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的问题探讨_第1页
教育公平的问题探讨_第2页
教育公平的问题探讨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校贫困生教育公平问题再探讨

[摘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公平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科学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帮扶工作的重要目标。对教育政策、教育改革、社会变革、经济政策、社会分层及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因素进行再探讨,梳理导致问题的根源,为科学推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公平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公平

自从1997我国普通高校实行并轨收费制度以来,大学生承担学费已17年,高等教育实行成本分担已成为全球大学的发展变革趋势。据报道,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生中,有20%的贫困生、8%的特困生,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高、数额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公平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是政府、高校工作的难点,从社会学的角度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公平问题进行梳理对化解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公平矛盾,科学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帮扶工作及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无疑具有现实意义。

一、 、教育政策、教育改革催生问题产生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国家财政对教育投入要占GDP总量的4%。截至2008年,这一比例才达到3.48%,2010年达到3.66%,无法实现既定目标,远远低于4.5%的世界平均水平。“教育投入不足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老百姓自己负担子女教育费用的比例大大增加。”国家财政投入的缺额部分需由学生家庭承担,这就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对原本经济苦难的家庭来说更是雪上加霜。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社会保障绿皮书》,报告显示“1989年至今,中国大学的学费增长了至少25倍,现在供养一个大学生需要一个城镇居民4.2年的纯收入,需要一个农民13.6年的纯收入”。子女接受高等教育以降低家庭的生活质量为代价,卖房、卖血、卖牲口筹措学费等屡见报端,其根源是教育收费制度的实施。

二、 社会变革、经济政策暴露问题根源

学生处在经济落后地区、家庭丧失劳动力、父母离异、突发重大灾害;城镇化进程加快,产生很多“失地农民”;受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和国际金融动荡影响,城镇失业人员和企业下岗人员大幅度增加;房价高、就医难、药费贵,CPI指数持续上涨等原因造成经济困难学生不断增加。有研究表明,“中国的贫困宏观上有五大特征,即区域性、民族性、阶层性、制度性、长期性与复杂性,其中制度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因素。”%仅农村的经济发展就有“产权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医疗制度、土地制度等17项不平等的政策桎梏,严重影响到了农村的发展,这些不平等的制度设计是导致农民和农村贫困的根本原因”。贫困大学生的家庭成员多是相关制度的遵守者,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家庭经济困难。

三、 社会分层、阶层固化促使问题加剧

社会分层是影响教育公平的主因。社会分层是社会固有的社会属性,阶层不同决定了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占有资源的差异,占社会主导地位的阶层以及优势阶层总是能比其他阶层获得更多的资源。社会分层会造成家庭收入差异、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和就业机会的不均衡。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家庭因此逐渐成为社会边缘化的群体,甚至一些大学生因无法找到满意工作仍需要原本贫困的家庭继续供养,越来越多贫困家庭因为子女接受高等教育而雪上加霜。由于社会分层在我国相当长的时期内是无法避免的,因此,若没有与之相应的补偿调节措施,发生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上的教育不公平就会一直存在。

阶层固化阻碍教育公平的进一步实现。受教育程度与社会地位、名望、权力、收入等息息相关,以至于教育成为当前社会公认的家庭,最舍得投入”和“投入增加最快”的领域。教育是普通百姓“脱贫致富”和“跳出农门”的唯一相对公平的渠道,也是社会良性发展的正能量。美国学者思罗认为:“现实中个人智商的分配比收入分配要更平等些,但财富的差别却可能导致教育投资上的不平等。”社会分层、就业难度加大等原因导致家庭对教育的投入与回报失衡,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出现两极分化,即富人比穷人、城市比农村更加重视教育。贫困生放弃高等教育机会,从眼前利益看是暂时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从长远看却是使改变原本社会阶层的可能性降低,导致阶层固化更加严重。

社会焦虑影响实现教育公平的信心。教育是改变阶层固化的有效途径,放弃接受教育则不利于阶层更替,更容易加重阶层固化的程度。由此产生的社会焦虑,会抑制阶层分化本身可能产生的社会激励效应。要使社会成员认同接受社会分层机制,则必须使他们相信这种机制合乎正义。一种分层机制若要被人们认同为合乎正义,就必须体现出机会均等意义上的公

正。”当前,同一所高校没有因为生源地不同而实施差别化收费,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隐性就业机会不均衡等原因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向上流动的阻力不断加大,使得阶层固化和社会焦虑形成恶性循环。

四、实现贫困生教育公平的对策研究

国家政策支持。“近年来,中国在教育公平方面主要做了三方面的事情:一是坚持用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二是坚持用惠民政策保障教育公平,三是坚持用规范管理维护教育公平。

‘阳光工程’切实解决了高校招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招生乱收费、违规录取中介欺诈等现象大幅度地减少,维护了高考的公开、公平、公正。”政府不断扩大助困范围,建立了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入学绿色通道、免息助学贷款等助困机制,初步统计已覆盖超过30%的在校学生,部分地区覆盖面在40%以上。另外,免费师范生制度是继高等教育收费政策以来第一次实行的高等教育免费制度。浙江“长兴教育券”模式的施行,与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出“教育券”模式如出一辙,对解决高校贫困生教育公平问题同样有效。

高校、社会的助困举措。在这里我想结合自身的亲身经历谈谈高校的助学政策,其实在上大学之前,家里也曾为我的学费担心,还找亲戚借了一些钱才拼凑了一万元,当时我还想不读大学了,出去打工为家里分担,结果爸妈不同意,所以最后我还是来上学了。记得九月份开学,没过多久班级开始进行评选贫困生的活动,记得当时班上申请的学生特别多,远远超过了班级规定的名额,结果班级公开评选,每个学生要上去向大家说明自己的家庭情况,结果根据大家的票数确定最后的名额。当时我评选上了,可是还有很多家里也很困难的同学,她们没有选上,这样的结果对她们来说是不公平的,我当时就在想,要是再多一些名额就可以帮助更多的学生了。所以我觉得高校对贫困生资助这一块还需要加大力度,进一步完善。除了高校原有的“奖、助、勤、贷、免”等一系列针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奖助举措以外,社会、企业及个人也在高校设立各类奖助学金,社会各界也纷纷伸出援手,努力让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去就学的机会。

经验借鉴、理论探索。英国“先上学后付费”美国“提高免交学费的家庭年收入标准”,澳大利亚“放宽毕业生还贷时间”等各种确保教育公平的先进做法已引起国内高校管理者高度重视,学习借鉴这些优良的助学举措一定会给国内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公平工作带来生机,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看到希望。在理论探索方面,国内一批专家、学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所有关心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的各界人士正呕心沥血、潜心钻研、勇于实践,涌现出了大量的关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公平问题的文献,致力于探索科学、有效的保障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公平的有力措施。[参考文献][1]李文莉,魏新.论学生资助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3).[2]钱志刚,王雪.从高等教育公平视角看国家助学贷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