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练结合促读写融合_第1页
学练结合促读写融合_第2页
学练结合促读写融合_第3页
学练结合促读写融合_第4页
学练结合促读写融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学练结合促读写融合周佃淑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联系紧凑,相辅相成。“读写结合〞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語文学习方法之一。我们在教学中要利用好统编教材课后习题中的“小练笔〞,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深度融合,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读写结合,统编教材,小练笔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1]阅读是吸收和基础,写作是输出和提升,二者联系紧凑,相辅相成,这是从古至今语文学习一直遵循的规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也建议我们要重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之间的联系,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对学生来说,通过读写结合的学习方式,从阅读中吸取写作的营养,用写作促进自己对文本内容的感受和理解,使阅读和写作形成良性循环,可不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鉴于此,重视读写结合是历年来各版本语文教材的共同编排特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更加重视落实读写结合,从阅读与表达两个方面序列化地安排了众多语言训练点,这些点散落在十二册教材中,并形成了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两条主线。教材从二年级上册开始正式安排写话练习;从三年级起,设置了专门的写作单元,并且将选文与单元习作目标相结合,编写了一系列课后小练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确切把握编者意图,灵活运用“小练笔〞,聚焦单元习作目标,实现读写融合?笔者对此作了一些摸索与实践,与大家共享。

一、梳理“小练笔〞,明确编写意图

之前版本教材编排的“小练笔〞,多指向阅读感悟的抒发,没有具体的写法要求。这种编排实际上是受“阅读本位〞思想影响,认为写作是为阅读服务的,即通过写作来更完全、清楚、明确地领会文本内容和主旨,阅读才是学习的最终目标。把写作定位于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和主旨的理解体验,更加关注的是文本内容。这种编排的弊端显而易见:它割裂了文本内容与形式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使写作成了阅读的附属品。

学习迁移理论指出,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成分,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即主体所获得经验的类化。也就是说,文本中所具有的篇章结构、谋篇布局等写作上的技巧,只是学习写作的必要成分,它并不能必然地转化为学生写作的技能。因此,假如单纯地让学生关注文本内容,忽视文本形式,即便安排了“读写结合〞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很难得到提升。统编教材则有了明显的改进,以“小练笔〞作为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使其成为阅读教学的“标配〞与课堂教学的“新常态〞。这些“小练笔〞不仅指向文本内容,也指向语言形式训练,使习作技能的习得要求更加明确,更易于实现读写融合、学练一体。

统编教材三至六年级共有十九个“小练笔〞,题目编排有侧重、有梯度,围绕阅读教学的序列化和发展性散落在各册中,其训练点清楚,要求具体,极具操作性。有的依据内容想象拓展,有的仿照句式模仿练写,有的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进行练写,以加深体验。其中,三、四年级以句式训练为主,通过想象、复述,逐步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几句话;五、六年级则以场景、细节刻画为主,通过场面、神态、动作等细节刻画事物的特点,提升学生规范使用书面语言表达的能力。

现将“小练笔〞内容及要素梳理为如下四类:一是仿写类,如《肥沃的西沙群岛》《荷花》《花钟》《大自然的声音》《我们巧妙的世界》《走月亮》《飞向蓝天的恐龙》等的课后“小练笔〞;二是补白类,如《巨人的花园》《猎人海力布》《穷人》等的课后“小练笔〞;三是运用类,如《猫》《落花生》《手指》《少年闰土》《腊八粥》《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等的课后“小练笔〞;四是创作类,如《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慈母情深》等的课后“小练笔〞。

二、活用“小练笔〞,提升表达技能

教学课后“小练笔〞,首先我们要将重点放在对文本语言形式、写作方法的揣摩和运用上,让学生通过反复读来感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发现写作方法,然后根据“小练笔〞的要求及时动笔。通过这样的练习,可让学生从课文中学习表达,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培养学生随时随处提笔写作、记录生活的好习惯。下面对四种类型的“小练笔〞分别加以阐述。

1.仿写类:关注语言,进行仿写

读写结合最基本的形式就是仿写。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可借助仿写这根“拐杖〞,快速提升自己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等方面的能力。如《漂亮的西沙群岛》课后“小练笔〞提供了4幅图画,要求学生选择一幅图,写几句话。教师可设计“我是小小讲解员〞的活动,先引导学生认真观测图画上事物的颜色、外形、材质等,明确“可以写什么〞;再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第4、5自然段“总分〞的结构,先写总起句,然后运用“……像……〞“有的……有的……〞等句式展开介绍。

再如《走月亮》课后“小练笔〞要求仿照第6自然段写月下的某个情景。从第6自然段的内容来看,题干中的“所见〞可以有更广泛的理解,不只是眼睛所见,还可以是耳朵所听、鼻子所闻,也就是多种感官感受到的现实情景;而“所想〞指由现实情景引发的一些联想。指导写作时,教师可以结合第6自然段,先让学生对这里的“所见所想〞有所理解,再让学生回忆自己曾经在月下做过哪些事,有过哪些难忘的回忆,试着用文中的语言来描绘画面,最终要注意从“有没有对比诚恳地写出了现实的情景〞“有没有进行一些联想〞“这样的表达是否让你有画面感〞三个方面进行点评、指导,指向单元语文要素,使想象与语言积累相结合,从而提升学生语言表达的质量。

2.补白类:依据情节,想象补白

在进行这类“小练笔〞时要注意,把握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形象是写的前提,要做到情动而辞发,不能简单地为写而写。特别是小说或者故事性强的课文,其情节引人入胜,深受学生的爱好,其小练笔的内容也大多是依据故事情节展开的。如《巨人的花园》课后“小练笔〞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想象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的情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他们可能会在巨人身上哪些部位开心地玩耍,可能在玩哪些游戏,从而体验巨人生活在美丽的花园和孩子们嬉戏,懂得与人共享的喜悦与幸福。

再如《穷人》课后“小练笔〞要求补写桑娜的第一次默然心理。教师可在体会人物语言的基础上,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2~20自然段的对话,联系具体语句来猜想桑娜的心理。要注意引导学生分别站在桑娜和渔夫的角度上想一想,第一次默然,桑娜的内心可能正在想该如何跟丈夫开口,他会不会允许收留孩子,也可能作好了即便他不同意自己也要设法收留孩子的心理准备。教师要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展开合理想象,写出桑娜紧张和欲言又止的心理状态。

这类练笔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潜心体会,融入文本,给课文创编出一个贴合情理的情节。这样既实现了课文内容的拓展与深化,又促进了理解、思考、创造等语文综合能力训练的高度统一,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运用类:体会表达,迁移运用

这种“小练笔〞重在引导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关注课文的语言形式和行文技巧中的精彩之处,丰富语言积累和语感积淀,一课一得,举一反三,从而实现写作方法的迁移和运用。

如《少年闰土》第1自然段是要求背诵的段落,本课“小练笔〞则要求学生“从你的照片中选一张,仿照第1自然段写一写〞。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回读其中的场景描写,在背诵积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梳理场景描写的方法:要点明当时的环境,要从神态、动作等方面细致刻画人物形象。然后让学生选一张照片,可以是个人独照,也可以是与他人的合影,尝试仿照第1自然段,写好照片上的场景,再现美好瞬间。

再如课文《落花生》的“小练笔〞,是仿照课文的表达进行练笔,为习作“我的心爱之物〞作铺垫。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交流和理解课文所讲的道理后,点明:课文借助落花生表达了做人的道理,既生动形象又让人心悦诚服;我们要借助一个事物写身边的一类人,就要找到这个事物的特点与这类人品质精神的相像之处,这样抒发自己的感悟才能水到渠成,简单让人产生共鸣。最终让学生认真思考四种事物的特点,以及生活中哪类人也具有这些特点,试着写一写。

4.创作类:联系生活,由仿到创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学生将生活经历充分融入练笔,有感而发,情感才会更加真实,能力才会得到提升。

如《慈母情深》课后“小练笔〞要求学生试着写一写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回想生活中令自己感动的经历,开启思路:这件事情可以是与父母、师长、朋友发生的,“鼻子一酸〞也可以是感动的、委屈的、忧伤的……并勉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运用课文中通过场景、细节表达情感的方法。最终全班进行交流和评价,从中挑拣出与父母有关的“小练笔〞,作为之后口语交际或习作时的参考素材。

再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小练笔〞要求写写自己读书的目的。教师在教学时要提醒学生,写的时候注意将读书的目的和理由写明了。交流时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引导:一是价值观的引导。要引导学生明确更高远的读书观能给学习带来更大的动力,实现更有价值的人生。二是表述上的指导。要强调用明了的理由支撑自己的读书目的。表述的方式可以先表达理由,再写读书的目的,也可以先写读书目的,再表达理由。

此类“小练笔〞,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由仿到创,可以帮助学生开拓思路,习得技法,逐步形成独立的习作能力。

三、设计“小练笔〞,促进读写融合

语言输出理论认为,学习语言必需要有输入,但是只有输入还不够,输出的语言学习过程同等重要。学习者使用语言进行输出,才能使学习的内容得到稳定和内化,才能真正有效地提升语言能力。教材中有些课后题没有“小练笔〞,为更好地践行统编教材“读写结合〞的理念,教师应依据文章体裁及学生的认知需要,开掘出适合的训练内容,自主设计“小练笔〞,让学生在感悟文本魅力的同时,提升表达素养。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和学段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编排读写训练工程,选取课文中语言表达上具有某种规律性的语句和段落,作为读写结合的切入点,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如在教学《海滨小城》时,可让学生学习依照由远及近的观测顺序的方法,选择一处自己爱好的景物进行观测并写下来;在教学《开国大典》时,可让学生借鉴“点面结合〞的写法,认真观测某一个画面,再从这个场景中挑一个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人,抓住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