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染色体与DNA
本章将介绍DNA的结构和从一代细胞岛到下一代细胞的传递、遗传及变异等过程。2022/10/291第二章染色体与DNA本章将介绍DNA的结第二章染色体与DNA第一节染色体第二节DNA的结构第三节DNA的复制第四节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NA复制特点第五节DNA的修复第六节DNA的转座第七节SNP的理论与应用2第二章染色体与DNA第一节染色体2第一节染色体2022/10/293
由于亲代能够将自己的遗传物质DNA以染色体的形式传给子代,保持物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因此,人们普遍认为染色体在遗传上起着主要作用。人类22对染色体及性染色体性染色体扫描电镜图第一节染色体2022/10/223 由于亲代能够将自己第一节染色体2022/10/2941.染色体概述:19世纪中叶,细胞生物学家在光学显微镜下,在细胞分裂时观察到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棒状可染色结构并将其命名为染色体。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两部分。同一物种内每条染色体所带的DNA的量是一定的,但不同的染色体或不同物种之间变化很大,从上百万到几亿个核苷酸对不等。此外,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的种类和含量也是十分稳定的。第一节染色体2022/10/2241.染色体概述:第一节染色体2022/10/2951.染色体概述:染色体在细胞分裂间期表现为染色质。染色体与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的两种形态。伸展的染色质形态有利于在它上面的DNA储存的信息的表达,而高度螺旋化了的棒状染色体则有利于细胞分裂中遗传物质的平分。
左图为人类染色体,在光镜下即可观察其形态,右图为电镜图片,可见不规则的染色质。第一节染色体2022/10/2251.染色体概述: 第一节染色体2022/10/2961.染色体概述:原核细胞染色体:一般只有一条大染色体且大都带有单拷贝基因,除少数基因外(如rRNA基因)。整个染色体DNA几乎全部由功能基因和调控序列所组成。几乎每个基因序列都与它所编码蛋白质序列呈线性对应关系。第一节染色体2022/10/2261.染色体概述:第一节染色体2022/10/2972.真核细胞染色体的组成:真核生物染色体中DNA相对分子质量一般大大超过原核生物,并结合有大量的蛋白质,结构非常复杂。其具体组成成分为:组蛋白、非组蛋白、DNA。在真核细胞染色体中,DNA与蛋白质完全融合在一起,其蛋白质与相应DNA的质量之比约为2:1。这些蛋白质在维持染色体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第一节染色体2022/10/2272.真核细胞染色体的组第一节染色体2022/10/2982.1.组蛋白组蛋白是染色体的结构蛋白,其与DNA组成核小体。根据其凝胶电泳性质可将其分为H1、H2A、H2B、H3及H4。第一节染色体2022/10/2282.1.组蛋白第一节染色体2022/10/2992.1.组蛋白组蛋白的特性:进化上极端保守性。其中H3、H4最保守,H1较不保守。无组织特异性。到目前为止,仅发现鸟类、鱼类及两栖类红细胞染色体不含H1而带有H5,精细胞染色体的组蛋白是鱼精蛋白。肽链上氨基酸分布的不对称性。碱性氨基酸集中分布在N端的半条链上。例如,N端的半条链上净电荷为+16,C端只有+3,大部分疏水基团都分布在C端。组蛋白的修饰作用。包括甲基化、乙基化、磷酸化及ADP核糖基化等。富含赖氨酸的组蛋白H5。H5赖氨酸含量高达24%。
第一节染色体2022/10/2292.1.组蛋白第一节染色体2022/10/29102.2.非组蛋白染色体上除了存在大约与DNA等量的组蛋白以外,还存在大量的非组蛋白。非组蛋白的量大约是组蛋白的60%~70%,但它的种类却很多,约在20-100种之间,其中常见的有15-20种。非组蛋白的组织专一性和种属专一性。非组蛋白包括酶类、骨架蛋白、核孔复合物蛋白以及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等。它们也可能是染色质的组成成分。几类常见的非组蛋白:HMC蛋白。一般认为可能与DNA的超螺旋结构有关。DNA结合蛋白。可能是一些与DNA的复制与转录有关的酶或调解物质。A24非组蛋白。位于核小体内,功能不详。第一节染色体2022/10/22102.2.非组蛋白第一节染色体2022/10/29112.3.DNA真核细胞基因组最大的特点是好有大量的重复序列,而且功能DNA序列大多被不编码蛋白质的非功能DNA所隔开,这就是著名的“C值反常现象”。C值:一种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一般情况,真核生物C值是随着生物进化而增加,高等生物的C值一般大于低等生物。(下页左图)进一步研究发现,某些两栖类C值大于哺乳动物,而且在两栖类中C值变化也很大,可相差100倍。(下页右图)第一节染色体2022/10/22112.3.DNA由此推断,许多DNA序列不编码蛋白质,是无生理功能的。根据对DNA的动力学研究,真核生物DNA序列大致可分为3类:不重复序列、中度重复序列、高度重复序列。2022/10/29121由此推断,许多DNA序列不编码蛋白质,是无生理功能的。202第一节染色体2022/10/29132.3.DNA不重复序列。在单倍体基因组里,这些序列一般只有一个或几个拷贝,它占DNA总量的40%-80%。不重复序列长约750-2000dp,相当于一个结构基因的长度。单拷贝基因通过基因扩增仍可合成大量的蛋白质。如蚕丝心蛋白基因。中度重复序列。这类重复序列的重复次数在10-104之间,占总DNA的10%-40%。各种rRNA、tRNA及组蛋白基因等都属这一类。高度重复序列——卫星DNA。这类DNA只在真核生物中发现,占基因组的10%—60%,由6—100个碱基组成,在DNA链上串联重复几百万次。由于碱基的组成不同,在CsCl密度梯度离心中易与其他DNA分开,形成含量较大的主峰及高度重复序列小峰,后者又称卫星区带(峰)。
第一节染色体2022/10/22132.3.DNA第一节染色体2022/10/29142.4.真核细胞染色体的结构真核细胞染色体的DNA如图所示,经过四级压缩,长度压缩将近10000倍。四级分别为:核小体螺线管超螺旋圆筒染色单体第一节染色体2022/10/22142.4.真核细胞染第一节染色体2.4.真核细胞染色体的结构核小体核小体是由H2A、H2B、H3、H4各两个分子生成的八聚体和由大约200bpDNA组成的。八聚体在中间,DNA分子盘绕在外,而H1则在核小体的外面。每个核小体只有一个H1。在核小体中DNA盘绕组蛋白八聚体核心,从而使分子收缩成1/7,200bpDNA的长度约为68nm,却被压缩在10nm的核小体中。核小体串联起来形成10nm纤维。
2022/10/2915第一节染色体2.4.真核细胞染色体的结构2022/102022/10/29162022/10/2216第一节染色体2.4.真核细胞染色体的结构螺线管螺线管是由10nm染色质细丝盘绕形成的螺旋管状细丝,表现为30nm纤维。螺线管每一螺旋包含6个核小体,压缩比为6。这种螺线管是分裂间期和分裂前期染色体的基本组分。2022/10/2917第一节染色体2.4.真核细胞染色体的结构2022/10第一节染色体2.4.真核细胞染色体的结构超螺旋圆筒有迹象表明:中期染色质是一细长、中空的圆筒,直径4000nm,由30nm的螺线管缠绕而成,压缩比为40。染色单体染色单体由超螺旋圆筒再压缩5倍而成。2022/10/2918第一节染色体2.4.真核细胞染色体的结构2022/10第一节染色体2022/10/29193.原核生物基因组:原核生物基因组很小,大多只有一条染色体,且DNA含量少。如大肠杆菌DNA仅4.6Mb,完全伸展总长约为1.3mm,含4000多个基因。从基因组的结构来看,原核细胞DNA有如下特点:结构简练。非编码序列极少,这与真核细胞DNA冗余现象完全不同。存在转录单元。多顺反子mRNA。有重叠基因。同一段DNA含有两种不同蛋白质的信息。第一节染色体2022/10/22193.原核生物基因组3、原核生物的基因组特点(1)结构简练:不转录部分很少且常是控制基因表达的序列(2)存在转录单元:多顺反子mRNA,这些功能相关的RNA和蛋白质基因协同表达。(3)有重叠基因:同一段DNA能携带两种一同的蛋白质信息,主要是:一个基因完全存在于另一个基因内部分重叠两个基因只有一个碱基对的重叠3、原核生物的基因组特点(1)结构简练:不转录部分很少且常是第二节DNA的结构2022/10/2921第二节DNA的结构第二节DNA的结构2022/10/2221第二节DN第二节DNA的结构2022/10/2922DNA作为遗传物质的主要优点:信息量大,可以缩微表面互补,电荷互补,双螺旋结构说明了精确复制机理核糖的2’脱氧,在水溶液中稳定性好可以突变,以求进化(突变对个体是不幸的,进化对群体是有利的)有T无U,基因组得以增大,而无C脱氨基成U带来的潜在危险。(尿嘧啶DNA糖苷酶可以灵敏识别DNA中的U而随时将其剔除)。第二节DNA的结构2022/10/2222DNA作为遗传第二节DNA的结构2022/10/29231.DNA的一级结构DNA又称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acid)。DNA的一级结构即是指四种
核苷酸的连接及排列顺序,
表示该DNA分子的化学构成。DNA由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碱基的不同决定了脱氧核苷酸的不同。第二节DNA的结构2022/10/22231.DNA的第二节DNA的结构2022/10/29241.DNA的一级结构脱氧核苷酸由碱基(A、T、G、C)、脱氧核糖及磷酸基团组成。以下是脱氧核苷酸及碱基结构式。第二节DNA的结构2022/10/22241.DNA的第二节DNA的结构2022/10/29251.DNA的一级结构脱氧核苷酸之间由3’→5’磷酸二酯键连接成DNA链,两条链的碱基通过氢键实现AT、GC配对。第二节DNA的结构2022/10/22251.DNA的第二节DNA的结构2022/10/29261.DNA的一级结构DNA一级结构特点是:DNA分子由两条互相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绕而成。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相结合,形成碱基对,它的组成有一定的规律。这就是嘌呤与嘧啶配对(A与T,G与C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由于碱基可以任何顺序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第二节DNA的结构2022/10/22261.DNA的第二节DNA的结构2022/10/29272.DNA的二级结构DNA二级结构是指两条多核苷酸链反相平行盘绕所生成的双螺旋盘绕结构。DNA有三种构像:A-DNA、B-DNA、Z-DNA,其中AB为右手构象,Z为左手构像。B型为普遍存在的结构。A型、Z型可能具有不同
的生物活性还存在其他构型。第二节DNA的结构2022/10/22272.DNA的第二节DNA的结构2022/10/29282.DNA的二级结构B-DNA特点:螺旋直径2nm链间有螺旋形凹槽,较小的为小沟(1.2nm),较大的为大沟(2.2nm)碱基间距0.34nm每轮碱基数10碱基平面与纵轴垂直第二节DNA的结构2022/10/22282.DNA的ADNA的特点ADNA的特点B-DNA-3.4Å/bp-23.5Åwide-10.4bp/turnA-DNA-2.3Å/bp-25.5Åwide-11bp/turn-Base-pairstiltedabout19degreesfromaxisofthehelix.Figure:B-andA-DNAB-DNAA-DNAFigure:B-andA-DN左手螺旋Z-DNA左手螺旋Z-DNAMinorgrooveMajorgrooveZ-DNA-3.8Å/bp-18.4Åwide-12bp/turn-base-pairstiltedabout9degreesfromaxisofthehelixMinorMajorZ-DNA-3.8Å/bp现代分子生物学第四版-第2章-染色体与DNA课件现代分子生物学第四版-第2章-染色体与DNA课件现代分子生物学第四版-第2章-染色体与DNA课件第二节DNA的结构2022/10/29363.DNA的高级结构DNA的高级结构指DNA双螺旋进一步扭曲盘旋所形成的特定空间结构。超螺旋结构是DNA高级结构的主要形式,可分为正超螺旋和负超螺旋两类,它们在不同类型的拓扑异构酶作用下或特殊情况下可相互转变,如:拓扑异构酶溴乙啶拓扑异构酶溴乙啶负超螺旋正超螺旋松弛DNA第二节DNA的结构2022/10/22363.DNA的第二节DNA的结构2022/10/29373.DNA的高级结构DNA的超螺旋结构形成的意义:使DNA形成高度致密状态从而得以装入核中;推动DNA结构的转化以满足
功能上的需要。如负超螺旋
分子所受张力会引起互补链
分开导致局部变性,利于复
制和转录。螺旋超螺旋第二节DNA的结构2022/10/22373.DNA的
DNASupercoiling超螺旋E.Colibacterium: ~1um(10-6m)longItsgenome: ~1300umlong!!!Ahumancell: ~10umlongItsgenome: ~1,000,000um1mlong!!Howdocellscontain/package/handletheirDNA?Somechromosomesarelinear:-eukaryotesandsomevirusesSomearecircular:-bacteria,mitochondria,chloroplastsandsomevirusesIn
ALL
cases,theDNAis
COILED(盘绕)verytightlyinthecellDNASupercoiling超螺旋E.CoNegativesupercoiling(负超螺旋)
iswherethesupercoilsareintheoppositedirectiontothecoilingoftheDNAdoublehelix(超螺旋的方向与DNA双螺旋的方向相反)---underwinding,addadditionalleft-handedhelix(BorA-DNA)Positivesupercoiling
(正超螺旋)isinthesamedirectionasthehelix(超螺旋的方向与DNA双螺旋的方向相同)----overwinding,addadditionalright-handedhelix(BorA-DNA)Directionofsupercoiling
DNASupercoilingNegativesupercoiling(负超螺旋)isL=T+WL=Linkingnumber
isthetotalnumberofturnsinacircularDNA(连接数)常量T=TurnsortwistsintheDNA(盘绕数)
W=Writhingnumberreferringtoisthenumberofsupercoils(超螺旋数)DeterminingSupercoilinginDNARighttwist=positiveLefttwist=negativeTwoDefinitions: Twist&LinkingNumber
AllDNAdoubleheliceshavetwist,whileonlyclosedcirculardoubleheliceshavelinkingnumberTWIST:
SimplythenumberoftimesonestrandwindsaroundtheotherL=T+WL=LinkingnumbExampleoflookingatsuperhelicityArelaxedcircleof200b.p.200/10=20turns T=20Ifcovalentlyclosedinarelaxedcircle L=20Ifwebreakthecircle,unwindtwiceandreseal(松开螺旋2圈再重连),thenL=18Twantstobenear20,sotwotwists(writhes)areincorporatedL=T+W,soL=18,T≈20,W=-2Exampleoflookingatsuperhel第三节DNA的复制
双链DNA的复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复制的起始、延伸和终止三个阶段,需要多种酶和蛋白质的协同参与。2022/10/2942第三节DNA的复制 双链DNA的复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第三节DNA的复制2022/10/29431.DNA的半保留复制
Watson和Crick在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时即推测,DNA在复制时首先两条链之间的氢键断裂两条链分开,然后以每一条链分别做模板各自合成一条新的DNA链,这样新合成的子代DNA分子中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第三节DNA的复制2022/10/22431.DNA的第三节DNA的复制2022/10/29441.DNA的半保留复制
1958年,Meselson和Stahl研究了经15N标记3个世代的大肠杆菌DNA,首次证明了DNA半保留复制。第三节DNA的复制2022/10/22441.DNA的第三节DNA的复制2022/10/29452.复制的起点、方向和速度复制时,双链DNA要解开成两股链进行,使复制起点呈叉状,被称为复制叉。复制子为生物体DNA的复制单位。第三节DNA的复制2022/10/22452.复制的起第三节DNA的复制2022/10/29462.复制的起点、方向和速度复制时,复制叉从复制起点开始沿着DNA链连续移动,起始点可以启动单向复制或者双向复制。这取决于复制起点形成一个复制叉还是两个复制叉。如右图:第三节DNA的复制2022/10/22462.复制的起第三节DNA的复制2022/10/29472.复制的起点、方向和速度DNA复制时,复制方向有5’向3’复制,前导链连续合成,后随链合成不连续,形成冈崎片段。如图:第三节DNA的复制2022/10/22472.复制的起第三节DNA的复制2022/10/29482.复制的起点、方向和速度DNA复制:复制起点是固定的,表现为固定序列,并识别参与复制起始的特殊蛋白质。复制叉移动的方向和速度虽多种多样,但以双向等速为主物种细胞内复制子数目/个平均长度/kb复制子移动速度/(bp·min-1)大肠杆菌1420050000酵母500403600果蝇3500402600爪豆35000300?第三节DNA的复制2022/10/22482.复制的起第三节DNA的复制2022/10/29493.复制的几种主要方式线性DNA双链复制
如右图:环状DNA双链复制θ型滚环型D-环型第三节DNA的复制2022/10/22493.复制的几θ型复制:DNA从Ori解开成单链→→两条母本单链分别作模板,各自合成互补的子链。方式:双向或单向。θ型复制:DNA从Ori解开成单链→→两条母本单链分别作模板滚环型①单链特异性切割:双链环状DNA正链复制起始点;②5’端与单链DNA结合蛋白(SSB)相连;③DNA聚合酶Ⅲ以未切断的负链为模板,正链游离3’―OH端逐个加上脱氧核糖核苷酸,④3’端不断延伸、复制,5’端不断脱离环状模板被剥离出来⑤到一定长度,5’端的单链开始复制互补链。滚环型D-环型①复制泡:②一条链先作为新链的模板。③复制泡开始合成一条新链,前导链模板形成部分双链。④置换环:另一条亲本链被前导链置换出来,这样一条单链和一条双链组成的三元泡状结构,称为D环或置换环。⑤前导链将另一链的Or置换出来,后滞链开始新链合成。特点:二个Ori先后激活。D-环型第四节原核、真核生物DNA复制特点1.原核生物DNA复制的特点DNA双螺旋的解旋。首先在拓扑异构酶I的作用下解开负超螺旋,并由解链酶(DNAhelicase)解开双链,接着由SSB蛋白来稳定解开的单链,以保证该局部结构不会恢复为双链。2022/10/2953第四节原核、真核生物DNA复制特点1.原核生物DNA复首先由引发酶(一种RNA聚合酶)在DNA模板上合成一段RNA链,接着由DNA聚合酶从RNA引物3’端合成新DNA链后随链的引发过程由引发体来完成2022/10/2954DNA复制的引发首先由引发酶(一种RNA聚合酶)在DNA模板上合成一段RNA已知DNA聚合酶的合成方向都是5’→3’,这使得后随链无法连续合成。后随链以5’→3’的方式先合成片段(冈崎片段),在连接为完整的链。2022/10/2955冈崎片段与半不连续复制已知DNA聚合酶的合成方向都是5’→3’,这使得后随链无法连2022/10/2956当复制叉前移,遇到约22个碱基的重复性终止序列(Ter)时,Ter-Tus复合物能阻止DNA的解链,阻挡复制叉的前移。复制停止后,仍有50-100bp未被复制,将由修复方式填补空缺,而后两链解开。复制的终止2022/10/2256当复制叉前移,遇到约22个碱基的重复DNA聚合酶现已知大肠杆菌存在DNA聚合酶I、II、III、IV和V。DNA聚合酶I非主要聚合酶,可确保DNA合成的准确性,并可切除紫外线照射产生的嘧啶二聚体。DNA聚合酶II主要生理功能为修复DNA。DNA聚合酶III为主导聚合酶。DNA聚合酶IV和V主要在SOS修复中起作用。2022/10/2957DNA聚合酶ⅠDNA聚合酶ⅡDNA聚合酶Ⅲ(复合物)分子量109000120000400000每个细胞所含40010010~205′→3′聚合作用+++3′→5′核酸外切酶+++5′→3′核酸外切酶+—
—新生链合成——+生物学活性10.0515聚合速度(37℃核苷酸/min.分子)1000100~30015000以上DNA聚合酶2022/10/2257DNA聚合酶ⅠDNA聚合第四节原核、真核生物DNA复制特点2.真核生物DNA复制的特点:p54真核生物每条染色体上可以有多个复制起点。真核生物DNA在完成复制前不能开始新的复制,而原核生物则可以连续开始新的DNA复制,一个复制单元多个复制叉。DNA复制只能在分裂期进行。复制起点为自主复制序列(ARS)。复制叉移动速度慢,仅50bp/s,不到大肠杆菌的1/20。真核生物DNA聚合酶有15种以上,其中DNA聚合酶α功能主要是引物合成。DNA聚合酶δ主要负责DNA的复制。还存在其它一些酶,ζ、η、ι、κ等,有修复损伤功能2022/10/2958第四节原核、真核生物DNA复制特点2.真核生物DNA复第四节原核、真核生物DNA复制特点2.真核生物DNA复制的特点:真核生物DNA聚合酶2022/10/2959
表11-9
真核生物五种DNA聚合酶DNA聚合酶α(Ⅰ)δ(Ⅲ)ε(Ⅱ)βγ位置核核核核线粒体功能后随链的合成和引发前导链的合成修复修复复制相对活性80%
10~15%2~15%分子量300kD170~230kD250kD40kD180~300kD5′→3′外切-----3′→5′外切-++-+双脱氧T不影响不影响弱抑制抑制第四节原核、真核生物DNA复制特点2.真核生物DNA复第四节原核、真核生物DNA复制特点3.DNA复制的调控:原核细胞内复制叉的多少决定了复制起始频率的高低,复制起始频率的直接调控因子是蛋白质和RNA。大肠杆菌染色体DNA复制起点编码复制调节蛋白质、复制起点与调节蛋白质相互作用并启动复制。ColE1质粒DNA的复制调控。其复制不依赖本身编码的蛋白质,而完全依靠宿主DNA聚合酶I。2022/10/2960第四节原核、真核生物DNA复制特点3.DNA复制的调控第四节原核、真核生物DNA复制特点3.DNA复制的调控:真核细胞DNA的复制调控。DNA复制只发生在分裂期,其有3个水平的调控。细胞生活周期水平的调控。也称限制点调控,即决定细胞停留在G1还是进入S期。染色体水平调控。决定不同染色体或同一染色体不同部位的复制子按一定顺序在S期进行复制。复制子水平调控。决定复制的起始与否,这种调控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生物是高度保守的。2022/10/2961第四节原核、真核生物DNA复制特点3.DNA复制的调控第五节DNA的修复
由于染色体DNA在生命过程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DNA的复制的准确性以及DNA日常保养中的损伤修复就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下表是大肠杆菌中的DNA修复系统:表2-132022/10/2962DNA修复系统功能错配修复恢复错配切除修复(碱基、核苷酸)切除突变的碱基和核苷酸片段重组修复复制后的修复DNA直接修复修复嘧啶二体SOS系统DNA的修复,导致变异第五节DNA的修复 由于染色体DNA在生命过程中占有至1.DNA的突变DNA的突变分为两大类:单碱基改变和DNA结构畸变。单碱基改变。如下图:2022/10/2963第五节DNA的修复胞嘧啶氧化脱氨C→A复制错误1.DNA的突变2022/10/2263第五节DNA的DNA结构畸变嘧啶二聚体鸟嘌呤甲基化腺嘌呤脱嘌呤作用2022/10/2964第五节DNA的修复上:G甲基化。下:A脱嘌呤左:嘧啶二聚体DNA结构畸变2022/10/2264第五节DNA的修复第五节DNA的修复2022/10/29652.DNA修复系统错配修复切除修复重组修复DNA直接修复SOS系统第五节DNA的修复2022/10/22652.DNA修2022/10/2966一旦在DNA复制过程中发生错配,通过该系统几乎能完全修正。该系统对DNA复制忠实性贡献很大。修复过程:识别错配,复合物的形成,甲基化及非甲基化链的切开,DNA外切酶切除含错配的部分DNA链,DNA聚合酶III合成新链。错配修复2022/10/2266一旦在DNA复制过程中发生错配,通过2022/10/2967切除修复分为两种:碱基切除修复形成去AP位点AP核酸内切酶切除受损片段DNA聚合酶I和DNA连接酶修复DNA链核苷酸切除修复DNA切割酶切割移去12-13个核苷酸(原核)或27-29个核苷酸(真核)的单链DNA,再由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修复DNA链切除修复2022/10/2267切除修复分为两种:切除修复2022/10/2968又被称为“复制后修复”,修复的对象是子代DNA。损伤的DNA先进行复制,在子代DNA损伤互补的部位出现缺口,通过分子间重组,将另一个子代完好的片段移至缺口处,再填补重组产生的缺口。模板上的伤疤始终留着。只能随着重组修复次数↑,伤疤占的比例↓。重组修复2022/10/2268重组修复2022/10/2969DNA的直接修复直接修复是把损伤的碱基回复到原来状态的一种修复。如在DNA光解酶的作用下修复嘧啶二聚体。SOS反应SOS反应是细胞DNA受到损伤或复制系统受到抑制的经济状况下,细胞为求生存而产生的一种应急措施。SOS反应包括诱导DNA损伤的修复、诱变效应、细胞分裂的抑制等。SOS反应广泛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生物中,可产生两方面的作用:DNA的修复、DNA的变异。2022/10/2269DNA的直接修复第六节DNA的转座
DNA的转座,或称位移,是由可位移因子介导的遗传物质重排现象。转座子最先由BarbaraMcClintock于20世纪40年代在玉米遗传学研究时发现的。2022/10/2970第六节DNA的转座 DNA的转座,或称位移,是由可位移1.转座子的分类和结构特征转座子(transposon,Tn)是存在于染色体DNA上可自主复制和移位的基本单位。转座子存在于所有生物体内,人类基因组中由35%的序列为转作序列,其中大部分与疾病有关。转座子分为两大类:插入序列(insertionalsequence,IS)复合型转座子(compositetransposon)2022/10/2971第六节DNA的转座1.转座子的分类和结构特征2022/10/2271第六节插入序列(IS因子)最简单的转座子,不含任何宿主基因。特征:很小的DNA片段末端具有倒置重复序列复制宿主靶位点DNA(4-15bp)转座频率10-4-10-3/世代恢复频率10-10-10-6/世代2022/10/2972第六节DNA的转座插入序列(IS因子)2022/10/2272第六节DNA2022/10/2973复合型转座子复合型转座子是一类带有某些抗药性基因(或其它宿主基因)的转座子。特征:复合型转座子两翼往往是两个相同或高度同源的IS序列。IS序列插到功能基因的两端就可能产生复合型转座子。复合型转座子的转座能力由IS序列决定和调节的。2022/10/2273复合型转座子2022/10/2974复合型转座子复合型转座子还有一类无IS序列、体积庞大的的转座子(5000bp以上)——TnA家族。TnA特征:携带3个基因,其中一个为编码β-内酰胺酶基因(AmpR)两翼都有38bp的倒置重复序列(IR)2022/10/2274复合型转座子2.真核生物中的转座子转座子也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在玉米和果蝇中发现了多个在基因组内随机分布而且能重复移动的转座因子序列。玉米中的转座子Ac-Ds系统Spm-dSpm系统果蝇中的转座子:P转座子(可诱发杂种不育)2022/10/2975第六节DNA的转座2.真核生物中的转座子2022/10/2275第六节D3.转座作用的机制限制性内切酶切开靶序列转座子插入,形成具有单链粘性末端的转座子修补缺刻,形成直接重复序列。2022/10/2976第六节DNA的转座3.转座作用的机制2022/10/2276第六节DNA3.转座作用的机制转作可分为复制型和非复制型两大类复制型(TnA类)非复制型(IS序列、Mu及Tn5)2022/10/2977复制型非复制型3.转座作用的机制2022/10/2277复制型非复制型4.转座的遗传效应引起插入突变,可导致基因表达失活。产生新的基因。产生的染色体畸变,引起DNA缺失或倒位。引起的生物进化,可产生新的生物学功能的基因。2022/10/2978第六节DNA的转座图2-414.转座的遗传效应2022/10/2278第六节DNA第七节SNP的理论与应用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
是指基因组DNA序列中由于单个核苷酸的突变而引起的多态性。
同一物种不同个体间染色体上遗传密码单个碱基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基因组核苷酸水平上的变异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第七节SNP的理论与应用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是人类可遗传的变异中最常出现的一种,占所有已知多态性的90%以上,在人类基因组中广泛存在,人类DNA中每300-1000bp就有一个SNP.因此,一个人类个体大约携带300万-1000万个SNPs。一个SNP表示在基因组某个位点上一个核苷酸的变化,作为一种碱基的替换,大多数为转换(C—T,G—A),也可能是颠换。具有转换型变异的SNP约占SNP总量的2/3左右。
SNP的特征SNP是人类可遗传的变异中最常出现的一种,占所有已知多态性的根据SNP在基因组中的分布位置可分为:
基因编码区SNP(cSNP)
基因调控区SNP(pSNP)
基因间随机编码区SNP(rSNP)
等三类。
因为编码区内的变异率占周围序列的1/5,cSNP的总量显著少于其他两类SNPs。同义cSNP(synonymouscSNP):非同义cSNP(non-synonymouscSNP)根据SNP在基因组中的分布位置可分为:SNP检测方法理想的检测SNP的方法
——发现未知的SNP,或检测已知的SNP(1)灵敏度和准确度的要求(反应原理严紧)
(2)快速、简便、高通量
(操作和分析的自动化程度高)
(3)费用相对低廉SNP检测方法
DNA芯片技术(DNAchip)
将许多已知序列的寡核苷酸DNA排列在1块集成电路板上,彼此之间重叠1个碱基,并覆盖全部所需检测的基因,将荧光标记的正常DNA和突变DNA分别与2块DNA芯片杂交,由于至少存在1个碱基的差异,正常和突变的DNA将会得到不同的杂交图谱,经过共聚集显微镜分别检测两种DNA分子产生的荧光信号,即可确定是否存在突变,该方法快速简单、片动化程度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将在基因突变检测中心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DNA芯片技术(DNAchip)
Taqman法以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tresonanceenergytransfer,FRET)为基础的检测方法。在PCR反应中,将供者-受者染料对分别结合到Taqman探针的两端,探针未与目标序列结合时,通过FRET作用使供者不发荧光;完全互补配对后,由于TaqDNA聚合酶具有5‘核酸酶的活性,可将供者从探针上切下来从而发出荧光。如果探针与目标序列中存在错配碱基,就会减少探针与目标序列结合的紧密程度及TaqDNA聚合酶切割供者的活性,也就影响了供者的荧光释放量,从而使碱基突变链和正常链得以区分。Taqman法
供者受者5‘
3‘
Taqman探针
供者受者5‘
3‘
Taqman探针
供者受者5‘
引物目标序列供者受者5‘3‘Taqman探针供者受者5‘3‘受者5‘
3‘
引物
供者目标序列受者5‘3‘引物供者目标序列
分子导标(molecularbeacon)法
分子导标是一个U型的单链核苷酸探针(探针序列内部可有一定程度的互补配对),在探针两端也加上供者-受者染料对,U型探针使两染料靠近,通过FRET作用使供者不发荧光。当探针与目标序列完全互补配对后,两染料分离,使得供者的荧光亮增加,如果目标序列中存在错配碱基,就会影响探针与其结合,从而影响到供者的荧光亮,使碱基突变链和正常链得以区分。
分子导标(molecularbeacon)法供者受者供者受者焦磷酸测序法(Pyrosequencinq)DNA聚合酶、ATP硫酸化酶(ATPsulfurylase)、荧光素酶(luciferase)和三磷酸腺苷双磷酸酶(apyrase)。原理:DNA聚合酶在一种dNTP的存在下进行引物延伸反应,而引物的成功延伸将伴随焦磷酸的释放,焦磷酸在荧光素酶的存在下能引发一种化学发光反应,通过发光计的实时监测来达到检测的目的。焦磷酸测序法(Pyrosequencinq)现代分子生物学第四版-第2章-染色体与DNA课件SNP的应用
人类基因单体型图的绘制
SNP与疾病易感基因的相关性分析
指导用药与药物设计SNP的应用
人类基因单体型图的绘制
1.人类基因单体型图的绘制大多数染色体区域具有少数几个常见的单体型,代表了一个群体中人与人之间的大部分多态性。某些染色体区域可以有很多SNP位点,但是只用少数几个标签SNPs,就能够提供该区域内大多数的遗传多态性模式。绘制人类基因单体型图的目的就是描述人类常见的遗传多态性模式和染色体上具有成组紧密关联SNPs的区域。1.人类基因单体型图的绘制
2002年10月,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HapMap计划)正式启动,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50万SNPs被精确定位于各染色体上,并且已根据这些SNPs对来自4个不同人种的269份DNA样品进行了基因分型。后期目标是要使总密度达到每500bP有一个SNP。通过不同个体基因组DNA的基因分型和频率计算,绘制更加精密的单倍型图谱。人类基因单体型图的绘制完成,将为我们精确定位复杂疾病(如糖尿病,癌症,心脏病,脑猝和哮喘等)易感基因提供重要信息。2002年10月,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Hap2SNP与疾病易感基因的相关性分析
当一个遗传标记的频率在患者中明显超过非患者时.就表明该标记可能与这种疾病相关、随着大量代谢通路和上百万SNPs的确认,SNP作为新一代遗传标记在人类疾病研究中显示出极高的潜在价值。已经有高血压、哮喘、类风湿关节炎、肺癌、前列腺癌等许多易感基因通过SNP的相关研究被发现。2SNP与疾病易感基因的相关性分析
3.指导用药与药物设计由于SNP能够充分反映个体间的遗传差异,所以诵过研究SNP与个体对药物敏感或耐受的相天性研究,可能阐明遗传因素对药效的影响,因此可能建立与基因型相关的治疗方案.对患者施行个性化用药。另外,随着SNP的研究与药物基因组学的结合.根据特定的基因型来设计药物将成为可能。3.指导用药与药物设计ThankYou!ThankYou!谢谢观看!2020
谢谢观看!第二章染色体与DNA
本章将介绍DNA的结构和从一代细胞岛到下一代细胞的传递、遗传及变异等过程。2022/10/2999第二章染色体与DNA本章将介绍DNA的结第二章染色体与DNA第一节染色体第二节DNA的结构第三节DNA的复制第四节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NA复制特点第五节DNA的修复第六节DNA的转座第七节SNP的理论与应用100第二章染色体与DNA第一节染色体2第一节染色体2022/10/29101
由于亲代能够将自己的遗传物质DNA以染色体的形式传给子代,保持物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因此,人们普遍认为染色体在遗传上起着主要作用。人类22对染色体及性染色体性染色体扫描电镜图第一节染色体2022/10/223 由于亲代能够将自己第一节染色体2022/10/291021.染色体概述:19世纪中叶,细胞生物学家在光学显微镜下,在细胞分裂时观察到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棒状可染色结构并将其命名为染色体。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两部分。同一物种内每条染色体所带的DNA的量是一定的,但不同的染色体或不同物种之间变化很大,从上百万到几亿个核苷酸对不等。此外,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的种类和含量也是十分稳定的。第一节染色体2022/10/2241.染色体概述:第一节染色体2022/10/291031.染色体概述:染色体在细胞分裂间期表现为染色质。染色体与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的两种形态。伸展的染色质形态有利于在它上面的DNA储存的信息的表达,而高度螺旋化了的棒状染色体则有利于细胞分裂中遗传物质的平分。
左图为人类染色体,在光镜下即可观察其形态,右图为电镜图片,可见不规则的染色质。第一节染色体2022/10/2251.染色体概述: 第一节染色体2022/10/291041.染色体概述:原核细胞染色体:一般只有一条大染色体且大都带有单拷贝基因,除少数基因外(如rRNA基因)。整个染色体DNA几乎全部由功能基因和调控序列所组成。几乎每个基因序列都与它所编码蛋白质序列呈线性对应关系。第一节染色体2022/10/2261.染色体概述:第一节染色体2022/10/291052.真核细胞染色体的组成:真核生物染色体中DNA相对分子质量一般大大超过原核生物,并结合有大量的蛋白质,结构非常复杂。其具体组成成分为:组蛋白、非组蛋白、DNA。在真核细胞染色体中,DNA与蛋白质完全融合在一起,其蛋白质与相应DNA的质量之比约为2:1。这些蛋白质在维持染色体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第一节染色体2022/10/2272.真核细胞染色体的组第一节染色体2022/10/291062.1.组蛋白组蛋白是染色体的结构蛋白,其与DNA组成核小体。根据其凝胶电泳性质可将其分为H1、H2A、H2B、H3及H4。第一节染色体2022/10/2282.1.组蛋白第一节染色体2022/10/291072.1.组蛋白组蛋白的特性:进化上极端保守性。其中H3、H4最保守,H1较不保守。无组织特异性。到目前为止,仅发现鸟类、鱼类及两栖类红细胞染色体不含H1而带有H5,精细胞染色体的组蛋白是鱼精蛋白。肽链上氨基酸分布的不对称性。碱性氨基酸集中分布在N端的半条链上。例如,N端的半条链上净电荷为+16,C端只有+3,大部分疏水基团都分布在C端。组蛋白的修饰作用。包括甲基化、乙基化、磷酸化及ADP核糖基化等。富含赖氨酸的组蛋白H5。H5赖氨酸含量高达24%。
第一节染色体2022/10/2292.1.组蛋白第一节染色体2022/10/291082.2.非组蛋白染色体上除了存在大约与DNA等量的组蛋白以外,还存在大量的非组蛋白。非组蛋白的量大约是组蛋白的60%~70%,但它的种类却很多,约在20-100种之间,其中常见的有15-20种。非组蛋白的组织专一性和种属专一性。非组蛋白包括酶类、骨架蛋白、核孔复合物蛋白以及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等。它们也可能是染色质的组成成分。几类常见的非组蛋白:HMC蛋白。一般认为可能与DNA的超螺旋结构有关。DNA结合蛋白。可能是一些与DNA的复制与转录有关的酶或调解物质。A24非组蛋白。位于核小体内,功能不详。第一节染色体2022/10/22102.2.非组蛋白第一节染色体2022/10/291092.3.DNA真核细胞基因组最大的特点是好有大量的重复序列,而且功能DNA序列大多被不编码蛋白质的非功能DNA所隔开,这就是著名的“C值反常现象”。C值:一种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一般情况,真核生物C值是随着生物进化而增加,高等生物的C值一般大于低等生物。(下页左图)进一步研究发现,某些两栖类C值大于哺乳动物,而且在两栖类中C值变化也很大,可相差100倍。(下页右图)第一节染色体2022/10/22112.3.DNA由此推断,许多DNA序列不编码蛋白质,是无生理功能的。根据对DNA的动力学研究,真核生物DNA序列大致可分为3类:不重复序列、中度重复序列、高度重复序列。2022/10/291101由此推断,许多DNA序列不编码蛋白质,是无生理功能的。202第一节染色体2022/10/291112.3.DNA不重复序列。在单倍体基因组里,这些序列一般只有一个或几个拷贝,它占DNA总量的40%-80%。不重复序列长约750-2000dp,相当于一个结构基因的长度。单拷贝基因通过基因扩增仍可合成大量的蛋白质。如蚕丝心蛋白基因。中度重复序列。这类重复序列的重复次数在10-104之间,占总DNA的10%-40%。各种rRNA、tRNA及组蛋白基因等都属这一类。高度重复序列——卫星DNA。这类DNA只在真核生物中发现,占基因组的10%—60%,由6—100个碱基组成,在DNA链上串联重复几百万次。由于碱基的组成不同,在CsCl密度梯度离心中易与其他DNA分开,形成含量较大的主峰及高度重复序列小峰,后者又称卫星区带(峰)。
第一节染色体2022/10/22132.3.DNA第一节染色体2022/10/291122.4.真核细胞染色体的结构真核细胞染色体的DNA如图所示,经过四级压缩,长度压缩将近10000倍。四级分别为:核小体螺线管超螺旋圆筒染色单体第一节染色体2022/10/22142.4.真核细胞染第一节染色体2.4.真核细胞染色体的结构核小体核小体是由H2A、H2B、H3、H4各两个分子生成的八聚体和由大约200bpDNA组成的。八聚体在中间,DNA分子盘绕在外,而H1则在核小体的外面。每个核小体只有一个H1。在核小体中DNA盘绕组蛋白八聚体核心,从而使分子收缩成1/7,200bpDNA的长度约为68nm,却被压缩在10nm的核小体中。核小体串联起来形成10nm纤维。
2022/10/29113第一节染色体2.4.真核细胞染色体的结构2022/102022/10/291142022/10/2216第一节染色体2.4.真核细胞染色体的结构螺线管螺线管是由10nm染色质细丝盘绕形成的螺旋管状细丝,表现为30nm纤维。螺线管每一螺旋包含6个核小体,压缩比为6。这种螺线管是分裂间期和分裂前期染色体的基本组分。2022/10/29115第一节染色体2.4.真核细胞染色体的结构2022/10第一节染色体2.4.真核细胞染色体的结构超螺旋圆筒有迹象表明:中期染色质是一细长、中空的圆筒,直径4000nm,由30nm的螺线管缠绕而成,压缩比为40。染色单体染色单体由超螺旋圆筒再压缩5倍而成。2022/10/29116第一节染色体2.4.真核细胞染色体的结构2022/10第一节染色体2022/10/291173.原核生物基因组:原核生物基因组很小,大多只有一条染色体,且DNA含量少。如大肠杆菌DNA仅4.6Mb,完全伸展总长约为1.3mm,含4000多个基因。从基因组的结构来看,原核细胞DNA有如下特点:结构简练。非编码序列极少,这与真核细胞DNA冗余现象完全不同。存在转录单元。多顺反子mRNA。有重叠基因。同一段DNA含有两种不同蛋白质的信息。第一节染色体2022/10/22193.原核生物基因组3、原核生物的基因组特点(1)结构简练:不转录部分很少且常是控制基因表达的序列(2)存在转录单元:多顺反子mRNA,这些功能相关的RNA和蛋白质基因协同表达。(3)有重叠基因:同一段DNA能携带两种一同的蛋白质信息,主要是:一个基因完全存在于另一个基因内部分重叠两个基因只有一个碱基对的重叠3、原核生物的基因组特点(1)结构简练:不转录部分很少且常是第二节DNA的结构2022/10/29119第二节DNA的结构第二节DNA的结构2022/10/2221第二节DN第二节DNA的结构2022/10/29120DNA作为遗传物质的主要优点:信息量大,可以缩微表面互补,电荷互补,双螺旋结构说明了精确复制机理核糖的2’脱氧,在水溶液中稳定性好可以突变,以求进化(突变对个体是不幸的,进化对群体是有利的)有T无U,基因组得以增大,而无C脱氨基成U带来的潜在危险。(尿嘧啶DNA糖苷酶可以灵敏识别DNA中的U而随时将其剔除)。第二节DNA的结构2022/10/2222DNA作为遗传第二节DNA的结构2022/10/291211.DNA的一级结构DNA又称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acid)。DNA的一级结构即是指四种
核苷酸的连接及排列顺序,
表示该DNA分子的化学构成。DNA由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碱基的不同决定了脱氧核苷酸的不同。第二节DNA的结构2022/10/22231.DNA的第二节DNA的结构2022/10/291221.DNA的一级结构脱氧核苷酸由碱基(A、T、G、C)、脱氧核糖及磷酸基团组成。以下是脱氧核苷酸及碱基结构式。第二节DNA的结构2022/10/22241.DNA的第二节DNA的结构2022/10/291231.DNA的一级结构脱氧核苷酸之间由3’→5’磷酸二酯键连接成DNA链,两条链的碱基通过氢键实现AT、GC配对。第二节DNA的结构2022/10/22251.DNA的第二节DNA的结构2022/10/291241.DNA的一级结构DNA一级结构特点是:DNA分子由两条互相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绕而成。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相结合,形成碱基对,它的组成有一定的规律。这就是嘌呤与嘧啶配对(A与T,G与C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由于碱基可以任何顺序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第二节DNA的结构2022/10/22261.DNA的第二节DNA的结构2022/10/291252.DNA的二级结构DNA二级结构是指两条多核苷酸链反相平行盘绕所生成的双螺旋盘绕结构。DNA有三种构像:A-DNA、B-DNA、Z-DNA,其中AB为右手构象,Z为左手构像。B型为普遍存在的结构。A型、Z型可能具有不同
的生物活性还存在其他构型。第二节DNA的结构2022/10/22272.DNA的第二节DNA的结构2022/10/291262.DNA的二级结构B-DNA特点:螺旋直径2nm链间有螺旋形凹槽,较小的为小沟(1.2nm),较大的为大沟(2.2nm)碱基间距0.34nm每轮碱基数10碱基平面与纵轴垂直第二节DNA的结构2022/10/22282.DNA的ADNA的特点ADNA的特点B-DNA-3.4Å/bp-23.5Åwide-10.4bp/turnA-DNA-2.3Å/bp-25.5Åwide-11bp/turn-Base-pairstiltedabout19degreesfromaxisofthehelix.Figure:B-andA-DNAB-DNAA-DNAFigure:B-andA-DN左手螺旋Z-DNA左手螺旋Z-DNAMinorgrooveMajorgrooveZ-DNA-3.8Å/bp-18.4Åwide-12bp/turn-base-pairstiltedabout9degreesfromaxisofthehelixMinorMajorZ-DNA-3.8Å/bp现代分子生物学第四版-第2章-染色体与DNA课件现代分子生物学第四版-第2章-染色体与DNA课件现代分子生物学第四版-第2章-染色体与DNA课件第二节DNA的结构2022/10/291343.DNA的高级结构DNA的高级结构指DNA双螺旋进一步扭曲盘旋所形成的特定空间结构。超螺旋结构是DNA高级结构的主要形式,可分为正超螺旋和负超螺旋两类,它们在不同类型的拓扑异构酶作用下或特殊情况下可相互转变,如:拓扑异构酶溴乙啶拓扑异构酶溴乙啶负超螺旋正超螺旋松弛DNA第二节DNA的结构2022/10/22363.DNA的第二节DNA的结构2022/10/291353.DNA的高级结构DNA的超螺旋结构形成的意义:使DNA形成高度致密状态从而得以装入核中;推动DNA结构的转化以满足
功能上的需要。如负超螺旋
分子所受张力会引起互补链
分开导致局部变性,利于复
制和转录。螺旋超螺旋第二节DNA的结构2022/10/22373.DNA的
DNASupercoiling超螺旋E.Colibacterium: ~1um(10-6m)longItsgenome: ~1300umlong!!!Ahumancell: ~10umlongItsgenome: ~1,000,000um1mlong!!Howdocellscontain/package/handletheirDNA?Somechromosomesarelinear:-eukaryotesandsomevirusesSomearecircular:-bacteria,mitochondria,chloroplastsandsomevirusesIn
ALL
cases,theDNAis
COILED(盘绕)verytightlyinthecellDNASupercoiling超螺旋E.CoNegativesupercoiling(负超螺旋)
iswherethesupercoilsareintheoppositedirectiontothecoilingoftheDNAdoublehelix(超螺旋的方向与DNA双螺旋的方向相反)---underwinding,addadditionalleft-handedhelix(BorA-DNA)Positivesupercoiling
(正超螺旋)isinthesamedirectionasthehelix(超螺旋的方向与DNA双螺旋的方向相同)----overwinding,addadditionalright-handedhelix(BorA-DNA)Directionofsupercoiling
DNASupercoilingNegativesupercoiling(负超螺旋)isL=T+WL=Linkingnumber
isthetotalnumberofturnsinacircularDNA(连接数)常量T=TurnsortwistsintheDNA(盘绕数)
W=Writhingnumberreferringtoisthenumberofsupercoils(超螺旋数)DeterminingSupercoilinginDNARighttwist=positiveLefttwist=negativeTwoDefinitions: Twist&LinkingNumber
AllDNAdoubleheliceshavetwist,whileonlyclosedcirculardoubleheliceshavelinkingnumberTWIST:
SimplythenumberoftimesonestrandwindsaroundtheotherL=T+WL=LinkingnumbExampleoflookingatsuperhelicityArelaxedcircleof200b.p.200/10=20turns T=20Ifcovalentlyclosedinarelaxedcircle L=20Ifwebreakthecircle,unwindtwiceandreseal(松开螺旋2圈再重连),thenL=18Twantstobenear20,sotwotwists(writhes)areincorporatedL=T+W,soL=18,T≈20,W=-2Exampleoflookingatsuperhel第三节DNA的复制
双链DNA的复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复制的起始、延伸和终止三个阶段,需要多种酶和蛋白质的协同参与。2022/10/29140第三节DNA的复制 双链DNA的复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第三节DNA的复制2022/10/291411.DNA的半保留复制
Watson和Crick在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时即推测,DNA在复制时首先两条链之间的氢键断裂两条链分开,然后以每一条链分别做模板各自合成一条新的DNA链,这样新合成的子代DNA分子中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第三节DNA的复制2022/10/22431.DNA的第三节DNA的复制2022/10/291421.DNA的半保留复制
1958年,Meselson和Stahl研究了经15N标记3个世代的大肠杆菌DNA,首次证明了DNA半保留复制。第三节DNA的复制2022/10/22441.DNA的第三节DNA的复制2022/10/291432.复制的起点、方向和速度复制时,双链DNA要解开成两股链进行,使复制起点呈叉状,被称为复制叉。复制子为生物体DNA的复制单位。第三节DNA的复制2022/10/22452.复制的起第三节DNA的复制2022/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特种油品产业发展状况及营销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汽配城市场运行趋势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汽车电喷系统行业需求状况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汽车增压器市场运行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水体铜污染治理市场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民用船舶产业运营状况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木结构建筑行业运行态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干冰行业运行态势及发展规模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工业用纸行业运行现状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外指纹考勤机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口腔模型的灌制-医学课件
- 煤矿班组建设实施方案
- 2016年输电线路评价与分析报告
- 全名校初二物理期末冲刺30题:力与运动、压强和浮力
- 因公出国(境)管理办法
- 别让心态毁了你:受益一生的情绪掌控法
- 电梯控制技术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甲状腺旁腺分泌的激素及功能
- 中央财政成品油价格调整对渔业补助资金项目实施方案
- 论生产安全对于家庭的重要性
- 风力发电变桨系统外文翻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