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指导的初步实践与思考_第1页
小说阅读指导的初步实践与思考_第2页
小说阅读指导的初步实践与思考_第3页
小说阅读指导的初步实践与思考_第4页
小说阅读指导的初步实践与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小说阅读指导的初步实践与思考肖承辉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是小说主题单元。让学生能够自主阅读包括小说在内的各类文学名著,是我们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而受篇幅所限,教材中选入的《桥》《穷人》《在柏林》等篇目都是短篇小说,通过阅读,学生能够初步了解阅读小说的方法,但我们的教学不能仅止于此。我们应当做进一步的阅读延伸指导,让学生由学会阅读短篇小说向能够阅读长篇小说过渡。阅读长篇小说,不仅要抓住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还应关注作品的语言特点,深入挖掘作品的内在含义,真正读通、读懂,把对阅读能力的要求落在实处。在《青铜葵花》阅读指导课中,我注意通过一部小说的阅读,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小说的方法,从而能够在小说阅读实践中加以应用,以下是我的初步实践与思考。

一、情节的发展脉络和关键之处

阅读小说,首先关注的往往是故事情节。指导阅读《青铜葵花》时,可先让学生了解小说主要内容:这是一个男孩与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一个特别的机缘,让城市女孩葵花和乡下男孩青铜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12岁那年,命运又将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男孩青铜此后往往遥望芦荡的终点,遥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

我们要追问,是一个怎样特别的机缘,让城市女孩葵花和乡下男孩青铜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让学生说说葵花到青铜家的经过,再让学生知道,青铜与别的男孩相比,特别之处在于,由于一场火灾他成了哑巴。

了解故事的缘起后,再看目录,一至九章分别为:小木船、葵花田、老槐树、芦花鞋、金茅草、冰项链、三月蝗、纸灯笼、大草垛。为了更好地理清情节发展脉络,回想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后,可让学生将故事内容概括为小标题重新排序,如:初相识、父身故、被领养、为照相、盖屋顶、演出戴、吃庄稼、为治病、伤别离。

课堂上,不可能将九章的故事内容全部读完,我们必需选择关键之处。第四章《芦花鞋》、第八章《纸灯笼》都把与故事情节有关的事物作为线索贯穿于表达之中,条理清楚,意象显明,表达了对美好真挚情感的颂扬,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重点阅读这两个章节,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整部小说。

《芦花鞋》前半部分讲的是青铜、葵花兄妹俩上学的事。入秋后就要开学了,但青铜和葵花只能有一人上学,这是由于他们家太穷了,本来只攒够了让青铜去城里聋哑学校上学的费用,假如兄妹俩一起上学,费用是怎么都不够的。兄妹俩都争着把机遇让给对方,无奈之下,爸爸妈妈只能同意青铜提出的方法,摸银杏决定谁去上学。其实,青铜是知道结果的,他打手势示意“万无一失〞,当确定是葵花去上学,“他还在笑,但已含了眼泪。他永远也不会说出这里头的机要的。〞青铜这样做,表达了他对妹妹的关爱,更表达了他的良善淳朴。从中也让人感受到了青铜父母的大爱与无私,感受到了中国老百姓的高尚与宏伟。小说中还写到了老师催交学费的细节,有的孩子由于没交学费,搬起从自家带来的凳子哭哭啼啼地走了,有的过了一段时间家长攒够了学费,又回来上学了,也有的人就永远没有再回来了。读到这样的细节,学生能诚恳地感受到贫苦带给人们的苦难,这又是学生的年龄可以理解的,是学生阅读理解小说的关键之处。

《纸灯笼》讲的是奶奶生病了,为了给奶奶治病,葵花去江南捡银杏。担忧葵花在夜里回来怕黑,每个夜晚,青铜都提着纸灯笼到油麻地镇的桥上等候。而在葵花从江南回来的其次天,奶奶就去世了。在这一章的结尾写道:“青铜手里提着纸灯笼。纸灯笼的亮光,既照着奶奶坟上的新土,也照着他们脸上被风吹干了的泪痕。〞在这“泪痕〞里,有青铜和葵花对奶奶无尽的思念和万般的不舍。读到这里,学生会感悟到:“纸灯笼〞在小说中象征着亲人之间的挚爱,这份挚爱能够给人带来温暖、光明和希望。这些阅读体验,对于学生深入理解小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这样的设计,点面结合,逐层推进,既让学生了解了故事情节的推进,又能够深入品读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感知小说的丰富内涵。

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比较变化

学生阅读完故事情节,再来了解人物特点就水到渠成了。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以下段落描述猜测所介绍的人物形象,以此检测学生对人物特点的基本了解。

一个生在乡村最贫苦家庭中的男孩,仅靠卖芦花鞋生活,因生病无钱医治而变成一个哑巴。而就是这样一个孩子,面对苦难时他依旧良善,依旧对生活充满憧憬。

她,一个地地道道的城市女孩,从一个生活在父母怀中幸福的女孩,变成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被别家收养。她不会干农活,但是她认真去做;她吃不惯野菜和糙米,但她从不埋怨。面对一件件的难事,她努力适应,一点点地学。

虽然他们家是大麦地最贫苦的,但她却永远是一副洁净的面孔,银发被她梳理得一丝不苟,衣服也是一尘不染。遇到水灾,家被毁了,她变卖自己的嫁妆,四处借钱,但她却从未曾改变她的骨气和自尊。虽然她的一生生活十分拮据,但她从未向贫困低过头。

学生能够迅速判断出以上三个人物分别是青铜、葵花和奶奶之后,我们再让学生说说会选择哪些词语来形容小说中这几位人物的特点。青铜良善、樂观,葵花身世凄苦,但很顽强,奶奶和蔼,虽然贫苦却有骨气,这些都是学生在阅读中能够形成的初步印象。

对人物特点的把握,还不能仅止于对每个人的认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横向对比。小说中还塑造了嘎鱼这个人物,与青铜形成了显明的比较。从家境来看,嘎鱼家是大麦地最富有的,青铜家是最贫苦的;从性格特点来看,嘎鱼顽皮、爱欺负人,青铜良善、爱帮助人。这样的比较,让人物形象更加显明,给人的印象也更加深刻。

而到了后来,在青铜、葵花的影响下,嘎鱼也变了。他不再欺负葵花,而且在城里人要来接葵花回城的时候,帮助青铜葵花隐藏,也变得良善了。通过对嘎鱼这个人物形象前后行为的比较,学生就会了解,人物的特点不是静止不动的,不能标签化,人物性格在情节推进中是会发展变化的。

三、环境的景物特征和情节联系

小说的成功,也离不开成功的环境描写。对于《青铜葵花》的故事来说,是在一个怎样的背景下发生发展的故事呢?通过品读,学生的了解就不会仅仅只是停留在景物描写上,而是能够了解到环境的描写与故事情节的紧凑联系。

小说中写到的景物主要有芦苇荡、大麦地、葵花田、大河等。“那是初夏,芦苇已经长出长剑一般的叶子,满眼的绿。爸爸曾经带她去看过大海。她现在见到了另一片大海,一片翻动着绿色波涛的大海。这片大海散发着好闻的幽香。〞芦苇荡的特点是“大、绿、有幽香〞,风和日丽时,就像一幅漂亮的风景画。而起风时,则是另一番景象:“起风了,芦苇荡好像突然变成了战场,成千上万的武士,挥舞着绿色的长剑,在天空下有板有眼地劈杀起来,四下里发出沙拉沙拉的声音。〞这就像一个让人紧张担心的战场,以至于“一群水鸟害怕地飞上了天空〞。

“大麦地是一个很大的村庄,四周也是芦苇。〞从这简单的几笔中,我们了解到大麦地很大、四周是芦苇。

“大河,一条不见头尾的大河。流水不知从哪里流过来,也不知流向哪里去。昼夜流淌,水清得发蓝。两岸都是芦苇,它们护送着流水,由西向东,一路流去……〞这条大河很长,不见头尾,水很清,也很深。

抓住景物特征之后,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去探究景物描写与情节之间的联系。正由于芦苇荡很大,所以有捉野鸭等故事情节,而挖芦根迷路在风雨中,在起风时的描写中就埋下了伏笔。由于大麦地四周都是芦苇,没有遮挡的屏障,因此,大风刮来会掀掉屋顶,芦苇荡的大火曼延过来就会把整个村庄烧毁。这条大河更是与诸多故事情节紧凑相关,譬如,葵花的爸爸是在去葵花田写生归来途中在大河落水的,青铜和爸爸是坐船从大河出发去远方割金茅草来盖屋顶的,葵花是从这条大河搭船去江南捡银杏,也是从这条大河搭船回城里去的。

通过这样阅读分析,学生就能知道,环境描写为故事的展开提供背景环境,与故事情节的推进紧凑相关。

四、语言的文本特点和系列共性

阅读曹文轩老师的作品,假如忽视了语言的品味将是一件可惜的事。应当来说,曹文轩老师作品语言的魅力是很难让人忽略的。《青铜葵花》是曹文轩纯美系列小说中的一部,语言的“纯美〞在作品中可谓表达得淋漓尽致。

品味语言之美,我们要引导学生归纳写景语言的特点。除了与故事情节紧凑相关之外,在描写时能够抓住特点,从多角度来写,表现力更为丰富,层次也更加清楚。还注意了修辞的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恰当贴切,让语言表达变得更加多样、生动。

作品写景的语言幽美,叙事的语言也同样幽美。青铜最终把自己穿的一双芦花鞋也卖了,“他的赤足踏过积雪时,溅起了一蓬蓬雪屑。〞他朝着家的方向跑动着,“一双脚被雪擦得干洁净净,但也冻得通红通红……〞叙事的语言就是如此简单、细致、幽美,在这样的表达中,一个个让人感动的细节便纷至沓来。

无论写景也好,叙事也好,的语言动人,是由于其中包含的情感动人。小说的结尾写到,有一天,奇迹出现了,青铜又会说话了,他从大草垛下,往田野上狂跑。“当时阳光倾盆,一望无际的葵花田里,成千上万株葵花,花盘又大又圆,正齐刷刷地朝着正在空中滚动着的那轮金色的天体……〞读着这样的语段,我们可以体会到青铜心中重生般的喜悦与兴奋,也可以感受到对青铜美好未来的祝愿与期待。这样的语言表达,并非直抒胸臆,而是情景交融,却更能夠直击人们的心灵。

读到这里,让学生说说对曹文轩的作品语言有什么印象。假如学生能说出“纯美〞,我们不妨继续跟进,让学生用两个词来形容“纯美〞,学生会想到“纯洁漂亮〞“纯净美好〞“纯洁幽美〞等词汇,都能够较好地概括出作品的语言特点。从《青铜葵花》猜测,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的语言有何特点?学生锁定了“纯美〞二字,对于继续阅读这一系列的作品,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五、主题的故事内涵和延伸拓展

作家的创作都有自己想表达的目的。曹文轩老师就在《青铜葵花》的代后记《漂亮的痛楚》一文中说,这部小说“是对苦难与痛楚的确定,也是对苦难与痛楚的诠释〞。因此,对小说的阅读不能只停留在故事内容这一层面,而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感悟“苦难〞这一主题。能够体会到这一层意思,学生对小说的阅读才谈得上真正的理解。

我们要结合小说的具体情节,引导学生去感受什么是苦难。在读完《芦花鞋》《纸灯笼》这两个章节后,学生深切感受到了贫苦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由于贫苦,本该去上学的孩子却没有学上,生病的老人却无钱医治。那么,在小说中还写到了哪些苦难?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梳理:由于贫苦,他们的居住条件十分简陋,屋顶是茅草搭盖的,会被大风刮走,芦苇荡失火,火势曼延过来,整个村庄都会被烧毁,可见住担心生;由于贫苦,他们的粮食十分紧缺,遇到蝗灾,庄稼被吃光了,全村人都得忍饥挨饿,苦苦等着救粮船的到来。

苦难是沉重的,而对待苦难的态度更是我们应当让学生了解的。面对接踵而至的苦难,青铜一家每个人都想尽了方法,心紧紧地靠拢在一起,没有怨天尤人,所以,人们经过青铜家,听到的不是凄怆哭泣,而是欢声笑语。

现在的孩子很难切实感受到那种极度贫苦带来的苦难,那么,他们该如何理解苦难呢?他告诉今天的孩子:“苦难几乎是永恒的。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苦难……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苦难的历史,而且这个历史还将继续延伸下去。我们需要的是面对苦难时的那种处变不惊的优雅风度。〞

有了这样的理解,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探讨:青铜、葵花都是在少年时期就遭遇了重重苦难,你觉得好还是不好?我们允许学生各抒己见:少年时遭遇苦难好,由于这样可以了解苦难,以后会更加顽强;少年时遇到苦难不好,会使自卑的人更没有自信。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假如我们在生活中一切都很顺利,没有遇到什么苦难,那我们该怎么办呢?相信通过这样的深入交流,学生会对“苦难〞有更丰富的理解。

这部小说叫《青铜葵花》,与小说主人公分别是青铜、葵花有关,还与爸爸最有名的雕塑作品——青铜葵花有关。假如葵花象征着光明和幸福,那么闪烁着清冷而古朴的光泽的青铜就象征着生活中的苦难。生活中充满苦难,但人们仍旧不忘掉对光明和幸福的追求。这就是这件作品能成为一座城市象征的原因,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