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教学讲义课件_第1页
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教学讲义课件_第2页
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教学讲义课件_第3页
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教学讲义课件_第4页
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教学讲义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平衡:人体重心偏离稳定位置时,通过自发、无意识的或反射性的活动,以恢复重心稳定的能力。协调:人体产生平滑、准确和有良好控制的运动能力。2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平衡:人体重心偏离稳定位置时,通过自发、无意识的或反射性的活第一节平衡功能评定3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第一节平衡功能评定3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教学讲义课件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教学讲义课件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教学讲义课件特殊平衡反应保护性伸展反应:当身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偏离支撑点时所发生的一种平衡反应,表现为上肢和/或下肢的伸展支持身体、防止摔倒;跨步及跳跃反应:当外力使身体偏离支撑点或在意外情况下,为了避免摔倒或受到损伤,身体顺着外力的方向快速跨出一步,以改变支撑点,建立新平衡的过程。通过重新获取新的平衡,来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伤害。7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特殊平衡反应保护性伸展反应:当身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偏离支撑点时平衡反应的表现方式第一种方式:支撑点发生变化,身体向外力方向弯曲、伸展;第二种方式:支撑点发生变化,躯干向倾斜上方弯曲,肢体外展;第三种方式:从前向后推,出现足趾屈曲、屈髋、躯干屈曲、上肢前平抬、头与肩前倾;第四种方式:从后向前推,出现足趾屈曲、足跟抬起、伸髋、躯干后伸、上肢后摆、肩后伸、头后仰8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平衡反应的表现方式第一种方式:支撑点发生变化,身体向外力方向平衡功能评定定义:依照特定的方法或程序对人体的平衡功能进行定量和(或)定性的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常用方法:

①观察法—三级分法

②量表评定法—Berg平衡量表、Fugl-Meyer平衡量表、lindmark评定法;

③定量姿势图法—静态姿势图、动态姿势图。9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平衡功能评定定义:依照特定的方法或程序对人体的平衡功能进行定平衡功能分级三级分法,又称Bobath法:1、一级平衡:为静态平衡,指人体在无外力作用下,在睁眼和闭眼时维持某姿势稳定的过程,例如坐位和站位时平衡。2、二级平衡:为自我动态平衡,指在无外力作用下从一种姿势调整到另外一种姿势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保持平衡状态,例如行走过程的平衡。3、三级平衡:为他人动态平衡,指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包括加速度和减速度)当身体质心发生改变时,迅速调整质心和姿势,保持身体平衡的过程。例如在行驶的汽车中行走。10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平衡功能分级三级分法,又称Bobath法:10平衡和协调运动影响人体平衡的因素重心的高低:重心位置低,平衡好;支撑面的大小:支撑面大,平衡好;稳定角:稳定角大,平衡好;摩擦力:摩擦力小时,支撑面越大,平衡越好前庭功能肌力、肌张力、视觉和本体感觉。11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影响人体平衡的因素重心的高低:重心位置低,平衡好;11平衡和评定目的了解评定对象是否有平衡障碍;确定平衡障碍的程度、类型;分析引起平衡障碍的原因;依据评定结果协助康复计划的制订与实施;跌倒风险的预测。对平衡障碍治疗训练效果进行评估;帮助研制平衡障碍评定与训练的新设备。12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评定目的了解评定对象是否有平衡障碍;12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适应症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脑卒中、颅脑外伤、帕金森病、脑肿瘤、脑瘫、小脑疾患、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前庭功能损害:眩晕症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或损伤13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适应症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脑卒中、颅脑外伤、帕金森病、脑肿禁忌症严重的心肺疾患;下肢骨折未愈合;不能负重站立;发热、急性炎症;不能主动配合者。14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禁忌症严重的心肺疾患;14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评定方法平衡反应评定;静态姿势稳定性评定;动态姿势稳定性评定;站立和步态评定;Berg平衡量表;静态姿势图;动态姿势图。15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评定方法平衡反应评定;15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坐位平衡反应检测体位:患者坐在椅上。诱发刺激:拉或使患者向一侧倾斜。阴性反应:头、胸不能自我调正,无平衡或保护性反应(身体某些部位可能出现阳性反应,其他部位没有)。阳性反应:头、胸调正,抬高一侧上下肢外展、伸直(平衡反应),较低的一侧肢体出现护性反应。16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坐位平衡反应检测体位:患者坐在椅上。16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跪位平衡反应检测体位:患者跪位。诱发刺激:拉或使患者向一侧倾斜。

阴性反应:头、胸不能自我调正,无平衡或保护性反应。(身体某些部位可能出现阳性反应,但其他部位没有)。

阳性反应:头、胸调正,抬高的一侧上下肢外展、伸直(平衡反应),较低的一侧出现保护性反应。17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跪位平衡反应检测体位:患者跪位。17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迈步反应检测体位:患者站立位,检查者双手握住病人上臂。诱发刺激:使患者向前、后、左、右方向活动。阴性反应:头、胸不能自我调正,不能跨步维持平衡。阳性反应:头、胸调正,向前、后、左、右跨步以维持平衡。18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迈步反应检测体位:患者站立位,检查者双手握住病人上臂。18平静态姿势稳定性评定平衡评定:坐位平衡,睁眼、闭眼站位平衡;双脚前后站立:睁眼;闭眼;站立在泡沫塑料垫上:睁眼;闭眼;单脚站立:睁眼、闭眼、单脚站立转头、单脚站在泡沫塑料上。19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静态姿势稳定性评定平衡评定:19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动态姿势稳定性评定睁眼/闭眼行走25步,记录跌到次数;睁眼/闭眼在泡沫垫上行走25步,记录跌到次数;在阶梯训练器上,每只脚上下阶梯10次。站立和步态评定

睁眼在短距离的直线上行走,然后闭眼行走20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动态姿势稳定性评定睁眼/闭眼行走25步,记录跌到次数;20平Berg平衡量表由KatherineBerg于1989年首先报道,包括站起、坐下、独立站立、闭眼站立、上臂前伸、转身一周、双足交替踏台阶、单腿站立等14个项目,测试一般可在20分钟内完成。21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Berg平衡量表由KatherineBerg于1989年首Berg平衡量表评定指南测评者按照以下说明示范每个项目和(或)给予受试者以指导。如果某个项目测试双侧或测试1次不成功需要再次测试,则记分时记录此项目的最低得分。大多数项目中,受试者在要求的位置上需保持一定时间。不能达到所要求的时间或距离,或需要监护,或需要外界支持或测评者的帮助,则按照评定标准给予相应的分数。受试者要意识到完成每项任务时必须保持平衡。22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Berg平衡量表评定指南测评者按照以下说明示范每个项目和(或测评工具:秒表或带有秒针的手表1块、直尺或带有5、12、25cm刻度的测量尺1把。测试所需的椅子要高度适中。在进行第12项任务时要用到一个台阶或一只高度与台阶相当的小凳子。评分标准:berg平衡量表包含14个评定项目,根据患者完成动作的质量,将每个评定项目分为0-4五个等级予以记分。结果分析:0-20,平衡功能差,患者需乘坐轮椅;21-40,有一定平衡能力,但有跌倒的危险,可在辅助下行走;41-56,平衡功能良好,可独立行走23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测评工具:秒表或带有秒针的手表1块、直尺或带有5、12、25静态姿势图基本原理:是定量评定静态站立的平衡功能;静态平衡仪:由压力传感器、计算机及软件组成。测试方法:站于传感器平台、双眼平视前方3米远的目标,分别测试双脚分开站立时睁眼、闭眼、站立姿势的平衡情况;每项测试30s。临床应用:姿势控制功能障碍、监测平衡功能疾病的的发展、确定康复治疗的疗效、早期发现由药物治疗引起的姿势稳定性丧失。24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静态姿势图基本原理:是定量评定静态站立的平衡功能;24平衡和动态姿势图基本原理

平衡调节主要依赖躯体感觉、视觉和前庭觉三种感觉,采取如下方法可评估平衡控制中感觉的作用。1.改变受试者的支持状态、视觉状态,干扰受试者的躯体感觉、视觉,使机体仅依靠前庭觉来调节平衡。25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动态姿势图基本原理平衡调节主要依赖躯体感2.增加参照背景的同步运动,即参照摆动,使参照背景与支撑状态同时改变,进一步干扰受试者的视觉。通过测评不同状态下受试者的平衡调节能力(记录摔倒次数以及在30-秒试验时增加摆动),区分引起平衡障碍的感觉因素。26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2.增加参照背景的同步运动,即参照摆动,使参照背景与支撑状态平衡调节依靠视觉、躯体感觉1、睁眼,支持面稳定,视野稳定。结果分析:受试者调节平衡依靠视觉和躯体感觉,若此时有失衡表现,提示受试者躯体感觉、视觉有障碍。27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平衡调节依靠视觉、躯体感觉1、睁眼,支持面稳27平衡和协调运利用躯体感觉调节平衡2、闭眼,支持面稳定。结果分析:受试者只能利用躯体感觉调节平衡,若此时有失衡表现,提示受试者躯体感觉有障碍。28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利用躯体感觉调节平衡2、闭眼,支持面稳28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依靠躯体感觉调节平衡3、睁眼,支持面稳定,视野摆动。结果分析:受试者主要依靠躯体感觉调节平衡,若此时有失衡表现,提示受试者躯体感觉有障碍。29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依靠躯体感觉调节平衡3、睁眼,支持面稳29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主要依靠视觉调节平衡4、睁眼,支持面摆动,视野稳定。结果分析:受试者只能依靠视觉调节平衡,若此时有失衡表现,提示受试者视觉有障碍。30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主要依靠视觉调节平衡4、睁眼,支持面摆30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依靠前庭觉调节平衡5、闭眼,支持面摆动结果分析:受试者只能依靠前庭觉调节平衡,若此时有失衡表现,提示受试者前庭觉有障碍。31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依靠前庭觉调节平衡5、闭眼,支持面摆动31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依靠前庭觉调节平衡6、睁眼,支持面摆动,视野摆动。结果分析:受试者接受了来自躯体和视感觉的不准确信息,注意依靠前庭觉维持平衡,若此时有失衡表现,提示前庭功能有障碍。32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依靠前庭觉调节平衡6、睁眼,支持面摆动,32平衡和协调运动功第二节协调运动功能评定33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第二节协调运动功能评定33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定义协调:人体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的运动的能力,它要求有适当的速度、距离、方向、节奏和肌力;协调运动主要表现为产生平滑的、准确的、有控制的运动,同时伴有适当的速度、距离、方向、节奏和肌力。34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定义协调:人体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的运动的能力,它要求有共济失调协调运动的产生需要有功能完整的深感觉、前庭、小脑和锥体外系的参与,其中小脑对协调运动起着重要的作用,每当大脑皮层发出随意运动的命令时,小脑便产生了制动作用。当大脑和小脑发生病变时,四肢协调动作和行走时的身体平衡发生障碍,此种协调功能障碍又称为共济失调。35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共济失调协调运动的产生需要有功能完整的深感觉、前庭、小脑和锥协调功能评定的目的明确有无协调功能障碍;评估肌肉或肌群共同完成一种作业或功能活动的能力;帮助了解协调障碍的程度、类型及引起协调功能障碍的原因;为康复计划的制订与实施提供依据;对训练疗效进行评估;协助研制协调评定与训练的新设备36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协调功能评定的目的明确有无协调功能障碍;36平衡和协调运动功协调功能评定的内容在协调功能评定时,应依次检测以下内容:①完成动作的时间是否正常;②运动是否精确、直接、容易反向做;③加快速度是否影响运动质量;④进行活动时有无身体无关的运动;⑤不看自己运动时是否影响运动的质量;⑥受试者是否很快感到疲劳。37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协调功能评定的内容在协调功能评定时,应依次检测以下内容:37协调功能障碍的表现根据中枢神经系统中不同的病变部位分为:

小脑性共济失调基底节共济失调脊髓后索共济失调38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协调功能障碍的表现根据中枢神经系统中不同的病变部位分为:38小脑性共济失调

症状以四肢与躯干失调为主,受试者对运动的速度、距离、力量不能准确估计而发生辨距不良、动作不稳,行走时两脚分开较宽、步态不规则、稳定性差,即蹒跚步态。辩距不良:运动的距离、速度、力量和范围的判断力不好,达不到目标或超过目标。姿势性震颤:患者站立位时身体前后摇晃,坐位时如手脚合拢,躯干与头颅则出现摇晃。意向性震颤:患者随意运动时,手脚越接近目标,震颤越明显;轮替运动障碍:完成快速交替运动有可困难;运动分律:所完成的活动不是平滑的一个活动,而是一连串运动成分。39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小脑性共济失调症状以四肢与躯干失调为主,受试者对运动的基底节共济失调

此类病变的受试者主要是肌张力发生改变和随意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震颤、肌张力过高或低下、随意运动减少或不自主运动增多震颤:是一种最明显易见的过度运动症;运动不能:不能启动一个运动;偏身舞蹈症:为一种突然发生的反射性的、痉挛性的、有力的、大范围的、没有目的的一侧或一个肢体的鞭打样运动。手足徐动:为一种间歇性的、缓慢的、不规则的手足扭转运动。肌张力障碍:躯干及接近躯干的四肢部分肌肉不断痉挛。40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基底节共济失调此类病变的受试者主要是肌张力发生改变和随意脊髓后索共济失调

此类受试者不能辩别肢体的位置和运动方向,行走时动作粗大,迈步不知远近,落地不知深浅,抬足过高,跨步宽大,踏地加重,而且需要视觉补偿,总看着地走路,闭目或在暗处步行时易跌倒;闭眼或房间太黑,患者站立时身体摇晃、易跌倒异常步态:二脚分开较宽、摇摆不定、步距不等、高抬腿、落地有声、走路看脚;辩距不良:41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脊髓后索共济失调此类受试者不能辩别肢体的位置和运动方向,协调评定的目的明确有无协调功能障碍,评估肌肉或肌群共同完成一种作业或功能活动的能力;帮助了解协调障碍的程度、类型及引起协调功能障碍的原因;为康复计划的制订与实施提供依据;对训练疗效进行评估;协助研制协调评定与训练的新设备。42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协调评定的目的明确有无协调功能障碍,评估肌肉或肌群共同完成一协调功能分级I级:正常完成。II级:轻度残损,能完成活动,但较正常速度和技巧稍有差异。III级:中度残损,能完成活动,但动作慢、笨拙、明显不稳定。IV级:重度残损,仅能启动动作,不能完成V级:不能完成活动。43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协调功能分级I级:正常完成。43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协调功能评定准备环境:安静、温暖、光线充足、有一定活动空间;评定工具:患者充分休息;说明评定方法。44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协调功能评定准备环境:安静、温暖、光线充足、有一定活动空间;协调功能评定前需知完成每项活动的技巧水平;有无附加运动;受累肢体数目;不协调运动的分布;可增加或减少不协调运动的体位或情况。完成一次活动所需时间。45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协调功能评定前需知完成每项活动的技巧水平;45平衡和协调运动评定方法的选择

协调试验分平衡性与非平衡性协调试验两类:非平衡性协调试验:是评估身体不在直立位时静止和运动成分。平衡性协调试验:是评估身体在直立位时的姿势、平衡以及静和动的成分。46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评定方法的选择协调试验分平衡性与非平衡性协调试验两类:着重评定5方面的能力①交替和交互运动;②协调运动;③精细运动;④固定或维持肢体;⑤维持平衡和姿势。47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着重评定5方面的能力①交替和交互运动;47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非平衡性协调试验⑴指鼻试验⑵拍手试验⑶指指试验⑷交替指鼻和指指⑸对指试验⑹团抓⑺轮替试验⑻反弹试验⑼手拍腿⑽用足拍打⑾指和过指⑿足跟至膝⒀足趾触检查者手指⒁跟膝胫试验⒂画圆圈⒃固定或位置保持48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非平衡性协调试验⑴指鼻试验⑼手拍腿48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平衡性协调试验⑴站立⑵两足并拢站立⑶前后足站立⑷单脚站立⑸站立,上肢位置变动⑹站立,突然打破平衡⑺站立,躯干位置改变⑻站立位,躯干两侧侧屈⑼行走,将一侧足跟直接置于对侧足趾前⑽沿地板上所画直线行走⑾侧向、后退走⑿原地踏步⒀变化步行速度⒁突然起步、突然停下⒂沿圆圈和变换方向步行⒃足趾、足跟步行⒄站立,睁眼平衡至闭眼平衡。49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平衡性协调试验⑴站立⑽沿地板上所画直线行走49平衡和协调运动非平衡性协调功能障碍评分标准5分:正常完成活动;4分:轻度障碍;能完成指定活动,但速度和熟练程度比正常差。3分:中度障碍:能完成指定活动,但协调缺陷极明显,动作慢、笨拙和不稳定。2分:重度障碍:只能发起运动而不能完成。1分:不能活动。能完成指定活动50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非平衡性协调功能障碍评分标准5分:正常完成活动;能完成指平衡性协调功能障碍评分标准4分:能完成活动;3分:正常完成活动,但为保持平衡需要较少的身体接触加以防护;2分:正常完成活动,但为保持平衡需要大量的身体接触加以防护;1分:不能活动。51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平衡性协调功能障碍评分标准4分:能完成活动;51平衡和协上肢准确性测试①同心圆打点;②缺口连线;③圆圈内打点;④三点打点。52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上肢准确性测试①同心圆打点;52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用直径为6CM的圆,让患者用铅笔在离开纸面上方10CM对准中心画点,肘要悬空,每秒一点,画50点(预定50秒),左右各一次,记下准确的点数和偏离圆心落在内5圈的点数。如不能用铅笔时可用签名笔等(但要记明)。53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用直径为6CM的圆,让患者用铅笔在离开纸面上方10CM对准中寻迹图大小为8×20cm左右,要求患者用笔由左至右通过垂直线的撕开处画连续的曲线,肘不要摆动,越快越好,且不应碰及垂线。上栏为右手用,正常应在11-16s内完成,错仅0-2处;下栏为左手用,正常应在14-21s完成,错0-2处。54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寻迹图大小为8×20cm左右,要求患者用笔由左至右通过垂直线

ThankYou!谢谢!55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ThankYou!谢谢!55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MCO系列离心压缩机装配工艺研究

项目负责人:刘善MCO系列离心压缩机装配工艺研究

项目负责人:刘善

近年来,我厂已先后生产了几台MCO系列离心压缩机,如Z1、Z3、H425等。今年,我厂又有数台MCO系列离心压缩机的设计及制造任务,由于MCO系列离心压缩机为我厂自行开发的重大科研产品,无论从设计到制造及试车技术均不太成熟,从Z1、Z3、H425的生产过程中跟踪服务可以看到,设计、工艺均有改进、改善之处,特别是在转子装配、打表及平衡和高速动平衡方面均有别于其他离心压缩机,半开叶轮的平衡及超速试验,半开叶轮装于转子后的去重位置,半开叶轮行环间隙的检测及调整,机组的找正及试车方式等,均有待改进完善。近年来,我厂已先后生产了几台MCO系列离心压缩机一、大型半开式叶轮的动平衡与超速试验二、转子的组装三、半开式叶轮与形环的装配五、总结四、机组试车现将MCO系列(以H467为列)离心压缩机装配工艺研究总结如下:一、大型半开式叶轮的动平衡与超速试验二、转子的组装三、半开式一、大型半开式叶轮的动平衡与超速试验一、大型半开式叶轮的动平衡与超速试验1、组合工装轴的设计与平衡A、半开式叶轮的主要参数

一级叶轮图号:310.1192H467

叶轮重:864.2KG

外圆直径:Ø1280、内孔Ø135、宽369

材料:FV520-Ⅱ 工作转速:5760rpm

超速转速:6223rpm。

1、组合工装轴的设计与平衡A、半开式叶轮的主要参数B、组合工装轴的设计

经分析研究我们选择在自制的ZC01卧式超速试验机上进行叶轮的超速,在RL50UB平衡机上进行叶轮的平衡,工装设计成即能平衡又能超速的双功能的组合工装轴,采用转子装轮结构将叶轮止口定位把合到组合工装轴上的结构,这样考虑到叶轮与实际转子的真实性。组合工装轴长1840比以往的工装轴都长的多,这是由于自制的ZC01卧式超速试验机所决定。

1、组合工装轴的设计与平衡B、组合工装轴的设计1、组合工装轴的设计与平衡C:组合工装轴的计算

为保证大型半开式叶轮超速过关,我们对工装轴装轮进行了设计临界转速计算,确定了工装轴的可靠性。

D:组合工装轴的平衡

工装轴制造后对其进行了单独动平衡,平衡精度小于0.5ū。1、组合工装轴的设计与平衡C:组合工装轴的计算1、组合工装轴的设计与平衡A:叶轮与工装轴组装

首先对叶轮凸台止口尺寸及工装轴凹槽止口尺寸进行实测,将工装轴凹槽加热,保证装配间隙在0.10左右,然后将叶轮平放,吊轴立装于叶轮上,并用螺栓把紧。B:叶轮与工装轴打表将叶轮与工装轴吊到打表机床上对叶轮进行外圆及径向打表,确认叶轮是否装正。2、大型半开式叶轮的动平衡A:叶轮与工装轴组装C:叶轮动平衡

将叶轮与工装轴吊到RL50UB平衡机上,装上动平衡接头,然后进行叶轮的动平衡。以叶轮的轴盘侧和叶片侧分别作两个修正面,轴盘侧可通过移动平衡块来调整试加重,叶片侧可通过粘橡皮泥进行试加,平衡精度同转子平衡精度一样。去重方式,轴盘侧可通过移动平衡块来调整,叶片侧可通过磨叶片非工作面,去重深度及粗造度达到了标准要求。2、大型半开式叶轮的动平衡2、大型半开式叶轮的动平衡A:工装轴与实验机的安装首先将自制的ZC01卧式超速试验机的滑动轴承装于轴承座上按工装轴轴径调整好间隙及过盈,并配好油密封间隙,将叶轮与工装轴吊到试验机上,联接联轴器,扣大盖,抽真空,润滑油调节,启动电机。3、大型半开式叶轮的超转A:工装轴与实验机的安装3、大型半开式叶轮的超转B:超转程序叶轮的超转程序为1000rpm,3000rpm,5000rpm,工作转速5411rpm超转转速6223rpm,超转时间1分钟。3、大型半开式叶轮的超转B:超转程序3、大型半开式叶轮的超转C:叶轮超转后的检验叶轮变形量的检验-----我们对大型半开式叶轮变形量是以叶轮外圆为准的,这次超转前测量尺寸是ф1280mm,超转后测量尺寸是ф1280mm,完全达到标准要求。叶轮着色检验-----经过对叶轮的全面着色检验,完全达到标准要求。叶轮喷砂------为确保着色检验的真实性和提高产品质量,我们对叶轮进行了喷砂。

3、大型半开式叶轮的超转C:叶轮超转后的检验3、大型半开式叶轮的超转二、转子的组装二、转子的组装

转子由四级叶轮组成,其中一级叶轮为半开悬背式,转子支撑中心间距为2685mm,总长为3897mm,转子重量为3805kg,支撑轴径为ф200mm,联轴器为1:20锥孔膜片联轴器,叶轮最大直径ф1280mm,其它三级叶轮直径ф1000mm,一级叶轮悬背长度为922mm(从支撑点向外)。

1、转子的主要参数转子由四级叶轮组成,其中一级叶轮为半开悬背式,A:二、三、四级叶轮组装与平衡首先对主轴进行平衡,不去重,试加量不去掉。装4级叶轮,打表,平衡,此时将主轴上剩余量去掉一半,在叶轮上去重。然后装二、三、级叶轮,打表,平衡,此时将主轴上剩余量全去掉,在叶轮上去重。叶轮与轴采用热装方法,立装方式,吊轮、吊套、吊平衡盘、吊主轴均采用新设计的专用工装进行组装。要求剩余不平衡量3157gmm。2、转子组装与平衡A:二、三、四级叶轮组装与平衡2、转子组装与平衡B:去磁与测电跳

为保证试车时不受残磁及电跳的影响,我们对轴径测震区进行了去磁与测电跳。

2、转子组装与平衡B:去磁与测电跳2、转子组装与平衡C:大型半开式叶轮与转子的装配①叶轮与轴配合尺寸确定:

叶轮外止口ф195轴上内止口ф195过盈0.017—0.044间隙0.002—0.029,实际测量有0.06的过盈,工艺原采用轴止口处进行加热,实际是不合适的,因为无有合适的方法,经与设计现场研究,将过盈改为间隙0.02的配合。

2、转子组装与平衡C:大型半开式叶轮与转子的装配2、转子组装与平衡②叶轮与轴配合止口的研磨:采用研磨工具分别对叶轮止口轴止口进行研磨,检查叶轮与轴配合止口经向及端面的接触情况,研磨后完全达到要求。③半开式叶轮与转子的装配:将装配好的转子平吊于装配周转架上,将半开式叶轮吊装工装把在叶轮上,然后吊起叶轮装于轴上,拧上M30螺钉,先对称预把紧,再用力矩板子按图样要求把紧。④转子打表:在打表机床上对转子进行打表,各部尺寸均达到图样要求。

2、转子组装与平衡②叶轮与轴配合止口的研磨:采用研磨工具分别对叶轮止口轴止口进⑤转子低速动平衡:由于我厂9吨,12.5吨平衡机不能使用(没有检修好),所以外协沈阳水泵厂进行转子低速动平衡,首先确定平衡方法,选择了标准平衡型中第2种形式,即abc网络的确定,联轴器端,从轴承支撑中心到第一个叶轮端面为a,第一个叶轮端面到半开式叶轮轴盘为b,从半开式叶轮轴盘到轴承支撑中心为c,abc网络的确定是很重要的。否则无法平衡。进行低速800rpm平衡,检查转子低速平衡情况,结果是半开式叶轮叶片侧去了6g,轴盘侧去了5g,转子平衡精度要求为4108gmm,为不破坏未装半开式叶轮前的平衡,我们决定这次平衡只在半开式叶轮上确定两个修正面进行平衡去重,这是与以往平衡方法所不同的。

2、转子组装与平衡⑤转子低速动平衡:由于我厂9吨,12.5吨平衡机不能使用(没⑥转子高速动平衡:由于我厂高速动平衡机满足不了要求,只好外协杭汔进行。先进行低速800rpm平衡校验,检查转子低速平衡情况,震动速度小于1.5mm/s,确认可以升速到重大连续转速5759rpm,到转速后前支撑为1.5mm/s,后支撑为1.2mm/s,要求1.5mm/s,以达到要求。然后装流线罩,流线罩与叶轮止口配合采用0.05mm间隙配合。装上后打表经向为0.15—0.20mm,现场无法修整,只好把紧后对应做标记,进行带流线罩后的高速动平衡,平衡结果,前支撑为2.7mm/s后支撑为3mm/s,根据实际情况在流线罩上去了5.6g,再进行高速动平衡,平衡结果,前支撑为2.3mm/s后支撑为2.7mm/s,经分析研究决定在半开式叶轮上去5g,再进行高速动平衡,平衡结果,前支撑为0.6mm/s后支撑为0.4mm/s,整个转子高速动平衡完全达到要求。

2、转子组装与平衡⑥转子高速动平衡:由于我厂高速动平衡机满足不了要求,只好外协⑦转子的超速试验转子进行最大连续110﹪的超速试验,时间为3分钟,震动速度为前支撑为1.9mm/s后支撑为1.8mm/s。

2、转子组装与平衡⑦转子的超速试验2、转子组装与平衡三、半开式叶轮与形环的装配三、半开式叶轮与形环的装配

利用工装假轴、假套、及找正工具试装端法蓝,保证上下端法蓝把合后,其外圆止口(装蜗壳处)及端面(与叶轮及扩压器相临处)的打表值符合设计图样要求。装蜗壳于端法蓝上,测量内孔尺寸及蜗壳与型环相配合的定位尺寸。实际装配发现蜗壳与端法蓝有过盈而无间隙决定将蜗壳内孔止口车出间隙,保证了装配。

1、转、定子装配利用工装假轴、假套、及找正工具试装端法蓝,保证上先将扩压器装于蜗壳上,保证同心。然后将型环装于蜗壳上,并保证同心。

2、扩压器与蜗壳,蜗壳与型环装配2、扩压器与蜗壳,蜗壳与型环装配A)将转子推向半开式叶轮侧(以获得型环最小间隙)。B)在半开式叶轮叶片上涂上红丹,在未装O型胶圈的情况下,不装调整垫片,试装型环,使型环与半开式叶轮靠严贴实(以型环上红丹为准)。C)测量型环端面到蜗壳与型环相邻端面的高度值A。

3、型环间隙的配制A)将转子推向半开式叶轮侧(以获得型环最小间隙)。3、型环间D)测量型环法兰厚度,并装上调整垫片,试装型环。E)测量型环端面到蜗壳与型环相邻端面的高度值B。F)根据A、B两值及调整垫片厚度,型环轴向间隙要求,计算型环调整垫片厚度及垫片磨削量。设计要求型环轴向间隙为1.75—2.25mm,实际配的间隙为mm。

3、型环间隙的配制D)测量型环法兰厚度,并装上调整垫片,试装型环。3、型环间隙G)型环经向间隙的确定采用塞尺与压铅丝相结合的方法,以压铅丝法为准,具体方法是将铅丝截成30mm长,铅丝直径应是要求重大间隙的2倍,弯成U形状压在叶片上用胶布粘好,铅丝在叶片上分三段布置(即里侧、中部、外侧),然后吊起型环与蜗壳对称把紧,松开吊下型环,检查铅丝厚度,第一次检测情况是里侧最大1.98mm最小0.73mm中部最大2.05mm最小0.73m1.01外侧最大2.35mm最小1.25mm,检测尺寸分析型环外侧偏小,整个型环偏心,决定修整型环,数控编程车偏心,这样保证间隙。设计间隙根据实际情况有些小,所以设计将间隙改成2.75—3.25mm,经过几次调整最终达到设计要求。

3、型环间隙的配制G)型环经向间隙的确定采用塞尺与压铅丝相结合的方法,以压铅丝四、机组试车四、机组试车

由于上述过细的工作和科学的方法,使机组试车一次成功。

由于上述过细的工作和科学的方法,使机组试车一次五、总结五、总结A、半开式叶轮进口侧应给出去重位置(如叶片非工作面允许磨削等)B、半开式叶轮与轴经向配合公差不应有过盈,而应给出间隙配合。C、流线罩与叶轮经向配合公差不应有过盈,而应给出间隙配合。1、设计方面1、设计方面D、流线罩与叶轮把合后应增加销子定位。E、半开式叶轮与轴配合应给出2个顶丝孔(以便拆轮用)。F、半开式叶轮与轴把合时应考虑把紧防转问题(如轴套端面增加螺孔以把工装)G、流线罩应增加吊装螺孔以便吊装用,因太重(41kg),装配太困难。H、环与叶轮间隙应针对这样大型产品合理的给大一些。

1、设计方面D、流线罩与叶轮把合后应增加销子定位。1、设计方面A、半开式叶轮与轴把合时应提出把紧防转工装。B、流线罩装配太困难,以后应增加工装。叶轮与轴止口定位配合用的研磨工具公差不应有过盈,端面应有垂直度要求。C、转子装配周转架支撑应采用聚已稀板固定上。

2、工艺方面2、工艺方面D、型环间隙检查应在指令单上明确给出压铅法。E、由于MCO系列转子我厂高速平衡机规格所限,所以不能进行转子高速动平衡。请尽快解决购买高速平衡机。

2、工艺方面D、型环间隙检查应在指令单上明确给出压铅法。2、工艺方面A、半开式叶轮平衡、超转问题B、半开式叶轮与轴装配问题C、转子低速动平衡问题D、转子低速动平衡问题E、转子高速动平衡问题F、型环间隙配制与调整问题3、应注意的主要问题3、应注意的主要问题D、流线罩与叶轮把合后应增加销子定位。E、半开式叶轮与轴配合应给出2个顶丝孔(以便拆轮用)。F、半开式叶轮与轴把合时应考虑把紧防转问题(如轴套端面增加螺孔以把工装)G、流线罩应增加吊装螺孔以便吊装用,因太重(41kg),装配太困难。H、环与叶轮间隙应针对这样大型产品合理的给大一些。

3、应注意的主要问题D、流线罩与叶轮把合后应增加销子定位。3、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请提出宝贵意见200412

请提出宝贵意见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平衡:人体重心偏离稳定位置时,通过自发、无意识的或反射性的活动,以恢复重心稳定的能力。协调:人体产生平滑、准确和有良好控制的运动能力。94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平衡:人体重心偏离稳定位置时,通过自发、无意识的或反射性的活第一节平衡功能评定95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第一节平衡功能评定3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教学讲义课件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教学讲义课件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教学讲义课件特殊平衡反应保护性伸展反应:当身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偏离支撑点时所发生的一种平衡反应,表现为上肢和/或下肢的伸展支持身体、防止摔倒;跨步及跳跃反应:当外力使身体偏离支撑点或在意外情况下,为了避免摔倒或受到损伤,身体顺着外力的方向快速跨出一步,以改变支撑点,建立新平衡的过程。通过重新获取新的平衡,来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伤害。99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特殊平衡反应保护性伸展反应:当身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偏离支撑点时平衡反应的表现方式第一种方式:支撑点发生变化,身体向外力方向弯曲、伸展;第二种方式:支撑点发生变化,躯干向倾斜上方弯曲,肢体外展;第三种方式:从前向后推,出现足趾屈曲、屈髋、躯干屈曲、上肢前平抬、头与肩前倾;第四种方式:从后向前推,出现足趾屈曲、足跟抬起、伸髋、躯干后伸、上肢后摆、肩后伸、头后仰100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平衡反应的表现方式第一种方式:支撑点发生变化,身体向外力方向平衡功能评定定义:依照特定的方法或程序对人体的平衡功能进行定量和(或)定性的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常用方法:

①观察法—三级分法

②量表评定法—Berg平衡量表、Fugl-Meyer平衡量表、lindmark评定法;

③定量姿势图法—静态姿势图、动态姿势图。101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平衡功能评定定义:依照特定的方法或程序对人体的平衡功能进行定平衡功能分级三级分法,又称Bobath法:1、一级平衡:为静态平衡,指人体在无外力作用下,在睁眼和闭眼时维持某姿势稳定的过程,例如坐位和站位时平衡。2、二级平衡:为自我动态平衡,指在无外力作用下从一种姿势调整到另外一种姿势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保持平衡状态,例如行走过程的平衡。3、三级平衡:为他人动态平衡,指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包括加速度和减速度)当身体质心发生改变时,迅速调整质心和姿势,保持身体平衡的过程。例如在行驶的汽车中行走。102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平衡功能分级三级分法,又称Bobath法:10平衡和协调运动影响人体平衡的因素重心的高低:重心位置低,平衡好;支撑面的大小:支撑面大,平衡好;稳定角:稳定角大,平衡好;摩擦力:摩擦力小时,支撑面越大,平衡越好前庭功能肌力、肌张力、视觉和本体感觉。103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影响人体平衡的因素重心的高低:重心位置低,平衡好;11平衡和评定目的了解评定对象是否有平衡障碍;确定平衡障碍的程度、类型;分析引起平衡障碍的原因;依据评定结果协助康复计划的制订与实施;跌倒风险的预测。对平衡障碍治疗训练效果进行评估;帮助研制平衡障碍评定与训练的新设备。104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评定目的了解评定对象是否有平衡障碍;12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适应症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脑卒中、颅脑外伤、帕金森病、脑肿瘤、脑瘫、小脑疾患、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前庭功能损害:眩晕症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或损伤105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适应症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脑卒中、颅脑外伤、帕金森病、脑肿禁忌症严重的心肺疾患;下肢骨折未愈合;不能负重站立;发热、急性炎症;不能主动配合者。106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禁忌症严重的心肺疾患;14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评定方法平衡反应评定;静态姿势稳定性评定;动态姿势稳定性评定;站立和步态评定;Berg平衡量表;静态姿势图;动态姿势图。107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评定方法平衡反应评定;15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坐位平衡反应检测体位:患者坐在椅上。诱发刺激:拉或使患者向一侧倾斜。阴性反应:头、胸不能自我调正,无平衡或保护性反应(身体某些部位可能出现阳性反应,其他部位没有)。阳性反应:头、胸调正,抬高一侧上下肢外展、伸直(平衡反应),较低的一侧肢体出现护性反应。108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坐位平衡反应检测体位:患者坐在椅上。16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跪位平衡反应检测体位:患者跪位。诱发刺激:拉或使患者向一侧倾斜。

阴性反应:头、胸不能自我调正,无平衡或保护性反应。(身体某些部位可能出现阳性反应,但其他部位没有)。

阳性反应:头、胸调正,抬高的一侧上下肢外展、伸直(平衡反应),较低的一侧出现保护性反应。109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跪位平衡反应检测体位:患者跪位。17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迈步反应检测体位:患者站立位,检查者双手握住病人上臂。诱发刺激:使患者向前、后、左、右方向活动。阴性反应:头、胸不能自我调正,不能跨步维持平衡。阳性反应:头、胸调正,向前、后、左、右跨步以维持平衡。110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迈步反应检测体位:患者站立位,检查者双手握住病人上臂。18平静态姿势稳定性评定平衡评定:坐位平衡,睁眼、闭眼站位平衡;双脚前后站立:睁眼;闭眼;站立在泡沫塑料垫上:睁眼;闭眼;单脚站立:睁眼、闭眼、单脚站立转头、单脚站在泡沫塑料上。111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静态姿势稳定性评定平衡评定:19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动态姿势稳定性评定睁眼/闭眼行走25步,记录跌到次数;睁眼/闭眼在泡沫垫上行走25步,记录跌到次数;在阶梯训练器上,每只脚上下阶梯10次。站立和步态评定

睁眼在短距离的直线上行走,然后闭眼行走112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动态姿势稳定性评定睁眼/闭眼行走25步,记录跌到次数;20平Berg平衡量表由KatherineBerg于1989年首先报道,包括站起、坐下、独立站立、闭眼站立、上臂前伸、转身一周、双足交替踏台阶、单腿站立等14个项目,测试一般可在20分钟内完成。113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Berg平衡量表由KatherineBerg于1989年首Berg平衡量表评定指南测评者按照以下说明示范每个项目和(或)给予受试者以指导。如果某个项目测试双侧或测试1次不成功需要再次测试,则记分时记录此项目的最低得分。大多数项目中,受试者在要求的位置上需保持一定时间。不能达到所要求的时间或距离,或需要监护,或需要外界支持或测评者的帮助,则按照评定标准给予相应的分数。受试者要意识到完成每项任务时必须保持平衡。114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Berg平衡量表评定指南测评者按照以下说明示范每个项目和(或测评工具:秒表或带有秒针的手表1块、直尺或带有5、12、25cm刻度的测量尺1把。测试所需的椅子要高度适中。在进行第12项任务时要用到一个台阶或一只高度与台阶相当的小凳子。评分标准:berg平衡量表包含14个评定项目,根据患者完成动作的质量,将每个评定项目分为0-4五个等级予以记分。结果分析:0-20,平衡功能差,患者需乘坐轮椅;21-40,有一定平衡能力,但有跌倒的危险,可在辅助下行走;41-56,平衡功能良好,可独立行走115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测评工具:秒表或带有秒针的手表1块、直尺或带有5、12、25静态姿势图基本原理:是定量评定静态站立的平衡功能;静态平衡仪:由压力传感器、计算机及软件组成。测试方法:站于传感器平台、双眼平视前方3米远的目标,分别测试双脚分开站立时睁眼、闭眼、站立姿势的平衡情况;每项测试30s。临床应用:姿势控制功能障碍、监测平衡功能疾病的的发展、确定康复治疗的疗效、早期发现由药物治疗引起的姿势稳定性丧失。116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静态姿势图基本原理:是定量评定静态站立的平衡功能;24平衡和动态姿势图基本原理

平衡调节主要依赖躯体感觉、视觉和前庭觉三种感觉,采取如下方法可评估平衡控制中感觉的作用。1.改变受试者的支持状态、视觉状态,干扰受试者的躯体感觉、视觉,使机体仅依靠前庭觉来调节平衡。117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动态姿势图基本原理平衡调节主要依赖躯体感2.增加参照背景的同步运动,即参照摆动,使参照背景与支撑状态同时改变,进一步干扰受试者的视觉。通过测评不同状态下受试者的平衡调节能力(记录摔倒次数以及在30-秒试验时增加摆动),区分引起平衡障碍的感觉因素。118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2.增加参照背景的同步运动,即参照摆动,使参照背景与支撑状态平衡调节依靠视觉、躯体感觉1、睁眼,支持面稳定,视野稳定。结果分析:受试者调节平衡依靠视觉和躯体感觉,若此时有失衡表现,提示受试者躯体感觉、视觉有障碍。119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平衡调节依靠视觉、躯体感觉1、睁眼,支持面稳27平衡和协调运利用躯体感觉调节平衡2、闭眼,支持面稳定。结果分析:受试者只能利用躯体感觉调节平衡,若此时有失衡表现,提示受试者躯体感觉有障碍。120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利用躯体感觉调节平衡2、闭眼,支持面稳28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依靠躯体感觉调节平衡3、睁眼,支持面稳定,视野摆动。结果分析:受试者主要依靠躯体感觉调节平衡,若此时有失衡表现,提示受试者躯体感觉有障碍。121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依靠躯体感觉调节平衡3、睁眼,支持面稳29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主要依靠视觉调节平衡4、睁眼,支持面摆动,视野稳定。结果分析:受试者只能依靠视觉调节平衡,若此时有失衡表现,提示受试者视觉有障碍。122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主要依靠视觉调节平衡4、睁眼,支持面摆30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依靠前庭觉调节平衡5、闭眼,支持面摆动结果分析:受试者只能依靠前庭觉调节平衡,若此时有失衡表现,提示受试者前庭觉有障碍。123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依靠前庭觉调节平衡5、闭眼,支持面摆动31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依靠前庭觉调节平衡6、睁眼,支持面摆动,视野摆动。结果分析:受试者接受了来自躯体和视感觉的不准确信息,注意依靠前庭觉维持平衡,若此时有失衡表现,提示前庭功能有障碍。124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依靠前庭觉调节平衡6、睁眼,支持面摆动,32平衡和协调运动功第二节协调运动功能评定125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第二节协调运动功能评定33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定义协调:人体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的运动的能力,它要求有适当的速度、距离、方向、节奏和肌力;协调运动主要表现为产生平滑的、准确的、有控制的运动,同时伴有适当的速度、距离、方向、节奏和肌力。126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定义协调:人体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的运动的能力,它要求有共济失调协调运动的产生需要有功能完整的深感觉、前庭、小脑和锥体外系的参与,其中小脑对协调运动起着重要的作用,每当大脑皮层发出随意运动的命令时,小脑便产生了制动作用。当大脑和小脑发生病变时,四肢协调动作和行走时的身体平衡发生障碍,此种协调功能障碍又称为共济失调。127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共济失调协调运动的产生需要有功能完整的深感觉、前庭、小脑和锥协调功能评定的目的明确有无协调功能障碍;评估肌肉或肌群共同完成一种作业或功能活动的能力;帮助了解协调障碍的程度、类型及引起协调功能障碍的原因;为康复计划的制订与实施提供依据;对训练疗效进行评估;协助研制协调评定与训练的新设备128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协调功能评定的目的明确有无协调功能障碍;36平衡和协调运动功协调功能评定的内容在协调功能评定时,应依次检测以下内容:①完成动作的时间是否正常;②运动是否精确、直接、容易反向做;③加快速度是否影响运动质量;④进行活动时有无身体无关的运动;⑤不看自己运动时是否影响运动的质量;⑥受试者是否很快感到疲劳。129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协调功能评定的内容在协调功能评定时,应依次检测以下内容:37协调功能障碍的表现根据中枢神经系统中不同的病变部位分为:

小脑性共济失调基底节共济失调脊髓后索共济失调130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协调功能障碍的表现根据中枢神经系统中不同的病变部位分为:38小脑性共济失调

症状以四肢与躯干失调为主,受试者对运动的速度、距离、力量不能准确估计而发生辨距不良、动作不稳,行走时两脚分开较宽、步态不规则、稳定性差,即蹒跚步态。辩距不良:运动的距离、速度、力量和范围的判断力不好,达不到目标或超过目标。姿势性震颤:患者站立位时身体前后摇晃,坐位时如手脚合拢,躯干与头颅则出现摇晃。意向性震颤:患者随意运动时,手脚越接近目标,震颤越明显;轮替运动障碍:完成快速交替运动有可困难;运动分律:所完成的活动不是平滑的一个活动,而是一连串运动成分。131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小脑性共济失调症状以四肢与躯干失调为主,受试者对运动的基底节共济失调

此类病变的受试者主要是肌张力发生改变和随意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震颤、肌张力过高或低下、随意运动减少或不自主运动增多震颤:是一种最明显易见的过度运动症;运动不能:不能启动一个运动;偏身舞蹈症:为一种突然发生的反射性的、痉挛性的、有力的、大范围的、没有目的的一侧或一个肢体的鞭打样运动。手足徐动:为一种间歇性的、缓慢的、不规则的手足扭转运动。肌张力障碍:躯干及接近躯干的四肢部分肌肉不断痉挛。132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基底节共济失调此类病变的受试者主要是肌张力发生改变和随意脊髓后索共济失调

此类受试者不能辩别肢体的位置和运动方向,行走时动作粗大,迈步不知远近,落地不知深浅,抬足过高,跨步宽大,踏地加重,而且需要视觉补偿,总看着地走路,闭目或在暗处步行时易跌倒;闭眼或房间太黑,患者站立时身体摇晃、易跌倒异常步态:二脚分开较宽、摇摆不定、步距不等、高抬腿、落地有声、走路看脚;辩距不良:133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脊髓后索共济失调此类受试者不能辩别肢体的位置和运动方向,协调评定的目的明确有无协调功能障碍,评估肌肉或肌群共同完成一种作业或功能活动的能力;帮助了解协调障碍的程度、类型及引起协调功能障碍的原因;为康复计划的制订与实施提供依据;对训练疗效进行评估;协助研制协调评定与训练的新设备。134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协调评定的目的明确有无协调功能障碍,评估肌肉或肌群共同完成一协调功能分级I级:正常完成。II级:轻度残损,能完成活动,但较正常速度和技巧稍有差异。III级:中度残损,能完成活动,但动作慢、笨拙、明显不稳定。IV级:重度残损,仅能启动动作,不能完成V级:不能完成活动。135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协调功能分级I级:正常完成。43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协调功能评定准备环境:安静、温暖、光线充足、有一定活动空间;评定工具:患者充分休息;说明评定方法。136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协调功能评定准备环境:安静、温暖、光线充足、有一定活动空间;协调功能评定前需知完成每项活动的技巧水平;有无附加运动;受累肢体数目;不协调运动的分布;可增加或减少不协调运动的体位或情况。完成一次活动所需时间。137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协调功能评定前需知完成每项活动的技巧水平;45平衡和协调运动评定方法的选择

协调试验分平衡性与非平衡性协调试验两类:非平衡性协调试验:是评估身体不在直立位时静止和运动成分。平衡性协调试验:是评估身体在直立位时的姿势、平衡以及静和动的成分。138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评定方法的选择协调试验分平衡性与非平衡性协调试验两类:着重评定5方面的能力①交替和交互运动;②协调运动;③精细运动;④固定或维持肢体;⑤维持平衡和姿势。139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着重评定5方面的能力①交替和交互运动;47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非平衡性协调试验⑴指鼻试验⑵拍手试验⑶指指试验⑷交替指鼻和指指⑸对指试验⑹团抓⑺轮替试验⑻反弹试验⑼手拍腿⑽用足拍打⑾指和过指⑿足跟至膝⒀足趾触检查者手指⒁跟膝胫试验⒂画圆圈⒃固定或位置保持140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非平衡性协调试验⑴指鼻试验⑼手拍腿48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平衡性协调试验⑴站立⑵两足并拢站立⑶前后足站立⑷单脚站立⑸站立,上肢位置变动⑹站立,突然打破平衡⑺站立,躯干位置改变⑻站立位,躯干两侧侧屈⑼行走,将一侧足跟直接置于对侧足趾前⑽沿地板上所画直线行走⑾侧向、后退走⑿原地踏步⒀变化步行速度⒁突然起步、突然停下⒂沿圆圈和变换方向步行⒃足趾、足跟步行⒄站立,睁眼平衡至闭眼平衡。141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平衡性协调试验⑴站立⑽沿地板上所画直线行走49平衡和协调运动非平衡性协调功能障碍评分标准5分:正常完成活动;4分:轻度障碍;能完成指定活动,但速度和熟练程度比正常差。3分:中度障碍:能完成指定活动,但协调缺陷极明显,动作慢、笨拙和不稳定。2分:重度障碍:只能发起运动而不能完成。1分:不能活动。能完成指定活动142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非平衡性协调功能障碍评分标准5分:正常完成活动;能完成指平衡性协调功能障碍评分标准4分:能完成活动;3分:正常完成活动,但为保持平衡需要较少的身体接触加以防护;2分:正常完成活动,但为保持平衡需要大量的身体接触加以防护;1分:不能活动。143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平衡性协调功能障碍评分标准4分:能完成活动;51平衡和协上肢准确性测试①同心圆打点;②缺口连线;③圆圈内打点;④三点打点。144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上肢准确性测试①同心圆打点;52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用直径为6CM的圆,让患者用铅笔在离开纸面上方10CM对准中心画点,肘要悬空,每秒一点,画50点(预定50秒),左右各一次,记下准确的点数和偏离圆心落在内5圈的点数。如不能用铅笔时可用签名笔等(但要记明)。145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用直径为6CM的圆,让患者用铅笔在离开纸面上方10CM对准中寻迹图大小为8×20cm左右,要求患者用笔由左至右通过垂直线的撕开处画连续的曲线,肘不要摆动,越快越好,且不应碰及垂线。上栏为右手用,正常应在11-16s内完成,错仅0-2处;下栏为左手用,正常应在14-21s完成,错0-2处。146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寻迹图大小为8×20cm左右,要求患者用笔由左至右通过垂直线

ThankYou!谢谢!147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ThankYou!谢谢!55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MCO系列离心压缩机装配工艺研究

项目负责人:刘善MCO系列离心压缩机装配工艺研究

项目负责人:刘善

近年来,我厂已先后生产了几台MCO系列离心压缩机,如Z1、Z3、H425等。今年,我厂又有数台MCO系列离心压缩机的设计及制造任务,由于MCO系列离心压缩机为我厂自行开发的重大科研产品,无论从设计到制造及试车技术均不太成熟,从Z1、Z3、H425的生产过程中跟踪服务可以看到,设计、工艺均有改进、改善之处,特别是在转子装配、打表及平衡和高速动平衡方面均有别于其他离心压缩机,半开叶轮的平衡及超速试验,半开叶轮装于转子后的去重位置,半开叶轮行环间隙的检测及调整,机组的找正及试车方式等,均有待改进完善。近年来,我厂已先后生产了几台MCO系列离心压缩机一、大型半开式叶轮的动平衡与超速试验二、转子的组装三、半开式叶轮与形环的装配五、总结四、机组试车现将MCO系列(以H467为列)离心压缩机装配工艺研究总结如下:一、大型半开式叶轮的动平衡与超速试验二、转子的组装三、半开式一、大型半开式叶轮的动平衡与超速试验一、大型半开式叶轮的动平衡与超速试验1、组合工装轴的设计与平衡A、半开式叶轮的主要参数

一级叶轮图号:310.1192H467

叶轮重:864.2KG

外圆直径:Ø1280、内孔Ø135、宽369

材料:FV520-Ⅱ 工作转速:5760rpm

超速转速:6223rpm。

1、组合工装轴的设计与平衡A、半开式叶轮的主要参数B、组合工装轴的设计

经分析研究我们选择在自制的ZC01卧式超速试验机上进行叶轮的超速,在RL50UB平衡机上进行叶轮的平衡,工装设计成即能平衡又能超速的双功能的组合工装轴,采用转子装轮结构将叶轮止口定位把合到组合工装轴上的结构,这样考虑到叶轮与实际转子的真实性。组合工装轴长1840比以往的工装轴都长的多,这是由于自制的ZC01卧式超速试验机所决定。

1、组合工装轴的设计与平衡B、组合工装轴的设计1、组合工装轴的设计与平衡C:组合工装轴的计算

为保证大型半开式叶轮超速过关,我们对工装轴装轮进行了设计临界转速计算,确定了工装轴的可靠性。

D:组合工装轴的平衡

工装轴制造后对其进行了单独动平衡,平衡精度小于0.5ū。1、组合工装轴的设计与平衡C:组合工装轴的计算1、组合工装轴的设计与平衡A:叶轮与工装轴组装

首先对叶轮凸台止口尺寸及工装轴凹槽止口尺寸进行实测,将工装轴凹槽加热,保证装配间隙在0.10左右,然后将叶轮平放,吊轴立装于叶轮上,并用螺栓把紧。B:叶轮与工装轴打表将叶轮与工装轴吊到打表机床上对叶轮进行外圆及径向打表,确认叶轮是否装正。2、大型半开式叶轮的动平衡A:叶轮与工装轴组装C:叶轮动平衡

将叶轮与工装轴吊到RL50UB平衡机上,装上动平衡接头,然后进行叶轮的动平衡。以叶轮的轴盘侧和叶片侧分别作两个修正面,轴盘侧可通过移动平衡块来调整试加重,叶片侧可通过粘橡皮泥进行试加,平衡精度同转子平衡精度一样。去重方式,轴盘侧可通过移动平衡块来调整,叶片侧可通过磨叶片非工作面,去重深度及粗造度达到了标准要求。2、大型半开式叶轮的动平衡2、大型半开式叶轮的动平衡A:工装轴与实验机的安装首先将自制的ZC01卧式超速试验机的滑动轴承装于轴承座上按工装轴轴径调整好间隙及过盈,并配好油密封间隙,将叶轮与工装轴吊到试验机上,联接联轴器,扣大盖,抽真空,润滑油调节,启动电机。3、大型半开式叶轮的超转A:工装轴与实验机的安装3、大型半开式叶轮的超转B:超转程序叶轮的超转程序为1000rpm,3000rpm,5000rpm,工作转速5411rpm超转转速6223rpm,超转时间1分钟。3、大型半开式叶轮的超转B:超转程序3、大型半开式叶轮的超转C:叶轮超转后的检验叶轮变形量的检验-----我们对大型半开式叶轮变形量是以叶轮外圆为准的,这次超转前测量尺寸是ф1280mm,超转后测量尺寸是ф1280mm,完全达到标准要求。叶轮着色检验-----经过对叶轮的全面着色检验,完全达到标准要求。叶轮喷砂------为确保着色检验的真实性和提高产品质量,我们对叶轮进行了喷砂。

3、大型半开式叶轮的超转C:叶轮超转后的检验3、大型半开式叶轮的超转二、转子的组装二、转子的组装

转子由四级叶轮组成,其中一级叶轮为半开悬背式,转子支撑中心间距为2685mm,总长为3897mm,转子重量为3805kg,支撑轴径为ф200mm,联轴器为1:20锥孔膜片联轴器,叶轮最大直径ф1280mm,其它三级叶轮直径ф1000mm,一级叶轮悬背长度为922mm(从支撑点向外)。

1、转子的主要参数转子由四级叶轮组成,其中一级叶轮为半开悬背式,A:二、三、四级叶轮组装与平衡首先对主轴进行平衡,不去重,试加量不去掉。装4级叶轮,打表,平衡,此时将主轴上剩余量去掉一半,在叶轮上去重。然后装二、三、级叶轮,打表,平衡,此时将主轴上剩余量全去掉,在叶轮上去重。叶轮与轴采用热装方法,立装方式,吊轮、吊套、吊平衡盘、吊主轴均采用新设计的专用工装进行组装。要求剩余不平衡量3157gmm。2、转子组装与平衡A:二、三、四级叶轮组装与平衡2、转子组装与平衡B:去磁与测电跳

为保证试车时不受残磁及电跳的影响,我们对轴径测震区进行了去磁与测电跳。

2、转子组装与平衡B:去磁与测电跳2、转子组装与平衡C:大型半开式叶轮与转子的装配①叶轮与轴配合尺寸确定:

叶轮外止口ф195轴上内止口ф195过盈0.017—0.044间隙0.002—0.029,实际测量有0.06的过盈,工艺原采用轴止口处进行加热,实际是不合适的,因为无有合适的方法,经与设计现场研究,将过盈改为间隙0.02的配合。

2、转子组装与平衡C:大型半开式叶轮与转子的装配2、转子组装与平衡②叶轮与轴配合止口的研磨:采用研磨工具分别对叶轮止口轴止口进行研磨,检查叶轮与轴配合止口经向及端面的接触情况,研磨后完全达到要求。③半开式叶轮与转子的装配:将装配好的转子平吊于装配周转架上,将半开式叶轮吊装工装把在叶轮上,然后吊起叶轮装于轴上,拧上M30螺钉,先对称预把紧,再用力矩板子按图样要求把紧。④转子打表:在打表机床上对转子进行打表,各部尺寸均达到图样要求。

2、转子组装与平衡②叶轮与轴配合止口的研磨:采用研磨工具分别对叶轮止口轴止口进⑤转子低速动平衡:由于我厂9吨,12.5吨平衡机不能使用(没有检修好),所以外协沈阳水泵厂进行转子低速动平衡,首先确定平衡方法,选择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