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窦娥冤》元·关汉卿-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完整版课件_第1页
【新教材】《窦娥冤》元·关汉卿-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完整版课件_第2页
【新教材】《窦娥冤》元·关汉卿-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完整版课件_第3页
【新教材】《窦娥冤》元·关汉卿-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完整版课件_第4页
【新教材】《窦娥冤》元·关汉卿-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完整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窦娥冤元·关汉卿学习目标

1.体会剧作家在窦娥身上寄托的思想感情,思考她指斥天地、痛发誓愿的反抗意义和价值。2.体会文章说白凝练而又生动流畅,唱词优美而又节奏鲜明的特点。元杂剧(1)定义: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在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戏剧样式。最初出现大致是在金末元初,元以后完备、成熟并开始兴盛起来,到了成宗元贞、大德年间,进入鼎盛时期。(2)结构:一般是一本四折(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演一完整的故事,有的还有一两个“楔子”。(3)音乐: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楔子只能用小令,不能用套曲。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4)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

男配角: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还有以剧中职务身份为名的杂角,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如驾(皇帝)、洁郎(和尚)等。(5)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

对白:人物对话;

独白:人物自叙;

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

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关汉卿(约1230-约1300)号已斋叟,元代戏曲作家。与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墙头马上》《梧桐雨》)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8部。主要作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元末·熊自得《析津志》:“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明初·贾仲明《录鬼簿》:“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元杂剧四大爱情剧:关汉卿《拜月亭》白朴《墙头马上》王实甫《西厢记》郑光祖《倩女离魂》元杂剧的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窦娥冤》

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题材取自于“东海孝妇”的故事。《说苑·贵德》《汉书·于定国传》和《搜神记》中都有关于“东海孝妇”故事的记载。元代的杂剧作家王实甫、梁进之也都作过《于公高门》杂剧,颂扬替东海孝妇平反冤狱的于公。关汉卿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结合元代的社会现实并参考了当时有关的戏曲创作,完成了这部著名悲剧的创作。一、整体把握,概括情节课文节选是剧本的第三折,共有三场戏。请概括每场戏的内容。第1部分:【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

窦娥解赴刑场,指天斥地。第2部分:【倘秀才】至【鲍老儿】四个曲牌

窦娥诀别婆婆,倾诉心愿。第3部分:【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

窦娥刑场三愿,千古奇冤。二、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及主题。

“本色”,即说白和唱词朴实自然、生动形象,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个性,能为展开剧情和刻画人物服务。选文中,人物语言时而高亢激越,紧张迫促,冤气冲天;时而哀婉凄惨,如泣如诉,真情低回;时而激荡如潮,汹涌澎湃,悲风盘旋。曲词不事雕琢,以感情真切为主导,浅显中见深邃。三个场面的描写,语言质朴无华而富于韵味,深刻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第1部分《滚绣球》一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窦娥满腹冤屈与怨恨,既表达了对天地不公的不满,又表现了主人公的反抗精神。第2部分【叨叨念】“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婆婆,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有瀽不了的浆水饭,瀽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鲍老儿】念窦娥伏侍婆婆这几年,遇时节将碗凉浆奠;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这些语言刻画对塑造窦娥形象和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形象:①对贞孝价值观念的坚守。窦娥的一生坎坷波折,苦难不断。但即使在如此艰难窘迫的境况中,她也时时刻刻不忘贞烈孝顺的理想准则,誓死也要坚守自己的价值观念。

②善良。按理讲,她替婆婆一死,婆婆又是个高利贷的财主,让她多烧些纸钱,多瀽些羹饭,本在情理之中,但她不愿让他人为自己受一点儿累,宁可苦了自己,也不愿提出任何在她认为是过高的要求。主题:作品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使窦娥这个形象更其丰满动人,也使剧作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为有力和深刻。第3部分

1、窦娥在刑场发下三桩誓愿,每一桩誓言里,情感不尽相同。请分析“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若窦娥委实冤枉”“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等这些语句饱含的感情有何不同?①第一桩誓愿里,“若是”表假设,是平静的“示冤”。②第二桩誓愿里,“若”还表假设,内容却变了,少了“是”“我”,这种个别字词的减少,正反映了窦娥情绪的变化,因为一个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语言表达时先是语速加快,音量提高,多使用短句,从表达的语气来看,多用祈使句,甚至只出现关键词。句子形式的变化引起了句子内容的变化,内容的变化又反映了人物情绪的变化。此时窦娥尽管愤怒,还能遏制自己的情绪。③第三桩誓愿时,没有了假设的字眼,转为“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愤怒的情感再也无法遏制,一泻而出,由略带愤怒的示冤变成了血泪控诉,怒斥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贪官,体现了窦娥永不屈服、抗争到底的斗争精神。在行刑场上,她发下看似不可能实现的三桩誓愿,事实上也正是要通过实现不可能的事情来证明这个世界上仍然有真善美的存在。她相信真善美,她相信自己的三桩誓愿能够成为现实,从而告诉人们,虽然现实会有一时的黑暗和残酷,但是上天依然是光明的,道德和正义终究是存在的,作恶之人也一定会受到惩罚。2、对比阅读第1部分的三桩誓愿与第3部分对天地的指责,试分析他们是否矛盾。

矛盾的。在这里,我们看到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在黑暗的吏制下,窦娥不断反抗、挣扎,但又无奈、找不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