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骶尾部脊索瘤影像诊断1骶尾部脊索瘤影像诊断1脊索瘤是一种起源于残留或迷走脊索组织的低度恶性骨肿瘤。现一般被认为是脊索残留物恶变所致,由Luschka氏于1856年首次描述,1894年Ribber氏将其命名为脊索瘤。2脊索瘤是一种起源于残留或迷走脊索组2
临床表现病变多发生于躯干轴心骨,由颅底至骶尾部任何部位,以骶尾部最为好发(50%~60%),其次颅底(25%~35%)、颈椎(10%)、胸腰椎(5%),极少见于中轴骨以外部位[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包括儿童和青少年,以30-50岁之间多见,男女之比约为2:1。临床症状不一,与病变部位及侵犯程度密切相关。骶尾部常以会阴区麻木及疼痛进行性加重为主,直肠、膀胱及相应马尾神经受压可引起大小便异常,肛周感觉衰退,表皮和直肠溃疡。
McMasterML,etal.CancerCausesControl,2001,12(1):1-11.3临床表现McMasterML,etal.C
组织病理肉眼观察:肿瘤呈膨胀性结节生长,绝大多数肿块为2~5cm,包膜边界清楚,质软呈胶冻状,内可见纤维分隔,有时见出血、囊变、钙化及骨组织。组织分型:典型脊索瘤以液滴细胞巢为标志;软骨样脊索瘤由结节样软骨结构组成;去分化型多见核分裂象,侵袭性强,以骶尾部居多。4组织病理4影像学特点X线:骶尾骨溶骨性破坏,部分边缘硬化并可见散在斑片状钙化或残存骨影。CT:骶尾部较大软组织肿块与骨质破坏不成比例,肿块与正常骨分界不清,内可见囊变、钙化或碎骨片影;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分隔、分房、包膜样强化明显。MRI:能更清楚显示肿块部位、范围及周围侵犯情况;前半常呈半圆形膨胀生长、后半常不超出骶尾骨。平扫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多显著高信号;动态增强可呈缓慢持续强化。5影像学特点X线:骶尾骨溶骨性破坏,部分边缘硬化并可见散在斑片肿瘤分期Ⅰ期:肿瘤局限于原发部位,无邻近结构侵犯;Ⅱ期:肿瘤向周围间隙或组织侵犯,仅至椎弓根部;Ⅲ期:肿块累及至整节椎骨。IV期:累及椎旁软组织或向椎管内侵犯,复发或伴有转移。病灶转移率不高,但其分期及手术能否完全切除与肿
瘤复发和生存率关系密切[2]。分期
标准
[2]王冬梅,等.脊索瘤的影像诊断及分期,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0,21(12):863-866.6肿瘤分期病灶转移率不高,但其分期及手术能否完全切除与肿
瘤复平扫期动脉期静脉期7平扫期动脉期静脉期7冠状矢状本院病例:脊索瘤复查8冠状矢状本院病例:脊索瘤复查8脊索瘤:骶尾部巨大肿块并骨质破坏,呈膨胀性改变,内可见片状钙化,病灶边界清,有分叶。
9脊索瘤:骶尾部巨大肿块并骨质破坏,呈膨胀性改变,内可见片状钙T1WIT1WIT2WI脊索瘤:尾部骨质破坏,肿块较大,向前突入盆腔。T1WIT1WI10T1WIT1WIT2WI脊索瘤:尾部骨质破坏,肿块较大,向前骶尾骨脊索瘤:骨质破坏,肿块较大,向前压迫直肠。T1WIT1WIT2WI11骶尾骨脊索瘤:骨质破坏,肿块较大,向前压迫直肠。T1WIT1诊断要点1.较大软组织肿块与骨质破坏不成比例,尤其椎体前方肿块上缘与骶椎呈锐角时,应首先想到本病可能。2.肿块呈分叶状改变,部分边缘硬化,内见分隔,有时骨片或钙化较明显。3.病灶强化一般轻度不均匀,常呈蜂窝样;动态增强扫描以持续缓慢强化为特征
。12诊断要点1.较大软组织肿块与骨质破坏不成比例,尤其椎体前方鉴别诊断发生于骶尾部的肿瘤类型很多,主要有:骨巨细胞瘤神经源性肿瘤骨转移瘤软骨肉瘤13鉴别诊断发生于骶尾部的肿瘤类型很多,主要有:13骨巨细胞瘤:好发于青壮年,多位于骶髂关节面下方,一般呈膨胀性、偏心性破坏,常见皂泡征,无明显钙化。CT扫描见膨胀性骨质破坏,MRI扫描T1WI呈中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有时见液-液平面,血供较丰富。14骨巨细胞瘤:好发于青壮年,多位于骶髂关节面下方,一般呈膨胀性男,26岁,腰腿痛半月,骶骨巨细胞瘤,可见皂泡征。T1WIT1WIT1WIT2WIT2WI15男,26岁,腰腿痛半月,骶骨巨细胞瘤,可见皂泡征。T1WIT骶骨神经源性肿瘤:主要发生于椎管内外神经根,包括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神经节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等,以前两者最为常见[3]。病灶多通过骶孔与骶管相通,多为偏心性轻度膨胀的囊状透亮区,有硬化缘,一般不钙化,以良性居多,部分恶变者不易鉴别。典型者呈哑铃征,偏心性囊状透亮影及骶孔扩大为其特征性表现。
[3]李胜奎,周菲,蔡龙.骶椎神经源性肿瘤CT诊断[J].吉林医学,2010,31(7):975-976.16骶骨神经源性肿瘤:主要发生于椎管内外神经根,包括神经鞘瘤、骶骨神经鞘瘤:偏心性囊状透亮影及骶孔扩大。17骶骨神经鞘瘤:偏心性囊状透亮影及骶孔扩大。17骶骨神经鞘瘤T1WIT2WI18骶T1WIT2WI18恶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偏心性右侧骶骨破坏,骶孔扩大;不典型者难与脊索瘤鉴别。19恶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偏心性右侧骶骨破坏,骶孔扩大;不典型骨转移瘤:常多发,有明确原发肿瘤史,患者多年龄较大;症状明显,疼痛剧烈。虽有溶骨性破坏及软组织肿块,但边界不清、形态不整,常呈虫蚀状、筛孔状、融冰状,骨破坏区无膨胀感、包膜、硬化边及钙化点等。20骨转移瘤:常多发,有明确原发肿瘤史,患者多年龄较大;症状明显转移瘤:直肠癌病史,无包膜、钙化、硬化边等。21转移瘤:直肠癌病史,无包膜、钙化、硬化边等。21软骨肉瘤:具有大量新生骨和钙化性软骨的巨大肿块,呈扇贝分叶状,附近骨质通常有不同程度骨浸润和破坏,很少有清楚的硬化性边缘。MRI扫描T2WI显著高信号内弓环状钙化低信号为其特异性。22软骨肉瘤:具有大量新生骨和钙化性软骨的巨大肿块,呈扇贝分叶软骨肉瘤:肿块内大量新生骨,部分环形钙化。23软骨肉瘤:肿块内大量新生骨,部分环形钙化。23骶尾部脊索瘤多位于骨中线,常侵及骶椎下部(S3-S5)和尾椎;骨破坏内常见分隔,边缘硬化较清楚,钙化多呈小点片状或条索状;软组织肿块较大常与骨破坏不成比例;动态增强持续、缓慢强化为其特异表现。当临床症状及影像特征表现不典型时,我们应多方面综合考虑并结合病理检查!总结24骶尾部脊索瘤多位于骨中线,常侵及骶椎下部(S3-S5)总结2骶尾部脊索瘤影像诊断25骶尾部脊索瘤影像诊断1脊索瘤是一种起源于残留或迷走脊索组织的低度恶性骨肿瘤。现一般被认为是脊索残留物恶变所致,由Luschka氏于1856年首次描述,1894年Ribber氏将其命名为脊索瘤。26脊索瘤是一种起源于残留或迷走脊索组2
临床表现病变多发生于躯干轴心骨,由颅底至骶尾部任何部位,以骶尾部最为好发(50%~60%),其次颅底(25%~35%)、颈椎(10%)、胸腰椎(5%),极少见于中轴骨以外部位[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包括儿童和青少年,以30-50岁之间多见,男女之比约为2:1。临床症状不一,与病变部位及侵犯程度密切相关。骶尾部常以会阴区麻木及疼痛进行性加重为主,直肠、膀胱及相应马尾神经受压可引起大小便异常,肛周感觉衰退,表皮和直肠溃疡。
McMasterML,etal.CancerCausesControl,2001,12(1):1-11.27临床表现McMasterML,etal.C
组织病理肉眼观察:肿瘤呈膨胀性结节生长,绝大多数肿块为2~5cm,包膜边界清楚,质软呈胶冻状,内可见纤维分隔,有时见出血、囊变、钙化及骨组织。组织分型:典型脊索瘤以液滴细胞巢为标志;软骨样脊索瘤由结节样软骨结构组成;去分化型多见核分裂象,侵袭性强,以骶尾部居多。28组织病理4影像学特点X线:骶尾骨溶骨性破坏,部分边缘硬化并可见散在斑片状钙化或残存骨影。CT:骶尾部较大软组织肿块与骨质破坏不成比例,肿块与正常骨分界不清,内可见囊变、钙化或碎骨片影;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分隔、分房、包膜样强化明显。MRI:能更清楚显示肿块部位、范围及周围侵犯情况;前半常呈半圆形膨胀生长、后半常不超出骶尾骨。平扫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多显著高信号;动态增强可呈缓慢持续强化。29影像学特点X线:骶尾骨溶骨性破坏,部分边缘硬化并可见散在斑片肿瘤分期Ⅰ期:肿瘤局限于原发部位,无邻近结构侵犯;Ⅱ期:肿瘤向周围间隙或组织侵犯,仅至椎弓根部;Ⅲ期:肿块累及至整节椎骨。IV期:累及椎旁软组织或向椎管内侵犯,复发或伴有转移。病灶转移率不高,但其分期及手术能否完全切除与肿
瘤复发和生存率关系密切[2]。分期
标准
[2]王冬梅,等.脊索瘤的影像诊断及分期,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0,21(12):863-866.30肿瘤分期病灶转移率不高,但其分期及手术能否完全切除与肿
瘤复平扫期动脉期静脉期31平扫期动脉期静脉期7冠状矢状本院病例:脊索瘤复查32冠状矢状本院病例:脊索瘤复查8脊索瘤:骶尾部巨大肿块并骨质破坏,呈膨胀性改变,内可见片状钙化,病灶边界清,有分叶。
33脊索瘤:骶尾部巨大肿块并骨质破坏,呈膨胀性改变,内可见片状钙T1WIT1WIT2WI脊索瘤:尾部骨质破坏,肿块较大,向前突入盆腔。T1WIT1WI34T1WIT1WIT2WI脊索瘤:尾部骨质破坏,肿块较大,向前骶尾骨脊索瘤:骨质破坏,肿块较大,向前压迫直肠。T1WIT1WIT2WI35骶尾骨脊索瘤:骨质破坏,肿块较大,向前压迫直肠。T1WIT1诊断要点1.较大软组织肿块与骨质破坏不成比例,尤其椎体前方肿块上缘与骶椎呈锐角时,应首先想到本病可能。2.肿块呈分叶状改变,部分边缘硬化,内见分隔,有时骨片或钙化较明显。3.病灶强化一般轻度不均匀,常呈蜂窝样;动态增强扫描以持续缓慢强化为特征
。36诊断要点1.较大软组织肿块与骨质破坏不成比例,尤其椎体前方鉴别诊断发生于骶尾部的肿瘤类型很多,主要有:骨巨细胞瘤神经源性肿瘤骨转移瘤软骨肉瘤37鉴别诊断发生于骶尾部的肿瘤类型很多,主要有:13骨巨细胞瘤:好发于青壮年,多位于骶髂关节面下方,一般呈膨胀性、偏心性破坏,常见皂泡征,无明显钙化。CT扫描见膨胀性骨质破坏,MRI扫描T1WI呈中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有时见液-液平面,血供较丰富。38骨巨细胞瘤:好发于青壮年,多位于骶髂关节面下方,一般呈膨胀性男,26岁,腰腿痛半月,骶骨巨细胞瘤,可见皂泡征。T1WIT1WIT1WIT2WIT2WI39男,26岁,腰腿痛半月,骶骨巨细胞瘤,可见皂泡征。T1WIT骶骨神经源性肿瘤:主要发生于椎管内外神经根,包括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神经节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等,以前两者最为常见[3]。病灶多通过骶孔与骶管相通,多为偏心性轻度膨胀的囊状透亮区,有硬化缘,一般不钙化,以良性居多,部分恶变者不易鉴别。典型者呈哑铃征,偏心性囊状透亮影及骶孔扩大为其特征性表现。
[3]李胜奎,周菲,蔡龙.骶椎神经源性肿瘤CT诊断[J].吉林医学,2010,31(7):975-976.40骶骨神经源性肿瘤:主要发生于椎管内外神经根,包括神经鞘瘤、骶骨神经鞘瘤:偏心性囊状透亮影及骶孔扩大。41骶骨神经鞘瘤:偏心性囊状透亮影及骶孔扩大。17骶骨神经鞘瘤T1WIT2WI42骶T1WIT2WI18恶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偏心性右侧骶骨破坏,骶孔扩大;不典型者难与脊索瘤鉴别。43恶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偏心性右侧骶骨破坏,骶孔扩大;不典型骨转移瘤:常多发,有明确原发肿瘤史,患者多年龄较大;症状明显,疼痛剧烈。虽有溶骨性破坏及软组织肿块,但边界不清、形态不整,常呈虫蚀状、筛孔状、融冰状,骨破坏区无膨胀感、包膜、硬化边及钙化点等。44骨转移瘤:常多发,有明确原发肿瘤史,患者多年龄较大;症状明显转移瘤:直肠癌病史,无包膜、钙化、硬化边等。45转移瘤:直肠癌病史,无包膜、钙化、硬化边等。21软骨肉瘤:具有大量新生骨和钙化性软骨的巨大肿块,呈扇贝分叶状,附近骨质通常有不同程度骨浸润和破坏,很少有清楚的硬化性边缘。MRI扫描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院中医临床路径培训
- 《红薯法超有效方法》课件
- 《兔的针灸》课件
- 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过关监控题
- 妇产科手术麻醉
- 言语治疗技术复述评估CRRCAE法
- 社会医疗保险终身享受
- 拓展小知识RFID卡智慧养老技术概论
- 大班数学活动切蛋糕
- 制作和管理工作日志二
- 计划主管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述职报告PPT模板下载
- 证券投资学习题及答案(霍文文)
- 体育心理学课后参考答案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辨析题
- 计算机组成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904
- 【课件】高山流水志家国+课件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
- 英语演讲-机器人发展
- 羽毛球基本功的学与练-教学实施报告(教师教学能力大赛)
- JJG 667-2010液体容积式流量计
- GB/T 8733-2007铸造铝合金锭
- GB/T 37970-2019软件过程及制品可信度评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