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学习培训课件_第1页
发热学习培训课件_第2页
发热学习培训课件_第3页
发热学习培训课件_第4页
发热学习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热医院重症医学科**2022.10基本概念体核温度(coretemperature)即深部温度,包括心、肺、脑和腹部器官的温度,比较稳定体表温度(shelltemperature)即表层温度,包括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等的温度,体温是指深部体温的平均温度;正常儿童24h体温波动不应超过l℃。体温的测量测量体温方法:

(1)腋下测量法:测量5~10分钟。正常温度36~37℃

(2)口腔测量法:测量3分钟。正常的温度36.2~37.2℃

(3)肛门测量法:插入3-4cm,测量2分钟。正常温度36.9~37.5℃。

(4)耳温测量:测量20秒。正常耳温为35.8-37.7℃直肠内温度比口腔高O.3~O.5℃,腋下则比口腔低O.2~O.4℃儿童发热定义体温超过1天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儿童定义为直肠温度≥38℃,对于0-3个月婴儿,直肠温度超过正常值2个标准差38.1℃

为发热。

------(2009版中国0-5岁儿童发热诊断处理指南)发热定义为肛温>37.8℃或腋温>37.4℃,当各处温度不一致以肛温为准。以腋温为标准,又分为:低热37.5-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发热持续1周急性发热;发热病程>2周为长期发热

------------(儿科急诊医学第三版)儿童体温测量推荐体温测量:1)口腔测温适用于大龄儿童和成人,经济有效(建议采用水银体温计);2)1月~5岁儿童不推荐口腔或直肠测温,可采用腋下电子测温计或红外线测温仪(不配合移位/安全性/接受度)

3)新生儿应采用腋下电子体温计-------2009版中国0-5岁儿童发热诊断处理指南儿童发热的临床评估对发热患儿临床表现进行预警分级,可对不同等级采取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和重复评估,有助于尽早识别及证实儿童危重症,尽早进行干预(0-5岁)

------2009版中国儿童发热指南2013版NICE交通灯系统症状与体征正常黄色预警橙色预警皮肤颜色皮肤、嘴唇、舌颜色正常苍白苍白、花纹、苍灰和发绀活动反应正常、清醒,正常哭声或微笑对周围环境无正常反应,长刺激方能清醒,动作减少和无微笑对外界事物无反应,病态面容,刺激不能唤醒,虚弱,哭声尖或持续哭吵呼吸正常鼻翼煽动,气促:6-12m,RR>50次/分;>12m,RR>40次/分;SPO2≤95%,闻及湿罗音呻吟气促:RR>60次/分,中至重度吸气性凹陷脱水正常皮肤,眼睛、粘膜湿润粘膜干燥、喂养困难,CRT≥3s,尿量减少,心动过速皮肤弹性减弱其他发热≥5天,3-6月,体温>39℃肢体或关节肿胀,肢体瘫痪和肿块>2cm皮疹压之不褪,前囟饱满,颈强直、惊厥状态,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胆汁样呕吐,<3月,体温>38℃建议检查尿常规尿常规、血常规、CRP、血培养,腰穿、X片血、尿常规、血培养、CRP、腰椎穿刺、X片、水电解质和血气分析重复评估4h3h1h

Feverishillnessinchildren:assessmentandinitialmanagementinchildrenyoungerthan5years.2013,5NICE指南建议对于所有<3个月的发热婴儿应:测量并记录体温、心率和呼吸频率进行实验检查:全血检查、血培养、GRP、尿液检查有呼吸道症状需拍胸片有腹泻症状需做粪便菌培养对以下发热患儿行腰椎穿刺(有禁忌症除外)小于1个月的婴儿所有出现病容的1-3个月婴儿1-3个月婴儿:WBC<5×109/L或>15×109/L及时行腰椎穿刺,最好是在给予抗生素之前为国内发热患儿急诊处理提供循证学依据及参考热型的意义不同原因的发热在体温曲线上表现为相应的热型热型有助于临床诊断;临床影响因素较多,不应过分强调热型的诊断意义4039383736℃稽留热-常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高热期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天数4039383736驰张热-脓毒症、风湿热、重症结核、化脓性炎症℃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天数4039383736间隙热-疟疾,肾盂肾炎℃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天数4039383736波状热-多见于布鲁菌病℃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天数4039383736不规则热-多见于结核病、风湿热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天数℃发热常见疾病-病毒感染病毒性感染儿童发热首位原因:常伴随咳嗽、流涕;腹泻、呕吐等;热退后精神反应好;重症病毒感染:手足口:柯萨奇A16或EV71引起,脑膜脑炎、脑干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及交感N兴奋表现;甲流:H5N1亚型引起,持续高热、结膜炎,呼吸道及消化道症状,迅速发展为ARDS;EB病毒:儿童长期发热;多系统累及;有恶性病变倾向腺病毒:稽留热伴有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皮疹发热常见疾病-其他重症感染发热伴呼吸功能障碍发热伴循环障碍:休克严重脓毒症: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绿脓杆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细菌、病毒、结核感染性心肌炎泌尿道感染:大肠埃希菌发热-病毒/细菌感染鉴别细菌感染病毒感染临床评估年龄越小,严重感染危险性越高;可有中毒症状,婴幼儿明显体温常>38.5℃占发热儿童60%一般情况大都良好体温常中度发热自限性WBC(*109/L)<5或>15-17.14-12中性粒细胞(*109/L)>9.6-10.6CRP(mg/L)>40;>100严重常<40PCT(ug/L)>0.5;>2严重<0.5体液指标尿沉渣>10/HP粪WBC>10/HPFCSF-WBC>8*106/L尿WBC<5/HPF粪WBC<5/HPFCSF-WBC<8*106/L严重细菌感染1.T>41℃,细菌性脑膜炎或脓毒症可能性较高2.新生儿发热或1-3月发热且一般情况不佳、WBC<5或>15建议腰穿除外化脑发热伴随症状-皮疹感染性皮疹:1.发疹性传染病:D1:风疹、水痘;D2:猩红热;D3:麻疹D5:幼儿急疹;D6:斑疹伤寒;D7:伤寒2.脓毒症:绿脓杆菌特征性坏疽3.寄生虫感染:荨麻疹4.出血性皮疹:流脑、心内膜炎非感染性皮疹:1.川崎病2.朗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3.结缔组织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发热伴有LN肿大淋巴结炎:红肿热痛川崎病:皮肤黏膜累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皮疹、肝脾大,长期发热,血涂片异常淋巴细胞幼年型全身型类风关:关节症状,多脏器累及血液系统疾病:肝脾肿大,纵膈及腹腔占位,外周血象及骨髓象改变发热伴有贫血血液系统疾病:肝脾大,血象WBC及PLT改变结缔组织疾病:多系统累及DIC、流脑:出血倾向,躯干皮肤黏膜出血点川崎病:皮肤-黏膜-淋巴结感染性心内膜炎:黏膜、甲床瘀点,心脏杂音非功能性疾病功能性疾病结核病、脓毒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细菌性肝脓疡(膈下脓肿)、伤寒、寄生虫感染、真菌(念珠菌)感染、慢病毒感染(EBV、CMV)肿瘤性: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组织细胞增生症结缔组织性疾病:

SLE、JIA、皮肌炎变态反应性:斯琼综合征、过敏性紫癜遗传病:无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感染非感染暑热症:多饮多尿、少汗、一般情况好、检验正常,历时1-2月甲亢、植物神经紊乱、中枢性、癫痫持续状态儿童长期发热鉴别诊断--------------儿科疾病症状鉴别诊断学长期发热定义:体温>38℃,持续2-3周以上不同年龄组FUO的病因具有各自不同的规律6岁以下: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最高,特别是发性上呼吸道、泌尿道感染或全身感染;6~14岁:结缔组织性疾病和小肠炎症性疾病为最常见的病因;14岁以上及成人:感染性疾病仍占首位,但肿瘤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退热目的-我们应知道的热限退热目的不仅仅是降温,最主要是缓解患儿因发热引起不适;发热对机体影响多方面(有益亦有害)过高或持久发热可严重损伤机体:

40℃可致惊厥、昏迷;

41℃可致永久性脑损伤、线粒体功能损伤、休克;

脑细胞所能耐受极限温度41.7℃43℃可致死亡;物理降温-中低度发热,辅助退热我国在急性发热时仍使用,国外已不推荐物理降温物理降温方法:降低室内温度:22-24℃头部冷敷:湿毛巾稍拧干放于前额,每5min更换小儿退热贴:凝胶气化冰袋:冷敷头部及腋下,不推荐冷水浴:室温水,每次5-10min,不推荐温水擦浴/湿敷:温度要求低于体温1℃或37-40℃,每次20-30/10-15min酒精擦浴:酒精浓度为30-50%,温度为32℃,檫双侧颈部、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至皮肤发红转温,每次10-20min不推荐冷盐水灌肠:4-6℃NS保留10min,不提倡,除非超高热物理降温原则:推荐温热擦身、减少衣物<3月婴儿:一般不用退热药松包散热,置22-24℃室内,温水搽浴婴幼儿:四肢凉可饮温开水,暂时保暖

不要包裹过多衣物,温水浴儿童:卧床休息,多饮水

温水擦浴,去除过多衣物药物降温

肛温>38.5或明显不适症状适应症作用机制剂量不良反应对乙酰氨基酚儿童急性发热首选非那西丁代谢物,抑制COX10-15mg/kg(<3岁不超过250mg/次)4-6hrprn24hr<5次PLT减少黄疸、氮质血症;过量肝功能衰竭布洛芬儿童退热常规用药,可首选环氧化酶抑制剂5-10mg/kg6-8hrprn24hr<4次水钠潴留,低容量下易急性肾衰阿司匹林不推荐儿童作为退热应用使下丘脑体温调定点恢复5-10mg/kg6-8hrprn消化道出血瑞氏综合征皮疹尼美舒利常规药物效果不佳可考虑选择性COX2抑制剂1.5-2.5mg/kg24hr<3次低体温肝功能损害消化道出血<12岁禁用药物降温-2适应症作用机理剂量不良反应皮质激素非常规使用,超高热其他退热药无效抑制致热源生成释放,降低下丘脑敏感性甲强龙0.5-1mg/kg免疫抑制,掩盖病情,依赖性安乃近淘汰,不推荐使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皮肤血管扩张10-20mg/kg,q8-12hr致死性粒细胞缺乏退热处理-冬眠疗法冬眠疗法:药物无法控制的超高热

常见于严重中枢感染伴脑水肿方法:异丙嗪+氯丙嗪0.5-1mg/kgim,q4-6hprn+

物理降温+控温毯

镇静剂注意:容量补充

体位性低血压

血流动力学监护、体温监护

呼吸管理

护理加强控温毯应用持续体温监护物理降温:温水浴,解除衣物退热药物1.中低度发热2.退热药物辅助

T>=38.5℃(R)或不适症状首选对乙酰氨基酚可选择布洛芬上两药物交替使用间隔4-6hr,<3d使用无效超高热T>41℃考虑尼美舒利出现超高热:T>41.5℃抗感染基础上考虑糖皮质激素退热治疗的流程考虑控温毯+冬眠合剂体温不退退热具体问题中低热可以常规应用退热贴,高热无效所有退热药起效时间约45min部分病人使用后体温不降,可以交替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及布洛芬安乃近因影响白细胞临床已淘汰降温治疗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