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20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1.(2021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11)如表所列活动时间活动名主要获奖或展演(展出)作品1956年8月第一届全国音乐周《广陵散》《阳关三叠》《嘉陵江号子》《祖国颂》《长征大合唱》等1957年1月第一次群众性电影评奖《董存瑞》《家》《为了和平》《平原游击队》《祝福》1957年12月第一届全国摄影艺术展292位作者的321幅作品,有的反映人民群众现实生活,有的反映祖国江山秀丽、欣欣向荣,还有的以人像、静物、花卉及鸟、兽、鱼、虫等为题材A.凸显新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B.推动“双百”方针的提出C.表明文艺领域出现“左”的倾向D.反映我国传统文化仍占主流【答案】A【详解】从材料的作品名称“《祖国颂》《长征大合唱》”“《家》《为了和平》《平原游击队》《祝福》”以及“有的反映人民群众现实生活,有的反映祖国江山秀丽、欣欣向荣,还有的以人像、静物、花卉及鸟、兽、鱼、虫等为题材”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作品主要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祖国的赞美与歌颂,因此反映出这一时期的作品凸显新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A正确;“双百”方针1956年提出,排除B;材料不能体现“左”的倾向,排除C;材料有涉及到传统文化,但不能说明以传统文化为主,排除D。无1.(2021·湖南永州市·高三二模)如图所示为2010~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我国A.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合理 B.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C.高校办学体制不断推进 D.高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2.(2021·湖南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二模)从1949年到1964年,近一亿中国人摘掉了文盲的帽子。下图所示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扫盲工作一景,据此可知,当时扫盲工作成效显著的最主要原因是A.教育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B.农村文盲人口基数庞大C.扫盲教育方式灵活多样 D.工业化建设的大力配合3.(2021·湖南高三月考)1952年,中国开始第一次大规模扫盲运动。扫盲班遍布工厂、农村、部队、学校。1956年以后,扫盲运动又掀起两次高潮。从1949年到1960年,约有1.5亿人参加了扫盲和各级业余学校学习。新中国的扫盲运动()A.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B.构建了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C.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D.反映了国家政权的根本属性4.(2021·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在1950年和1951年,毛泽东曾2次致信教育部,要求“各校要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要学生做到“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并于1953年将“身体好”列为“三好学生”第一条。这反映了A.注重身体锻炼成为社会共识 B.国家战略对新中国教育的要求C.竞技体育目标深入教育领域 D.新中国教育方针发生重大变化5.(2021·湖南高三其他模拟)1953年5月,中共中央确定了各科教材的编写原则和体系安排,设立了编审制度。人民教育出版社依据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教学计划,于1956年编写完成新中国第二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这些举措A.推动了半殖民地教育的改造 B.贯彻落实了“双百”方针C.反映了国家建设的迫切需要 D.促进了义务教育的普及6.(2021·湖南永州市·高三一模)1102年,宋徽宗下诏在诸路建立“安济坊”,规定“以病人轻重而异室处之,以防渐染”。又建立独立的厨舍,“以为汤药饮食人宿舍,及病人分轻重异室”。这说明A.朝廷重视防疫方法的创新与应用B.民间医家是疫情防控的中坚力量C.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全面建立D.疫情蔓延和疾病传播得到有效遏制7.(2021·湖南益阳市·高三其他模拟)下表为新中国公布的部分年际扫盲人数(单位:万人)。1954年1957年1958年1959年1961年264728.81000260045.8这表明当时A.基本上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B.初步形成了国民教育体系C.为科教兴国奠定人才基础 D.社会环境影响了扫盲工作8.(2021·湖南长沙市·长沙一中高三月考)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纲领规定:“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此举旨在A.建立新时代的国家主流意识形态 B.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C.为向杜会主义过渡奠定思想基础 D.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9.(2021·常德市第二中学高三开学考试)《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与何占豪作于1958年的作品,首演即好评如潮,但在“文革”时期,其被指为“大毒草”遭禁播,直到1978年6月才开禁播放。这折射出当时中国A.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曲折 B.政治运动影响了艺术创作C.经济发展推动了艺术的繁荣 D.改革开放促进了艺术复兴10.(2021·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1957年,一年之内,中国新办的文艺刊物有近二十种之多,包括在全国有影响的《诗刊》《收获》《剧本》《文学研究》等,《文艺报》也改为大型周报。材料现象A.说明文艺界出现“大跃进” B.是“双百”方针影响的结果C.反映文艺界的“左”倾思想盛行 D.反映大众文艺的日益兴起11.(2021·湖南长沙市·长沙一中高三月考)歌曲《何日君再来》创作于抗战时期,由于内容涉及借酒消愁,曾被视为上海堕落生活的写照。经台湾歌手邓丽君翻唱,这首歌在20世纪80年代风靡大陆,当时《北京晚报》发表多篇文章,批判它“过去腐蚀人们反抗国民党和日本人的战斗力,如今又要破坏社会主义的基础。”媒体的态度反映出A.民众自觉抵制资产阶级腐朽生活方式B.革命文艺始终应是社会主义艺术的主流C.海峡两岸关系因艺术分歧而走向僵局D.“双百”方针的恢复受“左”的思想干扰12.(2021·湖南邵阳市·高三月考)1978年3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当时邓小平这一思想A.加快了科技体制改革B.源于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C.推动了科技政策拨乱反正D.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13.(2021·湖南省新化县第一中学高三月考)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负责组织翻译苏联新老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及教学计划。其中,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翻译。这表明当时A.“科教兴国”战略开始实施B.“向科学进军”的热潮出现C.工业化建设已迫在眉睫D.照搬苏联经验蔚然成风14.(2021·湖南怀化市·高三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外来新词简表时期主要外来新词来源汉代到唐代苜蓿、葡萄、琵琶、胡豆、胡琴西域佛陀、和尚、袈裟、菩萨古代印度晚清到“五四”前后赛恩斯—科学、德谟克拉西—民主、布尔什维克—无产阶级、布尔乔亚—资产阶级、德律风—电话、梵婀玲—小提琴、伯理玺天德—总统、沙发、咖啡、三明治、幽默英国、俄国、日本改革开放后艾滋病、因特网、迪斯科、IT、WTO、DVD、XP、巴士、热狗、超级市场、纳米、麦当劳、派对、脱口秀西方发达国家阅读上面表格,从中提取变化的相关信息,确定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15.(2021·湖南长沙市·长沙一中高三月考)下表是对1949—2004年的五个时期的大学英语教材内容的类别统计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类目第一代1949—1965年“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第二代1976—1981年第三代1982—1992年第四代1993—2004年政治类52.4%87.5%24.6%2.4%0道德类23.8%01.2%00社会生活类1.6%024.6%53.5%66.4%科普科技类19.0%12.5%41.4%21.4%16.0%经济商业类000.6%2.7%6.2%历史地理类3.2%07.7%20.0%11.4%——据时丽娜《意识形态、价值取向与大学英语教科书选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围绕"英语教材的内容变化"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16.(2021·湖南高三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晚清时期,西洋体操首先在新式军队中引进。张之洞曾说∶"体操学,关衰旺,人人胜兵其国昌。"其中,1904年公布实施的《奏定学堂章程》对初等、中等和高等学堂体育场地进行了具体规定,清政府还通过《操场规则》对《奏定学堂章程》中关于场地设施的要求进行落实。民国时期,政府以健身、娱乐为目的来制定我国体育设施相关政策,1929年颁布的《各县市公共体育场暂行规定》和《国民体育法》以及1932年后各条例的出台,使体育设施按行政层级逐级建立起来。1935年前后的体育场地比1934年增加了近一半;1945年,行政院核准的《国民体育实施计划》等,均对各省、市、县及乡镇体育场地进行具体规定并要求按年限建成。——摘编自孙成林《晚清至民国体育设施政策研究》材料二1949年10月,在中华全国体育筹备会上,朱德指出"现在我们的体育事业,一定要为人民服务,要为国防和国民健康的利益服务",大会还指出,要把体育运动与新民主主义建设结合起来。1956年,国家体委提出了"加速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的方针,1959年,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1979年制定的以奥运会为核心的竞技体育"优先发展"战略,奠定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1992年以来,党和政府又提出了结合中国特色发展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问题,2005年,体育总局出台了《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的体育主题。——摘编自孙德红、田雨普长《新中国体育发展战略重点调整轨迹考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发展体育的措施,并指出其目标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后体育事业发展的特点。并谈谈你对体育事业发展的认识。17.(2021·湖南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58年我国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试制成功。随后,半导体三极管、二极管相继研制成功1959年李四光等人提出“陆相生油.理论,打破了西方学者的“中国贫油.说1960年王涂昌等人发现反西格玛负超子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成功,第一枚自行设计制造的运载火箭发射成功1964年袁隆平成功选育出一株雄性不育水稻,在此基础上培育出了杂交水稻品种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1967年第一颗氢弹空爆成功;1970年,“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20世纪70年代初期陈景润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根据《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技事业的不平凡发展之路》整理而成(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科技成就的特点。(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科技成就的意义。18.(2021·湖南长沙高三月考)一个半世纪的留学史,是中国不断“开眼看世界”,不断用开放的心态去融人世界,不断追求“中国梦”的奋斗史。材料1872年,清政府正式选派120名幼童赴美,开启了近代中国官费留学的先河,其后,清政府又派遣一批留学生赴欧洲学习海军炮舰等技术。在这120名幼童和后来赴欧洲的留学生中,出现了“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启蒙思想家严复。如果说最早去欧美留学的潮流,是在西学强势来袭的背景下被动作出的选择,甲午战争后赴日本留学的潮流,则多了一些主动性。1898年,清政府派出第一批官派留日学生13人,到1905年达到高潮,约有8000多人。其中杰出代表包括孙中山、鲁迅、周恩来、蔡元培、田汉等。“庚款留学”在1909年一1937年之间,由清华选派了留美学生总计1971人,并带动了大量“自助学者”赴美,这是开拓中国现代科技事业的一代留学生,很多人成为学科奠基人和学术栋梁,竺可桢、侯德榜、钱学森、钱伟长、梁思成、周培源、梅贻琦等都是“庚款留学”的杰出代表。1915年,海归精英李石曾、蔡元培等人发起成立“留法勤工俭学会”,招寻自愿赴法求学的青年,至1920年赴法求学人数已达1600人。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李立三等都是1920年左右赴法勤工俭学的。到了20世纪20年代,留学苏俄潮兴起,成为一种与大众留学不同的革命留学。它一开始就是严格而有目的的革命班干部培训,在中国留学史下,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产生了“留苏热”,从1950年开始到1966年,中国先后向苏联和东欧派遣了万余名留学生,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艺术家和政治领导人。经过“文革”时期,1978年以来,伴随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的留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潮。2012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达到39.96万,成为世界第一留学大国。从1978年到2012年年底,短短34年。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264.47万人,其中超过90%是自费留学生。——摘编自郭霞《留学的世纪回眸》(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现代留学潮的主要变化。(2)结合中国近现代留学潮的变化,说明一个半世纪的留学史就是一部不断追求“中国梦”的“奋斗史”。19.(2021·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4年,留美中国学生任鸿隽、赵元任等,紧衣缩食,贡献各自学费,发起成立中国科学社,并于1915年1月在上海正式出版《科学》创刊号。这是中国首份横排向右,使用标点符号排版方式的刊物,国内第一次有了一本正式的“以传播世界最新科学知识”的杂志。发刊词提出“世界强国,其民权国力之发展,必与其学术思想之进步为平行线”,在中国率先发出对“科学’与‘民主’的呼唤,并从‘科学之有造于物质'科学之有造于人生’‘科学之有造于智识’,以及科学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水准四方面论述了科学的社会功能,成为近代中国一份重要的科学主义宣言。在科学社成员的努力下,有关自然科学诸学科的新思想、新知识被源源不断地介绍到国内。不仅如此,他们还抱着科学有益于人生、智识和道德的宗旨,将科学精神作为一项重要的人生价值植入那个时代的理想追求中。——薛子燕《科学、史学、哲学一新文化运动时期对科学与人文关系认识的三重维度》材料二“可以说,‘科学’一词在中国的规范化、普及化,即始于《科学》月刊。”《科学》所阐述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为“德先生”“赛先生”的吁求提供了坚实基础。民国时期,《科学》杂志的经营状况一直不理想,以至于杂志因没钱而停刊过8个月。抗日战争时期,稿荒与经费困难齐齐出现,从第21卷第9、第10期开始两期合刊,勉力维持,继续为科学界服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愿意接办《科学》杂志,1951年5月《科学》突然宣告停刊,1957年7月,配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口号,《科学》第33卷第1期出版。1959年,反右形势恶化,成立了46年的中国科学社解散。冬去春来,复刊4年的《科学》再度停刊。直到1985年,停刊25载的《科学》重获生命。“第37卷第1期”的标注方法意味着这份杂志的命脉得以延续。复刊后的《科学》坚持“从整个根本入手”“求真致用并重”的办刊传统,注重“理工结合”“文理结合”和“科(学)艺(术)结合”,努力以“隔行能看懂,本行受启发”的高级科普风格,吸引读者关注科学家探索前沿的求真之心,理解求真的科学有促进人和社会进步巨大功能的致用之理,逐步在刊物周围形成一个人数稳定上升的新一代读者群。——摘编自文汇报《百年不孤独:<科学>杂志与中国科学社》(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科学》杂志创办的背景。(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1985年以来重获新生的《科学》杂志与创刊时相比有何传承与创新之处。(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科学》杂志的百年挣扎与复兴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参考答案1.B【详解】据表格可知,2010~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规划目标,这说明高等教育取得明显成效,教育发展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故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高等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问题,故排除A项;该图表只能反映出高等教育的发展概况,不能体现高校办学体制和教学质量的情况,故排除C、D两项。2.A【详解】根据图片,扫盲教育的“学生”不是我们所知的适龄儿童,而是广大劳动者,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将扫盲工作与生产实际相结合,A项正确;从图片不能得出农村文盲人口基数庞大,B项错误;图片体现的就是教育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不能看到其他教育方式,C项错误;工业化建设的大力配合在图片中没有反映,D项错误。3.D【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新中国初期开展大规模的扫盲运动,可见当时教育面向工农,大力提高人民文化教育水平,说明党和政府对人民教育的重视,反映了国家政权的根本属性即代表人民群众的无产阶级政权,D正确;1958年,党和政府轻率发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1959-1961年的三年经济困难,因此不能说扫盲运动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A排除;仅凭扫盲运动不足以得出构建了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B排除;“科教兴国”的战略于1995年提出,时间不符题意,C排除。故选D。4.B【详解】新中国初期经济的恢复发展和一五计划的开展,对劳动者的身体素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故B项正确;材料提及的是在教育领域提倡身体健康理念,非全社会,故A项错误;材料提及的是身体健康目标,而非竞技体育,故C项错误;建国初期,《共同纲领》规定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方针没有发生改变,故D项错误。故选B。5.C【详解】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国民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刘,中共中央統一领导编写全国通用中小学教材,意在为国家建设奠定人才基础,C正确;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央政府就着手对半殖民地教育进行改造,排除A项;“双百”方针用以指导文艺和学术,于1956年提出,排除B项;法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得到普及发生在改革开放时期,排除D项。6.A【详解】宋代根据病人轻重进行采用不同的救治方法,由此体现了当时朝廷重视防疫方法的创新与应用,故选A;这些防疫机构都是朝廷设立的,没有体现民间医家的作用,排除B;“全民建立”和“有效遏制”的说法过于夸张,无法体现,排除CD。7.D【详解】根据表格,1957-1959年“大跃进”时期国家公布的扫盲人数高达千万左右,而1960年国民经济调整后,扫盲人数陡降至45.8万,这说明社会环境影响了扫盲工作,D项正确;20世纪末,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A项错误;1965年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B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1995年,C项错误。8.A【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教育领域上的方针要为国家建设和为人民服务,肃清旧社会的参与,主要是为了建立新时代的国家主流意识形态,A正确;此时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尚未完成,B排除;向社会主义过渡时间是1953年到1956年,C排除;D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排除。故选A。9.A【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命运折射出当时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曲折发展的历程,A项正确;政治运动影响了艺术的传播而非创作,1978年6月改革开放决策还没有实行,故B、D两项不准确;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A。10.B【详解】材料信息是,1957年中国的文艺刊物发行有明显增加。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该现象是1956年“双百”方针影响的结果,故B正确;“大跃进”是在1958年,故A错误;此时“左”倾思想还未盛行,故C错误;《诗刊》《收获》《剧本》《文学研究》等期刊面向的是需要有一定文学素养的人,非大众文艺,故D项错误。11.D【详解】“双百”方针强调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的自由,20世纪80年代《北京晚报》对邓丽君歌曲的批判,延续了左倾泛滥时期对艺术批评的“上纲上线”做法,给文艺术作品扣政治帽子,不利于“双百”方针恢复,故D正确;AC材料未体现,排除;B太过绝对,排除。12.C【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3月邓小平提出的“四个现代化”,特别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思想,为当时科技领域的拨乱反正提供了思想支持,故C项正确;科技领域先实现拨乱反正,才能进行科技体制改革,故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是在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故B项错误;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故D项错误。13.C【详解】由材料“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翻译”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迫切需要技术性的人才,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20世纪50年代初的新中国正急于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即工业化建设的需求推动了教育教学内容上的转变,故选C。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向科学进军”的热潮出现是在1956年,与材料时间“50年代初”不符,排除B;材料中中科院的这一行为只能体现为中国学习先进教育科技的迫切需求,这并不能等同于照搬苏联经验,排除D。14.示例一:主题:外来新词与中国社会发展。阐述:汉唐时期的外来新词,大多数为宗教、农作物、乐器等。对于政治、文化等方面几乎没有涉及。从历史上看,当时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各方面皆处于领先的行列,对外交流时处于优势,吸收的外来新词较为单一。而晚清到“五四”前后,外来新词则是较多关于民主政治、科学技术相关词汇,所谓民主政治是世界发展潮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由此可见,中国在明清之时已是落后了。综上所述,外来新词的输入从侧面反映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示例二:主题:外来新词与中国开放。阐述:晚清后外来新词与民主政治、新的社会风貌密切相关,反映出近代中国的有识之士追求思想解放,学习西方先进政治改革、文明进步。但受制于封建制度、文化的封闭性和落后性,未取得明显突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摆脱了近代对外来文化的恐惧和担心。向西方学习的外来新词是建立在文化观念、价值观念开放性的基础上,集中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使得新时月考国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综上所述,不同时月考国引入的外来新词展现出中国社会的开放程度。示例三:主题:外来新词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阐述:汉代至唐朝的外来新词,反映了汉至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状况。张骞通西域以后,打通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西域及外来的物品及文化因素大量传入中原地区,故而出现大量的相关词汇。进入近代社会以后,西方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大量传入中国,因而出现了大量的外来新词。改革开放以后,全球化加速,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大量的新词也就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综上所述,外来新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状况。【详解】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可从材料中的诸多信息提炼主题进行理解。如可根据外来新词所反映的社会发展与变化的角度理解。如汉唐时期“苜蓿、葡萄、琵琶、胡豆、胡琴”等反映的外来作物,体现了对外交往。而晚清时期“赛恩斯—科学、德谟克拉西—民主、布尔什维克—无产阶级、布尔乔亚—资产阶级、德律风—电话、梵婀玲—小提琴、伯理玺天德—总统、沙发、咖啡、三明治、幽默”体现的是近代化进程。而改革开放后的“因特网、迪斯科、IT、WTO、DVD、XP、巴士、热狗、超级市场”反映的是科技革命及全球化的进程等。最后再总结得出,外来新词的输入从侧面反映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其它角度言之有理亦可。15.示例:英语教材的内容变化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中国的价值取向。新中国成立初期与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在文化教育上,重视教育的阶级性、革命性和政治性,所以教材内容要突出对大学生的无产阶级革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两个时期,大学英语教材的主要内容是政治类内容(第一代52.4与.文化大革命"时期87.5都是政治类内容),而社会生活类与科普科技类等内容相对很少。1976年以后,尤其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实现了政治路线上的拨乱反正,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此这一时期,文化教育注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反映在教材内容上,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生活类内容迅速上升为主要内容,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仅占比1.6增长到19932004年时期的66.4,科普科技类与经济商业类也有了明显的增长,这都反映了这一时月考国的价值取向。综上所述,中国英语教材的内容变化取决于不同时期的社会价值取向,并服务于某个特定的社会目的。中国英语教材的内容变化,反映了中国教育的目的从服务于阶级斗争到服务于现代化建设。【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从材料“1949—2004年的五个时期的大学英语教材内容的类别”和所学知识可知,可提炼出论点是英语教材的内容变化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中国的价值取向。关于阐释可结合材料中英国内容的不同侧重点及结合相关时期的中国的社会背景(新中国成立初期与文化大革命时期、改革开放后)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最后进行归纳总结。16.(1)措施∶引入西洋体操;改革体育教育;颁布法令法规;完善体育设施;落实体育场地建设。变化∶由体育强兵逐渐发展为体育健身、体育娱乐。(2)特点∶普及性;阶段性;政治性;开创性;现实性;世界性。认识∶体育事业的发展要与国家需求相结合;体育事业要逐步走向国际舞台,要充分发挥体育在外交活动中的桥梁作用;体育发展形式要多样化,内容要不断丰富,与时代接轨,与国际接轨。(答出两点给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皆可得分)【详解】(1)措施:根据材料一中“晚清时期,西洋体操首先在新式军队中引进”可知,引入西洋体操;根据“1904年公布实施《奏定学堂章程》”“《各县市公共体育场暂行规定》和《国民体育法》以及1932年后各条例”等可知,颁布法令法规,改革体育教育;根据“政府以健身、娱乐为目的来制定我国体育设施相关政策”可知,完善体育设施;根据“1945年,行政院核准的《国民体育实施计划》等,均对各省、市、县及乡镇体育场地进行具体规定并要求按年限建成”可知,落实体育场地建设。变化:根据“晚清时期,西洋体操首先在新式军队中引进”“民国时期,政府以健身、娱乐为目的来制定我国体育设施相关政策”可知,由体育强兵逐渐发展为体育健身、体育娱乐。(2)特点:根据材料二中“(1949年)把体育运动与新民主主义建设结合”“1956年,国家体委提出了‘加速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的方针”“1979年制定的以奥运会为核心的竞技体育‘优先发展’战略”等,从教育的对象、目的、方向和发展历程等方面分析可知,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具有普及性、现实性、世界性、阶段性和开创性;根据“体育事业,一定要为人民服务,要为国防和国民健康的利益服务”可知,政治性。认识:综合两则材料及相关问题,结合体育事业发展的经验,从条件、内容和作用等方面分析可知,体育事业的发展要与国家需求相结合,体育事业要逐步走向国际舞台,要充分发挥体育在外交活动中的桥梁作用,体育发展形式要多样化,内容要不断丰富,与时代接轨,与国际接轨。17.(1)特点:涉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学科领域;主要集中在军事、农业、医学等部门;大多成就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基本上是我国科技人员独立自主研究的成果。(2)意义: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提高了民众生活质量和水平;振奋了民族精神;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详解】(1)特点:根据表格内容可从涉及的领域、取得的成就和地位、研究方式等方面总结概括新中国科技成就的特点。(2)根据表格内容可知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多集中在军事、农业和医学等部门,从而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我国的大多数科技成就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且基本是我国科技人员独立自主研究的成果,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提高了民众生活质量和水平;振奋了民族精神;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18.(1)从官费留学为主到自费留学为主;从主要留学欧美、日本到苏俄(联)东欧再到目的地的多元化;从被动留学到主动留学。(2)19世纪70年代,在内忧外患背景下,清政府开启了一场自上而下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其中派遣留学生赴欧美学习西方的技术,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推动了中国教育、国防等的近代化。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主动官派留日学生、“庚款留学”以及海归精英们发起的自愿赴法留学,使许多留学生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对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以及民族工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准备了干部基础和思想基础。国民大革命时期,留学苏俄潮兴起,培养了一批中国的布尔什维克,对中国革命产生重大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学生走出国门,学习引进苏联、欧美、日本等国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等,为改革开放和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储备。综上所述,一个半世纪以来的中国留学史,就是一部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复兴而努力的奋斗史【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中“1872年,清政府正式选派120名幼童赴美,开启了近代中国官费留学的先河”、“‘庚款留学’……带动了大量‘自助学者’赴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264.47万人,其中超过90%是自费留学生”可知,从官费留学为主到自费留学为主;根据“最早去欧美留学”、“甲午战争后赴日本留学的潮流”、“20世纪20年代,留学苏俄潮兴起”、“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产生了‘留苏热’”,可知,主要留学欧美、日本到苏俄(联)东欧再到目的地的多元化;根据“最早去欧美留学的潮流,是在西学强势来袭的背景下被动作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 第1框 生活在民主国家教案 新人教版
- 直肠癌的放射治疗课件
- g金融工程课件(中科院)第五章:套利定价理论
- 2024年蚯蚓食用与药用价值研究
- 《示儿》公开课教案:2024年教学趋势分析
- 深入浅出:2024年SEM入门教程解析
- 《接触网施工》课件 5.1.2 避雷器安装
- 《岛》读后感:对2024年科学的启示
- 陀螺知识普及:2024年《陀螺》
-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9课《这些是大家的》精美课件(第1课时)
- 2024-2030年中国净菜加工行业产销量预测及未来发展潜力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硅灰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初二物理期中考试卷
- 员工技能竞赛方案
-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 芯片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市政道路交通疏导方案施工方案
- 《船舶电气设备操作与管理(二、三类)》全套教学课件
- 微测网题库完整版行测
- 多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十一讲 中华一家与中华民族格局底定(清前中期)根据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制作
- 生涯发展报告 (修改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