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说课稿(全册)_第1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说课稿(全册)_第2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说课稿(全册)_第3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说课稿(全册)_第4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说课稿(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说课稿(全册)1白鹭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白鹭》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是著名学者郭沫若。课文以诗一般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白鹭的外形美、和谐美、神态美和动感美。揭示了白鹭平凡、朴素而高洁的美感,表达了作者热爱白鹭,赞美白鹭的思想感情。本课是本年级的第一课,紧扣单元主题:借具体事物表达自己的情感。本课优美的句子和表现手法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二)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准确把握课文内容,感悟文章的主旨,学习课文语言的优美性和作者对白鹭外貌描写的手法。4.用心感受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平凡事物之美,提升审美能力,丰富人生内涵。(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本课生字词,背诵课文。2.正确理解课文主旨,学习作者的表达手法。难点:加深对生活的感悟,加强对生活中事物的观察,能发现生活中平凡事物之美,提升审美能力,丰富人生内涵。二、说教法。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朗读法本课语句优美,要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朗读充分感受课文的句子之美,感受课文句子所呈现出的画面美。主要采用学生跟随范读录音朗读和学生自由朗读等形式。2.发现点拔教学法本课的语言比较抽象,情感比较含蓄,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分析重点语句,带领学生品味课文所呈现出白鹭的外形美,和谐美,神态美和动感美。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和白鹭的图片,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让课堂更生动。三、说学法。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大概了解课文内容,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课内主要是朗读课文,学习生字和课文内容,结合课后习题,进行适当练习,从而掌握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四、说教学流程。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要结合课前的预习和课后习题,紧扣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以达成教学目标。(一)布置预习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2.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3.收集白鹭的资料和作者简介。(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一、引入课题板书:白鹭二、学习生字词师:请大家大声朗读课文,标出本课的生字和不熟悉的词语。1.课件出示生字词。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完之后同桌之间相互交流。3.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强调书写规范。让学生自行临写,教师检查书写情况。三、学习课文内容1.整体感知。让学生通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提示:共分为三个部分。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第2-10自然段为第二部分,第11自然段为第三部分2.学习第1自然段。思考第一自然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提示:总起下文。第二课时:一、学习第2——10自然段1.学习第2-5自然段的内容。2-5段描写是白鹭的外形之美。请大家在文中找出白鹭的外形特点。(点明学生回答)第5段重点描绘了白鹭的外貌特征。作者从颜色,外形两个方面对白鹭的进行了描述。注意词语: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让学生注意特殊句式: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试着用这个句式造句。这一部分讲述的是白鹭的外形特点,作者表现出对白鹭美丽外表的高度赞美。2.学习第6-10自然段的内容。先齐读第6-8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画面。第6自然段描绘的是白鹭在清水田中钓鱼的情景-钓鱼图,展现了白鹭优雅,和谐之美,这种美是很容易被忽视的。作者却敏锐的发现了;第7自然段描绘的是清晨白鹭在小树的绝顶瞭望的情景-瞭望图,这一段展现的白鹭的神态美;第8自然段描绘的是黄昏白鹭在天空中低飞的画面-飞行图,画面传递出一种动感美。第9-10自然段表达了出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作者认为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白鹭是一种很美丽的动物,然而这种美常常被大家所忽视,所以我们要有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用心去感受,发现蕴含在平常事物中的美。二、学习第11自然段请同学说一说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作用。提示:照应开头,点明中心。请大家再次齐读课文,仔细体会作者所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内涵。引导学生体会这样结尾的好处。三、拓展延伸1.让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段落,说一说这些段落好在哪里。2.教师对作者的表现手法进行点拨。美的事物还要作者采用高妙的艺术手法加以描绘展示。想一想作者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些事物的形象和美的。本文也是一篇优美的咏物散文,在状物抒情方面作者采用的是写意手法,即抓住事物的神韵作粗线条的勾勒。课文主旨归纳板书设计外形美白鹭诗和谐美韵在骨子里的诗(平凡的事物,不一样的感受)神态美动感美2落花生说教材。(一)教材分析。《落花生》是一篇经典的课文,作者借平凡的事物讲述了深刻的道理: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能做一个华而不实的人。本课结构严谨,叙事有条理,详略得当。学习本课,要着重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详略得当的表现手法。(二)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积累6个词语。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正确理解课文主旨。感悟要做一个有用的人的道理,能根据课文主旨写一写身边的例子。(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习本课生字词,积累词语。2.能正确理解课文主旨。难点:1.正确理解课文主旨。感悟要做一个有用的人的道理,能根据课文主旨写一写身边的例子。二、说教法。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朗读法本课在课文朗读上有两个侧重点。一是分角色朗读,本课人物对话较多,通过分角色朗读了解课文内容。二是重点朗读带有哲理性的句子,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主旨。2.发现点拔教学法本课语言平实朴素,容易理解,但是从句子中提炼出作者所呈现的道理还是有难度,要适时对学生进行点拨。3.练习法练习能够及时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采用仿写句子、词语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准备了同步教学多媒体课件。包括作者简介,课文生字和课文讲解内容,配有适量插图,图文结合,避免枯燥说教形式教学。三、说学法。本课要求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包括自己查字典预习本课生字,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查找作者简介,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把握。课内学习包括具体学习本课要求会认字的字音,掌握会写的字,了解课文内容,准确领会课文主旨,完成本课课后练习,重点完成本课小练笔。说教学流程。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要结合课前的预习和课后习题,紧扣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以达成教学目标。(一)布置预习,课前交流: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2.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3.收集作者简介,有兴趣的可以查找花生生长的相关资料。(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一、课题导入板书:落花生教师介绍课文作者信息。二、学习生字词1.让学生朗读课文,标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2.课件出示生字词。3.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词,引导学生注意读音准确。4.教师范写生字,让学生注意笔顺,书写规范。让学生自行临写,教师指导纠正。三、整体感知,给课文划分层次1.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在读的过程中思考: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这个题目写了哪些内容?2.让学生标出自然段,给课文内容划分层次。点名学生回答是如何划分的,这样划分的理由。提示:这篇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种花生收花生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尝花生第三部分:第3-15自然段:议花生第二课时:一、学习课文内容1.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对于课文结构层次的划分。2.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读这两个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是本课的前两个部分。找出这两个段落中的生字,词语。第1自然段讲述一家人种花生,本来以为花生不容易种植,但是“居然”收获了。(引导学生注意“居然”这个词语,表明出乎意料。)第2自然段讲述的是尝花生,“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我们就在后院的茅亭里过这个节”,这里结合前面母亲不肯荒废空地,显示出母亲的勤劳能干,还会享受生活。3.学习课文第3-15自然段这一部分是本课的第三部分,讲述的是“议花生”。请分角色朗读一下这些段落,想一想议花生议论了哪些内容?教师提问:①“我们”认为花生有哪些好处?花生味道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容易得到。②父亲拿花生和苹果、石榴相比是为了说明什么?说明花生虽然外表不那么吸引人,但是却默默奉献,大有用处。③父亲拿花生和苹果、石榴相对比,这样的好处是什么?这样做对比是为了突出花生的特点。④父亲借说花生,是为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能做一个华而不实的人。⑤作者借父亲评论花生,告诉了我们深刻的道理,这种写法是什么?借物喻理结合自身实际,说一说怎样做才是有用的人呢?(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踊跃回答)二、拓展延伸1.让学生熟读课文,感受课文主旨。2.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详略得当的表现手法,略写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详写议花生。3.小练笔。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人,他们像“花生”那样,默默无闻地作着贡献。让学生用一段话写一写身边的这样的人。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巡视指导。三、课文主旨归纳四、板书设计种花生矮矮地长在地上收花生果实长在地下,必须挖起来才知道落花生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尝花生好吃议花生和苹果、石榴相比较,花生默默无闻,朴素无华3桂花雨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桂花雨》是著名作家琦君的名篇,课文回忆了自己儿时关于桂花的一些事情,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儿时生活的怀念。课文语言优美,且富有童趣,展现了作者关于桂花的美好回忆,情感真挚。(二)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积累5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结合重点词语理解作者所传递出来的情感,准确把握作者借写桂花表达出来的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本课生字。2.能结合重点词语理解作者所传递出来的情感,准确把握作者借写桂花表达出来的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难点:1.准确把握课文主旨。二、说教法。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朗读法本课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传递出来深刻,真挚的情感。作者描写儿童时代摇花乐时语句是欢快的,描写离开故乡时的语句是充满乡愁的,要让学生着重朗读这些句子,感悟句子所透露出来的真挚的感情。2.发现点拔教学法本课在教学过程中侧重引导学生赏析作者描绘“桂花乐”的情景,分析作者所呈现出摇花乐的画面。采用提问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准备了同步教学多媒体课件。包括作者简介,课文生字和课文讲解内容,配有适量插图,图文结合,避免枯燥说教形式教学。三、说学法。学习本课,要求学生将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结合起来。课前预习是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标出课文中不认识的字,结合课文注音和查字典识记生字。预习课文内容,查找作者资料,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四、说教学流程。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要结合课前的预习和课后习题,紧扣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以达成教学目标。(一)布置预习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2.朗读课文,结合课后习题了解课文内容。3.阅读课后链接,思考课文借写桂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二)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板书:桂花雨二、学习生字词1.课件出示生字和词语。2.让学生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在课文中标出生字和词语。3.教师范读生字和词语,学生跟读,注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4.教师范写生字,学生临写。教师进行指导,强调笔顺和书写规范。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尝试给课文划分层次。提示: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2.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思考下列句子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句子:①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②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③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3.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说一说作者借桂花表达了什么感情。第二课时:一、学习课文内容1.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师:第1自然段总起全文,请大家注意关键词,“中秋节”、“故乡”.第2自然段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关于桂花的事情。师:为什么作者这么喜欢桂花呢?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桂花的香气很迷人。二、学习第3-7自然段1.学习第3自然段。师:第3自然段写母亲担心“可别来台风啊”,而且母亲说:“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这里体现出母亲勤劳善良,而且表现出故乡邻里之间温馨和谐的氛围。2.提问,“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这句话传递出什么感情?师:第4自然段开头作者回忆了故乡桂花盛开时的景象,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之情。3.学习第5自然段。师:第5自然段讲述的是“摇桂花”,这一段展现了作者童年时代摇桂花欢快的场面。请大家大声朗读这句话:“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像的雨呀!’”,读出欢快的情感。结合课文插图,想象作者所呈现的画面,这是一幅充满欢乐,充满童真的画面。4.学习第6-7自然段。师:请大家注意第6段最后一句话,“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里写出了桂花对于故乡的意义,即便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作者回忆起故乡,仿佛还闻到了故乡桂花的香气。师:第7自然段讲述的作者回忆自家搬到杭州,再也不见家乡的桂花。但是作者依旧会去小山上赏桂花。请大家看这句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写出了母亲和作者对故乡的无限思念,结合之前所描写的在故乡摇桂花的情景,这句话显得有些伤感。三、学习第8自然段师:本段总结全文,深化主旨。作者这里强调“摇花乐”,进一步传递出作者对故乡,对童年时代的无比怀念之情。四、拓展延伸1.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说说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2.结合课后阅读连接,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含义”课件展示阅读链接的内容。3.让学生说说对自己故乡最怀念的事物。五、课文主旨归纳六、板书设计喜欢桂花桂花雨桂花雨怀念家乡,怀念童年生活。“摇花乐”4珍珠鸟说教材。(一)教材分析。《珍珠鸟》是小学语文学习的名篇,是著名作家、学者冯骥才的经典作品。作者用灵动的笔调呈现出了珍珠鸟的活泼、可爱,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珍珠鸟逐渐与“我”建立信任的过程。本课结构严谨,语句生动活泼,立意高远,主旨深刻,要注意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二)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积累语句。2.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领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的情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本课生字词,学习作者的表现手法。难点:领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二、说教法。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默读与朗读结合。让学生采用默读与朗读两种朗读方式相结合,了解课文内容。重点读课文描写珍珠鸟外表、动作、神态的句子,感受“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了解“我”与“珍珠鸟”建立信任的过程。2.发现点拔教学法本课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积累课文描写珍珠鸟的句子,这些句子用工笔勾勒的手法,生动的展现了珍珠鸟活泼,可爱的样子,要学习作者的描写手法。本课的重点是领会课文主旨,即信任是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产生的,课文主旨句即课文最后一段,要引导学生结合全文来理解这个句子。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准备了同步教学多媒体课件。包括作者简介,课文生字和课文讲解内容,配有适量插图,图文结合,避免枯燥说教形式教学。三、说学法。本课要求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包括自己查字典预习本课生字,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查找作者简介,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把握。课内学习包括具体学习本课要求会认字的字音,掌握会写的字,了解课文内容,准确领会课文主旨,积累课文优美的句子,学习作者的表现手法。说教学流程。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一课时,要结合课前的预习和课后习题,紧扣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以达成教学目标。(一)布置预习,课前交流: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2.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了一课时:一、导入课题板书:珍珠鸟二、学习生字词句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教师范读生字,引导学生读准字音。2.在文中找出描写珍珠鸟动作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后面所传递出来的情感。三、学习课文内容。1.让学生朗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提示:作者通过描绘珍珠鸟与自己一起生活、互动的一些细节,刻画出了珍珠鸟活泼可爱的形象,展现了一个温馨和谐的画面。2.让学生找出关于珍珠鸟外表描写的句子。3.在文中找出描写珍珠鸟动作描写的句子,注意特殊句式: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4.引导学生梳理珍珠鸟对“我”的态度变化,在文中找出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5.结合课文,说说“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内涵。四、课文主旨归纳

五、板书设计大鸟:害怕人,探脑袋珍珠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小鸟:爱喝茶水,啄笔尖,肩头睡5搭石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搭石》这篇课文写了“搭石”这一事物,展现了作者家乡邻里之间尊老爱幼,互助和谐,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本课紧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要求学生能“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作者借具体事例呈现了人物形象,课文条理清晰,结构严谨。(二)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积累“汛期、山洪”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难点:1.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二、说教法。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默读与朗读相结合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让学生掌握快速默读的方法,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锻炼默读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发现点拔教学法本课语言平实,作者通过描绘具体事例展现了乡亲们之间朴素的情感。这些情感体现在事例的细节中,要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细节所体现出来的内涵。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准备了教学同步课件,内容涵盖生字和课文内容讲解,辅助教学,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让课堂更生动。三、说学法。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大概了解课文内容,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课堂上学习主要是朗读课文,学习生字和课文内容,达成本课学习目标。四、说教学流程。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要结合课前的预习和课后习题,紧扣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以达成教学目标。(一)布置预习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2.默读课文,记录自己默读课文所花费的时间。3.找出课文中让自己印象深刻的画面,思考从哪些语句中能体会到乡亲们之间美好的情感。(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一、课题导入1.课件展示课文相关配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师:同学们,请大家先看这幅图片,这就是作者美丽的家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有一个不一般的名字——搭石。下面请大家先预习一下,看看课文讲了什么内容。板书:搭石二、学习生字词1.让学生默读课文,标出生字。2.课件出示生字词。3.教师范读生字,学生跟读,指导读准字音。4.教师进行生字书写指导。三、学习课文内容1.整体感知。让学生默读课文,在默读过程中标出自然段,并记录下自己读完课文的时长。2.点名学生说一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3.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什么叫搭石。第二课时:一、学习第2-4自然段1.让学生朗读这三个段落,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三个段落分别展示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第2自然段讲述了上了点年岁的人要是发现哪块石头不稳,就会找来合适的石头换上,体现了一心一意为他人服务的美好品质。第3自然段描绘了人们上下工时走搭石的画面,作者强调是“协调有序”。第4自然段讲述了走搭石的人们相互谦让,尊敬老人的美好品质。词语:唯独懒惰平稳合适俗语平衡止步协调一般美感招收示意家常假如理所当然2.注意重点句子。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感觉。让学生注意这个句子所描绘的画面,画面呈现了人们走搭石时候的动作美和音乐美,画面中人们走搭石是协调有序的,人们之间的感情也是和谐的,这个场景也让人陶醉。二、学习第5自然段1.让学生朗读第5自然段,结合前文想一想这段话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提示:赞美了搭石的奉献精神。请同学们联系之前的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借助搭石赞美了乡亲们哪些美好的情感?提示: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尊敬、爱护老人。三、拓展延伸1.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记录自己默读课文所花的时间。2.让学生说一说学完这一课,课文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找出能体现乡亲们美好情感的句子。四、课文主旨归纳五、板书设计默默奉献搭石互相礼让心灵美尊老爱幼6将相和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将相和》是历史故事,选自《史记》,课文篇幅较长,分为三个故事,主要人物是蔺相如和廉颇。本课要求锻炼学生的阅读速度,总结阅读技巧,另外还能结合关键词复述故事内容,综合培养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二)教学目标。1.认识1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积累词语。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体现出的美好品质。(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2.感受人物所体现出来的美好品质。难点:感受人物所体现出来的美好品质。二、说教法。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默读法本课的教学要求让学生学会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能抓住关键词了解词语,提高阅读效率。因此本课主要采用默读法,锻炼学生的默读能力。2.发现点拔教学法本课篇幅长,要让学生学会提炼关键词,能根据关键词总结故事内容,同时能根据关键词流畅、完整的复述故事内容。要让学生学会分析人物的语言所体现出的性格特点,体会事件所展现出的人物形象。3.练习法本课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安排了适当练习。主要是针对课文生字,重点词语听写,句式的仿写和阅读文段训练。通过适当的练习,达到让学生学用结合的目标。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准备了同步教学多媒体课件。包括《史记》简介,课文生字和课文讲解内容,配有适量插图,图文结合,避免枯燥说教形式教学。三、说学法。本课要求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包括自己查字典预习本课生字,通过默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查找《史记》的相关资料,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课内学习包括具体学习本课要求会认字的字音,掌握会写的字,了解课文内容,准确领会课文主旨,完成本课课后练习。说教学流程。本课的教学安排根据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教学过程分为课前预习和课内教学两部分组成。(一)布置预习,课前交流: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2.思考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尝试提炼故事关键词,概括故事内容。3.查找《史记》以及课文故事的背景,加深对故事内容的了解。(二)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板书:将相和二、学习生字词。1.让学生在课文中标出生字和词语,先自己读一遍,熟悉字音。2.课件出示生字词,教师指导学生读准字音。3.教师指导学生书写,注意强调笔顺和书写规范。三、学习课文内容1.学习课文第1-10自然段,这是课文的第一部分。让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读完之后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这几段讲的主要内容,用一个词概括一下。2.让学生找出描写蔺相如语言、动作和神态的句子,说出这些句子体现了什么内涵。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3.让学生说一说蔺相如是怎样巧妙的保护和氏璧的。(重点看第9自然段)第二课时:一、学习第11-15自然段1.让学生默读这几个段落,了解段落大意。第11-15自然段讲述的是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的表现,展现了蔺相如不畏强权,机智勇敢的外交才能,在这次外交活动中没有让秦国占到便宜。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又立了功,被赵王封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二、学习第16-18自然段让学生思考系列问题:1.为什么廉颇感到很不服气?2.蔺相如坐车出去为什么看见廉颇就回避?这表明蔺相如怎样的态度。3.廉颇听了蔺相如的话,负荆请罪,这展现出廉颇怎样的品质?4.蔺相如见到廉颇负荆请罪,他有什么反应?5.结合前面两个故事,说一说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三、拓展延伸1.让学生根据下面的提示,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2.说一说课文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关系。3.让学生选一些词语或句子写在卡片上,看谁能一眼看完卡片上的所有内容。4.分析课文的写作特点:①三个故事情节之间密切联系,②通过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道德品质。四、课文主旨归纳

五、板书设计将百战百胜(居功自傲)负荆请罪(勇于改过)将相和和(以国家利益为重)相机智勇敢(完璧归赵)渑池相会(不畏强暴)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说教材。(一)教材分析。《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是一篇说明文,课文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式,介绍了几种不同事物的运动速度。本课要求带着课文的题目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的课文主要内容,培养学生默读和概括文段内容的能力。(二)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积累词语。2.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3.学会带着课文题目中提出的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2.学会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内容。难点:学会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内容。二、说教法。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默读法。本课的课题要求让学生带着课文题目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锻炼学生的默读能力与概括文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发现点拔教学法本课是一篇说明文,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说明对象,也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以及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重点关注课文的说明手法,以及作者在语言表达上的一些特点。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准备了同步教学多媒体课件。包括课文生字和课文讲解内容,配有适量插图,图文结合,避免枯燥说教形式教学。三、说学法。本课要求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包括自己查字典预习本课生字,默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初步感受课文语言表达的特点。课内学习包括具体学习本课要求会认字的字音,掌握会写的字,了解课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手法,本课在进行说明时主要运用了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式,要掌握这两种说方式的优点。本课语言生动,要让学生到品味课文语言的生动性。说教学流程。根据教学目标,结合课后习题,本课的教学共安排了以下两个部分来完成。(一)课前预习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录阅读时间。了解课文的说明对象,了解课文的说明手法。(二)课堂教学。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了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师:同学们,请大家说一说自己所见过速度最快的事物是什么?(教师提问,鼓励学生踊跃回答)师:刚才大家的发言非常精彩,那么让我们带着这份热情,来开始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一起来看课题——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下面请大家先带着课文题目中所提出的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读完之后,试着完成课后的练习。二、学习生字词1.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这些生字,同桌之间相互交流预习情况。2.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大声朗读。3.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读准字音,注意多音字“冠”。4.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注意笔顺,书写规范。三、学习课文内容。1.整体感知。让学生默读课文,尝试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提示:本课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4自然段,讲述的是动物界中几种动物的速度:鸵鸟、猎豹和游隼。第二部分:5-8自然段,讲述的是太空中几种物体的速度:飞机、火箭、流星体和光。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总结全文。2.让学生思考本课采用了哪些说明手法,好在哪里。提示:作比较和列数字。好处:能使读者更清楚直观地了解事物的速度之快,说明更加具体、清晰。第二课时:一、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1.让学生朗读第1-4自然段,找出每个段落的关键词。2.让学生根据关键词回答下列问题。①在两条腿的动物里面,那种动物是奔跑冠军,这种动物的奔跑速度是多少?②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是哪种?③游隼俯冲时的速度是多少?二、学习课文第5-9自然段1.课件展示喷气式飞机、火箭、流星体和手电筒的图片,让学生朗读课文,找出描写这几种物体速度的句子。2.让学生思考,作者在说明这几种物体的速度时主要和什么作对比。提示:喷气式飞机和火箭的速度和声音作对比。3.指名学生回答:那种物体的传播速度是科学家认为最快的。4.学习第9自然段,强调词语“难以置信”,让学生感受到科技的神奇。三、拓展延伸1.让学生参照课后习题示例,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学习本课的体会,总结自己的阅读课文的方法。2.对于课文中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讨论交流。四、课文主旨归纳五、板书设计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动物界中:游隼>猎豹>鸵鸟科技进步,改善生活太空中:光>流星体>火箭>喷气式飞机总结全文:宇宙中最快的东西居然可以拿在手上《冀中的地道战》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冀中人民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创造出“地道战”这种战斗模式打击日本侵略者。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在此基础上要激发学生的学国热情,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要把重难点讲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明白为什么把冀中的地道战称为抗日战争史上的“奇迹”?学习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这一“奇迹”记叙下来的。二、学生分析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对课文的重难点比较难以理解,因此要采取一切办法,一切手段把课文讲透。三、设计思路本课设计思路以素质教育新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组织者、指导者。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四、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2、学习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这一“奇迹”记叙下来的;是怎样具体介绍地道的式样和特点的。(二)能力训练点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三)德育渗透点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三、学法引导(一)教师教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并辅之以电影录像资料、课件完成本课教学。(二)学生学法以小组为单位,综合运用前面学到的阅读基本功,读、思、讲、辩理解课文内容。四、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二)难点理解为什么说中国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三)疑点为什么把冀中的地道战称为抗日战争史上的“奇迹”?(四)解决办法充分利用影视资料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教师引导学生自学自悟,并通过播放影视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2、学生自读自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读、思、讲、辩理解课文。七、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预习课文。八、教学步骤(一)复习导入认读词语(课件出示)。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冀中的地道战》这篇课文。(二)精读课文,深入探究1、学生朗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1)地道战是怎样产生的?(播放电影片段)(2)地道战的作用是什么?2、说地道战是抗日战争史上惊人的奇迹,那么它奇在哪儿?(围绕“奇迹”这一中心词深入学习地道的式样和特点这一重点内容。)默读课文第二部分,分组讨论:(1)地道的结构特点有哪些?引导学生归纳:从总体结构看,地方隐蔽:街道下面、庄稼地下面;高深适宜:四尺多高,离地面三尺;构造齐全:住人、拴牲口、做厕所、气孔;作用极大:保护群众。地道的出口是怎样的?有几种情况?你又怎样理解地道之“奇”?(小组讨论交流后,引导学生归纳:从隐蔽自己,打击敌人方面的结构看,口外:隐蔽安全,堆满荆棘,设置陷坑;口内:活道——“孑口”,死道——地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2)冀中人民怎样对付敌人的破坏?(播放电影片段)(小组讨论交流后归纳:从对付敌人破坏方面的结构看,防火攻——土和沙;防毒攻——吊板;防水攻——跟枯井暗沟相连。)(3)冀中人民怎样通讯联络?(“无线电”——吆喝声,“有线电”——拉铃声。)小结:(1)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此时你们最想说什么?(2)作者把结构十分复杂的地道,介绍得条理分明,井然有序,使我们一目了然,如临其境。3、齐读课文最后一部分,说一说地道战的历史地位。(三)总结、扩展1、课文按怎样的顺序把地道战这种斗争方式讲明白的?课文抓住了事物的几个方面,有条理地记叙了地道战,今后写作时要学习运用这种方法。2、欣赏歌曲《地道战》。(四)布置作业学了《冀中的地道战》一文,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篇读后感。板书设计冀中的地道战地道战的产生——为了粉碎“扫荡”地道战的作用——保护自己,打击敌人地道的特点历史地位9猎人海力布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民间故事,《猎人海力布》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教学要求要让学生能了解课文内容,能创造性的复述故事,学会提取信息,缩写故事。同时要让学生感受故事人物的美好品质,感受民间故事的美丽。(二)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积累词语。2.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人物的品质。3.学习猎人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美好品质。(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人物的品质。2.能正确体会海力布的美好品质,有所感悟。难点: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人物的品质。二、说教法。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朗读与默读相结合本课要求让学生通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因此要先让学生通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另外本课人物对话较多,可以让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的形式,感受人物对话所体现出的人物形象。2.发现点拔教学法故事性内容的难点在能通过事件感受人物的形象与品质,因此要在学生充分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对话等方面中感受人物的形象,加深对课文主旨的了解,感受民间故事的叙事魅力。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课文讲解、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让课堂更生动。三、说学法。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课文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课堂学习主要是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生字词,讲解重点词语,了解课文主旨,感受人物形象和品质。本课时还根据教学要求,结合课后习题,安排了适当练习,巩固课堂学习成果。四、说教学流程。本课根据教学目标,共安排了两部分的教学内容,分为课前预习安排和课堂教学。具体流程如下:(一)课前预习安排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2.默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二)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共安排了两个课时的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二、学习生字词1.让学生默读课文,标出课文中的生字和不熟悉的词语。自己查字典或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交流不熟悉的词语。2.课件出示生字和重点词语。3.教师范读生字,引导学生读准字音。4.教师指导学生临写生字,强调笔画和书写规范。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标出自然段,尝试给课文划分层次。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第二课时:一、学习课文内容。1.学习第1-2自然段。师:这两个自然段是故事的开头,介绍了故事的主人公和故事发生的地点。海力布是一个怎样的人?在课文中画出来。热心帮助他人,深受大家尊敬。二、学习课文第3-6自然段1.指名学生概括3-4自然段的内容。这两个段落讲述的是海力布救助小白蛇的事情。2.引导学生注意两人之间的对话。3.学习第5-6自然段的内容。这两段讲述的海力布得到了神奇的石头,小白蛇一再叮嘱他不能把动物说的话告诉别人,否则自己就会变成石头。三、学习第7-11自然段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第7-10段。分别扮演海力布、带头的鸟和乡亲们。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读出不同人物不同的语气。2.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课文中找出答案。①海力布得到石头之后,有什么表现?每次打猎回来,分给大家的猎物更多了。②当海力布听到鸟儿的话,他有什么反应?大吃一惊,急忙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大家。③乡亲们听说要搬走,他们是怎么说的?乡亲们不愿意搬走,不太信海力布的话。④海力布为了让乡亲们相信自己的话,他做了什么?他说出实情,自己变成了石头。3.读第11自然段,说说这样结尾的好处。结尾留下了悬念,“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呢”。不禁让人产生联想——那块石头现在在哪里?进一步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照应开头——这是一个流传至今的故事。三、拓展延伸。1.再次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了海力布的那几件事情。2.试着用自己的话给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写一段话,简要介绍它的来历。四、课文主旨总结五、板书设计猎人海力布(起因)救了龙王的女儿(经过)得到了龙王的酬谢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结果)为了救乡亲,自己变成了石头10牛郎织女(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牛郎织女(一)》是我国经典的民间故事,本课是牛郎织女整个故事的第一部分,交代了牛郎的背景以及和织女相遇的故事。本课由著名学者、教学家叶圣陶先生整理,课文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多方面展现了人物的形象,故事很生动。(二)教学目标。1.认识“垦、筛”等9个生字,会写“爹、嫂”等14个生字,积累“嫂子、床铺”等词语。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牛郎织女寄予的深切同情。3.发挥想象,能结合故事内容,完善故事情节。(三)教学重难点。1.学会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内容,准确把握课文主旨。(重点)2.能结合故事内容,完善故事情节。(难点)二、说教法。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默读法课文篇幅很长,教学要求让学生学会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内容。因此本课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多次默读,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2.词句分析法本课关于人物的细节描写很多,有很多关于人物细节描写的句子,要重点分析这些词句,正确把握人物形象。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准备了多媒体同步教学课件。包括作者简介,课文生字和课文讲解内容,配有适量插图,图文结合,避免枯燥说教形式教学。三、说学法。本课要求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包括自己查字典预习本课生字,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查找作者简介,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把握。课内学习包括具体学习本课要求会认字的字音,掌握会写的字,了解课文内容,准确领会课文主旨。说教学流程。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要结合课前的预习和课后习题,紧扣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以达成教学目标。(一)布置预习,课前交流: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2.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3.了解七夕和乞巧节的来历,查找牛郎星和织女星的资料。(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一、课题导入师: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叫做“乞巧节”也叫“七夕”,大家了解这个节日的来历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就与这个节日有关。下面请大家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板书:牛郎织女二、学习生字词1.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自己查字典进行辨认,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学习。2.课件出示生字和词语。3.教师范读生字和词语,学生跟读。注意读音准确。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字书写,强调笔顺和书写规范。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2.标出课文段落,给课文划分层次。提示:本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自然段。介绍牛郎凄苦的身世。第二部分:3-8自然段。牛郎照看老牛,分家后与老牛相依为命,到山里安了家。第三部分:9-21.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并与织女一起回家过日子。3.读完课文之后,同桌之间交流,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第二课时:一、学习课文内容1.学习第1-2自然段。这两段介绍了牛郎凄苦的身世。第1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哥嫂对牛郎都不好,牛郎和牛相依为命。请大家注意关于牛的描写:那头牛跟他很亲密,用温和的眼睛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这里对牛的描写显示出牛很通人性,为下文埋下了伏笔。2.学习第3-8自然段。这一部分讲的是牛郎照看老牛,分家后和老牛相依为命,到山里安了家。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牛郎是个心地善良,勤劳肯干,自立自强的好孩子。大家注意这句话:他就牵着老牛,拉着破车,头也不回,一直往前走,走出村子,走出树林,走到山里。这里走出……走出……走到……句式。在我们写作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个句式写句子,增强句子的韵味。3.学习第9-21段大家读完这一部分,觉得哪些部分比较神奇?(老牛开始说话,并且告诉牛郎有仙女下凡。)这就是神话故事的魅力。我们看第9-11段,老牛开口说话,牛郎却不感到奇怪,为什么?(因为他们俩相依为命,很是亲密。)老牛告诉牛郎有仙女下凡,并且说其中一位会成为牛郎的妻子,神不神奇?这一部分讲述的牛郎在老牛的指引下遇到织女,两人决定结婚在一起生活。大家看这句话: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头,回到草房。请注意这几个词语:穿过……翻过……回到……,这几个动词连用使画面活了起来。二、拓展延伸1.回顾课文内容。刚才我们学完了本课的内容。下面大家再把课文默读一遍,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找出课文中自己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方,在课堂上提出来大家交流。2.结合课后习题,发挥想象把课文中略写的故事情节说得更具体。①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②仙女们商量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3.让学生根据关键词复述故事内容,注意重点故事情节复述完整。4.让学生思考牛郎和织女后面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在课堂上交流交流。三、归纳课文主旨四、板书设计牛郎织女介绍牛郎身世(1—2)牛郎与老牛相依为命(3—8)牛郎:心眼好,能吃苦,勤劳善良老牛让牛郎去找织女(9—13)牛郎遇到了织女(14—18)织女:心灵手巧,勤劳善良织女答应牛郎一起生活(19—21)11牛郎织女(二)说教材。(一)教材分析。《牛郎织女(二)》是故事《牛郎织女》的第二部分,讲述的是牛郎和织女婚后的生活以及后来的遭遇。牛郎和织女婚后有着短暂的幸福生活,接着他们就面临被拆散的命运,但是两人敢于争取自己的幸福,最后迎来了一个比较好的结局。故事赞美了牛郎织女勤劳、善良的品质和他们真挚的感情,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二)教学目标。1.认识“偎、衰”等10个生字,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理解课文主旨,能感受到古代人民在民间故事中所寄寓的美好理想,并能感受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执着追求。3.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三)教学重难点。准确把握课文主旨,理解古代劳动人民在民间故事中所寄托的美好理想。二、说教法。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默读法课文篇幅很长,教学要求让学生学会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内容。因此本课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多次默读,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2.词句分析法本课关于人物的细节描写很多,有很多关于人物细节描写的句子,要重点分析这些词句,正确把握人物形象。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准备了多媒体同步教学课件。包括作者简介,课文生字和课文讲解内容,配有适量插图,图文结合,避免枯燥说教形式教学。三、说学法。本课要求学生课前做好预习,预习本课生字,默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课内学习包括学习本课要求会认字的字音。本课的重点了解课文内容,准确领会课文主旨,感受故事所寄托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说教学流程。结合教学目标,本课教学流程共分为两部分,分别是课前预习安排和课堂教学。(一)布置预习,课前交流: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2.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了一课时:一、导入课题上节课我们知道牛郎织女最后在一起了,那后面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下面请大家继续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板书:牛郎织女二、学习生字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2.教师范读生字,引导学生读准字音。三、学习课文内容1.让学生继续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读完之后同桌之间相互讨论。2.学习第1-2自然段。第1自然段讲述的是牛郎和织女婚后的生活。从这段可以看出,织女非常喜欢人间的生活。看这个句子:跟牛郎一块儿干活,她喜欢;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听晓风晚风轻轻地吹过树林,她喜欢。这个句子写出了织女对人间自由自在生活的热爱。我们接着看故事的发展,第2段讲述的是老牛去世了,牛郎听老牛的话留下了牛皮。3.学习第3-6自然段。这一部分是牛郎织女整个故事的高潮部分。织女私自下凡被王母知道了,王母很生气,于是来到凡间带走了织女。牛郎靠着老牛留下的皮去追织女,眼看要追上了,王母画出了一道银河隔开了牛郎织女。从此牛郎和织女就只能隔河相望。请大家结合词语:“发誓、怒气冲冲、一把抓住、狠狠一推”等,回顾上一课书中“成天成夜地织、自由也没有了”等句子说一说王母是一个怎样的人。4.学习第7-8自然段。这一部分是课文的结尾部分。织女和牛郎两个人的执着最终让王母妥协。于是每年七月七日这一天,牛郎和织女会在鹊桥之上相会,这就是“七夕”或者是“乞巧节”。七夕作为一个古老的节日,很多诗人留下了诗篇来表达了情思。比如像林杰的《乞巧》、杜牧的《七夕》、秦观的《鹊桥仙》等。5.让学生再整体默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结合《牛郎织女一》,说说故事所传达出的思想感情。提示:牛郎、织女和王母代表了不同的人物形象。五、归纳课文主旨六、板书设计婚后牛郎织女幸福美满的生活(1)牛郎织女老牛死了,牛郎留下了牛皮(2)追求幸福王母娘娘抓走织女,用天河隔开牛郎织女(3—6)敢于斗争牛郎织女鹊桥相会(7、8)12古诗三首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课共安排了三首古诗,分别是《示儿》、《题临安邸》和《己亥杂诗》,这三首诗都是爱国诗篇,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本课要求让学生结合查找到的资料,准确领会诗歌的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正确、流利的朗诵古诗,结合注释,查找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准确体会诗歌主旨。3.背诵课文,默写《示儿》。(三)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的朗诵古诗,背诵课文。(重点)2.结合注释,查找相关资料,准确体会诗歌思想感情。(难点)二、说教法。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朗读法古诗课文要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字音,同时能对诗歌内容有大致的了解。2.发现点拔教学法诗歌呈现内容的方式比较含蓄,因此对于诗歌的主旨句要进行重点分析,让学生准确的领悟诗歌的内涵。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课文生字,诗歌内容讲解等,辅助教学,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让课堂内容呈现更丰富。三、说学法。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大概了解课文内容,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课内主要是朗读课文,学习生字和课文内容,背诵课文,默写《示儿》。四、说教学流程。(一)布置预习1.结合课文注释,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2.朗读古诗,结合课文注释了解诗句大意。3.收集作者资料和诗歌写作背景。(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本单元的主题是“爱国”。从古至今,无数志士仁人为了这个信念不惜牺牲一切。今天我们来学习三首古诗,看看诗人是从什么角度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的。板书:古诗三首二、学习生字1.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找出生字。2.课件出示生字。3.教师范读生字,学生跟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字书写,强调笔顺和书写规范。重点字:祭熏恃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让学生朗读三首古诗,结合注释,了解诗文大意。2.让学生结合课后习题,思考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学习《示儿》(1)出示课文范读录音,学生跟读,注意体会朗读时的感情。(2)课件展示作者简介,诗歌背景介绍(3)讲解古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译文: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为看不到国家的统一而感到悲伤。万事空这里意思是当人死去后,世上的万事万物对他来说都变得毫不相干,因而用不着牵挂了。这句诗看来平常,但在全诗中却非常重要,他不但表现了诗人豁达的生死观,同时为下面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诗人能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唯独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怀之心至死不渝。诗人在这里为什么感到悲伤?(诗人为没能亲眼看到支离破碎的祖国重新统一而感到无比悲痛。)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译文:将来朝廷的军队向北进军收复失地的时候,家祭时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你的父亲。后两句意思是当祖国统一后,在祭祀祖先时,一定要记得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你九泉下的父亲。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雪洗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4)归纳主旨。《示儿》写出了诗人毕生的心愿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他对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热情。4.板书设计:心事死去元知万事空示儿但悲不见九州同收复失地遗嘱王师北定中原日统一祖国家祭无忘告乃翁第二课时:一、学习《题临安邸》1.让学生跟着课文范读录音朗读古诗,把古诗朗读得流利。2.讲解古诗。(1)让学生说一说“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描绘了什么画面。诗句大意: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那些达官贵人,在西湖边吃喝玩乐,听歌看舞,这样悠闲的享乐生活什么时候才会停止呢?这句诗从杭州的美好景致写起:重重叠叠的青山,重重叠叠的楼阁,这一切是多么繁华美好啊!“西湖歌舞”在诗中指哪些醉生梦死的贵族统治者,他们在西湖边过着听歌看舞的荒淫生活。几时休这里用了反问,即什么时候才会停止呢?表达了诗人的愤慨和对贵族统治者的谴责。(2)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句大意:暖洋洋的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这些人竟把这临时避难的杭州当做卞州了。诗中的“游人”与我们所说的“游人”意思是不同的,它指那些成天只知道吃喝玩乐,不顾国家的达官贵人。这一句揭露了南宋统治者醉生梦死、苟且偷生、不思国政的丑态。3.归纳主旨。《题临安邸》全诗刻画南宋统治者醉生梦死、腐朽昏庸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担忧,对统治者的愤恨之情。4.板书设计美景:山外青山楼外楼题临安邸西湖歌舞几时休忧国忧民抒情议论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二、学习《己亥杂诗》1.出示课文范读录音,学生跟读,注意朗读时的情感。2.讲解古诗。(1)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生气”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课件出示答案)诗句大意:中国要想生气勃勃就需要风雷激荡,这种万马无声的局面实在令人悲哀。(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课件出示答案)诗句大意:我希望皇帝重新振作精神,不要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去选用治国的人才。3.归纳主旨。《已亥杂诗》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朝野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指出必须依靠巨大力量才能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第三层,说明这力量的来源是人才,朝廷应该破格录用人才。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4.板书设计。主张:九州生气恃风雷已亥杂诗不拘一格降人才现状:万马齐喑究可哀13少年中国说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少年中国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篇重要的文章,作者是梁启超,本文是节选片段。课文用激情磅礴的语言,热情的赞美了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光明前途的热切希望,非常富有感染力。(二)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注释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3.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炽热的思想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三)教学重难点。1.能结合注释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重点)2.正确理解作者炽烈的感情,领会文章表现手法的特点。(难点)二、说教法。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朗读法本课课文用语以四字韵文为主,读起来朗朗上口,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朗读,感受作者语言上的特点,同时也加深对课文情感的了解。2.背景点拔教学法本课只从字面意思了解课文是不够的,要让学生了解作者写作的背景,加深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准备了同步教学多媒体课件。包括作者简介,课文生字和课文讲解内容,重点补充了课文写作背景,配有适量插图,图文结合,避免枯燥说教形式教学。三、说学法。本课要求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包括自己查字典预习本课生字,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查找作者简介,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把握。课内学习包括具体学习本课要求会认字的字音,掌握会写的字,了解课文内容,准确领会课文主旨。说教学流程。(一)布置预习,课前交流: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2.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3.收集作者简介,查找课文相关背景资料。(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一、课题导入1.展示《少年中国说》朗诵录音,让学生谈谈听过之后的感受。板书——少年中国说二、学习生字1.让学生在课文中标出生字,结合课文注音和查字典,先自己认一认。2.课件出示生字。3.教师范读生字,学生跟读,读准字音。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字书写,注意笔顺和书写规范。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学生朗读课文,小组之间比赛读,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有气势,读得好。2.结合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画出难懂的字句。3.思考:①课文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②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第二课时:一、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1.课件展示作者简介,背景资料(八国联军侵华,戊戌变法等)。2.学生齐读课文,读完之后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说说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3.注意句子:少年智则国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请同学说一说这种句式的好处。二、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1.让学生分小组朗读,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好。2.让学生思考第2段用了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学习第3自然段。这是课文的结尾部分,共两个句子,句式整齐。作者进一步歌颂了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与天不老,与国无疆”将这种感情表达到了极点。师:请大家想一想,中国少年与少年中国有什么联系呢?只有中国少年奋发有为,少年中国才能豪迈崛起。三、拓展延伸1.说一说本文的语言特点。文字语言特点是高度凝练、概括,气势宏大,感情饱满。文章多为四字一句,而且押韵,处运用反复、对偶、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大量地引用了典故,使文章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2.让学生讨论:这篇课文诉说了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的强国梦想。结合今日之中国,你认为他的心愿实现了吗?3.课件展示新中国的成就。(改革开放,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嫦娥四号,玉兔二号登月等)。让学生结合今昔对比,说一说自己的感想。四、课文主旨归纳五、板书设计美哉,壮哉少年中国说美哉,壮哉少年中国说中国少年: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少年中国:红日初升河出伏流鹰隼试翼奇花初胎干将发硎14圆明园的毁灭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先用了大量的篇幅写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然后讲述圆明园的毁灭,运用反衬的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无限痛心和悲愤,激励读者要奋发图强,同时也增强了读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二)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积累“毁灭、殿堂”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情感的变化。3.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了解课文内容。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准确把握课文主旨。(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了解课文内容。(重点)2.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感受作者是怎样呈现圆明园由富丽堂皇到走向毁灭的。(难点)二、说教法。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朗读与默读结合法五年级强调锻炼学生的默读能力,因此本课采用默读与朗读相结合的方法,默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朗读课文,是要让学生通过朗读句子感受到作者情感的变化。2.发现点拔教学法本课主要是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表现手法,准确把握课文的思想主旨,加深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准备了多媒体同步教学课件。包括作者简介,课文生字和课文讲解内容,配有适量插图,图文结合,避免枯燥说教形式教学。三、说学法。学习本课,要求学生将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结合起来。课前预习是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标出课文中不认识的字,结合课文注音和查字典识记生字。课堂学习要掌握本课生字词,积累重点词句,要准确领悟课文主旨,加深对民族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四、说教学流程。(一)布置预习1.自主识记生字,结合生字表查字典识记字音字形。2.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了解课文的表现手法,说一说这种表现手法的好处。(二)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一、课题导入1.课件展示《圆明园》(中央电视台记录片)和圆明园遗址图。板书:圆明园的毁灭。二、学习生字词1.朗读课文,标出课文生字,结合课文注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2.课件出示生字。3.让学生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结合词语表理解词语。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字书写,强调笔顺。讲解难理解的词语。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标出课文段落,尝试给课文划分层次,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提示:课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起全文,紧扣文题。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曾经壮观华美的景象。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2.思考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同桌之间相互交流。3.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圆明园的历史。第二课时:一、回顾导入请同学说一说,课文从哪些角度介绍了圆明园。提示:位置,建筑,文物二、学习课文内容1.读第1自然段,作者开门见山的指出,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不可估量的损失。为什么这么说呢?2.学习第2-4自然段。(1)默读这三个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①圆明园位置在哪里,由哪三园组成?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②圆明园中有哪些建筑,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述的?(引导学生注意描写建筑的词语。)有着各式各样的建筑,这些建筑形制不一,中西结合,包罗万象。③作者说圆明园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指哪些内容?(点名学生回答)注意这两个词:“上自”和“下至”。这两个词说明圆明园中所收藏的文物历史之悠久,涵盖了差不多2500年的文物。所以作者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课件展示圆明园所藏的部分文物图片)3.学习第5自然段。请同学们说一说英法联军是怎样毁坏圆明园的。读一读最后一句话,结合前面的内容,说一说这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呢?5.让学生再思考:为什么当时的中国没有能力保护这样一座伟大的园林呢?三、拓展延伸1.课件展示故宫600年特展资料,让学生了解今天中国文物保护的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2019年3月起一直到2020年底,故宫将陆续推出系列展览,从历史遗存、书画器物、宫廷文化、文人雅士、节庆风俗、世界文明、考古发现等方方面面,展现600岁的紫禁城和95岁的故宫博物院所蕴蓄的深沉魅力,让世人再次感受中华文化的伟大、独特、深刻。2.让学生对比圆明园遗址和故宫600年特展,谈一谈自己的感想。3.阅读课后“阅读连接”,查找资料,体会它与《圆明园的毁灭》表达感情的相似之处。四、课文主旨归纳五、板书设计16太阳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太阳》本单元两篇说明文之一,作者用列数字和举例子的说明手法为我们介绍了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地球的关系。学习本课,要让学生学会说明方法的准确运用,学会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将说明对象介绍清楚。(二)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积累“寸草不生、粮食”等词语。2.了解太阳的三个特点,知道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3.体会关联词的作用。能够正确填写关联词。4.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三)教学重难点。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