土家族。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大多数人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专门早就开始使用汉语、汉文。只有湘西的龙山、永顺、古丈等县的少部分地区仍通用土家语。土家族要紧从事农业生产,在经济、文化的进展上受汉族阻碍较多,但也保留有自己的特点。湘西的“金色桐油”,鄂西的“坝漆”,差不多上饮誉中外的名产。[编辑本段]土家吊角楼的结构吊角楼是鄂西土家族地区最复杂而又最能显示富有的一种典型的建筑形式。随着经济机的进展和文化的进步,吊角楼成为土家族地区的一种普遍建筑,就其结构而言,各地区的吊角楼大同小异,它们最差不多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正屋和厢房(即吊角部分)的上面住人,厢房的下部有柱无壁,用来喂养牲畜、堆放杂物。总的看来,吊角楼依旧应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全部悬空的,因此称吊角楼为半干栏式建筑。吊角楼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除具有土家族民居建筑注重龙脉,依势而建和人神共处的神化现象外,还有着十分突出的空间宇宙化观念。土家族的吊角楼不仅单方面处于宇宙自然的怀抱中,宇宙也同时处于宇宙自然的怀抱之中。这种容纳宇宙的空间观念在土家族上梁仪式歌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上一步,望宝梁,一轮太极在中央,一元行始呈瑞祥。上二步,喜洋洋,'天地'二字在两旁,日月成双永世享…….。"那个地点的"天地"、"日月"代表着宇宙。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土家族吊角楼在其主观上与宇宙变得更接近,更亲热,从而使房屋、人与宇宙浑然一体,密不可分。苗族、土家族多居住在山区,坡度较大。建房时都喜爱建筑有古色古香的吊角楼。这种吊角楼,飞檐翘角,三面有走廊,悬出木质栏杆。栏杆上雕有万字塔、喜字格、亚字格、四方格等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案。悬柱有八棱形、四方形、底断常雕绣球,金爪等各种形体。吊角楼一般两层,楼上楼下铺楼板,楼上开有窗户,通风向阳。窗棂刻有双凤朝阳,喜鹊嗓梅,狮子滚球以及牡丹、茶花、菊花等各种花草,古朴雅秀,既美观又有用,专门有民族住房的特色。到过苗乡土寨的外地人讲:“苗香美”,、“土乡美”,美就美在吊角楼。[编辑本段]吊角楼的形式①单吊式,这是最普遍的一种形式,有人称之为"一头吊"和"钥匙头"。它的特点是,只有正屋一边的厢房伸出悬空,下面用木柱相撑。②双吊式,又称为"双头吊"和"撮箕口",它是单吊式的进展,即在正房的两头皆有吊出的厢房。单吊式和双吊式并不以地域的不同而形成,要紧看经济条件和家庭需要而定,单吊式和双吊式常常共处一地。③四合水式,这种形式的吊角楼又是在双吊式的基础上进展起来的,它的特点是,将正屋两头厢房吊角楼部分的上部连成一体,形成一个四合院。两厢房的楼下即为大门,这种四合院进大门后还必须上几步石阶,才能进到正屋。④二屋吊式,这种形式是在单吊和双吊的基础上进展起来的,即在一般吊角楼上再加一层。单吊双吊均适用。平地起吊式,这种形式的吊角楼也是在单吊的基础上进展起来的,单吊、双吊皆有。它的要紧特征是,建在平坝中,按地形本不需要吊角,却偏偏将厢房抬起,用木柱支撑。支撑用木柱所落地面和正屋地面平齐,使厢房高于正屋。[编辑本段]传讲及由来传讲土家人祖先因家乡遭了水灾才迁到鄂西来,那时那个地点古木参天、荆棘丛生、豺狼虎豹遍地差不多上。土家先人们搭起的“狗爪棚”常遭到猛兽突击。人们为了安全就烧起树蔸子火,里面埋起竹子节节,火光和爆竹声吓走了来突击的野兽,但人们依旧常常受到毒蛇、蜈蚣的威胁。后来一位土家的老人想到方法:他让小伙子们利用现成的大树作架子,捆上木材,再铺上野竹树条,再在顶上搭架子盖上顶蓬,修起了大大小小的空中住房,吃饭睡觉都在上面,从此再也不怕毒蛇猛兽的突击了,这种建筑空中住房的方法后来就进展成现在的吊脚楼。[编辑本段]文化底蕴吊角楼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除具有土家族民居建筑注重龙脉,依势而建和人神共处的神化现象外,还有着十分突出的空间宇宙化观念。土家族的吊角楼不仅单方面处于宇宙自然的怀抱中,宇宙也同时处于宇宙自然的怀抱之中。这种容纳宇宙的空间观念在土家族上梁仪式歌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上一步,望宝梁,一轮太极在中央,一元行始呈瑞祥。上二步,喜洋洋,'天地'二字在两旁,日月成双永世享…….。"那个地点的"天地"、"日月"代表着宇宙。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土家族吊角楼在其主观上与宇宙变得更接近,更亲热,从而使房屋、人与宇宙浑然一体,密不可分。苗族、土家族多居住在山区,坡度较大。建房时都喜爱建筑有古色古香的吊角楼。这种吊角楼,飞檐翘角,三面有走廊,悬出木质栏杆。栏杆上雕有万字塔、喜子格、亚字格、四方格等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案。悬柱有八棱形、四方形、底断常雕绣球,金爪等各种形体。吊角楼一般两层,楼上楼下铺楼板,楼上开有窗户,通风向阳。窗棂刻有双凤朝阳,喜鹊嗓梅,狮子滚球以及牡丹、茶花、菊花等各种花草,古朴雅秀,既美观又有用,专门有民族住房的特色。到过苗乡土寨的外地人讲:“苗香美”,、“土乡美”,美就美在吊角楼。但是,在沱江边上的吊角楼,却另有一种形式和情趣。清亮的沱江水从城中穿流而过,青如罗带,犹如恬静的淑女。吊角楼悬于沿河两岸,根根木柱撑起一栋栋小巧玲珑的房子,撑起了一个个甜蜜温暖的家庭。这种吊角楼,依山榜水,沿江连绵起伏。从那窗口闪过的张张笑脸,又不禁是要想起沈老笔下黄昏薄暮中的吊角楼的风姿。入夜那临江窗户中灯光像星星在水上闪耀,那一座座吊角楼倒映在清流之中,仿佛水下龙宫,十分清晰。白天那挤满沿河的浣衣女,把河水弄起阵阵漪涟,悠悠的荡开去,却象一抹一抹会心的微笑,河在两岸的掩映中更加清冽,碧绿。吊角楼在古亭楼阁,新式建筑交相辉映之下,更加多采多姿。还有斑鸠在河洲觅食,丁丁雀低翔高飞,更为吊角楼添锦增色。吊脚楼为土家族人居住生活的场所,多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依山的吊角楼,在平地上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上层通风、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层是猪牛栏圈或用来堆放杂物。房屋规模一般人家为一栋4排扇3间屋或6排扇5间屋,中等人家5柱2骑、5柱4骑,大户人家则7柱4骑、四合天井大院。4排扇3间屋结构者,中间为堂屋,左右两边称为饶间,作居住、做饭之用。饶间以中柱为界分为两半,前面作火炕,后面作卧房。吊脚楼上有绕楼的曲廊,曲廊还配有栏杆。从前的吊脚楼一般以茅草或杉树皮盖顶,也有用石板当盖顶的,现在,鄂西的吊脚楼多用泥瓦铺盖。吊脚楼的建筑是土家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第一步要备齐木料,土家人称“伐青山”,一般选椿树或紫树,椿、紫因谐音“春”、“子”而吉祥,意为春常大,子孙旺;第二步是加工大梁及柱料,称为“架大码”,在梁上还要画上八卦、太极图、荷花莲籽等图案;第三道工序叫“排扇”,即把加工好的梁柱接上榫头,排成木扇;第四步是“立屋坚柱”,主人选黄道吉日,请众乡邻帮忙,上梁前要祭梁,然后众人齐心协力将一排排木扇竖起,这时,鞭炮齐鸣,左邻右舍送礼物祝贺。立屋坚柱之后便是钉椽角、盖瓦、装板壁。富裕人家还要在屋顶上装饰向天飞檐,在廊洞下雕龙画凤,装饰阳台木栏。土家人还在屋前屋后栽花种草,各种果树,然而,前不栽桑,后不种桃,因与“丧”“逃”谐音,不吉利。吊脚楼有专门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吊楼还有鲜亮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这类吊脚楼比“栏干”较成功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吊脚楼的形式多种多样,其类型有以下几种:单吊式,这是最普遍的一种形式,有人称之为"一头吊"或"钥匙头"。它的特点是,只正屋一边的厢房伸出悬空,下面用木柱相撑。双吊式,又称为"双头吊"或"撮箕口",它是单吊式的进展,即在正房的两头皆有吊出的厢房。单吊式和双吊式并不以地域的不同而形成,要紧看经济条件和家庭需要而定,单吊式和双吊式常常共处一地。四合水式,这种形式的吊脚楼又是在双吊式的基础上进展起来的,它的特点是,将正屋两头厢房吊脚楼部分的上部连成一体,形成一个四合院。两厢房的楼下即为大门,这种四合院进大门后还必须上几步石阶,才能进到正屋。二屋吊式,这种形式是在单吊和双吊的基础上进展起来的,即在一般吊脚楼上再加一层。单吊双吊均适用。平地起吊式,这种形式的吊脚楼也是在单吊的基础上进展起来的,单吊、双吊皆有。它的要紧特征是,建在平坝中,按地形本不需要吊脚,却偏偏将厢房抬起,用木柱支撑。支撑用木柱所落地面和正屋地面平齐,使厢房高于正屋。【特点】最差不多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吊脚楼有专门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吊楼还有鲜亮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这类吊脚楼比“栏干”较成功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人还在屋前屋后栽花种草,各种果树,然而,前不栽桑,后不种桃,因与“丧”“逃”谐音,不吉利。【结构】依山的吊角楼,在平地上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节约土地,造价较廉;上层通风、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层是猪牛栏圈或用来堆放杂物。房屋规模一般人家为一栋4排扇3间屋或6排扇5间屋,中等人家5柱2骑、5柱4骑,大户人家则7柱4骑、四合天井大院。4排扇3间屋结构者,中间为堂屋,左右两边称为饶间,作居住、做饭之用。饶间以中柱为界分为两半,前面作火炕,后面作卧房。吊脚楼上有绕楼的曲廊,曲廊还配有栏杆。有的吊脚楼为三层建筑,除了屋顶盖瓦以外,上上下下全部用杉木建筑。屋柱用大杉木凿眼,柱与柱之间用大小不一的杉木斜穿直套连在一起,尽管不用一个铁钉也十分牢固。房子四周还有吊楼,楼檐翘角上翻如展翼欲飞。房子四壁用杉木板开槽密镶,讲究的里里外外都涂上桐油又洁净又亮堂。底层不宜住人,是用来饲养家禽,放置农具和重物的。第二层是饮食起居的地点,内设卧房,外人一般都不入内。卧房的不处是堂屋,那儿设有火塘,一家人就围着火塘吃饭,那个地点宽敞方便。由于有窗,因此明亮,光线充足通风也好,家人多在此做手工活和休息,也是接待客人的地点。堂屋的另一侧有一道与其相连的宽宽的走廊,廊外设有半人高的栏杆,内有一大排长凳,家人常居于此休息,节日期间妈妈也是在此装扮女儿。第三层透风干燥,十分宽敞,除作居室外,还隔出小间用作储粮和存物。
[编辑本段]【形式】吊脚楼的形式多种多样,其类型有以下几种:单吊式,这是最普遍的一种形式,有人称之为"一头吊"或"钥匙头"。它的特点是,只正屋一边的厢房伸出悬空,下面用木柱相撑。双吊式,又称为"双头吊"或"撮箕口",它是单吊式的进展,即在正房的两头皆有吊出的厢房。单吊式和双吊式并不以地域的不同而形成,要紧看经济条件和家庭需要而定,单吊式和双吊式常常共处一地。四合水式,这种形式的吊脚楼又是在双吊式的基础上进展起来的,它的特点是,将正屋两头厢房吊脚楼部分的上部连成一体,形成一个四合院。两厢房的楼下即为大门,这种四合院进大门后还必须上几步石阶,才能进到正屋。二屋吊式,这种形式是在单吊和双吊的基础上进展起来的,即在一般吊脚楼上再加一层。单吊双吊均适用。平地起吊式,这种形式的吊脚楼也是在单吊的基础上进展起来的,单吊、双吊皆有。它的要紧特征是,建在平坝中,按地形本不需要吊脚,却偏偏将厢房抬起,用木柱支撑。支撑用木柱所落地面和正屋地面平齐,使厢房高于正屋。[编辑本段]【传讲】传讲土家人祖先因家乡遭了水灾才迁到鄂西来,那时那个地点古木参天、荆棘丛生、豺狼虎豹遍地差不多上。土家先人们搭起的“狗爪棚”常遭到猛兽突击。人们为了安全就烧起树蔸子火,里面埋起竹子节节,火光和爆竹声吓走了来突击的野兽,但人们依旧常常受到毒蛇、蜈蚣的威胁。后来一位土家的老人想到方法:他让小伙子们利用现成的大树作架子,捆上木材,再铺上野竹树条,再在顶上搭架子盖上顶蓬,修起了大大小小的空中住房,吃饭睡觉都在上面,从此再也不怕毒蛇猛兽的突击了,这种建筑空中住房的方法后来就进展成现在的吊脚楼。专门久往常,土家人的祖先居住在山洞中或大树下,靠狩猎、捕鱼为生。天上张天王看见土家人世代住山洞和大树下,生活专门苦,他要去东海龙王那儿借一座殿宇来送给土家人。张天王到了东海龙宫,见到龙王就直讲了。龙王心想:我的殿宇又大又重,量你也搬不动。因此就承诺了。张天王来到一座吊脚三柱二骑的殿宇前,用手轻轻一提,就把殿宇提起来了。龙王一见,后悔不该承诺。只好牵强地讲:“用后还回来。”张天王讲:“七天就还回来。”张天王提着殿宇来到土家山寨,叫土家族人仿造了一座三柱二骑(即三根柱子落地,两根柱子悬空)吊脚楼房。七天过去了,龙王就来找张天王还殿宇。张天王讲:“你要,我还你。”提起殿宇顺手一丢,就把殿宇丢在一条河边,横搁在河的两岸。“你自己去搬吧!”龙王自知搬不动,只好气冲冲地回龙宫去了。从此以后,每逢雨水季节,龙王都要发怒涨洪水,让水将河上的殿宇冲掉。人们也在涨水季节不能从殿宇中过河。因此人们又在桥下安上斩龙刀,龙再也不敢直闯殿宇楼房了,人们不但有房住了,来去过河也方便了。吊脚楼,是土家人所喜爱的住宅。它一头立在平坝上,和侧面的厢房连接;一头吊在坎下,自成两层楼房。上层住人,下层设牲畜栏圈。上层的三方大都有栏杆、扶手、阳台,敞亮洁净,即可在里面挑花绣朵,读书写字,又可接宾待朋,晾晒衣被,居住舒适,特不行看。它有个来历。相传专门早往常,有一户土家农民,夫妇俩拉扯着两个小孩。每天夫君劳动归来,总是把蓑衣、斗笠放在阶沿上。不料一天早晨,蓑衣和斗笠却被拉到了墙旮旯里,原来是狗在上面睡觉过夜了哩。为了幸免再出这种事,他们就找来了一根大竹篙,用葛藤绑在阶沿外边的柱头上,好挂蓑衣和斗笠。一次,妻子坐在屋檐底下织麻补衣,两个小孩老缠她,使她做不成活路,她烦只是,找了几节木杠,几块木板,就着挂蓑衣和斗笠的竹篙搭成了一个平台。她坐在上边去,接着织麻补衣,再也不怕小孩吵闹了。人们见如此子好,便进一步把平台进展成住房,这就成了吊脚楼。[编辑本段][编辑本段]【文化内涵】吊脚楼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除具有土家族民居建筑注重龙脉,依势而建和人神共处的神化现象外,还有着十分突出的空间宇宙化观念。土家族的吊脚楼不仅单方面处于宇宙自然的怀抱中,宇宙也同时处于宇宙自然的怀抱之中。这种容纳宇宙的空间观念在土家族上梁仪式歌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上一步,望宝梁,一轮太极在中央,一元行始呈瑞祥。上二步,喜洋洋,‘天地’二字在两旁,日月成双永世享……”那个地点的“天地”、“日月”代表着宇宙。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土家族吊脚楼在其主观上与宇宙变得更接近,更亲热,从而使房屋、人与宇宙浑然一体,密不可分。假如你到湖南省风景如画的张家界风景区观光,又恰逢春节到达土家族聚居的村寨,一定会被有上万人参加的“调年会”(又称“摆手舞”)的壮观场面所吸引。
调年会,土家族又叫“社巴”。它是与祭祖、祈、求丰收相联系的歌舞活动。届时,各村寨的调年坪和摆手场上锣鼓喧天,男女老少跳起摆手舞。大伙儿的动作粗矿有力,幅度大,双手摆动洁净利索,手只是肩。用摆手动作反映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既是一种绝妙的艺术,又是一种十分有味的民间体育活动。同时还有汉戏、阳戏、车车灯儿、龙灯、狮舞等表演。调年会少则三无,多则七天,喧闹非凡。国内外游客都会为如此喧闹的气氛感染,不由自主地参加到集体舞蹈之中。
土家族有570.4万多人,分布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龙山、永顺、保靖、古丈等县和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来凤、鹤峰、宣恩、利川、恩施等县(市),重庆市的酉阳、秀山、黔江等县,以及贵州省的印江、沿河等县。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通用汉文。土家族大多数人通汉语,只有永顺、龙山、古丈等聚居区还完整保留着土家语。土家族2000多年前就定居在湘西、鄂西一带。自称‘哗兹卡”,意为本地人。明代土家族士兵和汉族、苗族等民族士兵一起曾经多次到东南沿海一带抗击倭寇的侵略,立下战功。太平无国革命运动期间,土家族人民支持和配合太平军在湘西、鄂西一带开展轰轰烈烈的反封建斗争。1927年至1935年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土家族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湘鄂川黔革命依照地,许多土家族优秀青年参加红军,奔赴抗日前线。抗日战争期间,在中共湘西特委和鄂西特委领导下,土家族人民积极地进行了抗日救亡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迅速进展。
土家族要紧从事农业。男子勤于星田耕地,善于渔猎,女子工于织绣、善于持家。
土家族的服饰,女装为左枉开襟,大袖,并滚镶二至三层花边的短衣,镶边筒裤;。男装为对襟短衫。土家族的房屋一般靠山或近水,成老虎坐山形状。因气候和地形不同,他们中也有一些人住高脚吊楼。土家族信仰原始宗教,崇拜祖先。“过赶年”即提早一天过年,是其重要节日。
土家族民间的文学、艺术丰富多彩,史诗、山歌最为闻名。吹奏乐器有“哆哆嚷”,流行于湘西龙山、永顺和保靖等县。“咯咯隆”为竹制,长约13厘米,有发音簧片,管身开三或四孔,有两种不同音阶。咚咚喹曲牌丰富,一般有固定标题,表演时有独奏、齐奏、合奏。传讲秦始皇修长城时,抓走土家族青年巴涅涅,其妻冬冬削竹为笛,每日吹奏寄予思念之情。后人仿效冬冬吹奏的调子,故名“哆哆隆”。湘西、鄂西流行“打溜子”,用的乐器有头钹、二钹、土锣、马锣等,三至四合奏,巧妙配合,节奏鲜亮,能演奏出一百多个优美曲牌。“毛古斯”,是逢年过节演出的小戏,以对白为主,有时还要穿插合唱或对唱,在坪坝中表演。演员与观众混合为一,观众也能够插到里面去打诨,共同演唱。表演者全身上下裹着稻草,头上还要扎上三四根草辫。领头的叫“老毛古斯”,其余叫‘叫小毛古斯”。“毛古斯”反映的是原始社会中、后期的生产生活,如打猎、捕鱼等。
土家族妇女擅长编织‘洒兰卡铺”,亦称“土锦”、“溪州斑布”。“西兰卡铺”用于做服装或被面,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相传是一个名叫“西兰”的土家族小姐所制造的。妇女衣服上五颜六色的花边及小孩的抱被都用这种“土锅”制作。“土锅”质地厚实,经久耐用,花纹朴素,图案绚丽,富有鲜亮的民族风格。小姐到了10多岁,就要织就最好的一块“西兰卡铺”,出嫁时用来当盖头,赶歌舞会时用来做被风;若夫君出远门,则用它为夫君包衣物,表示妻子的心随时伴随在亲人的周围。“耍石磁”是土家族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石碰形状像鼓,中间有孔,用约1.6米长的木杆两端各穿一砣而成,是古代土家族人民用来防备敌人的武器。“要石舵”时,单手或双手握杆举起,在头部上方交手旋转或向各方推出,作攻击状。
土家族的饮食专门有特色。“油茶汤”是土家族喜爱的食品,是用油将茶叶炸黄后加入少量的水煮沸成褐色茶浆,再加水稀释,烧开后投入食盐、大蒜、胡椒和其他作料而成。现在有的又掺入炒米、油炸豆腐、粉丝、蛋片等,味道更好。湘西的土家族,由十当地盛产糯米,最喜爱吃糯米粑粑、糯米团和火炕腊肉。还喜爱吃辣椒、花椒和山胡椒。土家族一十分好客,客人进屋,夏天要先请喝一碗糯米甜酒冲凉水,冬天则先请吃一碗开水泡团馓,然后再吃饭喝酒。土家族要紧分布在湖南省西北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宜昌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以及四川省石柱、秀山、酉阳、黔江等县,与汉、苗等族杂居。聚居地区,风土人情和风俗适应【语言文字】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未定。大多数人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专门早就开始使用汉语、汉文,只有湖南的永顺、龙山、古丈等聚居地区,还完整地保留着土家语。本民族无文字,通用汉文。【服饰】土家族女装为短衣大袖,左袄开襟,滚镶2~3层花边,镶边筒裤;男装为对襟短衫。“过赶年”,即提早l~2天过年,是其重要节日。土家族男子穿琵琶襟上衣,缠青丝头帕。妇女着左襟大褂,滚两三道花边,衣袖比较宽大,下着镶边筒裤或八幅罗裙,喜爱佩戴各种金、银、玉质饰物。【民居】土家族爱群居,爱住吊脚木楼。建房差不多上一村村,一寨寨的,专门少单家独户。所建房屋多为木结构,小青瓦,花格窗,司檐悬空,木栏扶手,走马转角,古香古色。一般居家都有小庭院,院前有篱笆,院后有竹林,青石板铺路,刨木板装壁,松明照亮,一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宁静生活。【习俗】男女多经对歌恩爱结婚。有“哭嫁适应”适应。女子在出嫁前7-20天开始哭,哭嫁歌有“女哭娘”、“姐哭妹”、“骂媒人”等。开始是轻唱歌,越接近嫁期越悲伤。直到哭的口干舌噪,两眼红肿。他们把是否善于哭嫁作为衡量女子才德的标准。土司制度前,土家族实行火葬。土司制度时期至今实行土葬,葬礼由土老司主持操办,土老司祭祀亡人时,将天窗口的纺车倒纺三下,念经送亡人过天桥上天廷。然后假扮亡人,围绕“哈哈台”转圈出门,死者子女跟随土老司哭丧,土老司唱丧歌,吹牛角,顿时火炮连天,哭唱哀鸣,极为悲痛,历时几天几夜。然后将装好遗体的棺木抬上山埋葬。改土归流至民国时期,土家族丧葬由道士主持,停尸三、五、七日后,由道士依照主人家境做不同等级的道场,有“小十王”、“大十王”、“隔夜素堂”、“一竖桅”、“二竖桅”、“七竖桅”等名称。一般道场都履行下柳床、开路、荐亡、交牲、上熟、散花辞解、解灯、打烧棺、辞灵、扫堂等具体操作程序。死者亲属披麻戴孝,跟随道士行丧礼,还请人唱孝歌,以哀吊亡人。新中国成立后,土老司、道士停止活动,以开追悼会唱丧歌代替道场。【宗教信仰】受汉族阻碍在宗教方面,要紧迷信鬼神,崇拜祖先。这些神不是他们自己的神。过去有巫师驱鬼。有的地点信道教。每逢年节都要大敬祖先,初一、十五也要进行小敬。祭祖的食品有猪头、团馓、粑粑、鸡鸭和五谷种等。有的在每餐饭前,先用筷子夹少量的菜插在饭上敬默一会儿,表示请已故先人先吃,然后自己才开始食用,农历六月六日为祭土王,每个村寨都要设摆手堂,将猪头、果品等祭品放摆手堂前。十月朔日祭冬,宰鸡鸭设筵宴客。此外,土家族还敬灶神、土地神、五谷神、豕官神,在修房造屋时祭鲁班,祭品除酒肉外,还要一只大公鸡。白虎崇拜:白虎在土家人的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土家族自称是“白虎之后”。相传,远古的时候,土家族的祖先巴务相被推为五姓部落的酋领,称为“廪君”。廪君率领部落成员乘土船沿河而行,行至盐阳,杀死凶残的盐水神女,定居下来。人民安居乐业,自然廪君也深受人们的爱戴。后来廪君逝世,他的灵魂化为白虎升天。从此土家族便以白虎为祖神,时时处处不忘敬奉。每家的神龛上常年供奉一只木雕的白虎。结婚时,男方正堂大方桌上要铺虎毯,象征祭祀虎祖。除了进行宗教式的虔诚敬祭,土家人的生活中也随处可见白虎的影子。其意用虎的雄见来驱恶镇邪,希望得到平安幸福。【饮食适应】土家族平常每日三餐,闲时一般吃两餐;春夏农忙、劳动强度较大时吃四餐。如插秧季节,早晨要加一顿“过早”,“过早”大差不多上糯米做的汤圆或绿豆粉一类的小吃。据讲“过早”餐吃汤圆有五谷丰登、吉祥如意之意。土家族还喜食油茶汤。日常主食除米饭外,以包谷饭最为常见。有时也吃豆饭,粑粑和团馓也是土家族季节性的主食,有的甚至一直吃到栽秧时,过去红苕在许多地区一直被当成主食,现仍是一些地区入冬后的常备食品。土家族菜肴以酸辣为其要紧特点。民间家家都有酸菜缸,用以腌泡酸菜,几乎餐餐不离酸菜。豆制品也专门常见,如豆腐、豆豉、豆叶皮、豆腐乳等。尤其喜食合渣,立即黄豆磨细,浆渣不分,煮沸澄清,加菜叶煮熟即可食用。民间常把豆饭、包谷饭加合渣汤一起食用。土家族的饮酒,特不是在节日或待客时,酒必不可少。其中常见的是用糯米、高梁酿制的甜酒和咂酒,度数不高,味道纯正。典型食品:土家族人最爱吃粑粑(糍粑)腊肉、油茶等食品,还有合菜;团馓;绿豆粉(米粉);油炸粑。【文化】土家族爱唱山歌,山歌有情歌、哭嫁歌、摆手歌、劳动歌、盘歌等。“摆手舞”是流行的古老的集体舞,包括狩猎、军事、农事、宴会等方面的70多个动作。是与祭祀祖先、乞求丰收相联系的。不论什么盛大的聚会,都要跳的。“摆手”选阴历单日开始,持续的天数也是单数。一般三天、五天、七天。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九或三月初三,参加的人数有上万人。节奏鲜亮、动作优美、朴素、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史诗、山歌最为闻名。要紧从事农业,手工业方面,刺绣、编织比较有名,土花铺盖尤为闻名。在经济、文化的进展上受汉族阻碍较多,但也保留有自己的特点。湘西的“金色桐油”,鄂西的“坝漆”,差不多上饮誉中外的名产。“西兰卡普”是土家族民族工艺中的一朵奇葩。又称“打花铺盖”,它是一种土家锦。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美妙的构图被列为中国五大织锦之列。土家族文学以叙事诗、山歌及跳摆手舞时所唱之摆手歌等最为闻名。摆手歌有大摆手歌和小摆手歌之分,大摆手歌具有史诗性质;小摆手歌多为苦歌、恋歌,系抒情性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山乡风味。长篇叙事诗《锦鸡》是四句头民歌的组合体,用男女对唱方式表现,它以爱情故事为主线,反映出宽敞的社会生活面。【天文历法】土家人在长期的农耕生活中积存了大量的天文、地理、气象、水利、农学、生物学、医药学知识,并用这些知识指导一代又一代土家人的生产与生活。土家人的气象知识是以谚语、歌谣的形式留传下来的,如:“云朝工,亮通通;云朝西,披蓑衣;云朝南,打破船,云朝北,下不彻”、“早晨烧霞,等不烧茶;傍晚烧霞,晒死蛤蟆”、“雷公光唱歌,有雨也不多”、“东虹日头西虹雨,虹在南方涨大水”、“月亮打伞,晒破岩板,月亮生毛,雨落明朝”、“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抹腰”等差不多上通过对云雷、虹等天象或日月等天体的观看来预测天气的晴好,准确性高。土家人还依照山里草木枯荣、候鸟来去、日月星辰的变化、云风雨雷电的交替来按排农时,预测气候,估算年成的丰歉。他们把世代积存的农耕经验编成山歌、谚语,口耳相传,指导春种秋收。如:“老张莫听老问哄,桐子花开要下种”、“三月逢春好盘花,满山阳雀叫喳喳,一来报知阳春节,二来摧动种庄稼”告诫人们桐树开花、阳雀欢叫的时节,也是播种时候了。又如:“清明要明,谷雨要淋”、“三伏不热,五谷不结;三九不冷,百果不专门”。这是依照特定节气的气象情况来推测农业的收成好坏。其农学知识也靠这类谚语、歌谣相传,如:“耕得深,耙得烂、一碗泥巴一碗饭”,讲的是农田要深耕细耙,如此收成才好。“深栽洋芋浅栽秧,红苕栽到皮皮上”、“宁栽秋苕,不种秋荞”,又是在传授稻秧、红苕、洋芋,荞麦的种植技巧。
苗稼你要爱护好,爱护五谷得丰登;
一天田边走三道,三天四边走九巡……
“扬歌”是吃过早饭上工时唱的歌,是薅草锣鼓歌的要紧部分,既有固定的唱词,如《打鼓儿郎得官回》、《恋姐歌人》、《单身歌》等,也可即兴而作,可唱历史故事,也可唱远古传讲,还可唱民间趣闻。有时,见民工累了,就唱几个“牛皮歌”调口味:
叫我唱歌就唱歌,开口唱个牛皮歌;
唱个鸡公生鸭蛋,唱个鸟儿头长角:
唱个河水倒着流,唱个岩头滚上坡;
唱个蚊子扯哈欠,唱个糠壳搓成索……
傍晚收工时唱《送神歌》:
看到太阳下山岭,敲起锣鼓送神灵;
有的神灵跨鹤走,有的神灵骑狮行;
只有土地无处走,岩板底下且安身—….
《永定县志》记载讲:“插秧耘草间,有鸣金击鼓唱歌相娱乐者,亦古田歌遗意。”《桑植县志》亦载:“夏日薅草,群集垄上,两人对讴,庄偕间作,锣鼓应之,名日打锣鼓。此农家音乐,用以节约劳力者也。”
土家族哭嫁
湘西的土家族小姐在接到男方通报结婚的生活前十大半月,就不再出门做活。先是在吊脚楼闺房架一方桌,置茶十碗,邀亲邻九女依次围坐,哭起嫁歌来,新娘居中,叫“包席”,右女为“安席”,左女为“收席”。新娘起声,“安席”接腔,依次哭去,不分昼夜。哭有规矩:母女哭,姑侄哭,姊妹哭,舅甥哭,姑嫂哭,骂媒人……哭三五天,有长达十天半月的。要紧内容有回忆母女情,诉讲分不苦,感谢养育思,托兄嫂照护年迈双亲,教女为人处世等。
哭嫁歌一般为即席作,见娘哭娘,见婶哭嫁。哭词各不相同,也有固定哭词,如“比古人”、“共房哭”、“十画”、“十绣”、“十二月”等。哭有曲调,抑扬顿挫,是一门难度专门大的唱哭结合的艺术。嫁娘必在此前求师练习(因此是秘密的)。哭时以“嗡”、“蛮”、“啊呀呀”等语气词,一泣一诉,哀婉动人。如“哭妹妹”:
同喝一口水井水,同踩岩板路一根;
同村同寨十八年,同玩同耍长成人.
日同板凳坐啊,夜同油灯过;
绩麻同麻篮啊,磨坊同扼磨……
又如哭爷(音“伢”)娘:
娘啊娘,我要走了呐,再帮娘啊梳把头。
曾记鬓发野花艳,何时头顶起了苦瓜皱?
摇篮还在耳边响,娘为女儿熬白了头.
燕子齐毛离窝去,我的粮唉,衔泥何时得回头?……
娘哭女:
铜锣花轿催女走,好多话儿没讲够;
世上三年送一闰,为何不问五更头?
哎,儿去了哎娘难留,往后的生活你重开头;
孝敬父母勤持家,夫妻恩爱哎度春秋……
土家女哭嫁俗流传久远。清代土家诗人彭潭秋记载讲:“十姊妹歌,恋亲恩,伤不离,歌为曼声,甚哀,泪随声下,是‘竹枝’遗意也。”古竹枝词里有首咏哭嫁诗:
桃夭时节卜佳期,无限难过叙不离.
哭娘哭嫂哭姐妹,情意绵缠泪如丝.
用哭声来庆贺欢乐的出嫁,用歌舞来祭祀死去的亲人,看似不可思议,却充分反映了土家族独特的禀性及文化意识。
土家农耕
在湖南张家界“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大山区,道路崎岖狭窄多险,挑担不方便,人们便于背篓结下了不解之缘。小姐出嫁要织“洗衣背篓”作陪嫁。洗衣背篓小巧玲珑,篾丝细腻,图案不致,花纹精妙,是新娘子巧手勤劳的招牌;女儿生小孩,娘家要送一个“儿背篓”,作为“祝米酒”的礼行(品)。儿背篓成长筒形,腰小口大,专用来背小孩;砍柴、扯扯猪草则用“柴背篓”,它篾粗肚大,经得作摔打;摘苞谷、小谷则用“扎背篓”,它腰细,口呈喇叭形,底部成方形,高过头顶,像倒立葫芦,背得多。另有一种木制背篓,几根木棒,作成一能置物体的快架,用篾丝系着,是背原木,送肥猪的好工具。有的为休息时不释肩,用一“丁”字棒将篓底撑住,叫“打杵”,用来“歇肩”。此物方便适用,至今仍然盛行,故有“篓不离背,杵不离篓”之谚。
水旱石碾
粮油加工设施。把山泉聚起来,在岩壁坡脚开一沟渠,或架一木枧,泉水沿渠枧冲刺而来;迎水口安装一圆形水鼓,用片片木板隔成一个个水囊,靠水的冲力启动水鼓;水鼓中轴又带动一木齿轮,齿轮的立轴再带动上面的“犁辕弓”,长弓成抛物线拴住石轮在石糟飞转,“咕嘎咕嘎”像唱一支古老的民歌。水碾,可碾米磨粉、碾菜子、茶子。其式样不一,区不在水鼓,立式为“鼓”,座式称“伞”,由水位条件选定。少水山寨则用旱碾,前后两个扁轮子,用畜力拉,咿咿呀呀地唱,从早到晚,为山寨增添一曲绵长的田园歌。碾成的米面比机械加工的味美。现不通电的山寨仍沿袭石碾加工习俗
西兰卡普
西兰卡普是土语,西兰是人名,卡普是她织的花布。
相传西兰是土家山寨最漂亮最聪慧的小姐,她把山里的百花都绣完了,就没见着半夜开花半夜谢的白果花(银杏)。为了绣出白果花,她独自半夜爬上高高的白果树与白果花儿对话,不料被又丑又坏的嫂嫂发觉了,哥哥听信嫂嫂谗言,用板斧砍断了白果树,
西兰摔死了,她的绣花艺术却被土家人传下来了。
西兰卡普以红、蓝、黑、白、黄、紫等丝线作经纬,通过手织——后来用机械挑打交错而成。要紧用作被面、床罩、窗帘、桌布、椅垫、包袱、艺术壁挂、锦袋等,色彩对比强烈,图案朴素而富夸张,写实与抽象结合,极富生活气息。其图案有以土家历史题材的,如四
凤抬印,土王五颗印之类;有以生活风俗为题材的,如双凤朝阳、龙凤呈祥、麒麟送子、福禄寿喜、鲤跃龙门、五子登科、鸳鸯戏水、野鹿含梅、老鼠娶亲等。有以自然风光为题材的,如张家界风光、土家吊脚楼等;也有以动植物为题材的,如猴儿花、虎头花、猫脚迹花、狗牙齿花、玫瑰花、菊花、月月红等等。
土家织锦工艺独特,造型美观,内容丰富,专家称它是足可与湘绣齐名的母亲艺术。土家山寨把能否挑花绣朵作为衡量一个土家小姐是否心灵手巧
的标志,请听这支情歌:
白布帕子四只角,四只角上绣雁鹅;
帕子烂了雁鹅在,不看人材看手脚。
薅草锣鼓
[1]
每到春夏秋季,山里正是挖生地、薅苞谷草、挖桐林茶林的大忙生活。亲朋邻居几十人邀成一伙,东家一天,西家一天“打白工”。为了调节疲劳,加快进度,便请两位歌师,站在高山上,一人击鼓,一人打锣,双指夹住喉管,用高八度假嗓唱歌助兴,土家人叫“薅草锣鼓”。
湘西张家界的薅草锣鼓有固定的程序:出早工时唱《开工歌》,又叫“歌头”,接着唱《请神歌》。讲的是专门久往常,土家寨有个张姓庄稼汉,养了五个儿子。唐朝末年,天下大乱,五个儿子被证调当兵,全部战死沙场,皇帝动了恻隐之心,封长子为天门土地.次子为地府土地,三子为街坊土地,四子为桥梁土地,五子为山神土地。这些土地神都老老实实为百姓办事。歌师就对山神唱到:服饰饮食
苗族的服饰款式多样,工艺独特,其款式,多达130余种以上,而且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其制作工艺有挑花、剌绣、蜡染、织花、镶花等。尤其是苗族女装特色更明显。各地苗族服饰的共同的特色,除了这些工艺的使用外,还有两个特点:多用百褶裙式样,喜佩银饰。黔东南有的女性佩戴的银饰重达二三十斤。许多苗族他称来源于其服饰的特点。如红苗、黑苗、花苗、白苗、青苗、长角苗、海岜苗、歪梳苗、长裙苗、短裙苗等。苗族女性原本差不多上穿裙的,自清代以来湘西、湘西南及黔东少部分地区苗族女性已改穿裤装。
苗族女性头饰,有包头帕型、戴帽型、假发(掺以毛线或落发)型、尖帽型、独角型、仰螺型、歪梳型、盘帽型、银饰型等。男子头饰大致有短发包头帕型,长发挽髻型,现大多已同于当地汉族。大多数地区苗族主食大米或包谷,辅以麦子、高梁、薯类、大豆等,同时糯米食品专门受苗族人喜爱。副食要紧有各种蔬菜瓜果以及家禽家畜和鱼。苗族人普遍喜食酸辣味道,家里有各种酸菜、腌菜。
苗族喜饮酒,以酒解除疲劳,以酒示敬,以酒祭祖,以酒待客,以酒传情,以酒表喜庆,以酒烘染气氛,有着丰富的情趣盎然的敬酒和饮酒风俗。
土家生儿育女
湘西民间歌谣浩如烟海,丰富多彩,精深博大,门类繁多,分劳动歌、生活歌、时政歌、历史叙事歌、山歌、情歌、丧歌、寿歌、摇篮歌、宗教祭祀歌、上梁歌、哭嫁歌及各种民间小调等。尤以情歌传播最广。民歌曲调十分丰富,各地唱法不一,桑植民歌较成系统,己唱出湖南,唱出国门,蜚声国际歌坛。民歌多为即兴演唱,也有固定歌词。
报喜
婚后生子,女婿向岳父母报喜,生男孩提一只公鸡,生女孩提一只母鸡,加上几个染红的蛋,到岳丈家讲:“你女儿到漫处去了。”岳父母只要一看见鸡,便知外孙性不。
赈竹美酒与挖周
土家族生儿育女叫“添人进口”,添人进口以后的第一件喜庆之事确实是“赈竹米酒”,以表示庆贺。这一天,族亲及好友要送钞票祝贺,做外公婆的更要送竹摇篮、被子、衣服、鞋帽、和红糖鸡蛋等东西给外孙。小孩满一个月后,又要到外婆家去“出月”,回来时,外公外婆要送“打发钞票”。小孩满一周岁时,又要庆贺,名曰“挖周”。
起乳名
当地人认为,给小孩起了乳名,便于抚养,土家族人甚至认为,乳名取得越贱越好,如“狗子”、“叫花子”、“岩头”等等。这些乳名,到了上学年龄后,一般正式场合将不再使用,但在同辈人和长辈的口中,都一直常用不衰。
百家饭、衣
有迷信思想的人,请算命先生给小孩算命,假如命中有“关煞”,还要请巫师还愿渡关。为了小孩易养成人,有的报小孩寄拜人为子;有的向一百户人家订一地小布,和少量大米,给小孩煮“百家饭”吃,缝“百家衣”穿;有的给小孩戴上“百家锁”,锁上刻有“长命富贵易养成人”的字。
夜哭贴
如遇小儿夜哭不止,便将写有“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念一遍,一觉睡到大天亮”的红纸,张贴于十字路口的树木或桥梁及墙壁上,相传如此,即可止小儿夜哭。
蛋卜
以鸡蛋为卜具,为小孩看病收魂的巫教仪俗。小孩受到惊吓,夜睡不安、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则认为是魂不守舍,须请法师烧蛋赎魂。作法时,将蓝棉线在一鸡蛋上缠绕七圈,然后在蛋上念咒画符。把鸡蛋埋在火中烧,鸡蛋爆裂得快,认为是小孩受惊时刻不长,地点不远,通过烧蛋收魂,专门快能够康复;鸡蛋爆裂得慢,是小孩受惊时刻较长,地点较远,烧蛋后会慢慢好转。鸡蛋爆裂后赶快取出,剥去蛋壳,依照爆裂蛋形在蛋白上辨认小孩受惊的缘故和地点。辫明后念咒,在小孩头顶上画符,将烧的蛋给小孩吃,再将缠绕在鸡蛋腰上的棉线捆在小孩的手腕上(男左女右),烧蛋仪式才结束。
苗族的服饰款式多样,工艺独特,其款式,多达130余种以上,而且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其制作工艺有挑花、剌绣、蜡染、织花、镶花等。尤其是苗族女装特色更明显。各地苗族服饰的共同的特色,除了这些工艺的使用外,还有两个特点:多用百褶裙式样,喜佩银饰。黔东南有的女性佩戴的银饰重达二三十斤。许多苗族他称来源于其服饰的特点。如红苗、黑苗、花苗、白苗、青苗、长角苗、海岜苗、歪梳苗、长裙苗、短裙苗等。苗族女性原本差不多上穿裙的,自清代以来湘西、湘西南及黔东少部分地区苗族女性已改穿裤装。
苗族女性头饰,有包头帕型、戴帽型、假发(掺以毛线或落发)型、尖帽型、独角型、仰螺型、歪梳型、盘帽型、银饰型等。男子头饰大致有短发包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污水处理厂维护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金融机构风险防控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电影演员角色定制聘请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旅行社旅游文化展览承包合作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外汇贷款业务担保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合同担保与风险防范3篇
- 汽、柴油深度加氢催化剂项目融资渠道探索
- 二零二五年度葡萄酒年份酒年份酒鉴定技术合作合同4篇
- 2025年度绿色生态葡萄园承包经营权转让合同书
- 二零二五年度2025年二手房买卖按揭合同范本专业检索
- 2025年度院感管理工作计划(后附表格版)
- 励志课件-如何做好本职工作
- 化肥销售工作计划
- 2024浙江华数广电网络股份限公司招聘精英18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英语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 2024年社区警务规范考试题库
- 2025中考英语作文预测:19个热点话题及范文
- 第10讲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一)(讲义)(解析版)-2025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标准(2023版)解读 2
- 2024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一):现代文阅读含答案
- GB/T 30306-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饮用水处理滤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