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河南省卢氏实验高中化学高二下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学年河南省卢氏实验高中化学高二下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学年河南省卢氏实验高中化学高二下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学年河南省卢氏实验高中化学高二下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期末模拟测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我国科学家最近成功合成了世界首个五氮阴离子盐R,其化学式为(N5)6(H3O)3(NH4)4Cl,从结构角度分析,R中两种阳离子的不同之处为A.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B.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C.立体结构D.共价键类型2、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可选用的试剂是()A.H2O B.浓H2SO4 C.NaCl D.NaOH3、在化学实验中,玻璃棒一般不用于A.捣碎块状固体 B.转移引流液体 C.蘸取少量溶液 D.搅拌加速溶解4、25℃时,关于浓度相同的Na2CO3A.粒子种类不相同B.c(OHC.均存在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D.分别加入NaOH固体,c(CO5、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根据对角线规则,铍和铝的性质具有相似性B.在SiH4、NH4+和[Cu(NH3)4]2+中都存在配位键C.丙烯(CH3—CH=CH2)分子中3个碳原子都是sp3杂化D.P4和CH4都是正四面体分子且键角都为109°28′6、下列关于微粒间作用力与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某物质呈固体时不导电,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则该物质一定是离子晶体B.H2O和CCl4的晶体类型相同,且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C.F2、Cl2、Br2、I2的沸点逐渐升高,是因为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增大D.干冰溶于水中,既有分子间作用力的破坏,也有共价键的破坏7、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77192B.浓硝酸显黄色是因为含有Fe3+C.二氧化硫和氯气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D.长石(KAlSi3O8)用氧化物形式可表示为K2O·Al2O·6Si028、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A.B.C.D.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碳酸氢钙溶液加到醋酸中:Ca(HCO3)2+2CH3COOH=Ca2++2CH3COO-+2CO2↑+2H2OB.NaHCO3溶液和足量Ca(OH)2溶液反应:Ca2++2OH-+2HCO3一=CaCO3↓+CO32-+2H2OC.酸性条件下,KIO3溶液与KI溶液反应:IO3-+5I-+3H2O=3I2+6OH-D.Fe2+与H2O2在酸性溶液中的反应:2Fe2++H2O2+2H+=2Fe3++2H2O10、现有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X和Z同族。盐YZW与浓盐酸反应,有黄绿色气体产生,此气体同冷烧碱溶液作用,可得到含YZW的溶液。下列错误的是()A.X与Z具有相同的最高化合价 B.X和Y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C.Y的氢化物为离子化合物 D.简单离子半径:Y<X<W11、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H4(g)+H2O(g)CO(g)+3H2(g)△H>0,测得c(CH4)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10min时,改变的外界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B.反应进行到12min时,CH4的转化率为25%C.0∽5min内,v(H2)=0.1mol·(L·min)-1D.恒温下,缩小容器体积,平衡后H2浓度减小12、下列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A.甲醛的结构式: B.羟基的电子式:C.1,3-丁二烯的分子式:C4H8 D.乙醇的结构简式:CH3CH2OH13、请仔细观察以下2个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1石墨a为正极,图2石墨c也为正极B.图1是原电池装置,盐桥的作用是使电解质溶液始终保持电中性,以提供持续稳定的电流,图2装置不会产生电流C.图1石墨a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O2+2H2O+4e-=4OH-D.图2石墨b上的产物能使淀粉溶液变蓝14、从植物花中可提取一种简写为HIn的有机物,在水溶液中因存在以下电离平衡,故可用作酸碱指示剂。HIn(aq,红色)H++In-(aq,黄色),在浓度为0.02mol·L-1的下列各溶液(1)HCl、(2)Na2O2、(3)NaCl(aq)、(4)NaHSO4(aq)、(5)NaHCO3(aq)、(6)氨水中,加入该指示剂,其中能使指示剂显黄色的是A.(1)(4)(5)B.(2)(6)C.(1)(3)(4)D.(5)(6)15、二氟甲烷是性能优异的环保产品,它可替代某些会破坏臭氧层的“氟利昂”产品,用作空调、冰箱和冷冻库的致冷剂。试判断二氟甲烷的结构有()A.4种 B.3种 C.2种 D.1种16、如图表示用酸性氢氧燃料电池为电源进行的电解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燃料电池工作时,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B.a极是铁,b极是铜时,b极逐渐溶解,a极上有铜析出C.a极是粗铜,b极是纯铜时,a极逐渐溶解,b极上有铜析出D.a、b两极均是石墨时,a极上产生的O2与电池中消耗的H2体积比为17、下列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A.C B.O C.N D.Cl18、下列离子组在一定条件下能共存,当加入相应试剂后会发生化学变化,且所给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选项离子组加入试剂加入试剂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Na+、H+、Cl-、NO3-铜3Cu+2NO3-+8H+=3Cu2++2NO↑+4H2OBFe3+、ClO-、I-氢氧化钠溶液Fe3++3OH-=Fe(OH)3↓CBa2+、HCO32-、Cl-氢氧化钠溶液HCO3-+OH-=CO32-+H2ODAl3+、Cl-、SO42-过量氢氧化钠Al3++3OH-=Al(OH)3↓A.A B.B C.C D.D19、关于电解NaCl水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电解时在阳极得到氯气,在阴极得到金属钠B.若在阳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KI溶液,溶液呈棕色C.若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D.电解一段时间后,将全部电解液转移到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溶液呈中性20、下列物质中,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的是A.大米 B.羊毛 C.牛油 D.棉花21、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种“水”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含盐量差别进行发电,在海水中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5MnO2+2Ag+2NaCl=Na2Mn5O10+2AgCl,下列“水”电池在海水中放电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式:Ag+Cl--e-=AgCl B.每生成1molNa2Mn5O10转移2mol电子C.Na+不断向“水”电池的负极移动 D.AgCl是还原产物22、将一块铝箔用砂纸打磨表面后,放置一段时间,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熔化的是铝 B.熔化的是Al2O3C.熔化物滴落 D.熔化物迅速燃烧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已知有机物A、B、C、D、E、F、G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中C的产量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G的分子式为C9H10O2,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G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2)指出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A转化为B:________,C转化为D:__________。(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D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和F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12分)有机物I(分子式为C19H20O4)属于芳香酯类物质,是一种调香剂,其合成路线如下:已知:①A属于脂肪烃,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2组峰,面积比为3:1,其蒸汽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2.5g·L-1;D分子式为C4H8O3;E分子式为C4H6O2,能使溴水褪色。②其中R为烃基③其中R1和R2均为烃基回答下列问题:(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E的同系物K比E多一个碳原子,K有多种链状同分异构体,其中能发生银镜反应且能水解的有______________种;(4)反应①~⑦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5)反应⑦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参照上述合成路线,以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经4步反应制备可降解塑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12分)甲醛(HCHO)与葡萄糖相似具有强还原性,40%甲醛溶液沸点为96℃,易挥发。为探究过量甲醛和新制Cu(OH)2反应的产物,进行如下研究。(1)在如图装置中进行实验,向a中加入0.5mol/LCuSO4溶液50mL和5mol/LNaOH溶液100mL,振荡,再加入40%的甲醛溶液50mL,缓慢加热a,在65℃时回流20分钟后冷却至室温。反应过程中观察到有棕色固体生成,最后变成红褐色,并有气体产生。①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作用为_________。②能说明甲醛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2)为研究红色固体产物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以下每步均充分反应):已知:Cu2O

[Cu(NH3)4]+(无色)[Cu(NH3)4]2+(蓝色)①摇动锥形瓶i的目的是_______。②锥形瓶ii中固体完全溶解得深蓝色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③将容量瓶ii中的溶液稀释100倍后,溶液的颜色与容量瓶i相近。由此可知固体产物的组成及物质的量之比约为___________。26、(10分)氮化铝(AlN)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某AlN样品仅含有Al2O3杂质,为测定AlN的质量分数,设计如下两种实验方案。(1)已知AlN与NaOH反应得到一种盐和一种碱性气体,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方案1)取一定量的样品,用图1装置测定样品中AlN的质量分数(夹持仪器已略去)。(2)图1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3)完成以下实验步骤:组装好实验装置,首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加入实验药品。关闭K1,打开K2和分液漏斗活塞,加入NaOH浓溶液至不再产生气体,打开K1,通入氮气一段时间,测定C装置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4)由于装置存在缺陷,导致测定结果偏高,请提出改进意见____(方案2)用图2装置测定mg样品中AlN的质量分数(部分夹持装置己略去)。(5)为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量气装置中的X液体可以是___(填字母序号)。a.CCl4b.H2Oc.饱和NH4Cl溶液d.苯(6)若mg样品完全反应,测得生成气体的体积为VmL(标准状况),则AlN的质量分数为___。若将b处胶管用弹簧夹夹住,其他操作均不变,则最终测定的结果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27、(12分)制备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酯是中学化学实验中的两个重要有机实验①乙酸乙酯的制备②乙酸丁酯的制备完成下列填空:(1)制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2)制乙酸乙酯时,通常加入过量的乙醇,原因是________,加入数滴浓硫酸即能起催化作用,但实际用量多于此量,原因是________;浓硫酸用量又不能过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3)试管②中的溶液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4)制备乙酸丁酯的过程中,直玻璃管的作用是________,试管不与石棉网直接接触的原因是_____。(5)在乙酸丁酯制备中,下列方法可提高1-丁醇的利用率的是________(填序号)。A.使用催化剂B.加过量乙酸C.不断移去产物D.缩短反应时间(6)两种酯的提纯过程中都需用到的关键仪器是________,在操作时要充分振荡、静置,待液体分层后先将水溶液放出,最后将所制得的酯从该仪器的________(填序号)A.上口倒出B.下部流出C.都可以28、(14分)短周期元素W、X、Y、Z、M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W的一种核素的中子数为0,X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Z与M同主族,Z2−电子层结构与氖相同。(1)M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周期______族。(2)化合物p由W、X、Y、M四种元素组成。已知向p溶液中加入FeCl3溶液,溶液变血红色;向p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可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p的化学式为_________。(3)由X、Y、Z三种元素可组成摩尔质量为84g/mol的物质q,且q分子中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为1:1:1。已知q分子中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且分子中不含双键,但含极性键和非极性键,q分子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4)(XY)2的性质与Cl2相似,(XY)2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29、(10分)(I)某课外小组研究铝土矿中Al2O3的含量。已知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Al2O3,杂质是Fe2O3、SiO2等。从铝土矿中提取Al2O3的过程如下:(1)第③步中,生成氢氧化铝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把步骤②中适量的盐酸改为过量的二氧化碳,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3)将实验过程中所得固体精确称量,课外小组发现所得氢氧化铝固体的质量与原铝土矿质量相等,则该铝土矿中Al2O3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4)工业上制取AlCl3用Al2O3与C、Cl2在高温条件下反应,每消耗0.5mol碳单质,转移1mol电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II)大量燃煤产生烟气会造成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增多,某研究小组利用燃煤电厂的固体废弃物粉煤灰(主要含Al2O3、SiO2等)进行烟气脱硫研究,并制备Al2(SO4)3·18H2O。(5)第②步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6)下列关于步骤③、④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a.溶液C可用于制备氮肥b.溶液B中的硫酸铵将烟气中的SO2除去c.热分解获得的SO2可以回收再利用(7)从固体B制备Al2(SO4)3·18H2O的实验操作是:加入稀硫酸、加热浓缩、_________、过滤。

2023学年模拟测试卷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C【答案解析】

根据信息和化学式可知,阳离子为NH4

+

、H3O+,NH4

+对应中心原子为N形成4个σ键;H3O+对应中心原子为O形成3个σ键;NH4

+空间构型为是正四面体,H3O+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以此解答。【题目详解】根据信息和化学式可知,阳离子为NH4

+

、H3O+,NH4

+

对应中心原子为N形成4个σ键,孤电子对数为

5-1-4×12=0,价层电子对数为4,杂化类型是sp3,其空间构型为是正四面体,其共价键类型为极性共价键;H3O+的中心原子为O形成3个σ键,孤电子对数为

6+3-12

=4,H3O+价层电子对数为4,杂化类型是sp32、D【答案解析】

铁粉和铝粉都是活泼金属,都能和酸反应和弱碱不反应;铝粉能和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氢气,而铁粉和强碱不反应。【题目详解】A项、Fe、Al均与盐酸反应,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故A错误;B项、Fe、Al在浓H2SO4中均发生钝化,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故B错误;C项、Fe、Al均不与NaCl反应,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故C错误;D项、Al与NaOH溶液反应,而Fe不能,反应后过滤可除杂,故D正确。故选D。【答案点睛】本题考查混合物的分离提纯,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性质的综合应用,把握物质的性质、性质差异、混合物分离方法为解答的关键。3、A【答案解析】

A.捣碎块状固体一般不用玻璃棒;B.转移引流液体必须用玻璃棒;C.蘸取少量溶液必须用玻璃棒;D.搅拌加速溶解通常要用到玻璃棒。故选A。4、A【答案解析】

A.NaHCO3和Na2CO3溶液中存在粒子种类相等,均有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碳酸分子、钠离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以及水分子,故A判断不正确;B.在浓度相同的情况下,碳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较碳酸氢根离子要大,溶液的碱性更强,故B判断正确;C.在NaHCO3和Na2CO3溶液中均存在水的电离平衡和弱离子碳酸根、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平衡,故C正确;D.分别加入NaOH固体后,Na2CO3溶液中碳酸根离子的水解受到抑制导致C(CO32-)增大,NaHCO3溶液中发生反应:HCO3-+OH-=H2O+CO32-,从而C(CO32-)增大,故D判断正确;答案选A。5、A【答案解析】

A.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性质具有相似性,这种规律被称为“对角线规则”,根据元素的位置情况来判断;B.在物质或离子中中心原子含有空轨道,和含有孤电子对的原子或离子能形成配位键,在NH4+和[Cu(NH3)4]2+中都存在配位键;C.根据杂化轨道数判断杂化类型,杂化轨道数=δ键数+孤对电子对数,据此判断杂质类型;D.P4和CH4都是正四面体分子,CH4键角为109°28ˊ,P4键角为60°。【题目详解】A.对角线规则为:沿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方向对角的两主族元素性质相似,铍和铝位置关系符合对角线规则,物质的性质相似,A正确;B.NH4+含有配位键,铜原子提供空轨道,氮原子提供孤电子对,[Cu(NH3)4]2+中存在配位键,而SiH4中无配位键,B错误;C.丙烯(CH3—CH=CH2)分子中甲基C原子采用sp3杂化,含有碳碳双键的两个C原子采取sp2杂化,C错误;D.CH4分子中中心C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为4,为四面体结构,4个共价键完全相同,为正四面体且键与键之间夹角为109°28′,P4结构为正四面体结构,四个P原子在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上,键与键之间夹角为60°,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A。【答案点睛】本题考查了对角线规则、配位键、原子杂化类型的判断、键角等知识,掌握原子结构理论是本题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6、B【答案解析】

A.分子晶体在固态时不导电,熔融状态下也不导电;离子晶体呈固体时不导电,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故A正确;B.H2O和CCl4都是分子晶体,H2O中H原子的最外层不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故B错误;C.卤素单质都是分子晶体,熔沸点的高低与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有关,而决定分子间作用力的因素是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故C正确;D.干冰的成分是CO2,溶于水中破坏了分子间作用力,同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因此共价键也会被破坏,故D正确;答案:B。7、D【答案解析】分析:A、元素符号左上角数字表示质量数、左下角数字表示质子数,以及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B、浓硝酸因溶解了二氧化氮而溶液呈黄色;C、氯气的漂白原理: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有色物质结合成无色物质;D、根据硅酸盐的氧化物表示方法来书写.详解:A、Ir的质子数为77,质量数为192,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192-77=115,中子数与质子数的差为38,故A正确;B、浓硝酸溶不稳定,易分解生成二氧化氮、氧气和水,浓硝酸溶解了部分二氧化氮而使其溶液呈黄色;C、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使品红氧化褪色;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结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使品红褪色,两者漂白原理不同,故C错误;D、硅酸盐的氧化物表示方法:先活泼金属氧化物,后不活泼的金属氧化物,再次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最后是水,所以长石(KAlSi3O8)用氧化物形式可表示为K2O·Al2O·6Si02。故D正确,故选D。8、A【答案解析】分析:A.双氧水中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B.氯化钠中含有离子键;C.H2S分子中含有极性键;D.氯化铵中含有离子键。详解:A.双氧水分子中含有共价键,电子式为,A正确;B.氯化钠的电子式为,B错误;C.H2S分子中含有极性键,电子式为,C错误;D.氯化铵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D错误;答案选A。9、D【答案解析】分析:A.碳酸氢钙完全电离;B.氢氧化钙过量生成碳酸钙、氢氧化钠和水;C.溶液显酸性;D.双氧水把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本身被还原为水。详解:A.碳酸氢钙溶液加到醋酸中:HCO3-+CH3COOH=CH3COO-+CO2↑+H2O,A错误;B.NaHCO3溶液和足量Ca(OH)2溶液反应:Ca2++OH-+HCO3一=CaCO3↓+H2O,B错误;C.酸性条件下,KIO3溶液与KI溶液反应:IO3-+5I-+6H+=3I2+3H2O,C错误;D.Fe2+与H2O2在酸性溶液中的反应:2Fe2++H2O2+2H+=2Fe3++2H2O,D正确。答案选D。10、A【答案解析】

现有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X和Z同族。盐YZW与浓盐酸反应,有黄绿色气体产生,此气体同冷烧碱溶液作用,可得到含YZW的溶液,则YZW为次氯酸钠,Y为钠元素、Z为氯元素、W为氧元素,元素X和Z同族,则X为F元素。A、X为F元素,没有正价,而Z的最高化合价为+7价,选项A错误;B、X和Y形成的化合物NaF为强碱弱酸盐,水解,其水溶液呈碱性,选项B正确;C、Y的氢化物NaH为离子化合物,选项C正确;D、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核电荷数Y>X>W,则简单离子半径:Y<X<W,选项D正确。答案选A。11、A【答案解析】

A.由图可知,10min时甲烷的浓度继续减小,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可能是升高温度,故A正确;B.反应进行到12min时,CH4的转化率为×100%=75%,故B错误;C.根据图可知,前5min内甲烷的浓度由1.00mol/L减小为0.50mol/L,故v(CH4)=(1-0.5)mol∙L-1/5min=0.1mol/(L∙min),由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反应速率之比,则v(H2)=3×0.1mol/(L∙min)=0.3mol/(L∙min),故C错误;D.恒温下,缩小容器体积导致氢气浓度增大,虽然压强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移动的结果减小氢气浓度的增大,但根据勒夏特列原理,不会消除浓度增大,平衡后c(H2)增大,故D错误;故选A。12、C【答案解析】

A.甲醛分子内含醛基,其结构式为:,故A项正确;B.羟基中含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其电子式为:,故B项正确;C.1,3-丁二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CH2,其分子内含2个碳碳双键,则分子式为:C4H6,故C项错误;D.乙醇的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故D项正确;答案选C。13、D【答案解析】

A.图1是原电池,铁是活泼的金属,作负极,石墨a为正极,图2中铁、铜和氯化钠构成原电池,铁是负极,铜是正极,石墨b是阳极,石墨c是阴极,A错误;B.图1是原电池装置,盐桥的作用是使电解质溶液始终保持电中性,以提供持续稳定的电流,图2装置中丙是原电池,丁是电解池,也会产生电流,B错误;C.图1石墨a是正极,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C错误;D.图2石墨b是阳极,溶液中的碘离子失去电子转化为单质碘,因此其上的产物能使淀粉溶液变蓝,D正确;答案选D。14、D【答案解析】分析:能使指示剂显黄色,应使c(HIn)<c(In-),所加入物质应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加入溶液应呈碱性,以此解答该题。详解:能使指示剂显黄色,应使c(HIn)<c(In-),所加入物质应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加入溶液应呈碱性,①④为酸性溶液,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而②⑤⑥溶液呈碱性,可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③为中性溶液,平衡不移动,但②中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溶液可能褪色,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颜色的变化判断平衡移动的移动方向,再结合外界条件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分析。15、D【答案解析】

由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所以其中的任何两个H原子被F原子取代,产物的结构都是相同的。因此二氟甲烷的结构简式只有一种。选项为D。16、C【答案解析】分析:原电池中负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正极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氢气在负极通入,氧气在正极通入,据此解答。详解:A.燃料电池工作时,通入氧气的电极为正极,由于电解质溶液为酸性,所以正极反应为:O2+4H++4e-=2H2O,A错误;B.a极是铁,与电源的正极连接,是阳极,属于活性电极,发生反应:Fe-2e-=Fe2+;b极是铜,与电源的负极连接为阴极,发生反应:Cu2++2e-=Cu,所以a极逐渐溶解,b极质量增加,B错误;C.a极是粗铜,b极是纯铜时,a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是:Cu-2e-=Cu2+;逐渐溶解,b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Cu2++2e-=Cu,有铜析出,C正确;D.a、b两极均是石墨时,在相同条件下,a极发生反应:4OH--4e-=2H2O+O2↑,电池的负极发生的反应是:2H2-4e-=4H+,根据在闭合回路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可知,a极产生的气体是电池中消耗的H2体积的一半,D错误。答案选C。17、C【答案解析】

根据能量最低原理书写各元素的电子排布式,根据电子排布式判断未成对电子数,可解答该题。【题目详解】A.C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未成对电子数为2;B.O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未成对电子数为2;C.N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未成对电子数为3;D.Cl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5,未成对电子数为1;比较可知N的未成对电子数为3,最多,答案选C。【答案点睛】本题考查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根据电子排布式判断未成对电子数。18、A【答案解析】

A.本组离子可以大量共存,在酸性条件下硝酸根具有氧化性,能把铜氧化为铜离子,其离子方程式为3Cu+2NO3-+8H+=3Cu2++2NO↑+4H2O,A项正确;B.ClO-和Fe3+均具有强氧化性,I-具有强还原性,则不能大量共存,B项错误;C.本组离子可以大量共存,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碳酸钡沉淀,其离子方程式应为Ba2++HCO3-+OH-==BaCO3↓+H2O,C项错误;D.本组离子可以大量共存,过量的氢氧化钠与铝离子反应会生成偏铝酸钠,得不到氢氧化铝沉淀,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Al3++4OH-==AlO2-+2H2O,D项错误;答案选A。【答案点睛】本题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判断及离子共存结合给题,要求学生熟练书写高中化学基本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同时,掌握其正误判断的方法也是解题的突破口,一般规律可归纳为:1.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如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是亚铁离子而不是铁离子;2.是否遵循电荷守恒与质量守恒定律,必须同时遵循,否则书写错误,如Fe+Fe3+=2Fe2+,显然不遵循电荷守恒定律;3.观察化学式是否可拆,不该拆的多余拆成离子,或该拆成离子的没有拆分,都是错误的书写;4.分析反应物用量,要遵循以少定多的原则书写正确的离子方程式;5.观察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也是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一种,如本题的B选项,ClO-和Fe3+均能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共存。总之,掌握离子反应的实质,是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并学会判断离子共存的有效途径。19、B【答案解析】

A.电解时在阳极是氯离子失电子得到氯气,在阴极是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故A错误;B.在阳极附近是氯离子失电子得到氯气,滴入KI溶液,氯气能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而使得溶液呈棕色,故B正确;C.在阴极阴极是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该极附近的溶液显碱性,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故C错误;D.电解一段时间后,全部电解液几乎是氢氧化钠,溶液显示碱性,故D错误;故答案为B。20、B【答案解析】

动物的肌肉、皮毛都属于蛋白质。【题目详解】A项、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故A错误;B项、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B正确;C项、牛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故C错误;D项、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故D错误;故选B。21、B【答案解析】

A、根据总反应:5MnO2+2Ag+2NaCl=Na2Mn5O10+2AgCl,可知,Ag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为原电池的负极,错误;B、式中5MnO2得电子生成Na2Mn5O10,化合价共降低了2价,所以每生成1molNa2Mn5O10转移2mol电子,正确;C、在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错误;D、Ag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AgCl是氧化产物,错误。答案选B。22、A【答案解析】

打磨掉氧化膜的铝又迅速被O2氧化为Al2O3包裹在Al的表面,保护内层的Al不被继续氧化;由于Al2O3的熔点比Al高,当加热至铝熔化时,Al2O3薄膜依然完好存在,里面熔化的铝不能与O2接触,因此不能迅速燃烧,熔化的铝也不会滴落下来,答案选A。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答案解析】

C的产量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则C为CH2=CH2;D为CH3CH2OH,E为CH3CHO,F为CH3COOH;根据甲苯到B的合成路线,可以推测出B为醇,G为C9H10O2,则B为,A为。【题目详解】(1)B为,F为CH3COOH,则G为;(2)A为,B为,A→B为取代反应;C为CH2=CH2;D为CH3CH2OH,C→D为加成反应;(3)D为CH3CH2OH,E为CH3CHO,D→E的方程式为:;(4)A为,B为,A→B的方程式为:;(5)B为,F为CH3COOH,则G为,则B+F→G的化学方程式为:【答案点睛】苯的同系物和Cl2、Br2发生的取代反应,如果条件是光照或者加热,发生烷基上的取代,如果条件是Fe或者FeX3(X=Cl、Br)的催化,则发生苯环上的取代。24、+H2O8②⑤⑥⑦2++2H2O【答案解析】分析:A的蒸汽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2.5g•L-1,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6,属于脂肪烃,A中碳原子个数=5612=4…8,分子式为C4H8,根据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2组峰,面积比为3:1,结合流程图知,B是溴代烃、C是醇,C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D,根据D分子式知,C中有一个羟基不能被氧化,则A为CH2=C(CH3)2,B为CH2BrCBr(CH3)2,C为CH2OHCOH(CH3)2,D为HOOCCOH(CH3)2,E分子式为C4H6O2,能使溴水褪色,D发生消去反应生成E,E为HOOCC(CH3)=CH2,E发生信息③的反应生成F,F为HOOCC(CH3)CH2COOH,H和F发生酯化反应生成I,根据I分子式知,H为,甲苯发生取代反应生成G,G为;I为。详解:根据上述分析,A为CH2=C(CH3)2,B为CH2BrCBr(CH3)2,C为CH2OHCOH(CH3)2,D为HOOCCOH(CH3)2,E为HOOCC(CH3)=CH2,F为HOOCC(CH3)CH2COOH;H为,G为;I为。(1)A的结构简式为CH2=C(CH3)2,故答案为:CH2=C(CH3)2;(2)D为HOOCCOH(CH3)2,E为HOOCC(CH3)=CH2,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H2O,故答案为:+H2O;(3)E为HOOCC(CH3)=CH2,E的同系物K比E多一个碳原子,K有多种链状同分异构体,其中能发生银镜反应且能水解的同分异构体说明含有酯基和醛基,应该是甲酸某酯,丁烯醇中,4个碳原子在同一链上时有6种;3个C原子在同一链上时有2种,所以符合条件的有8种,故答案为:8;(4)根据上述分析,反应①为加成反应,反应②为水解反应,属于取代反应,反应③为氧化反应,反应④为消去反应,反应⑤为取代反应,反应⑥为水解反应,反应⑦为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②⑤⑥⑦,故答案为:②⑤⑥⑦;(5)反应⑦的化学方程式为2++2H2O,故答案为:2++2H2O;(6)和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2BrCBr(CH3)CH2CH3,CH2BrCBr(CH3)CH2CH3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CH2OHCOH(CH3)CH2CH3,CH2OHCOH(CH3)CH2CH3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其合成路线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推断和合成,明确有机物官能团及其性质关系、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即可推断物质。本题的易错点为(3)中同分异构体种类的判断,要考虑碳链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难点为(6),要注意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25、球形冷凝管冷凝回流A中出现红色物质(或A中出现棕色物质)有利于溶液与空气中O2的接触2Cu+O2+8NH3·H2O=2[Cu(NH3)4]2++4OH−+6H2On(Cu2O)∶n(Cu)=l∶200【答案解析】

向a中加入0.5mol/LCuSO4溶液50mL和5mol/LNaOH溶液100mL,振荡,制备了氢氧化化铜悬浊液。再加入40%的甲醛溶液50mL,缓慢加热a,在65℃时回流20分钟后冷却至室温。反应过程中观察到有棕色固体生成,最后变成红褐色,说明甲醛具有还原性。探究生成物的组成时,要注意仔细分析实验步骤及现象。【题目详解】(1)①根据仪器的构造可知,仪器b是球形冷凝管,40%甲醛溶液沸点为96℃,易挥发,故在反应过程中要有冷凝回流装置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故球形冷凝管的作用为冷凝回流。②能说明甲醛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是A中出现红色物质(或A中出现棕色物质)。(2)①摇动锥形瓶时发生的变化是

[Cu(NH3)4]+(无色)[Cu(NH3)4]2+(蓝色),显然该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故摇动锥形瓶i的目的是有利于溶液与空气中O2的接触。②红色固体经足量浓氨水溶解后仍有剩余,根据Cu2O

[Cu(NH3)4]+(无色)可知,该固体只能是Cu,摇动锥形瓶ii,其中固体完全也能溶解得深蓝色溶液,说明Cu溶解得到铜氨溶液,空气中的氧气溶于氨水中成为氧化剂,故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u+O2+8NH3·H2O=2[Cu(NH3)4]2++4OH−+6H2O。③将容量瓶ii中的溶液稀释100倍后,溶液的颜色与容量瓶i相近,说明容量瓶ii中的溶液浓度约为容量瓶i的100倍,量瓶ii中的[Cu(NH3)4]+的物质的量约为容量瓶i的100倍,因此,在溶解之前,红色的固体产物由Cu2O和Cu组成,物质的量之比约为n(Cu2O)∶n(Cu)=l∶200。【答案点睛】解答实验探究问题时,要注意切忌带着主观认知去分析,要根据化学反应原理冷静分析实验中的相关现象,尤其是与所学知识有冲突的实验现象,根据现象分析得出合理结论。要注意实验细节,如本题中“足量浓氨水”、“定容”、两个“50mL”容量瓶等等,对这些信息都要正确解读才能顺利解题。26、AlN+NaOH+H2O=NaAlO2+NH3↑干燥管将A中残留气体全部赶至C中C装置后添加一个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a、d4.1V22.4m【答案解析】

(1)已知AlN与NaOH反应得到一种盐和一种碱性气体,根据反应物,盐为偏铝酸钠,碱性气体为氨气;(2)根据装置特点,图1中仪器a的名称是干燥管;(3)反应结束时,为了使测量的含量更准确,将装置A、B中残留有氨气排入装置C,被硫酸完全吸收;(4)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防止浓硫酸吸收外界气体中的水蒸气造成误差;(5)为测定生成的气体氨气的体积,并利用U型管测量气体体积,则要求U型管内液体不溶解氨气,且不与氨气反应;(6)根据N原子守恒,n(NH3)=n(AlN)进行计算;若将b处胶管用弹簧夹夹住,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会计算成氨气的体积;【题目详解】(1)已知AlN与NaOH反应得到一种盐和一种碱性气体,根据反应物,盐为偏铝酸钠,碱性气体为氨气,方程式为AlN+NaOH+H2O=NaAlO2+NH3↑;(2)根据装置特点,图1中仪器a的名称是干燥管;(3)反应结束时,为了使测量的含量更准确,将装置A、B中残留有氨气排入装置C,被硫酸完全吸收;(4)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防止浓硫酸吸收外界气体中的水蒸气造成误差,则应在装置C后加一干燥装置;(5)为测定生成的气体氨气的体积,并利用U型管测量气体体积,则要求U型管内液体不溶解氨气,且不与氨气反应,a.CCl4与氨气不相溶,且不反应,a正确;b.H2O可溶解氨气,少量反应,b错误;c.饱和NH4Cl溶液,可降低氨气的溶解度,但氨气依然有较多的溶解,c错误;d.苯与氨气不相溶,且不反应,d正确;答案为ad;(6)根据N原子守恒,n(NH3)=n(AlN)=V×10-3L÷22.4L/mol,AlN的质量分数=V×10-3L÷22.4L/mol×41g/mol÷m×100%=4.1V22.4m%;若将27、增大反应物的浓度,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乙酸的转化率;;浓硫酸能吸收反应生成的水,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酯的产率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和脱水性,会使有机物碳化,降低酯的产率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和乙酸、吸收乙醇减少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冷凝回流防止加热温度过高,有机物碳化分解BC分液漏斗A【答案解析】

(1)实验室用乙醇和乙酸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制乙酸乙酯,化学方程式为。答案为:;(2)酯化反应属于可逆反应,加入过量的乙醇,相当于增加反应物浓度,可以让平衡生成酯的方向移动,提高酯的产率;在酯化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和吸水剂;理论上"加入数滴浓硫酸即能起催化作用,但实际用量多于此量",原因是:利用浓硫酸能吸收生成的水,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提高酯的产率;“浓硫酸用量又不能过多”,原因是: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和脱水性,会使有机物碳化,降低酯的产率;答案为:增大反应物的浓度,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乙酸的转化率;浓硫酸能吸收反应生成的水,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酯的产率;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和脱水性,会使有机物碳化,降低酯的产率;(3)由于乙酸和乙醇具有挥发性,所以制得的乙酸乙酯中常混有少量挥发出的乙酸和乙醇,将产物通到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中和乙酸、溶解乙醇、减少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答案为: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和乙酸、吸收乙醇减少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4)乙酸、丁醇加热易挥发,为减少原料的损失,直玻璃管对蒸汽进行冷凝,重新流回反应器内。试管与石棉网直接接触受热温度高,容易使有机物分解碳化。故答案为:冷凝、回流;防止加热温度过高,有机物碳化分解。(5)提高1−丁醇的利用率,可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A.使用催化剂,缩短反应时间,平衡不移动,故A错误;B.加过量乙酸,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1−丁醇的利用率增大,故B正确;C.不断移去产物,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1−丁醇的利用率增大,故C正确;D.缩短反应时间,反应未达平衡,1−丁醇的利用率降低,故D错误。答案选BC。(6)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通常分液的方法,分液利用的仪器主要是分液漏斗,使用时注意下层液从分液漏斗管放出,上层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酯的密度比水小,应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故答案为:分液漏斗;A。28、三VIANH4SCNN≡C−O−O−C≡N(CN)2+2OH−=CN−+CNO−+H2O【答案解析】分析:元素W的一种核素的中子数为0,应为H元素;X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应为C元素,Z与M同主族,Z2-电子层结构与氖相同,则Z为O元素,M为S元素,因为短周期元素W、X、Y、Z、M的原子序数依次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