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产业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第一节产业资本的循环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1.购买阶段●产业资本采取货币资本的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的职能: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实现
货币资本向生产资本的转化。G—W(Pm、A)2.生产阶段●产业资本采取生产资本的职能形式。●生产资本的职能:生产剩余价值,实现生产资本向商品资本的转化。W(Pm、A)…P…W/3.销售阶段●产业资本采取商品资本的职能形式。W/—G/●商品资本的职能:销售商品,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第五章产业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4.产业资本循环
●指产业资本顺序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使价值得到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
●运动公式
G—W(Pm、A)…P…W/—G/4.产业资本循环
●指产业资本顺序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二、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及其统一
1.三种循环形式
●货币资本循环形式:G—W…P…W/—G/
●生产资本循环形式:P…W/—G/·G—W…P
●商品资本循环形式:W/—G/·G—W…P…W/二、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及其统一
1.三种循环形式
●货
2.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①资本循环的核心问题是它的连续性
②产业资本连续不断循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必须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及其循环
在空间上的并存性
﹡必须保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各自的
循环运动中时间上的继起性
2.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①资本循环的核心问题是它的连续性第二节
产业资本的周转
一、资本周转和周转速度
1.资本周转
●周而复始、不断进行的资本循环运动2.资本周转的速度●资本周转一次(循环一次)的时间●一定时间内资本循环周转的次数
一年时间(12个月)资本周转次数(n)=——————————
资本周转一次的时间第二节产业资本的周转
一、资本周二、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1.生产时间
●劳动时间
●自然力独立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
●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
●正常的停工时间2.流通时间●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时间●商品的销售时间二、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1.生产时间
●劳动时间
●3.生产资本的构成
①固定资本
●指以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等劳动资料
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
折旧费用=固定资本原始价值/固定资本平均使用年限
折旧率=折旧费/固定资本原始价值
②流动资本
●指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
式和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3.生产资本的构成
①固定资本
●指以机器、设备、厂房、③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
●存在形式不同:前者以劳动资料形式存在;后者以劳动
对象、劳动力形式存在
●作用方式不同:前者以不变的实物形态多次重复参加生
产过程,只有等报废后才需进行整体实物更新;后者只
能参加一次生产过程,每一周期都要进行实物补偿
●价值转移和补偿方式不同:前者是逐步转移、逐步补
偿;后者一次转移、一次补偿
●周转时间不同:前者周转时间长;后者周转时间短
④结论:固定资本的周转速度慢于流动资本
的周转速度③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
●存在形式不同:前者以劳动资☆固定资本本身周转速度的快慢与固定资本
磨损的程度密切相关
●有形磨损:固定资本的物质要素由于使用
以及自然力的作用而造成的损耗
●无形磨损:固定资本在其有效使用期内,
由于生产技术进步而引起的价值上的损失☆固定资本本身周转速度的快慢与固定资本
磨损4.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①既取决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
还取决于它们在生产资本中所占比重的大小
②公式及计算
●预付资本一年中的总周转次数
(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流动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
=—————————————————————————
预付资本总额
●举例
某产业资本家的固定资本为20万元,其中厂房价值为6万元,可用20年;机器价值为12万元,可用10年;小工具价值为2万元,可用4年。流动资本为8万元,一年周转4次,每次周转时间为3个月。求全部预付资本一年中的周转次数。(1.214次)4.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①既取决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的三、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1.影响预付资本的数量
●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在保证生产规模
不变的情况下,节省预付资本,特别是节
省预付的流动资本
2.影响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M=m/·v·n●M/=M/v=m/·v·n/v=m/·n●加快可变资本周转速度,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3.避免或减少固定资本无形损耗,加速固定
资本更新三、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1.影响预付资本的数量四、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与不变
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有何不同?
1.划分的依据不同
2.划分的内容不同
3.划分的目的不同四、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与不变
资本和可变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的划分依据和划分内容按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划分资本的各个部分按资本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划分不变资本厂房、机器、设备、工具等固定资本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流动资本可变资本劳动力商品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的划分依据和划分内容
第三节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一、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涵义
1.个别资本
●独立发挥资本职能的个别企业的资本
2.社会资本
●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个别资本的总和
第三节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一、个别资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1.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指社会上所有个别资本互相交错、互为条件的循
环和周转运动的总和●与单个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区别﹡既包括生产消费,也包括工人和资本家个人消费﹡不仅包括资本流通,而且包括一般商品流通﹡不仅包括资本流通,而且包括剩余价值流通﹡既要考察价值补偿,也要考察实物补偿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1.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指社2.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
的实现问题
①什么是社会总产品
●指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
年)内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C+V+m
●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第Ⅰ部类生产Pm;第Ⅱ
部类生产Km
②何谓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即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
实物上得到替换2.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
的实现※分析社会资本再生产实现条件的理论假定﹡生产周期为1年,不变资本的价值在1年内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商品按价值出售﹡没有对外贸易﹡剩余价值率为100%﹡社会上只有工人和资本家两大阶级※分析社会资本再生产实现条件的理论假定三、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特点
●剩余价值全部用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生产维持
原有规模
2.社会总产品的构成
Ⅰ4000c+1000v+1000m=6000
Ⅱ2000c+500v+500m=3000
3.社会总产品的三大交换体系
●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
●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
●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
4.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①Ⅰ(c+v+m)=Ⅰc+Ⅱc
②Ⅱ(c+v+m)=Ⅰ(v+m)+Ⅱ(v+m)
③Ⅰ(v+m)=Ⅱc三、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特※注意:﹡在考察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时,对不变资本运动的假设,即不变资本在一个生产周期中全部消耗掉,其价值在1年内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且在当年的社会总产品中全部得到补偿,这与现实经济生活是不相符合的﹡不变资本中固定资本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在时间上是不同步的﹡为了使得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不至于遭到破坏,固定资本的补偿必须满足条件:全社会一年内在实物形式上更新的固定资本总额必须等于当年在货币形式上积累的折旧基金总额※注意:四、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特点
●社会资本再生产在扩大了的规模上重复
进行(m的一部分必须积累起来,作为
追加资本投入生产)
2.假设条件
●只考察外延扩大再生产
●资本有机构成不变四、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特3.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①要有追加的生产资料
Ⅰ(c+v+m)>Ⅰc+Ⅱc
即:Ⅰ(v+m)>Ⅱc
②要有追加的消费资料
Ⅱ(c+v+m)>Ⅰ(v+m/x)+
Ⅱ(v+m/x)
即:Ⅱ(c+m-m/x)>Ⅰ(v+m/x)3.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①要有追加的生产资料
4.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①假定
⊿c:追加的不变资本
⊿v:追加的可变资本
m/x:资本家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
②实现条件
Ⅰ(c+v+m)=Ⅰ(c+⊿c)+Ⅱ(c+⊿c)
Ⅱ(c+v+m)=Ⅰ(v+⊿v+m/x)+
Ⅱ(v+⊿v+m/x)
●上面两等式都可变换成:
Ⅰ(v+⊿v+m/x)=Ⅱ(c+⊿c)4.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①假定
⊿c:追5.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
●增长最快的是煤、电力、钢材、各类机床
等主要用来生产Pm的生产资料
●其次是用来生产Km的生产资料
●最慢的是各类消费资料的生产
●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是技术进步条件
下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生产资料生产
的增长最终要依赖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5.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
●增长最快的是煤、电力、钢材、第四节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一、经济危机的实质
●生产的相对过剩
二、经济危机的根源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在:①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②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之间的矛盾第四节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一、经济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1.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2.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危机阶段(资本家为什么要大量销毁某些商品?)
●萧条阶段
●复苏阶段
●高涨阶段3.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
●固定资本更新为什么?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1.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2.资本主四、经济危机的作用
1.消极作用
①加剧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②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阶级矛盾
③加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
④加剧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积极作用●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具有强制的暂时的调节作用四、经济危机的作用
1.消极作用
①加剧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五、战后经济危机的新特点1.危机频繁、周期缩短2.再生产周期中各阶段的交替界限不清3.破坏性减弱,生产下降的幅度较小4.失业率上升,但波动有所减弱5.出现了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发的“滞胀”
局面6.货币信用危机不再是经济危机的必然伴侣五、战后经济危机的新特点1.危机频繁、周期缩短第六章剩余价值的分割
第一节产业资本和产业利润一、资本主义的成本价格1.成本价格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转化形式●含义:生产商品的资本耗费K=C+V●生产商品的实际劳动耗费大于生产商品的资本耗费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掩盖了
资本主义剥削关系3.成本价格对资本家的重要性●是资本家出售商品的价格下限和经营盈亏的标志●是影响资本家竞争胜败的决定性因素第六章剩余价值的分割
第一节产业资本和产业利润二、剩余价值(m)转化为利润(p)
1.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量上m=p
2.m和p的区别
①m是作为可变资本的产物而存在;p是作
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而存在
②m是本质;p是m的现象形态
③m体现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关系;p恰恰掩
盖了这种关系二、剩余价值(m)转化为利润(p)
1.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三、剩余价值率(m/)转化为利润率(p/)
1.利润率的涵义
①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p/=m/(c+v)
②p/
是m/
的转化形式,两者的区别:
●量上不等,p/<m/
●两者反映的关系不同:m/反映资本家对
工人的剥削程度;p/
反映预付总资本的增
值程度。三、剩余价值率(m/)转化为利润率(p/)
1.利润率的
2.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
①剩余价值率的高低②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整个部门、个别企业)③不变资本的节省④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2.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
①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四、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1.不同生产部门利润率的差别
●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利润率反而较高
●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利润率反而较低
生产部门资本有机构成m/m商品价值p/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生产价格食品70c+30v100%3013030%20%20120机械80c+20v100%2012020%20%20120电子90c+10v100%1011010%20%20120四、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1.不同生产部门利润率的差别
●资2.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的形成
●平均利润率=社会剩余价值总额/社会总
资本
●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
●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
竞争的结果,体现了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
家,要求按照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的原
则,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2.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的形成
●平均利润率=社会剩余价
3.平均利润率形成后更加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
4.说明几点
●平均利润率不是各部门利润率的绝对平均化
●平均利润率是部门之间竞争引起P
平均化的发展趋势
●平均利润率形成后不是固定不变的
3.平均利润率形成后更加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
4.说明几点
五、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生产价格的概念
商品价值=(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m/
利润p/
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率
五、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生产价格的概念
商品价值=
2.生产价格理论没有违背价值规
律,和劳动价值论不矛盾
●平均利润总额=剩余价值总额
●生产价格总额=商品价值总额
●生产价格的变动最终由商品价值的变动决定,而且两者变动方向一致
2.生产价格理论没有违背价值规
律,和劳动价值3.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具有客观必然性
4.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的伟大意义●科学地解决了劳动价值论与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之间形式上的矛盾●揭示了整个资产阶级同整个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关系
3.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具有客观必然性
4.平均利润和生产六、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1.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原因
☆社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可变资本比重
减小(由可变资本所推动的劳动力以及由
此带来的m总额会相对降低);固定资本
比重增大(全部预付资本周转速度放慢)
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
六、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1.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原因
2.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规律☆p/
下降但P量同时增长的规律●平均利润率的下降,决非意味着剩余价值率的下降●平均利润率的下降,也决非意味着利润绝对量的减少2.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规律☆p/下降但P量同时增长
3.阻碍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因素●剩余价值率的提高●生产资料价值的降低●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和增加●对外贸易的发展3.阻碍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因素●剩余价值率的提高4.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规律暴露并加剧了
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
●生产扩大和价值增殖之间的矛盾
●人口过剩和资本过剩之间的矛盾●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发达资本主义
国家相互之间以及资本主义列强和经济落后国家间的矛盾
4.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规律暴露并加剧了
资本主思考:
资本主义在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后,p/还会趋向平均化吗?思考:
资本主义在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后,
第二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一、商业资本的形成
1.资本主义以前的商业资本
①基础:简单商品经济
②活动领域:简单商品流通领域
③作用:为买卖双方的直接消费服务
④剥削对象和手段:贱买贵卖、侵占欺诈
2.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商业资本
①基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②活动领域:社会资本的流通领域
③作用:为各产业部门生产和实现m服务
④剥削对象和手段:参与利润平均化,获得
商业利润第二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一、商业3.商品资本转化为独立的商业资本的可能性
和必要性
●可能性●必要性
4.商品资本的职能转化为独立的商业资本的
职能要成为现实,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在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之间形成了特
殊分工●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业资本家,必须有
独立的资本3.商品资本转化为独立的商业资本的可能性
和必要性二、商业资本的职能和作用
1.职能
●销售商品,实现其价值和剩余价值
●商业资本的运动公式:G—W—G/2.作用●有利于产业资本家集中力量从事生产活
动,增加利润总额●节省了社会总资本中用于流通过程的资本●减少流通费用●缩短商品流通时间●加快整个产业资本的周转速度二、商业资本的职能和作用
1.职能
●销售商品,实现其价值三、商业利润
1.商业利润的来源:产业工人创造的m2.商业利润量大小受竞争和平均利润率规律的制约●商业资本家要求按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的原则,瓜分m三、商业利润
1.商业利润的来源:产业工人创造的m2.商业利举例分析
假定:一年内全社会年预付的产业资本为720C+180V,m/
为100%
则:产业工人生产的m总额=180V×100%=180m
产业平均利润率=180m/(720C+180V)=20%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720C+180V+180m=1080
再假定:商业资本家承担销售商品的任务,并投放100个单
位的商业资本,从产业资本家那里购进商品
此时:社会平均利润率=180m/(720C+180V+100)
=18%
产业平均利润=(720C+180V)×18%=162
商业利润=100×18%=18
产业资本家向商业资本家出售商品的价格
=720C+180V+162P=1062
商业资本家向消费者出售商品的价格
=720C+180V+162P+18h=1080举例分析
假定:一年内全社会年预付的产业资本为720C+18四、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
1.商业流通费用的内涵
①生产性流通费用的内涵
●由商品使用价值运动而引起的费用支出,
如商品的保管费、运输费、包装费等
②非生产性流通费用的内涵
●单纯由商品价值形态变化而引起的费用支
出,如广告费、簿记费、办事处的费用、
商业雇员的工资等四、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
1.商业流通费用的内涵
①生产性2.商业流通费用的补偿
①生产性流通费用的补偿
●
从增大的商品价值中得到补偿
②非生产性流通费用的补偿
●
通过剩余价值的扣除获得补偿
2.商业流通费用的补偿
①生产性流通费用的补偿
●从增大五、商业资本家对商业雇员的剥削
●商业资本家通过对商业雇员的剥削,
来实现并获得产业资本家让渡给他的
那一部分m
●商业雇员的劳动时间同样分为必要劳
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五、商业资本家对商业雇员的剥削
●商业资本家通过对商业雇员第三节借贷资本和借贷利息
一、借贷资本的形成
1.什么是借贷资本
●
借贷资本家为获取利息而暂时贷给
职能资本家(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
本家)使用的闲置货币资本第三节借贷资本和借贷利息
一、借贷资本2.借贷资本的形成
●是职能资本周转中游离出来的闲置货币资
本的转化形态
货币资本的闲置(固定资本的折旧货币资本不足
费、闲置的流动资本及用于积累的m)
货币资本的供给
货币资本的需求
资本市场2.借贷资本的形成
●是职能资本周转中游离出来的闲置货币资二、借贷资本的特征
1.借贷资本是一种特殊的资本商品●使用价值:充当一般等价物;生产利润的能力●价值:保存、收回原有价值并带来利息2.借贷资本是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资本3.借贷资本的运动形式表现为从货币到更多
的货币:
G—G/二、借贷资本的特征
1.借贷资本是一种特殊的资本商品三、借贷利息
1.借贷利息的本质
●借贷资本家凭借资本所有权,通
过贷出资本使用权,而从职能资
本家那里瓜分到的一部分剩余价
值三、借贷利息
1.借贷利息的本质
●借贷资本家凭借资本所有2.平均利润分割为借贷利息和企业利润
两部分,掩盖了资本和雇佣劳动的
对立关系
●借贷利息是职能资本平均利润的一部
分
●表面假象:利息和企业利润是两个本
质不同的收入,它们与雇佣工人创造
的m没有关系2.平均利润分割为借贷利息和企业利润
两部分,掩3.利息率及其影响因素
①利息率的涵义
●以百分数表示的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
借贷资本的比率
●利息率=一定时期的利息量/借贷
资本总量3.利息率及其影响因素
①利息率的涵义
●以百分数表示②影响利息率变动的因素
●平均利润率(上限):0<利息率<平均利润率
●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决定平均利润分割为企业利润与
利息的比例)
●物价上涨率(下限)
8%平均利润率
6%物价上涨率>利息率
4%借贷资本供求平衡时的利息率
2%物价上涨率<利息率
0
●国家货币政策、法律传统和国际因素等
②影响利息率变动的因素
●平均利润率(上限):0<③利息率变动的趋势:长远看,趋
于下降
●平均利润率存在着下降的趋势
●借贷资本供给的增长速度超过需
求的增长速度③利息率变动的趋势:长远看,趋
于下降
●平均利四、资本主义信用及其形式
㈠信用的内涵
●信用也称信贷,是指商品经济中的借贷活
动或借贷关系,是以定期偿还为条件的价
值的特殊运动形式,即商品或货币的借贷
运动四、资本主义信用及其形式
㈠信用的内涵
●信用也称信贷,㈡资本主义信用的形式
1.商业信用
①特点
●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职能资本家
●商业信用贷出的资本不是闲置的货币资
本,而是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等待实现的
商品资本
●商业信用提供信用的过程同时也就是商品
买卖的过程㈡资本主义信用的形式
1.商业信用
①特点
●债权人和②工具:商业票据(期票、汇票)
③商业信用的存在有其必要性④局限性●规模、范围受到单个职能资本家所拥有的商品资本数量的限制●使用方向要受到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②工具:商业票据(期票、汇票)
③商业信用的存在有其必要2.银行信用
①特点
●债权人和债务人是银行资本家和职能资本
家
●银行信用贷出的资本是暂时闲置的货币资
本
●银行提供信用的过程,同商品的买卖过程
是分开的
②优点:在规模和范围上突破了商业信用的
限制
2.银行信用
①特点
●债权人和债务人是银行资本家和职能③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银行信用主要通过银行来办理
●银行职能:集中货币资本(吸收存款)
分配货币资本(发放贷款)
●银行资本:吸收的存款+自有资本(自有
资本参与利润平均化)
●银行利润=银行自有资本×社会平均利润
率。也是产业工人所创造的m的转化形式
●银行利润率=银行利润量/银行自有资本③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银行信用主要通过银行来办理
●3.国家信用
①以国家作为债务人来筹措资金的
信用方式
②国库券和公债的区别
●发行目的不同
●期限不同
●风险不同3.国家信用
①以国家作为债务人来筹措资金的
信4.消费信用
●是商店、企业、银行或其他信用机
构,向缺乏货币购买力的消费者提供
贷款的活动
●形式:信用卡;分期付款;
短期消费信贷;长期抵押贷款
●消费信用的作用4.消费信用
●是商店、企业、银行或其他信用机
五、股份公司、股票和股票价格
㈠股份公司的形式和特点
1.股份公司的形式
●股份无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两合公司五、股份公司、股票和股票价格
㈠股份公司的形式和特点
1.2.股份公司的特点●以信用制度为基础,以广泛发行股票筹集资本为条件●资本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通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具有平等性和公开性●股份公司资产的商品化、市场化和证券化2.股份公司的特点●以信用制度为基础,以广泛发行㈡股票和股票价格
1.什么是股票
①股票的定义
●投资者投资入股并借以取得股息
收入的凭证
②股票和债券的区别
●性质不同●权限不同
●风险不同●期限不同
●获取报酬的方式不同㈡股票和股票价格
1.什么是股票
①股票的定义
●投资2.股票价格
①股票价格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
●股息:股票持有者根据股票的票面
额,从股份公司盈利中分得的收入
●股票价格是预期股息收入的资本化
●股票的买卖价格与其票面额通常不
一致2.股票价格
①股票价格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
●股息:股票②股票价格的影响因素
●预期股息●利息率
●经济、政治及人为投机的因素
③公式及计算
预期年股息=股票票面额×年股息率
股票价格=预期股息/利息率
举例:一张票面额为200元的股票,年股息率为10%,银行年利息率为5%,这张股票的卖价?②股票价格的影响因素
●预期股息●利息率
④创业利润
﹡创办股份公司所获得的利润。它是股票价
格总额高于投资总额的差额﹡举例:某公司用10万元创办股份企业,发行股票1万张,每张股票每年按照股息率10%发给股息,如当年银行存款利息率为5%,则该股份企业获取的创业利润是多少?④创业利润
﹡创办股份公司所获得的利润。它是股票价
格㈢信用和虚拟资本
1.虚拟资本的涵义
◆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并能给其持有者定期带来收入的资本,由股票、企业债券、国家公债券、各种不动产抵押证券等构成
2.实际资本与虚拟资本的区别与联系
◆涵义不同:前者是以货币、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形式存在,能够发挥实际生产经营职能的资本;后者是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并能给其持有者定期带来收入的资本
◆从质的方面看:前者是职能资本,本身有价值,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后者不是职能资本,本身没有价值,不在再生产过程中实际发挥作用
◆从量的方面看:虚拟资本的数量等于各种有价证券的价格总额;虚拟资本的总量大于实际资本的总量;其增长速度快于实际资本的增长速度
◆联系:虚拟资本是现实资本的纸制复本;出让有价证券可换取现实的货币资本
3.虚拟资本随资本主义信用的发展而产生,是生息资本的一种形式㈢信用和虚拟资本
1.虚拟资本的涵义
◆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六、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1.促进作用①加速资本的积聚和集中,是促进大资本兼并中小资本的有力杠杆②加速了资本周转,节约了各种流通费用,相对增加了生产资本③促进了利润率的平均化过程六、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1.促进作用①加速资本2.负面影响和消极作用
①加剧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②促进了生产的盲目扩张、加剧了生产
的无政府状态
③助长商业和金融投机、造成市场虚假
繁荣
④引发货币信用危机2.负面影响和消极作用
①加剧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②
第四节资本主义地租
一、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和特点
1.形成过程
●不同国家,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形成的途
径各不一样,但有共同点
●既是使农业摆脱分散落后的经营方式,而
改用社会化的科学方法来经营的过程
●也是使农业生产者摆脱封建的人身依附关
系,但又丧失土地成为一无所有的自由劳
动者的过程
●同时也是使大量土地集中到少数大土地所
有者手中去的过程第四节资本主义地租
一、☆资本主义农业中的三大阶级:大土地所有
者;农业资本家;农业雇佣工人
2.特点
●土地所有权同农业经营权相分离
●直接生产者与农业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相
分离☆资本主义农业中的三大阶级:大土地所有
者;农二、资本主义地租的特点
1.定义
●农业资本家为了取得土地经营权,而交给
大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其自身所得平均利润
以上的那部分超额利润二、资本主义地租的特点
1.定义
●农业资本家为了取得土地2.特点(和封建地租比较)①两者存在的基础不同
●封建地租:以封建土地所有权为前提
●资本主义地租:以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为基础②两者采取的形式不同
●封建地租:以实物地租形式为主
●资本主义地租:采取货币地租的形式③两者体现的阶级关系不一样
●封建地租:体现两个阶级的对立关系
●资本主义地租体现三个阶级的三角对立关系④从量上看
●封建地租:农业中剩余劳动唯一的形式;量上:全部
剩余产品
●资本主义地租:不是农业中剩余劳动唯一的形式;量
上:只是农业工人创造的m的一部分,是一种超额利润2.特点(和封建地租比较)①两者存在的基础不同
●封建地3.思考
①资本主义地租为什么只能是农业工人创造
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②资本主义地租为什么在量上只能是超过农
业资本家自身所得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
超额利润?
3.思考
①资本主义地租为什么只能是农业工人创造
4.地租和租金的不同涵义①地租:纯粹是为了获取土地使用权而支付的费用②租金:农业资本家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租种土地而向土地所有者缴纳的全部货币额,包括:﹡纯粹意义上的地租﹡投资在土地上的固定资本的折旧费和利息﹡农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利润﹡农业工人的一部分工资4.地租和租金的不同涵义①地租:纯粹是为了获取土地使用权而支三、级差地租
㈠级差地租的形成
1.定义
●租种较好土地(优、中等地)的农业资本
家向土地所有者交付的超过其自身所得平
均利润以上的超额利润(表现为农产品的
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三、级差地租
㈠级差地租的形成
1.定义
●租种较好土地2.形成
①土地肥力与位置差异是级差地租形成的自然条件
●土地肥力与位置差异产量与成本差异农
产品个别生产价格差异
●劣等地最高;中等地次之;优等地最低
肥力
成本价格
产量
工业平均利润率20%
个别生产价格全部农产品单位农产品
优10062012020中
10042012030劣100220120602.形成
①土地肥力与位置差异是级差地租形成的自然条件
●
②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取决于生产能力弱
的劣等地的生产条件
●土地有限性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取决于劣等地的生
产条件
●劣等地上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就是农产
品的社会生产价格
②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取决于生产能力弱
的劣等㈡级差地租的形态
1.级差地租Ⅰ
●指农业工人在肥沃程度较高,位置较好从而土地生产能力较强的土地上所创造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地租
土地肥力
投入资本
平均利润(20%)
产量(担)
个别生产价格
社会生产价格
级差地租
全部每担
全部每担劣100
20
4
120
3012030
0中100
20
5
120
2415030
30Ⅰ优100
20
6
120
2018030
60Ⅰ㈡级差地租的形态
1.级差地租Ⅰ
●指农业工人在肥沃程度土地位置
产量(担)
所投资本(元)
平均利润(20%)
全部产品
级差地租
生产费用
运输费用
共计
个别生产价格
社会生产价格
劣4100
50150
30180
180
0中4100
1011022132
180
48Ⅰ优4100
510521126
180
54Ⅰ所投资本(元)全部产品生产运输共计个别生产2.级差地租Ⅱ
●指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提高了
土地生产能力所创造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
的地租
●注意:只有在追加投资所提高的土地生产
能力,超过原有劣等地的生产能力时,才
能带来构成级差地租Ⅱ的超额利润2.级差地租Ⅱ
●指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提高了
土地肥力
所耗资本
平均利润(20%)
产量(担)个别生产价格社会生产价格级差地租
全部每担每担全部优100
20
6
120
20
30
18060Ⅰ追加
100
20
5
120
24
30
15030Ⅱ劣100
20
4120
30
30
120
0个别生产社会生产全部每担每担全部优100
3.级差地租Ⅰ与级差地租Ⅱ的关系
①联系
●两者都是投入土地的等量资本具有不
等生产率的结果,两者的实体都是超
额利润
●级差地租Ⅰ是级差地租Ⅱ的历史前提
●级差地租Ⅰ是级差地租Ⅱ的现实基础3.级差地租Ⅰ与级差地租Ⅱ的关系
①联系
●两者都是投入
②区别
●级差地租Ⅰ:以不同土地肥力和位置的差别为条件;是对不同土地进行等量投资的生产率差别的结果;与粗放经营相联系;构成级差地租Ⅰ的超额利润其归属明确
●级差地租Ⅱ:以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资的生产率的差别为条件;是在同一地块上不同投资的生产率差别的结果;与集约经营相联系;构成级差地租Ⅱ的超额利润其归属取决于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间的斗争
②区别
●级差地租Ⅰ:以不同土地肥力和位置的差别为条件㈢农业中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同工业中
超额利润的区别
1.工业中的超额利润不象农业中那样稳定2.工业中的超额利润只有先进企业可以获
得;农业中的超额利润却是经营优、中
等地的农业资本家均可获得㈢农业中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同工业中
超额利润四、绝对地租
㈠绝对地租的形成
1.定义
●不以土地优劣为转移,由于土地私有权的
存在,租种任何土地都绝对必须交纳的地
租
2.形成
①形成原因: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②形成条件: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资
本有机构成
●
农产品的价值=c+v+剩余价值
●农产品的生产价格=c+v+平均利润(工业)四、绝对地租
㈠绝对地租的形成
1.定义
●不以土地优劣生产部门资本有机构成
m/m平均利润价值生产价格绝对地租
工业80C+20V100%20
20120
120农业60C+40V100%40
20140
120
20
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农业剩余价值大于工业平均利润农产品价值大于农产品生产价格生产部门资本有机m/m平均利润价值生产绝㈡绝对地租量的规定性
1.绝对地租量
=农业剩余价值-工业平均利润
=农产品价值-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
2.绝对地租量的大小取决于
●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与工业资本有机构
成差别的量的限制
●农产品的供求状况㈡绝对地租量的规定性
1.绝对地租量
=农㈢当代资本主义农业中的绝对地租
1.农业c/v提高到接近甚至超过工业
c/v时,农产品的价值就不再高于
其生产价格,但绝对地租仍会存在
2.此时的绝对地租可以来自
●农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平均利润
●克扣农业工人的一部分工资
●农产品的垄断价格㈢当代资本主义农业中的绝对地租
1.农业c/v提高到接近甚3.绝对地租通过农产品的垄断价格来实现有
可能●农产品垄断价格的形成同垄断资本向农业渗透是分不开的●农产品垄断价格的形成同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对农业的干预相关联●农产品垄断价格的形成还与某些土地的特
殊优越性和稀缺性有关3.绝对地租通过农产品的垄断价格来实现有
可能●五、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的比较
比较形成条件原因表现形式源泉提供者绝对地租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土地私有权的垄断农产品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差额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经营农业的所有资本家级差地租土地肥力与位置的差异土地经营权的垄断优、中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与劣等地农产品生产价格的差额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经营优、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五、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的比较
比较形成原因表现形式源泉六、土地价格
1.含义
●地租或租金收入的资本化2.土地自然生产能力价格●指未开垦的土地本身自然生产植物性产品能力的价格(地租收入的资本化)●土地自然生产能力价格=地租/利息率3.土地生产能力价格●指已开垦土地生产植物性产品能力价值的货币表
现(租金收入的资本化)●土地生产能力价格=租金/利息率六、土地价格
1.含义
●地租或租金收入的资本化2.土地自4.影响土地价格的因素
●地租或租金数量的变动
●市场供求的变动
●利息率的变动4.影响土地价格的因素
●地租或租金数量的变动
●市场供第五章产业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第一节产业资本的循环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1.购买阶段●产业资本采取货币资本的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的职能: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实现
货币资本向生产资本的转化。G—W(Pm、A)2.生产阶段●产业资本采取生产资本的职能形式。●生产资本的职能:生产剩余价值,实现生产资本向商品资本的转化。W(Pm、A)…P…W/3.销售阶段●产业资本采取商品资本的职能形式。W/—G/●商品资本的职能:销售商品,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第五章产业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4.产业资本循环
●指产业资本顺序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使价值得到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
●运动公式
G—W(Pm、A)…P…W/—G/4.产业资本循环
●指产业资本顺序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二、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及其统一
1.三种循环形式
●货币资本循环形式:G—W…P…W/—G/
●生产资本循环形式:P…W/—G/·G—W…P
●商品资本循环形式:W/—G/·G—W…P…W/二、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及其统一
1.三种循环形式
●货
2.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①资本循环的核心问题是它的连续性
②产业资本连续不断循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必须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及其循环
在空间上的并存性
﹡必须保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各自的
循环运动中时间上的继起性
2.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①资本循环的核心问题是它的连续性第二节
产业资本的周转
一、资本周转和周转速度
1.资本周转
●周而复始、不断进行的资本循环运动2.资本周转的速度●资本周转一次(循环一次)的时间●一定时间内资本循环周转的次数
一年时间(12个月)资本周转次数(n)=——————————
资本周转一次的时间第二节产业资本的周转
一、资本周二、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1.生产时间
●劳动时间
●自然力独立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
●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
●正常的停工时间2.流通时间●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时间●商品的销售时间二、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1.生产时间
●劳动时间
●3.生产资本的构成
①固定资本
●指以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等劳动资料
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
折旧费用=固定资本原始价值/固定资本平均使用年限
折旧率=折旧费/固定资本原始价值
②流动资本
●指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
式和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3.生产资本的构成
①固定资本
●指以机器、设备、厂房、③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
●存在形式不同:前者以劳动资料形式存在;后者以劳动
对象、劳动力形式存在
●作用方式不同:前者以不变的实物形态多次重复参加生
产过程,只有等报废后才需进行整体实物更新;后者只
能参加一次生产过程,每一周期都要进行实物补偿
●价值转移和补偿方式不同:前者是逐步转移、逐步补
偿;后者一次转移、一次补偿
●周转时间不同:前者周转时间长;后者周转时间短
④结论:固定资本的周转速度慢于流动资本
的周转速度③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
●存在形式不同:前者以劳动资☆固定资本本身周转速度的快慢与固定资本
磨损的程度密切相关
●有形磨损:固定资本的物质要素由于使用
以及自然力的作用而造成的损耗
●无形磨损:固定资本在其有效使用期内,
由于生产技术进步而引起的价值上的损失☆固定资本本身周转速度的快慢与固定资本
磨损4.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①既取决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
还取决于它们在生产资本中所占比重的大小
②公式及计算
●预付资本一年中的总周转次数
(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流动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
=—————————————————————————
预付资本总额
●举例
某产业资本家的固定资本为20万元,其中厂房价值为6万元,可用20年;机器价值为12万元,可用10年;小工具价值为2万元,可用4年。流动资本为8万元,一年周转4次,每次周转时间为3个月。求全部预付资本一年中的周转次数。(1.214次)4.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①既取决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的三、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1.影响预付资本的数量
●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在保证生产规模
不变的情况下,节省预付资本,特别是节
省预付的流动资本
2.影响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M=m/·v·n●M/=M/v=m/·v·n/v=m/·n●加快可变资本周转速度,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3.避免或减少固定资本无形损耗,加速固定
资本更新三、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1.影响预付资本的数量四、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与不变
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有何不同?
1.划分的依据不同
2.划分的内容不同
3.划分的目的不同四、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与不变
资本和可变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的划分依据和划分内容按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划分资本的各个部分按资本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划分不变资本厂房、机器、设备、工具等固定资本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流动资本可变资本劳动力商品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的划分依据和划分内容
第三节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一、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涵义
1.个别资本
●独立发挥资本职能的个别企业的资本
2.社会资本
●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个别资本的总和
第三节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一、个别资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1.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指社会上所有个别资本互相交错、互为条件的循
环和周转运动的总和●与单个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区别﹡既包括生产消费,也包括工人和资本家个人消费﹡不仅包括资本流通,而且包括一般商品流通﹡不仅包括资本流通,而且包括剩余价值流通﹡既要考察价值补偿,也要考察实物补偿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1.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指社2.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
的实现问题
①什么是社会总产品
●指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
年)内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C+V+m
●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第Ⅰ部类生产Pm;第Ⅱ
部类生产Km
②何谓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即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
实物上得到替换2.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
的实现※分析社会资本再生产实现条件的理论假定﹡生产周期为1年,不变资本的价值在1年内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商品按价值出售﹡没有对外贸易﹡剩余价值率为100%﹡社会上只有工人和资本家两大阶级※分析社会资本再生产实现条件的理论假定三、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特点
●剩余价值全部用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生产维持
原有规模
2.社会总产品的构成
Ⅰ4000c+1000v+1000m=6000
Ⅱ2000c+500v+500m=3000
3.社会总产品的三大交换体系
●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
●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
●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
4.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①Ⅰ(c+v+m)=Ⅰc+Ⅱc
②Ⅱ(c+v+m)=Ⅰ(v+m)+Ⅱ(v+m)
③Ⅰ(v+m)=Ⅱc三、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特※注意:﹡在考察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时,对不变资本运动的假设,即不变资本在一个生产周期中全部消耗掉,其价值在1年内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且在当年的社会总产品中全部得到补偿,这与现实经济生活是不相符合的﹡不变资本中固定资本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在时间上是不同步的﹡为了使得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不至于遭到破坏,固定资本的补偿必须满足条件:全社会一年内在实物形式上更新的固定资本总额必须等于当年在货币形式上积累的折旧基金总额※注意:四、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特点
●社会资本再生产在扩大了的规模上重复
进行(m的一部分必须积累起来,作为
追加资本投入生产)
2.假设条件
●只考察外延扩大再生产
●资本有机构成不变四、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特3.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①要有追加的生产资料
Ⅰ(c+v+m)>Ⅰc+Ⅱc
即:Ⅰ(v+m)>Ⅱc
②要有追加的消费资料
Ⅱ(c+v+m)>Ⅰ(v+m/x)+
Ⅱ(v+m/x)
即:Ⅱ(c+m-m/x)>Ⅰ(v+m/x)3.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①要有追加的生产资料
4.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①假定
⊿c:追加的不变资本
⊿v:追加的可变资本
m/x:资本家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
②实现条件
Ⅰ(c+v+m)=Ⅰ(c+⊿c)+Ⅱ(c+⊿c)
Ⅱ(c+v+m)=Ⅰ(v+⊿v+m/x)+
Ⅱ(v+⊿v+m/x)
●上面两等式都可变换成:
Ⅰ(v+⊿v+m/x)=Ⅱ(c+⊿c)4.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①假定
⊿c:追5.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
●增长最快的是煤、电力、钢材、各类机床
等主要用来生产Pm的生产资料
●其次是用来生产Km的生产资料
●最慢的是各类消费资料的生产
●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是技术进步条件
下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生产资料生产
的增长最终要依赖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5.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
●增长最快的是煤、电力、钢材、第四节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一、经济危机的实质
●生产的相对过剩
二、经济危机的根源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在:①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②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之间的矛盾第四节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一、经济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1.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2.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危机阶段(资本家为什么要大量销毁某些商品?)
●萧条阶段
●复苏阶段
●高涨阶段3.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
●固定资本更新为什么?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1.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2.资本主四、经济危机的作用
1.消极作用
①加剧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②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阶级矛盾
③加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
④加剧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积极作用●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具有强制的暂时的调节作用四、经济危机的作用
1.消极作用
①加剧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五、战后经济危机的新特点1.危机频繁、周期缩短2.再生产周期中各阶段的交替界限不清3.破坏性减弱,生产下降的幅度较小4.失业率上升,但波动有所减弱5.出现了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发的“滞胀”
局面6.货币信用危机不再是经济危机的必然伴侣五、战后经济危机的新特点1.危机频繁、周期缩短第六章剩余价值的分割
第一节产业资本和产业利润一、资本主义的成本价格1.成本价格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转化形式●含义:生产商品的资本耗费K=C+V●生产商品的实际劳动耗费大于生产商品的资本耗费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掩盖了
资本主义剥削关系3.成本价格对资本家的重要性●是资本家出售商品的价格下限和经营盈亏的标志●是影响资本家竞争胜败的决定性因素第六章剩余价值的分割
第一节产业资本和产业利润二、剩余价值(m)转化为利润(p)
1.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量上m=p
2.m和p的区别
①m是作为可变资本的产物而存在;p是作
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而存在
②m是本质;p是m的现象形态
③m体现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关系;p恰恰掩
盖了这种关系二、剩余价值(m)转化为利润(p)
1.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三、剩余价值率(m/)转化为利润率(p/)
1.利润率的涵义
①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p/=m/(c+v)
②p/
是m/
的转化形式,两者的区别:
●量上不等,p/<m/
●两者反映的关系不同:m/反映资本家对
工人的剥削程度;p/
反映预付总资本的增
值程度。三、剩余价值率(m/)转化为利润率(p/)
1.利润率的
2.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
①剩余价值率的高低②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整个部门、个别企业)③不变资本的节省④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2.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
①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四、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1.不同生产部门利润率的差别
●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利润率反而较高
●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利润率反而较低
生产部门资本有机构成m/m商品价值p/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生产价格食品70c+30v100%3013030%20%20120机械80c+20v100%2012020%20%20120电子90c+10v100%1011010%20%20120四、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1.不同生产部门利润率的差别
●资2.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的形成
●平均利润率=社会剩余价值总额/社会总
资本
●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
●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
竞争的结果,体现了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
家,要求按照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的原
则,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2.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的形成
●平均利润率=社会剩余价
3.平均利润率形成后更加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
4.说明几点
●平均利润率不是各部门利润率的绝对平均化
●平均利润率是部门之间竞争引起P
平均化的发展趋势
●平均利润率形成后不是固定不变的
3.平均利润率形成后更加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
4.说明几点
五、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生产价格的概念
商品价值=(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m/
利润p/
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率
五、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生产价格的概念
商品价值=
2.生产价格理论没有违背价值规
律,和劳动价值论不矛盾
●平均利润总额=剩余价值总额
●生产价格总额=商品价值总额
●生产价格的变动最终由商品价值的变动决定,而且两者变动方向一致
2.生产价格理论没有违背价值规
律,和劳动价值3.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具有客观必然性
4.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的伟大意义●科学地解决了劳动价值论与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之间形式上的矛盾●揭示了整个资产阶级同整个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关系
3.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具有客观必然性
4.平均利润和生产六、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1.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原因
☆社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可变资本比重
减小(由可变资本所推动的劳动力以及由
此带来的m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内蒙古自治区分公司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6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十校联考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语文卷含解析
- 2025浙江杭州桐庐县土地整治开发利用有限公司招聘8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山东安丘市华安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安丘盛源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招聘2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妊娠期合理用药2讲课文档
- 2025年农林牧渔职业技能考试-插花员考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100题合集单选)
- 2025年公安消防职业技能考试-消防工程施工考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一百题单选合辑)
- 2025年公安消防职业技能考试-公安消防技能考试(综合练习)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一百题单选合辑)
- 2025年住院医师规范培训(各省)-广西住院医师中医全科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100题合集单选)
- 银联测试题目和答案高中
- 劳工人权培训
- 玉米收割合同协议书模板
- 台球球员签约协议书
- (高清版)DBJ 08-220-1996 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 2024-2025学年福建省莆田市哲理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
- 佑隆(台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900吨真菌毒素降解酶制剂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环评报告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基于使用的保险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焊接与热切割作业国家题库
- GB/T 13460-2025再生橡胶通用规范
- 膀胱造瘘相关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甘草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竞争格局与投资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